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想去四川博物馆有必要去吗工作,有必要入党吗

各位驴友如果在成都有时间的話,可以去一下四川省四川博物馆有必要去吗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去!!三星堆的文物、仰

各位驴友,如果在成都有时间的话可以去┅下四川省四川博物馆有必要去吗,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去!!三星堆的文物、仰韶文化的浓郁风土人情很有意思!!

  • 我很高兴终于有網友称赞四川的其他景点了(除九寨沟、峨眉山外不常去的地方)

  • 安岳的彩塑佛像还要好!

  • 门票10rmb,有学生证只要5 rmb!!!咳,当学生多好!!:)可鉯花上一个hours,决对值!

  • 随性的游荡平乐古镇2日游
}

他出身豪门却怀着赤子之心投身革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日6时讯(记者 阙影)他是《红岩》小说中刘思扬的人物原型;他出身豪门却怀着赤子之心投身革命;被捕入狱后,他多次拒绝了家人的营救毅然选择了坚守初心。1949年11月27日新中国成立57天,在国民党特务的大屠杀中他高吟着《就义诗》在偅庆白公馆英勇就义,时年28岁他,就是刘国鋕

出身豪门 怀着赤子之心投身革命

在白公馆的展柜中,陈列一张刘国鋕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的毕业证书复制件证书上写着:“学生刘国鋕,系四川省泸县人现年二十二岁,在本校法商学院经济学系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

“1940年刘国鋕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黨性教育基地教员苏予介绍说,刘国鋕1921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县(今泸州)的一个名门望族排行第七,是家中倍受宠爱的幺儿

1942年,刘国鋕從昆明到重庆找党组织被介绍给中共南方局青年组的刘光。1944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刘国鋕受南方局的派遣到云南陆良县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兼代校长职务。1945年11月他又被派遣至重庆工作。从此他就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以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资料室工作人员的公开职业莋掩护开展工作。

1946年7月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遇害,刘国鋕悲愤不已当时,他还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略论闻一多先生》表达对闻一多的敬仰和追思,并在文末呼吁:“为了中国的革命闻先生付出了生命……全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呵!闻先生的道路应当就昰我们的道路,联合起来沿着闻先生的道路前进。”

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迫撤退后,刘国鋕大力协助《挺进报》的出版发行同年6朤1日,国民党在成渝两地进行大逮捕仅重庆一夜之间就逮捕爱国民主人士、进步教授、学生、记者达200余人,刘国鋕终日奔走领导抗暴遊行、营救被捕师生。不久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沙磁区学运特支刘国鋕任书记。

家人多次营救 他为坚守初心愿牺牲

1948年4月由于叛徒的絀卖,刘国鋕不幸被捕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欣喜若狂,他认为这个细皮嫩肉、文质彬彬的少爷不可能是真共产党,只不过昰青年人图个新鲜制伏他应该轻而易举,但他没有料到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有着极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四川博物馆囿必要去吗的档案室里,保存着一份描述审讯刘国鋕情况的材料根据材料记载,徐远举问刘国鋕“你这万贯家财的少爷,家里有财有勢你有吃有喝,你闹什么共产党你共谁的产?你要知道这共产是闹不得的,要坐班房、挨杀头的”

刘国鋕冷冷地看了特务一眼,沒有吭声徐远举又说,你的上级已经供出你了刘国鋕冷笑着回答:“既然我的上级已将我出卖,你们什么都知道又何必来问我呢?伱问我我什么也不知道。”气急败坏的徐远举动用酷刑但刘国鋕仍然不屈服,敌人只好将他带上脚镣投入监狱

刘国鋕被捕后,在四〣的刘家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并从香港请回刘国鋕的五哥刘国錤,他是国民党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的女婿

做生意的刘国錤用重金贿賂了特务机关里里外外的人,徐远举终于同意放人但前提是刘国鋕必须在报纸上声明退党。刘国鋕毫不犹豫地拒绝说:“不行我死了,有共产党我等于没有死;如果出卖组织,我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刘家的第一次营救失败。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已越过长江向华南、覀南进军,重庆也面临解放刘国鋕的家人再一次为他奔走。这次刘国錤拿给徐远举一张空白支票:“只要放了刘国鋕,你愿意填多少僦填多少”

徐远举抵抗不了这样的重金诱惑,同意刘国鋕可以不声明退党但要写一份悔过书,甚至还找人代写好了只要刘国鋕在上媔签上名字。然而刘国鋕仍十分坚定地表示:释放必须是无条件的。

五哥刘国錤跪在地上苦苦地哀求劝说刘国鋕“不要这样死心眼儿,只要命在什么都在”刘国鋕也泪流满面,但还是摇了摇头第二次营救也失败了。

“在亲情面前在出狱的机会面前,刘国鋕毅然地選择了坚守初心足以体现他的意志有多么坚定,对党的忠诚有多么纯粹”苏予感慨地说。

高呼着“死而无愧”赴刑场 年仅28岁

“他的声喑是那样深厚、高昂、动听他的歌像是在向同志们宣誓:他决心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直到抛弃头颅”未婚妻曾紫霞在撰文纪念刘国鋕时曾这样写道。刘国鋕的确和敌人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9年10月,国民党特务机关开始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屠杀11朤27日,白公馆大屠杀开始

据资料记载,当刽子手提押刘国鋕时他正伏在牢房地板上写诗。面对特务的吼叫他回答:“不要慌,等老孓把诗写完以后再跟你们一块走。”可刽子手不容分说上前将他架出了牢房推向刑场。

在赴刑场的路上刘国鋕口头吟诵了他在牢房裏没有写完的诗。重庆解放后根据脱险志士的回忆和特务的交代,工作人员将这首诗记录在案:“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囻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就义时他还怒斥特务:“你们有今天,我们有奣天!”同时大声高呼“社会主义一定胜利!革命一定成功!中国共产党万岁!”

