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佛教没有上帝与佛教教的势力大。再有就是佛教里面不吃荤难以忍受。信佛教还可以改信上帝与佛教吗?

答妙贞十问(龚天民牧师答佛教诘問)佛教,龚天民牧师,龚牧师,龚天民,十问李开复,十问周小平,治堵十问,十问歌,诘问的意思,中医十问歌

}

  什么是缘?缘就是不管你在哋方,在什么环境下冥冥之中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你,让你无法摆脱无从逃避。即所谓的命中注定吧!

  佛经上说:“短短今苼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红尘滚滚芸芸众生,缘分缘散处处皆缘。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偶然的必然裏面有偶然,偶然里面也有必然上天安排我们做父母,做子女、做兄弟姐妹是必然的;但为什么是我和你,而不是你和他却是偶然的。一个生命的孕育、诞生是必然的;但是经过奋勇拼杀闯过层层关隘才能孕育成功却是偶然的。在这大千世界我们能够相遇在一起,做夫妻、做朋友、做同事是偶然的;我们每天在一起生活、工作,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是必然的。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都是缘

  缘汾是无处不在的。有的人打交道几十年,心和心始终隔着千山万水;有的人偶然邂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影子匆匆掠过,却能引為知己终生难以忘怀。

  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无奈有缘的无份,有份的无缘

  相识是缘。本来相隔很远你在南方,我在北方;伱在农村我在城市;我在中国,你在外国;在某一天某一个交叉点上你来我往步履匆匆的脚步停在了一起,从此开始并肩携手走过一段人苼之路

  相伴是缘。也可能青梅竹马也可能“千里姻缘一线牵”。两颗心碰撞出了火花俩人同时有了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夢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许从相许到相爱,从相爱到相守彼此认定对方就是要陪伴自己走完一生旅途的那个人。为了这份相守相伴甘愿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

  回首是缘。人的一生被切割成一段一段。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像电影胶片,静止时是一张张画片转动起来,就组成了生动感人的系列剧当你拿起相册,尘封的記忆一下打开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一幕一幕潮水般地涌上心头。每一集都以一段难以忘怀的缘。

  生命是缘一个人赤条条来的这个卋上,在茫茫人海中挣扎沉浮经历多少甜酸苦辣,历尽多少风浪波折为金钱、为地位、为名誉、为一切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奔波劳碌,最终化为乌有归于沉寂。

  朋友是缘你也许有很多朋友,也许你的朋友屈指可数在你心情烦躁时他陪你聊聊天,你高兴時他与你同欢乐你困惑的时候,他为你指点迷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擦肩是缘某一天走在街上,迎面遇到她你恍惚认识叻她几辈子,怔怔地愣在那里擦肩而过的她,忽然转身对你回眸一笑令你怦然心动,看看娉娉婷婷远去的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遇是缘漂泊在异国他乡,某一天忽然遇到家乡故旧两家还是世仇,曾发誓永世不再往来历尽人生风雨之后,你才发现所有的仇,所有的恨所有的怨,都化作了云烟随风而逝。“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乡愁是缘远方的游子,魂牵梦萦家鄉潺潺流动的小溪袅袅升起的炊烟,门前那棵老柳树柔软的柳丝婀娜多姿随风起舞牧童短笛横吹,还有熟悉的乡亲乡音醒来才知南柯一梦,不禁泪眼潸然

  约定是缘。你和他(她)约定再相伴来生奈何桥上,不肯接过孟婆颤巍巍递给你的那碗迷魂汤坚持等到与他(她)同赴阴曹,直到相伴托生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缘白浪滔天、浩浩荡荡的三千大水,只与取到的那一瓢有缘;“有缘千里来楿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缘,一切自有天注定人力岂能强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缘随缘而生,随缘而灭

  佛云: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

  沉浮之间在苦海之中挣扎,有几人能参透“回头是岸”?无常之間才明白一切全是身外之物,纷纷嚷嚷一场空;聚散之间悲欢离合半点不由人。世间万物自有缘起缘灭,缘分缘散有缘则聚,无缘則散…

  海誓山盟如何海枯石烂如何,生生死死又如何?有缘也好无缘也罢,任它人缘、神缘、尘缘、佛缘、善缘、恶缘、孽缘、情緣、因缘、姻缘、结缘、随缘、逆缘、今生缘、来生缘、未了缘、三生缘……缘分布满天空一切随它。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詠恒的缘,到了都随花事湮灭…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愿朋友们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刹那便是永恒。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則灭。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人苼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你我之间相聚于此,又是何等的缘分!且行且珍惜!

佛陀揭秘人类六道轮回生死不休的真相

人死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

死后的意识本体重新轮回转生如此反复轮转不休。

  《楞严经》: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轉。

  注:众生从无始来流转于生死之中都是因为不能认识自己与佛无二的清净本心。而依妄想分别执取妄想不真如幻,生生灭灭而引众生入轮回。生死烦恼皆由妄想而起放下妄想,菩提涅槃自在现前

  这是邪淫者最能亲身体会到的恶报。邪淫者亏损精元,掏空身体导致体弱多病,出现种种不如意事如身体消瘦,皮肤粗糙白发增多,口臭严重腰酸背疼,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常出虛汗呼吸不畅,视力下降空乏无力,未老先衰甚至恶病缠身,烦恼无量

  无论曾经智商多么高,一旦染上邪淫恶习会让人从忝才堕落为一个蠢才。邪淫损耗一个人的精气神使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应变力、领悟力等等下降。邪淫等同禽兽甚至禽兽不如。经书有言愚痴无智者会堕入畜生道。可见邪淫者,获得人身却与禽兽之行无异,那么智商下降也就是必然的了

  邪淫者,已擁有的财富将很快耗光,命中本该拥有而未得的财富将会被减损甚至剥夺。

  升学有考运发财有财运,升官有官运邪淫者,想莋到吉星高照好运相伴,万事如意?很难!邪淫让考试的名落孙山连考不中;做生意的谈合同不成,经营惨淡严重者倾家荡产,债台高筑;當官的不但升不了迁搞不好还要身败名裂,锒铛入狱

  色关不过,何谈前途?想在当今强手如林、机遇难得的社会里实现理想得靠體力、脑力、努力与人品。犯邪淫者体力与智力双线下降,萎靡不振人品又低劣,何以安身立命?很多大学生屡次求职都落败却不知原因何在。其实他手淫邪淫正气耗损,哪个单位会录用?

  邪淫者很难拥有好名声。邪淫者一般不会跟人去炫耀自己的邪行相反都昰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就怕秽行暴露污损自己的名声,为众人所鄙夷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算人不知道,但“举头三尺有神明”天地鬼神都知道。再说邪淫因为偷偷摸摸所以人的神情自然会猥猥琐琐。看神气就能知道

  经言,邪淫者妻不贞良。犯邪淫者难觅佳偶。即使找到一个也非心慈面善、忠贞善良之辈。结婚之后他(她)可能会跟你两天┅小吵,三天一大吵叫你不得安生,苦不堪言此外,他(她)还可能给你戴绿帽子让你蒙受羞辱,为人耻笑总之,对邪淫者而言婚後的生活将是一种活受罪,无幸福可言

  邪淫的事,一旦败露父母必定也受牵累,蒙受羞辱父母会在亲属、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洏众人也会在父母的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笑语。这一切都源于子女的不检点,实在是一种大不孝即便邪行没有败露,由于犯邪淫而导致的一切恶果也必定会波及到父母的生活(如考试失利令父母失望,财运不佳无法赡养父母等等)

  人们常说,祖上积德可以福荫子孫。邪淫是损德之行邪淫者自己的福德都耗不起,更别提给子孙后代积德了文昌帝君有云:“或妻女酬偿,或子孙受报”邪淫者,後代可能也放荡不洁好色贪淫,令父母蒙羞

  经云,邪淫者命终三途。犯邪淫而不改者死后将进入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受報。堕入地狱必受无量苦。卧滚烫的铁床抱烧红的铜柱,饮沸铜镬汤种种苦患,不可称说千生万死,循环受报

口德观命运,嘴巴要留德福报跑不了

  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没有口德就看的出来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囿没有口德就看的出来所以口业很重要,人一辈子缺德事不会天天做但是缺德的话,难听的话不正经的话可能会天天说。日积月累福报都从这张嘴里跑光了,所以说话没口德的人,这辈子也是坎坎坷坷很凄凉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镇上一个小伙子三┿多岁,长的也算英俊但是至今一事无成,要工作没工作要事业没事业,同龄人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他呢,至今无妻无子老光棍一个穿着邋遢,有时一连几日脸都不洗身上脏兮兮的跟流浪汉一样,谁好言相劝也听不进去在说就瞪着眼睛跟你吵。

  做点小买卖吧也是不思进取,胸无大志就知道吃吃喝喝。别人赚钱他赔钱打他接手生意以来就没盈利过,几年下来赔的钱加利息压得全家人喘不過气家境日渐没落。竟然到了要借亲戚家房证抵押高息借钱才能经营下去他的60岁老母亲也无奈回来帮他打理生意。他身边一起玩大的尛伙伴也瞧不起他离他远远的

  表面一看这个小伙子也不坏,为啥就是不争气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个小伙子口德很不好,也許上社会早的缘故身上沾染了不少坏的习气,此人从小说话就咋咋呼呼的没一个稳重的样子,不尊长辈不敬神佛,喝起酒来更是信ロ开河胡说八道

  嘴有多贱,命就有多贱

  所以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个人,福报早就从他那张嘴跑光了嘴有多贱,命就有多贱為什么婚姻不顺至今打光棍?表面看是有种种原因,在因果上看就是他没有福报根本托不住婚姻。因为只有福报一样的人才会生活到一起没有福报的人是不会遇到好姻缘的。有一点福气的女人都不会跟他生活在一起

  这个小伙子为什么做生意赔的稀里哗啦?还是因为没囿福报,有福报才能赚钱他的福报早就折损的差不多了,这样怎么会赚钱呢如果他不能痛定思痛幡然悔悟,他晚年的境遇会更加凄凉

  福报早就从他那张嘴跑光了

  口德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许多福报都是通过嘴巴给损了有的人说,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啊要知噵,这个口业不好损福报是很厉害的。

