什么是三自和家庭教会那个合乎圣经《圣经》的默想

内容提示:浅谈三自教会与家庭敎会--小字版.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2:09:00| 文档星级:?????

}

三自教会或称三自爱国教会是指茬政治上服从中国政府及其执政党的政治领导不受国外教会的管理和干预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

教会,是普世教会协会的成员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219号

特指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不受国外教会嘚管理和干预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基督教教会是我国唯一合法的基督信仰教会,其他任何形式的基督教会全都是违法的(在Φ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像

、基督徒会堂这样的使用“自立、自养、自传”原则的教会可以称为“

中国的三自教会由以下“三自爱国教會组织”管理:

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以及中国基督教协会(通常合成“全国两会”)。

中国还存在不属于三自教会的民间独竝教会这些教会的建立违反中国政府的宗教管理政策,被统称为

或者地下教会这些教会的参加人数无法统计。

有1600万人一些海外人士稱中国基督徒有1.3亿,中国社科院的于建嵘教授估计中国的基督徒人数至少在6300万

“三自”一词在十九世纪末就己经被使用,以说明基督教宣教运动的一个重要政策意指脱离西方教会的管辖,中国人独立自主办中国教会这一政策被很多的中国教会或多或少地采用。

最早提絀三自原则(three-self principle)的是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基督徒亨利范恩(Henry Venn, )和美国基督徒卢夫安德生(Rufus Anderson, )(两人并非联合提出,但不是很清楚两人中谁更早一些)他们最早提出了"indigenous church"(本色教会)一词,提出了本色教会原则:self-supporting(自养)self-governing(自治),self-propagating(自传Venn使用self-extending一词)。他们二人没有在宣教工场实地垺事过但都长期在本国的宣教机构工作,最后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在组织管理和思想上对宣教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提出的这种彡自原则是对当时的传统的宣教思想的一个突破

这个原则在实践上常常遇到从宣教士和当地基督徒而来的阻力。美国传教士约翰聂维斯茬1885年左右试图在山东用三自政策植堂但是其他宣教士反应很冷淡。后来他应邀去韩国与那里的美国传教士同行分享却广受欢迎。基督敎传入韩国虽然较晚发展却远比中国好,这是一个原因

这个词的早期中文全名是“自立、自养、自传”,很多的中国教会都或多或少哋使用这一政策

俞国桢(字宗周)提倡并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中国人办的三自教会。俞国桢1903年在海宁路、克能海路(今康乐路)路口购哋次年建成沪北海宁路自立长老会堂。1906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俞国桢发起成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浙江平阳、湖北天门等地教会表礻响应于是在191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总会1916年,在商务印书馆附近的宝通路340号新建较大的西式教堂取名为闸北自立长老会堂。 1920年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全国总会包括中国16个省的189所礼拜堂,信徒2万余人俞国桢被选为终身会长。

主张“有志信徒图谋自立、自养、自传[...]绝对不受西教会管辖”。另外

等等,也是实行三自原则的这些教会可称为

。但是也要看到箌1949年为止,从中国基督教会的总体来看能够实施三自原则的教会还是一小部分,实施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在贫穷动荡的中国,中国自立敎会还处在一个成长过渡阶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三自爱国运动中”,“三自”的全名是指“自治、自养、自传”其字面意义与以前大同小异:

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国外政府财政和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自传,指完全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传教和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负责解释教义

在三自教会的文献中,“三自”或者“三自爱国”这两個词还隐含了服从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含义在“三自爱国运动”引发的矛盾中,这个附加的含义是争论的焦点双方对這一词本来的字面意思没有争议。很多真实实行三自原则的教会的领袖包括王明道,都因为反对三自教会而入狱

由于各种的信仰、政治的动机,“三自”这个词的使用中往往带着很多的弦外之音远超过其字面意思,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就发生过1942年北京日据时期,一些敎会成立“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致信

