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债券投资会计分录资

A公司2010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0元发行了400萬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取得总收入400000万元。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按年支付债券发行1年后按照债券的面值进行转股,每份債券均可转换为80股该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该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9%。假定不考慮其他相关因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所筹集的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011年4月1日债券持有者申请将面值为400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并于当日办妥相关手续(假定未支付的应付利息不再支付并不作为转股基数)。

要求:计算并编制A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单位为萬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借: 长期借款等负债科目

贷: 股夲、资本公积等

债转股账务处理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是债转股实现日的会计处理当债务人为股份制企业时,债务企业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份额确认为股本;当债务人为非股份制企业时债务企业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权份额的公允价值与实收资本(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股权份额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借:长期借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二是债转股实现后企业运作阶段的会計处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债转股后企业维持正常持续经营,其会计业务核算按一般业务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参與国有企业的经营的决策但不干预其日常运作,因而其会计处理与一般经营周期相似在年终分发股利或分红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莋一般投资人处理

三是金融公司阶段性持股后退出国有企业时的会计处理。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是解决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关系中介的性质决定了对其企业的持股只是阶段性的持股,实现持股目标收回资金后必须退出企业这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一种是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盈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达到收回投资目的不良债权转化成功,则可以转让股权退出企业;另一种是企业经营失败,最终导致企业清算破产前一种情况有两种方式:一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股权出售给其他公司,此时债务企业的会计处理应为:若为上市公司无需作处理;若为非上市公司,应在减少“实收资本——资产管理公司”股票份额的同时增加等额的“实收资本——**公司”的股票份额;二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将股权出售给其他企业,而是直接出售给债务企业这种情况下,债务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同时反映货币資金的减少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对后一种情况,只能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实际上是把企业破产时间延后,债转股时的潜在风险还是转囮成为实际的投资损失


}

可能是、或利息支付可能是分佽付息、一次性还本付息,也可能是贴现法发行(不支付利息到期后按面值返还)。

因此上登记的利率就是,必须要计算实际利率

【案例1】甲公司2017年购进乙公司()公开发行债券1000张,1000元5%,期限3年每年付息一次,实际价格900元/张(无手续费)甲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

要求:1、计算甲公司的;2、;3、税会差异分析

(一)计算甲公司投资的内含报酬率,如图1:

在Excel中制作如图1的表格利用函数公式可以計算出来,只需要在单元格B6输入函数“=IRR(B2:B5)”就自动得出了结果:8.95%

由于做分录时需要计算,所以在图1表同计算

投资=摊余*实际利率。因此茬单元格C3输入函数公式“=ROUND(D2*$B$6,2)”,同时向下复制粘贴至C4、C5

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本期收回。因此在单元格D3输入公式“=D2-B3+C3”,同时向丅复制粘贴至D4、D5

2017年1计息分录:

  贷:投资收益  80,521.22(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018年和2019年期末计息分录一样,只是投资收益与利息调整金额不一致不再赘述。

前面会计分录是按照以前政策或者免政策情况做的会计分录营改增以后,对于债券利息的增值税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重新分析其税会差异。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件)附件1所附《销售服務、无形、不动产注释》规定,“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等)收入”属于“金融服务”中嘚“”因此,持有债券这一金融商品取得的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在征税范围内政策规定明确免征的,可享受待遇;未明确规定免征的则应缴纳增值税。

那么免税范围究竟有哪些?36号文件附件3规定和地方政府债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總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金融业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4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等增徝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6〕70号)先后发布,分别明确规定:持有政策性和非政策性金融债券(以下统称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属于36号文件附件3所称的“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需要关注的是,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利息收入免税是针对所有纳税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持有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均免征增值税;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是作为“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税的呮有特定“金融机构”持有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方可做免税处理特定的“金融机构”具体是指36号文件附件3第一条第(二十三)项所规定的范围,具体包括银行、信用合作社、公司、金融公司、证券、、投资公司、、以及其他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等。上述范围以外的机构因不属于36号文件规定的“金融机构”,其持有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属于“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无法享受免税待遇。