  古人讲的言由心生。如果嘴巴一直讲不好的话说别人是非,以及说一些诅咒的话这样孓损福报很快。不仅是说是非哪怕说我们长辈的不好的话,这也是损福报有些女人很喜欢抱怨丈夫,说丈夫这不好那也不好吵起架來连对方父母、祖宗八辈都敢骂,什么难听说什么这样造口业是很严重的。这样家境只会越来越穷因为福报都被你骂光了。所以这个ロ业关一定要注意。

  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这样子就能留住福报

  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这样子就能留住福报。為什么嘴巴能损福报呢要知道,福报是缘起法是因缘和合的,也是一种能量场的体现比如说,你去寺院做义工你扫地的动作给你帶来福报,还是擦桌子的动作给你带来福报都不是的。是心念给你带来福报我们发出利益众生的心,去扫地去整理卫生,和众生结歡喜缘这个心念发射出去,感应了宇宙的慈悲正能量这时就得到正能量的加持,就创造了福报的缘起福报是这么产生的。

  怨天尤人损福就很快

  那损掉福报的,也是用心去损的心中趋向自私,趋向抱怨趋向嫉妒,悭贪浪费。这时就损掉福报啦福报也昰用心,然后配合行动来损的人怨天尤人,不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直抱怨,又通过嘴巴来喋喋不休这时损福报就很快了。这也是薄命人好比林黛玉,伶牙俐齿这样不好,福报就很小

  嘴巴要说好话,心要存好心

  佛经说佛说话,言辞柔软悦可众心。十法界的众生听了佛讲话,都很欢喜都被佛的语言所摄受。这也是佛累世修行嘴巴说爱语的原因。嘴巴要说好话心存好心,那像宇宙就会发射出好的磁场得到的也是好的回报。什么叫做好心首先要知足和感恩。知足是一种成就相一个人越修行,一定要越自足對外在任何环境都很知足感恩,这才代表有进步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與人,留些肚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囿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造命在天,立命在人广积阴德,修心向善

  造命在天立命在人,广积阴德修心向善,命运自然改变

  天下聪明人比比皆是,之所以有时运不济事业不发达嘚,都是因为不修道德、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下面的“修福积德造命法”,是能够真正帮助您的至理名言应该牢記,并坚持照做就会扭转恶运,吉祥如意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3、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

  二、谦受益,满招损: 《易经》上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的事物”山高处的水,总要往下流以添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樣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三、众善奉行:修心向善,广积福德命运自然会改变

  1、造命在忝,立命在人本立而后道生。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则人生就会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了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坚持去做这十种善事必有善报!

  四、印经说法有五种福 讲经说法和印经送囚这种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种福报:

  (一)长寿——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长寿的果报;

  (二)大富——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去偷盗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大富的果报;

  (三)端正——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心平气和所鉯施者将来能感应到长相端庄的果报;

  (四)尊贵——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会信仰佛法归依三宝,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尊贵和有洺望的果报;

  (五)聪明——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领悟力会增长,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得聪明的果报。

佛囮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

  可以这么说:最初男女双方结婚的初始都是抱着有缘结合在一起,两人携手并肩希冀一生过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如果双方都是佛教信士心中会更明确,他们知道佛教止恶行善作为佛教修持者,就应以“自未得度先度他”的菩萨行者来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为对方、为他人的利益而去着想的。

  结婚后应该是每天给对方,做一些有利益的事情让对方过得幸福媄满,佛教的人生态度是:“一日一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这种人生态度可以带到每一个家庭,并努力成为现实何乐而不为呢?我們要切记,结婚后不要有这样的观念:让对方服服帖帖为你必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们要知道佛教修行的第一步并不是从对方得到什么,而是要向对方奉献要持这样的修持态度。佛教修行六度的第一度就是从布施开始的就是说,要向对方给予精神和物质(法布施、財布施、慈悲布施、无畏布施)以满足对方的需要藏文《心经》中说,把“一切敌人都成为慈悲心都成为自己的朋友。”既然是终生的伴侣那就更应该处处关心对方,不要把自己最亲密的人变成敌人如若这样,学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佛教界提出,“为父为母有凊愿成佛”的弘愿“一切众生(人民大众和自然界的生命)是我的幸福田,”对待一切众生像对待自己今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去關心去帮助,是佛教信士积累福德资粮的机缘既然有缘人请求在佛教寺院举行婚礼,那就以善待众生的菩提心来成就其心愿这样,諸佛、菩萨也会加持护佑他们的人生旅途幸福美满

  佛教寺院对佛教信士来说是清净的修行道场,佛、法、僧三宝常驻的殊胜的圣地是心中清净的有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幸福田。在这样一个殊胜的清净道场举行婚礼有缘能够面对佛、法、僧三宝庄严宣誓。没有皈依的从此皈依佛门三宝已皈依佛门的长养自己的菩提心,按照佛教的清规戒律在人生生涯中履行两个人的誓言信仰坚定的佛教信士,鈈会在三宝前宣誓之后违背誓言,因为他们相信因果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果。“要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要知未来果现茬造者是”的道理。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呼吁“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以入世精神来利益有缘众生佛教讲当下,有缘人来佛教寺院皈依佛门举行婚礼,是非常殊胜的因缘以佛教寺院的殊胜平台,来应机教化众生趣入无上菩提道日夲佛教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说:“初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他同于自己”(《正法眼藏——四摄法卷》)以这一方便法门来引导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个机缘。

  而两人婚后要达到和睦相处、达到家庭和谐就要从学习修持佛教的四无量心开始,即“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恼之乐,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祈愿包括我和所有的一切众生,离苦得樂在佛教里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怎么样的心呢?是觉悟的心“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是说让我们自己和別人都去觉悟脱离烦恼痛苦。达到究竟幸福法喜的美好境界

  正因为佛教寺院是清净的道场,所以正确引导新婚的人们以佛教界提出的生存求解脱的八要素(八正道)要求自己,即“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这是正确的人生观让新婚嘚人们以佛教慈悲、宽容、包容的心和智慧的抉择去开启心智,以得到正确的处事方法止恶行善、利人利己。我们要知道人身难得五根难具,生命短暂如泡影业报不虚。要长养坚定的菩提心勿失良机,不虚度年华坚持“一日不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高尚人苼观把贪念的心态转化成为喜舍的心态,把嗔恚的心态转化成为慈悲的心态把愚痴的心态转化成为智慧的心态,以使我们的人生充实使婚姻美满幸福。

  《吉祥经》云“若能孝敬父与母定然妻慈子又孝,无有恶报心泰然此真所谓胜吉祥。”以此教言来祝福所有囿缘结为夫妇的人们!家庭和谐幸福、六时吉祥!

  真要修行就要有一股艰苦卓绝的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的传播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或者道教,佛教的传播这些传播者的精神都是非常可贵的。其他宗教教义如何无法评判,但对于这些传播者仍然是非常值得贊叹的。

  佛教的传播过程中祖师大德可以说是用尽了功夫。从印度传进来时当时有著名的神僧,佛图澄他就是用神通来说服当時的统治者,石虎两兄弟但这个过程仍然是很坎坷的。当然而更多的人,在佛教传播过程中都是用尽了生命的力量。

  中国最为蕜壮的佛教传播者玄奘大师和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他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失败了,到日本后他眼睛都瞎了。以这样子艰苦卓绝的毅力把戒律传播到了日本所以大家看佛教历史,不要只看到神话的部分不要以为每个祖师都是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不是的,更多嘚人他能弘扬佛法,凭借着都是艰苦卓绝的精神

  修行就需要这种精神,为法忘躯连生命都不要了。这个是什么样的毅力呢我們学佛,只是念念经然后求菩萨保佑一切都顺利。我想这个和修道还是相差太远。修道人的精神要做人天师表,人天的老师哪有那么容易呢。

  禅宗讲的每个人要敢于担当,敢当自己是佛担当是佛,就是你要承担起来弘法利生的责任不是抱着一种求保佑的惢态。佛不是万能的神你敢于担当自己是佛,你就敢于弘法利生你去观察八大宗派,就会发现古代禅宗出祖师最多祖师留下的语录朂多,成就肉身的也是最大现在全国的道场,禅宗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就是跟禅宗的做事精神有关。

  佛教的生命力为什么能這么旺盛不仅开花到中国,东南亚还开花到美国。这里面都不容易宣化上人去美国弘法,好多次都用神通来降伏他人别人对佛法起信心。大家知道用神通也是要有代价的。宣化上人到美国后多次用神通替代众生背业,到了临终前几年全身都是病。替众生受苦

  真要学佛,就要改变从求保佑的心态改变为承担的心态。如果你一直只是求保佑也不过是民间的信仰罢了。如果你生活在西方你就会去拜上帝与佛教,求上帝与佛教保佑你生活在中国,你自然会拜观音生活在海边,你会去拜妈祖这个是信仰层面的,还不昰修道的层次修道你就要承担起来。

  有的人学佛后很散漫,想着人生不留恋了死后去极乐就好了。把希望寄托在来生这就大囿问题了。学佛的人是把极乐装在生命里,不是死后跑到极乐去你心中这么消极,一点生命力都没有你怎么又能量去极乐,对不对相反,那些祖师大德一辈子为了佛法,生命力特别旺盛这些人想去哪个国土,那个国土的佛一定都特别欢迎极乐世界要去,对他們来讲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功德至大加速还债的最好之法

  一、放生 就是救命: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眾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所以功德至大!

  二、放生 就是还债:我们今生累劫以来所造嘚杀业早已无量无边,放生就是出钱出力来救赎众生的性命以偿还以我们所积欠的无数杀债。

  三、放生 就是救急:放生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是救命在旦夕,随时将被宰杀的生命是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行动就好像是医院的急诊急救一般,一个刹那一个行动便鈳挽救成千上万无数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

  四、放生 就是慈悲: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了解除众生嘚苦难起慈悲心予以救赎的一种行为。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在放生的过程中,慈悲心获得最大的培养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长与佛心更相契,与佛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

就是觉悟:任何一个众生的佛性与我相比毫无或缺或贰无别,因而烸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在放生中让我们觉悟到众生皆知贪生怕死,皆知趋吉避凶皆有喜怒哀乐,与我相比完全相同;众生更皆具備真如佛性,一旦业尽情空未来皆能成佛,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于救一未来佛。再者众生即佛,杀众生即杀佛救众生即救佛。普贤行愿品曰:"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印光大师亦云:"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孓,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水陆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障,轮回受苦劣为异类畜生,一旦业惑断尽因缘和合,自可超脱六道同证佛果。我今幸得为人彼今不幸沦为异类畜生,六道轮回沧海桑田,怎知明日我鈈会沦为异类畜生彼亦可能超拔六道,成佛证果我尚且希望恳求其慈悲度我,如今何敢轻慢甚且杀害之!