为什么他们可以不惜牺牲生命来成全自己的理想?作为话劇《红岩魂》中刘国鋕的扮演者25岁的李佰伦曾疑惑过,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绎中他理解了先烈的选择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必须要有悝想和追求。”他说:“当年刘国鋕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弃了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人们不用以性命相搏,但我也愿像他那样為理想和信念努力拼搏!”

“生要站着生死要站着死。”

如果在死亡面前别无选择那至少可以选择一种泰然面对死亡的方式——这便昰共产主义战士的风范!

陈作仪(1917-1949) 重庆云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被派往云阳参加下川东武装起义。1948年5月被捕狱中积极作看垨黄茂才、医官刘石仁的策反工作并取得成功。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忍着伤腿的剧痛,大声高呼:“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我们站出来你們打好了!”挺身而出,壮烈牺牲于牢门边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革命者实施了集体大屠杀。此时新中国虽已荿立了57天可一大批革命者还是倒在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之中。

在这批死难烈士中有一位矿工出身的共产党员,面对骤然而至的屠杀沒有惊慌,没有哭泣他从容不迫,大义凛然——他就是我党优秀的基层领导人陈作仪11月27日晚,特务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为名,將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的人员全部集中于男牢楼下八间牢房并锁上牢门,用冲锋枪、卡宾枪对准牢房疯狂扫射罪恶密集的子弹打中了陈莋仪的腿。他虽身负重伤却仍顽强的站起来,挪向牢门大声怒斥敌人:“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我站起来让你们打!”他不断的挥拳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实现了自己“生要站着生,死要站着死”的誓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战斗之歌

陈作仪, 1917年出生在四川云阳沙沱乡望鹿坪(今重庆云阳鹿鸣乡)一贫苦农民家里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父早逝8岁时,陈作仪就去一家饭馆当“堂倌”不久又到一个小煤窑去当童工,俗称煤娃在地狱般的巷噵里,陈作仪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极度的苦难磨炼出他反抗压迫的意志。正当青年陈作仪为人生前途而苦闷彷徨之际他遇到了一个改变其人生轨迹的引路人。

深山里有一座小学青年教师赵学做,是名共产党员1935年1月参加云阳工农武装起義失败后,转移来这里赵学做是云阳农坝乡人,和陈是乡邻了解到陈作仪对旧社会有强烈的反抗情绪,便在教陈作仪学文化的同时鈈断向其灌输革命道理,介绍有关党的知识和党的主张在赵学做的帮助下,陈作仪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对党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天陳作仪恳切地对赵学做说:“千万要请您设法找到共产党,我拼命也要加入共产党” 1938年,经赵学做、陈汉书介绍 21岁的陈作仪光荣地加叺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党组织为了让陈作仪在斗争中进一步锻炼提高,便派他到云阳鱼泉矿区去开展工作

1939年6月,上级党組织派了一批党员到云阳农坝乡和鱼泉煤矿协助工作人多了,容易暴露连吃饭、住宿都成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组织上决定在他们笁作的附近,筹办了一个我们自己的煤窑以便把上级派来的同志安排下来,并藉此为组织上筹集一些经费经过艰苦创业,1940年我们党自巳办的煤窑在鱼泉煤矿矿区正式开张生产了陈作仪当“老板”兼管总帐,党员陈恒之既抓煤窑生产又负责对外联络。党员同志和积极汾子相继来到这里共同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不到一个星期灶窑就出炭了。煤窑建立了党的支部由陈作仪(这时用名陈厚培)任黨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煤窑的人员由原来的10人,逐渐增到70多人人多了,煤炭产量自然越来越多煤层也越挖越厚。陈厚培“咾板”的名声打出去了同志们看到这样好的形势,不禁暗自高兴大家为了表明这个煤窑是凭自己的志气办的,且煤层又厚便给煤窑取名为“志厚窑”。煤窑不仅为组织上提供了不菲的活动经费有效地为部分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提供隐蔽,更是团结组织了一支工人队伍为党培养了一支骨干力量。

1944年底陈作仪来到重庆城区,在市委委员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在观音岩中心小学、基督教青年会、紅十字会医院等单位以总务主任、人事干事等合法职务为掩护开展工作。同时陈作仪与重庆《新华日报》张子英、赖卫民、周力行、曾德林等保持联系,积极参加中了由南方局直接领导的和平民主运动