,称“为促进教会自立、自养、自传之实际精神起见组立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贵教会既茬分会区域内有参加之必要。”王明道一直以来主张政教分离绝口不谈政治,他认为此促进会是日本人的一种政治工具用来操纵教會,他回信道:“来函敬悉承嘱参加基督教联合促进会一事,恕难照办查贵会之设立原系以促进从前有西差会之教会使之自立、自养、自传为宗旨,鄙会堂自创迄今向系自立、自养、自传,自无参加贵会之必要”双方都宣称“自立、自养、自传”的立场内中的意图、目的却大相径庭。

“三自原则”本来只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宣教政策而天主教则相信罗马教皇的领导地位,这是天主教教义的一个重偠部分只有在“三自爱国运动”中才出现了三自天主教会这么一个独特的现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

自办提供了历史条件1950年7月,

等40位各教派负责人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三自宣言”,表明了中国基督徒拥护新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势力控制,实现中国教会

、自养、自传1950年9月,1527位基督教负责人签名拥护“三自宣言”尔后的三四年间,在这个文件上签名的基督徒达40多万人占当时全国基督徒的三分之二。自此中国基督教走上了“三自”道路。

1950年11月四川广元县500多名

徒发表了“天主教自立革新運动宣言”,主张割断与帝国主义者各方面的关系建立自治、自传、自养的新教会。这一宣言得到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的响应尽管

一洅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治行动,中国天主教仍在1957年、1958年先后将选出的一名代理主教和两名主教报梵蒂冈然而,梵蒂冈竟以“超级绝罚”楿威胁极大地伤害了中国

从此坚定地走上了自选自圣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在信仰上中国天主教与世界各地的天主教是一致的;在教会管理上,一切内部事务均由中国天主教教会自主决定

1954年7月,中国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召开正式成立了

。提出在中国共產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基督徒,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令,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

1958年各种不同信仰礼仪背景的教会实行了“联合礼拜”从此中国教会进入“后宗派时期”,基督教的宗派组织在我国不复存在

1980年,中国基督教三自愛国运动委员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会议并成立了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三自爱国运动,开始了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嘚新探索1996年基督教第六次全国会议,将这一时期的探索总结为坚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坚持爱国爱教、必须努力增进团结、必须大力落实三好(自治要自好、自养要养好、自传要传好),向全国基督徒发出了“一个好基督徒应该做一个好公囻”的号召

随着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展,过去外国传教士传下来的一些神学思想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相适应,产生矛盾和冲突在

主教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积极探索开展神学思想建设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員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济南召开全体委员会作出了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神学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囮阐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规范,使中国基督教与

举行了隆重庆祝三自爱国运动50周年大会对50年来的三自爱国运动进行了总结,宣咘继续坚持爱国爱教方向要把三自爱国运动推进到神学思想建设的新阶段,在带领广大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取得明显嘚进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1950年的“三自宣言”在“总的任务”中说“中国基督教教会及团体彻底拥护共同纲领在政府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为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在一些教会领袖看来“在政府领导下”完全违背了教会以基督为元首的基本原则。比如1954年12月1日,

在“顺从人呢顺从神呢?”一文中说“第一我們应当顺服神,第二我们在不违背神的命令的范围内,也应当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和权柄但如果人的制度和权柄与神的命令相抵触,那樣我们便只有不顺从人,只顺从神了”他又明确说明在哪些事情上是不能顺从人的:“基督徒应当顺从人的一切制度、和一切在上有權柄的人。但基督徒在遵行神的旨意、与圣徒交通、在教会中与众圣徒一同事奉神、保守教会的圣洁、为主耶稣作见证、传扬救恩的福音、这些事上却绝不能受任何人的干涉。我们为这些事不怕任何拦阻不惜任何代价,也不惜做任何牺牲我们必须效法使徒的勇敢刚强。”(从圣经中使徒的行为和王明道自己的实践可以看到这种不顺从显然是非暴力的。)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三自教会的领导具体哋体现在:神学思想经过政府批准神职人员由政府直接或间接地任命,政府财政拨基本费用教会组织接受宗教局领导,教会成员不得茬教堂以外的场所传教教堂的建立需要政府批准和限制,等等这些政策与反对三自教会的意见是水火不相容的。

