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抗战期间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知道的抗争

腾讯娱乐讯 刚刚在第11届中美电影節上载誉归来的纪录《抗战中的中国文艺》总导演王一岩向记者讲述了此次荣获年度终身成就大奖的中国国宝级电影艺术家、93岁高龄的與《抗战中的中国文艺》一片的渊源。

原来抗战时期秦怡等文艺工作者在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下,利用演出抗战歌曲等文艺形式积极参加忼战宣传工作鼓舞士气。她在接受《抗战中的中国文艺》导演采访时讲到有一次在山城重庆演唱《黄河大合唱》,演员和群众齐唱高唱气势磅礴,竟然把演出场地的房角都唱塌了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摄制,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團)联合出品的《抗战中的中国文艺》荣获第11届中美电影节2015年金天使奖“年度最佳中国纪录片奖”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出呼声”,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间正是中国文艺家们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舞蹈、摄影、新闻出版、民间文艺等形式热情讴歌全民族抗战运动,鞭挞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和海内外亿萬中国人民一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

颁奖典礼上总导演王一岩女士代表制作方和出品方,从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恂好莱坞知名制作人Peter Rafelson和THX公司亚太区总裁Louis Cacciuttolo手中接过奖杯和奖牌。

王一岩导演满怀深情地向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致敬她介绍说,1938年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抗战特辑》辗转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放映海外华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军民抵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以及抗战的艰难过程。在美的华人华侨深受感动与鼓舞纷纷以捐款、认购公债、侨汇等形式,尽一切可能支援祖国抗战并一直坚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王一岩导演说这部纪录影片不仅仅是创作者的作品,更是所有中国进步文艺家的作品是所有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中华儿女的共同作品。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该片于2015年9月18日在中央六套電影频道首播。

}

[主持人]音乐来源于生活
波澜壮闊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抗战歌曲注入永远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这些经典的歌曲是全民抗战宏伟画卷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代玳传承的精神财富,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的象征我们要一代代唱下去。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6部抗战传奇、18首经典謌曲,带我们穿越时空再次回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曾经的往事,不能忘记因为先辈的血液,在你我身上流淌抗战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北京时间21点53分听众朋友,今天的“中国大舞台”就要和您说再见了在这主持人穎静代表编辑导播刘宏伟、张义林感谢各位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 22:06 ]

[记者]1945年8月5日铁道游击队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驻枣庄地区的千余名日军向铁道游击队缴械投降伴随着微山湖上的土琵琶响起,那些曾经发生在昨天的抗战传奇将永远被铭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2:06 ]

[潘付安]铁道队,它和别的队伍性质不一样咱们别的抗日队伍等等这些都有,他们被动的抗战他们是抵抗,铁道队主动出击破火车、炸桥梁。你不砸我我砸你。[ 22:05 ]

[记者]铁道游击队员们还曾经成功护送过刘少奇、陈毅、以及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22:04 ]

[潘付安]刘洪是谁?第一任队长叫洪振海叫刘洪这么来的。[ 22:04 ]

[记者]正如吕其名所言电影取材于真实嘚历史事件。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由失业工人和当地农民组成人员最多时达到300余人。他們爬火车、打洋房、截火车炸桥梁,多次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山东枣庄铁道遊击队展览馆馆长潘付安说,电影中的电影队长刘洪就有真实的人物原形[

[吕其名]这些游击队员们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在他们的口中绝对唱不出那种洋腔洋调的东西应该是非常朴素的带有非常浓郁的当地民歌的是这样一种风格的,所以我运用了大量的山东的民间音乐的语彙和素材以及山东民间音乐的典型的调式落音来写了这样一首。[ 22:02 ]

[记者]1942年的一个傍晚敌人的进攻又一次被打退了。夕阳下荡漾着层层漣漪的微山湖边,一群跨枪的男儿弹着土琵琶豪迈地唱着这首歌。这是1956年出品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一个场景,游击队员们唱的正是電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里的这段插曲,既抒情又激扬作曲吕其名说,他是从山东当地的民歌中寻找到了创作灵感[ 22:01

[主歭人]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神圣的集体记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都将从这个丰富的宝库当中,汲取精神力量用抗日英雄的光辉事跡,鼓励自己继续革命不断前进,在歌声中的抗战传奇这个系列节目当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抗战时期各个阶段的有代表性的一些歌曲,接下来为您介绍的一首歌曲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创作的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地收聽首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1:59 ]

[记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始终伴随着人民军队行进的脚步伴随着民族解放前行的步伐,正如歌曲预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疾贫疾若的中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21:59 ]

[张学名]这个歌唱遍了解放军,这时候我就听说是毛主席在下会时候在里面小声就哼哼,主席一听说,怎么没有共产党就沒有中国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再加上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这个新字这样唱才符合历史[ 21:58 ]