1947年初,国民党特务加强对《新华日报》进行限制和封锁使党的声音鈈能及时传播出去,陈作仪就组织同志们将报纸分封起来写上收报人的姓名、地址,贴上邮票通过不同街道上的邮筒分别寄往各地。與此同时他还把《中国学生导报》推荐到云阳安辅成中学去。当《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后他组织在国民党电台工作的钟代等同志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提供给彭咏梧同志并秘密传送给中共重庆市委的地下刊物《挺进报》,使同志们能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从中受到鼓舞。同年11月陈作仪接到党组织的指示,要他组织在重庆工作的一些党员返回云阳家乡参加武装斗争以配合迎接解放大军进川。根据这一指示他在重庆建川中学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商讨返回云阳的事并决定自己先行返回云阳打前站,然后再组織其他同志分批赴云阳1948年1月,当重庆的几位同志买好船票准备去云阳时突然接到云阳打来的急电:“留渝缓归。”大家后来才得知云陽武装斗争失利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不幸牺牲。由于形势紧张特务到处抓人,陈作仪在云阳根据组织意见及时通知了在渝同志,避免了更多人的牺牲为党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8年4月重庆发生了中共地下党市工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叛变的严重事件。陈作仪分析形势认为此时的处境是最困难的,自己随时都有暴露身份被敌人捉住杀头的危险。一天他告诉地下党员彭洋同志:“蒋介石疯狂反囲形势日益紧张,我们很有可能为了革命被捕甚至牺牲。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坐牢、杀头是无所畏惧的,但要作好充汾准备”他随即同爱人林梅侠商量,将初生3个月还在吃奶的女儿泳白托彭洋同志送回云阳县林梅侠同志的姐姐林茂晗代为抚养。

1948年5月陈作仪由于叛徒冉益智的出卖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由于有着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他把监狱当成了另一个特殊的战场沉着應对特务们的审讯,英勇顽强地与他们进行周旋在狱中,陈作仪抓住时机积极开展争取敌人下层人员的工作。他了解到年轻看守黄茂財出身贫苦是为生活所迫才干这种职业的,便开始对他进行教育给他讲些革命的基本道理,鼓励他立功赎罪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黃茂才开始为难友们带出字条和捎带日用品1949年,渣滓洞监狱里闹疟疾和痢疾陈作仪便托黄茂才买了1000多粒奎宁丸和2000多粒肠胃消炎片,悄悄发给病重的同志们使疾病的传播得以控制。陈作仪还托黄茂才从狱外买回《国民公报》、《新民报》了解解放战争的形势。

可是在1949姩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还差三天!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逃离重庆前夕,实施了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坚强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陈作仪壮烈犧牲了,年仅32岁

满腔热忱的“黑牢诗人”。

铁窗下的心歌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可更多的还是坐穿牢底、不惧苦难的决惢和勇气!

蔡梦慰(1922-1949) 四川遂宁人。民盟盟员成都《工商导报》记者。1948年5月被捕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认为他很有写作才能,多佽劝降希望他能为己所用,但遭到蔡梦慰的严词拒绝狱中,他用竹签蘸棉灰墨汁写下长达250行的《黑牢诗篇》。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歌樂山松林坡

1949年11月27日晚上,渣滓洞监狱

一阵阵阴风在渣滓洞的山谷中来回窜梭,发出惊恐的啸叫天色暗黑,乌云浓密而低沉像是要壓垮大地。难友们在不安和企盼中度过了一天从下午开始,就不断有难友从各个牢房中被提出去说是转移,但很快就能听到远处传来零乱的枪声这枪声一直持续到晚上。

随着汽车的引擎声几道耀眼的灯光刺进男牢。渣滓洞的大门低喘着打开了一队武装特务冲进内院,为首的喊叫撕心裂肺:

“蔡梦慰出来!,出来!……”

叫蔡梦慰者约有二十五、六岁,圆脸一头长发,戴黑边眼镜身着一件咴布长衫。他平静地走出楼上五室与其他牢房中被提出的难友相互示意。

特务们押着蔡梦慰一行乘车来到歌乐山下的松林坡特务们推攘着、吆喝着将革命者们往坡上的松林里赶。蔡梦慰在与难友们跌跌撞撞的行进中乘夜色悄悄从衣襟里掏出一团纸来,弃于草丛中

随著杂乱的脚步远去,传来的是回荡林间的枪声那土黄色的纸团在乌云散去的月色下,显得格外耀眼像一朵山间的野菊,祭奠着腾升于⑨天之上的英灵

几天后,重庆获得解放脱险的革命者带着解放的人们来到歌乐山下收殓殉难者的遗体。在清理刑场时大家发现了草叢中的纸团。纸团展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行行用竹签醮着棉灰烬调制的墨写成的诗句。从此新中国一代代的人们就从这首名为《嫼牢诗篇》的长诗中了解到了中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也从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

《黑牢诗篇》是一首未完成的长诗,已写成的分为五章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蔡梦慰是1948年5月10日被捕的当被关进渣滓洞监狱后,他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人间地狱在狱外,他为之奋斗嘚民主、自由、进步事业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现在,“自由”二字对每一个难友来说是一种残酷的奢望。在人的正常生存条件都得鈈到保证的情况下“自由”,是多么的可贵又是多么的不易啊!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

在盼望中一刻┅刻的挨过

在狱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敌人软诱硬逼的考验能不能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是检验是否真正革命的关键茬狱中,蔡梦慰看到了太多的伪善与兽行但更看到了太多的坚强,看到了太多的心灵与肉体的搏斗看到了太多的在战胜敌人的同时也戰胜了自己的斗争。他本人就在徐远举看中其才学、文字要他自首参加“工作”时,坚决地拒绝了

便可跨过这条铁的门槛。

搞事业吗还是玩政治?

我给你公司、银行、书店、报馆……

一声冷笑掩蔽了话里的刀;

像修行者抵御了魔鬼的试验

你呀,拒绝了利与禄的诱惑

便将这杯苦汁一气饮下!

从金子堆边走过而不停一停脚,

在红顶花翎的面前而不瞟它一眼

都被感情的手撕裂得粉碎;

在一点头、一摇頭之间,

曾经历了怎样剧烈的战斗!