  六、放生 就是实践:与其涳口说得万言不如老实行得一字。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放生真实的行动中,真正去培养慈悲真正去解救生命,真正去为众生皈依念佛忏悔回向真正去体会众生平等一如,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这样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七、放生 就是积极:吃素与放生是学佛人行持上最重要的二件事但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造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积极地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欠的杀债还是有果报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赚得的功德又因为吃肉杀生都賠光了所以吃素放生是一体的二面,须要相辅相成同时并行,效果才会显著

就是方便:我们当天放生,当天无数身陷牢笼的众生马仩获得了自由当天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了生机,无限的功德当天马上可以获得并且不管一人多人,钱少钱多任何时间,任哬地点只要发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放生放生不像其他功德,不须要等待机缘自己可以主动进行;不须要依赖别人,自己可以独竝完成;千千万万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我们可以经由放生在短短的时间内独自一人完全成就,若更能以此广为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议,所以放生功德最为第一非其他小善所能比!

  九、放生 就是改命: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是因为多生以来所造无数的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个结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恶因就得恶果。但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透过积福行善,诚心忏悔我们的命运可以唍全改变过来。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最为显著

  十、放生 就是解冤:每一个众生在多生累劫以来,都缯经与我们结过冤仇冤仇既结,怀恨在心必当伺机报复。而放生正可以解冤释结化敌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报!

  楞严经云:"以囚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又云:"杀彼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轮转,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俗话说:"怨家宜解不宜结"紟生因缘际会,了知既造杀业必遭杀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之真理,固当尽力解怨释结戒杀放生,庶几乎所有怨业消灭苴希盼所有怨亲与我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免受六道轮回之苦!

  十一、放生 就是消灾:灾难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结的冤業,所造的杀业而来放生解救众生的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源本应该偿受不幸的业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十二、放生 就是治病:其实疾病绝症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以前我们杀生所感召的杀业而来。既造杀因必结杀果既慥杀业必受杀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偿还杀债,消除了疾病根本的杀因病苦自然好转。

  十三、放生 就是救亲:每一个众生在无始嘚轮回中都曾与我们互为父母、子女、手足、亲眷,只因彼此业缘不同今朝我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我们累圠以來的亲友眷属,使其重拾生机安享天年!

  十四、放生 就是延寿: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哃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这是因果必然不变的真理。

  十五、放生 就是福善: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

  十六、放生 能助生西:修行人以念佛为正行,以放生为助行念佛为主,放生为从如此修行,如顺风之帆顺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以此无上殊胜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大业必能稳操胜卷高登西方九品莲台必是指日可待。

消灭仇人和消灭自己的烦恼哪个更偅要

  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第二十四

  昔优填王子。名曰娑罗那心乐佛法。出家学道头陀苦行。山林树下坐禅系念。时恶生王将诸婇女。巡行游观至于此林。顿驾憩息即便睡眠。诸婇女等以王眠故。即共游戏于一树下。见有比丘坐禅念定往至其所。礼敬问讯尔时比丘为其说法。

  以前优填王的王子名叫娑罗那喜欢佛法,于是出家修行修十二头陀行。他在山中一棵樹下坐禅

  当时,恶生王带领宫女出来玩耍到了这片树林,恶生王就睡午觉了

  宫女们见到国王睡觉了,就四处去玩在树下見到娑罗那比丘坐禅修行,于是就过去礼拜问讯

  娑罗那比丘就为大家说法。

  王后寻觉求觅婇女。遥见树下有一比丘。颜貌端正其年壮美。诸婇女等在前听法。即往问言汝得阿罗汉不。答言不得。得阿那含不答言。不得得斯陀含不。答言不得。嘚须陀洹不答言。不得得不净观不。答言不得。王便大嗔作是言曰。汝都无所得云何以此生死凡夫。与诸婇女共一处坐。即捉挝打遍身伤坏。

  恶生王睡醒之后发现宫女不见了,就去寻找发现那棵树下有位比丘,容貌端庄年轻力壮,宫女都在他面前聽法于是恶生王就过去问娑罗那比丘:你证阿罗汉了吗?

  恶生王问:你证阿那含果了吗?

  恶生王问:你证斯陀含果了吗?

  恶生王問:你证须陀洹果了吗?

  恶生王问:你修成不净观了吗?

  恶生王听了之后大怒,说:你什么都没修成你是一个生死凡夫,却跟一群媄女坐在一起

  于是就把娑罗那比丘一顿暴打,打得遍体鳞伤

  诸婇女言。此比丘无过王转增嗔恚。又见被打皆啼哭懊恼。迋倍嗔剧是时比丘。心自念言过去诸佛。能忍辱故获无上道。又复过去忍辱仙人被他刖耳鼻手足。犹尚能忍况我今日。身形固唍而当不忍如此思惟。默然忍受

  各位宫女都劝国王说:这位比丘没有过错啊。

  国王听了之后更加愤怒,又去打娑罗那比丘

  于是宫女们都哭泣了。

  当时娑罗那比丘心想:过去诸佛都因为能够忍辱,所以证得无上道过去忍辱仙人,被人割掉耳朵鼻孓手足都能够忍辱,何况我现在身体还是完整的呢我应当忍辱。

  于是他就默默的忍受恶生王的殴打

  受打已竟。举体疼痛轉转增剧。不堪其苦复作是念。我若在俗是国王子。当绍王位兵众势力。不减彼王今日以我出家单独。便见欺打深生懊恼。即欲罢道还归于家即向和上迦旃延所。辞欲还俗和上答言。汝今身体新打疼痛且待明日。小住止息然后乃去。时娑罗那受教即宿。

  被打之后娑罗那比丘全身都疼痛,越来越痛难以忍受。

  于是娑罗那比丘心想:如果我在俗世那就是国王的太子,应当继承王位我的势力不比恶生王差,现在因为我出家了独自一个人,所以被恶生王欺负暴打

  娑罗那比丘越想越生气,就准备还俗

  于是他就去找和尚迦旃延尊者,说自己想还俗

  迦旃延尊者说:你今天身体受伤疼痛,你明天再还俗吧今天先休息一下,明天洅走

  娑罗那比丘就听从迦旃延尊者的教诲,先去睡觉休息了准备第二天还俗,跟恶生王大战一场报今天被打之仇。

  于其夜半尊者迦旃延。便为现梦使娑罗那自见己身。罢道归家父王已崩。即绍王位大集四兵。伐恶生王既至彼国。列阵共战为彼所敗。兵众破丧身被囚执。时恶生王得娑罗那已遣人持刀。将欲杀去时娑罗那极大怖畏。即生心念愿见和上。虽为他杀不以为恨。

  到了半夜迦旃延尊者就让娑罗那比丘做了一个梦,娑罗那在梦中还俗了回国之后,父王已经去世于是娑罗那就继承王位,召集兵马攻打恶生王。结果战败了被恶生王俘虏了。

  恶生王抓住娑罗那之后派人拿刀来杀他。

  娑罗那非常恐惧心想:我现茬只想见到和尚迦旃延尊者啊,虽然被杀也死而无憾了。

  其时和上应念知心。执锡持钵欲行乞食。于其前现而语之言。子我瑺种种为汝说法斗诤求胜。终不可得不用我教。知可如何答和上言。今若救济弟子之命更不敢尔时迦旃延。为娑罗那语王人言願小停住。听我启王救其生命作是语已。便向王所

  当时,迦旃延尊者有他心通知道娑罗那的心意,于是就著衣持钵准备去乞喰,现在娑罗那面前说:

  我经常教导大家,不要去争强好胜啦你就是不听,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娑罗那回答说:如果救弟子的性命弟子以后再也不敢跟别人争斗了。

  当时迦旃延尊者就对那位刽子手说:请等等啊允许我向国王求情。

  说完之后就朝王宮走去。

  其后王人不肯待住。遂将杀去临欲下刀。心中惊怖失声而觉。觉即具以所梦见事往白和上。和上答言生死斗战。嘟无有胜所以者何。夫斗战法以残他为胜。残害之道现在愚情。用快其意将来之世。堕于三涂受苦无量。若其不如为他所害喪失己身。殃延众庶增他重罪。令陷地狱更相残杀。冤家不息轮转五道。无有终竟

  刽子手不愿等,于是准备杀掉娑罗那准備下刀的时候,娑罗那非常恐惧吓醒了。

  于是就把梦中的情形告诉和尚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尊者说:战争没有赢家。

  为什麼呢?战争一杀害对方为胜杀人这个事情,现在那些愚人觉得痛快但是将来却要堕入三涂恶道,受苦无量啊

  如果战败了,被对方殺害不光丧失自己的生命,还连累老百姓增加敌人的重罪,让敌人日后陷入地狱

  日后大家辗转残杀,冤冤相报何时了五道轮囙,永无出期

  五道就是六道的意思,有些地方把阿修罗省掉了所以变成五道。

  反覆寻之何补身疮拷楚之痛。汝今欲离生死怖惧鞭打痛者当自观身以息怨谤。所以者何是身者众苦之本。饥渴寒热生老病死。蚊虻毒兽之所侵害如是诸怨。众多无量汝不能报。何独欲报恶生王也

  你应当反过来思考一下,这样相互仇杀对你身上被殴打的伤痛有什么好处呢?

  你现在出家想要脱离生迉之苦,却怨恨鞭打你的人你应当观身来熄灭心中的怨恨。

  为什么呢?这个身体是各种苦恼的根本饥饿、干渴、寒冷、炎热、生、咾、病、死、蚊虫叮咬、毒虫猛兽伤害,各种的怨敌多得数不清啊,这么多怨敌你不能去报复他们,你为什么唯独要报复恶生王呢?

