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6年全国各省市的全国铁路统计年鉴鉴

下载费用:5 皮蛋 &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DF
大小: 1.28MB
上传时间:
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基于全国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数据 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基于全国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数据刘金伟摘 要:按照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以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通过对相关人口数据的分析,评估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过大,表明没有完成与其人口规模相对应的目标任务。从“十二五”期间的进展来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长只有0? 622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完成“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把重点由解决城乡“二元”分割转到化解区域内外有别上;应尊重流动人口落户的意愿,建立“以脚投票”的流动迁移机制;注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从农村内部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的途径。关键词: 落户方案 户籍人口城镇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330刘金伟,管理学博士,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员、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社会体制蓝皮书一 背景2016年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两个百分点以上。这个目标任务能不能实现?目前进展如何?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一般来说,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是城乡转移人口的主要吸纳地,根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中流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有1119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6? 3%。其中, 8? 6%流入直辖市, 22? 6%流入省会城市, 35? 1%流入地级市。跨省流动农民工80%流入地级及以上大中城市,省内流动农民工54? 6%流入地级及以上大中城市。(见表1)率先解决好这些大城市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不仅有利于全国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其他城市也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表1  2015年外出农民工流向地区分布及构成合计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小城镇其他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 16884? 0 1460? 0 3811? 0 5919? 0 5621? 0 73? 0其中:跨省流动7745 1188 1752 3258 1473 73省内乡外流动9139 272 2059 2660 4148 0外出农民工构成(%) 100? 0 8? 6 22? 6 35? 1 33? 3 0? 4其中:跨省流动100? 0 15? 3 22? 6 42? 1 19? 0 0? 9省内乡外流动100? 0 3? 0 22? 5 29? 1 45? 4 0? 0本研究以4个直辖市城市、 27个省会城市、 5个计划单列市、 14个常住流动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人口数据的分析,评估这些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户籍人口城镇43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化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二 资料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资料来源本研究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 50个被评估城市常住人口数据、常住城镇人口数据、本地户籍人口数据和本地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数据。由于目前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人口数据的统计的口径和标准变化很大,有些地方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因此,在数据的采纳上少数城市的户籍人口采用了2014年的数据,在口径上并没有对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进行区分。资料来源主要包括: (1) 50个被评估城市2011年和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 (2) 50个被评估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公布的数据; (3)部分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涉及的相关数据; (4) 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人口与劳动就业统计年鉴涉及的部分数据; (5) “六普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6)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二)概念界定和评价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概念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或本地户籍城镇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计算方法,常住人口主要包括四部分:户口在本辖区人也在本辖区居住的人、户口在本辖区之外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待定(无户口和口袋户口)而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辖区但离开本辖区半年以下的人。城镇常住人口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数据主要靠人口普查获得。530社会体制蓝皮书非农业人口: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指不从事农业生产、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户口人群。 90年代以后多使用城镇户籍人口代替非农业人口,目前从各地统计年鉴来看,有的统计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有的统计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非农业人口数据主要来自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在评价方法上,本研究涉及一些评价标准的设定与计算,主要包括: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总量×100%;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非农业人口(城镇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总量×100%; (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三 主要评估结果( 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现状及特点被评估的50个城市是中国工业化程度高、城镇化步伐推进快、流动人口聚集度高的城市。