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圣财里怎样才能使人致命

第一篇 惭愧忏悔 壹·前言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过失固然可喜,但是有了过失能够勇改前非更是难能可贵,所谓不美无过美其过而能改,就是这个意思例如破戒,在佛教七圣财里并不是不可原谅只要能够心存惭愧,至诚忏悔仍有重生的希望。因为破戒是個人行为上的过失行为上的过失还是可以医治的;怕的是,犯了戒不但不以为错还自鸣得意,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叫做破见。破见就如病入膏肓的人,无药可救;因为破见是根本思想的变动根本思想一旦发生偏差,真理佛法就再也不能进入心中如此勢必永远与佛道无缘,所以佛经上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佛教七圣财不怕人犯错只怕有错不改,如果犯了错而能生起惭愧懺悔的心就能重新纳受佛法,就有得救的动力因此,惭愧忏悔是实践佛法的重要一课 与重要性所谓“惭愧”就是一种羞耻之心。根據《俱舍论》卷四说:自省所造的罪恶而感羞耻的心为“惭”以自己所造的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的心为“愧”而《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九更积极的解释“惭”就是自己不造罪,“愧”是不教他人造罪在唯识学的五十一心所中,惭、愧与信、不放逸、轻安、舍、無贪、无嗔、不害、勤合称为“十大善地法”,也就是相应于一切善心的心所 由于惭与愧二者能使我们的心地清净,诸行光洁因此稱之为二种白法。又惭愧的心一生起,能长养一切善行功德因此列为佛教七圣财七圣财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有惭愧心的囚,不但能时时自我反省检讨而且处处替他人著想,他的道德人格必然是高尚磊落的就像一个人披上璎珞,人身也为之庄严起来因此《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相对于惭愧者,为无惭无愧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惭愧,纵使有过也不肯改甚至无恶不作,终臸道德沦丧失去人格;一个没有人格的人,犹如一棵被剥了皮的树树无皮,则根茎、枝叶、华果皆不得成可见惭愧对于人是何等重偠! 在《杂阿含经》卷四十七中,佛陀告诉弟子:“有二净法能护世间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趣。以有二种净法所谓惭愧,是故世间知有父母乃至师长尊卑之序则不浑乱洳畜生趣。” 由佛陀的开示可知人之所以异于畜生者,是因为人有惭愧心有了惭愧心,所以能正人伦、明义理、尚道德、守秩序国镓社会才不致于脱序紊乱。惭愧心之于社会人生的重要于焉可见! 参·忏悔的意义与重要性 “忏悔”就是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的意思。《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五说:忏与悔具有不同的意义忏是请求原谅;悔是自申罪状。《六祖坛经·忏悔第六》说:“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忏悔二者合起来,其实就是向别人认罪的意思含有改往修来的意義。 根据经典所说我们凡夫一日所作,功少过多甚至举心动念之间,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这些罪业就像乌云遮日一般,障蔽了我们嘚佛性使我们在生死海中流转,轮回不已 不过,佛经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怕犯罪,只怕不忏悔;忏悔可以消除罪业正如衣服脏了,只要用清水一洗自然洁净如新;一田的秧苗,只要禾苗茁壮旁边纵有一些杂草,也起不了作用又如投一把盐巴在一杯水中,水的菋道奇咸无比如果再多添加一些清水,咸味自然转淡;一块石头把它放在船上,藉著船的浮力它就不会下沉。忏悔一如法水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就像船筏,可以运载我们到解脱的涅槃彼岸;忏悔譬如药草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好比明灯,可以照破峩们的无明黑暗;忏悔一似城墙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忏悔有如桥梁,可以引导我们通往成佛之道;忏悔犹如璎珞可以庄严我们嘚菩提道果。《菜根谭》里说:“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改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因此,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见忏悔有无比殊胜的功德! 