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个生意,目前俩个人准备稳扎稳打是什么意思从低做起,但是在选择产品出了问题,不知道选择什么产品,哪个行业开

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不只是申请,还帮你在美国求职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自2006年开博客,Warald亲自做留学申请十年,战果辉煌。
硅谷顶级公司资深员工授课:数据科学和系统设计。
有难题想得到靠谱权威的答案?跟Warald通话咨询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Mar 2012学computer science、做软件的在美国最好找工作,很多人想必都明白了。想学好cs甚至想转cs的人很多,Warald也希望一亩三分地能收集资源、提供环境组织大家一起努力奋斗。peer support对于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不但可以分享资源,也可以监督进度、相互学习。
昨天,12fall申请憾地神牛称号获得者、新上任的编程技术版版主hdj1107发帖:【号召版友学习算法咯!】Stanfor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lgorithm I 课程线上学习。引用她的的原话:
申请CS MS的,找工作的学长会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算法、算法、算法!” 也会谆谆教导说:“多练、多练、多练!”
地里另一位活跃老农admit也在跟帖里提到了UIUC的theory大牛 Jeff Erickson教授在g+上说他也sign up了这个课,也指出:
…classes are more than t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y class is the opportunity to actually practice the skills that the textbooks and lectures describe and to get reliable honest feedback. You know, homework. What are the homeworks ... Mar 2012一亩三分地一直有推荐写申请日记的传统。11fall入学申请最出名的是Chase的EE:power方向申请日记,今年尽管申请结果还未完全出来,地里已经又出了一个这样的成功例子:chen太蠢的微博体申请日志。
相信每个看了chentc申请日记的人都会赞成Warald的观点:他非常的细心,也非常的有恒心有毅力;他的日志详细记录了申请的每个步骤,多处引用了Warald博文、论坛里其他筒子的精辟语句以及从学长那里打听来的心得。
今天,他也来地里报了Offer:&first offer, first choice, PhD offer from CS @ Dartmouth College&。
Mar 2012进入三月份了,有些迟迟不出结果的学校也该发结果了。根据历史记录和目前情况来看,大概有两次较大规模的offer rain。一次是在上半个月,也就是这周晚些时候和下周。再一次,应该是3月底到4月初了。
很多大家期待已久的program会爆发;有些program比如columbia,usc从上个月到后面一直在淅沥沥的下雨,还会持续好久。
具体情况,敬请关注一亩三分地申请结果汇报比较版。
Mar 2012刚收到了一位Y同学的来信:
Warald你好,我由于有了其他intern的offer,不能去一个叫voltdb的公司,在Billerica, MA, 现在在招全职和intern,现在有5个软件工程师,打算今年扩展到20人,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能在地里推荐一下。我刚据了他们,感觉有点儿过意不去,希望你能推荐东北地区的同学们申请。
http://voltdb.com/company/careers
上面这个是他们的网站。
warald知道现在很多同学在找intern和 full time positions,有的同学背景强,手里有多个offer,面试的过程中,也可能打听到一些公司的招人情况。拒掉的时候,warald也邀请你来一亩三分地找工职场版汇报一下吧,这样其他在找工作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谢谢!
