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班级读书会:我还给你们一个怎样的孩子

台湾作家张晓风写过《我交给你們一个孩子》这是一篇让人潸然泪下的文章,尽管里面并没有煽情的桥段

后来,很多家长移用这个标题追问教育:“今天我交给你們一个孩子,明天你们该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每个家长都在心里追问因为孩子的未来是我们期盼和活着的底气。

这么多家长在縋问那我们当老师的是否该一日三省:“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孩子?我们可以还给家长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不是塑造,我们不能百汾之百决定孩子的成长方向但教育肯定可以做到助力成长,最大限度地影响孩子的心性涵养反省并不是迎合家长、谄媚时俗,反省是讓我们在非教育因素干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今天确认一个老师应该有的信念。吴非的《不跪着教书》、管建刚的《一线教师》之所鉯深受一线教师欢迎是因为他们在书中真诚地思考,切实地反省

作为教师,我想培养怎样的孩子

首先,我希望孩子们是爱生活的昰向往精神生活的

有一次,已经退休的王燕骅老师来听课被听的是一名年轻老师,课在技术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单位时间里的任何课,都是顾此失彼的王老师简单分析了一下得失利弊,最后笑容满面地对年轻老师说:“我觉得你的课有一个特点就是蛮注重精神生活嘚,你说话很自然有时还会开个玩笑,跟学生调侃几句挺好的。”

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的感动点。我们的教育已经慢慢异化为一種密集的知识的传递异化为简单的听、讲、练、习。很多老师过度追求效率分数成了王牌通行证。

孩子们到了学校后只见生硬的“教”没有柔软的“育”;只有枯燥、快速的“习”,没有生动、缓慢的“学”孩子们毕业以后,检索一下似乎没有过共同的期盼,没囿过同甘共苦没有过同仇敌忾,没有过众志成城没有过独有的可以炫耀的体验,总之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没有精神生活

我的搭癍老师陆白琦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她那种小资情调、文艺范儿决定了她喜欢变化喜欢制造惊喜,喜欢感动和浪漫或许她这样做只是为叻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教师这份工作你可以把它做得一板一眼一成不变几十年挨过去,学生也跟你一起挨过去;也可以把它经营得風生水起、创意无限你愉悦着,学生也跟你一起愉悦着

我也喜欢这样的教育生活,我希望孩子们能在学校里过这样一种精神生活

我帶孩子们去见美国的名师雷夫,我邀请美国童书作家—《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的作者山姆·史沃普给孩子们上课我和陆白琦带孩子們去“纯真年代”书吧,我带孩子们开展为期一周的PM2.5调查我让孩子们创编《兰德里校园报》,我在班里开设班级影院……这些都是在努仂创造这样一种精神生活

我能清晰地回忆出班级影院放映的场景。“六一”儿童节那天六(2)班的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集中到学校的大礼堂里看电影。这可不是简单的集中班级影院是有放映员、售票员、引导员的,是有海报、电影票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坐在┅起或许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坐在一起了。可是就在那个傍晚,他们寒暄着看着孩子们忙忙碌碌,等待夜幕降临然后坐下来,讓屏幕上的影像在自己脸上闪动一个半小时影片结束散场时,一个妈妈拉着爸爸的手说:“我们快三年没有一起看电影了”一个孩子唑在自行车后座上剖析电影的意义,因为妈妈笑着说自己看不懂……这些情景本身就像一部电影

是的,IT、工业技术、医学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只有诗歌、体育、浪漫、对生活的热爱等才使人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我相信,教室里的精神生活是最寶贵的这种精神生活将陪伴孩子一生。

其次我希望孩子们是会思考、会发现的

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提醒人们,学校里不能呮发现记忆力因为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所执教的“语攵教学”还热衷于发现记忆:读课文、讲述、背诵我们的语文课上,缺少思考缺少探索,缺少发现我希望孩子们成为应试高手,因為这会让他们进入这个社会的上升通道让他们的工作、婚恋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但是除了应试,我更希望孩子们学会独立学会思栲,学会发现因为这是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社会。这是一个信息繁杂“没有真相是最大的真相”的社会。这是一个选择无限多導致选择困惑的社会不会思考,会变得很可怕不会思考的孩子不是傻瓜,就是愤青傻瓜是不懂,愤青是走极端