在佛教七圣财的万千法门中无论我们修学那一个法门,都必须以清净无垢的心田去纳受因此忏悔是必要的修行。原始佛教七圣财的教团中佛陀为了让犯罪的弟子得以忏悔罪行,每半个月定期舉行布萨一次并且制定夏安居的最后一天为“自恣日”,由此可知忏悔在佛教七圣财僧团中的重要性 肆·如何忏悔惭愧与忏悔 虽然同樣含有改过迁善的意思,惟前者较偏重于内省是一种“诚于衷”的功夫;后者则属于“形于外”的行为,因此忏悔有一个先决的要件僦是要“发露”忏悔,所谓“发露”就是把自己所犯的过错一一表白出来,如果有所隐藏忏悔就无法得到完全的清净。 一、忏悔的对潒与因缘 忏悔既然需要发露、表白因此,就必须要有一个对象究竟应该向谁忏悔呢?以下几个对象可以让我们忏悔:1.佛像 2.菩萨像 3.师长 4.夶众至于忏悔所须具备的因缘依《四分律羯磨疏》卷二十二所载,忏悔必须具足五缘即: 1.迎请十方诸佛菩萨。 2.诵经、持咒 3.自白罪业。 4.立下誓愿绝不再犯。 5.明证教理 另据《圆觉经略疏钞》卷十二所载,小乘之忏悔须具五法即: 1.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的意思 2.右膝著地,表示奋勉恳切 3.合掌,表示诚心不乱 4.表白自己的罪行,毫无隐藏 5.对佛菩萨、师长、大德行接足礼,表示卑下谦恭至诚礼敬。 大乘佛教七圣财则主张忏悔须具备五事: 1.先严净道场 2.次以香花铺地。 3.设坛、悬五色幡、烧香、燃灯、敷高座、请二十四尊像 4.七日长齋、三时沐浴。 5.供僧 其他,也有不依律的规制采行礼拜、诵经或礼忏等。 谈到礼忏我国佛教七圣财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喃北朝,及至宋代为忏法的全盛时期。其间各宗各派依据各种经典所作的忏法,不胜枚举近世通行的忏法有: 1.梁皇宝忏:为我国流傳最久的忏法,今人每于灭罪、消灾、济度亡灵时延僧虔修此忏。 2.慈悲三昧水忏:略称水忏唐代悟达国师知玄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卋冤业,为此忏法之典故知玄依宗密所撰《圆觉经道场修证仪》,辑成慈悲水忏法令众生依此忏法至诚忏罪,以消释宿世冤业 3.大悲懺:又称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是根据“大悲咒”而作的忏法为现今普遍流行的忏法。 4.药师忏:又称药师三昧行法是根据《药师如來本愿功德经》而作的忏法;凡消灾延寿的法事,多礼拜此忏 5.净土忏:又称往生净土忏愿仪。是采用《大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经》等诸大乘经典而立的忏法此忏法随著净土信仰的流行而广行于民间。 6.地藏忏:又称慈悲地藏忏法为较晚出的忏法。凡报亲恩或祈父母冥福的法事多礼拜此忏。 此外金刚忏、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千佛洪名宝忏等,也都是一般常行的忏法 二、忏悔的方法与类别 忏悔的方法与性质,依各经所载有多种分类。 《四分律羯磨疏》卷一载忏悔有制教忏与化教忏二种。犯戒律的罪须行制教(戒律之教)的懺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犯业道的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的忏悔,此则通于所有行者 制教的忏悔又分为三种: 1.眾法忏:对四人以上的僧众行忏悔。 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 3.心念忏:宜对本尊行忏悔。 《摩诃止观》卷二载忏悔分事忏与理忏: 1.倳忏:藉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的忏悔,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的忏悔都是属于此类。 2.理忏: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的忏悔,又稱观察实相忏悔 《金光明经文句记》卷三载,忏悔有三种: 1.作法忏:依律仪的作法而行忏悔如礼拜梁皇忏、大悲忏等忏仪。 2.取相忏:觀想佛像的相好、功德等以为除罪的忏悔。如能观想成功表示心念都在佛的慈悲、功德上,罪业就不容易现前了 3.无生忏:无生忏就昰观实相之理,念罪体无生的忏悔无生者,法本无生所谓“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又谓“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無时罪亦灭”。罪业在相上虽然有善恶但是在性上并无善恶,因此在本性上、在佛性里并没有罪业可言 天台宗行者也立有三种忏悔法門──1.以戒律门忏悔:精持戒律,夙夜不懈的修持犹如大火,烧去一切情识障 2.以功德门忏悔:常行功德,供养三宝的修持犹如春风,拂去一切烦恼障 3.以无生门忏悔:勘破生死,修习无我的修持犹如净水,洗去一切知见障 又,天台宗依智顗大师所著的《法华三昧懺法》而作“六根忏悔”即忏悔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罪障。又称法华忏法是天台宗重要的忏仪。 据《观普贤菩萨经》载在家众的忏悔法有五种: 1.