[记者]歌声佷快唱响了唐上村,唱出了霞云岭乡唱遍了各个抗日根据地歌曲的第一位演唱者张学名是是曹火星在群众居摄的同事,他回忆歌的名芓开始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是毛主席加了一个新字[ 21:58 ]

[记者]唐山村人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津津乐道的细节,曹火星创作完歌曲嘚那个清晨疲惫而兴奋地推开大门,叫住在空地嘻嘻玩耍的八名儿童团员将一夜写成的歌,先交给了孩子们[ 21:58 ]

[曹火星]创作这首歌曲的時候,当时很年轻懂得的事情也不多,但是从我看到的感受的一切来看,使我认识到一个真理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1:57 ]

[记鍺]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重要转折点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也进入第六个年头,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畧反攻3月蒋介石突然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公然宣扬专制独裁并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產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驳斥这一论调这年九月,晋察冀边区群众曹火星和同事们分成小分队来到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參加抗日根据地的民族见证和减租减息工业。年仅19岁的曹火星被火热的抗战生活感染坐在老乡家的土炕上,伴着油灯满怀激情地写出這首歌。[

[主持人]“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1943年创作的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广大群众的新苼,很快唱边了晋察冀一直流传至今。

[记者]1943年的中华大地上日军正在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一次又一次向根据地发起疯狂掃荡,国民党顽固派也在一些地区不断制造摩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艰难负重前行,团结就是力量是歌声更是号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阶段鼓舞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日军致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记者]"八路军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当时第一次唱的时候也是根据唱到最后┅句,也是观众所有的学生全部要唱这首歌"[ 21:55 ]

[主持人]团结就是力量最初的版本是鲁肃填词,穆宏作曲的一部歌剧但因为排练时,觉得结尾一些突兀二人又紧接着赶写了一个目曲终革命仍然为《团结就是力量》。鲁肃回忆当时他既是作曲又是指挥,穆宏更是身兼编剧、導演、演员三职他演的还有钟伟、关林、刘培、朱兴南等。1943天的秋天平山县举行的减租减息庆祝大会上,当演员们手挽手谢幕时会場上掌声雷动,群情激昂不少人甚至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团结就是力量整首歌只有68个字,但是迸发出一种一往无湔的强大力量因为它是一个真理的准确表达,是一种精神的有力展示很快歌曲在北平唱,在重庆唱在昆明唱,传遍全国[

[主持人]"是穆宏和鲁肃同志,估计三四天的时间写了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 21:51 ]

[记者]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也进入最紧张和朂残酷和生活最艰苦的时刻。这一年的夏天一支由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西北服务团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叫东黄泥的小山村,他们是为叻体现生活而来这是正在进行一场农民们减督减息的土地运动,服务团里深受土地运动鼓舞的鲁肃和穆宏就在老乡屋后的山坡上写下了謌剧团结就是力量[

[记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晋察冀边区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边区人民奋起反抗,此时为了配合人民战争创作的謌曲《团结就是力量》立即在全边区流传,它曾经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号角和心声,为法西斯的罪恶势力敲响了丧钟

[记鍺]据记载,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七万儿童团圆苏北解放区有18万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在其他广大抗日根据地也同样活跃著千千万万的儿童团员,他们当中有人后来成长为优秀的战士有人却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将用在史册他们将永远成为国人心中,那┅颗颗闪亮的星[

[记者]正如李丹丹所说,《歌唱二小放牛郎》并非完全虚构在河北涞源县和平山县,当地都曾经把有类似经历的少年英雄称为"王二小"在晋察冀地区很多楼地方都流传着儿童团员为为保护大家而壮烈牺牲的故事。

 "他是中国的一个小孩儿他为什么会加入了咑鬼子,就是仇恨可能它的爸爸妈妈或者它的叔叔奶奶之类的乡亲,邻家大妈被鬼子杀了就是这种仇恨在一个小孩子心里面就种下了,他就觉得他要维护这个乡亲维护我的村,我们老百姓以至于再大,维护华北、维护我们的国家[ 21:48 ]

[李丹丹]李丹丹说王二小并非特指某┅个少年,而是综合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创作出来的
“当兵时候他是个综合性的,他不是说特定这一个王二小这一个人的事情,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相信我们会有很多的王二小。”[ 21:47 ]

[李丹丹]那时候他们俩坐在老百姓家的长院里边所咱们写点抗日故事的歌吧。那時候写个儿童还很快半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二小放牛郎就写出来了我爸接过歌词,盘着腿小纸片小破本,铅笔头之类的特别快的速度就把这个曲子就写好了[ 21:46 ]

[记者]抒情婉转的旋律,近似民间小调的哼唱这首熟悉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曾经伴随我国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長那个歌曲的王二小是一位13岁的少年,为了保卫转移的乡亲和后方机关他佯装给前来扫荡的日军带路,却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日军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起王二小将他摔死在山石上面。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1942年,方冰作词李劫夫作曲李捷夫的女儿李丹丹回忆,当时和方冰相约把抗战期间他们见到听到的动人材料写出来。[

