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美国一直不二战中开辟第二战场场会怎么样

这个国家二战时承诺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减缓苏联压力
尔极力抬高阿拉曼战役的地位,当然是为了表明大英帝 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苏联、美国一样起了重要作用,而他还 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目的,就是为英国(还有美国)一再拖延开辟 欧洲第二战场寻找说辞。
日凌晨,纳粹德国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 在世界各国领导人里,丘吉尔是最快做出反应的人。那天早上刚 醒来,秘书就告诉他:“德国已经进攻苏联。”他只说了一句:“通 知英国广播公司,今晚9时我将发表广播讲话。”他亲自准备讲稿, 晚上8点47分定稿,9点开始对英国、对全世界广播。作为战时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许多讲话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天的 讲话给人留下的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
过去二十五年里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 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与正在我们眼前 展现的情景对照,这一切都黯然失色了。
了解更多历史关注微信公众号“迷蒙历史堂”(mmlst007)
我们只有一个宗旨,一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目标。我 们决心消灭希特勒,以及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任何对 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者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 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将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
讲话还指出,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 颠群岛的前奏”,“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 英国和美国的命运也将取决于苏联战场事态的发展。当天上午他就
让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
) 召见苏联驻英大使伊凡.麦斯基(MBaH MHxaibioBHH MaiicKHft,
),通知他英国政府准备给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一 切援助”,英国空军将积极进行空战,吸引东线一部分德国空军, 从而减轻对苏军的压力。
不过,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也让英国人普遍松了一口气。6月 27日,丘吉尔战时内阁重要成员威廉o比弗布鲁克男爵(William Maxwell Aitken, 1st Baron Beaverbrook, )会见苏联 驻英大使麦斯基时便说,德国已经从法国撤走几乎所有空军,只 留下少量梅塞施密特Bf 109战斗机(Messerschmitt Bf 109 )和完 全没有经验的飞行员,表明它已经不会主动空袭英国,留下少量 飞机只是为了防备英国空军的空袭。在解决苏联问题之前,德国 横渡海峡进攻英国的“海狮行动” (Unternehmen Seel6we)也不 可能付诸实施。
这时英国人最担心的是苏联能抵抗多久。6月22日上午甫一 知悉德国进攻苏联,丘吉尔就和他的几个重要阁僚讨论了这个问 题,只有比弗布鲁克一个人表示乐观,表示“坚信俄国人的力量 和他们的抵抗能力”,其他人都不看好苏联。被紧急召回商讨此 事的英国驻苏大使斯塔福克里普斯(Richard Stafford Cripps,
)更描绘了一幅极其黯淡的画面,说俄国不可能经受 住德国“闪电战”的打击,将遭到与法国同样的命运。他如此悲 观是有原因的,在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几天,他已经向伦敦报告过 驻莫斯科各国外交官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战争一旦爆发,俄国 能坚持的时间将不是以月而是以星期计。不少人估计,三四个星 期以后基辅、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就将落入德国人之手。时任帝国 陆军参谋长的约翰o迪尔将军(John Greer Dill, 1881 — 1944 )稍 微乐观一些,但也承认:“多于六或七个星期的估计是不恰当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可以看出,当时即便是丘吉尔 也认为苏联的抵抗不可能长久,但他认为只要苏联能坚持到冬季 到来,就能为英国人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为尔后抗御德国实施“海 狮行动”做好准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最 初几天,他对支援苏联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6月27日比弗布 鲁克会见麦斯基,告诉他英国政府“准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以减轻德国对苏联的压力”,具体计划是:
第一,皇家空军将加强对德国西部和法国北部的轰炸; 第二,派遣部分皇家海军舰队到摩尔曼斯克和佩特萨莫 (摩尔曼斯克州最西北的一个区)地区参加对德海上作战; 第三,英军将在法国北部沿岸地区进行“大规模袭击”, 哪怕只暂时占领勒阿弗尔、瑟堡等重要战略据点也是好的。
这是首次提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那不是苏联,而是英国主动提出来的。
随后,克里普斯返回莫斯科,6月29日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告诉他英国政府已经决定给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并且说到英国 打算在法国实施登陆的事。和克里普斯一起到莫斯科的军事代表 团也向苏联保证,英国将以一切可能的办法援助苏联,他们此行 的任务就是了解苏联战场的详细情况。
然而,从日提出到日"兑现”, 过去了几乎整整三年时间,欧洲“第二战场”迟迟没有开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迷蒙历史堂”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迷蒙历史堂”