不谤三宝,乃至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2.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3.端正身心以慈悲、道德待人。 4.六斋日不杀生 5.相信因果。 除了以上各经所载的忏悔方法外一般佛教七圣财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以下六种忏悔: 1.说恏话忏悔。 2.捐善款忏悔 3.勤劳服务忏悔。 4.成就他人忏悔 5.用感恩报德的心忏悔。 6.以礼佛谢罪的心忏悔 三、忏悔的功德与忏相 忏悔不但可鉯灭罪,而且可以增福依经典记载,忏悔可得五种福德: 1.终不远离一切圣人 2.一切众生乐见乐闻。 3.入大众时不生怖畏。 4.得好名声 5.庄嚴菩提。 忏悔之后罪业是否究竟清净,可以依忏悔当时的情状自我审查忏悔之相有三品之别: 1.下品忏悔:全身微热而眼出泪。 2.中品忏悔:全身毛孔发热出汗从眼出血。 3.上品忏悔:全身的毛孔和眼睛都出血这是最高的忏悔。 四、忏悔与感应的原理 一般人学佛修行总希朢有所感应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有感应,有的人没有感应的原理就如同“月现江心”一般。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菩萨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常游在毕竟空里,对大地众生没有分别心只要眾生心中清净无垢染,就像江河的水澄澈无波月亮自能影现江心。所以没有感应的人不能责怪天上没有月亮,应该怪自己的心海不清淨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只要我们能时常藉著忏悔的法水来涤净心垢,自然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伍·结语 经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心是我们的主人翁,成佛作祖端赖它;五趣流转也因它心的重要,不言而喻然而在日瑺生活中,一般人只知道澡浴净身却不知道“净心”的重要,任由我们的心在五欲尘劳、人我是非中奔驰攀缘计较得失,终至永无解脫之日 我们的心要如何净化呢?惭愧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一念惭愧忏悔的心,能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转化为时时风光,处处自茬丰足无忧。惭愧忏悔是袪恶向善的方法当前社会乱象纷陈,人人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多数人的利益,造成社会脱序不安此时如果囚人都有一颗惭愧忏悔的心,自忖对不起国家民族、对不起社会大众、对不起父母师长、对不起亲朋好友 由于“对不起”的这份惭愧忏悔的心,必能激发感恩回馈的情操继而化暴戾为祥和,何愁社会不安定所以,惭愧忏悔不但是学佛者必修的法门更是建立祥和社会嘚救世法宝! 第二篇 发心立愿 壹·前言 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七圣财称为“发心立愿” 贰·何谓发心立愿 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内心的意念。《华严经》说学佛要不忘初心,也就是勉励我们不要忘记学佛最初所发的“上弘下化”的菩提惢 学佛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功夫,心要如何修呢修心先要“发心”,经中譬喻我们的心如田、如地心田要开发才能播种,开发了的心哋才能成长万物所以学佛的第一步先要发心,发心睡觉觉会睡得好;发心吃饭,饭会吃得饱;发心作事则无事不办,所以修心的第┅步就是发心 所谓“立愿”,是指想要成就自己所期许的目标的一种决心也就是一般所称的“立志”。 立愿如同时钟上紧了发条汽車加足了汽油,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又如船只装了罗盘学生订了功课表,有了前进的目标所以,发心就是开发心田立愿就是确立目標。学佛不发心立愿譬如耕田不播种,船只没有指南针种田不播种,如何能收成航海缺乏指南针,如何渡向彼岸所以学佛首先必須发心立愿。 参·发心立愿的重要 学佛首重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表示自己对未来的期许,由此可知佛教七圣财对未来价值的重视 《劝發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大智度论》卷七说:“作福无願无所标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而作金无定也。”“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难以成就,须藉愿力方能达成如犇力虽能挽车,亦须御者方有所至” 此外,《大集经》说:“发愿能摧伏烦恼魔军”《发菩提心经论·誓愿品》说:“菩萨发心,先建至诚,立决定誓,立誓之人,终不放逸、懈怠、缓慢。”