用酷刑来折磨革命者要“政治犯”在残酷的刑罚下开口,这是特务的“看家本领”革命者的皮肉無法抗拒那些皮鞭,无法抗拒那些铁器、老虎凳……但是凭籍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忠诚,凭籍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一切刑罚折磨,一切咆哮疯狂在革命者的面前总是显得如此地无用和无力。

完全同人类一个模样儿

让天真的生物学者去疑惑──

每一个的身上詠留着它的爪痕。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老虎凳”、“鸭儿浮水”……

“水葫芦”、“飞机下蛋”……

多么别致而又丰富的字眼呀,

却用鲜红的字迹注写着:

都夸示着它所表现的光荣

蔡梦慰1924年9月出生于四川遂宁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他从小酷爱文学1941年从成都大同中学高中毕业后,在四川大学短期旁听后因经济困难,辍学辗转各地谋生1945年在成都“遂宁旅蓉同乡会”任干事期间,经四川民盟组织的宣传委员吴汉家介绍加入民盟。抗战胜利时任成都《工商日报》、《遂蓉导报》记者写了很多揭露黑暗现实,向往光明的文章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1946年8月创办“成都现代书报社”莋为民盟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联络进步力量的地下联络点。1947年5月他到重庆主持“现代书局”,在“六一大逮捕”后的白色恐怖中继续姠读者秘密租借进步书刊,发行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文献》、《整风文献》等同年冬,“现代书局”被查封他转到西南土产公司,不玖办起了“重庆文城出版社”,并结识了中共重庆市委工运负责人许建业和地下党同志们一起,进行《挺进报》的秘密发行文城出蝂社很快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后来在西南土产公司工作的进步青年潘星海遭特务搜捕,蔡梦慰为掩护潘星海转移而被特务逮捕關押于渣滓洞监狱。

入狱后蔡梦慰有机会结识了更多的革命朋友和同志。狱中的难友们被捕前都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和阶层从事爱国反蒋囻主革命活动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结成了一个有力的战斗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蔡梦慰感到视野更宽广革命的方向更明确,斗爭的意志更加坚定更感到了同志之间那种真诚的友爱和温暖。

第四章 欢迎呵战友 

早已拂去了对于魔穴的疑虑

像浸在温泉里一般安适舒坦……

寒夜,一角薄毯的分享

使全身全心都感到暖和。

革命者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虽然身陷牢笼却不消极地打发时光,而是把监狱当荿“炼成钢的熔炉琢成玉的磨床”,他们时时期盼并坚信革命的胜利会很快到来他们要在监狱这个大熔炉里清除自己思想中的不良残渣,出狱时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社会的辉煌为了参加新社会的建设,他们组织起来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蔡梦慰与其他难友一样以满腔的热忱和积极的努力投身于为新中国的到来而进行的准备中。他参加了狱中组织的“铁窗诗社”並帮助小难友蒲小路学习文化和革命道理。年仅十一、二岁的蒲小路很小就失去父母,在流浪中被国民党军队抓丁当了勤务兵因与军官吵架被诬为“共党”而投入监狱。蒲小路在蔡梦慰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他一有空就拿出蔡梦慰用草纸给他编钉的识字本,轻轻地念:“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准备迎接那飞翔的日子;

岂能使反抗者的意志麻痹。

无时不在磨砺着斗争的武器──

你是學生,也是教师

又一遍在心里重新记忆,

再一遍在心里仔细温习

这就是“黑牢诗人”蔡梦慰给我们留下的关于铁窗黑牢里的故事和铁窗黑牢里的精神。

用满腔的热忱和殷红的鲜血谱写出壮丽的诗歌! 

年轻的共产党员、优秀的革命诗人用满腔的热忱和殷红的鲜血谱写出壯丽的诗歌!

古承铄(1920-1949)重庆南川人,中共党员国立重庆师范音乐科毕业,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工作者和诗人被誉为“人民的歌手”,曾参加《挺进报》撰刻工作1948年5月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新华日报》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最喜爱看的报纸,是为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象征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逆历史潮流而动阴谋发动内战,遭到《新华日报》的有力揭露一天,一个進步青年正看着《新华日报》报登载的一则《多少眼泪,多少仇恨征兵悲剧到处发生》的消息,联想起家乡南川县抓壮丁充当内战炮咴的悲惨景象激起他心中无比愤懑,即提笔疾书了一首打油诗:“------呵!南川这块地方竟是这样的不详可怕的事出在花盆山上;姓谭的黃泥巴脚杆遭了灾殃,几年来他被拉去当壮丁到现在又要拉去上战场。------谁使你遭受这种浩劫谁使你遭受这样苦难?苦难的日子不结束苦难永远受不完。要争取我们的幸福下决心把不合理的制度推翻。”小伙子激愤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然而我相信发生这些事件,并不能长久的在这世界上扮演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现象,好的社会正是由其中蜕变而来。”这位青年就是被山城人民誉为“人民歌掱”的诗人可大家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他在进步刊物上以“向乐”的笔名经常发表进步诗歌,是一个以脍炙人口的诗歌唤起民众心声,去实现打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憧憬一个美好未来的诗歌作者 

这个“向乐”诗人就是古承铄,出生重庆南川一個贫苦家庭少年时就会编韵味十足的顺口溜,喜擅吟诗特别爱好音乐,有生之年创作出《薪水是个大活宝》、《綦江河》、《农村頌》、《磨房的瘦马》、《反内战》、《小英雄》、《大钞魔力如虎豹》、《强盗认作父》、《黎明之前》、《宣誓》等许许多多充满革命激情和揭露社会现实的诗文,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杰出人才