从2016年这50个城市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共4? 0139亿人,具有本地城镇户籍(非农业户口)的人口有1? 8709亿,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计算标准,这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 61%。 2015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 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 71个百分点。按照“十三五”时期的规划目标, 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从数据上看这50个城市整体上已经提前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考虑到这50个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其所承担的任务也要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标准。从评估结果来看, 2016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市、南京市、西安市、太原市、大连市、青岛市、兰州市、银川市、沈阳市和成都市。这1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最低的也超过56%,最高的达到68? 81%。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有5个、东北地区有2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有3个。排名前十的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本地城镇化推进速度比较快,随着本地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农村地区范围的不断缩小,本地大量农业人口整体转为非农业人口,例如排名第二的南63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京市在2013年就完成了撤县设区的任务,通过区划调整把仅有的两个县纳入城区范围。二是流动人口的规模较小,除了成都市和珠海市外,其他城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都较低,很多地方本身是人口的流出地,比如西部地区的西安市、太原市、兰州市、银川市和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三是户籍制度改革比较早,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快。比如排名第一的珠海市是中国最早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地区之一,本地112? 45万户籍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成都市是中国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的速度比较快。表2  2016年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单位: %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珠海市68? 81 26南宁市46? 762南京市67? 49 27重庆市46? 113西安市62? 71 28长春市45? 964太原市61? 28 29拉萨市44? 185大连市59? 47 30苏州市44? 096青岛市58? 88 31惠州市43? 667兰州市57? 99 32厦门市43? 578银川市57? 71 33哈尔滨市43? 539沈阳市57? 16 34石家庄市42? 5010成都市56? 56 35贵阳市41? 9311杭州市54? 93 36泉州市41? 2212乌鲁木齐市54? 45 37海口市40? 8413济南市54? 30 38郑州市40? 1014上海市53? 73 39合肥市39? 3615西宁市53? 73 40呼和浩特市39? 0416无锡市53? 56 41金华市38? 6717南昌市53? 23 42嘉兴市35? 1118武汉市52? 94 43长沙市34? 0819佛山市52? 35 44深圳市31? 2020北京市51? 20 45宁波市29? 6621福州市50? 78 46台州市26? 3322广州市50? 44 47中山市25? 6623天津市49? 53 48榆林市23? 7224昆明市47? 58 49温州市18? 2025常州市47? 05 50东莞市12? 20730社会体制蓝皮书排名后十位的城市分别是东莞市、温州市、榆林市、中山市、台州市、宁波市、深圳市、长沙市、嘉兴市和金华市。排名最后的东莞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2? 2%。在排名后十位的城市中,除了中部地区的长沙市和西部地区的榆林市外,基本上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沿海城市,其中浙江省有5个城市,广东省有3个城市。排名后十位的城市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外来人口规模大、占比高。比如东莞市、深圳市、宁波市、中山市、嘉兴市、金华市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均超过了50%,深圳市外来人口规模超过了800万,宁波市和东莞市超过了400万。二是部分城市城镇化推进速度慢,本地农村人口占比较高。比如温州市、台州市、榆林市和长沙市本地的农业人口比例比较高,再加上大量外来人口流入,面临本地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双重压力。从区域分布来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是东北地区的四个城市,平均值为51? 53% ;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平均值分别为48? 65%和46? 83% ;东部地区的城市得分最低,平均值为43? 92% 。因此,提高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整体比例,东部地区是关键。 (见表3)表3 不同区域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单位: %地区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东部地区43? 9244 27 12? 88624中部地区46? 8317 6 10? 49525西部地区48? 6515 13 10? 32466东北地区51? 5300 4 7? 95331总计46? 1108 50 11? 74839从不同行政级别类型的城市来看,行政级别的高低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关度比较高, 4个直辖市城市的平均值为50? 14%、 15个副省级城市的平均值为51? 25%、 17个省会城市的平均值为47? 38%、其他14个地级城市的平均值为37? 9%。 14个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地级城市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差83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别显著,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流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地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 (见表4)表4 不同区域城市户籍城镇化率比较单位: %城市类型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直辖市50? 1425 4 3? 19503副省级城市51? 2533 15 10? 77375省会城市47? 3847 17 7? 98161其他地级市37? 9021 14 15? 48552总计46? 1108 50 12? 14287( 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分析“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努力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 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 9% ,两者之间的差距是16? 