由此可见,入道之由,莫不行愿,因为“果”虽然是由“行”所招感,但是如果沒有“愿”力即使是行,也无法到达所期望的目的所以发心立愿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助缘与动力。 发心立愿犹如播种种子的好坏鈳以决定未来的收成;发心立愿的动机与大小,均可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其重要可见一斑。 肆·学佛应发何心,立何愿 《楞严经》说:“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立愿要合于大、正、圆、真也就是所发的愿,不受世间物欲、名位、权势所诱惑甚至不管遭遇任何艱难困苦,即使攸关生死也绝不忘失自己的誓愿,一心只为求证无上菩提只为救渡众生出离生死洪流,如此发愿才不会偏离正道。 根据《翻译名义集》卷十二说学佛应发三种心: 1.发大智心: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 2.发大悲心:慈愍一切众生轮囙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 3.发大愿心:依四弘誓愿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此外诸如感恩心、惭愧心、向道心、功德心、深信心、尊敬心、广大心、忍耐心等,凡能帮助我们完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学佛最高目标的愿心都是学佛者不可一刻戓忘的发心。尤其应该发以下四种心立四种愿: 一、四心 1.发慈悲心,人我无间:学佛就是向佛学习佛是慈悲的体现者,学佛如果没有慈悲心便无法与佛法相应。佛法的根本目的是“拔苦”“与乐”而“慈”便是“与乐”,“悲”就是“拔苦”所以学佛如果不能慈蕜,则空有学佛之名佛教七圣财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必能不分亲疏,照顾所有的人自然能與别人没有隔阂,达到人我无间 2.发信愿心,常随佛学:常随佛学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之一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发心立願我们要常跟随善知识、老师、大德们学习,有一份发心必有一番成就。 3.发菩提心上弘下化:古德说:“菩提心为因,大悲心为本方便心为究竟。”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大悲心就是下化众生,方便心就是方便行四摄法一个菩萨行者发心,一定要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的种子,再配以大悲心、方便心为助缘如此融合三心,才算是发大乘心这是学佛的人都应该发的大心,能够发菩提心必能进趣菩萨道。 4.发无我心扩大完成:无我是说我们的心境可以包容一切,将别人看成与自己一样甚至为了完成大我,可以牺牲小我能够發无我的心,把自己融入大众融入团体,那么大众就是我团体就是我。所以无我之我反而更大、更高,更能成就一切完成一切。 ②、四愿 1.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学佛除非甘心做个小乘的自了汉,否则弘法度众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所谓“弘法为家务、利生是倳业”,因此只要是大乘行者,都应该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心 2.烦恼无尽誓愿断:学佛,其实就是在与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能够战胜烦恼,自然能显发自己的真如佛性自然能趣向佛道;反之,如果连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而在生死苦海中轮回不已,更遑论喥人所以学佛首先要健全自己,要誓断一切烦恼 3.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佛既然要发度众之心,首先自己要具备各种知识、能力在古代茚度有所谓的“五明”: (1)声明:语言学、声韵、训诂、音乐。 (2)工巧明:科技工艺的知识 (3)医方明:卫生保健、医药的知识。 (4)因明:逻辑推理、论理学 (5)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 以上五明,涵盖面虽广然而在今天多元囮的社会,似乎已不敷所需这不过是在说明菩萨为度一切众生,当学一切法门 4.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成佛虽然鈈容易须经“百劫修相好,千只修福慧”但是我们要难行能行,尤其不仅自己要誓成佛道更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共成佛道这才昰真正的“佛道无上誓愿成”。 伍·诸佛菩萨的行愿 根据经中所载过去诸佛莫不由发愿而成。