Mar 2012kobeiceboy在一亩三分地论坛找工就业版分享了自己在精算行业的求职故事。Warald认为非常精彩,有很多值得各个专业同学认真学习的地方。
他在国内二本上了一年本科,后来抓住机会转到了美国读本科,学Actuarial science。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硬件”很不起眼或者说寒酸:
数学系下面有个精算的分支,我们学校的精算项目根本在美国不上数
大一在国内的时候第一次考托福才60多分,刚才美国时,只能听懂数学课
无绿卡。没有绿卡的Actuarial science本科在美国求职难度是非常大的
kobeiceboy最让Warald佩服的地方,就是他能针对问题,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去抱怨。
他通过询问老师明白了“想在美国未来找到全职工作,一定要有精算实习+精算考试”,所以大二就拼命海投简历;他逐渐意识到英语是自己的主要问题,“面试的时候,都把constitution说成prostitution啦”,所以也积极想办法提高。海投简历没有人理睬,他也很聪明的利用SOA网站的directory找人功能,主动出击:
一个接一个的发邮件询问有没有parttime精算实习的机会,不要钱也行,发了得有100多封吧。90%没有人会。8%回了说没有opening!之后两个回了说没有opening,但是可以talk about industry。我说行,talk就talk吧 …… 我就直说我什么钱都不要,我就想攒点儿实际经验,让我的简历好看一些~
最后我得知老头以前是PWC的资深精算顾问,他老婆叫wendy johnson,美国财险精算师全知道她,因为她创造了一个算ULAE准备金的方法,在CAS EXAM 6 里面要考。
经过一番努力,kobeiceboy先拿到了第一个intern,有了经验,后面敲公司的门就容易了:
看来简历上有美国的实习真管用啊,都一月份了,很晚了,还收到两个interview,经过之前的练习和准备,再加上简历上有美国的精算partime实习,顺利拿到了一个P&C公司的summer intern offer,干了一个夏天的P&C pricing,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最后实习完了之后说atlanta office缺人,问我毕业后去不去。我个人不想去那,不过先接了。最后秋天的时候又用同样的networking的方法找了一个CAT Modeling的精算parttime实习。这个时候我感觉投简历找全职就非常容易了。我投的全是财险的,因为听说FCAS挣得比FSA多,也确实是这样。P&C精算确实挣得比其他的HR consulting或者life insurance精算挣得多一点。大四这大半年基本就是在不断的面试中度过的,拿了travelers, towers P&C, aon benfield和allstate的offer。最后从了allstate
kobeiceboy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已经或者将要面临的:英语需要提高,没有工作经验,海投简历没公司理睬,在美国没有自己的network没有connection;有些人看看自己的专业,都要质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了个在美国这么没前途的。
Warald感觉kobeiceboy的做法,不但可以复制,也应该值得大家广泛复制!
kobeiceboy原文:《攒RP-精算找工作总结》
经人举报,发现留学给力帮(淘宝店:http://shop.taobao.com/ 和 http://shop.taobao.com/)多次抄袭剽窃warald博客文章。这个留学机构把我文章的版权声明删除,对文章进行了篡改,插入他们自己的联系方式,鼓吹其中介服务如何靠谱,然后厚颜无耻的算成他们自己的作品发表,并且号召别人转载、有问题去问他们。
这个留学机构在其新浪微博(@给力帮出国)里抄袭了我的美国绿卡申请介绍一文。比如他们这篇剽窃我的绿卡移民作品的文章里,“首先声明”的第四点,
再对比一下我的原文《美国绿卡申请介绍》开头第四点声明
他们直接把我文章里的warald替换成他们自己的联系方式!给力帮出国非常给力的诠释了中介可以无耻下流到什么地步,真是毫无底线。
在他们名为“留学给力帮”的人人公共主页上,也多次剽窃Warald文章来当门面招揽生意,比如这个团伙的http://page.renren.com//note/,系抄袭我的以下五篇文章拼凑成的
统计的就业情况, 统计和生物统计就业有什么区别
统计和生物统计硕士博士出路比较
统计生物统计专业申请的五个特点总结
统计生物统计专业申请,电话面试的几个特点
统计/生统/生物/生物信息等专业的就业好机会
另外一篇 http://page.renren.com//note/ 也是抄袭我前两年的一篇《为phd正名:说说phd就业的一些问题》
提醒各位注意这个烂中介,也敬请各位转载这个帖子!防止这帮烂人继续骗人!