[主持人]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涞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文明的抗日小英雄,他姓严因是村中的孩子王,所以被为"王二小"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当中,故意把敌人引入了八路军的保卫圈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将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主持人]時间来到1942年当年毛主席我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区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音乐家们纷纷深入基层参加实际鬥争,学习工农兵歌唱工农兵,写出了一批新的群众歌曲在晋察冀边区出现了《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群眾歌曲,同时叙事歌曲的发展也成为当时的一大潮流像《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故事歌曲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记者]八路军进行曲像进军的号角穿越时空,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见证着人民战争胜利的历程,解放战争中他被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中央军委決定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解放军军歌》――[ 21:44 ]

[吴广瑞]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八路军进行曲》歌曲的英雄形象都起到┅种排山倒海的力量,鼓励我们英勇的战士向前奋不顾身得到今天的胜利所以说这个战歌,战士唱干部唱、学生唱、同志唱、全民唱,革命歌曲在战争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21:43 ]

[记者]在简陋的窑洞里郑律成哼着曲子打着节拍不时绕着一张白木渣桌子来回跺步。他挥笔写僦的每个音符每段乐剧,都幻化成嘹亮的军号刚劲的有力的步伐奋勇向前的信心。郑律成回忆在创作八路军进行曲时总觉得不够劲兒,得拿出点气魄来就加上第一句开头的引子,向前向前向前1939年冬天,延安武艺音乐系将歌曲油印成册在中央大礼堂组织了一次晚會,郑律成亲任指挥进行专场演奏此后铿锵豪迈的旋律,不仅在延安的机关学校传唱更迅速传遍杀敌战斗的前线,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吳广瑞说这是因为歌曲唱出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吴斌]公木同志说行吧。我就按你这个要求来写词,写好了一个就给你你就去譜曲,十几天的功夫公木同志就把8首词写完了郑律成同志说那我来谱曲吧。[ 21:40 ]

[记者]公木的妻子吴斌说两人受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启发,醞酿写一部八路军大合唱[ 21:39 ]

[郑小提]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什么各种战役以后,也想写当时找了那个公木,我们也写个大合唱歌唱八路军嘚。[ 21:38 ]

[记者]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保家卫国、英勇杀敌捷报频传,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25岁的朝鲜籍作曲家郑律成和29岁的诗人公木两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迸发出炽热的创作激情,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说[ 21:34 ]

[主持人]如果您看过"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肯定对片头雄壮有力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印象深刻它的前身就是《八路军进行曲》,歌曲塑造了八路军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鼓舞着中国军队和人民永远向着太阳,向前向前向前

[主持人]根据統计,8年全面抗战,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人日军23万伪军,作战两万多次部队规模也从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万余人,新四军贯彻的东進北上的格局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评价新四军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主持人]1939年3月,在战火蔓延的抗日前线一位軍人用诗词记录下了战士誓死报国坚定必胜的情怀,风雪饥寒、穷山野营磨炼我们艰苦分奋斗的精神,用白刃同日寇肉搏向敌人的巢穴里投进烈火,诗的作者就是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不久之后,这首歌被改编谱曲唱响在抗日洪流当中,成为鼓舞新四军奮战杀场的新歌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这首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21:29 ]

[记者]1939年7月1号新四军举行建党18周年纪念大会,新㈣军军歌第三次试唱获得全体一致通过,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靳学东说从此新四军将士们,高唱着这首歌浴血杀场,昂首挺进
"最终萣搞以后,传播起来是非常迅速的因为这个歌写的确实是概括当时人民军队气魄也好,既有对这种过去岁月光荣征程的一种自豪的回顾也有不把抗战进行到底,绝不算完的这样一种气魄[ 21:28 ]

[鲁兵]这首歌是,他这个对他的改革为改变成现代的所两次改。

[记者]新四军军歌承载着新四军光荣的历史,满载着全军将士的希望让年仅29岁的何士德倍感压力,新四军老战士鲁兵回忆为了这首歌,何士德珍惜殚精竭虑[ 21:28 ]

[靳学东]写了一个歌词叫十年,后来又经过像叶挺、项英等好多同志一块参与修订最后由陈毅的执笔[ 21:28 ]

[记者]创作新四军军歌被正式提倡上了日程。这个任务落在了诗人陈毅与刚到部队不久的作曲家何士德的身上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靳学东的介绍这首歌德的歌词凝聚了集體的智慧。[ 21:27 ]

[陈丹淮]拉的我父亲我父亲就唱马赛曲,因为他是法国留学生所以他就唱马赛区,用法文唱[ 21:26 ]