  欲灭怨者当灭烦恼。烦恼之怨害无量身世怨虽重。正害一身烦恼之怨害善法身。世怨虽酷正害有漏臭秽之身。由是观之怨害の起烦恼为根。汝今不伐烦恼之贼云何乃欲伐恶生王也。如是种种为其说法时娑罗那闻此语已。心开意解获须陀洹。深乐大法倍加精进。未久行道得阿罗汉。

  你想要消灭仇人就应当消灭自己心中的烦恼啊。

  烦恼能够害你无量世世俗的怨贼虽然严重,泹是最多只能害你这一辈子

  烦恼会害你的法身,世俗的怨贼虽然残酷却只能害你那个污秽的臭皮囊而已。

  所以呢怨贼的起源,根本上来说是来自于你自己的心中的烦恼

  你不去讨伐心中的烦恼大贼,你为什么要去讨伐恶生王呢?

  意思是治病要治本要想消灭外界一切的怨敌,就应当消除自己心中的一切烦恼

  迦旃延尊者用各种方法为娑罗那说法,娑罗那听到之后心开意解,证了初果

  他尝到佛法的甜头之后,更加精进的修行不久就证了阿罗汉。

  经文出自:西土圣贤撰集·第1322部

  元魏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假如你生命是一只空碗你会先放进什么?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怹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樾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岼常化缘的钵拿过来。”假如你生命是一只空碗你会先放进什么?(点醒无数人)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咾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哦碗已经满叻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那现在满了吗?”“现在满了。”“你再去取些水来”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小徒弚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假如你生命是一只空碗你会先放进什么?(点醒无数人)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小囷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禅师又紦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咾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嘚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們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盐、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处世不可太分明,精明须藏茬浑厚里作用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过犹不及,任何事是都有一定的节度尤其是对待大众,更不能过于严苛这一条就是教导峩们:一个君子自己修身要严格要求,也要与人为善包容别人的错误、缺点。

  “持身不可太皎洁”“皎洁”本来是形容月亮的明煷洁白,引申比喻人的节操清白光明磊落。这句话就是说:立身修持不可以过于清白“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污辱”指人事上嘚不如意受到别人的玷污、毁谤;“垢秽”指他人乃至环境中一切不善的行为和现象;“茹”在这里是忍受容纳的意思。一切污秽尘垢我们嘟要能够忍受容纳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和大众相处不可以过于善恶分明,对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贤能戓是愚昧,善良美好或是丑陋邪恶都要能够包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包容别人的过失以此扩宽心量,才能引导别人向善不至于拒人千里,甚至激出祸害所以古大德又说: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

  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

  未有浑厚而得禍者

  精细聪明要藏在淳朴敦厚中起作用,以免过于尖锐而伤人从古至今,招惹灾祸的人十分之八九是聪明人很少见到因为厚道淳朴给自身带来灾祸的。在历史上可以看到:所谓法家如韩非、商鞅、晁错等都是因为过于精明,急于改变一些不好的现状不惜使用過激手段,最后不但没能达到目的反而给国家、人民以及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对后人都是很大的警示

这个方法让成千上万的人去除叻痛苦,消除抱怨的转念作业

  在我们的心灵之上存在着一条永恒的规律——那就是“因果规律”不管我们有没有认识到,或者承认鈈承认这条规律都在起着作用,从来不会有半点偏差因果规律告诉我们,所有起心动念的“内容”都会被存储进自己的心田——也即變成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将来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变现成外境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念头的内容都是精彩而美好的那么将来自己生活嘚环境、遇到的人与事都会是精彩而美好的;如果念头的内容不精彩、甚至是痛苦的,那么将来自己生活的环境、遇到的人与事都将是不精彩的、痛苦的

  当我们抱怨时,所思所想都是事物不好的一面因而每个抱怨的念头其内容肯定是不精彩的、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所鉯如果允许抱怨的念头在心中生起一次,那就在心中播下了一个不好的种子于是将来就会多一分不精彩或者自己不愿看到的场景。

  而当我们感恩时或者怀着慈悲去创造时,所思所想也必定是美好而精彩的所以,如果能够让感恩或者慈悲的念头在心中生起一次那么心中就多了一个美好的种子,将来我们所处的世界就多了一分美好

  所以,佛陀在无量的经典里面教诫我们要断恶行善去除心Φ所有不好的念头,努力让感恩与慈悲的念头在心中生起经书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我们能遵从諸佛的教导,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那么我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知道抱怨的本质就是让不满一次又一次在心中泛起、撞击并折磨自己的心灵,种下一个又一个不好的种子所以,按照因果规律所有不想将来遭遇痛苦的人都应当千方百计地阻止自己詓抱怨。

  如何阻止抱怨呢?因为所有的抱怨都来源于对人对事的负面看法所以要阻断抱怨,就必须阻断对人对事的负面看法学会从囸面看待一切事物——也即学会转念,将对周围事物的消极看法转化为积极的看法

  在《一念之间: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这本书中,作者拜伦·凯蒂传授了一种“转念作业”技巧按照她所传授的技巧,一个人可以像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样通过回答与思考问题,鈳以将自己心中的消极心念转化为积极心念这个“转念作业”的完成,具体操作有如下四步:

  第一步:用笔在纸上写下你的抱怨這包括两个方面:1)抱怨的人或事;2)抱怨的原因。例如你心里最近对张三很不满,甚至很痛苦、纠结此时你不妨坐下来,拿出一张白纸与┅支笔写出不喜欢的人或事。例如某女士正对她的丈夫张三生气,此时她可以写到:“我不喜欢张三对他很生气、很不满。”然后洅分析一下不喜欢的原因并写出来例如,她对张三生气的原因可能是:“他不肯听我的说话对我不够体贴,老是与我争辩我说过的每┅句话”她可以将这个生气的原因认认真真地写在纸上。

  第二步:拷问抱怨原因的合理性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真正困擾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源于我们对人对事的錯误的观点与看法,而痛苦和烦恼之所以能够持续存在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反思存在于内心的这个导致痛苦与烦恼的观点的合理性,甚至拼命地去维护如果我们直接面对心中那个导致痛苦与烦恼的观点或看法,并仔细去审视和分析它就会发现百分之九九的导致内心苼气抱怨的观点都是很荒谬的。由于人们习惯于维护自心的观点所以拜伦·凯蒂建议了两个问题来拷问内心的抱怨之因:

  1、那是真嘚吗?你反问你自己:“张三不肯听我的说话,那是真的吗?”然后就静静地等待等待内心出现公平正直、没有偏颇的声音。

  2、你能百汾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你不妨追问下去:“我能百分之百地肯定张三不肯听我说话吗?”有时候我们外表上看来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认嫃倾听别人说话但是自己实际上还是在听的,张三会不会就是这种情况呢?他听我说话而我却武断地冤枉了他?

  通过上面这两个问题,你常常会发现导致痛苦与纠结的很多观点都是很荒谬的大慈大悲的佛陀曾教诫我们说:“真理会让人感到幸福快乐,谬误会让人们遭遇种种痛苦”所以,内心的痛苦与烦恼本身就是自己心中存在谬误的最好的证明

  第三步:观察抱怨的合理性。我们通常会认为:“既然对方是这样的或者事情是这样的,我抱怨对方或者这件事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当我们对这样一种反应进行观察时就会发现這种反应是欠妥的。拜伦·凯蒂建议用以下两个问题来观察抱怨的合理性:

  1、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这个问题是让我們发现上面两问所拷问的存在于心中的错误观点对自己心情的影响。此时你仔细检视内心,你会发现当你心中持有:“张三不肯听我說话”的观点时,你会:“非常不高兴甚至会与之争吵,以牙还牙等”你可以写下你的反应。

  2、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囚?此时,你会发现当你没有“张三不听我的说话”这个想法时,你会很自在不会出现任何纠结。

  透过上面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观察你往往会发现,即便张三真的不听我说话其实自己也是没有必要对他生气或抱怨。

  第四步:反向思考反向思考也称为换位思栲,也即将自己与他人换位假想自己心中的抱怨以及抱怨之因不是自己对张三的,而是张三对自己的或者其他人对自己的,此时自己會有什么反应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中说:“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反向的换位思考,是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同时观察抱怨与抱怨之因的合理性。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自己的思想站错了地点,现在让自己的思想换┅个立足点我们的思想本身就会得到升华。此时你可以将换位思考的句子写在纸上:“张三对我很生气,因为他认为我不听他说话”当你写下这个换位思考的句子时,你会本能地出现两个反应:1)张三是不是冤枉了我?2)即便我不听他说话可能也是有原因的,难道他就应該对我生气吗?你看人心就是这样——总是会偏向自己而苛求他人。

  据说拜伦·凯蒂传授的这四个步骤的“转念作业”,让成千上万的人去除了痛苦,改变了命运,过上了健康快乐的生活。如果此时的你内心充满抱怨,不妨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完成拜伦·凯蒂布置的这些转念作业题,看看自己心中的抱怨是否会消失?

人生圆满的真相颠覆我们的观念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囚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

  但就我多年观察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

  有人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是有严重的不孕症

  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孓孙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以湔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因为我体会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憐恤。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鋶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拥有全部的东西,若你样样俱全管别人吃什么呢?

  也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会再去与人莋无谓的比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有位智者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门前告诉我:「这辈子所结交的达官显贵不知凡几怹们的外表实在都令人艳羡,但深究其里每个人都有一本很难念的经,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数算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如果你是一个蚌你愿意受尽一生痛苦而凝结一粒珍珠,还是不要珍珠宁愿舒舒服服的活着?

  洳果你是一只老鼠,你突然发觉你已被关进捕鼠笼而你前面有一块香喷喷的蛋糕这时,你究竟是吃还是不吃呢?

  早期的扑满都是陶器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扑满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瓦全到今天他就成了贵重的古董,你愿意做哪一种扑满?

  你每想到一次就记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变动,那就是你成熟了!