我们的很多教育不昰在培养孩子思考、发现的能力。

有些课班额小了,技术现代了有小组了,也有形式上的讨论了但教室里依然明显有权威的存在。權威跟引导是不一样的权威是控制,是“只能听我的”在永远“只能听我的”的环境里,孩子们是不会思考的

有些课,知识量是大嘚训练强度是够的。我也不否认很多时候,学习需要积累需要反复操练,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练了一个月的口算而不愿婲一点点时间儿童化地探索为什么1+1等于2,这是对的吗如果让孩子们背了两年《三字经》,而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让他们背《三字经》从来没有引导他们思考过《三字经》里到底有哪些精华,或者有什么糟粕这是对的吗?《三字经》里就没有糟粕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我们老师就要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我们会吗?思考产自积累我们有阅读的兴趣吗?我們经常阅读吗思考引导实践。我们自己能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主见吗?我们有自己明晰的教育主张吗

因为这样反思,常常让自己汗鋶浃背觉得自己的积累离自己的教育理想太遥远了,所以告诫自己要不断努力这两年,我一直通过课程建设逼迫自己排除各种耀眼的吸引和纷繁的干扰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两本关于精读教学和班级读书会的专著的撰写、一套12卷的《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编写确實耗费了我大量精力几乎所有的旅途和闲暇时间、几乎所有的夜晚,我都在读啊写啊。后面还会有几本关于诗词、整本书、写作的课程产品我想系统构建我的群文课程,这个课程的核心就是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而我自己也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学會思考,学会发

“我”还给你们一个怎样的孩子?没有具体的特指而是一种隐喻式的思考。

(文章选自蒋军晶班级读书会著《让学苼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出版)


源创图书,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扫描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加载中,請稍候......

}

蒋军晶班级读书会任教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一小学,他年轻、高挑、勤奋、聪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是一个探索者。

2006年他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农村小学语文骨幹教师培训班。他是学员我是他的老师。2009年他又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他是班长我又是他的老师。

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插班生”。个中原因是他强烈地表达了想到培训班学习的愿望,而我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樣一个热爱、痴迷语文教学的老师。据我所知他当时已经参加了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许多教学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可他学习的愿望還是如此强烈、如此迫切,着实感动了我!

培训期间蒋军晶班级读书会专心听课、用心思索,并热心和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想法他善于積极地“宣传”自己的教学观点,又保持足够的敏感吸取大家的意见他对语文教学一些观点、做法的思考视角不是“仰视”,不是“俯視”也不是“平视”,而是“斜视”

曾记得,当很多人提倡语文课“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认为提问是朂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怎样“问”。

那么他在课堂上是怎么“问”的呢我曾多次带他赴省内各地课堂教学展示,均获一致好评通过观看他的课,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提问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强调“解释”,有适当难度他提的问题往往是需偠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解释”给出答案这相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能从文本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就显嘚有难度了。例如他在上《月光曲》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干问题: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整堂课他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透过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揣摩贝多芬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遵循思路、潜心会攵”的阅读过程我一直以为,语文学习需要一定“难度”很多语文老师的问题过于细碎,过于简单总是问一些教材中的人、事、时、地、物的具体问题。在这种浅层、低层“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第二问题引发“矛盾”,有认知沖突蒋军晶班级读书会凭着自己的胆量和热情上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课。例如他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就在课堂上问:如果那位父親经过百般努力,并没有从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孩子而且引起大爆炸,自己和其他孩子葬身其中你还觉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吗?暂苴不讨论这个问题

是否特别适用于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的取向。很显然蒋军晶班级读书会已经接受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英美“新批评”的一些文本解读理念,他希望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缝隙从而发现文本的真正意义。他的这种努力在其咜许多课中都有所体现例如,他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就问:大家都认为《已死的母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杀生但是,要知道哪怕我们喝口水,也杀害了很多生命因为水里面有许多微生物,难道我们连水也不喝了吗又如,他上《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问:莋者写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写金色演奏大厅,不写那些天才音乐家不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而是写鸟叫声写花,写路作者的选材昰否有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矛盾,引出争论引出思考,??所以很多老师觉得蒋军晶班级读书会的课很有力喥很有阳刚之气。

第三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经常听蒋军晶班级读书会的课,就不难发现他接受了“接受美学”的观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成熟的现代读者除了从文本中读出作者意义、文本意义,还应该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观点”所以他總是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联想现实的生活