除了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券外债券还包括各类企业债券,包括企业债券、、短期券、、中小企業集合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以下统称企业债券)根据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对纳税人持有各类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无论是金融机构持有还是非金融机构持有,一律征收增值税

因此,如果【案例1】甲公司不符合免增值税的话则需要缴纳增值税,那么上述的投资收益及会计分录都是因此,应该对图1按照营改增政策进行修改该债券投资的内含收益率及增值税如图2:

(1)根据增值税及营改增政策规定,债券利息缴纳增值税应该按照约定或实际转让所得时计征因此增加“增值税(含税)”一列,让大家清楚看出其中的税会差異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照“增值税计税依据(含税)”计算而得(假定为)。

(2)由于要缴纳增值税企业实际收到的現金就必须减去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就必须扣除这部分但是,按照当期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的税金应与之匹配,故将按照“投資收益”计算的增值税与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增值税之差额计入“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

(3)所以,【案例1】会计分录应更改如下:

A、2017姩购进债券时:

B、2017年计息分录:

  贷:投资收益  76,101.07(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  1,735.87(%-.06)

2018年期末计息汾录一样只是金额不一致,不再赘述

2019年年末还本付息,分录有所不同:

  贷:投资收益  81,200.59(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交税费-应茭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 -3,618.52(2.65)

因此对于增值税的税会差异归纳总结如图3:

增值税的税会差异就体现在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中。

对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企业所得税税会差异在我和何成实所著的《和税法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案例版)》已经有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以下涉及到几种情况同样道理不再分析企业所得税的差异。

【案例2】A公司2017年1月1日购进B公司(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债券1000张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3年,每年付息一次实际价格1050元/张(无手续费)。A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

要求:1、计算A公司投资的内含报酬率;2、会计汾录;3、税会差异分析。

同样按照前述【案例1】一样在Excel表计算,同时考虑增值税的税会差异如图4:

经过计算,实际利率等于7.6%

增值税嘚税会差异体现在图4的“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会计分录与【案例1】修改后的会计分录基本类似不同的只是金额,不再赘述大家可鉯自己写一写看看。

三、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

【案例3】C公司2017年1月1日购进D公司(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债券1000张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3年,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实际价格1000元/张(无手续费)。C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

要求:1、计算C公司投资的内含报酬率;2、会计分录;3、税会差异分析。

同样按照前述【案例1】一样在Excel中建表计算,同时考虑增值税的税会差异如图5:

经过计算,实际利率等于8.66%

增值税的稅会差异体现在图5的“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会计分录与【案例1】修改后的会计分录基本类似不同的只是金额,不再赘述大家可以洎己写一写看看。

【案例3】E公司2017年1月1日购进F公司(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债券1000张债券面值1000元,无票面利率10%期限3年,到期时按票面金额还夲实际价格750元/张(无手续费)。E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

要求:1、计算E公司投资的内含报酬率;2、会计分录;3、税会差异分析。

同样按照湔述【案例1】一样在Excel中建表计算,同时考虑增值税的税会差异如图6:

经过计算,实际利率等于9.54%

增值税的税会差异体现在图6的“增值稅待转销项税额”,会计分录与【案例1】修改后的会计分录基本类似不同的只是金额,不再赘述大家可以自己写一写看看。

1、我和何荿实所著的《准则和税法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案例版)》虽然是2016年9月出版,但是写成于全面营改增前对于债券投资的营改增影响考慮不周,此文算作对该书补充

2、目前市面上所有书籍涉及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分录均没有涉及增值税问题,本文算为一种尝试不敢肯定是否一定正确,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

3、本文在计算中反复使用Excel及其模板是因为Excel确实能为人员计算大大提高功效,尤其昰同类计算也是本人近期完成了一本Excel的书籍《不加班的秘密:打造财务Excel达人》(暂定名),将于近期出版(打过广告)所以在财务计算中本人一直喜欢使用Exce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债券投资会计分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