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崛起的三个新星中国十大最破省会城市市之一,你知道吗

格局要变!7个城市正在崛起,中国新“一线城市”之争,你最看好谁?
(原标题:格局要变!7个城市正在崛起,中国新“一线城市”之争,你最看好谁?)
首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苏州到底是几线城市?2013年苏州被列入二线城市,在城市排行榜上曾被称为1.5线城市,也曾被国务院定位为特大城市,最后却被安入I型大城市的行列……让头条君按时间轴来帮大家捋一捋1日全球知名地产顾问机构仲量联行发布《中国城市60强》基于于GDP、人口、富裕程度等方面,苏州与南京成为江苏仅有的两个1.5线城市。22015年7月,《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年)》中,经国务院同意,至2030年,全省将形成南京和苏州2个特大城市。日,在《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实施评估专家咨询会上透露,苏州将按照特大城市的标准探索总体规划编制改革。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及,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列表中明确:苏州为“ I 型大城市”,划分标准是城区常住人口在“300-500万”。另外,在8月2日获国务院批复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中,要求苏州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苏州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1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苏州似乎在特大城市的行列中被除名了然而短短3个多月以后苏州又再次入局
7个城市正在崛起 苏州有望成为中国新一线城市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重新提出了“新一线城市”的话题,文章中指出——根据GDP指标,中国目前GDP达万亿的城市有10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另外,南京GDP也即将破万亿。也就是说,从经济实力上讲,北上广深以外的七座城市均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力。但GDP无法真正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媒体通过对这些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程度等多个指标分析判断,未来另外四个一线城市可能会是杭州、苏州、武汉、天津。苏州上榜“新一线城市”凭什么首先,我们谈谈苏州作为新一线城市,苏州的实力不容置疑!在经济实力、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氛围等多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苏州的GDP超杭州近40%尽管在国际知名度上,苏州没有G20后时代的杭州那般风光,但作为非省会城市,苏州的GDP超过杭州近40%;在江苏省的范围内,苏州也是稳坐龙头老大的位置。苏州一直是个低调的前行者。经济上,苏州被叫“苏老五”好多年,GDP仅次于北上广深,近些年才被津、渝超越。苏州管辖的四个县级市(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经济总量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中常年稳居前列,昆山市(县级市)常年稳居全国百强县首位。地理位置优势:紧挨上海苏州没有国家布局的钢铁、化工、车船、军工等重要工业,也缺乏教育、科研、医疗资源,但先天的优势是紧挨着上海,一方面可以疏解上海的人口,另一方面可以和上海加深创新融合,更好的把握整体发展规划。从乡镇企业做起,从上海挖技工,苏州做出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再引入外资,给外企做配套,如今拥有沙钢、金螳螂、波司登、恒力、同程网等大型企业。如今,九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苏州投资。2015年,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列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谷歌旗下的风投部门Google Ventures首次投资的中国企业是苏州的旭创科技。苏州比南京更开放苏州“十三五”规划中,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在江苏两大经济体苏州和南京的对比中,苏州在整体创新、区域优势、现有经济体量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也都胜过南京。由于先天的地理优势,苏州可以紧跟上海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和上海逐步同城化,相比南京更为开放,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灵活。创新力甚至超过上海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是苏州经济的里程碑,20多年来创造了跨越式发展奇迹。2013年园区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开发建设之初1994年的168倍、940倍和3200倍。园区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生态环保指标列全国开发区首位。年,苏州连续三年上榜福布斯创新力最强城市前三甲!仅次于深圳、北京,甚至超过了长三角龙头——上海。苏州各类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也占据全国较大份额,国内唯一服务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综合性融资平台——“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就设在这里。另外,苏州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苏州以外 其他准一线城市各有特色说完了苏州的主要情况,最后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其他准一线城市。首先在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七座城市中,未来一线城市候选表中首先排除的是成都、重庆。按照住建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和成都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而且西部必须要有一个承载中心,至少其中之一应成为未来一线城市。这两座城市GDP总量高,但由于地域广阔,其中心城区对应的指标则小得多,并且其在科创、交通、国际影响力及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也落后于其它几座城市较多。杭州
