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省考,觉得考的差不多,2018行测估分分76,想提前了解面试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想知道有没有好的培训班,大

聚焦4.22省考
(陆续更新中)
1直播:面试题型精解分析,直播答疑练习
直播练题 14课时每周五、周六晚19:00-21:00
2视频:全面了解面试形式和应试技巧
面试概论 2课时面试简介、面试本质、面试形式等帮助学员全面了解面试面试技巧 4课时礼仪着装、压力调适、演讲与语言、热点分析、听题审题技巧
3助学金1000元
报名中公网校17省考面试或18省考笔试协议班使用
1直播:面试题型精解分析,直播答疑练习
面试基础理论15课时对结构化面试考察的能力要素都进行专项的讲解面试应试技巧 4课时礼仪着装、压力调适、演讲与语言、热点分析、听题审题技巧
直播练题特训
14课时每周五、周六晚19:00-21:00
2入围面试后:小班教学 封闭特训
小班模拟实战 16课时 "1对6"全真小班模拟,在线特训,精析题型,1对1个性指导面授封闭特训 7天7晚面对面辅导,模拟面试场景,全封闭特训,高分拿下面试!服务:每周直播刷题特训
公务员面试"1对6"互动演练
实时互动模拟
面试实战答题
中公名师1对6个性点评!
4课时(1次)请提前2天预约上课
8课时(2次)请提前2天预约上课
16课时(4次)请提前2天预约上课
20课时(6次)请提前2天预约上课
考生有信心入围面试,并结合历年考试考情,先人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提早进入备考状态
根据考生学习时间和个人情况,测评考生对考试专业内容掌握情况,制定高效的学习方案SSS
针对考试难点、考生弱点,提供专门的攻克密方。。。
地区: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查看: 66263|回复: 433
13年省考行测84+,申论71,信守承诺,回馈论坛
发表于 13-7-13 15:02
& &&&& &这篇文章想了很久该怎么写,大概是太久没有动笔写过东西,以至于连开头应该怎么开都不知道。笔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很兴奋地跑到论坛去得瑟,当时就承诺如果上岸一定奉献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共享,结果考试结束N久,拖延症继续发病,拖到现在才肯动笔写几个字。我没有很严谨的逻辑思维,所以在写的过程中思维会有跳跃性,如果有看得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下联系我。
& && &&&先讲讲我的考公经历吧,三次国考、两次省考、一次事业单位考试,共进面三次,2013年省考行测84+,申论71,笔试第一,面试第一,成功上岸。我想每一个认真走过考公路的朋友几乎都有一把血泪史,我也不例外。从大四开始就决定准备公务员,大四的上半学期几乎都是泡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对行测的题型保持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不喜欢的数学题更是连看都不愿看,申论更不用说了,只有在第一次参加国考的时候才真真正正完成了一次申论练习。所以2012年的国考华丽丽地做了炮灰,在那之后便痛定思痛,开始认真准备之后的浙江省考。
& && &&&关于行测,我最大的特点大概是速度比较快,而且从我自己模拟练习的情况、每一次正式考试的情况来看,速度越快成绩越高。12年的邮政考试和13的省考行测可以说是我的顶峰,邮政78+,省考84+,两次考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我做完所有题目后有检查的时间。两次考试,我做完后都把试卷上的答案和答题卡上的答案对了一遍,邮政的时候真的检查出有几题涂卡涂错,甚至还把准考证涂错了……所以担心涂卡涂错的同学,你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当然,有时间检查不代表我所有的题目都会做,这说明整张试卷我做得很顺利,模棱两可的题目很少,把该放弃的放弃,能做的做对,这样分数自然不会低。所以做行测时对时间的掌控很重要,每一部分试卷上都会有相应的参考时间给你,我一般是在那个时间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做一个小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做题的固定模式,一般先做资料分析,25分钟,言语理解,30分钟,逻辑判断30分钟,数量关系35分钟,包括涂卡时间在内,如果有常识再从数量里挪五分钟出来速战速决。因为浙江省考行测的分值平均分布,所以放弃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值得的,根据你的做题情况平均分布整个考试时间十分重要。
& && & 我行测的准备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熟悉题型为主,第二阶段以模拟练习为主。
