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个人简历怎么写范本

老年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lǎo nián rén]
老年人,按照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为老年人。随着社会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4%。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医疗以及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
老年人基本定义
不同的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下降、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老年斑的症状,偶见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定义分类
年代年龄  
关爱老年人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的时间。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80岁以上为期。 也就是外国人所讲的oldman、oldwoman。
我国历来称60岁为“”,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同时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
就年龄阶段而言:45到59岁为老年前期,我们称之为中老年人;60到89岁为老年期,我们称老人;90以上为长寿期,我们称长寿老人;而100以上称百岁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生理年龄  所谓生理年龄就是指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岁~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所以,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但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生理年龄的测定主要采用血压、呼吸量、、血液、握力、皮肤弹性等多项生理指标来决定。
心理年龄  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期。心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社会年龄  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综上所述,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关系为: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推迟,弥补其不足。
老年人国外调查
日本四成的受访者认为,70岁以上才算老年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6日报道,日本共同社9月5日获悉,日本厚生劳动部一项有关老龄社会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认为多大年纪算老年人”时,回答“70岁以上”的人最多,达到41.1%。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老年人定义为“65岁以上”,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也是把年龄65岁以上称为老人。但在日本的此次调查中,回答“65岁以上”的仅占20.2%。
在日本此次调查中,有关老年人的年龄,回答“75岁以上”的占16.0%,“80岁以上”的占4.6%。另一方面回答“60岁以上”的占9.8%,还有8.4%的人认为“与年龄无关”。
此外,该调查中还问及上了年纪之后想在哪里生活,72.2%的人回答“自己家”。8.7%的人回答“搬到养老院”。对年老后一个人生活感到不安的人达到81.7%。
日本2016年版白皮书的主题是“思考克服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模式”,强调无论多大年纪都能活跃在第一线的终生现役社会的必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发表的报告,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其中男性为68岁,女性为73岁。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指出,全球最长寿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4岁,从性别来看,日本女性平均寿命达87岁,为全球之冠。
老年人各种别称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60岁:、、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杖围之年。:七十为中寿。耄[mào]:民间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称。
80岁:、朝枝之年、、伞寿[8]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9] [10][11]中寿:指80岁以上。
90岁::九十为上寿。
99岁:,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由于按,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有《曲江》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老年人饮食原则
1.适应个人特点: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
由于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选用也不能干篇一律。同样的食品对一些人可能效果显著,而对另一些人可能适得其反。
例如牛奶对大多数人是理想的营养食品,但有少数人因体内缺少乳糖酶,食后就会出现不适及腹泻;食用同样的桂圆肉,有人能安眠,有人则上火失眠。
另外,体质虚弱的老人进行食补时,要注意区别还是,阳虚者宜多选用羊肉、狗肉等进补;而阴虚者则宜食龟肉、鳖肉、蛤蜊肉等滋阴食品。
2.注意饮食中的性昧:
食品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一般寒凉食物有清热泄火、解毒消炎的作用,适合于春夏季节或患温热性疾病者食用,这类食品有粮谷、绿豆、赤小豆、梨、香蕉、柿子等;而温热食品则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适合于秋冬季节或患虚寒性疾病的人食用,这类食品有糯米、肉类、鲫鱼、黄鳝等。
不同味的食品也有不同作用。辛味能宣散滋润、疏通血脉、运行气血、强壮筋骨、增强机体抵抗力,如葱、姜、蒜、胡椒、花椒、萝卜、各种酒类等;
甘昧能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如大枣、、动物肝脏、鸭梨、椰子、豆腐、蜂蜜、白糖等;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与甘味配合能滋阴润燥,如食醋等;
苦味能泄火燥湿坚阴,与甘味配合有清热利尿、祛湿解毒的作用,如苦瓜、茶叶等;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如海产品、猪腰子、鸽子肉等;
而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作用,如、白扁豆、冬瓜、藕、花生、鸡蛋等。
老年人养生
3.因时因地灵活选食: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中医认为饮食顺应四时变化,能保养体内阴阳气血,使“正气存内,邪不可于”。
一般认为春季气候温暖,万物生机盎然,宜食清淡,应多吃些菜粥,如等;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湿重,宜食甘凉之物,如绿豆汤、荷叶粥、薄荷汤、西瓜、冬瓜等;秋季气候转凉干燥,宜食能生津的食品,如藕粥等;