2个百分点。从被评估的50个城市来看,常住城镇人口为2? 9914亿人,常住人口总量为4? 0139亿人,根据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 50个被评估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 53%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 43个百分点。 50个被评估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为27? 9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 7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相对于其本身的人口总量来看,并没有完成其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按照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进行排名,差距小的城市排在前面,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拉萨市、西安市、青岛市、南宁市、长春市、济南市、南京市、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宁市。差距最小的拉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只有8? 92个百分点,排名第十的西宁市的差距为15? 19个百分点,排名前十的城市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见表5)930社会体制蓝皮书排名后十位的城市分别为东莞市、深圳市、中山市、温州市、厦门市、佛山市、宁波市、长沙市、海口市与上海市。差距最高三个城市分别是东莞市为76? 62个百分点、深圳市为68? 8个百分点、中山市为62? 49个百分点。其余的7个城市也都在35 ~ 50个百分点之间,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见表5)表5  50个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排名单位:个百分点排名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排名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1拉萨市8? 92 26沈阳市23? 392西安市10? 31 27惠州市24? 493青岛市11? 11 28嘉兴市25? 794南宁市12? 55 29金华市25? 835长春市12? 64 30武汉市26? 476济南市13? 66 31呼和浩特市28? 457南京市13? 91 32郑州市29? 608重庆市14? 83 33苏州市30? 819成都市14? 91 34合肥市31? 0410西宁市15? 19 35榆林市31? 2811石家庄市15? 80 36贵阳市31? 3212福州市16? 92 37天津市33? 1113银川市18? 09 38台州市33? 9714南昌市18? 33 39广州市35? 0915乌鲁木齐市18? 57 40北京市35? 3116哈尔滨市19? 52 41上海市35? 3717大连市19? 53 42海口市36? 3918珠海市19? 89 43长沙市39? 4019杭州市20? 37 44宁波市41? 4420无锡市21? 84 45佛山市42? 5921泉州市22? 34 46厦门市45? 3222昆明市22? 47 47温州市49? 8023常州市22? 95 48中山市62? 4924兰州市22? 96 49深圳市68? 8025太原市23? 12 50东莞市76? 620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从四大区域城市之间的比较看来,东北地区差距最小, 4个城市平均只有18? 77个百分点,稍微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次之,也只有19? 2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差距较高,东部地区平均达到32? 67个百分点,城市内部差距也比较大,标准差为16? 76;中部地区6个城市平均也达到27? 9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 79个百分点。(见表6)表6 不同区域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较单位: %地区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东部地区32? 6670 27 16? 75528中部地区27? 9933 6 7? 23084西部地区19? 2192 13 7? 56831东北地区18? 7700 4 4? 47442总计27? 4980 50 14? 44670从不同行政级别类型的城市来看,差距最大的是流动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14个地级城市,平均差距达到35? 0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其次是4个直辖市城市,平均也达到29? 66个百分点;比较低的是17个省会城市,为22? 89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见表7)表7 不同类型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较单位: %城市类型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直辖市29? 6550 4 9? 93911副省级城市25? 0980 15 16? 26633省会城市22? 8894 17 8? 58145其他地级市35? 0493 14 17? 05950总计27? 4980 50 14? 44670140社会体制蓝皮书( 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进展及趋势分析在推进速度上, “十三五”时期的目标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即由目前的16? 2缩小到14? 2。我们以“十二五”时期50个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进展情况,对“十三五”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2010年50个城市常住人口的总量为2? 8846亿人,非农人口总量为1? 2550亿人,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 2010年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整体水平为43? 50% , 2015年的数据是46? 61% ,整个“十二五”时期提高了3? 1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 622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完成“十三五”时期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难度。从50个城市的比较来看, “十二五”时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幅度最高的是南宁市, 5年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20? 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4? 19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有9个城市,分别为南宁市、西安市、金华市、泉州市、福州市、杭州市、昆明市、石家庄市和成都市。平均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有台州市、西宁市、重庆市、常州市、南昌市、深圳市、大连市和郑州市。其余33个城市年增长率均低于1个百分点,有13个城市出现了负增长,例如济南市5年内下降了8? 95个百分点,广州市、海口市、榆林市、乌鲁木齐市、武汉市、太原市、哈尔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下降也超过了1个百分点。 (见表8)从区域来分析, “十二五”时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最快的是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平均增长了5? 89个百分点;其次是东部地区的27个城市,平均增长了3? 4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慢的东北地区的城市和中部地区的城市, 5年间分别增长了1? 12和1? 68个百分点。 (见表9)2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表8  “十二五”时期50个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单位:个百分点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1南宁市20? 93 26兰州市1? 882西安市18? 47 27珠海市1? 683金华市18? 26 28合肥市1? 514泉州市17? 05 29长春市1? 275福州市13? 35 30东莞市1? 046杭州市12? 95 31无锡市0? 967昆明市12? 56 32佛山市0? 808石家庄市10? 54 33北京市0? 759成都市10? 23 34呼和浩特市0? 6410台州市8? 63 35中山市0? 5311西宁市8? 34 36惠州市0? 3712重庆市7? 73 37长沙市0? 3213常州市7? 49 38南京市-0? 2614南昌市6? 82 39温州市-0? 4615深圳市6? 11 40沈阳市-0? 7316大连市5? 14 41上海市-0? 7917郑州市5? 14 42贵阳市-0? 9118青岛市3? 82 43哈尔滨市-1? 2019天津市2? 82 44太原市-1? 3220拉萨市2? 81 45武汉市-2? 3821宁波市2? 68 46乌鲁木齐市-3? 1522苏州市2? 50 47榆林市-5? 4623银川市2? 49 48海口市-6? 4324厦门市2? 49 49广州市-6? 5625嘉兴市2? 48 50济南市-8? 95表9  “十二五”时期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的区域差异单位: %地区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东部地区3? 4749 27 6? 63071中部地区1? 6831 6 3? 62497西部地区5? 8885 13 8? 05621东北地区1? 1206 4 2? 88517总计3? 6991 50 6? 58893340社会体制蓝皮书从不同行政级别类型的城市来看, “十二五”时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最快的城市类型是17个省会城市, 5年平均增长了4? 44个百分点;其次是流动人口规模较大的14个地级市, 5年平均增长了3? 99个百分点。增长较慢的是4个直辖市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只增长了2? 63和2? 87个百分点。 (见表10)表10  “十二五”时期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的城市类型差异单位: %城市类型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直辖市2? 6274 4 3? 71081副省级城市2? 8713 15 7? 14055省会城市4? 4419 17 6? 92181其他地级市3? 9901 14 6? 68021总计3? 6991 50 6? 58893四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根据不同类别、区域的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从国家历次户籍制度改革的导向来看,虽然户籍制度总体上是放开的,但国家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控制措施。基本原则是规模越大的城市对户籍控制得越严格,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虽然采取了积分落户的政策,但由于国家对人口规模总量有上限要求,出于对人口总量控制的需要,每年实际能够拿出的入户指标非常有限。但这四个城市本身存在很大差别,深圳市基本上是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 2015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100%,但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31? 2%,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68? 8个百分点。对于这种类型的城市,就不能用超大城市的户籍政策标准来调控,应尽快把长期在深圳具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流动常住人口纳入本地户籍范围。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程来看,人口不断4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向大城市集中是一种主要趋势,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特征。因此,大城市应该成为中国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主要地区,除个别城市外,在户籍制度上应该尽量放开,尽少设置障碍。从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流出地。随着本地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城市人口总量和规模不足对本地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这些城市的流动人口以本省范围内的流动为主,流动人口的适应性较强,对于这类城市不仅不应该设置户籍障碍,而且应该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外来人口到本地落户。东部地区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流入地, 2015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4? 7%,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难度比较大。东部地区的城市要区别对待,城市容纳能力比较强、经济发达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外来人口在本地落户,例如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青岛市、泉州市、宁波市等。对于流动人口聚集程度高、城市容纳能力有限的城市,比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温州市、台州市等地,不能过度追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而应通过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二)把重点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放在区域内外有别上随着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截至2016年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实行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实际上,广东的珠海市、佛山市,山东的济南市、青岛市,江苏的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等地,早就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在对待本地农业户口居民上,无论在社会福利还是在基本公共服务上都与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待遇,原来的城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强调的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区域内部正逐渐弱化,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区域分割,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距并没有得到540社会体制蓝皮书有效解决,外地人无论是具有城镇户籍还是农村户籍,在流入地城市获得本地户籍的难度均比本地人大得多。由于中国实行是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们会在落户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上优先考虑本地居民。从中国流动人口的构成来看,中国人口流动的规律是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从小城市流入大城市,跨区域流动特别是跨省流动比例很高,根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45? 87%。