& && & 首先是言语理解,我用的是某图顾斐的视频。我把她关于言语理解这块的所有题型的视频都看了一遍,每天看一种类型,看完了照她的方法去做,语意推断类的题我觉得还是很有效果的,值得推荐,在2012年我备考的时候用她的方法去做正确率基本保持在75%左右,2013年的时候已经提高到90%的样子。至于选词填空一直是硬伤,12年省考也是死在选词上,很多人说选词靠的是语感,是基础,没法提高。我觉得这个讲得有点绝对,国考的选词确实难,而且神出鬼没,这点从各个机构给的答案就能看出来,答案差异越大说明题越难,大家都达不成共识。但是浙江省考的选词就要简单很多,(2010年的除外,那一年是变态)国考需要你拐三个弯,浙江的拐一个就差不多了,最怕最怕你拐多了,看看这个也对那个也对,不仅浪费时间正确率还低。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浙江省考的选词填空你就抓住一个要点:不要想太多!就从直觉出发,是哪个就哪个。当然我说的这个直觉建立在四个选项的词的意思你都了解的基础上,关于这点我是这么准备的,准备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本子,在做题过程中发现有意思模棱两可或者完全不懂的词汇,就把它记下来,平时有空就看看记记,浙江还出现过两年考同一个词汇,所以真题的整理也很重要,对历年来出现的一些高频词汇做一个总结。关于言语这块还需要好好利用答案,因为言语理解不是数学,方法对了答案就对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平时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无法认同答案,一般我会先去试试找原文,如果找得到最好,答案自然就出来,反正原文怎样就怎样,也不要想着自己的逻辑了;找不到就试着去理解机构给出的答案,用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如果能接受那就记住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用这个思路,如果实在是很变态的题目理解不了那就放弃。考了两年,我每年考完都会根据各个机构估分,基本上最后的得分和估分都相差无几,所以机构给出的答案95%的正确率还是有的,要学会相信答案,从答案的角度出发思考。
& && & 再来讲讲数量关系,其实一开始数量关系我是打算全盘放弃的,那时候先考的国考只有十五题应用题,结果2012年15题国考一题也没做,全部蒙,该死的居然只蒙对一题,事实告诉我机会永远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所以我就弄了本专门讲数量关系的专题讲解,每天一种题型慢慢啃,看完例题做完后面的习题这个题型大致的题就能做了,但是其实对于我这种从小就对数奥题犯怵的人来说,今天掌握了过一个星期就忘记了,所以我对这一部分的要求一直不高,十五题能做对一半左右是我给自己的目标,在一年前我考的时候还能做到对各个基本题型都能有所掌握,今年考之前实在没时间再通盘复习一遍,做题的范围仅限于整份模拟卷的数量部分,索性13年的数学也不是很难,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所以考公也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存吧。相对来讲我更擅长的数字推理,这是我比较喜欢的题型,一方面它题型简单变化不多,容易总结方法;另一方面,它的题目比较短,比较便于整理错题,提高效率。从准备公务员开始,我基本保持每天做5-10题数字推理的习惯,一开始不限制时间,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无所谓,只希望自己能做出。过一段时间,在掌握了基本题型后,开始限制时间,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推出答案,算不出就直接看答案。同时,每天也要对做过的题目做个总结,把其中比较典型的题型摘抄下来,旁边注明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的摘抄持续到2012省考前两个月的样子,我对摘抄下来的题做了统一的整理,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了解自己不擅长的题型在哪里,然后以后遇到想不到的题就往那个方向去靠,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就这么几种,基本上都能把答案给套出来。像我自己一般是积和列变这类题型会一直卡壳,2012年省考的时候我用最后五分钟做完了数字推理的五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急中生智”四个字,哈哈,其中有三题大概就是积和列变的典型,所以数字推理是很典型的熟能生巧的题型,只要你做得够多,有足够的记忆储备,把正确率提高到90%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 && & 逻辑判断,其实这一块我也没有什么方法能分享,买本教材看一看,了解基础知识,把一些典型的命题记一记背一背。图形推理的方法参照数字推理,多做多总结,方法不多,如果嫌画图麻烦,把方法写下来,归纳整理起来,每次做之前看一看,把自己经常想不到的方法重点标一下,考试的时候快速地把这些方法套进去,不能十题都做出,八题问题不大。
& && & 资料分析,刚开始做资料分析的题时恨不得拿个计算器把那些该死的答案都算算出来,会特别烦躁。论坛那时候很推荐某图的模块宝典,我也买了一本看看。怎么说呢,方法是都挺好的,思路也很清晰。问题就在于我用不了,这个可能真的和文科生思维有关系,我觉得用那个宝典里的方法这个估完估那个,还不如我死算来的快。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直接的方法——死算,拿到一道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算吧,也不要考虑什么四舍五入估分估算,不然在一些误差比较小的题目上往往容易出错,而且也不好判断哪些该四舍五入、哪些该算到小数点后几位,容易把自己搞混乱。当然我的方法仅仅适合和我一样对数字不敏感的同学,我遇到过算这个确实厉害的人,十五题十五分钟,正确率百分百,讨教经验是怎么算的,两个字“估算”,所以,这个大概真的只适用于对数字特别敏感的人,或者你有足够的时间把书上的那些方法都熟记在心,并且能熟练运用,那这是最最好的解题方法。