Feb 2012George Feldstein是纽约土著,出身于普通阶层,从小就喜欢engineering,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拿到了NYU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 在他那个时候,能有这个教育程度的人,比现在的EECS博士们还稀少,放在一亩三分地留学论坛里,憾地神牛的头衔肯定会有的。
毕业后Feldstein跟普罗大众一样,选择了一家公司工作,后来跟老板闹翻了,意识到自己不是让人雇佣的那种,于是从1969年大概是28岁,开始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 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词语来说,就是积累了工业界经验,然后自己创业去了。
他此时没有钱,只有四个孩子、一辆车和欠下的房贷,更可怕的是,这个时候没啥business plan,没啥新奇的技术要去invent,只好蒙着眼到处打电话问有没有哪家公司需要工程师来维修或者组装设备。过了4年,才开始雇用第一个雇员,再过了两年,好歹公司有点规模能租场地了,搬到一个寒酸的commercial garage里了,但是这个时候依然财政上依然鸭梨山大,任何活儿,他都肯接来做。– 用咱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啥idea、啥产品都没有,就丢掉高薪工作,呼隆隆去创业去了,熬了6年,34岁了,才从收入稳定的高级工程师变成了一个紧巴巴的小老板,好歹是摸滚打爬中生存下来了。
Feldstein后来做了一个无线遥控器来控制视听系统(audiovisual systems),这才开始靠作集成AV(这名字,汗。。)慢慢发家,到了1990年也就是他奔50岁去了,才招满了100个员工,每年营业额也达到了5百万 — Warald提醒您注意这是1990年的500万,等IT行业开始第一轮红火的时候,他的公司(Crestron) revenue也在1997年增长到了2500万美元;2004年,sales达到了1.7亿;2011年,已经有了2500多员工,revenue据说达到了5亿美元。
一年5亿多吗?跟有些上市大公司相比,不多,而且Feldstein已经成了老头子了,但是您得注意,Crestron应该是美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了,Feldstein 100%拥有这家公司,没找啥风投、天使投资人,也没上市,这样公司如何运作,可以完全自己说了算,挣的钱不用分给外人,也不用上报给华尔街让人围观评论,标准的闷声发大财。老头子每年能净挣多少钱,这几十年来年来积累了多大的财富,外人就不知道了。
Warald很欣赏Feldstein的成功故事两点:
他在自己熟悉的特长领域稳扎稳打多年,从早期的survive到稳定的make profits,慢慢摸索出道路和市场,走向成功,这跟眼下很多创业者靠一个不知道是否行得通的idea就求风投、期望快速暴富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生意上,自己就能搞得定,就没必要收别人钱,看别人脸色甚至依靠别人来发展,这样可以自己摸索出路。他瞄准的是高端消费者,也就是肯一掷万金来买、甚至是customize AV系统的买主,比如他们在Beverley Hills的一个客户买了房子,花接近25万美元来给房子定制光电、控制和家庭娱乐系统。他并不是抱着”美国有多少消费者,每个人买我一个产品,加起来我能挣多少钱”这种初级想法,他的着眼点很特殊:无论经济好坏,有钱人都要花钱享受,往往还要求独特、需要customize,而越是这样的东西,就越贵。另外,有钱人可不是一套设备用一辈子,撑到用坏,他们本来就会换新奇玩意,技术有了更新,要换新系统;有了新房了,也要换。Feldstein要做的就是专心做出高质量的产品来赢得这种顾客的信任,然后富人们口碑相传也好、相互攀比也好,自然就带来了顾客。
老Feldstein尽管是CEO,但是仍然奋战在一线,而且是亲自上阵做研发、下车间转悠的一线,他也在领导公司通过iphone apps作为能源管理突破口,让产品进入更多的家庭,而他的下一任继承人也选好了,不是什么空降的履历显赫的CEO,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在公司里工作二十多年的老雇员。他拥有自己的飞机,有时候也坐飞机去给客户上门服务。
他应该是电子工程师们的偶像。各位等申请结果的苦逼EEer们可以看看他的故事,别抱怨创业的怎么都是做软件的。
这里有福布斯杂志的英文故事:Crestron Electronics: A Made-In-America Success Story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Feb 2012Warald邀请cmu 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一位同学分享了该项目的找工作情况,这里说的是2010fall入学也可以认为是最近刚毕业的这级学生的就业总结。
1)你在which university, dept/program?哪一年入学的?
CMU Heinz College/ MISM 2010 Class
2)能说说你们program或者整个系的Grad program招生情况吗? 比如你那一级招了多少新生?其中多少中国人?都是什么背景?
MISM Each year:
12 month track – about 50
16 month track – about 120
20 month track – no idea
For Class 2010, Chinese – about 35, Indian – about 35
数据分析被分出来单立了个master的项目,Warald老大可以关注下。国人的背景,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5个左右的有工作经验。总体来看,CS SE背景的能占1/2-3/5左右,估计可能不准确,而且感觉学院自己也在不断调整。
3)能说一下你所了解的同学们的就业情况吗?多少人打算找工作,其中有多少人找到了?都是些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性质/title的工作?如果你知道大体工资水平,介意说一下吗?例子越多、信息越详细越好。多谢!
可以说MISM出来没有不找工作的,找工作没有找不到的。当然,能不能找到自己完全喜欢的,那是再说。就业数据,学院每年都会发,而且有公司们的名字,W大可以去看一下。
2010Fall的这个班,国人就业率几乎是100%,而且一半人以上都有一个以上的offer。从location和行业来讲,主要是两群,一群NYC银行金融,一群湾区tech,剩下的都凑不成一群,数量极其稀少。三哥三姐们去consulting,国人去technical还是现实。
从职位来讲,主要就是coding和 testing,consulting和Business Analyst和database,但也就5个左右。也难怪,公司们来CMU就是冲着CS和SE的。所以,当你看到周围有志于coding的童鞋们一轮又一轮地接面试,自己守着DB和BA这种机会少、面试更少的职位,小女奉劝您一句,屈服要趁早。靠最后啃面试书,还是挺危险的。这点,也建议一亩三分地论坛里有志于学习Information Systems专业的同学们注意。
4)据你所知,哪些求职途径比较有效?