冬季寒冷,食品宜温热,可食八宝饭、涮羊肉、桂圆枣粥等,以温补精气。平时建议可以用逍降茶这种药食同源的中医组方当茶泡饮,可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地理环境不同,对食物结构也有较大影响,如饮食不当,还会发生水土不服,所以也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摄。
根据所患疾病的性质、症状选食按照中医理论,食疗应遵循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
老年人饮食十要
饭莱要香。
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色、香、味俱全。
质量要好。
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合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数量要少。
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九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蔬菜要多。
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食物要杂。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
莱肴要淡。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一8克为宜。
饭菜要“烂”。
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变弱,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水果种类要丰富。
吃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饮食要热。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吃时要慢。
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膳食计划
长寿是亚洲(Macribiotics)流行的一个话题,以健康长寿为目标的膳食计划其焦点基本集中在三个方面:
新鲜的全营养食物(多样化、应季);
经过适度烹饪的;
以素食为主。我们称这个计划为精力充沛且长寿的生活方式规划。
避免过量进食
营养研究者们认为:长寿的最佳方式是避免过量饮食。你吃了多少,是根据进食完毕半小时后的感觉来判断的。如果你感觉很饱,那么就吃太多了,所以下次吃到一定程度就要停止。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动物(如小鼠,大鼠甚至黑猩猩)进食量减少至饱和的70%时,寿命增长了40%,并减少了患退行性疾病(如关节炎、心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各种癌症等)的风险。
总之,我们应该以低热量食物为主,这些食物中要有适量的蛋白质,并可以提供大量的、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要在真正饥饿的时候才进餐,保证每餐食入的都是高质量的食品。如果想降低整体的热量摄入水平,可以尝试断食,每周禁食一天,每个月禁食三天。并不是一点食物都不吃,而是以果蔬汁、为整天的能量来源。
注:体质虚弱需在专业人士监督下进行断食疗法。
长寿膳食的食物组成:
糙米、富硒大米和其他全谷类
适度烹煮的蔬菜-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蔬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南瓜
种类丰富的豆类及其制品,如青豆、黒豆、赤不豆、黄豆及豆腐、味噌、豆豉等
水果、适量的坚果
适量的酸奶、奶酪
应该避免的食物
精加工的面粉与精加工的食品
畜肉和家禽
果酱、果脯或大量的经过加工的水果(如烤苹果和果盘沙拉。)
研究显示,长寿膳食中的食物富含植物营养素或经过研究证明的、对健康有益的食物成分,如维生素A、C、E、B族复合维生素,类胡萝卜,生物类黄酮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帮助;同时也提供丰富的钙质、锌、硒等维护骨骼、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矿物质。
一味吃素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血脂过高,所以对荤
老年人需要的营养素
菜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有时很想打打“牙祭”,但出于“健康”考虑,只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其实,一味吃素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极其不利,它可以导致多种危害。
增加心脏的发病率
长期素食会导致低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体细胞膜、、皮质醇等的物质基础,对白细胞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老年妇女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时,死亡率会增加4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是重要的原因。日本、意大利的研究者在调查南北方居民脑中风的发病率时发现,南方居民常吃肥肉等胆固醇丰富的食物,得中风的人反而比北方少吃这些所谓有“害”食物的人少。低胆固醇易致脑出血性中风,是因为缺乏胆固醇者血管的脆性明显增高,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在有高血压的情况下。
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老年人患的比例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这除了与衰老所导致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以及人到老年之后各种生活不良事件增多(如丧偶、离退休、疾病等)有关之外,还与老人的饮食结构有关。据国外的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素食或荤素搭配不合理的老人,由于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下,出现的相对危险性增大。研究者经过调查发现,在患有低胆固醇血症的老人中,70岁以上者有16%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80岁以上者有14%因抑郁而发生危险。他们的解释是,低胆固醇可使脑内血清素摄取速度加快,血清素有明显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因此低胆固醇血症直接导致或加速的发生。
增加肿瘤的发病率
长期往往表现为蛋白质摄入不足。许多素食者,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米饭、面粉等。这类食物中蛋白质的质量较差,如果食者平时又不注意吃蛋白质质量高的豆类食物,就会发生蛋白质不足。蛋白质不足会使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也包括恶性肿瘤,特别是引起消化道肿瘤。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蛋白质不足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动物实验发现,动物食高蛋白饲料可以减少胃内亚硝胺致癌物的合成。这说明老年人适当增加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猪瘦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类以及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鸡蛋和牛奶更是含丰富蛋白质的佳品。维生素被称为“抗癌先锋”。动物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蛋黄、奶油、虾、蟹、带鱼中含量较高。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发生皮肤癌、、肺癌等。另外,长期素食会引起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也不利于防癌。含核黄素量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乳类、豆类、蛋类、香菇等。