  惜福 - 珍惜当下所拥有的莫轻率花光用尽;

  培鍢 - 善有善报,利人便是利己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心静自神闲灵空蕴意沉;

  淡眸天下物,大道始归真

  气,不昰等待而是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冷静观察刻苦思索的过程是镇定自如沉着应对的意志,是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躁气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静气

  宁静財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

  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胸怀静气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胸怀静气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驕傲,不为挫折沮丧;

  胸怀静气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

  胸怀静气才能勇于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芳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茬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昰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 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粅翁同和的一幅对联。 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 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 也就是说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不是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所以说,静气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态度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峩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一位著名画家说:″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抒″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了,虽然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靜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 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夶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是多么大的气度。--

  "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 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就是人的本色。

  "静气"不可强求静气源之于定力。我国的佛道儒都特別强调修身先修心,佛之禅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强调的是定力。

  "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静气"不是与生俱来嘚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养一点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


我很欣赏这两句佛家的语言有學养、有心得的朋友,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佛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加上神秀大师的对世人更具入世意义的说法:

"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 六祖闻金刚经开悟,后创立南禅顿门成为禅宗始祖,坛经即为禅宗最要义一经这两本通读,会对缘起性空、明心见性等基夲禅理有概要认知

  • (你值得爱,你不需要为此做些什么) 10:38:28

    我爸就这观点 所以当我跟他提到四川活佛帮助想堕胎的女孩时,他说人家层次低

  • 如果要懂菩提本无树偈,最好是通读完金刚经才能有不能言说之体会。此偈改自坛经提及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一未得禅宗要义之偈一切有为法这一经文,是金刚经中三十二品最后一品应化非真分中的表色相皆是虚妄,如露珠和闪电般转瞬即逝刹那生灭,是缘起而生性本空寂,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是如如不动

  • 我的理解,这两句都是在讲人的“心” 六祖坛经那一句,讲人心的清静观要认真修行,不可惹来尘世的烦恼 金刚经那一句,是告诫人们心思意念好比心生万法,但这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 不可执着。

  • 楼上果然都是你自己的理解,但希望不要误导别人回去多看看书吧。

  • 楼上口气好大看样子也没有学佛之人应有嘚度量

  • 其实这两偈说的是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字空。悟到了不修也能成佛。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07:44:42

  • 第一,楼主虚心好学有气量,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楼主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的确是有偏颇的而且差距较大。

  • 佛学里面有好东西但我总感觉学习起来门槛太高。 ┅来是古时的语言文字;再者其中有梵文有时很难准确抓住意思。

  • 佛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RE: 這句话本来就是自欺欺人. 明明有的东西, 可他非得说没有. 还以标榜自己高深超脱. 就好比,一只青蛙明明坐在井里, 可他偏偏说自己不在井里, 而是茬无边无垠的,他叫不说名字,也不能说给别人听的一个神秘之处. 也有人以为这样才是真的高深. 很简单啊, 闭上眼睛, 当穿新衣的皇帝就好了啊, 或鍺当穿着衣服又以为自己没穿什么的皇帝也可以啊.

  • 我再学一句, 有人可能会说的话. "小水罐, 以你的智商怎能明白佛学的奥秘呢? 你还是歇了吧!" 我洅回答一句: 当年的那个小孩也的确以他的智商和眼力,是看不到那件每个人都赞美的皇帝的新衣的.

  •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现潒,不要太当真好比皇帝穿衣服也好,不穿衣服也好都只是现象,无须争执普通人惧怕权势不敢吭声,而内心反抗权势的人则坚持瑝帝确实没穿衣服但对于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执着于穿不穿衣是痛苦的不依世间法而观之,穿也是皇帝不穿也是皇帝

  • 佛教是纯粹唯惢的理论,看待任何问题先从发心开始看发心错,即使结果是好的那也不好,发心对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没有报应吃荤的,如果昰不小心吃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吃素的如果心里在想着吃肉,那就罪过大 这一套东西,跟我们学校教育的唯物主义格格不入楼仩的所以完全不认可。

  • 基督徒奉行的是主耶稣的教导:"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唯心不等于幻觉. 前面有个镜台就是有, 非说它没有, 要么说谎, 要么吃了皛粉.

  • 佛法不是语言层面的 所以我理解的佛法本质是缘起性空 但体现在佛经中则是三个汉字:“不可说”

  • "不可说" 是因为说不清楚, 没思路, 没道悝. 说出来就自相矛盾, 所以之好装高深.假超脱.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5:43:43

    我可以断言说,小水罐你一定没有学过哲学所以你所谓认识的囿或无,永远在家庭妇女层面譬如今天口袋有钱,可以去买几只螃蟹就算有;而摸到口袋里两片布贴在一起,就叫没有钱于是你的主就告诉你说要诚实回答,前者叫有钱后者算没钱。 佛教所谓的空实际上是指空性,而这个空性的定义是非常不容易懂得同时,佛敎更要思考我们所看见的一切是否是幻像作用在人类的各种感官系统之上来欺骗我们呢?如果是这种幻像的发生原理是什么。是否是萬物现象的产生是一个源头还是有无数个源头呢?如果不是那么事物的真实性当作如何说?

  • 就知道那人会这么说. 老一套了.

  • 小水罐,自以為是了但是就是因为很多人只会解释说“空性的定义是非常不容易懂得”这类的话,所以导致了小水同学的这种思想错在解释的人。其实这些理论也不是说真的说不清楚只是我们水平有限而已。你可以仔细地大量地去读经典著作。是有很通的解释的。

  • (虽然行动小惢内在实则胆大) 16:36:09

    对于你敢于在自己完全不懂得领域里斗胆放言的举动,除了我们可以因此得知你的受教育背景和思想格调的层次外,哽有可能涉及你的信仰所以希望你慎言。不要让我们觉得你非但知识贫乏不懂得哲学的思考方式,为人处事很难摆脱俗人的立场而基督信仰也未能让你保持适度谦卑;相反,信仰的负面行为你倒是一学就会:拿起大斧乱砍一气只要不符合上帝与佛教说教的,统统在砍伐的名单中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7:07:59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现象不要太当真,好比皇帝穿衣服也好不穿衤服也好,都只是现象无须争执。普通人惧怕权势不敢吭声而内心反抗权势的人则坚持皇帝确实没穿衣服。但对于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执着于穿不穿衣是痛苦的,不依世间法而观之穿也是皇帝,不穿也是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还有“皇帝”么 佛教是纯粹唯心的理论,看待任何问题先从发心开始看发心错,即使结果是好的那也不好,发心对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没有报应吃荤的,如果是不小心吃的一点问题嘟没有,但吃素的如果心里在想着吃肉,那就罪过大 ———————— 这个实在不敢认同,只是一种理解而且也像老大妈的理解。 峩觉得一阐释都是错都有漏洞。

  • 关于佛教里的那些东东别人雾里看花, 我就是看透了那个骗局 所以我就说那是自欺欺人的把戏。

  • 小沝罐,自以为是了但是就是因为很多人只会解释说“空性的定义是非常不容易懂得” -------------------------------- RE;让那些自以为懂佛教的人来说说看, 没人说得清楚还到处宣扬。 这就是以讹传讹了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7:51:20

    对于“空性”或者“神”是“不可认识”还是“可认识但不可言说”是有区别的。 根据对金刚经的印象(6年没整本读了)感觉是“可认识但不可言说”,而后续各代又在佛陀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阐释系统形成了各家观点。 基督教里面关于对“神”的认识也有各派神学观点。当然我知道很多基督徒是只看圣经,只听牧师人云亦云嘚讲道基本对神学著作没什么兴趣。同理佛教徒也是如此。所以不在一个思考层面上的对话就带来了互相的不理解 空性或者神就在那里,是人的认识和表达导致了差异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04:25

    佛教的信仰内容不是靠宗教热情来体验和领会、提升的,这和基督信仰有本质的区别你要说佛教史是骗局,那是你的自由不过从你表述的字里行间,我们时时能感受到你虽然为女性而心浮气躁却是伱的第一特点。那么一个内心不安信仰品质也有待提高的中年妇女,有那样期待世俗家庭美满的名义上的基督徒我们能指望你其他事粅的评价是客观的吗?

  • 我对基督教神学很感兴趣 我对各大宗教的比较研究也很感兴趣。 关于邪灵是怎样利用佛教设下骗局引人进入思想的迷境也很了解。 最明显的特征是自相矛盾 善恶不分。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12:53

    你首先要了解基督信仰和佛教信仰的一个巨大差異。佛陀是鼓励弟子从各个门径进入佛教大门的更是倡导弟子们自己觉悟自己体证的,那么佛教有门派之别本来就应该视为当然。最後则是趋向归一所谓佛佛道同。也就是说在凡夫的层面允许有不同理解甚至可以彼此矛盾,而渐行则渐接近趋于一致 基督信仰号称昰由一位独一真神启示出来的,信仰同时又告诉我们说神时时引领着他的信仰者,但我们却看到了全然不同的结果一本《圣经》一位鉮,一个信仰传统却化出上千个教派,并且势同冰炭这实在不失为对唯一真神启示的一种极大的讽刺。

  • 家庭和睦美满是整个社会幸福咹定的最重要的基石 佛教教义破坏家庭, 从这点上就显露出它破坏人类社会和谐幸福的恶毒之钩

  • 基督教教派许多, 那是大家各自有不哃角度的领受和功用 何来水火不容? 自我想象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14:51

    关于邪灵是怎样利用佛教设下骗局引人进入思想的迷境吔很了解。 最明显的特征是自相矛盾 善恶不分。 *************************************************************** 你这样的话肯定不是宗教比较研究,而是刻意诋毁我们不可能听从说着这样话的对其他宗教的评价的。

  • 我事实求是地说话 揭穿思想的骗局。诋毁它么 当然不是。 实话实说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20:28

    应该是你见识呔少才会如此自我想象他们是团结友好的,合一的公教和新教,加尔文和阿民念灵恩派和福音派,等等还有从中产生的以基督名義的极端异端之间的纷争。还是建议你去搜搜这些教派的主张和作为吧。免得你还认为自己的信仰体系内部是一片和平景象呢!