& && & 关于行测,这一年多准备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练习和总结,在练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技巧。论坛里有种说法,行测做完一万题考75分没问题。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行测很大程度上也一样,做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正确率也就高了。所以模拟练习的阶段在我行测准备的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在应届生的时候,每天都很空,12年的考试在3月3日,从一月份开始我就保持每天一张模拟卷的强度,上午看申论,下午就练行测,把涂卡的时间也算上,一般我都留给自己十分钟涂卡的时间。做的过程中不要给自己放弃的借口,无论试卷再变态、题目质量再差都等做完再抱怨,大不了这张做完了,下一张就换个机构换套试卷做,但是一定不能养成中途放弃的习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真的考试那天,你所看到的试卷是怎样的,把每一次模拟练习都当做正式的考试,那么在正式考试那一天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练习的试卷是从各个渠道搜罗过来的,有各个机构的预测卷、模拟卷,其他省的真题卷,要把握每一次练习的机会,因为练一套少一套。
& && &今年在职考公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得益于去年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今年在行测方面我主要还是稳固为主。因为身处服务行业,一年下来有双休的日子一只手能数完,没有国庆、春节这些节假日概念,所以我能看书的时间只有晚上。一晚上一张试卷,做完对完,总结一下差不多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一晚上就很充实地过完了。当然也并非每天都是整张的试卷,我一般会在中政行测、91上刷题,91做得不多,主要是平时上班时或者公交车上手机上可以练一下。中政行测我是从12年开始刷的,去年是自己买的上面的试题做,包括各个省市的真题卷、浙江的模拟卷,在网上做题的好处就在于做完了会有排名,你可以看看自己大概处于怎样一个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今年直接订了一个套餐,没有做完,实在是时间不够,但是比较之下,我觉得还是去年做得效果好,我比较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做题情况去调配做题的量。
& && & 在我看来,行测是最能体现“勤能补拙”的考试,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论坛里有很多秒杀的方法其实我都没有办法理解,或者没法融会贯通,但这个并不意味着行测拿不了高分,这就好比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游戏过程中你会学到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招式,但是最后你会发现威力最大的却是最开始掌握并且最朴实无华的那一招。行测也是一个道理,论坛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方法,能把别人的智慧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最好,如果不能,那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练习总结,摸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我想行测拿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
& && & 关于申论我觉得我不能算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准备得到提高的例子,因为申论确确实实我也花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但是最后的效果显然没有行测来得明显,所以或者大家可以把这段当作失败经验的总结。在论坛看过很多申论提高方式,大家都说要多写,所以当时我先找了“申论批改标准研究中心”,也是论坛推荐的一个申论批改的网站,当时30元/次,现在貌似涨到40了,就是在网上答题后会有专门的老师为你批改打分,同时告诉你问题在哪里,在这个网站我写了三次,差不多一星期一次,基本上一直以求稳为主,把能抄的抄进去,写文章时老老实实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形式写下来。写完等成绩出来后再自己做总结,但是最后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于是又转战中政申论,买的也是套餐,零零总总写了六七次吧,次数增加到一周写两次,同样写完出成绩总结,但是效果始终不是特别明显,这其实和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不喜欢看新闻,看问题缺乏深度,挖掘不到申论资料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12年考之前也特别惆怅,总是怕申论拖了总分的后腿,最后也确实考试那天没有把握好时间,最后大作文匆匆结尾,没有写到规定的字数。所以可以说12年的申论最后以失败告终。
& && & 13年备考的时候吸取12年的教训,下意识地增加时政方面的信息,《人民日报》和《今日浙江》是我最常看的,看到好词好句就记下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一方面还能练字,如果是很好的文章就剪下来,做成剪报,定时地去看看,感受一下别人写文章的思路角度,下意识地进行模仿。13年写得很少,在研究中心又写了一次,还是和去年的结果差不多,当时有点灰心丧气,不过好在12年考过有了经验,至少能够确定申论不至于再次拖我后腿,所以考试那天也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看到那个申论资料和大部分人一样哀叹了没有资料可以抄,但是这样的形势反而对我十分有利,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新材料,意味着申论不会像12年那样70+满地走,最后果然13年的分数普遍比12年要低,而我因为吸取了12年的经验教训,今年做题时牢牢把握做题的节奏,考试结束前5分钟刚好写完整张试卷,最后在大家申论普遍低于去年的情况下,我的申论不降反升,所以12年的经历也不失为一次经验的积累。