|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之城杭州与苏州有相似点,靠近上海、一定程度上获益于上海。杭州则更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未来全国第五座一线城市。G2O带给杭州巨大的发展红利,使其国际地位迅速攀升。接下来杭州还将举办2022年亚运会。科技和金融是杭州经济的最大特色。因为阿里巴巴,杭州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生态圈。中国第一座互联网金融大厦的落户,吸引了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入驻。技术的创新带来生活方式的创新,更带动整个城市的创业创新。在日常生活方面,因为支付宝,杭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今年8月起,杭州成为全国首个用支付宝就可以坐公交的城市,无须押金。宏观面上,杭州有1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2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9个省级的特色小镇,这些都是创新的载体。武汉
| 光电之都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因高校、科研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造就了光电技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的辉煌,又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天津 | 五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天津是“十二五”以来国家政策集中地,大量的国企项目投资在当地,而且拥有空客交付中心。2015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叠加,全国只此一家。南京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虽是江苏省会城市,部分指标上也超过其它城市。但相比之下,南京的亮点并不突出。作为老工业基地,南京产业转型较难,新业态发展压力较大。创新活力上,南京落后于苏州、武汉,另外南京这几年在国家战略上也不突出。 看了这么多大家觉得这个7选4该怎么选?头条君以为,咱们苏州的竞争力还是很强滴毕竟GDP、人均GDP、人均支配收入都列前位房价相对其它一线候选城市比较低关键是环境还超棒!资料及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名城苏州网及网络由头条苏州综合整理发布精彩推荐最新最全!苏州12所新学校规划出炉!厉害了!明年起,坐飞机也能直接刷身份证!又一个国家对中国免签!史上最全签证攻略,走起苏州最好喝 奶盖测评来哉!没有最厚只有更厚他扔掉家里98%的东西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本文来源:网易新媒体(凡闻-头条苏州)
责任编辑: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会,也被称作中国的“美女之城”
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会,也被称作中国的“美女之城”
你知不知道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是哪里?这个城市啊不仅仅是面积最大的省会而且还是生产最漂亮的美女的城市,不是重庆成都哦,这两个城市是生产美女最多的城市,但是如果说美女最漂亮的还属哈尔滨。
哈尔滨位于东北亚,在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是首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连接点,被誉为是欧亚大陆桥的名族。哈尔滨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观相当丰富所以也是一座热点的旅游城市。不仅仅是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是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中心城市。
哈尔滨城市面积是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大的5.31万平方公里,在哈尔滨城市中有9个市辖区和7个县,城市的人口不少于一千万,由于哈尔滨城市的风景风俗像极了俄罗斯的城市,所以有“东方莫斯科”之称。
哈尔滨城市的建设风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在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物,有的是俄式风格建筑物,有的是巴洛克式的,还有拜占庭式,当然其余的欧洲风格也有只是不太明显,像中国的城市风格也不少见,而且中国城市风格的建筑都比较古典。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现代式的中国建筑物也建立了不少,整个城市兼具中西方特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哈尔滨的美女都很有气质,首先她们长得有点像西方人,皮肤白皙,鼻梁高,大长腿,而且由于与西方比较接近,她们都比较洋气。在穿衣风格上,哈尔滨美女也不会刻意的表现出性感,一点都不装。
如果来到哈尔滨这座城市一定要去中央大街看看,这是亚洲最长的大街,街道建筑物别具一格,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精美价廉,你一定会喜欢。
哈尔滨素有“冰城”的称谓,到哈尔滨旅游最好选择冬季,从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之间。那时银装素裹,会有不一样的冰雪风景,当然哈尔滨的冬季还是相当冷的,大家记得穿厚一点。中国为什么正在迎来一个“强省会”时代? - 数据 -广州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买房利器小程序
乐居看房小程序
楼市报道小程序
房贷计算器
房产家居直播平台
中国为什么正在迎来一个“强省会”时代?