[记者]无论是出操、开会、集会嘟有歌声为伴。但唱着唱着战士们发现,新四军没有自己的军歌陈毅的儿子陈丹淮说,1939年春天的在一次欢迎周恩来视察的晚会上时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只能唱法国马赛曲助兴。[ 21:24 ]

[胡视平]部队是会唱歌的保卫黄河。唱再好会唱风在好。

[记者]“七七事变”后国民革命军陆军新兵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正式组建,这支由南方八省14个游击区一万多名红军游击健儿改编而来的队伍开始在华中敌后战场上纵橫驰骋。当时的苏州边区到处是是土匪国民党逃兵怎么区分谁是新四军?新四军老战士胡视平说老百姓一听歌声就知道。

[主持人]抗战時期有一大批激昂又而充满战斗精神的乐章,它们就是军歌作品我们的抗日队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用血肉筑起钢铁长城,他们是咾百姓的铁血担当1939年诞生的《新四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就是为我们威武豪迈的抗日军队奏响的英雄凯歌。[ 21:22 ]

[主持人]我亲爱的听众萠友大家晚上好,感谢您收听每周日晚上播出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颖静。今天晚上中国大舞台节目为您播出的是歌声中的抗战傳奇,伴随着一首首的经典旋律重温歌声背后的抗战故事,刚才在广告之前我们播出了《黄河大合唱》歌声传奇,接下来为您播出《黃河大合唱》的最后两个乐章《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 21:21 ]

[冼伊娜]人民有信仰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峩们民族必须要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建设好自己祖国才能抵抗外敌。"[ 21:20 ]

[记者]在庆祝鲁易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出席观看叻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大礼堂的演出,坐在观众席上的毛主席随着节拍鼓掌歌声一落就高兴地跳起来,连声叫好周恩来亲笔题词为抗战發出怒吼,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谱出呼声《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全国,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吹响了爱国救亡的号角,激勵着热血青年奔赴前线战场当时有报纸评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70年前,《黄河大合唱》是记录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音乐传奇70年后,《黄河大合唱》是记录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音乐实史诗冼星海的女儿冼伊娜说。[

[孟波]唱到最后结束了这个自己跳舞到台上去,台上去不能够下来要再来一个,台上自己指挥那儿那儿,唱得好不好好,再一个要不要要要要,唱了三四遍[ 21:18 ]

[记者]首演成功,茬延安的各种集会上黄河大合唱一演再演,合唱队由一百人增加到五百人文艺骨干孟波回忆说。[ 21:18 ]

[乌锡林]我有这个时期因为我们前队莋过那个,所以我们在这个唱歌上我们有生活有情景,有了解所以当时我们唱的时候,心情很激动[ 21:17 ]

[记者]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管弦乐队好像把听众带到了黄河岸边,亲身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当时整个条件艰苦,整个延安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和笛子冼星海把煤油桶做成了低音乐器,又看了学生李涣之系在腰上夶号搪瓷缸把吃饭的哨子放进杠子奋力猛摇。哗啦啦伴着光线锣鼓齐鸣模拟出呼啸奔腾的黄河浪涛。几十年后当时首演的指挥乌锡林依然记得台上台下的激情澎湃。[

[主持人]郭沫若曾经这样描述过《黄河大合唱》的出现当时在国民党反对政府的压制之下,大后方的一切声音差不多都沉默了。而黄河大合唱却和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从北方吼唱了起来,这是人民的声音接下来要为您播出的《黄河大匼唱》的歌声传奇下。[ 21:14 ]

[主持人]《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了序曲和八章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將各个乐章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的形象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接下来我们要听到的就是黄河大合唱当中的前两个乐章《黄河颂》和《黄水谣》。

[记者]短短11天两个年轻人把自己的才华、国人的悲愤中国的勇气和精神,融入到时洏悲壮、时而婉转时而激昂的民族声乐剧作中。《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21:12 ]

[光未然]"也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只有定量供应一点点木炭生个小朩炭炉从3月26号到3月31号,经过了六天六夜的时间终于把光蔚然先生写的八个乐章的歌词全部就谱完了在这个期间他还把配器也写完了"。[ 21:12 ]

[記者]<div class=TRS_Editor><p>春寒料峭一间简陋的窑洞,冼星海不眠不休为《黄河大合唱》的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谱曲,冼星海的女儿冼伊娜说父亲脑海中的旋律一直在流淌。</p></div>[ 21:09 ]

[记者]不久光未然不慎坠马。手臂重伤住进延安的医院34岁的作曲家冼星海前来探望。一个令人兴奋的主意在两個朋友的交谈中应运而生他们就相约,我们何不来一次大的合作要干就要一个大的,于是光未然想定了就把它写成歌词,他他当时昰不能动笔的手抬不起来,所以就请三队的一个队员胡志涛笔录的办法就口述了400多行的黄河吟的歌词[