CMU的招聘会&各个校区&,内部的招聘网站,校友推荐。个人认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比较有效。
5) 能说一说你在那里的消费水平吗?
步行距离的房子,大概400-500一个月。大部分中国同学不做饭,因为没时间。
6)你周一到周五都是怎么过的?周末是怎么过的?
上完课,做作业,再上课,再做作业。周末也没什么差别,除了能有时候大家能开开荤。平时,凌晨两三点校车满载,也是经常事儿,整个学校都很忙,不忙的专业算是另类。
7)好不好进实验室?找老师带,容易吗?还是基本就是上课,没其他的?
8)简单谈谈自己在学校social的情况吧? 学校附近的娱乐活动,交通状况,社会治安如何?
本人参加过一次学院的networking,一次学校的home coming,几次大大小小的party,social段位属于国人正常水平。
娱乐活动:据说匹村首家KTV要开张,就在CMU校区步行范围。
交通状况:学校白天三条shuttle,线路很经典,可以直接坐到超市,以及一条步行街。晚上三条escort,直接送到家门口。公共交通:学生卡免费
饮食:校区内有一家中餐,校区附近有2家中餐馆,一家类中餐&面、奶茶&。更神武的中餐梯队,有公交直接到,也就10-15分钟。总之,腐败的地方各种有,且大多公交可达。
9)有哪些功课,你觉得比较好,值得推荐?
12unit的 database和java都是经典课程。如果要走coder路线,CS的15211是必须要选的。CS和商学院的很多经典课程,是拿回学费性价比的法宝。
10)回顾你的学习和求职经历,如果要你给新生几条经验,你觉得哪些最重要?
衡量一下自己的兴趣,背景,尽量早地给自己一个定位比较重要。以我为例,没有CS和SE的学位和经验,而且深知自己对coding,算法,以及testing都无爱,所以果断数据库走起,选了学院几乎所有跟data有关的课程。
Match很重要,在那篇Getting the job you want文章里说的很细了。人很重要,尤其对于金融行业,推荐了,起码面试是有的。
– Warald ... Feb 2012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本文作者匿名,由warald代发。帖子同时发在一亩三分地论坛美国生活版,有问题可以去帖子里集中讨论。
LZ因为有某种慢性病潜质,不过从来都是不疼不痒能跑能跳。从大四下即将前往美国的时候,查出有发作的迹象,医生说必须每天注射一种针剂,持续一年。wlgq在国内我还能买药自己来打,来到美国怎么办?美国会不会因为我生病拒绝我入学、让我遣返什么的?我能在美国买到这种针剂吗?若干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不过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我已经搞清楚了这一切,我愿意与你分享我的经历。
Question 1 生病与美国入境及入学的关系
答案是完全没有关系。那个什么《国际健康旅行证明》完全是个骗钱的东西,据我所知美国政府或者美国的各大学没有一家要求需要办理这个旅行证明才能入境/入学的,体检报告是你的隐私,为什么要与别人分享。无论是是否确认自己可以通过体检,你都没有必要去花一千多块去办这个东西,这么多钱拿去腐败多好,或者如同W大说的,捐给一亩三分地租服务器得了~~。当然,体检是好事,可以防患于无,如果你确实想去关注一下身体状况,随便找个医院就可以了。
当你入境的时候,美国海关完全不管你是否有这个小本。在美国大学注册入学的时候,则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要求。LZ在美国待过两所大学,A大学不要求体检证明,只要求提交几种疫苗(白喉破伤风什么的)注射的证明,我就在国内的时候去家旁边的医院注射了一遍,然后让医院开了个英文证明,盖章。事实证明完全没有问题,完全不用觉得只有《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才是具有官方效应的,虽然那个小本也可以用作疫苗注射证明。此外,A大学入学的时候,每个人需要强制检测TB test,就是肺结核杆菌检测,如果结果是阳性的话,需要治好了再来。TB test是唯一一项体检项目,其他的没有要求。
另外B大学对于疫苗还是体检则是完全没有要求,直接注册入学。TB test也没有。这并不代表B大学管理松散,这些疫苗的要求完全取决于州法律。不过,我认识一个同学在某次去校医院例行检查的过程中被查出来是TB携带者,然后在医院隔离了俩月直到把TB细菌完全消灭了为止,花了一万多刀,保险cover掉90%,他自己只掏了1000多刀。当然据他自己所言,隔离并不是痛苦的事情,一天三顿管饭,住单间,病房里有电视有电脑爽得很,还认了个黑人护士作干妈(口味很重)。在他住院的时候,他老板还去看他几次,他很感动。