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根本目的是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未来中国要打破区域壁垒,尽快解决由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造成的内外有别问题。( 三)要尊重流动人口的意愿和选择,建立“用脚投票”的迁移机制作为流动人口个体来讲,无论是从农村流入城市,还是从小城市流入大城市抑或是从西部地区的城市流入东部地区的城市,都是权衡利弊、理性选择的结果。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近年来中国人口流动出现了相对稳定的趋势。由原来的暂时性流动变成长期性流动, 2015年流动人口平均在外流动时间是4? 4年,流入的城市相对固定;由原来的个体流动变成了家庭流动,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近90%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约占60%。也就是说,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选择在哪类城市工作和生活不是盲目的,而是长期考虑和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根据“您是否愿意转为城镇户口”这道题目,用回答愿意的人数除以该城市被调查流动人口的总数,计算出50个被评估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城镇的比例。然后,用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例与该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例均低于当地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高的只有上海市、大连市、北京市、无锡市、厦门市、天津市、深圳市、哈尔滨市、常州市、中山市、台州市、东莞市、温州市13个城市;略低的城市有武汉市、苏州市、宁波市3个城市。 (见表11)说明这6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些城市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没有得到满足。这些城市除了东北地区的大连市和哈尔滨市外,没有一个是中西部地区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征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纳流动人口的能力强。因此,国家要尊重流动人口的意愿和选择,在政策上向流动人口落户意愿高的地方倾斜,通过消除户籍壁垒,建立“用脚投票”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机制。表11 被评估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例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单位: %排名城市愿意落户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城市愿意落户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上海市68? 20 53? 73 26台州市35? 10 26? 332大连市62? 70 59? 47 27泉州市34? 40 41? 223珠海市61? 80 68? 81 28银川市33? 70 57? 714北京市57? 90 51? 20 29杭州市32? 60 54? 935太原市54? 50 61? 28 30郑州市31? 60 40? 106无锡市54? 50 53? 56 31嘉兴市31? 20 35? 117武汉市52? 70 52? 94 32长春市30? 60 45? 968厦门市51? 40 43? 57 33东莞市30? 40 12? 209天津市51? 30 49? 53 34温州市28? 50 18? 2010深圳市50? 90 31? 20 35宁波市28? 20 29? 6611哈尔滨市50? 20 43? 53 36惠州市27? 80 43? 6612常州市48? 70 47? 05 37昆明市27? 00 47? 5813乌鲁木齐市48? 10 54? 45 38南宁市26? 50 46? 7614西安市47? 20 62? 71 39拉萨市26? 00 44? 1815苏州市43? 40 44? 09 40南昌市25? 10 53? 2316南京市42? 60 67? 49 41长沙市25? 00 34? 0817青岛市42? 20 58? 88 42西宁市24? 80 53? 7318济南市40? 60 54? 30 43金华市23? 90 38? 6719中山市38? 70 25? 66 44石家庄市22? 50 42? 5020沈阳市37? 30 57? 16 45海口市22? 40 40? 8421兰州市37? 10 57? 99 46成都市22? 20 56? 5622福州市36? 60 50? 78 47合肥市20? 60 39? 3623广州市36? 50 50? 44 48重庆市20? 40 46? 1124佛山市36? 00 52? 35 49贵阳市20? 00 41? 9325呼和浩特市35? 40 39? 04 50榆林市14? 20 23? 72740社会体制蓝皮书( 四)要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权益,从农村内部着手,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农业转移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程来看,要想让农民安心地留在城市,必须先从农村入手,解决他们流入城市的后顾之忧。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强制性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永久脱离了联系,通过实施一系列劳动就业和福利制度让进城农民安心在城市安家。 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土地调整政策和鼓励小农户“脱农”政策,为农民永久性进城创造条件,例如日本1952年颁布了《土地法》允许土地转让,鼓励土地集中经营和农业委托经营。从调查的情况看,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不愿选择落户城市的主要顾虑是怕户口转移后农村权益得不到保护。主要顾虑包括:一是土地的“三权”问题,即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这些权利都跟户籍制度直接挂钩,一旦脱离农村户口也就意味着自己不属于集体成员。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国家提出了土地“确权” “三权分置”等办法。但要打消农民的顾虑,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农民离开农村后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侵害。二是农民的住房和宅基地问题,由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大部分农民是无偿分配获得,农民的住房和宅基地能像城市住房一样具有抵押、担保、转让的权利,也是促使农民脱离农村永久性进城的关键。农民进城后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在城市立足,如果不能,将来能不能再返回农村?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农民进城落户相对比较容易,而把城市户口迁到农村地区比较难。目前很多具备在城市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持观望态度,希望国家在政策上能够有所突破。今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实行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后,对于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允许其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把户口迁回农村,给予其一定的反悔时间,彻底解除其顾虑,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8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参考文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6。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 《人口研究》 2013年第4期。刘金伟: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4。刘金伟: 《中国城市户籍开放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3个样本城市的评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40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皮蛋 &&2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173196"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中国城市人口 年全国 城市数据 户籍人口城镇化 个地级 城镇化 中国城市 2016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建设 地级及以上城市 2016年中国 个地级以上城市 2016年 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进程 年中国