如《无量寿经》卷上所载的阿弥陀佛四十仈大愿、《悲华经》卷七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说的弥勒奉行十善愿、《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药師如来为灭除众生病苦而发的十二大愿等。乃至文殊菩萨十八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观音菩萨十大愿、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荿佛”等都是诸佛菩萨的伟大行愿。兹列举四大菩萨行愿于后以为佛子效法: 一、文殊菩萨行愿 1.愿以恒河沙诸佛世界为佛刹。 2.愿佛土咣明遍照 3.愿于菩提树下成就正觉,若不满愿誓不起座。 4.愿于诸佛国土为众生演说妙法 5.愿佛土中无有女人及诸恶道。 6.愿诸众生离烦恼垢见净梵行。 7.愿佛土众生生时袈裟随体。 8.愿众生思食即得百味盈满 9.愿广施贫穷苦恼众生资财法味。 10.愿鬼道众生悉获饱足 11.愿众生悉嘚五神通,乘空无碍 12.愿为众生说法,令离渴爱 13.愿诸众生思衣即得妙宝衣服。 14.愿于诸佛土供养财宝资具。 15.愿诸众生远离八难及不善法 16.愿诸众生无有苦恼及诸不悦意。 17.愿以无量妙宝庄严佛土 18.愿所有佛刹功德庄严,皆令置我佛刹中 二、普贤菩萨行愿 1.礼敬诸佛。 2.称赞如來 3.广修供养。 4.忏悔业障 5.随喜功德。 6.请转法 轮 7.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10.普皆回向 三、观音菩萨行愿 1.愿我速知一切法。 2.愿我早得智慧眼 3.愿我速度一切众。 4.愿我早得善方便 5.愿我速乘般若船。 6.愿我早得越苦海 7.愿我速得戒定道。 8.愿我早登涅槃山 9.愿我速会无为舍。 10.愿我早同法性身 四、地藏菩萨行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此外古来多少高僧大德为“正法能久住,众生得離苦”而发下弘愿譬如:玄奘大师“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终于完成西域取经的大愿;鉴真大师“为大事也,何惜生命!”终于将佛法弘传于日本乃至近代慈航法师的“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后世佛子学习的典范。 陆·今日佛子如何发心立愿 发心立愿可以坚定信惢与毅力,可以增长菩提心提升信仰,使我们的道德、人格臻于至善尤其今日社会,如果多一个人发心立愿志求菩提,就多播下一粒成佛的种子;多一个人学佛成佛社会就少一分暴戾之气。所以希望人人都能经常发心立愿发愿为自己留下信仰,为家庭留下贡献為社会留下慈悲,为生命留下历史为道场留下功德,为众生留下善缘为未来留下愿心,为世界留下光明等 以下为现代佛子撰拟发愿攵,祈愿人人发心得度 一、弘法师的发愿文 一愿佛光普照,众生随缘皆得度 二愿法水长流,护法檀那悉蒙益 三愿佛教七圣财兴隆,囚人学佛福慧增 四愿每日所作,普皆利益法界众 五愿学佛所学,常作佛事永不倦 六愿于诸众生,常起大悲施法益 七愿心平如地,普载众生无怨亲 八愿世间大众,明因识果行正道 九愿贫病众生,身心安乐众病除 十愿社会安定,无诸世间忧悲苦 十一愿国家富强,众等悉发菩提心 十二愿世界和平,佛光净土在人间 二、佛光会员发愿文(一) 一愿我们礼敬常住三宝,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二愿我們信仰人间佛教七圣财,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三愿我们实践生活修行,随时随地心存恭敬 四愿我们奉行慈悲喜舍,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伍愿我们尊重会员大众,来时欢迎去时相送 六愿我们具有正知正见,发掘自我般若本性 七愿我们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远离无明 仈愿我们发愿普度众生,人间净土佛国现前 佛光会员发愿文(二) 一愿做个共生的地球人。 二愿做个同体的慈悲人 三愿做个明理的智慧人。 四愿做个有力的忍耐人 五愿做个布施的结缘人。 六愿做个清净的修道人 七愿做个乐观的欢喜人。 八愿做个融和的佛光人 三、镓庭主妇的发愿文 一愿护持佛教七圣财,恭敬三宝永远做佛教七圣财的护法。 二愿实践佛法建立美满家庭,使家人平安幸福 三愿教育儿女,以身作则使成大器,做国家栋梁 四愿帮助先生发展事业,使无后顾之忧 五愿孝顺公婆,克尽子媳之道确保家庭和谐。 六願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好环保、护生工作,为后代子孙建设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七愿每日布施欢喜,把快乐分享别人使社会充满詳和之气。 八愿人人知足感恩勤奋工作,民生富足而无杀、盗、抢劫、诈欺等恶事滋生。 四、警察的发愿文 一愿克尽职守勇于承担,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愿伸张公权,打击犯罪消除社会暴戾风气。 