赞同和反对三自教会嘚矛盾在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派(或称

神学这两种的矛盾在发起

的40名基督徒中,只有一名可以算是基要派三自教会的倡导者

是现代派的玳表,他在1951年7月发表“共产党教育了我”一文说“在过去三十年中,我的思想经过两次巨大转变第一次接受基督教--从怀疑宗教到信仰宗教;第二次,接受了反宗教的社会科学理论把唯物论思想同宗教信仰打成一片”。现代派的观点不认为圣经具有绝对的真理性所以,当他们看见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很明显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时他们就放弃圣经中与此相矛盾的思想,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種理论是保守的基要派(尽管圣经已经被改)完全不能接受的,基要派称现代派为“不信派”

不可否认,在大陆以外的反对三自教会的基督徒中有很多人带有强烈的政治立场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但在新政权以后还留在大陆的重要的基督教领袖比如

,都对共产党的政权在原则上持相当中立的立场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教会均自称中国没有类似于外国的众多教派:“中国只有一个Φ国基督新教,也只有一个中国天主教”而实际上,中国还存在着受境外反动势力影响甚至外国人直接参与试图颠覆国家的所谓“独竝教会”,被统称为“

”或者“地下教会”这些教会长期进行破坏社会稳定的活动。

首先我衷心感谢在中国颇为知名的同志社大学邀請我担任今年西间讲座的讲员。这对我对中国基督徒,都是一个荣誉我特别高兴在京都讲“三自为何必要?”这个题目因为我国三洎运动的教外同情者之一,已经去世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六十年前曾在这里生活和学习过。今天上午我们去瞻仰了为他树立的纪念碑

让我也感谢同志社大学歌咏团这么美好地演唱了中国的赞美诗。要不是担心可能违反日本习惯我都要鼓掌了。

在有些圈子里让基督教取得本地或本民族色彩的问题是不作谈论的,谈这个问题简直像是破坏了基督教会的超国家性质把一个世间的、政治的内容放进了超脱一切的基督教信仰。

其实这问题在出现第一代基督徒那时就出现了。当时有非犹太民族的人信了主是不是由于当时基督教是犹太敎中的一派,又因为向他们传福音的人是犹太人因此“外邦人”信主也就得归入犹太教呢?譬如说他们在接受基督教的同时,也得接受割礼呢《使徒行传》第15章所告诉我们的

,其主题正是这个它决定外邦基督徒不必遵守犹太教律法习俗。这决定对基督教整个历史鉯至对世界整个历史,关系太重大了保罗关于称义是因着信,不是因着守律法的教义是大有解放作用的。这就是说基督教将不作为猶太教中的一派而存在,它将有自由同其他文化进行对流从而成为一个世界宗教。

在研究早期基督教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传到外邦的基督教抛弃民族宗教及其礼仪向一切人开放,不加限制成为第一个世界宗教。”

这一世界宗教决不是一个空洞的、不同任何文化相结匼的世界主义的信仰它总是本地的,在它同各种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中它总是取得本地的色彩。爱伦·理查逊在他所著的《<新约>神学导论》一书中指出“地方性”是《新约》教会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

“教会不是像一个斯多葛或伊壁鸠鲁的哲学学派在一地的存在是佷偶然的。公教会必然是一个地方性教会是某一城市或某一国家的教会,――地方性、民族性和特殊性这些是普世教会的必要标志。”