影响老人的性功能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吸收过少蛋白质的男性,其睾丸激素分泌亦会偏低,因而直接影响其。而素食者和一些牙齿已脱落或缺乏食欲而少吃肉类的老人,则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肉类正是蛋白质一个主要来源。负责研究的医生朗科普解释,老人缺少蛋白质会令一种妨碍的分泌增加,因而减少制造睾丸激素。而缺少睾丸激素,除会影响性能力外,还会减少红血球数目,导致骨质疏松和影响肌肉生长。
老人适量食用零食 有利身体健康
老人饮食要注意
通常来讲,零食是年轻人的专利,往往与老年人挂不上勾,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当吃点健康零食,有助补充身体能量和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专家为老年人总结了一份零食清单:
睡眠不好者:
可在睡前喝一杯温热牛奶,或吃两颗核桃,其中的钙、镁元素有助于睡眠。
记忆力减退者:
吃一些含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坚果(核桃、榛子、杏仁、瓜子、花生等),健脑益智。
糖尿病患者:
应选低的食物,如低脂牛奶、全麦面包、荞麦面、黑米粥、黄瓜、西红柿等。
高血压患者:
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含钾高的水果,如橙子、苹果、香蕉、哈密瓜,或豆浆、红薯、煮土豆等零食,既可以补充热量又可以调节血压,可谓一举两得。
动脉硬化患者:
可以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大枣、猕猴桃、柚子、葡萄干等,以增加血管弹性。
老年人身体保健
老年人保护听力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
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3、谨慎用药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等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4、经常按摩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
5、情绪稳定  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听力锐减或耳聋。
老年人生活方式
老年人的走路姿势
老年群体及其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内容包括老年人劳动职业生活、社会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日常生活4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老化,必然导致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满足其需求的生活活动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构成老年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这是老年生活方式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越到高龄期,这一特点表现得越明显。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收入的丧失或减少,从而需要依靠年金、保险、或个人资产等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其数额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将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费指向集中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
②社会政治
老人参加活动有益身心
活动明显减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与社会的脱离,于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③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老年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其次,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
④家庭生活活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因此,家庭生活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生活的质量。
⑤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家庭成员成了老年人交往的主要对象。这将给老年人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社会的老年生活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社会具有敬老的传统,家庭意识较为浓厚,中国老年人绝大多数生活于家庭之中,普遍受到晚辈的爱护和尊敬,在家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误以为昏暗的灯光适合老人,可以传递安宁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老人房的灯光要有明亮的主光源,再点缀一些点光源,在书架、写字台或躺椅的地方不需要装射灯,射灯较为刺眼,不适合老人的阅读习惯。
老年房材料选择注意环保,尽管所有的装修都要做到环保,但是对老人和儿童的住房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环保标准要求与学校、幼儿园一样,老人房所用的涂料、板材家具,要格外注意环保标准,如选择涂料一定要看“VOC”。
老年房尽量避免拐弯抹角,房间的动线设计要流畅合理,从进房间到床,到去卫生间,到写字台等各个区间不要拐弯抹角。
收纳高度伸手可得老人都有很多东西需要收纳,可以专门做个陈列墙(架),用来展示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做好收纳也是必须的。
洗手间最好装电话洗手间除了防滑,要用坐厕,淋浴区要有座位,还要有扶手,有条件的最好装上电话。防滑方面,除了做出防滑的纹理,还可以将淋浴区的四周做出凹槽,让水流走,减少了滑倒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铺一块。
衣柜入墙增加了老人房的使用面积,深色遮光布可以让主人拥有良好的睡眠环境。柜子的尺寸和款式有特别的讲究,简单的五斗柜最符合老人的使用习惯,同时老人不便登高或弯腰,柜子和抽屉的高度应控制在80-150厘米,只要伸手就可以了而不用爬上蹲下。如果为了利用空间可以将衣柜做到顶,但是取东西时就一定要年轻人动手。
老人房的设计有特别的要求,与儿童房一样,要采用环保级数最高的涂料,家具没有尖锐的棱角,洗手间特别注意防滑并装上电话,方便父母在任何有需要的情形下都能第一时间拨通子女的电话。
老人房选择在面对花园的朝向,地面做麻纹处理,既舒适又安全,最贴心的是铺有软垫的矮凳,方面老人坐下站起。家具的边角要圆润,线条要简洁大方,造型以稳重结实为主,老人的腰多有不好,偏硬的布艺沙发更吻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如果是实木家具,可以在上面加一张软垫。
老年人需求要求
老年人亲情饥渴严重
实,在中国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时间来陪陪他,在物质上就没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灵上有个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还童”了,对自己的子女就会有所谓的“无理”的要求,子女们就无法忍受。其实,你自己仔细想想那些要求吗,不过是老人想让你多关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轻人,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社会给遗忘了。
老年人心理健康
乐观心态有益老人健康