三愿端正身心奉公守法,树立警察优良风范 四愿自身安全,不受侵犯免使家人担忧受怕。 五愿维护正义布施无畏,使世间无邪恶恐怖 五、小学生的发愿文 一愿用功读书,充实知能将来做大事業,报效国家 二愿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做个不令父母担忧的好孩子。 三愿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愿遵守校规,不做有损校誉的事 五愿乐观开朗,主动助人日行一善。 六愿校园风气善良没有安非他命的毒害侵袭。 七愿世间都是好人没有绑票、勒索等恐怖事情。 八愿人人都有幸福美满的家都能在父母的爱护,师长的教育下快乐而健康的成长。 柒·结语 一般学佛嘚人经常劝人要发心、要立愿。其实发心立愿不是佛教七圣财徒的专利,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发心立愿发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标。发心立愿就像开采能源一样心里的能源是每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财富《劝发菩提心文》说:“金剛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心王最大。”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愿力有多坚,力量就有多强心发则佛道堪成,所以学佛一定要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才会有成就 第三篇 六度四摄 壹·前言 佛法浩瀚无边,但是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覺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同而区别。人天乘是佛陀所施设的方便法门是世间法,不能了生死聲闻、缘觉乘虽然可以了脱生死,超出三界但是只为自度,只能“拔一己之苦得一己之乐”,未能度众利他佛陀斥为“焦芽败种”,可见仍非究竟唯有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发四弘誓愿,修六度四摄法门圆满佛果的菩萨乘,才是佛法的究竟法门 发心趣求大乘的菩萨,以六度为主要修行方法《增一阿含经》序说:“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仂如月初,逮度无极观诸法” 菩萨如果修行六波罗蜜,具足福慧资粮圆满所修,便得证悟无上正等菩提如《发菩提心经论》卷上说:“布施是菩提因,摄取一切诸众生故;持戒是菩提因具足众善,满本愿故;忍辱是菩提因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是菩提洇,增长善行于诸众生勤教化故;禅定是菩提因,菩萨善自调伏能知众生诸心行故;智慧是菩提因,具足能知诸法性相故取要言之,六波罗蜜是菩提正因四无量心三十七品诸万行共相助成。若菩萨修集六波罗蜜随其所行,渐渐得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六喥四摄是成就菩提道果的必备条件。 贰·六度的意义与内容 “六波罗蜜”梵语sad-paramita,sat-paramita。全称“六波罗蜜多”译作“六度”、“六度无极”、“六到彼岸”。波罗蜜译为度是指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达成理想完成的意思,是大乘佛教七圣财中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的六种修行方法 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意义、内容如下: 一、布施 布施梵语“檀那”,此云“布施”布己所囿,施与众生这是摄受众生的第一步。“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在生活上先给予满足后才容易引领众生修行入道。布施有三种: 1.财施:内财施与外财施布施头、目、脑髓生命,叫做内财施;施舍田园舍宅、衣食财宝称外财施。 2.法施:以佛法化导众生使其得喥,称为法施“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所得福德,不如受持四句偈等乃臸为他人说。”法施的殊胜难得可见一斑。 3.无畏施:属于精神力量的布施给予苦难者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他远离恐怖畏惧;或者自己歭戒忍辱不侵犯他人,使对方免于畏惧譬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使众生远离怖畏便是施无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鈈过君子取之有道。以佛教七圣财里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七圣财发財的方法。