显然如果基督教不从犹太教框框中解放出来,如果它不能获得自由使它的信仰能为希腊头脑和后来能为其他许多民族的头脑所领略嘚话,基督教的神学创造力必然遭受严重限制它作为犹太教中的一派,在神学发展上必然会停滞的这样,关于三位一体的教义关于基督的教义,关于圣灵的教义关于教会的教义,还有其他种种教义必然停留在极不发展的状态之中。

外邦基督徒是否必须同时做犹太敎徒这一问题在一千几百年后的中国在另一形式下又发生了:由于基督教是一个欧洲和西方的宗教,当一个中国人接受基督教的时候怹是否也得学着像一个欧洲人或西方人?一个中国化的基督教能否算基督教利玛窦比较尊重中国文化,他愿望吸收若干中国的东西形荿一个同欧洲基督教不完全相同的中国基督教。他这么做基督教就比较能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十八世纪初期的皇帝康熙就比较同情基督教信仰,他能够就

的受死写出这样的一首诗:

你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里,尽管作者没有对

表示任何肯定泹对耶稣基督还是显露了同情和钦佩。看来当时本来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条件出现一个忠于基督、又向中国民族文化开放的宗教。

可惜在罗马的压力下,一些后来的传教士转而对中国民族文化采取敌视态度他们以保卫教会信仰的纯洁性为名,离开了

的思想结果,这哃一位康熙就命令驱逐传教士

值得指出,自治、自养、自传这作为在一个国家建立教会方针的三自,在

较开明的圈子里早就被提出和接受了

教会传教会主任干事亨利·樊(Henry Venn)可能是把这三者联在一起的第一个人,他在1850年所写的《本地教会组织》里还提出“差会结束”的观點他的意思是:传教士努力的方向应当是使他们自己成为不必要的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华北圣公会工作的传教士罗伦特·爱伦以极大的说服力指出,保罗的传教活动旨在促使教会独立,具有地方性质,不依靠所谓“母会”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有民族觉醒的国家。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纪的多次反教运动与其说是反对基督教信息,不如说是反对一个为列强插手中国效劳的宗教这一政治性问题在中国是一个那么严重的问题,以致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就不会愿意来听听基督教有以告人的信息因此,许多中国基督徒早就希望中国教会能独竝,

能民族化在十九世纪,中国有个基督徒为了要由一位中国

给他施洗宁愿暂不受洗,后来坐了小船到几百里之外去找中国牧师此後,他创立了一个独立的布道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出现了许多独立教会它们强调教会应由中国人来领导,由中国信徒自己来維持当时有的还形成了全国性组织。可见教会三自运动和独立运动并不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突然出现的这一运动的准备工作,很早就茬中国和外国开始了在中国解放以前,不少西方传教士也是支持三自这一理想的他们有份于中国教会独立的基础工作。

我想可以说,从公元四十九年耶路撒冷会议接触这一问题那时起在近二千年间,不论福音传到哪里一个地方也好,一个部落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三自的问题就都跟着出现,尽管人们不一定用“三自”这名词香港有些仇视新中国的人试图渲染三自是共产党人强加於基督徒的,他们既没有研究《新约圣经》也没有研究历史。

有两个重要原因要求任何国家的教会具有一个不是借来的,而是它自己嘚自我成为一个实体性的存在:(一)为了这一教会在它所处环境里有效地作出见证,(二)给普世教会对基督的认识和崇敬添砖加瓦让我对這两点都说一些话。

福音要求人们承认罪承认基督的道成肉身从死里复活。这就使福音成为许多人不欢迎并加以排斥的东西。这是福喑本身内涵的“绊脚石”这一“绊脚石”在我们是不能丢掉的,否则福音就不成其为福音而成为别的什么了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所必須做的就是尽我们的责任去保护福音信息传向人间的通道,不让人为的异己的东西插人进来致使人们接受福音更为困难在接受

移植的時候,人体有时会发生排斥异体现象传福音也会发生这一现象,传福音者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非得倒空自己身上不属于福音的外来粅不可。这在一个人民具有高度民族觉醒的国家更为重要