来源:城市战争
作为全国“首位度”最低的省会城市,山东济南现在挺着急。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济南市市委书记与代市长均呼吁山东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进一步支持济南发展。
作为全国“首位度”最低的省会城市,山东济南现在挺着急。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济南市市委书记与代市长均呼吁山东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进一步支持济南发展。
均衡发展一直是山东省对外展示的形象,但最近几年面对武汉、郑州、合肥等内陆省会的强势崛起,山东淡定不起来了,“缺乏大城市”越来越成为外界对山东的刻板印象。济南市委书记在山东省两会上说,“郑州已经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在2010年的时候,郑州的GDP总量没有济南高,但现在已高出我们一截……济南要有危机感,山东同样也应有危机感。”
而在2016年全国GDP百强城市榜单中,山东17个城市中有15个上榜,在全国各省份中是最多的,但在最重要的TOP10榜单中,没有一个是山东城市。另外,人口净流入城市前10名、城市竞争力前10名等榜单中,也不见山东的城市。“群山无峰,缺少一个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这是山东经济的一个痛点,也是举全省之力发展济南的动力所在。
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城市的呼声不仅仅出现在山东。
在安徽,全省正在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一个强省会,先是拆分巢湖,让合肥变成滨湖城市,再是将省府搬迁至滨湖新区,进一步做大合肥,后是举全省之力为合肥打造一个米字型高铁战略。在最新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合肥还与南京、杭州等量齐观,并列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最近几年来,合肥就像一匹黑马,极大地冲击了武汉、南京等长江经济带的传统中心城市,其房价也像火箭一样飙升,荣列楼市“四小龙”之列。从2010年到2015年,合肥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从22.04%提高到25.72%。
在河南,正举全省之力将郑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先是由省里出面引进富士康,后是拿下国内首 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牌子,助力郑州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并撬动千亿级的电子制造产业链,带动航空货邮与中欧班列的红火。在全国高铁的“八纵八横”战略中,郑州同时接入了京广通道、欧亚大路桥通道、呼南通道三个干线通道,再加上规划中的一大批以郑州为核心的省内城际铁路,郑州获得了“米字型高铁”的美誉,比之合肥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6年,郑州不仅拿下自贸区的名片,还与武汉一起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目前已获批建设的七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是唯 一一个副省级以下的城市,这再次让郑州大出风头,河南举全省之力发展郑州初见成果。
在贵州,省会贵阳也是发展得风生水起,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它以超级楼盘闻名全国,体量之巨、规模之大,均冠盖全国。现在,它还办起了高端峰会,一年一度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大数据博览会也在这里举办,腾讯、阿里、富士康在这里开建大数据机房,马云、马化腾、郭台铭都是贵阳的常客。从2010年到2015年,贵阳占全省的经济比重从24.42%提升到27.53%。
在湖北与四川,武汉与成都两个“首位度”最高的省会仍在继续变强。相比2010年,2015年武汉GDP占全省比重从34.9%提高到36.9%,成都GDP从32.85%提高到35.88%,如果计算国税贡献率,这个比例只会更高。
在江苏与浙江,南京与杭州两个省会城市越来越强。2006年,南京GDP只相当于无锡的82.6%,相当于苏州的57.6%,但到2016年,南京已经超出无锡一个身位,相当于苏州的67.8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杭州为核心的浙北城市群华丽升级,而以温州为核心的浙南城市群仍在艰难转型,而在浙北,杭州的光芒又彻底掩盖了宁波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计划单列市。
在福建,省会福州正在提速,汽车、电子、玻璃等支柱产业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与泉州的差距正在缩小。在争夺自贸区、高铁规划等政策资源上,福州也小胜了厦门与泉州,再次显露省会城市的强势。除了房价,福州大有潜力充当福建经济领头羊的角色。
只有广东好像是一个特例,省会广州在深圳耀眼的光芒下,显得有些落寞,但如果不计深圳这个特殊存在,广州在省内的“首位度”仍在强势提升:2011年,广州GDP相当于佛山与东莞的1.87倍、2.6倍,到2015年,这两个倍数分别提升到2.26倍与2.9倍。
经过2016年一系列大手笔的产业布局,省会广州的未来已经显露出新亮色,广东省长马兴瑞日前也提出,要让广州这台全省最大的“发动机”开足马力,必须让广州拥有与副省级城市相配套的审批权限、监管权限和责任权限……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把广州打造成为华南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枢纽中心。广州要做大做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努力在全省发挥“龙头”作用。
毫无疑问,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强省会,不仅仅是广大中西部省份的愿望,现在也成了东部沿海省份的普遍目标,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我想,第一个原因是区域均衡化发展的需求,国家希望在全国建设十个像北京这样的可以承担全国性服务功能的超级城市,而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最佳候选者就是省会城市。所以,近些年来,国家给很多内陆省会城市大开政策之门,包括国家新区、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等政策蛋糕,内陆省会城市已经获得与东部沿海城市等同的待遇。比如,去年就有成都、武汉、郑州三个城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第二个原因想必是跟现有的财政体制相关,省会城市往往是一省财政最大的现金奶牛,只有大力发展省会城市,省级政府才能获得更稳定的财力支撑。
第三个原因,我们以前讲过,那就是在争夺话语权的潜在要求。