资源描述:
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基于全国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数据刘金伟摘 要:按照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以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通过对相关人口数据的分析,评估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过大,表明没有完成与其人口规模相对应的目标任务。从“十二五”期间的进展来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长只有0? 622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完成“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把重点由解决城乡“二元”分割转到化解区域内外有别上;应尊重流动人口落户的意愿,建立“以脚投票”的流动迁移机制;注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从农村内部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的途径。关键词: 落户方案 户籍人口城镇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330刘金伟,管理学博士,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员、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社会体制蓝皮书一 背景2016年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两个百分点以上。这个目标任务能不能实现?目前进展如何?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一般来说,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是城乡转移人口的主要吸纳地,根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中流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有1119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6? 3%。其中, 8? 6%流入直辖市, 22? 6%流入省会城市, 35? 1%流入地级市。跨省流动农民工80%流入地级及以上大中城市,省内流动农民工54? 6%流入地级及以上大中城市。(见表1)率先解决好这些大城市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不仅有利于全国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其他城市也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表1  2015年外出农民工流向地区分布及构成合计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小城镇其他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 16884? 0 1460? 0 3811? 0 5919? 0 5621? 0 73? 0其中:跨省流动7745 1188 1752 3258 1473 73省内乡外流动9139 272 2059 2660 4148 0外出农民工构成(%) 100? 0 8? 6 22? 6 35? 1 33? 3 0? 4其中:跨省流动100? 0 15? 3 22? 6 42? 1 19? 0 0? 9省内乡外流动100? 0 3? 0 22? 5 29? 1 45? 4 0? 0本研究以4个直辖市城市、 27个省会城市、 5个计划单列市、 14个常住流动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人口数据的分析,评估这些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户籍人口城镇43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化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二 资料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资料来源本研究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 50个被评估城市常住人口数据、常住城镇人口数据、本地户籍人口数据和本地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数据。由于目前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人口数据的统计的口径和标准变化很大,有些地方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因此,在数据的采纳上少数城市的户籍人口采用了2014年的数据,在口径上并没有对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进行区分。资料来源主要包括: (1) 50个被评估城市2011年和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 (2) 50个被评估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公布的数据; (3)部分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涉及的相关数据; (4) 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人口与劳动就业统计年鉴涉及的部分数据; (5) “六普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6)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二)概念界定和评价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概念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或本地户籍城镇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计算方法,常住人口主要包括四部分:户口在本辖区人也在本辖区居住的人、户口在本辖区之外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待定(无户口和口袋户口)而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辖区但离开本辖区半年以下的人。城镇常住人口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数据主要靠人口普查获得。530社会体制蓝皮书非农业人口: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指不从事农业生产、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户口人群。 