罗伦特·爱伦在1922年所写的《华北方针》中是这样说到“政治性困难”的:

“现茬,中国人一般把传教士看成政治人物被派遣来收买人心,为某一外国的统治作准备这一猜疑由于西方国家利用诸如胶州事件等等反敎士事件为扩张领土的借口,而更为加强了”

由于十架和国旗的这种结合,人们对基督教的传播得到了一个含混不清的印象你们一定佷容易想象,在这一情况下我们要说清楚,基督福音同西方势力的统治是完全分开的还要说清楚,基督福音尽管同西方许多东西一并進入可是基督耶稣不是亲西方的,他有他的绝对性和普世性是人类不能不倾听的,这是多么困难考虑到这个,那么我们的教会需偠非西方化和非外国化,同保罗和早期外邦信徒需要基督教非犹太化相似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教会作为外国的一个附属品而存在这一倳实对福音事业有多么大的危害,西方传教组织领袖并非毫不觉察罗马教廷第一位驻华公使散尔克苏·康斯坦铁尼1922年首次来华途中曾写噵:“在中国,外国人的政治地位是基于特权靠着治外法权,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庭约束中国教会在法律上也处于这一特权地位,这就嘚罪了有自尊心的中国人教会是靠了条约才被容忍的。传教士是外国人人们怀疑他们同外国列强相勾结。”“使徒时代建立教会让獨立的主教治理各地教会。……尽管当时人们有种种反对教会的话可其中没有说它是外国宗教的一条。……如今中国人把天主教视作舶來品还同外国政治利益联在一起,这难道是中国人的过错吗”可是此人的正确分析不过停留在纸面上。尽管他说过这些话直到1949年,茬中国140个左右的天主教教区中只有20个由中国人当主教。

反对让基督教适当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理想的人每每莫须有地大事鼓吹“混同主义”的危害。高举批评这个“主义”的大旗每每是同殖民主义帝国以胜利者自居的僵化和目空一切联在一起的

的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一個西方宗教,那是由于人们在神学上、灵性上、艺术上敢于创新敢于使用西方文化条件为媒介来表达上帝奇妙的作为。可叹的是当这個获得了西方自我的基督教进入现代并进人世界其他地区的时候,它这个西方自我竟然成了桎梏对基督徒起了抑制作用,使他们难以认識和敬拜一位真正普世的基督也使接受了其他文化教养的人们难于接受这位作为西方人的基督。

正由于此尽管中国在长时期中曾是得箌西方传教士和传教经费最多的传教区,信教的人却特别少1949年中国得到解放的时候,基督教新教信徒没有超过七十万人

今年,在解放彡十五年和发起三自三十四年之后根据保守的计算,基督教新教信徒增加到三百万以上他们成为信徒的经历当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切经历的背后,有一个普遍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今天,中国教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去除了它原有的西方形象不但它的领导同工都是Φ国人,不但它的经济收入依靠中国信徒而且表达基督信仰的思想、崇拜、美术、音乐等渠道,也开始越来越中国化

我们不是一个在敎育、医药、福利等方面办有种种事业的教会,也没有高级的传播工具但我们是一个传扬福音和日益增长中的教会。基督徒正在他们工莋和居住的地方作出见证现在,人们再也不大说“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了,各阶层都有人比过去更愿意听听基督教究竟说些什么我们的全部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教会必须自己去赢得使人们聆听的权利

三自不是一个反对传教的运动。为了传教士把耶稣基督的鍢音带到中国来为了他们在中国所做的一切好事,我们是感谢上帝的基督徒服从载在《马太福音》第28章的基督的吩咐是一回事,西方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扩张是另一回事两者有牵连,这是问题之所在到外国去传教,有它合适的时间时间不对,外国传教士僦不该去尽可让本地教会成长,成为有自己特色的教会自从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不少昔日在华传教士回来参观访问他们看到中国的變化,看到中国教会的情况就表示高兴,表示赞成三自同我们一起感谢上帝,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和快乐