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城市的规模与体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规模本身就是优势。没有一定的规模,城市的聚集效应与分工效应就不能达到极致,城市的多样性、创造力与话语权就不能获得。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当一个城市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资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话语权就会呈指数级增长。举个也许很不恰当的例子,襄阳与武汉的区别,不是GDP乘以3,而可能是话语权乘以100。
所以,一个省拥有一个强省会,不简单意味着拥有一个经济数据上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资源配置中心、一个强有力的话语权——这个东西可以帮助各省在全国激烈的区域竞赛中,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与人才。
想像一下,如果没有武汉作为依托,湖北的高校资源、央企资源、铁路资源,在竞争激烈的中部地区不会如此突出。正因为有武汉这个筹码,湖北才显得不那么平庸,而拥有更大的可塑性与想像力。
再想一下,山东经济比四川发达,可为什么其“存在感”好像不如后者?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四川有成都,而山东没有一个在全国具备综合影响力的大城市,曾经的青岛勉强算一个,但今天的青岛已经不是10年前的青岛,而且青岛的影响力只局限在经济,而不是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
·······
热日 17:27
热日 13:18
热日 10:26
热日 07:50
热日 08:08
热日 07:49
热日 07:02
热日 11:05
热日 07:41
热日 17:07
热日 12:09
热日 12:07
2018年监管部门对于乱象整治工作中的大案要案会坚持顶格处罚。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拒绝访问 | g.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g.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84a2efa2e543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中国城市格局:北上广深之外,七个城市正在崛起【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20,379贴子:
中国城市格局:北上广深之外,七个城市正在崛起收藏
时代周报宏观经济+订阅中国城市格局:北上广深之外,七个城市正在崛起 11:35:13
操作步骤,案例分享,培训资料......你想找的都在这里,海量信息免费查寻!
通过对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程度等多个指标分析得出,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这7个城市正在崛起。其中杭州、苏州、武汉、天津4个可能成中国“新一线”城市!
正在崛起的苏州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想防止一线城市出现房地产泡沫,中国需要更多的一线城市。近两年,社会各界也常讨论“新一线城市”话题。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程度显现还有差距,未来城镇化进程加速,更多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陆续跻身一线城市是必然趋势。
根据GDP指标,中国目前GDP达万亿的城市有10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另外,南京GDP也即将破万亿。也就是说,从经济实力上讲,北上广深以外的七座城市均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力。
但GDP无法真正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这些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程度等多个指标分析判断,未来另外四个一线城市可能会是杭州、苏州、武汉、天津。
准一线各有特色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七座城市中,未来一线城市候选表中首先排除的是成都、重庆。按照住建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和成都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而且西部必须要有一个承载中心,至少其中之一应成为未来一线城市。尽管这两座城市GDP总量高、面积大、人口多,但这三方面的成绩主要来自于其地域广阔,涵盖面广。其中心城区对应的指标则小得多,而且其在科创、交通、国际影响力及人才吸引力等方面落后于其它几座城市较多。当然,正如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所说,成都、重庆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上,借助于亚欧之间的战略地位以及中西部开发,未来整体发展提升较快。
剩下的杭州、苏州、南京、天津、武汉中,杭州已经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未来全国第五座一线城市,江苏两大经济体苏州和南京的对比中,苏州在整体创新、区域优势、现有经济体量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都胜过南京。武汉因高校、科研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造就了光电技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的辉煌,又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天津是“十二五”以来国家政策集中地,大量的国企项目投资在当地,而且拥有空客交付中心。
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虽是江苏省会城市,部分指标上也超过其它城市,尤其三产占比超过天津、武汉,人均GDP也超过武汉,但相比之下,南京的亮点并不突出。作为老工业基地,南京产业转型较难,新业态发展压力较大。2015年,南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比高达78%。就创新活力而言,南京落后于苏州、武汉。而和天津相比,南京这几年在国家战略上处于劣势。