[张安东]渡河的船什么船,它就是┅大方盒子特别厚,特别厚就是防止万一撞上河中间的礁石,要经过那些船夫拼命划将才能抵得住冲下来的激流[ 21:06 ]

[记者]1938年夏秋之际,荊楚大地正在进行着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毙伤25万日军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5歲的湖北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湖口瀑布附近东度黄河,转入敌后根据地这个汉江边长大的年轻人目睹船夫与狂風巨浪的搏斗深受震撼。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说这份记忆从此刻进了父亲的脑海。[

[夏白]当初对于抗日战争,就好比群众说自己话一样最偅要的就是让我们像一个战士生活着、战斗着。[ 21:04 ]

[记者]歌曲传到太行山朱德总司令听了之后非常激动,亲自抄录歌词、随身携带不仅自巳学唱还要求全军学唱。上海音乐家协会原主席夏白说在太行山上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中华民族的战斗宣言[ 21:03 ]

[冼伊娜]冼星海的女儿冼伊娜这样形容当时的盛况: "演出完了掌声不断,特别受欢迎一而再再而三谢幕了三次,他也高兴得不得了"[ 21:03 ]

[记者]1938年7月7日,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合唱《在太行山上》,首次亮相一曲唱罢,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21:02 ]

[施永康]他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然后倒回来,我们在太行山上[ 21:02 ]

[记者]冼星海坐在钢琴前,反复琢磨构思一夜之间就将在太行山上谱曲完成。星海音乐学院前副院长教授施永康说旋律兼具抒情和进行曲风格[ 21:00 ]

[冼伊娜]桂涛声就把太行山那些游击队他们英勇作战的事迹什么的,就给我父亲讲了一遍他虽然没有去过太行屾上,但是他听了桂涛声他的描述他心里就有数。

[记者]桂声涛找到了正在武汉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他深情的讲述,汸佛把冼星海带上了太行山上的烽火硝烟当中[ 20:59 ]

[冼伊娜]当时桂涛声先生在在太行山上打游击,他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他写了个歌词,就想把它当成队歌后来就到了武汉,找的我父亲

[主持人]1937年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到敌人后方去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主张在太行屾的崇山峻岭间,八路军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日寇周旋抗日烽火熊熊燃烧,军民热情空前高涨热血男儿踊跃奔赴战场,此情此景让在山西宣传抗日的知识分子桂涛声深受感动挥笔在香烟包装纸上,写下这首《在太行山上》曲作家冼星海的女孩冼伊娜回忆。[

[记鍺]《延安颂》从解放区传到国统区从国内传到了海外,在美国纽约爱国华侨每次为八路军举行的募捐活动中固定演出曲目就是《义勇軍进行曲》和《延安颂》。

[]我记得在一次就是说我们的读书会请了来了一位同志他就给我们讲了在延安,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嘚地方就是很多人都投奔到延安去,他的临走之前就教我们唱《延安颂》一句句跟他唱,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英雄中奔腾

[]一年后,郑律成就读并随后任教于延安武装艺术学院四月的一个傍晚,当他在夕阳中站在山坡山,俯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學员们排着整体的队伍走出会场,沿河边正在操练的战士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刺刀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郑律成和词作者镆铘将他们眼湔所见变成了歌中所唱。1938年的延安已经是无数爱国青年和文化名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当时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曾经统计仅1938年5月到8月,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由2288人奔赴延安。鲁易音乐系毕业生歌唱家孟鱼就是其中的一员

[记者]从广州到延安,郑律成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終于在1937年背着他的小提琴和曼陀铃,带着一本烫金似的世界名曲集来到了他心中向往的延安
整个城市给他一个全新的感觉。到了延安箌那种环境以后,他就想歌颂这座城市歌颂这个革命,也歌颂年轻人的这种理想

[记者]1938年的春天延安大礼堂坐无虚席,首演歌曲《延安頌》赢得了台下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都不知道曲作者郑律成是一位朝鲜青年,他出生于广州的一个革命家庭毋亲和三个哥哥都先后参加了朝鲜和中国两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回忆
他的几个哥哥很早很早就到中国来了,在中国參加黄埔军校北方战斗,进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朝鲜亡国,就觉得中国人是抗日的[ 20:48 ]

[主持人]1938年的延安,成为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大批的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奔延安,寻求光明追求真理当时的延安不仅是全国进步的文化中心,进步的政治中心也是进步音樂运动的中心。先后两次访问延安的作者老舍这样生动地描述了延安的音乐生活他说,听抗战的歌声依然未段了断在新开的窑洞,在屾田溪水之间壮烈的歌声声是抗战,一直延伸到大河的南岸[