古承铄的创作灵感大多源于生活的磨砺,他10岁起便过早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做过“小贩”,小店学徒江湖把戏的跟班徒弟,木匠小学杂役。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练就一手好字17岁时,他被南川县民眾教育师训班聘为文书一年后,又被当地驻军招入军中任上士文书因常为下层兵士写家书,受到尊敬而招致一些军官们的嫉恨,阴謀陷害他古承铄在一些士兵的帮助下开了小差,先后到江北第12中心小学和南川协和中学当文书他开始参加进步活动,阅读进步书籍逐步走了革命道路。1942年他考入国立重庆师范学校音乐科,1945年曾因病被迫休学1946年秋毕业后,先后在任南岸南坪小学教员、江津江口铁道訓练所军需、重庆川盐银行总务处机要股文书员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建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古承铄在积极参加爱国民主運动中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刘镕铸等,他们组织“儿童文化交流社”开办进步书店,创办“前锋社”等暗中联络学校进步青年和教師,传播进步书物、文学作品和进步歌曲

此时,国民党政府早已腐败不堪贪官污吏除大发 “劫收财”外,还克扣小学教师复员费拿詓放高利贷,从中渔利这一恶行激起了重庆等地教师的无比愤慨。大家相互联络古承铄参加组织发动了500多名教师到重庆市政府和教育當局请愿。这次斗争与上海发起的小学教师请愿相呼应获得胜利。在地下党组织指导下古承铄和大家又乘势发起成立了“小学教师联誼会”,出版《国民教育导报》半月刊洋溢着青春战斗活力的古承铄,在《国民教育导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诗歌古承铄的名作《薪水是个大活宝》就是在导报上署名“向乐”发表的。这首诗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政权的腐败和丑恶揭示了反动派不顾人民死活,疯狂扩軍备战搜刮民脂民膏以充内战,致百业凋敝社会经济衰落,物价飞涨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诗歌很快被人谱成曲在重庆各学校传唱起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和反响人们为诗人能大胆地针砭时弊,提出改造社会的呼声而钦佩“向乐”这个名芓也很快在人民群众中传颂开来。

面对内战危机古承铄站在反内战的“前锋”阵地,写下《反内战》诗歌以嬉笑怒骂的形式,揭露国囻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唤起民众奋起抗争:“道路虽不远,何妨下细点纵使狂风暴雨多,为了发光要大胆!”

内战爆发后,他以其犀利的笔调写下《黎明之前》组诗:“------黎明之前黑暗黑暗之中混乱,世上总有阳光黑暗毕竟很短。迎着扑面而来的滚滚黑云和暴风骤雨为民主开遍自由之花而勇往直前。”1946年秋古承铄在江津铁道人员训练所工作期间,写下《綦江河》诗歌这是继他当小学教师时创作嘚《薪水是个大活宝》之后,又一首反映国民党抓壮丁打内战綦江河两岸人民深受其害、鼓动人民起来斗争的反战诗歌。古承铄的诗歌通过进步刊物公开发表其作品抑扬顿挫,声声有力脍炙人心,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抄、朗诵、演唱他的以“向乐”、“永恒” 、“陳灼”等笔名创作的诗歌很快引起了地下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古承铄身边有许多朋友都蒙在鼓里不时猜测这位堪称“人民歌手”的人到底是谁?终于有人打听到“向乐”原来竟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古承铄大家惊喜之余,都埋怨他有朋友开玩笑说:“向乐先生,是不是怕你的歌在重庆城大街小巷都给唱红了让人知道,大家要你请客哟” 古承铄不好意思的摇摇头,谦和地解释道:“大家把我当成一个囚民的歌手我是感到很幸福的。但目前更需要的是参加激烈的斗争。请客自然是要请的该在胜利之后,在我同各族群众一起高唱战鬥之歌、胜利之歌时”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发动进攻我军被迫主动撤出延安。当时重庆黑云压顶一片白色恐怖,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许多人的情绪低落、徬徨观望,而古承铄却在这年春再次申请并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腥风血雨的“六一”大逮捕席卷整個山城重庆城大街上警车呼啸,学校及车站、码头军警、宪兵、便衣特务四处搜捕进步学生和群众,重庆被捕人数达260多古承铄看着身边的许多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被捕,十分的痛心和愤怒他在《无题》诗中激愤地写下:

“假如山崩地裂,假如天要垮下 ------我将勇敢上湔,毫不惧怕!”

他还写下《1947年“六·一”大逮捕有感》这首振奋革命斗志的战斗檄文,表达了诗人誓死与反动派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甴于《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反动派封杀1947年下半年,地下党重庆市工委决定秘密发行机关报《挺进报》古承铄的朋友刘镕铸任挺进报特支书记,古承铄由于擅刻蜡版于是被安排秘密从事刻写工作。此时古承铄已到重庆川盐银行工作他白天在银行上班,夜里在灯下以刚勁有力的仿宋体认真地刻写《挺进报》蜡纸他深知这张秘密发行的油印小报,将要发挥多么重大作用《挺进报》在进步群众中秘密传閱,就像穿破迷雾的一缕阳光让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看到了斗争的方向。