现代世界上各个文化圈都提倡对于老人的善待,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传统上要求晚辈侍奉长辈,称为孝道。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歧视老人,遗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远古时有些民族甚至有“弃老”的习俗。
一、寻找精神寄托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熟悉的集体,会感到空荡荡的。为此,老年人应当重新安排生活,寻找精神寄托,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乐趣。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幽默感,这样可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欢笑的天地。还应当走出家庭的圈子,扩大,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可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识一些朋友,平时可以聊聊天、串串门,若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可以找朋友倾诉,使情绪得到发泄,恢复内心的平静。老年人的生活应有规律,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这对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境都颇有裨益。
二、正确对待离退休
退休后,老年人应愉快地面对
角色的变化,将退休看作是合理的社会安排,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开始。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寻找新的社会角色。老年人更要扮演好在家
老年人切莫自我封闭
庭中的角色,与老伴要搞好关系,双方能够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就不会感到孤独和。
三、念好“老”字经
老年期是人生经历的最终年龄阶段,无论生理特点还是心理特点,都与青壮年阶段不同,因此,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必须从“老”字出发,念好“老”字经。
①要知老:老年人必须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更不要好胜,不
老年人应保持乐观心态
要去做有害身体健康的举动;
②心不要老:就是心理上不怕老,不服老,要不断激发自己,战胜自我,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雄心;隆志;
③要忘记老:就是不要让“老”字占据自己的头脑,要对生活抱乐观的态度,从心理上避免自我老化。
人的,是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而健康的身体主要来自不断的健身运动。老年人最大的变化是从“多动”到“少动”,由于活动减少,不仅会加速机体衰老,同时也会导致心理衰老。因此,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既是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养生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有以下好处:
①能提高心脏的功能,加强心脏收缩力,使心脏输出血量增加,并获得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的储备力;
②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大肺活量,从而使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
③能增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和人体素质;
④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身运动是延缓心理衰老的有效途径。
五、勤奋用脑
人的心理活动是以大脑的生理状态为物质基础的。大脑老化是一个不间断的逐渐发展过程,坚持读、写、绘画和各种思维活动,是保持大脑活力的有效措施。经常思考问题,可使大脑皮层中主管思考领域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新的联系,使思维活动更加敏锐灵活。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制怒。
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关爱老年人
根据国内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是难以逆转的。
而因为对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关往不够,导致很多老年人会情绪低沉、心情郁闷。再加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消极事件”,如配偶去世,子孙辈工作不合自己的要求,晚辈对自己不孝顺,儿孙在外地谋生不能和自己朝夕相处,退休了昔日的同事、下属对自己日渐疏远等等原因,老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认为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而自己也被社会抛弃了一样,从而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良。
在一些人看来,老了就没有顺心的事情,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这是一种典型的把自己的心情归结于生活事件的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考虑问题的路径走下去,则必然是“要想老年人心情好,心理健康,就必须让老年人避免碰到这些事情”。可仔细想想,这现实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有偏差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结论只能是“老年人的好心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只能靠别人给予,自己是决定不了的。
而现代心理学的一种观点是:人们的心情不是直接由所谓的“事件”引起的,而是通过自己对这类事件不恰当的认识引起的。同样遇到这些事,认识不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就不同。社会不是为某个人而存在的,许多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如你改变不了这种现实,那么需要改变的就只能是自己的认识,否则就是“作茧自缚”,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的心理就不属于你了。
所以在这里,问渠心理网多建议老年人参加老年娱乐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有精力,也可以进入一些非职业性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子女也要多关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陪伴老人,多与老人进行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老年人运动原则
要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
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
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
要按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过程中加强医务监督
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期间要遵循正常的生活制度
老年人运动时间
老年人参与活动有益身心健康