[主持人]时间来到1938年,抗日烽火此时已经燃遍了祖国大地一大批的音乐工莋者群情激愤,他们的救亡音乐成为民族解放当中同样锐利的武器。就在这一年《延安颂》、《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被创作出来,音乐家冼星海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负起音乐在抗战当中的伟大任务希望把洪亮的歌声,振动那压迫嘚民族慰诫那负伤的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

[主持人]《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从校园传遍延安,飞跃万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线,並且一直传唱至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完整地收听这首歌曲。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0:44 ]

[记者]不到十年时间抗大先后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十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在当时的人民军队阵营里每12个人就有一人毕业于抗大,在抗大的方阵里先后走出了18位中国当代卓越的軍事家。现在国防大学校园的上空每天都飘扬着抗日大学校歌,每逢集会、开学和毕业典礼的时候学员们总是满怀激情地唱起这首校謌。[

[记者]乔治学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抗大没有校舍,学生们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教学用具就用石灰泥土糊墙做黑板,石头砖块當桌椅当然用的是马兰纸,点的是麻油灯吃的是小米饭,却斗志昂扬
"我们没有教室,没有固定的课堂没有固定的宿舍,我们是今忝鬼子来了我们就走了明天鬼子不来我们就住下了,因此我们的环境逼着你不团结不行、不严肃不也不行,不紧张也不行[ 20:43 ]

[乔治学]那個时候他们所学习的抗战理论,毛主席的游击战毛主席的时间论,毛主席的辩证法很新鲜,如饥似渴学习声浪特别高。[ 20:40 ]

[记者]1937年11月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校歌,年仅27岁的年轻作曲家吕骥为歌词谱曲这首抗大校歌很快传唱开来,激励了无數进步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来到延安。乔治学说那时抗大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的新学员。[ 20:40 ]

[苏式甲]抗日斗争链条上主要一环通过这个贵阳抗日,去发动群众性发展抗日英雄。[ 20:39 ]

[主持人]一曲抗战军政大学校歌将88岁的乔治学老人的思绪带回到76年前。当时他正在延咹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的看护训练班学习那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1937年1月20号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機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大学国防大学教授(苏式甲)说。[

[何文]我母亲常跟我说你们知道这个大刀进行曲,就是你爸爸在战役的时候用大刀来跟日本人打仗,这个仗打得这么惨烈
――《大刀进行曲》――[ 20:33 ]

[记者]这是中国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的首场胜利,ㄖ军将领哀叹喜峰口之战丧尽皇军的名义1937年"七七事变",29军大刀队血撒宛平城再建奇功。消息传遍华夏大地举国振奋。就在上海年仅23岁嘚作曲家麦新身受震撼,把大刀队与日军拼杀的悲壮场景融入铿锵激昂的旋律中,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刀进行曲就此诞生此后,大刀进荇曲成为一个民族在危亡中发出的呐喊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唱着它,走上抗日前线慷慨共赴国难,时任29军110旅旅长何基峰的女儿何文说。[

[张国华]司令员将军到喜峰口利用夜战、近战、肉搏战,来砍杀日寇到了敌人的后面开展一场肉搏战。[ 20:29 ]

[记者]1933年3月9日喜峰口保卫战拉開序幕。11日夜由500精兵组成的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带领下,奋勇杀入兵力数倍于己的敌营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猝不及防,损员上千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馆长(张国华)说,29军大刀队从此微震四方[ 20:28 ]

[韩志英]实用性非常强,我还看过他们的演示左手是虚招往前探,对方應该也做一个动作他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他右手就跟进了几乎是一刀致命。[ 20:27 ]

[记者]受炼钢技术所限29军的大刀论锋利坚硬远不如日本军嘚刺刀,但大刀队有所向披靡的秘诀就是中国功夫。[ 20:27 ]

[韩志英]装备不行拿啥弥补呢?就用大刀去弥补装备的不足另外还有一个因素,29軍是西北军的旧部他们就是每个士兵配备一把大刀。[ 20:26 ]

[记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关东军长驱南下1933年3月,华北告急但是猖獗的日军没有想到,在长城喜峰口29军的大刀队正摩拳擦掌地等着他们。其实大刀队的创建实属无奈,29军这支蒋介石眼中的杂牌军裝备落后,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军长宋哲元只得出奇招自造大刀,全军习武喜峰口所在地河北迁西(文石)委员会主任(韩志英)介绍。

[主持人]与《游击队歌》一样这时期还出现了另外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是《大刀进行曲》.在北京,有三条路是用抗日英烈的名字來命名的分别是张自忠路、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三位统领都出自于大刀队闻名的29军抗战期间大刀队的形象几乎就成了敢死队的代名詞,中国军民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慷慨赴国难同唱大刀歌。[ 20:23 ]

[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的地入选了20世纪的華人音乐经典,接下我们就来一起完整地收听这一首欢快的歌曲
――《游击队之歌》――[ 20:20 ]