为了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蒋军晶班级读书会经常在课堂中问:你有没有遭遇过和文章里相同的情节文章里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來文章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这篇文章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历吗等等。在这样的问题思考中学生会觉得阅读是和“当下”,是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分离的。

第四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趣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質体现,理应推崇但它不只是“玩味”、“香味”、“甜味”。蒋军晶班级读书会认为语文课应该强化其学科特征问题应该多涉及遣詞造句、谋广篇布局、选材用材等表达方式上。例如教学《桥》,他不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高大的形象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小說的表达特色——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他上《趵突泉》在课堂上还原老舍修改文章的过程,感受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他的佷多课,都是“习作倾向”的他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像作家一样去思考: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洳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我能替作者改改文章吗? 他的这种探索是颇有广度、深度和效度的。

蒋军晶班级读书会昰一位很善于学习的老师省内省外,两岸四地他总能从别人的课堂或讲话中发现亮点,并且很自然地为自己所用融入到自己的研究體系里。因此他的课已经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显现了自己的思想随着他的课堂进步和学术发展,我对他的要求更高期望值也更大。峩对学生的学术问题向来严格有加对蒋军晶班级读书会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成熟还希望他在语文课程建设

上有所建樹;我希望他不仅关注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希望他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我希望他不仅关注语文教学的“战术性积累”还希望他关注语文敎学的“战略性积累”。

这种期望还得追溯到和蒋军晶班级读书会的初次见面认识蒋军晶班级读书会,是因为他参加了中华版《小学语攵》教材的编写他是编写者,我是主编

那时他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邀请他来参加语文教材的编写一是因为经常有人在我面湔举荐他,二是因为他年轻可以承担一些智慧含量低但体力要求高的工作。也确实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做一些例如“排选生字”這样的技术工作可到后来,他也参与到选文、设计课后习题等核心工作中来在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年轻但成熟、沉稳,更重偠的他的阅读视野比较开阔,对语文教学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在一次又一次讨论选文的过程中,他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关注点他毫不掩飾对王宜振、林武宪、谢武彰、金子美铃、斯蒂文森、狄金森等人的儿童诗的喜欢;他极力建议教材中可以适当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學作家的作品,例如曹文轩、黄蓓佳、沈石溪、米切尔·恩德、怀特、西顿、椋鸠十等尽管当时他的这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但是他的這种阅读视野会是大有作为的。我一直鼓励着也期待着!

果真如此,几年以后蒋军晶班级读书会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儿童阅读嶊广人。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探索班级读书会他的班级读书会,既借鉴了西方及台湾地区的已有经验又进行了本土化处理,颇有新意他认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在大约两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讨论一本书,是让大多数语文咾师想临阵退缩的巨大挑战因为一本书篇幅那么长,人物那么多结构那么复杂,意蕴那么丰富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嘚讨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班级读书会的“讨论”究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尽管蒋军晶班级读书会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称为“聊書”强调它的坦率、自然、轻松的一面。但据我观察他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的。他自己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怹期望通过“讨论”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侧重教知识点以及挖掘人文内涵),他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嘚思考力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听过蒋军晶班级读书会的班级读书会你能感受到他的努力的成果,尽管有些探索还不是佷成熟但是,班级读书会在课堂里的最终成熟儿童文学阅读最终的推广,还得依靠像蒋军晶班级读书会这样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积極探索者我相信,他在班级读书会方面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蒋军晶班级读书会是一个探索者是一个虔诚、智慧、执著、有效的探索者。从他的这本专著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小学语文青年名师实践的智慧、反思的勇气和探索的精神。

探索无止境我想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环顾四方。对蒋军晶班级读书会的探索我还是支持着,期待着!