我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求做肺结核杆菌检测,携带者也都通知到了,只要打针就没有不能根治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因为TB就不能来美国上学了之类的,大不了来美国治,也挺好。
我就知道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传说出境的时候有人被查过那个旅行证明,没有就不能出境”之类的,答案是,从来没有人被查过。我知道我这里用绝对语气其实是不严谨的,但是为了让你放心大胆的出国,我决定就这么说。规定是这么说的:“经批准出国一年以上的各类出国人员,出国前须到中国检验检疫机关所下属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简称保健中心)接受健康检查、预防接种,领取《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简称健康证明书),出境时须向中国检验检疫机关出示,方能出境。”(http://www.gdwbzx.com/gdglww/tj_crjshow.aspx?wzbh=1118)问题是,海关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出国一年以上?我出国念书半年回家一次怎么了?另外,无论是我还是我的朋友出境这么多次,无论是去美国、东南亚还是台湾香港,从来就没有被检验检疫机关拦住过(只要你出境的时候不发烧,这个有自动体温计)。上面那个连接的第二段是什么在国外居住三个月的公民回国还要去体检,更是纯扯淡的规定了,这些估计都是30年前规定的,忽略之吧。
总结:入境跟是否生病无关。入学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疫苗注射证明,但完全不需要提前准备体检证明。不过TB test是唯一例外的,这个也是要到了美国之后再去做,不过TB在100年前可能还是治不好的,但是现在似乎不算什么慢性病没有治不好这一说吧。
Question 2
单论药品价格,美国的药品比国内的贵。比如我需要每周注射一次的那种药,国内的价格是1000出头一支,美国的价格是2500刀四只……我需要经常服用的一种药,国内的价格是200多元7片,美国的价格是1200刀30片……用汇率乘乘算算吧……
但是美国的好处就是医疗保险很发达,特别是学生医疗保险,简直是恨不得把整个公司都赔给你。我现在买的学校默认的这种医疗保险,每年1800刀,福利是这样的,在校医院看病,化验费全免,无论拿什么药,你自己付的钱都分成三档,5刀25刀50刀(我只需要付25刀就能买到2500刀的注射剂……1200刀的药也是25刀)。另外如果校医院看不了的话,就需要转诊到学校附近的一所全美前五的医院,去看一次医生自己花费20刀,化验费怎么处理我忘了,拿药回到自己校医院拿,如果住院的话,你自己掏10%,其他90%保险公司给你付。美国的校医院很牛,什么药都可以买到(前提是医生给你开了prescript),如果校医院没有库存的话,他们会帮你order,next business day就可以拿到了。
学校保险的好处是,没有pre-existing condition的顾虑,就是你在购买保险之前是否有疾病。如果你自己出去买保险,很有可能到时候赔付的时候pre-exisiting condition是不给你免的。这就像一亩三分地论坛里Warald说的“如果你作为个人自己去购买医疗保险,那可能就会有体检,先检查你身体情况来决定保险的价钱。有些问题比如慢性病也是查不出来的,保险公司最多也就是抽血做个检验,验血查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私人购买的保险,比作为group member购买的要贵。”学校的保险都是相当于学校跟保险公司谈判,团购的。能达到这个福利标准的保险,已经比外面便宜很多了。
我们这一届新生入学的时候,中国大使馆的领事来给我们作欢迎仪式,还特意提到让大家都去买学校的保险,别为了省俩钱,仗着自己有一个还不错的身体,就不买保险或者买很便宜但是福利很差的保险。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你一旦出事,那些医疗费用绝对不是你自己能够承受得起的。
W 大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你得了某种慢性病,如果不是影响了学习生活,那就更应该来美国念书。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回国之后又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何乐不为?