& && &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一年来我在申论方面的准备在这场考试前体现得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它却在之后的面试中对我有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准备申论的方法还是有所欠缺,还需要大家自己再摸索一下,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申论学习方法更好。
& && & 关于面试,我觉得和大家的经验也都是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口说,多说多整理。好在天生脸皮厚,开口说这件事对我来讲并不是很难的事情。12年进面时,我报了浙大的培训班,如果你对于面试一无所知,可以报个班帮助你入门,但是仅仅是入门,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刚从培训班出来那会儿,我一度陷入了迷茫期,最大的问题还是期待太高,以为七天培训出来立马可以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事实上只是从一个不会答题的菜鸟变成了会应试的菜鸟,离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远得很。后来到了学校得到了面试大神的指导,开始感觉有些摸到了面试的门道,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但是我确实是个比较慢热的人,很多东西没能马上消化,考试那天又过于紧张,所以2012年省考没能成功翻盘。
& && & 面试练习过程和我训练行测的状态差不多,我会把每一次练习当作最后真正的面试,练习那么多次我从来没有允许自己放弃过任意一次练习的机会,一方面练习机会难得,你不答完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和你一起练习的战友的时间,另一方面,你永远不知道面试那天会遇到怎样的情况,你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试题都符合你的口味,你都有话讲,所以每一次你觉得答不下去了都不要放弃,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到了考场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能从容面对,参加过面试的人都知道,内容在面试中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大家的思维都差不多,考官一天听三十几个人讲一套题,听得烦到不能再烦,基本上你保持一个镇定的状态完完整整答完整套题,基本分总是在的,而放弃意味着满盘皆输。
& && & 关于面试内容上我没有更好的资料能跟大家分享,讲一讲我参加了三次面试的心理路程,也许可以帮助到同样迷茫的你。
& && & 第一次,2012年浙江省考,报的三不限岗位,招两个进面六个,笔试第四进面,三不限岗位竞争之激烈考公的人大概都知道,我们岗位从第一名与第六名的分差是三分,六个人基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我因为天生脸皮厚,从开始练习面试起每个人都告诉我,都觉着这水平翻盘没有问题,而那时确实也抱着不会遇到高手的侥幸心态,总觉得自己一定翻盘成功。于是我就带着这种无知者无畏的二货心态雄赳赳气昂昂参加了那一年的面试。面试当天,抽签抽到全场倒数第二个,从早上七点半左右进候考室,到下午四点半左右进的考场,整整9个小时我几乎没有和身边的人有所交流,等到进考场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处于痴痴傻傻状态。对的,就是痴痴傻傻,本来就是一话痨,却在九个小时内都没有怎么讲话,可以说脑子都秀逗了,还答什么题啊,所以那一天我从进考场到出来,大概用了六七分钟的样子,出来一看手表我就知道完蛋了,讲的内容不算少,那按这时间来看,我的语速是有多赶,考官能听进多少……果不其然,最后面试依然是第四,翻盘失败。
& && & 第二次,邮政的面试,由于是新部门,是作为国考在六月份单独考的部门。当时是以第一进面,1:4的比例,只知道最后一名和自己差9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显得从容许多,在候考室和一起等待的考友也有了不少的互动,聊天过程中了解到第二名是已经省考上岸的,而且是相当不错的岗位,当时就和他开玩笑如果被翻盘了就让给我,结果一语成谶,这是后话。面试当天,抽到下午第一个,吃了饭也不敢睡觉,怕脑子再秀逗,灌了半瓶红牛,为了让自己能够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进了考场以后,氛围和省考的时候差不多,但是桌上只有草稿纸,主考官开始念引导词时才知道是考官读题,直接答的方式。所以我一直很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持镇定答完一套题,因为考场上发生什么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天是我第一次遇到念一题答一题的方式,一开始有些不习惯,第一题综合分析思路没有理好,讲到后来我都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好在还算镇定,后面的三题答得非常流利,答完后自我感觉比省考要好很多。