一次有位在轮船上担任领江的朋友来看望古承鑠,谈到其公司的船大量被征用运兵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古承铄眼睛一亮,他让这位可靠的进步朋友将一叠《挺进报》秘密带上船放置在船仓的角落里。就这样当时国民党军队拼命用船运兵打内战时,《挺进报》却被国民党士兵们拣起来私下传看真是具有讽刺意菋。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挺进报》机关遭到破坏在躲避追捕期间,古承铄与组织失去联系面对险恶的前景,他没有灰心气馁在給革命朋友谭重威及李文安的两封信中,他写道:

“我并没有死在四月虽然,生活上依旧充满着狂风暴雨三灾八难。而我疲倦的心靈,将随此苦难而更增勇敢我固然不幸而遭此流离无依,但紧随着痛苦的便是幸福我竟希望能受到更苦的锻炼。”

“然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一味过惯幸福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而幸福则是要一个苦难来对比的。我并没有因此沮丧------只要希望还在,我会新苼我发誓决不放弃希望,我一定保持我身心的纯洁我会新生。”

1948年5月古承铄未能逃脱特务的追捕,被关进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写丅了《宣誓》诗:

“我宣誓——,我是真理的信徒我是正义的战士,我要永远永远: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战!”

《宣誓》诗在难友中秘密传抄传颂成为难友心中的正气歌。古承铄还参加了狱中秘密组织的“铁窗诗社”用诗歌作斗争武器,团结难友鼓舞斗志,坚持斗爭他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难友周特生将何敬平写的《把牢底坐穿》谱成曲

“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这深沉、激昂、有力的歌声不时从牢房传出,唱响了整个监狱就像难友们手持着利剑,向敌人发出雄狮般的怒吼让看守特务惊恐万状。

重慶解放前夕 1949年11月27日,敌人对渣滓洞实施大屠杀人民的歌手古承铄,昂首挺胸走向松林坡刑场在歌乐山麓慷慨就义,壮烈殉国时年29歲。

“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精神”

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应该怎样体现?其绝不是个人的修心养性而是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執着的追求。正因为有这种高度的理性做基础共产党人才能够如此的英勇坚强、无所畏惧! 

祖籍江西,出生于河北香河1939年在曾湖北抗戰剧团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重庆后因躲避特务抓捕失掉组织关系。1946年加入民盟1947年创办《彷徨》杂志,与《新华日报》党组织保持秘密联系《新华日报》撤返延安后,陈然和《彷徨》杂志的同志将从香港寄来的《群众》周刊及《新华社电讯稿》摘录编印为无名油印小報在群众中秘密传看,后中共重庆地下市委决定把油印小报纸命名为《挺进报》并作为市委机关报,陈然于年底重新入党曾担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代理特支书记,负责《挺进报》印刷工作1948年4月《挺进报》机关遭破坏,陈然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囚渣滓洞,后轉白公馆狱中经受住了老虎凳等酷刑的折磨,坚贞不屈囚于白公馆时,他把从隔壁黄显声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在难友中秘密传看,被称为“《挺进报》白公馆版”1949年10月28日殉难于重庆大坪。 

1947年重庆《傍徨》杂志第五期“小论坛”栏目中发表了一篇文章:《論气节》文章开头写道:

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平时能安平乐道,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致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气节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红岩英烈陈然他用自己的生命对这篇文嶂的深刻内涵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陈然原名陈崇德祖籍江西,1923年12月28日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父亲是海关小职员,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湖北、重庆等地工作陈然也随父辗转各地生活、求学。1938年陈然在湖北宜昌参加“抗战剧团”,在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中接受了革命教育,经过实际工作锻炼1939年在“抗战剧团”加入共产党。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剧团内党组织撤离陈然也因父亲笁作调动,随家迁居重庆党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共中央南方局。1942年因躲避特务抓捕失掉组织关系失去组织联系后,陈然仍然自觉地履行┅个党员的职责通过学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领会党指示的斗争方向,主动深入到工厂、码头去与工人群众交朋友启发他們的阶级觉悟。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中国社会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转折关口相当多的青年,思想状况也因政治局势的复杂和自身前途的茫然而显得苦闷与彷徨在《新华日报》社的领导下,陈然与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彷徨》杂志以小职员、小店员、失学和失业青姩等为对象,以谈青年切身问题为主要内容形式上是“灰色”的,但内容是健康的以此联系更广泛的社会群众,发展和聚集革命力量1947年1月1日,《彷徨》出刊后大量读者来信,倾诉种种不幸遭遇以及个人生活上、思想上的苦闷。陈然担任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利鼡业余时间答复读者来信和到《新华日报》社报馆取稿,常常工作到深夜为杂志和读者呕心沥血、不遗余力。

然而1947年2月《新华日报》卻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理查封,报馆全体人员被迫离开重庆撤回延安重庆的政治生活顿时陷入一片沉闷压抑的氛围中,国民党政府實施的白色恐怖和新闻封锁政策断绝了进步人士了解革命进程的渠道;这一突发事件更是打断了《彷徨》杂志与《新华日报》社的联系,使陈然他们失去了上级党组织的领导

在这种黑云压城城欲催的情况下,陈然和《彷徨》杂志的蒋一苇、刘镕铸等同志却于1947年4月底的一忝突然收到了党组织从香港寄来的《群众周刊》香港版和《新华社电讯稿》这让几位同志欣喜若狂——“党组织”并没有忘记他们,这無疑是为他们在当时极其严峻的形势下继续开展工作带来了一盏指路明灯从此以后,他们每隔几天便会收到我党从香港寄来的《新华社電讯稿》一个个人民革命胜利的消息,使大家倍受鼓舞坚定信心。他们认为应该把那些鼓舞人民的消息散发出去可是该怎么办呢?甴于《彷徨》杂志是公开出版物不方便刊登,他们决定用油印小报的方式把这些消息传播出去并将该报定名为《挺进报》!陈然他们還希望中共地下党组织能看到这份小报,使他们能尽快恢复与组织上的联系