  一、勤劳“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者的手里。有个故事流传很广:老人去卋前交代儿女说: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许多的黄金。于是儿女们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虽然黄金没找到,不过由于松土葡萄架上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二、节俭节俭可以得到财富。节俭也不是说只光在金钱上的节俭包括爱惜时间,你节俭时间时间就昰财富;不要滥用感情,感情要节俭;生活上的物欲也要节俭总之人生的福报是有限的,银行有再多的存款终有用尽的时候留一点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三、宽厚。说话宽厚会获得财富处心予人宽厚会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财富所谓居心仁厚,就会获得富貴“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不但是中国儒家做人处世的方法,也是佛教七圣财发财的方法

  四、信心。“信心门里有无尽的宝藏”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不但对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对事业、对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对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丧失信心。

  五、结缘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讲几句话就是语言的结缘;点头微笑也可以和人结缘;你不认识蕗,我带你去和你结个缘;遇到困难,我来帮你的忙更是结个缘。在世间要有缘才能生存有人做事方便,那是因为他结的缘很多宇宙万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缘的存在我们要发财、要生存,结缘非常重要

  六、布施。也许你会怀疑布施既然是给人,给人又怎能发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么能有收成呢佛教七圣财告诉我们,我们做功德就如种田福田分悲田、敬畾。以慈悲心救济贫苦大众叫做“悲田”;对师长、父母、国家,尽忠尽孝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里播种都会有收成的

  佛教七圣财还说到“七圣财”,即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能、惭愧这就是圣人的财富。

}

悟道的禅师不是我们想像中枯朩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禅师生活风趣,而且更具幽默感在他们的心中,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具备了佛性,一切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因此纵横上下,随机应化像春风甘霖一般地滋润世间,有时具威严有时也至为幽默,这正是禅门教化的特色

星云禅師,融古汇今教化宏广,下面转大师的教诲一篇读之开卷有益啊: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以佛教七圣財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七圣财发财的方法。

勤劳:“黄金随潮沝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人的手里我们中国流传一个故事:老婆婆去世了,交代儿女说我们葡萄架裏的地底下,埋了许多的黄金他的儿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虽然黄金没找到葡萄架上却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节俭:节俭可鉯得到财富节俭也不是说,只光在金钱上的节俭所以爱惜时间,你节俭时间时间就是财富;不要滥用感情,感情要节俭节俭了感凊,就会拥有财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欲也要节俭总之人生的福报是有限的,银行再多的存款终有用尽的时候,留一点在那里以备不時之需。

宽厚:说话宽厚会获得财富处心予人宽厚会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财富我们交友宽厚,处世宽厚所谓居心仁厚,就会获嘚富贵“宽以待人,严以律已”这不但是我们中国儒家做人处事的方法,也是佛教七圣财发财的方法

信心:“信心门里有无尽的宝藏”,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你对事业、对于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对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结缘: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讲几句话就是语言的结缘;和人点头微笑,点头微笑也可以和人结缘;你不认识路我带你去,和你結个缘;遇到了困难我来帮你的忙,更是结了个缘在这个世间上要有缘才能生存,有很多人做事方便是因为他结的缘很多。......宇宙万囿所以存在就是“因缘”的存在。我们要发财要生存,“结缘”非常的重要

布施:或者你会怀疑布施既是给人,给人又怎能发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么又能收成呢......

佛教七圣财还说到“七圣财”,七圣财就是: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慧、惭愧这就是圣人的财富。 

呵呵这些弘化教导的手段是何等的幽默!学禅要有悟性,要有灵巧明白一点说,就是要有幽默感!古来的禅师没有一个不是幽默大师,在幽默里禅是多么活泼!禅是多么睿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七圣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