杭州: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之城除了北上广深,最接近一线城市的是哪里?相信很多人会投票给杭州。尤其G2O之后,杭州的国际地位迅速攀升。接下来杭州还将举办2022年亚运会。按照杭州市长张鸿铭的说法,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现在大家一提到杭州,不用再介绍这是离上海多少距离的一个地方,杭州就是杭州。”虽然单就人口、GDP总量,杭州还只是中国第十,但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61.1%。杭州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前。当某些城市还处于制造业发展阶段,杭州依托阿里巴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已经开辟了新的路径。过去十年间,杭州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而在几年前,因为没有选择重工业、制造业,而转向科技和金融,杭州的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局。然而正是这一着棋,造就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更造就了新的杭州。“杭州并没有特意扶持某个大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但是杭州的制度、环境等吸引了这样的企业留下来。”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查志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因为阿里巴巴,如今的杭州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生态圈。中国第一座互联网金融大厦的落户,吸引了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入驻,包括蚂蚁金服、挖财、铜板街、51信用卡、恒生电子、数米基金网等。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杭州居全国首位,拥有金融街、中关村的北京和拥有陆家嘴的上海,仅排在第七和第八位。首份披露城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显示,杭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同样居全国首位。在日常生活方面,因为支付宝,杭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在杭州,只要一个手机就可以生活,这在全国没有其它城市可以做到。”查志强说。今年8月起,杭州成为全国首个用支付宝就可以坐公交的城市,无须押金。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00分以上,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可在杭州的景区、机场、公交站等315个点免费借雨伞和充电宝。技术的创新带来生活方式的创新,更带动整个城市的创业创新。近几年,杭州的创业氛围,经常被拿来与北京、深圳放到同一层面相比较。杭州的信息经济、旅游业的发展,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宏观面上,杭州有1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2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9个省级的特色小镇,这些都是创新的载体。
苏州:低调的园区经济先行者尽管在国际知名度上,苏州没有G20后时代的杭州那般风光,但苏州的经济实力、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氛围等多项指标上都胜过杭州。作为非省会城市,苏州的GDP超过杭州近40%,一直是个低调的前行者。经济上,苏州被叫“苏老五”好多年,GDP仅次于北上广深,近些年才被津、渝超越。苏州“十三五”规划中,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苏州没有国家布局的钢铁、化工、车船、军工等重要工业,也缺乏教育、科研、医疗资源,但先天的优势是紧挨着上海。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教授张贵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苏州靠近上海,一方面可以疏解上海的人口,另一方面紧跟上海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和上海逐步同城化,相比南京更为开放,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灵活。从乡镇企业做起,从上海挖技工,苏州做出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再引入外资,给外企做配套,如今拥有沙钢、金螳螂、波司登、恒力、同程网等大型企业。如今,九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苏州投资。2015年,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列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谷歌旗下的风投部门Google Ventures首次投资的中国企业是苏州的旭创科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是苏州经济的里程碑,20多年来创造了跨越式发展奇迹。2013年园区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开发建设之初1994年的168倍、940倍和3200倍。园区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生态环保指标列全国开发区首位。年,苏州连续三年上榜福布斯创新力最强城市前三甲!仅次于深圳、北京,甚至超过了长三角龙头——上海。苏州各类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也占据全国较大份额,国内唯一服务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综合性融资平台——“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就设在这里。苏州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管辖的四个县级市(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经济总量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中常年稳居前列,昆山市(县级市)常年稳居全国百强县首位。
登陆「猎聘网」找高薪职位,专业的猎头推荐高薪工作,实时更新高薪名企职位