最后只能查到自己的分数,也没有接到体检通知,心想大概就是挂了,本来这件事到这儿也就结束了,因为毕竟是国考,高手确实比省考多,1:134的岗位,我笔试能第一已经很开心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确实让我无力吐槽,刚才说一语成谶,最后确实是那位公务员大哥翻了我的盘,这位大哥加了我的QQ,问了我的面试成绩,然后告诉我他比我高,又告诉我他打算放弃。我瞬间觉得世界充满了光明有木有,因为我从一般人的角度出发,都这样告诉你了,说明没有意外就是要放弃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后来我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去问这位大哥,到底是怎样的情况,结果人告诉我他又不放弃了……不放弃了……尼玛,所以你之前告诉我要放弃是在耍着我玩是么,不放弃不是你的错,明明不想放弃,跑来告诉我你要放弃完了又不放弃就是你的错!(#吐槽完毕#)所以,第二次的面试以一种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再次以失败告终。
& && & 今年的省考是我第三次参加面试,也是我心理压力最大的一次。笔试出成绩那一天,查到155+的成绩眼泪就刷刷往下掉,因为总觉得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很满意很满意了。之后也没想太多,就开始认真准备接下来的面试,问题出在出了面试名单以后,猛然间发现这是市里的最高分,我一直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一下子给了我一顶状元帽子,确实戴不稳,无形中就给了自己很多压力,总怕自己成为第一个被翻盘的状元很丢脸。其实后来悟到就是自己想太多,除了你自己哪有人那么无聊会来关心谁谁谁是状元还被翻盘,说来说去就是把自己想得太重要的缘故。
& && & 讲讲我的准备过程,今年我没有报班,一方面是工作确实很忙,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培训班能学到的东西去年我都已经学到了,所以今年我就自主研发。在论坛找到了组织,立马果断迅速积极向组织靠拢。因为在职,基本上我都是晚上去图书馆练习,练习的战友不是特别固定,隔天会换一些人一起练习,所以我又要感谢一下足够厚的脸皮,无论换了是谁都不会有不敢讲的情况发生。一开始,因为挺多人还有体测这一关要过,所以一般隔天在图书馆练习,我为了保持面试的状态,不去图书馆的那天就会自己在家模拟,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个习惯,总觉得一天不练,第二天就会找不到滔滔不绝讲的感觉。
& && & 另外,练习后的总结也十分重要。每天晚上从七点开始练到九点结束,回家后再把今天练习的题自己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练习只能保持面试的状态,而总结却可以把你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相对来讲我比较懒,总是会忽略这个过程,幸好我有勤奋的战友,鱼哥每天结束后都会再把今天的题总结一下,然后和我讨论是否有更好的答题方式,虽然这个过程和自己总结的效果相比相差甚远,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至少也在督促我不断思考提高。
& && & 面试中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速和条理性,我的语速一直很快,其实也是紧张的一种表现。去年面试时,因为快经常会出现呃,嗯这样的语气词,今年可能是因为在准备申论过程中时政方面的内容看得比较多,脑子里这些词汇丰富了不少,所以虽然语速依然很快,但是面试时一般能很流利地把三道题答完。本来我总是想着快就快吧,流利就好,后来遇到去年上虞面试第一的大神,她告诉我她也是在考前一两天才把语速降下来,我顿时觉得有了希望,后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在开始思考前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上“慢”、“停”两个字,以提醒自己注意语速和停顿,这个方法起先一直不管用,到了考试那天我出奇地镇定,写完那两字就好像有如神助,每一题都答得不疾不徐,眼神稳定,好像真的只是在和考官交流而不是坐在试场里考试。而在条理性方面,这和我申论不好息息相关,由于知识储备过少,导致在答题过程中只能想到什么答什么,不能形成完整的思路,偏偏我又是话痨,别人一句话能讲完的东西我能绕出三句来,整个过程听下来就会显得特别没有条理性。关于这一点,短时间内想要完全改掉是很难的,所以我选择了扬长避短的方法,既然讲多了显得没有条理,那就讲少一点,把你想讲的点理理清楚,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考官知道你讲了什么,不至于在乱七八糟的话里绕晕就是最大的成功。考试那天,我就牢牢把握这个原则,控制语速,缩减内容,最后总共用时10分钟,这样的时长通常刚刚好,考官既不会有怎么那么快是不是讲得很少,也不会嫌弃你啰嗦,给个中等分妥妥的。所以,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改进,讲得越多,问题暴露得越多,那么之后的进步也就越大。
& && & 可以说准备面试的这段时间是我考公路上最充实也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尽管压力重重,但是由于之前一直是孤军作战,时间久了免不了会有孤独感,现在突然多了那么多人,大家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问题,谁都有心态不好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种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感觉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