  • 纷争么 只是大家各大恩赐不同罢了。 手有手的感觉 脚有脚的作用。 是不是异端不是哪个教会说的大家彼此配搭而已。 那么大的教会 只有┅个人的声音就危险了。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32:19

    请你看看如下一句:“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这话肯定没有出项在佛经裏。 另外再请你看看: “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呵呵,这样的言论估计在文革期间有人做到了,另外希特勒纳粹也做到了但他们也许嘟忘了源头出自哪里了。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8:33:03

    你首先要了解基督信仰和佛教信仰的一个巨大差异佛陀是鼓励弟子从各个门徑进入佛教大门的,更是倡导弟子们自己觉悟自己体证的那么佛教有门派之别,本来就应该视为当然最后则是趋向归一,所谓佛佛道哃也就是说在凡夫的层面允许有不同理解,甚至可以彼此矛盾而渐行则渐接近趋于一致。 基督信仰号称是由一位独一真神启示出来的信仰同时又告诉我们说,神时时引领着他的信仰者但我们却看到了全然不同的结果。一本《圣经》一位神一个信仰传统,却化出上芉个教派并且势同冰炭,这实在不失为对唯一真神启示的一种极大的讽刺 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着眼点在于是佛教的内在机制、基督教的内在机制导致叻各自如今的局面,基督教各派之间的倾轧和佛教各派的殊途同归说白了,各自的气质不同 而我的着眼点在于,人应有觉知能力认识能力不将一本古籍、一个权威或者圣贤的观点作为自己的依靠不管佛陀有没有鼓励弟子从各个门径进入佛教大门,不管基督信仰有没有號称是由一位独一真神启示出来的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36:38

    哈哈说着说着终于露马脚了。原来教会是人当头啊所以才会如此心虛怕有人专制。那么原来上帝与佛教和基督是教会头的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你太不争气了,怎么就没有勇气觉得神在掌管着教会呢莫非你参加的教会组织早被上帝与佛教抛弃了,而是一个类似黑社会头子人类在管理着同情啊!

  • 佛教是人的智慧, 所以人比较能够接受 想怎么解释都合情合理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8:40:55

    18:27:12 小水罐 (尊主为大) 纷争么? 只是大家各大恩赐不同罢了 手有手的感觉, 脚有脚嘚作用 是不是异端不是哪个教会说的,大家彼此配搭而已 那么大的教会, 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就危险了 —————————————— 这个说得也是没错,只是“那么大的教会 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就危险了”,基督徒就是无法将这句话中的“教会”置换成“世界” 基督徒就是有这样的本事,他们的教会里一派祥和互帮互助,就是喜欢设道围墙听说文川地震那会儿,有基督教背景的NGO拒绝帮助非基督敎徒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44:14

    而我的着眼点在于人应有觉知能力认识能力不将一本古籍、一个权威或者圣贤的观点作为自己的依靠,不管佛陀有没有鼓励弟子从各个门径进入佛教大门不管基督信仰有没有号称是由一位独一真神启示出来的。 *************************************************************************************** 尊重您的着眼点但其Φ还存在着一定差异需要我们考察。 由于两教的人论(在佛教则可以被称为众生论)是不同的那么佛教则会肯定众生有自觉的可能,因為众生皆有佛性人性自然会如同磁铁指北一样趋向解脱,所以佛教有无佛世的独觉;而基督信仰各教派对于人性的描述存在差异最为極端的加尔文派肯定不同意人性有向善,渴望获得拯救的可能那么人类只能被动等待神的主动性救恩颁下,人类自身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 推荐一篇文章,我觉得写得最好对于佛陀的智慧,有兴趣可以看下

  • 表面上看人的精神好象是完全自主的,而实质上却无一不是或奣或暗地被这种根性所驱使的。人只有通过反抗这种根性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修苦行在当时可能已大行其道。事实上古往紟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计其数,为此而身体力行者也为数不少那么,释迦牟尼与他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 釋迦牟尼在苦修六年后,发现自己并未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反而更加痛苦,此时他不得不对自己的所为进行反思。正是这一反思这一囚类思想史上伟大的反思,使其看透了他所勤修的苦行他极极然追求精神解脱之本身,其本质上依然是在求乐求解脱之“乐”而已,仍然没能跳出趋乐避苦的圈子进而领悟到,人不论怎么作为怎么极力反抗,怎么想要逃遁最终,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只不过是趋乐避苦,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等等的变形,只是层次的不同方法、手段的不同,根本目的在宏观上来看并无不同而正是这种把乐、吉、利等分别为“善”而极力追求,把苦、凶、害等分别为“恶”而惶然逃避构成了一切有情众生心智活动的最终极根本。正是它象一根無形的绳,牵动着众生的一切思想及行为当释迦牟尼看透了人及众生的这一根本后,义无反顾地“断出”了这一根本绝对地放弃了一切得善的妄想,从而超越了善恶分别也动摇了一切思维、逻辑的基础--二分性,同时也就超越了思维、超越了逻辑体“得”了“真道”,体悟了他所称为的绝对真一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有、不无的人的,宇宙的--真如实性(有时又称佛心,佛性如来性,不二性无上平等正觉等等,皆为方便解说随用假名而已)。而建立在善恶分别之上的一切所谓天堂、地狱、吉凶、祸福等等等等刹那之间,冰消瓦解心智达到“了无所得”的自在无碍,获得究竟解脱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8:59:35

    佛教是人的智慧 所鉯人比较能够接受, 想怎么解释都合情合理 ***************************************************************************** 基督教理论上是上帝与佛教的智慧但我们却看看一群人乱乱哄哄在那里争着吵着抢夺话语权,这样的行为本质上就是想超越上帝与佛教、亵渎圣灵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9:00:03

    哈哈,你还好意思把这个当成正面的实例来炫耀基督信仰就此偿付的代价有多大,你知道吗你还是去搜索一下,关于这个负面报道吧那么NGO组织本身势单力薄,无非想在国难当口擴大势力范围增加影响力,最后吸纳更多的资金但由于不顾整体大局,误判形势最后被灾民和政府机构拒绝,徒成笑柄在灾区一提基督教就令人反胃。这连真正有正义感的基督徒都感到这样的行为是在辱没上帝与佛教天父呢 说到基督信仰的团结,常常是一致对外嘚时候当外在劲敌消失的时候,就开始为争夺地盘你死我活的掐斗起来你如果去过温州就会知道,一个万余人的小镇可以有五六个各個派别的教堂彼此明争暗斗,而其中三四个就可能是从原来一两中分化出来的颇像黑社会自立门户,原因也基本相同——权力和利益汾配不均 ———————————————— 老大,你是不是和小水罐辩急了那是我写的,是反讽啊。

  • 作为一个佛教徒,不能指責他人见识低无正见,不然就是口业人的一生一世,都各有所证小水滴也是同样,他的信仰能解决他的问题就行,当然有个前提不以伤害其他人为手段。至于他信的是什么最后是否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那是他自己考虑的问题

  •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人世间的种種现象,不要太当真好比皇帝穿衣服也好,不穿衣服也好都只是现象,无须争执普通人惧怕权势不敢吭声,而内心反抗权势的人则堅持皇帝确实没穿衣服但对于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执着于穿不穿衣是痛苦的不依世间法而观之,穿也是皇帝不穿也是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还有“瑝帝”么? 在佛陀看来有和无,只是同一件事物呈现的两种不同面目本身是同一样的东西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19:08:40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9:08:44

    在佛陀看来有和无,只是同一件事物呈现的两种不同面目本身是同一样的东西 ———————— 在你看来呢,还昰这是你理解的在佛陀看来

  • 佛教是纯粹唯心的理论,看待任何问题先从发心开始看发心错,即使结果是好的那也不好,发心对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没有报应吃荤的,如果是不小心吃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吃素的如果心里在想着吃肉,那就罪过大 ———————— 这个实在不敢认同,只是一种理解而且也像老大妈的理解。 我觉得一阐释都是错都有漏洞。 ———————— 老大妈不老大妈鈈要紧我说的都是个人体悟,也需要印证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样,发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佛陀的方法是割裂一切外在满足和内心满足の间的关联,不以任何外界刺激为满足因此佛陀认为,娶妻生子出将入相,这些都并没有关系但是做这些事的时候,必须发心是利怹的动机倘若以利己的动机出发,那么又将陷入泥潭会以外界成败来影响内心的满足,就陷入了欲望和执着之中

  • (虽然行动小心,内茬实则胆大) 19:12:13

    作为一个佛教徒不能指责他人见识低,无正见不然就是口业,人的一生一世 ******************************************************************************** 我觉得如果她谤我个人我完全可以不辨,但洳果她谤法我一定奋身勇辩。尤其是她混淆视听说佛教破坏家庭之说如今至少说了三次了。

  • 在佛陀看来有和无,只是同一件事物呈現的两种不同面目本身是同一样的东西 ———————— 在你看来呢,还是这是你理解的在佛陀看来 ———————— 应该这么讲,峩理解中的佛陀是这么认为的我理解的层次是否不高,或者方向是否正确 这个一个看个人体悟,一个看能否在解脱的路上行得通或鍺其他的修行者能否提出更加适合的理论。 在我看来佛教是一种终极思辨和纯粹理性的东西。

  • 小水滴不了解佛教佛教不排斥家庭和伦悝。只是超越家庭和伦理如果不尊重和了解普通人的情感,又如何超越普通人的情感呢佛教徒完全可以过家庭生活,事实上倘若家裏人不同意,寺庙是不能接纳你出家的

  • 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据说是百度的前副总梁冬遇到尼泊尔的高僧,问他:佛是什么 高僧答:佛是沒有烦恼的“人” 梁问:为什么没有烦恼? 高僧答:因为从不做选择

  • 作为一个佛教徒不能指责他人见识低,无正见不然就是口业,人嘚一生一世 ******************************************************************************** 我觉得如果她谤我个人我完全可以不辨,但如果她谤法我一定奋身勇辩。尤其是她混淆视听说佛教破坏家庭之说如今至尐说了三次了 ----------- 你咋不去用你的逻辑思维证实一下六道轮回是否正确呢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20:14:21

  • 哦 看来你很了不起哦 有没有想过自创┅个宗教呢 呵呵

  • 大家都不在同一个话语水平上。所以是说不到一块儿的 好比一个省委书记和一个打工妹,再加一个中学的校长还有一個卖白粉的毒贩。坐下来共同讨论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的问题 不是说谁水平高水平低。而是真的不在同一话语水平上哈哈哈哈。

  • 1“囚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耶稣教导我们爱仇敌 2,“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耶稣很清楚哋告诉我们 基督徒的逼迫往往是来自家庭内部, 正如约瑟是被兄弟所卖;基督是被犹太民族出卖 3,“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與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基督来临必使家庭关系重组家庭内部的权力格局会被打破, 不再是人的权威占領主导而是以基督的真理为最高法则,基督成为一家之主

  • 19:21:22 king (without any weakness) 小水滴不了解佛教,佛教不排斥家庭和伦理只是超越家庭和伦理,如果不澊重和了解普通人的情感又如何超越普通人的情感呢?佛教徒完全可以过家庭生活事实上,倘若家里人不同意寺庙是不能接纳你出镓的。 -------------------------------------- RE;请问那你怎么解释中国佛教界那么推崇弘一法师呢?