武汉:光电之都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顶梁柱,武汉成为近几年中国城市中一颗耀眼的新星。自国wu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武汉承载了实现中部崛起、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任务。年这十年间,武汉的GDP增幅达到了387%,大多数年份的增速超过现有一线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钢铁、汽车产业一直是武汉的支柱。而近几年,武汉的产业转型也实现了新路子。如今的武汉,核心产业聚焦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块,未来要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武汉市“十三五”规划中,未来目标是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经营多年的光谷和东湖新区开始双星闪耀。光谷GDP已占据武汉半壁江山。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114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光谷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位,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居第2位。2015年,光谷火车站已经开工,到2020年,光谷火车站将成为联系武汉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交通枢纽。今年初,国家存储器基地也在光谷开工。同济大学发布的全国482个中国产业园区排名中,东湖高新区居第4位。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未来要在全国率先推出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改革。武汉的这些发展,离不开其内的高校、科研资源。承担着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武汉已经是国家层面的超大城市,物流、交通也非常发达。“十二五”期间,武汉的高铁网已经形成通达多个国家中心城市的8小时交通圈,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铁路四大路网主枢纽之一。
天津:五大国家战略叠加区2015年,天津市GDP总量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这一年,对天津的意义非同凡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叠加,全国只此一家。在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薄文广看来,天津最大的优势,是紧靠北京的区域优势,“从区域平衡角度,或者区域协同发展角度,天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尽管是“灯下黑”,但天津在行政层级上是直辖市,也是北方特殊的交通、港口、物流枢纽,可以辐射环渤海乃至三北地区。天津和其它城市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人口流入量非常大,近年来平均每年增加近50万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天津自身的大项目、大工程,吸引大量人才;二是北京限制人口规模导致的外溢效应。天津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是国家的政策红利带来的大批重点工业项目。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其累计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数万亿。滨海新区因大飞机等领军的高端重工业竞争力很强,在未来也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获批自贸区成为创新的绝佳契机。依托自贸区这个支点,天津吸引了更多资金和人才,未来更要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金融领域中,天津的融资租赁一直领跑全国。如果说北京是中国金融的决策中心,上海是中国金融的交易中心,深圳是中国金融的市场中心,天津则是产业金融中心。天津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快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与自贸区对应的“金改30条”后,天津的融资租赁业务更是飞速发展,租赁飞机占到全国的90%,租赁船舶占到全国的80%。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未来京津之间将有5条快速铁路或高铁。目前天津到北京正在考虑修建新的城际铁路,该铁路将连接北京新机场。接下来,产业转移的带动效应也将呈现。
@ 证据说话
你在上文提到的这4个城市里呆过吗?它们给你的感觉如何?除了这4个城市,你觉得还有哪个城市算得上是“新一线”城市?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D: j**d21)编辑:蔡骏
客观,好贴!
通过对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程度等多个指标分析得出,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这7个城市正在崛起。其中杭州、苏州、武汉、天津4个可能成中国“新一线”城市!
准一线各有特色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七座城市中,未来一线城市候选表中首先排除的是成都、重庆。按照住建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和成都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而且西部必须要有一个承载中心,至少其中之一应成为未来一线城市。尽管这两座城市GDP总量高、面积大、人口多,但这三方面的成绩主要来自于其地域广阔,涵盖面广。其中心城区对应的指标则小得多,而且其在科创、交通、国际影响力及人才吸引力等方面落后于其它几座城市较多。当然,正如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所说,成都、重庆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上,借助于亚欧之间的战略地位以及中西部开发,未来整体发展提升较快。
首先排除成都重庆,然后南京
去过苏州的人只想说,呵呵.也就那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时代周报,宏观经济
可笑 成渝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第四极其他三个都至少有一个一线城市 成渝会没有?反而是被上海辐射的苏杭?被北京吸血的天津?中部穷农民武汉?真是愚昧至极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肯定权威。如先英文,再翻译成中文,更具说服力
这个新闻,去年就看过了,不知为啥今年华吧第二次发了。南京的解说没我去年看过的彻底,南京重工业占比而且是化工类,就这样被一票否决了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省会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