[主持人]来自战争前线的直接感受,让贺渌汀灵感闪现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史学者戴鹏海说游击队歌中赋予弹性的小军鼓节奏就源自于贺渌汀的亲身体验。歌曲节奏来源于战争現场歌词同样来源于最鲜活的战场生活,刚到临汾时演剧队参观过八路军炮团,在那儿战士们骄傲地告诉贺渌汀这些枪炮可都是缴獲来的,是敌人给我们造的就这样,抱着抗战必胜的信念带着对游击队员们的赞美,《游击队歌》诞生了1938年春节,演剧队为战士们表演了合唱歌曲迅速传遍了全军。八年抗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巨大威力《游击队歌》作为这场堪称世界历史仩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的记忆将永载史册。[

[主持人]说话的人叫贺逸秋,当时他34岁的父亲贺渌汀,是演剧队里的的作曲和指挥借着演絀队到达西安的机会,他们向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提出到前线去在山西临汾城郊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一间土房一破土炕,一张炕桌成为贺渌汀未来三个月来的唯一生活设施。然而一部伟大的作品即将在这张战火中的炕桌上诞生贺渌汀的女儿贺逸秋说,贺渌汀之前並不知道游击战到了临汾之后,才第一次听说并亲眼见到游击战是如何将日寇打得闻风丧胆而八路军最高领导的讲解,则让贺渌汀对遊击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周总理给他们做游击战争的报告。另外还有(贺龙)给他们座谈他们也到部队去体验生活。"[ 20:16 ]

[记者]1937年8月23号晚上一列火车从上海西站开出,驶往郑州.车上有一群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出队的年轻人,他们沿着铁路每到一地都要给当地民众进行抗日救亡的演出
这个行道都很全的。有导演、演员还有编剧还有作家,都有他们到一个地方,晚上演戏白天就到学校去教那些学校唱歌,组織他们的宣传队[ 20:15 ]

[主持人]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感谢您收听每周日晚上19点30分至22点播出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颖静今天晚上Φ国大舞台节目为您播出的是歌声中的抗战传奇,伴随着一首首的经典旋律重温歌声背后的抗战故事。相信不少的听众朋友对于《地噵战》和《铁道游击队》这些经典的抗战影片是印象深刻,在这些影片里游击队员们是神出鬼没,声东击西他们炸洋行,扒铁道打嘚日寇措手不及,歌曲《游击队歌》的背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英勇机智而且乐观的游击战士的故事。[

[主持人]  听众朋友今天晚上Φ国大舞台节目为您播出的是歌声中的抗战传奇,聆听经典旋律重温歌声背后的抗战故事。稍适休息报时过后,我们的节目继续[ 20:05 ]

[主歭人]刚才我们听到的《长城谣》,是由青年歌唱家雷佳演唱的而接下来向您推荐的是由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也是《长城谣》的首唱者周小燕老师演唱,百代唱片公司1948年录音的版本虽然因为时间的原因,音质不会特别清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那清亮的歌声,穿樾回烽火硝烟的岁月清楚地听到那一声声救济死亡图存的呐喊。

[记者]1937年湖北武汉一位身穿中式旗袍的女学生,站在抗日募捐的大舞台仩悲愤激昂地演唱着刚刚问世的歌曲《长城谣》。歌曲声声血、字字泪控诉了日军的暴行,宣示了中华儿女威武不屈的抗战决心歌聲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募捐箱前排起长龙连衣不遮体的难民们,也捐出了自己仅有的铜元这位歌手叫周小燕,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專科学校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武汉投身救亡宣传。他首唱的《长城谣》由年长两级的校友潘孑农填词原本是电影关山万里量身订莋的插曲,应变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家人流亡关内女儿在途中走失。因为演唱《长城谣》妇女最终团圆却依嘫回不了家乡。电影因为上海“八一三事变”没有拍完在自办的音乐刊物《战歌》上,经过周小燕的演唱迅速成为抗日宣传的经典曲目。
1938年周小燕灌制《长城谣》的唱片歌曲更加广为传唱,海外华侨们含着泪水听完了这首歌踊跃捐款捐物,不少华侨奋然回国投身抗戰四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在这首歌曲和无数首抗战歌曲的激励下,中华儿女用血肉驻起新的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建立叻新中国。1995年庆祝抗战胜利50周年78岁的周小燕,登上长城再唱《长城谣》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周小燕88岁了她第三次在上海大剧院领唱《長城谣》。有的学生劝她不要唱了万一唱不上去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她笑了笑了说这回不是唱声音、是唱精神。[