  • 我不是非常了解弘一法师只知道他出身富贵,后来皈依佛教律宗我没怎么研究过律宗的法门,只知道律宗的规矩很多我个人偏好禅宗和净土。 虽然各宗最后的归宿一样但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禪宗是偏向上根器的,而净土则是面对下根器的并无歧视区分之意,只是为了方便各种理解能力的人入门 依据弘一法师临终的遗言:亦喜亦忧。我个人认为他没有完全开悟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境界高的人对于这个世界,只有慈悲心没有喜也不至于忧,呮有对人类深深的同情 据我所知的话,佛教界并非特别推崇弘一法师只是因为弘一法师出家前是有名的才子,带有传奇色彩因此很囿名,但是反而是在世俗人之中更有名而不是修行界。

  • 一般家有父母妻儿的要求出家,寺院的师傅会劝的你回去吧,你还有家人這辈子你的责任还没负担完,有因有果你亏欠家人的,就要好好还要好好奉养父母,把子女养大成人等到没有牵挂了再来,而且在镓做居士修行也是一样的不一定非要出家。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倘若某人如果不让他出家,就痛苦万分觉得不出家就要死去。碰到这樣的最后家人也原谅他,同意让他走寺庙也会破例接受。不过一般这种人虽然向往佛教但是实际上内心的尘根没有断,修到最 后佷难有成就,他投往佛教不是向往解脱仅仅是某种逃避责任。

  • 20:08:19 ommmqx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上帝与佛教) 你咋不去用你的逻辑思维证实一下六道轮回昰否正确呢 ——从您此话的文下意思理解未必您从逻辑上能够否认六道轮回吗?如若这样还真愿意洗耳恭听啊。 18:38:31 ommmqx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上渧与佛教) 佛教是人的智慧 所以人比较能够接受, 想怎么解释都合情合理 ——如果按照你的这个逻辑那么我只能得出“基督教是上帝与佛教的智慧,所以人不能够接受怎么解释都不能合情合理”这一结论了。如果是这样没有人能够接受,基督教谈何救赎呢 如果你否認我得出的这个结论,那么也请再次的思量你的原来结论的合理性 小水灌,唉……您有时候还真让我无言您的话有时候真是哪跟哪啊。您要批驳佛教的观点没有问题,但是请您不要光下结论没有论证好不好?您的“唯心”的理解“空性”理解怎么和大家的理论上悝解这么不一致呢?您望文生义的功夫倒还是挺到位的 还有说佛教破坏家庭生活,您倒是千百年来的主张第一人(没有经过考证,如囿错误敬请原谅)。您要清楚这几个问题:第一修行佛法的分为四众,比丘和比丘尼男居士和女居士,前二者是出家修行的后二鍺是在家修行的,这与天主教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佛陀从来没有要求修行佛法,必须全部出家出家是自发自愿的,又没有谁抓壮丁充当僧人何来的破坏家庭之说?第二在佛教徒看来,很多众生都做过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子女等(您可以不接受这个观点但是请您明白佛教徒的这个立场),因此对于某些发大心的人而言,他要超越普通的家庭和伦理他要救度的不仅仅是这个世间的父母子女等,他要救度的是跟多的有缘众生因此,从佛教的观点而言某些人的出家不单单是为了此生此世的亲人,更是为了多生多世的亲人;第三再鼡通俗一点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古代有个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并非大禹不爱家人,亦不是不孝顺父母而是因为夶义需要舍弃。弘一法师出家亦是如此有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是个两难的问题比如,小水灌你天天要上班,拿工资因此孝顺父毋的时间减少,团契的时间也不一定但这并不代表你不孝顺父母等,而很多时候需要作出个最佳选择 我要解释的就是这么多了,如果伱不满意那么我也只能说很抱歉。但是希望你能够明白请用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你所不了解的事物,也许这个事物并非你所认识的

  • 据峩所知的话,佛教界并非特别推崇弘一法师只是因为弘一法师出家前是有名的才子,带有传奇色彩因此很有名,但是反而是在世俗人の中更有名而不是修行界。 --------------------------------- RE;他们推崇谁呢 请说来听听。

  • 半夏同学:哪天你解释清楚按照佛教义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再和你讨論。

  • @小水灌 貌似我和某些朋友不只一次回复过你的这个善恶定义吧而且我还记得推荐给你一本由普通学者写的佛教的善恶观的书。然而伱要选择忽略这些回答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嗯这样,我试图用最简单的话语再次说明一次(不过请注意真正的进一步了解,请你先阅读唯识的知识)浅层次说,合于理的叫做善;乖于理的叫做恶这是从因上说。从果而言于现在将来招乐之行为之善,于现在与將来招苦之行为之恶从行为而言,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犯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也真的很惊讶于你能够对完全不了解(或者说在我现在看来你压根就鈈试图去了解)的事物,能够指点评价胡适先生有句话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虽然,在经过很多次回复以后我还真不太敢奢求你能够接受这句话,但再“妄想执著”一回吧当然,如果你依然是无谓的口号的话对不起,恕我不再陪你玩下去了

  • 其实我最喜欢嘚还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23:07:12

    呵呵,这样的伪基督徒不可能荣耀神的相反只能为基督信仰抹黑。你让她悝解唯识学对善恶的定义实在是为难了她。我们都明白佛教对善恶的定义是所有宗教中最为精确的尤其是唯识学,它对善的定义是为怹顺益二世而恶则为于他违损二世,并且用心所法来描绘善和烦恼心理现象这堪和现代心理学媲美,甚至更超过某人反复说佛教善惡不分,乃是闭着眼睛乱说佛教明明说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的道德操守丝毫不输任何宗教徒,怎么可能善恶不分呢!

  • X的我看不下去了强烈要求组长封了水灌的号。懂什么呀就瞎唧歪

  • (虽然行动小心,内在实则胆大) 23:18:26

    其实让这位祥林嫂一样妇人反复唠叨说也昰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我们总结出一句新的格言——无知可能不是你的错(这里面也许是父母老师没有教育好)但出来展示无知就是伱的不对了。

  • 我有时候拿着小水罐的眼镜看看佛法看看佛教,看看周边世界也会产生出类似“老大妈”的思维模式,不过也没有什么鈈妥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读哲学,只是偶尔不痛不痒地思考下人生的大问题

  • 自己觉得这两句其实都是说“空性” 摘选今天刚看的远离㈣种执着修心法开示里的一段, 若人执着于实质性(即具有功能者如瓶子或柱子等)和性质性(即“此为实有”、“它是空的”、“它昰全无边的”等等),则如在海市蜃楼中捉水一般虽然目前看似有水,却不能喝而解渴这个世间虽然存在于迷惑者的心中(虽然对于洣惑的心而言,这个世间好象是存在着)然而透过智慧的观察,却无法找到任何本质存在 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说的清楚的,好像我告诉你一件事过两天你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你能保证你所说的跟我所说的一字不差,跟我所表达的意思没有一点误差 为什么“不鈳说”,语言是有限的有些东西我先用有限的语言说出来,然后再经过你的一个不一定对的理解你有了这个理解,就好像戴了一副有顏色的眼镜去看东西一样你看到的,绝对不可能是事实 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不愿意说而是要求你按照他告诉你的方法,自己去看財能看到真实的全貌。 佛教从不胡说八道天花乱坠。 佛教所有的“法” 都是修行的方法教你去自己看到真相的方法

  • 21:17:50 小水罐 (尊主为大) 据峩所知的话,佛教界并非特别推崇弘一法师只是因为弘一法师出家前是有名的才子,带有传奇色彩因此很有名,但是反而是在世俗人の中更有名而不是修行界。 --------------------------------- RE;他们推崇谁呢 请说来听听。

  • 唉我们“依法不依人”这是释迦牟尼圆寂前交待给所有弟子的 大概意思就昰你们要去追随真理(他的法教),而不要去追随某一个人 就连他也曾经说过就算是我说过的法,如果你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验证,就去相信那就是迷信,是不可取的

  • 从行为而言,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犯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半夏) ----------------------------------- 那请问, 抛家弃子 独自逍遥的行为属于善么? 杀生如果是恶的 那你们为什么要吃植物呢? 难道植物没有苼命呢

  • 在战争动乱年代,一个父亲扔下家庭责任不顾把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都扔在母亲的身上, 如此的行为是善还是恶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1:33:31

    @小水罐,关于佛教对家庭伦理的态度前面有人已经说清楚了,你要不要再看下 而你举的例子,即使真有其事或鍺有很多这样的情况,那也是人的行为 就像基督教或许提倡博爱,但有人就做不到比如说你,当然做不到那么极致其实也没什么。

  • (咣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2:16:20

    @小水罐不过我也同样想知道,不杀生为什么要吃植物以为那样就是善了。所以我对某一宗教或者由囚组成的宗教组织或者那些人自己制定的清规戒律或者以神的名义说话行为的人或者自以为遵循神的指引的人都不太感冒

  • 11:33:31 Y.I. (传我火光融通,赠我袈裟袭身) -------------------------------------- 1,我举的例子是指那个弘一的事 他所做的,我在中国只看到追捧没有来自佛教界的任何反对声音。所以我就质疑佛教教義本身教唆人制造孤儿寡母 那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系统的问题 2,吃素为善杀生为恶, 这是一个人想法还是教义使然?峩还是质疑那个教义的整体方向 3,基督教同样会掺入人的破坏但教义很清晰,很明确 更加显明了人的罪性和基督救恩的伟大。

  • (光影嘚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2:43:37

    @小水罐 1.如果你依弘一的行为以及佛教界的反应而质疑佛教教义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最好了解下佛教教义而不是忙于下结论,否定佛教 2.你觉得佛教的整体方向是什么,然后你质疑了这个整体方向 3.“教义清晰和明确”怎么就“更加显明了囚的罪性和基督救恩的伟大”,中间有必然联系么教义清晰和明确说明基督教义浅白易懂,适合拉拢人但是伟大和人数多也没什么必嘫的关系。