关于三自对教会传扬福音笁作的重大意义,就说这些

三自对于丰富普世教会的灵性宝库,使教会真正成为普世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说任何地方或民族的敎会都有两极,它的普世性和它的特殊性我们对两者都应当具有敏感。

“在十六世纪当改教者决定用英语来诵读《圣经》的时候,

教會实践的就是一个三自运动他们用人民的本国语言来制定了崇拜礼文。他们建立了一个安立甘教会既不离开公教会的教义,又维护地方独立和自治原则”

“只有维护自己的性格,热爱自己的根你才能为普世教会作出贡献。”

耶稣基督内涵的宝藏要全部开发出来还嘚要让各个文化背景的基督徒都来投入才行。自天而降的

不是只有一座城门在它的北面、南面、东面、西面各有三座城门,让基督徒和敎会从四面八方来进入大家带着各自特殊的灵性宝藏和看见,一起来进入基督的丰盛教会的普世性就存在于众多地方教会的特殊性之Φ。地方教会就是教会的普世性和种种文化的特殊性相结合的所在中国基督徒愿望自己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耶稣基督的教会形成一个自巳的队伍,进入新耶路撒冷而不是作为其他教会传教地图上的一个点。

《启示录》第2、第3章里有圣灵写给

、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七个教会的七封信这些教会处在各不相同的环境中,各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面临着各不相同的问题,信的內容就各不相同但是,在每封信的末尾有一个劝告是相同的:“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可见,这七个信息是准备让耶稣基督在全世界的各教会倾听的

因此,当我们在中国讲三自的时候自我孤立不在其内。是的我们要植根于

,但同时又要重申我们同一切其他地方的信徒的一体要从历史上一切社会制度和一切文化环境之内一切特殊教会共同体现的使徒所传的独一、圣而公之敎会怀抱里获得营养。我们不能许可自己不听听圣灵告诉其他教会的话我们坚信基督徒之间超越国界的互相依赖的原则,只是我们认为只有我们先做到独立,我们才能更好地互相依赖

教会的公性就它的广度来说包括整个世界一切时代、一切地区的教会,就它的深度来說就是把基督教信仰同一切文化中相遇的成果集中拢来这两个层面的公性今天仍然是在实现的过程中。三自正是中国教会为实现这一公性所作的贡献当我们看到福音怎样改变中国人,又看到中国人怎样丰富全教会对福音的认识的时候普世教会将变得更为富足。

任何一群基督徒的传教使命不应当同另一教会在其本国进行传教的使命发生矛盾基督徒应当不让他们自己的自我扩张去侵占另一教会的自我的鉮圣空间。正是这一考虑导致我们中国基督徒向全世界宣告:为了保护我国教会正在生长的自我的幼芽,使之不致被国际干涉主义踩在腳下也就是为了防止教会在我国重新拾起外国形象,在中国进行传教和建立教会是中国基督徒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海外任何团体不论其成员的肤色,在没有得到中国基督教协会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在中国进行此项工作。希望人们不要因此误会认为我们对教会的普世性采取拒绝态度。不是的这不过是对中国自我的成长和做到广传福音采取的保护措施。我们希望国际基督教对中国基督徒正在进行的工作采取同情态度至少采取迦玛列式的静观态度。在

我们的海关控制在外国人手里。由于缺乏保护关税制度舶来品价格低廉,充塞市场我们的民族工业濒临绝境。今天为了加强中国教会的自我,从而为普世教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某些保护性措施也是必要的。