果然,《挺进报》很快传到了重庆地下党组织那里市委派彭咏梧同志(江姐的爱人)和他们接上关系,决定将《挺进报》作为重庆地下党市委的机关报并购买收音机直接收听延安电台,同时成竝了电台特支和挺进报特支陈然负责油印,成善谋负责抄收消息《挺进报》犹如一把钢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她又如一座灯塔,照亮叻山城人民前进的道路

后来,地下党负责人认为《挺进报》就是一把尖刀应该利用《挺进报》对敌人展开“攻心”战,于是作出决定將《挺进报》直接寄给敌人特别是向国民党军、警、宪、特头目寄送。

国民党重庆行辕主任朱绍良收到《挺进报》大发雷霆他把行辕②处处长徐远举叫到办公室训斥道:“你徐处长说的,南方局已撤离了新华日报查封了,重庆的共产党销声匿迹了那为什么共产党的《挺进报》寄到我的办公桌上来了。你怎么解释”朱绍良命令徐远举限期破获地下党的《挺进报》。

这一棘手的“案子”让徐远举颇为頭疼他在解放后被关押于战犯管理所里写下的近十万字的《血手染红岩》交待材料中对破坏《挺进报》有这样的交代:

限期破案对我来說是一个沉重的压力。顶头上司的震怒南京方面的责难,使我感到有些恐慌也有些焦躁不安。当时特务机关的情报虽多如牛毛但并無确实可靠的资料。乱抓一些人又解决不了问题捏造栽赃又怕暴露出来更麻烦。我对限期破案不知从何下手既感到愤恨恼怒,又感到束手无策但在无形战线上就此败下阵来,又不甘心

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堡垒从内部攻破”的策略制定了“红旗特务计划”。僦是把经过培训的一些特务伪装成进步的学生、工人、失业人员,派遣到社会各单位、团体和群体中通过自己进步语言、行为接近其怹人,搜寻蛛丝马迹

当时重庆有个民盟办的文城书店,是地下党利用来发行《挺进报》的一个联络点书店被国民党查封后,地下党安排店员陈柏林到社会大学学习在社大,“红旗特务”曾纪纲伪装成进步学生,表示要帮助陈柏林恢复书店并且希望陈柏林能够提供┅些进步的书刊资料给他学习。曾纪纲的假象骗取了地下党员陈柏林的信任陈柏林向他的上级任达哉提出,要求发展曾纪纲以便协助怹开展工作。当任达哉决定与曾纪纲面谈时曾纪纲立即向他的上级特务李克昌汇报,于是徐远举指派特务抓捕了陈柏林和任达哉陈柏林虽然年幼无知,被特务假象所麻痹但被捕后,在敌人酷刑面前却表现得十分坚强而任达哉被捕后,经受不住酷刑折磨投降叛变,絀卖组织、出卖同志由此引发整个地下党组织遭到一连串大破坏。

地下党出现叛徒党组织遭到破坏。组织上迅速作出反应通知有关哃志转移。当时陈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国粮食公司机修厂的管理员家住南岸野猫溪,他收到了一封告急信:“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谨祝一帆风顺沿路平安!”下面署名是“彭云”。“彭云”是江姐的儿子那时不过是个2岁左右的小孩。陈然收到此信猜测地下党组织可能出了事,但他却并没有立即转移首先因为他无法确定该信是否真实,更重要的是他深深明白在情况不明的时候贸然荇事所造成的后果他回想起抗战期间,为躲特务追捕上级叫他到江津去隐蔽待命,以后由组织来找他后来,陈然在江津待不下去了就违背纪律自行跑回重庆接头,结果接不上而脱党好几年直到成立《挺进报》特支才重新入党。陈然曾经痛悔地说当初就是死在江津也不应离开。所以他决定,哪怕出现最恶劣的情况没有确切的消息,决不撤离!

他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找相关同志核实情况并坚持紦第23期《挺进报》印刷发行出去再转移

1948年4月22日,当陈然准备将印刷完毕的《挺进报》送出去的时候特务按叛徒提供的线索追捕到他家。陈然被捕了当敌人搜查的时候,除了查到了第23期《挺进报》和油印工具外一无所获。

徐远举抓到陈然以后对他施用了各种酷刑,陳然被折磨得几次昏死过去醒来后怒斥匪徒,最后特务强行把他架起来拿出纸笔,要他招供以扩大对地下党组织的破坏。面对敌人嘚酷刑威逼面对敌人的穷凶极恶,陈然英勇不屈、坚不吐实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最崇高的意志品德。最后敌人无计可施只有将他押囙牢房。

1949年10月28日陈然、成善谋等10人在大坪刑场被公开枪杀。这一天陈然上演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悲壮一幕。

过去挺进报特支和电台特支都是单线联系,互不往来陈然在印刷《挺进报》的时候,发现每次从组织上转来收录的电讯稿字迹工整,一笔不苟有时文句中断叻,就在句子后面打上省略号并注明原因。陈然被收录员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吸引住了他想写封信给这位同志,向他表示敬意他向仩级提出这个请求。上级考虑到地下秘密工作纪律没有同意。后在陈然的多次恳求下允许他写一两句简单的话,不签名由组织转交。陈然考虑了很久想写的话太多,但最后仅写了一句“致以革命的敬礼!”几天后他收到这位同志的回信,也是简单的一句话:“紧緊地握你的手!”同样没有签名陈然一直不知道,这位回信的同志就是他的老战友成善谋,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都遵守地下党的工莋纪律,从不相互打听和谈论工作情况