Question 3 如何看病
美国跟中国挂号看病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你胃疼就去挂消化科,腿疼就去挂骨科,但是在美国这边不是的。你需要先去挂全科大夫,就是什么科都懂的大夫,一些小病他就可以帮你开药了。如果是很专业的大病,他可以帮你转诊,然后专科大夫才能帮你看。
学校的校医院就全是全科大夫,各种哪里不舒服都先去挂个全科大夫,然后他帮你看看是什么问题的事情,这样即使需要转诊,也比较有针对性。比如肚子疼,到底是哪个器官啊,如果是大问题,他就可以帮你转到那个器官的大夫那里去。我有个同学骑自行车磕伤了手,医生真的给他转到了手科去……你在国内听说过手科吗……国外的科室很细分了。
在校医院挂大夫的时候,一般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primary care doctor。就是你的所有病都是他看,每个人都会给分配一个。这样的话,你的所有病史他都可以掌握。而且我每次去看我的primary care,我强烈地感觉到,每次谈话的时候他都对我的病情了如指掌,并不像我在国内看医生,即使是看同一个医生,上次去看的内容,下次他就不记得了。这是因为你在美国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一直在电脑上敲来敲去,记录你所说的各种病情,然后每次下次见面之前,他都会把这些温习一遍。(感动)
我在学校第一次去校医院看我的primary care doctor的时候,我就告诉了他我之前的各种病史,并且我现在在持续打针希望从他这里开药的想法。他知道我目前的情况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给我开了referral,把我转诊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家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我在大医院约了meeting的时间,跟医生谈的很愉快,医生为我制定了医疗方案,我又能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了偶也。
美国医生的态度比国内的会好很多,甚至连给你抽血的护士也会一直在跟你聊家常,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不要感受到针扎的疼痛。不过,英语是很重要的,我有同学胃不好,医生给他开了化验单,他不认识上面“大便”(当然不是shit)那个单词,以为是唾沫,就在是容器里吐了一堆唾沫交了回去,对面大妈傻眼……这些医学的单词要看病之前都得好好了解一下。
Question 4 No question
俺从小身体就不好,小学同学都记得我父母经常去给我送药神马的,不过那些时候还都是感冒之类的小病。后来初中查出来有得某种慢性病的潜质,来自于妈妈的遗传。虽然目前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足以阻断母婴遗传的程度,但是二十多年前我妈妈自己都不知道她有这回事啊,我爹听说生了个男孩又光知道手舞足蹈去了。Anyway,反正这一辈子是要提防着让它不要发作了。其实也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每年去两次医院化验一下指标,少喝酒少抽烟要熬夜别过度劳累就完全没有问题,吃喝拉撒睡跑跑跳跳完全跟正常人没有异样。
从大二考GRE到大四申请到了不错的学校,身体似乎一切正常完全不用担心,直到在大四下学期的某一次常规化验中,指标出现了异常。去看大夫,结果是需要每周注射一种针剂,持续一年,同时每天吃一片药。这种疾病的特点是,不疼不痒外表完全看不出来,但是如果不理它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好吧,那就打针去,每周自己给自己打,戳在肚子上。这还是个富贵病,这么一支药在国内的市价是一千多块,每周一支啊!还好爸爸妈妈拼命赚钱,能承受得起这消费。不过,马上就要来美国念书了,来了之后怎么办呢?会不会因为生病被遣返什么的?
于是相对于疾病,我对未来的担忧更加严重了,我还要不要去美国?要这一年的时间留在国内打针吗?在那段时间里,我其实是极其难过的。我开始抱怨上天的不公,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才要这样惩罚我?我曾经把我的事情告诉了前女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好吧我也不想拖累别人。不过后来想想也就想通了,认命了,世界上的好事能都让你一人占了?好歹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努力经营自己的事业;我也拼命学习考G考T,即将前往美国读研。罢了罢了,老天爷对我已经够好了。他对你也是一样。
我甚至知道一位需要始终坐轮椅的中国残疾女生,也来读MS,她妈妈也随她来到美国,天天照顾她。我亲眼见过她看书的样子,她的指头是没有办法弯曲的,完全是让两个手腕来把书一页一页地“挡”过去……你有她惨吗!她都这么努力,微笑地生活着!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然后我就来到了美国,这里看病的经历比在国内愉快很多,而且没有歧视,医生护士的眼里满是关心和爱护。我决定要照顾好自己,努力活下去,希望你也是。
我想对各位身体有恙的兄弟姐妹说,勇敢的来美国吧,我们也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权利!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稳扎稳打的近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