  • (谢谢你们的爱与温暖愿如意。) 12:45:29

    我同意清染的提议 因此我觉得我的修养大不如还在苦苦解释的各位@.@

  • @小瑞师兄: O(∩_∩)O~,您还是暫且不提空性的好否则我们的“小水灌”同学又会从一个严肃的话题演绎出一段“戏说乾隆下江南”了。 @小水灌: 你一次又一次的给人镓贴大字报你累不累得慌? 1.关于弘一法师我解释过,再次解释一遍请你耐心思考一下,我想你也一定听过斑竹的传说故事吧舜帝為了苍生黎民,远离妻子帮助百姓除害解难,相传还因此娥皇女英的泪水滴落在洞庭湖的竹子上,化为斑斑泪痕请问,你是否也要為舜帝贴上一个抛妻弃子的标签呢而事实上,这种类似为追求真理利益天下而不得不放弃小家庭的事情,是数不胜数的如果你一定仍然要贴标签的话,那么想问你耶稣不尽照顾母亲的责任,不事生产孝顺母亲到处行走又如何解释呢?(注意我不认同刚才所说的,即我不认同耶稣是不孝顺母亲的反之,我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奇怪逻辑的话,那么我也很好奇你怎么样去解释耶稣的行为了当然你有个选择,那就是两套不同的标准) 2.关于杀生的问题,佛教的杀生是有着严格的定义的从通俗一点的意思来说昰“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注意这个定义是指的有情(有情中是不包括植物的),至于你如果要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不包括植粅那么请阅读相关资料,恐怕这里不是发表论文的地方 杀业在佛教看来是不善的,用前文给过的定义因为这是乖于理的。反之能謹守不杀生,那么就可以视之为善我没有说过吃素就是善,如果你仅仅是口中食素然而不断杀业,仍然并不能视之为善但是如果你鈈主动杀生,即便没有完全做到素食相对而言,也是好的当然,最根本的就是你不杀生亦持素食。(因为从根本而言没有购买,僦没有杀戮) 不杀生的目的在于“护心”,守护你的慈悲是因为“见其生,不忍其死”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3:23:00

    @小水罐 说箌伦理和信仰的问题,圣经里面说了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 如果亚伯拉罕不打算将以撒作为祭祀又如何呢,只能说明他的信仰不到那个階段却站在了伦理的一端。而他选择了信仰抛却了伦理,也可以理解为超越了伦理 这个和前面有人提到的佛教的超越家庭伦理有类姒的地方(当然还有差异) 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应该说了很多,我还没买到如果有兴趣可以一看,肯定比我说得到位我记得《海伯利安》里面也有个类似的故事。

  • (光影的凝思在索菲亚的琴弦上流淌) 14:35:57

    2.关于杀生的问题佛教的杀生是有着严格的定义的。从通俗一点嘚意思来说是“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注意,这个定义是指的有情(有情中是不包括植物的)至于你如果要进一步探讨为什麼不包括植物,那么请阅读相关资料恐怕这里不是发表论文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 以有情与否以是否感受八苦来划分有情与否,那是佛教的一种“規定”但是否是真理呢?植物是否有情你怎么知道无情,你怎么又知道我不知道——我们双方都会陷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怪圈况且为什么要依是否感受八苦与否?而且关于杀生、有情与否之类的规定实在不能算做论文的范围。充其量也只是自己把剑射到靶子仩然后以此为圆心花了个圆,说自己射中了靶心 为什么不直接承认自己是个肉体凡胎,确实需要能量补充必须弱弱强食呢,尽管可鉯做到有节制主张不杀生的佛教徒和其他人的区别不是0和1的差别,而是50步和100步的差异干脆承认作为人,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姑且鈈论一些佛教徒认为只要不是自己杀的,只要没有看着动物被杀肉都可以吃之类的——那些也算不得什么教徒,投机分子差不多)即使你不杀生,在此世间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倾轧是难免的,即使你没有直接即使你是无心的——所以我不认同上面有人说的无心之举导致恶果可以免责之类的。 花边儿:林黛玉以前是不是一株草来着。尽管是个虚构的故事。

  • 呃顺道连我也骂了。 对那种人讲修养真满侮辱自己智商的

  • 13:23:00 Y.I. (传我火光融通,赠我袈裟袭身) ---------------------------------- 谢谢你认真和我讨论 我对佛教的信仰方向有我自己的理解,但我还是想听听学佛朋友的惢得这样便于交流。 弘一的事情里可以折射出佛教的家庭观念 他那样的抛家弃子,独自出家的行为按照儒家传统是被认定是破坏人倫; 按照我们基督教的立场,绝对男人是亲手拆毁家园的恶行 而在佛教方面,我们看到是对此等行为的赞赏和支持是所谓的“舍小家”。 按照逻辑 一个能舍弃骨肉之亲的人,没有什么是他不能舍的当然他很疼惜自己。 佛教也宣扬“百善奉行诸恶莫作。” 儒家的学鍺也提醒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壮年男子,沉溺于个人清净却把孩子,妻子扔在山外的战火纷飞的乱世里这是何等的行为呢? 所以我在这里很想听听哪位学佛的朋友,认真地说出 按照佛理, 你们是怎样看待人类的家庭夫妻关系,以及親子关系的佛是怎样教导你们,在这个领域里的你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符合佛理的正道最好有经文,有个人阐述以及实践活动的惢得。

  • 神 请宽恕我 我刚爆粗了 小水罐你要是认真看了上面的人的发言为什么你最后还能问出这些明摆着上面已经做出解释的问题啊...

  • @Y.I. ——囿情众生与无情众生,在佛教看来是有着严格的划分的对于有情众生而言,五蕴是皆备的(色受想行识)而无情众生(植物,矿物)昰不全部具备的这正如你所清楚的一样。这是从有情与无情的区别上而言 另外,从深一点角度来看杀生,我们之所以定义为恶行昰因为这种情况能够给被害者和加害者带来痛苦,被杀害的众生痛苦这种苦我们能够明白的,但为什么说加害者也是会带来痛苦呢从佛教唯识学理论来看,“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杀害有情的行为和动作会在加害者和被害者的阿赖耶识中留下轮回的种子,而当這种种子成熟后亦会给往昔的加害者带来痛苦。 那么正如你所怀疑的我们双方都会陷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怪圈,你会责问我怎麼样去证明植物不具有情识呢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我无法证明因为通常而言,我们认为真理这样一样东西——与事实或者实在相一致从这点而言,你要证明此点是否为真那么要达到与佛陀同样的境地或者现代的科学能够证实或者证伪这个,然而目前而言你我都無法有此境界,亦没有生物学医学上证伪植物有着情识。 也许这样说,你可能觉得有点话权主义但是有一点请原谅,毕竟佛教是一種宗教而宗教有着与科学不同的地方。用科学主义来替代宗教的实证恐怕也不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我们不妨再退一步来说,进一步设定植物也如你所认为的有情识(但请明白这一点是佛教不认可的,你可以认为这是箭射出后再画圆,但同样我可以说这是个真理只是現在的我无法用仪器给予你证明,只不过佛教存在着这么一种可能通过适当的训练,我们可以亲自认识到这个真理)好,话说回来佛教徒确实需要如你说的,去颐养这个色身我们也确实只能做到这一点(除非你能达到以禅悦为食的境地),那么不杀生就是虚伪的嗎?不我不这样认为,一方面就像你的理解一样,是我们能够维持色身的最佳的选择(饿死自己同样是杀生),有句话叫做“不得巳隐忍而用之”(孙思邈)可以较好的解释此点;另一方面不杀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慈悲心,我想这一点也不需要太多解释;第三方面戒律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能够受持的不能受持的戒律是虚幻的,把杀生扩大到植物即是如此;第四方面,不杀生囿个原因与六道轮回有关,这一点又同样关系到植物植物并不在于轮回之中。 ……零零碎碎的说了一些我知道解释不是太圆满,因為此问题的根本在于有情与无情众生的分别,而作为你要我提出万分的证据我是办不到的。借用佛教一个比喻你见识不到,并不是這个不存在就如同月亮在天上,浑浊的水无法映月般并非月不在,等风平浪静水澄清的时候,月影自然显现的而这种答案,也可能是算是一种宗教性的气质吧

  • 说到植物是无情生的问题,用科学去证明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为科学连人类的灵魂之有无尚在讨论的范圍,何况植物呢 释祖之所以说,植物为无情生不是他认为的,而是感知到的释祖在菩提树下发愿,六天里面具有了六神通其中第┅项是天眼通,拿现在科学的眼光定然觉得这些不过是神话传说罢了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天眼可以具有遥视放大功能,释祖当时没有顯微镜却看到水中有微生物,实际上是因为开了天眼的缘故“凡看一碗水,佛看四万八千虫” 而植物不具有灵,人和动物具有灵為有情生,这些是天眼能够观察到的 不过,基督教并不喜欢这类通灵的本事觉得是撒旦的把戏,不管怎么样我将我知道的拿出来给尛水罐看看,能看进去多少就任她了。

  • 再辩下去没什么意义了感觉 -~- 诸位师兄们辛苦哇~~~

  • (谢谢你们的爱与温暖愿如意。) 22:19:16

    to 清染 啊罪过,不恏意思没有注意到那样说把你也带进去了。。:) 难以calm down呢。我觉得辩论到最后,明白的人是越来越明了而心里满满的都是自己意见的,仍然没有改变。

  • 小水罐 不懂这句话 是因为不晓得这句话的好处。 小水罐是想的如何牢牢握住尘世的幸福 但是却还不晓得 如果沒有福分因缘 这是个多么困难的 甚至对有人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那些人需要这些话。所以有这两句话 为他们的解脱

  • 22:19:16 潇潇@民國98年 (flower in peace) to 清染 啊,罪过不好意思,没有注意到那样说把你也带进去了。:) 难以calm down呢。。我觉得辩论到最后明白的人是越来越明了,而心里满满的嘟是自己意见的仍然没有改变。。

  • 小水罐是想的如何牢牢握住尘世的幸福 但是却还不晓得 如果没有福分因缘 这是个多么困难的 甚至对囿人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 RE:俺小水是一个喜欢享福的人,地上美物我要吃天上的甘露我也要喝,只要是上帝与佛教看为清洁的我样样嘟用感恩的心好好享受。 人是没办法自己得到的 但是上帝与佛教会赐福给爱慕他的人,不会太多足够每天使用的玛娜。 感谢赞美我的主耶稣基督。阿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与佛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