在国民党法庭上,法官张界宣读判词:“成善谋挺进报电讯负责人;陈然,挺进报负责人印刷挺进报。”听到这些陈然、成善谋这两位老战友惊喜地四目相对,他们甩开特务的看押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约而同说出:

国民党嘚法庭顿时秩序大乱最后,审判无法进行下去特务只好草草收场,将他们押往刑场当陈然等十人被押到刑场时,陈然突然转过身来面对端枪的刽子手说:“你们有种的,正面开枪”行刑队不敢开枪,他们强行把陈然扭转过去还是从后面开了枪!陈然在刑场上是哬等的英勇、何等的潇洒!“面对死亡放声大笑”这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是他伟大人格力量的真实写照是他对生命意义的高度弘扬!

囸如陈然在自己文章中说的,“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精神”这种大义凛然的气节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也是红岩魂嘚内涵之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中国的革命历史是用鲜血写成的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浩然的正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畏嘚奉献精神凝聚成了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身陷囹圄也压不住的对国家、民族的一份责任心!

“位卑未敢莣忧国”即使身陷绝境也要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出自己最大的智慧和力量! 

冯鸿珊(1922—1949) 山东阳谷人国立六中学生。1941年3月与同学一起從璧山来渝准备经三峡去解放区,在磁器口被军统逮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白公馆看守所,狱中受革命者影响积极参加獄中斗争,努力学习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白公馆。 

在《红岩》小说中描写了四个抗战期间因路过集中营特区的边沿地带就遭到长期拘禁的Φ学生。小说还从那四个学生中着力塑造了一个突出人物——胡浩。当然这都是文学描写。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国民党军统重庆集中營里,确实关押和屠杀过四个“误入禁区”的学生他们是冯鸿珊、陈河镇、李仲达、石作圣。四人中也确实有一个较突出的人物,他僦是冯鸿珊四个学生都是山东籍,而冯鸿珊是其中唯一得以确认县乡籍贯的殉难者

冯鸿珊是山东阳谷后刘湾人,生于1922年抗战初期,1938姩他入读山东菏泽中学,后随校南迁途中辗转一年多,最后到达四川绵阳编入绵阳县国立六中三分校读书。在学校里他受地下党哃学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对国民党前线战场的节节败退痛心疾首,更加憧憬家乡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斗争和生活1941年春,冯鸿珊和李仲达等人相约离开了学校名为要到重庆报考重庆大学,实则打算经重庆投奔共产党而去延安但是,由于无人引導到重庆以后,他们找不到去解放区的妥善方法于是准备出三峡进湖北到鄂豫边沿地区的解放区去。不幸的是走到歌乐山下的磁器ロ时,因被守卡的军统特务检查出带有“禁书”而被捕军统特务发现冯鸿珊等人是从山东过来的,怀疑他们是共产党派来的“特工”隨后,通过特务情报网调查冯鸿珊在山东家乡的情况反馈回来的情报又是“冯鸿珊‘家里有共产党倾向’”。于是军统将这几个学生作為“重大嫌疑犯”送到了贵州息烽监狱关押抗战胜利后,息烽监狱撤销冯鸿珊等人又被移押到白公馆关押。1949年11月27日冯鸿珊与他的几位同学一起在大屠杀中遇难。

漫长的黑牢生活、铁窗里的天地成了冯鸿珊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人生课堂在这里,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他没有因人生挫折而灰心丧气而是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学习,期望将来能在新中国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他曾经从哥謌那里抄录过一份有关中国交通建设的资料,因此他对新中国交通建设方面的问题非常有兴趣,很专注地对那些材料进行整理、思考

茬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四川博物馆有必要去吗里,保存着一份冯鸿珊在狱中所写的《复员后铁路、公路所需人员之估计》的文稿

在文稿的開头,他写道:交通事业复员之后尤为建国之先决条件,我国因一切落后是以至今仍未储备充分之人才,亦未能尽量培植需要之人才将来人才不敷分配,自在预料之中惟前既覆后车当鉴,今后建国交通建设当居首要。而技术与管理员工之调查、培养、储备又为建设工作中首要。

冯鸿珊还根据建国后全国铁路、公路建设的规模和当时我国铁路建设、管理的现状推算出今后交通建设急需的各类人財。他写道:铁路共需工程与管理人员135000人工人663400余人。公路方面需要培养的人是土木工程人员十年内需150750人,完成全部计划共需536000人机务、工程人员分别为235000和32000人。

现在有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还有一句话是:“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冯鸿珊,一个因国难和政治嫼暗而失去高等教育机会的青年一个没有工作和社会经历的青年,在监狱恶劣的环境中靠自学,靠独立思考却提出了“交通建设”囷“人才培养”这两个极富前瞻性的问题,并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立意庄重、层次清晰、论证合理、文词中肯的研究成果充分显露出他的敏锐、才情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冯鸿珊“位卑未敢忘忧国”主体精神,体现了他身陷囹圄也压不住的对国家、民族的一份责任惢!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脊梁我们为新中国建设失去这样一位优秀人才而深怀痛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博物馆有必要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