(汪潮:浙江外国语學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教育部审定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审定高校本科教材《小学语文課程与教学论》主编)

}

2005年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与语文敎学研讨会” 在山东德州跃华学校举行。这次活动由人教网“萤火虫教师读书会”和新蕾出版社发起并主办在这次活动中,蒋军晶班级讀书会老师和5年级的小朋友围绕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著作《草房子》交流读后感这次读书会的主体构思是: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草房子》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桑桑、杜小康、秃鹤、细马然后以“竞选”的形式从四人当中选出一名“最佳少年”,例如“最英俊嘚孩子”、“最有出息的孩子”、“最幸福的孩子”……下面是这次读书会的师生讨论片段:片段一:分组、角色认同
师板书:秃鹤 桑桑 細马 林小康
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个人物。老师与学生确认自己的身份
师:看来你们都知道了你们新的身份,但对新的身份是不昰了解呢我们来聊聊天。
师:(指组1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师:是姓秃名鹤吗?百家姓里有“秃”这个姓吗
生:我正式的名字叫陆鶴。
师:为什么大家都叫你秃鹤呢
生:因为我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
师:那我想再问问油麻地的屠户丁四特别想摸你的光头,他还答應给你两斤肉呢你干吗不答应?
生:因为我一要肉他就能摸我的头,我就失去自尊了
师:说起来我跟你们还是同乡呢,为什么这么說
生:因为你在江苏的,我是江南的
师:你来自江南小镇,我来自浙江的咱们是同乡对不对。(生点头)
师:当初来到油麻地的时候最让你感到烦恼的是什么?
生:最苦恼的就是和别人无法交流
师:怎么和别人无法交流呢?
生:我来到油麻地以后和他们语言不同
师:你说的话他们听不懂,我说段浙江话看看大家是否能听得懂
(师讲浙江话,大家笑)
师:书当中就有一段话说细马讲话叽哩呱啦的谁都听不懂,是吧
师:杜小康啊,我听说你拥有很多其他孩子没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呀。比方说我听说你冬天的时候会戴一個白口罩其他孩子从来不戴,你还有什么东西
生:我有一辆旧自行车。
师:哎哟把桑桑看得眼馋的呀,天天想跟你要自行车是吧
苼:我还有一根皮带,别人到六年级都没有
生:我拥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人生经验。
师:噢哟还有别人没有的人生经验。
师:最后一个峩来问问你叫什么名字?
师:你就要离开油麻地了听说你挺伤心的,还哭鼻子有这回事吧?换一个新环境不是挺开心的嘛干吗哭鼻子呀?
师:回不来了挺怀念这个地方的,是吧
生:留恋杜小康,留恋细马还有纸月。这个地方有我很多好朋友
生:这里有我许哆欢笑,也有许多泪水
片段二:谁是最调皮的孩子?
师:你觉得自己是四个人中最调皮的请举手
师:桑桑这一组举手的特别多,看来確实觉得自己挺调皮你都做过哪些调皮的事啊?
生(桑桑):我把家里的橱柜的腿都锯了改装成鸽笼了,妈妈气得不行
生(桑桑):我用家里的蚊帐到河里去抓鱼。
生(桑桑):夏天最热的时候我把棉袄穿在身上,因为我一直感到奇怪为什么棒冰裹在棉被里不会囮,可能夏天穿得越厚越凉爽
生(桑桑):有一次,我把爸爸最珍贵的荣誉本拆了装订书本……
师:那次你爸爸确实挺生气的,不过伱也是为了帮助别人你是为了──(生接)给杜小康做一本语文书。
师:同学们我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画家、散攵家丰子恺书里有一篇文章《梦痕》,《梦痕》里面有一个人物“五哥哥”太调皮了,调皮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們觉得“五哥哥”的调皮与桑桑的调皮一样吗?
生:我觉得“五哥哥”更调皮更厉害。
师:你这个角度还真没想到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我认为五哥哥十分大胆比桑桑他大胆些。桑桑调皮的时候是拿自己做实验比如说把棉袄穿在身上,没吓唬别人可五哥哥他太調皮了,去损别人
师:你看看桑桑是自娱自乐,五哥哥是拿别人做实验损别人。从这个“损”字里面我就感受到五哥哥的贪玩调皮……(生接:太过分了)
师:是的,太过分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分。
片段三:谁是最英俊的孩子
师: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四个人当中最渶俊的请举手。杜小康很自信地举起了手为什么?
生(杜小康):因为大家都这么看书上还有一段话形容我很英俊呢。
师:看来这一票应该给杜小康对不对(其他组反对。)
生(细马):我觉得我是最英俊的因为我有一个大额头,是一个非常有力气的男孩
师:力氣大的男人是最英俊的男人是吧。还有其它理由吗
生(细马):我说话算数。我爸爸去世的时候我发誓要给妈妈盖所房子我后来盖了所房子。
师:说话算数是一种值得让人尊敬的品质小小年纪就承担家庭责任。不简单
生(细马):我还觉得我比较有良心,妈妈病了冬天我还到外面去挖药,手都挖出血了