一年之汁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静卧了一夜,特别是老年人,清晨早起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进行适度的运动,这对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利用的功能,都会大有益处。
近年来,有的专家对老年人晨练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并告诫老年人要慎重对待晨练。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等主要疾病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危险,如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等大多发生在上午。因为上午六时至九时这段时间,人体血小板凝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再者清晨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或痉挛。若在这时进行锻炼,特别是运动量过大,使心肌耗氧曼增加,易造成或形成血栓,这就是冠心病发作的“清晨峰”。而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刻,人的感觉最为灵敏,协调能力最强,体力的发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最强,并且这时血压和心率既低又平稳,因此,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分锻炼身体最为有益。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黄昏练。比晨练好处多,只要已养成晨练的习惯,未必强求改为“黄昏练”。只要坚持锻炼,持之以恒,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等,并注意运动量要适度,就会避免晨练的弊端,发挥晨练的作用,这样,晨练仍不失为运动的较佳时间。
老年人注意的事项
(1)循序渐进: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及运动习惯、运动强度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锻炼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逐渐过渡。
(2)持之以恒:进行运动锻炼,必须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3)选择适当的项目:应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活动的全身性项目,动作要有节奏而慢。不宜做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活动。
(4)避免饭后运动:因为锻炼时呼吸过速。饭后立即运动,要从消化系统调动部分血液去支援全身,造成消化器官的血液不足而减弱了消化功能,而且肌肉活动时兴奋会抑制消化器官的活动。也会减弱消化功能,如经常这样做,会引起胃肠病或消化不良等。因此,饭后不要马上运动,过1~2小时后再运动较好。
老年人运动禁忌
不要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晨练。可吃少许食物,至半饱后稍事休息再到户外进行。
“闻鸡起舞”不宜提倡。有的人清晨三四点钟即爬起来锻炼,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这样不但易吸入污染空气,还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最好是等太阳出来后再开始晨练,因为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且此时氧气也少,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清新。
气温过低不宜晨练。秋、冬季早晨若气温过低或气温突降不宜晨练,尤其是老人、体弱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受冷易病。
忌在林中晨练。虽然雨天仍可进行晨练,但不宜在树林中练,因树木此时未受阳光照射仍吸氧吐碳,会使人二氧化碳中毒。
雨雾天气不宜晨练。今天的“雾”与过去的“水雾”不同,由于污染严重,因此多为“污染雾”,细小的雾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晨练时呼吸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污染物,严重者会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
锻炼身体应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有花草树木的地方,才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因为植物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释放负离子,调节气温,过滤空气的功能。某些植物还能散发、分泌强烈的挥发性物质,杀灭病菌。
老年人中国情况
老年人基本概况
2009年开始,我国迎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一亿六千万人,占总人口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截至2011年第底,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9亿,占总人口的14%。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1年中国老年人比重达到13.7%
老年人面临问题
让老人安享晚年
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养老护理员更是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缓慢,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很多老人都是被哄骗到养老院的,有人说带老人来串亲戚,有人说带老人来看病,等送到了养老院安顿下,孩子们立刻消失,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只能认命。有的老人糊涂,甚至住了大半年,还不知道住的是养老院
关爱老年人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至2012年10月,我国城乡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包含精神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约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
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事。在国外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30年了,全国仍然仅有100多家相应机构。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老年人各方关注
应对急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有许多养老服务的短板亟须弥补。
我国养老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无论是针对孤寡、残疾等困难群体老人的公共服务还是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都取得明显进展。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公办养老机构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相比,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偏低的养老金让低收入者心里没底,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想进养老院要排队等十来年。公办养老院反映投入低、发展陷入困境,民营养老机构贷不到款、生存艰难,公共服务和社会养老多元补充的养老格局尚未建立。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而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未来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1000万的数量快速增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可以预见,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的挑战将持续加大,养老服务需求将进入“井喷期”。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考验着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智慧。