四、关于考公中的偶然性
& && &&&前面也有提到考公是一项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考试,前三段都是关于必然性的,最能体现偶然性的无异于选岗位,这种偶然性决定了为什么有些岗位120就是岗位第一,而有的145+可能连面试都进不了。所以作为考公的第一步,选岗位很重要。有专业限制的就往专业限制靠,限制条件越多越好,不管三不限的岗位招几个都不要跳,除非你有过硬过稳的实力。当然这里的“选”是指在你有机会选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专业去哪儿都只能跳三不限这种大坑,那么请你扼杀掉那一点点的侥幸心理,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通常千人坑不一定出最高分,但千人坑一定是高分最密集的地方,如果你查到成绩是千人坑的第一名,不要太开心,第二名和你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两分,也就是说千人坑所有进面试的人几乎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当然,如果你下定决心想要考公,不要再存有那一点点的侥幸心理,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人的潜力永远是无限的,12年我没有想过考140,我考了142,13年150的分数想都不敢想,最后成绩是155,所以不要给自己放纵的借口,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认认真真去准备,去奋斗。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不是一个文笔特别好的人,这篇经验分享大概是我有史以来写过最长的文章。回忆起考公的这段时光,满满的都是充实与自豪。我很感激这一年来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无论是工作上的不顺心亦或是生活上的不如意,曾经的我把这一切看作是一种煎熬,没日没夜地逼自己做题、看新闻,断绝所有的社交生活,从满是考题的梦里惊醒;也曾经陷入歇斯底里的情绪不能自拔,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会熬不过去,而如今这一切的一切统统成为了助推我成长的催化剂。回首这一年,痛苦也好伤心也罢所有的好的不好的情绪都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我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与美好回忆。借用最近很喜欢的一句歌词:“沙不怕风吹,在某天定会凝聚”,今天你所付出的每一点滴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终会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你不断向前!
& && &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很懒的人,但是这一次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写这篇文章,很多话写了删掉再写再删,仅仅希望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纪念那个曾经如此努力的自己。
发表于 13-7-13 15:14
真是长啊,,谢谢楼主分享~~~!!!祝贺
发表于 13-7-13 16:17
好经验,谢谢分享
发表于 13-7-13 16:22
长篇心得,很值得借鉴
发表于 13-7-13 16:35
感谢楼主分享,获益匪浅。
发表于 13-7-13 17:01
鱼哥帮你来顶帖啦!!!!
去年面试失败写了心得,今年是想写篇成功的心得,只是后来眼睛做了激光,一直没写,你终于写了,我想下周要不也集中精力写一下,回馈坛友。
发表于 13-7-13 17:07
回 xinxin999 的帖子
:鱼哥帮你来顶帖啦!!!!
去年面试失败写了心得,今年是想写篇成功的心得,只是后来眼睛做了激光,一直没写,你终于写了,我想下周要不也集中精力写一下,回馈坛友。
(13-7-13 17:01) 我写了半个月呐。。这断断续续的终于成文了~不容易~
发表于 13-7-13 17:27
“没日没夜地逼自己做题、看新闻,断绝所有的社交生活,从满是考题的梦里惊醒”——简直就是现在的我的真实写照!
发表于 13-7-13 17:51
高手啊,我也要向150进军
发表于 13-7-13 20:01
发表于 13-7-13 21:27
发表于 13-7-13 21:50
看了楼主的心得,非常佩服这样的毅力,能真正这么努力地人,肯定能成功
发表于 13-7-13 22:10
Re:13年省考行测84 ,申论71,信守承诺,回馈论坛
发表于 13-7-13 22:15
发表于 13-7-13 22:38
学习!自己还不够努力
发表于 13-7-13 23:05
努力的人往往总能成功
发表于 13-7-14 07:48
发表于 13-7-14 08:10
发表于 13-7-14 09:07
不晓得楼主是哪个服务业的,我也是服务业的,每天花3小时行测,时间精力真抽不出来。。。。。。
发表于 13-7-14 09:24
回 bigbird007 的帖子
:不晓得楼主是哪个服务业的,我也是服务业的,每天花3小时行测,时间精力真抽不出来。。。。。。
(13-7-14 09:07) 晚上啊,七点到十点,不就是三个小时么。。。。
Powered by Discuz! ,
GMT+8, 18-4-28 1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考行测估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