今日搜狐热点二战美国援助了中国哪些准备_百度知道
二战美国援助了中国哪些准备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6171
获赞数:10593
擅长:暂未定制
1941年12月美国和日本开战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开始为一个问题烦恼:从国力军力上来看,美国打败日本问题并不大,但问题在于美国打败日本要花多大的代价。美国毕竟是个MZ主义国家,不能象DC国家那样要求人民为了领袖无限制地奉献生命财产。如果在对日作战中美国人牺牲太多的话,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就会抬头,政府就不得不顺应民意与日本中途停战讲和。?后来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也表现了美国人的这个特点。其实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也是把赌注放在美国经得起物的消耗,却经不起人的消耗这个弱点上。日本军部认为如果日军给美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美国人就有可能患得患失,中途与日本达成停战协议,默认东亚和东南亚为日本的势力范围。?罗斯福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考虑开辟第二战场,让第三国参战来分担美军的人员伤亡消耗。日在美国的牵头下,26个国家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宣誓共同对德意日作战。但这些国家大多是弱小国,美国对他们并不抱多大指望。 当时罗斯福考虑到能够有效帮助美国共同对日作战,分担美军人员伤亡的国家只 有三个:英国、中国和苏联。?罗斯福首先考虑的是英国,英国人当然是美国最靠得住的盟友,可是英国当时正忙于欧洲和北非战事,对在亚太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是心有余力不足。驻香港和新加坡的英军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后不久便战败,向日军投降。不过驻扎印度的英印联军还是一只可以依靠的力量。?罗斯福第二考虑的是中国,一来中国已经被日本侵略多年,向日军发动反攻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事;二来中国的人力资源非常充足,不足的只是武器弹药。所以罗斯福设想了一个&美国人出钱,中国人出力&的方案,美国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由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区开辟第二战场,联手打击日军。但罗斯福对中国军队到底 有多大战斗力心里没底。?罗斯福第三考虑的是苏联,苏军的战斗力强,在战术上是美军的最好帮手。但罗斯福不敢肯定斯大林是否愿意对日作战,因为苏日两国之间1941年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根据该条约苏联有保持中立的义务。罗斯福不知道斯大林是否愿意撕 毁条约向日本开战,或者斯大林会为向日本开战而漫天要价。另外出于防共的考 虑,罗斯福也不很情愿苏联出兵中国和日本,因为这样有可能使中国和日本&赤 化&,成为美国日后的敌人。基于以上的考虑,罗斯福决定首先武装中国,向中国 提供物资武器装备,试图让中国承担起太平洋战场的主要角色之一。如果中国实 在不行的话,再考虑苏联的参战。?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可编辑),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九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九年级社会复习提纲,九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二战中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为何英国总是借口拖延?
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连续对英、法、苏三个大国作战,在1941年之后,欧洲大陆上仅有苏联与德国抗衡,面对几百万德国精锐部队的压力,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的压力,为何面对同样的敌人,英国总是借口拖延?
如果说,没有二战的话,英法美对于新生的苏联一直是抵制和抗拒的,就连希特勒起家的口号就是拿着反苏作为政治主张,以换取英法一定程度上的谅解,英国与苏联的矛盾自帝俄时代就有,一直存在。
1941年,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数百万德国精锐部队采用闪电战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连续对英、法、苏三个大国作战,在1941年之后,欧洲大陆上仅有苏联与德国抗衡,面对几百万德国精锐部队的压力,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的压力,为何面对同样的敌人,英国总是借口拖延?如果说,没有二战的话,英法美对于新生的苏联一直是抵制和抗拒的,就连希特勒起家的口号就是拿着反苏作为政治主张,以换取英法一定程度上的谅解,英国与苏联的矛盾自帝俄时代就有,一直存在。1941年,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数百万德国精锐部队采用闪电战突袭苏联,面对数百万德国精锐部队,苏联打的很辛苦,虽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苏联打的很艰难,面对数百万精锐德军,苏联的压力非常的大。1941年,美国的参战为第二次大战的胜利带来的曙光,一直以来,苏联就强烈要求英美等国要及早开辟欧战第二战场,不过英国总是借口拖延。究其原因,远的来说是英国和帝俄一直都有矛盾,近的来说苏联不断跳动英法美等国工人运动,给其政府造成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在战争刚刚看到战争胜利曙光的时候,英国就在为战后做准备。英国人打了一副好算盘:一是想趁着苏德战争消耗两国之间的实力,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二是想要趁苏德争锋之际,借助美国的实力恢复扩大英国在北非和南欧地区的势力。为此,英国总是借口开辟第二战场很困难,德国突袭苏联之后,英国仅仅是派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发动一次登陆作战而已,其它的主要精力则是吞并意大利殖民地,在北非和南欧地区开展战争。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为什么开辟第二战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