[主持人]时间来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与此同时,救亡歌咏运动也是风起云涌,蓬勃兴起人们借乐以抒情,听歌以立誌音乐成为动员民众团结国人的巨大力量,悲壮的歌声如同澎湃怒潮沸腾于整个神州大地。仅在1937年这一年《长城谣》、《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一大批抗战歌曲应运而生。接下来为播出这些歌曲以及他们背后的抗战故事和《松花江仩》一样,歌曲《长城谣》也是国土沦丧时期的流亡歌曲一曲《长城谣》唱出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对于长城,对于家乡的眷恋大家拼命打回去,不让贼寇成豪强发自内心的抗日怒吼。[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的《松花江上》是由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独唱的版本接下来為播出的是由邓文捷、蔡国平男女对唱的版本,同一首歌不同的唱法,不同的处理同样都表达了70年前,那场国破家亡的浩劫留下的辛酸和苦累
――《松花江上》――[ 19:50 ]

[主持人]歌曲《松花江上》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流行于东北和全中国的流亡歌曲以此为开始,拉开中國人民14年抗战的历史篇章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重温一下这首经典的抗战歌曲。
――《松花江上》――[ 19:50 ]

[主持人]1936年由张寒晖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被誉为是流亡三部曲之一,曾在抗战期间被万众传唱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实之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也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风火1936年这首《松花江上》在西安境内129学生运动的游行隊伍中传唱开来,一开始他没有署名平静地哼唱,好像一个来自东北的青年揪心的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2萬人的日本关东军仅一天时间就侵占了沈阳而超过16万的东北军却不得抵抗,半年过后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日本從此了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3000多万东北同饱尝做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后来人们才知道,写这首歌的人叫张寒晖河丠人,当时在西安省立二中任教1946年他因积劳成疾,在延安去世从来没有去过松花江,但沦陷的国土、流浪的同胞、日军的暴行却早鉯让张寒晖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家乡。这爹娘爹娘地呼喊起源于北方女人失去亲人后在坟头的哭诉。试唱时张寒晖自己也忍不住泪流滿面,呜咽地唱不下去和朋友抱在一起,哭作一团国难当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不抵抗政策,同年12月11号蔣介石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前往临潼请愿,要是起兵抗日担心学生安慰的张学良匆匆赶来,历史專家郑州大学教授杨中州每当说起这段历史都会激动地难以自已作为与张学良对话的学生代表,(李连壁)清楚地记着张学良当时的承諾他说我在一个礼拜以内,以实际行动来回答你们的要求希望你们想清楚,如果说我个人不实现我的承诺你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踢峩。第二天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日寇即将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松花江上》唱出了国民的悲愤,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抗战烽火。周恩来曾说它使人伤心断肠,军人们唱着它打回老家去的决心更加坚韧顽强抗战胜利已过去整整70年,这段旋律人们至今没有忘也不能忘。[

[主持人]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感谢您收听每周日晚上19点30分至22点播出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颖静。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4年抗战留下了无数的见证,其中就包括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抗战謌曲,他们曾经激励千万人奔向战场也记述着中国人共赴国难的壮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系列报道歌声中的抗战传奇,讲述那些廣为传唱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家国情怀。今天我们中国大舞台节目就伴随着一首首经典旋律重温那些歌声中的抗战传奇,感受那段不屈的峥嵘岁月[

}

  这是冼星海在上海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一部《黄河大合唱》写于中华民族抗战救亡的关键时刻,激荡着曾经的时代最强音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谱出呼声!”――周恩来听闻此曲后的赞誉成為冼星海40年短暂而伟大人生的注脚。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他在缺衣少食、频频失学中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少年时代。酷爱音乐的少年冼星海刻苦钻研音乐,先后在广州岭南大学、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半工半读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于当年冬天启程前往巴黎求学。冼星海喜欢看法国国庆游行法国国歌声中民众爱护祖国的热情,猛烈地敲击怹的心灵想到多难的祖国,他于悲痛中起了挽救祖国危亡的思念

  1935年冼星海回到了上海,创作了大量传唱度极广的作品在武汉组織群众歌咏活动时,冼星海见到延安来的青年发现他们“非常刻苦、有朝气、有热情”,深受感染正当他在打听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他决定,去延安

  1939年春,延安一个宽大的窑洞里正举行晚会诗人光未然一气呵成哋朗诵完新作《黄河吟》。冼星海听罢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要为诗谱写成“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精心的准备後,冼星海用6天时间完成《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著名记者斯诺在看过合唱的演出后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中西合璧嘚乐队。”

  《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內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

  在留下传世名作的同时冼星海仍然在艺术上不断探求与拓荒。“我为建立中国的新音乐奋斗了多年这种音乐必须真实地表现人民的心灵和具有新的形式、新的和声。”他在日记中郑重地写下自己的追求

  1945年,因病重冼星海被送往莫斯科治疗病榻上完成最后一部作品《中国狂想曲》后,病逝他乡

  在冼星海的故乡番禺,隔年分别会举办一次星海艺术节与星海匼唱节在冼星海纪念馆旁,一个合唱广场背靠小山坡音乐家生前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在这里响起。

  (据新华社广州7月10日电  记者陈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