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养老服务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付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多停留在解决老人看管和衣食温饱的初级水平,面对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缺乏心理关爱的现实,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更有待于深入探索。
人都会慢慢变老,敬老爱老就是关爱每一个人。养老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希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破解难题。
老年人预防疾病
老年人防腰腿痛
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避寒保暖。
腰椎间盘突出是运动系统疾病,预防原则要求减少运动,放松休息。
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前先做准备活动。
卧床休息,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老年人骨质疏松
一、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
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户外,特别是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好办法。
二、适当补充钙剂。
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的补充一些钙剂,而补充钙剂的完美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对于钙剂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非常的好。但是补充钙剂一定不能过量。成人每日补钙800毫克即可。
三、中医艾灸。
有关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关穴位,可以防治肝气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充实肾精肾气,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四、平衡饮食,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另外,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大量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五、适当用补肾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
特别对绝经期的女性,可以适当选用杜仲、桃仁、黄芪、丹参、淫羊藿、木香、黑豆、熟地、骨碎补等中药进行定期调 理。它们有填骨生髓、补肾壮骨、调节血钙及激素平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因激素突然减少引起的骨代谢紊乱,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密度增加。
老年人百岁老人
年龄最大的跳伞者(97岁)
百岁镇长巴西戈雅斯州沃西登塔尔镇上世纪90年代,有位镇长的年龄是107岁。他在竞选时尽管年过百岁,但记忆力超群,且十分健谈,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该镇历史上最年长的镇长。
百岁编辑 瑞士的卜尔·奥古斯丁在百岁时还在主编一家周报,108岁的他不仅从事编辑工作,而且还管理着一家印刷公司。
百岁诗人 美国的奥法·努斯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到了92岁时开始写诗,112岁时出版了个人。
百岁报童 智利的巴尔德尼格罗·罗曼从12岁时开始当报童,超过百岁后仍热衷于这份工作。
百岁球迷 捷克布拉格有位球迷名叫英德日尔·夏斯特内,在101岁时还活跃在看台上。
百岁模特秘鲁的佩德罗·阿亚拉有一张典型的印第安老人的面孔,脸上皱纹密布,满头白发。然而正是这种形象,使她成为一家美术学院的模特,到了112岁时仍在从事这项工作。
百岁新娘澳大利亚的明尼·芒罗在102岁时与一名84岁的男子结婚,此举使她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新娘子。
百岁新郎南非的拉尔夫·坎布里奇在105岁时与艾德里亚纳结婚,新娘当时70岁。
老年人权益保障
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制定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七条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提倡、鼓励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 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第九条 国家支持老龄科学研究,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一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二条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
老年人相关新闻
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老年学会日在东京都内举行记者会,就当前的65岁以上为“老年人”的定义公布称,建议日本政府将“老年人”的定义上调至75岁以上。
据报道,日本老年学会称,对日本国内死亡率,及认定有必要接受护理的老年人比例推移等的分析结果显示,与10年至20年前相比,由于医疗进步和饮食生活的改善等,日本人开始出现体力衰弱的年龄延后了5到10年。
为此,日本老年学会将目前定义为“老年人”的65至74岁人群,重新定义为“准老年人”,并希望借此推动全社会舆论,支持该人群的工作及志愿活动诉求,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增添活力。
报道指出,日本老年学会的此番建议,并不立即导致退休金支付年龄上调等结果。“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也不会立即改变。
大内尉义医生说,“年轻劳动人口逐渐减少,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人群有必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参考消息网[引用日期]
宁小然主编
查炜主编.老年人饮食调养: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31页
孙春梅主编.老年人护理与保健指导:青岛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70页
查炜主编.老年人运动保健: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213页
.光明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医线网[引用日期]
.和讯新闻[引用日期]
.凤凰[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简历怎么写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