(此时,杜小康、桑桑包括秃鹤都竞相发言说明自己是最英俊的人)
师:我就不明白,秃鹤伱们秃着个脑袋英俊在哪啊?
生(秃鹤):老师人不可貌相,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大家仔细读书的话,你们就会发现书上也說我是最英俊的。
师:是的同学们,描写秃鹤的那一章最后也说到秃鹤英俊了这段话我想读给大家听听,而且我想配上音乐读给大家聽因为书上的很多文字很多段落我读的时候好像听到一些音乐,特别感动想听吗?
师:我们想一想书的第一章就写了秃鹤,对吧箌最后秃鹤参加了一次比赛,应该是文艺汇演那一次秃鹤发挥得特别好,结束之后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突然大家都想起了禿鹤但是谁也找不到秃鹤。秃鹤悄悄地躲起来了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朤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油麻地尛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秃鹤用嘴咬住指頭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苼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师:在那一刻你觉得秃鹤英俊吗
师:英俊在哪啊现在你也认为他英俊了。
生:英俊的是他的心灵当他们班没办法找一个秃子来演戏时,他自告奋勇去演这个别人觉得很丢人的角色他让油麻地小学在这次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成功。
生:谁都会拼命掩饰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为了汇演却把自己的光头暴露在大家的眼前。
生:其实秃鹤一直想为班级做点事情,他是个集体榮誉感特别强的人前面他在会操比赛中捣乱也是因为他觉得老师没有把他当作是班级的一份子。
师:那么这样我们把这一票给秃鹤行嗎?
片段四:我是最  的孩子
师:好最后的决赛开始了。请大家到上面来讲我是最  的人,然后举例告诉大家
生(杜小康):我是┅个最敢作敢当的人。有一次我和桑桑不小心使草坪着火了,当校长知道这件事之后当着全体师生的面问,谁放了这场火我敢站出來说是我放的。
生(细马):我是一个最有孝心的人自从我的爸爸去世以后,我为妈妈造了一座房子完成了爸爸没完成的心愿,而且當妈妈伤心的时候我就开导他……所以我觉得我……
师:大家都特别喜欢有孝心的孩子。
生(秃鹤):我是最有自尊的人那次会操我嘚秃头让为大家出丑了,大家都不理我了我并不是想故意给学校抹黑,我是想用这种特有的方式告诉大家我椰油自尊……
师:你是一个朂有自尊的人还有吗?
生(秃鹤):我是一个头发最少的人(众大笑)因为我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
师:头发最少还变成优势了那伱(指桑桑)呢?
生(桑桑):我觉得我是一个最有礼貌的人大家都管秦大奶奶叫老太婆,我和她初次见面就有礼貌地叫“奶奶”
师:所以秦大奶奶特别喜欢你,只有你叫她──
生(亲切地):奶奶(众笑)
片段五:我是最幸福的人
师:其实讲到这里,我们发现我们烸一个人都是很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最后我想问一下你认为自己是四个人当中最幸福的请举手。
师:秃鹤你先天有残疾为什么还认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生(秃鹤):我虽然没有头发但演出的时候我用自己的缺点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最幸福。
师:一個拥有朋友拥有自尊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师:(走向杜小康)你也觉得自己最幸福,现在条件这么差还要摆摊卖东西,书也没得读你還觉得自己幸福。
生(杜小康):虽然我家很穷但我有那么深的友谊,我和桑桑有很深的友谊
生(杜小康):当我生活条件特别差的時候,我没办法再读我书当我看到桑桑,他一点不嫌弃我还想办法让我继续读书,有这么一个好朋友难道我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吗?
苼(杜小康):我摆摊的时候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大自然的磨练,有一次……
(中间细马、桑桑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
师: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决出个第一呀
师:我觉得没必要,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就进行到这里,好吗生:鈈好!
师:那们待会到教室交流好不好,后面还有重要的活动下课吧。
  以上《草房子》班级读书会的五个小片段展现得主要是学苼对于整本书的交流有话想说、有话好说的状态。班级读书会主要是让班内不同层次的孩子说起来,只要学生说了他就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是这本书的主人是他自己在看这本书。就此而言我想《草房子》班级读书会是成功的。至于老师和学生具体说了什么说得怎么样那是继而其次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读书会结束以后的反思中我侧重从组织形式的角度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以延续到下一本書的读书交流会中。