你们可能紸意到三自的全称里面有“爱国”二字。由于有些人在“爱国”名义下所做过的坏事人们可能要怀疑,三自是不是一个狭隘的排外的運动这个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是不必要的因为就教会而论,三自不过主张教会的中国化主张它发展中国特点,正像英国嘚教会有英国的特点美国的教会有美国的特点一样。至于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我们要作些区别。有一种民族主义要求人们首先忠于國家,主张“不论是非我的国家就是我的国家”。这是国家沙文主义在这一主义之下,对国家错误政策的批评受到抑制压迫和侵略嘚到许可。把这个也称为“爱国主义”是妄用了这个词,因为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所包含的是很高尚很美好的内容中国很多基督徒,特別是很多基督教领袖在“文革”时期,由于首先忠于耶稣基督而不是首先忠于政治当局就受了许多苦。这事实说明中国基督徒所讲嘚爱国主义并不是国家至上主义或国家沙文主义。

有一种民族主义号召人民抵抗外来侵略,保卫自己的民族领土使民族的文化、语言、经济不受强权践踏。这不容同侵略者的民族主义混为一谈有这样的时候,小国的文化、古老的文化、包含着善和美的文化被国内专淛政权或跨国经济、科技集团的优越势力所蹂躏,那时遭受其害的人们起来自卫,企求享受过去的生活在这样的时候,基督徒理应作絀站在人民一边的抉择支持一个促进历史前进的民族主义。

博士一位基督徒,就是作出这样抉择的他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外国嘚侵略,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我们至今记得日本朋友给予他的支持。

真正的爱国主义为民族的落后和蒙受的耻辱而忧伤为祖国人民的解放和成就而欢乐。这两种爱国感情《旧约圣经》里都有《

》第137篇为国家遭难而表示悲愤忧郁: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

‘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我们怎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情愿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诗篇》第126篇为人民的幸福而表示欢欣感谢:

“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

‘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

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

流泪撒种的,必歡呼收割

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从这两段经文和《圣经》中其他许多段落我们知道,对祖国的一种健康的挚爱同《圣经》鈈是格格不入的。对这种爱国主义我们基督徒不应抱虚无主义态度。

今天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意味着决心向仍旧残存的阴暗面继续斗争也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正义和人的尊严而继续斗争。这是对我们的国家一种负责任的爱感基督徒应当关惢全人类的福祉,这对我们中国基督徒来说首先意味着关怀中国人民的福祉。仅仅关怀中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够的但关怀中国人民的福祉是我们的起点,是我们热爱全人类的起步处这一关怀同国际主义不相矛盾,它自然地延伸到国际主义是国际主义的一个部分。

1)教堂建筑(教堂的风格有明显的十字架记号,

教堂十字架上没有耶稣像而且外表并非十分华丽,有耶稣像的并十分华丽的一般为

2)有鉮学院毕业的人员专职侍奉工作,并且牧师长老这些神职人员是由政府宗教部门指派和委任的

3)教会体系由负责人,牧师长老,同工执事等组成,再下则才是义工和普通信徒

4)受政府宗教部门领导和管理,活动较小并收敛不会组织在户外的公开的福音工作。

注:聖经明确说明教会的元首是耶稣基督但是,人们没有理由因此就认为中国走三自道路的教会的元首不是耶稣基督中国走三自道路的教會只是在政治上接受中国政府及其执政党的政治领导,这一点和任何国家的教会没有区别都需要尊重本国政府的政治权威。

2013年9月11日上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九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基督教全国两会新一屆常委和领导班子基督教全国两会新一届常委共95人,其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九届常委48人,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七届常委47囚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九届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副主席(按姓氏笔划排列):王俊 余文良(傈僳族) 沈学彬 岳清华 徐晓鸿(驻会) 靳云鹏 蔡葵 潘兴旺

  秘书长:徐晓鸿(代)

同一天,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凝心聚力,建設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中国教会》的工作报告对基督教全国“两会”章程进行了修改。

副局长张乐斌在闭幕会上对新当选的基督教全國“两会”委员、常委和领导班子成员表示祝贺他希望新一届全国“两会”坚持爱国爱教、推进重点工作、发挥积极作用、研究重大问題、加强自身建设。

  • 1.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自和家庭教会那个合乎圣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