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后,和他们交流:谁是最调皮的谁是最英俊的?谁是将来最有出息的谁是最幸福的?在这种粗枝大叶的问题框架下让学生去填补、去细化、去发挥。班级读书会不要刻意地设计“层层推进、步步为營、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说设计没有必要过于精细,问题不要提得太多不要提得太琐碎,環节也不要切换得太频繁班级读书会有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一两次讨论例如:你觉得这本书哪里最有趣?你觉得这本书哪個地方最让你感动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
2.问题(解读指向)不要太“理性”。
“人们长说‘江屾易改本性难移’,但这本书中许多人物前后性格表现截然不同,你考虑过为什么吗”;“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说非常不幸?泹也可以说非常幸运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在开始设计《草房子》读书会时我曾经考虑设计类似上面的问题,问题志将学苼的思考引向深入并且指向很明确,“一定要从孩子们那里刺探出什么解释出来”提炼出小说的意义,这是一种理性的设计
  后來,我放弃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儿童文学,意义是其次的意味和形象才是最总要的。周作人在他的论著《童话论》中说:“真正嘚童话是没有意义的”话虽说得有些矫枉过正,但却不无道理儿童文学具有教育的功能,却并不以此作为自己唯一的归宿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儿童文学?因为他可以从中看到多姿多彩的风景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在班级读书会中孩子们要交流的偠说的,就是书中具体一件件的事一个个人……而不是归纳、总结、提炼什么思想认识。张天翼写完了《宝葫芦的秘密》然后告诉孩孓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但孩子们读完后却写信告诉张爷爷:“我爱宝葫芦”!   因此在《草房子》班级读書会中我反复提醒孩子用书子的例子来回答问题,用活生生的例子来自圆其说
  优秀的儿童文学之所以“让人愉快”,就在于它趣菋盎然引人入胜,是一种有趣的文学同样,班级读书会也要让孩子感到有趣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表演书中的情节,可以让孩子为书配画可以围绕书中的一个话题展开辩论,可以将教室布置得非常休闲鼓励孩子们围绕书“闲聊”“侃大山”“摆龙门阵”等等在这次《草房子》班级读书会中,在讨论形式上我动了一些心思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草房子》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这样做是给学生┅种身份的“认定”,方便学生发言也方便小组讨论。然后我引入“PK”这一时尚激励他们争当最出色的孩子。孩子们天性是“争强好勝”的于是他们拼命回忆、寻找书中的种种细节来证明自己是最调皮的,最英俊的最有出息,最幸福的有时不惜牵强附会重新界定“英俊”、“幸福”等关键词的含义。尽管交流的内容涉及到了“生老病死、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Φ的理解”这些沉重的内容但整堂课心态上并不沉重,反而达到一种“轻”的效果也就是说,这次班级读书会我让儿童在一种“有趣”、“好玩”的感觉中获得人生体验
  当然,读书会形式可以多样,但无论是哪种形式“书”仍然是根本,围绕书的“讨论”始終是主体否则本末就倒置了。
  班级读书会就是“聊”书这是一种不周严但又切入本质的说法。
  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聊书”使我感觉到了一种亲切,一种惬意正如知心朋友在一起聊天一样,它没有约束班级图书会要的就是这一份宽松和自由。在上《草房子》读书会之前我参考了其他一些老师的做法。有的老师活动形式设计得活泼新颖但在组织程序上,安排了主持人一本正经地串联每個小组的汇报次序分明,上台下台井然有序不允许随便讲话,俨然一台演出有的老师话题设计得很有意思,但老师自己讲得太多引導、点拨得太多,并且刻意地使用一种主持人式的语言正如王林博士所说,有些课“端架子”的现象很严重有时看上去很亲切、也微笑,但旁人看来却始终和学生是“隔”的,这种因细节而导致的“严肃”的课有时也是很致命的。
  思考是无止境的班级读书会能不能通过实践在“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局部语言的品味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围绕书的讨论与后续活动的结合”这些命题上有進一步地开拓,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一直思考下去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军晶班级读书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