90年代以后多使用城镇户籍人口代替非农业人口,目前从各地统计年鉴来看,有的统计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有的统计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非农业人口数据主要来自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在评价方法上,本研究涉及一些评价标准的设定与计算,主要包括: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总量×100%;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非农业人口(城镇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总量×100%; (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三 主要评估结果( 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现状及特点被评估的50个城市是中国工业化程度高、城镇化步伐推进快、流动人口聚集度高的城市。从2016年这50个城市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共4? 0139亿人,具有本地城镇户籍(非农业户口)的人口有1? 8709亿,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计算标准,这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 61%。 2015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 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 71个百分点。按照“十三五”时期的规划目标, 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从数据上看这50个城市整体上已经提前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考虑到这50个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其所承担的任务也要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标准。从评估结果来看, 2016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市、南京市、西安市、太原市、大连市、青岛市、兰州市、银川市、沈阳市和成都市。这1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最低的也超过56%,最高的达到68? 81%。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有5个、东北地区有2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有3个。排名前十的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本地城镇化推进速度比较快,随着本地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农村地区范围的不断缩小,本地大量农业人口整体转为非农业人口,例如排名第二的南63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京市在2013年就完成了撤县设区的任务,通过区划调整把仅有的两个县纳入城区范围。二是流动人口的规模较小,除了成都市和珠海市外,其他城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都较低,很多地方本身是人口的流出地,比如西部地区的西安市、太原市、兰州市、银川市和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三是户籍制度改革比较早,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快。比如排名第一的珠海市是中国最早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地区之一,本地112? 45万户籍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成都市是中国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的速度比较快。表2  2016年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单位: %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珠海市68? 81 26南宁市46? 762南京市67? 49 27重庆市46? 113西安市62? 71 28长春市45? 964太原市61? 28 29拉萨市44? 185大连市59? 47 30苏州市44? 096青岛市58? 88 31惠州市43? 667兰州市57? 99 32厦门市43? 578银川市57? 71 33哈尔滨市43? 539沈阳市57? 16 34石家庄市42? 5010成都市56? 56 35贵阳市41? 9311杭州市54? 93 36泉州市41? 2212乌鲁木齐市54? 45 37海口市40? 8413济南市54? 30 38郑州市40? 1014上海市53? 73 39合肥市39? 3615西宁市53? 73 40呼和浩特市39? 0416无锡市53? 56 41金华市38? 6717南昌市53? 23 42嘉兴市35? 1118武汉市52? 94 43长沙市34? 0819佛山市52? 35 44深圳市31? 2020北京市51? 20 45宁波市29? 6621福州市50? 78 46台州市26? 3322广州市50? 44 47中山市25? 6623天津市49? 53 48榆林市23? 7224昆明市47? 58 49温州市18? 2025常州市47? 05 50东莞市12? 20730社会体制蓝皮书排名后十位的城市分别是东莞市、温州市、榆林市、中山市、台州市、宁波市、深圳市、长沙市、嘉兴市和金华市。排名最后的东莞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2? 2%。在排名后十位的城市中,除了中部地区的长沙市和西部地区的榆林市外,基本上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沿海城市,其中浙江省有5个城市,广东省有3个城市。排名后十位的城市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外来人口规模大、占比高。比如东莞市、深圳市、宁波市、中山市、嘉兴市、金华市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均超过了50%,深圳市外来人口规模超过了800万,宁波市和东莞市超过了400万。二是部分城市城镇化推进速度慢,本地农村人口占比较高。比如温州市、台州市、榆林市和长沙市本地的农业人口比例比较高,再加上大量外来人口流入,面临本地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双重压力。从区域分布来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是东北地区的四个城市,平均值为51? 53% ;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平均值分别为48? 65%和46? 83% ;东部地区的城市得分最低,平均值为43? 92% 。因此,提高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整体比例,东部地区是关键。 (见表3)表3 不同区域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单位: %地区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东部地区43? 9244 27 12? 88624中部地区46? 8317 6 10? 49525西部地区48? 6515 13 10? 32466东北地区51? 5300 4 7? 95331总计46? 1108 50 11? 74839从不同行政级别类型的城市来看,行政级别的高低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关度比较高, 4个直辖市城市的平均值为50? 14%、 15个副省级城市的平均值为51? 25%、 17个省会城市的平均值为47? 38%、其他14个地级城市的平均值为37? 9%。 14个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地级城市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差83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别显著,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流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地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 (见表4)表4 不同区域城市户籍城镇化率比较单位: %城市类型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直辖市50? 1425 4 3? 19503副省级城市51? 2533 15 10? 77375省会城市47? 3847 17 7? 98161其他地级市37? 9021 14 15? 48552总计46? 1108 50 12? 14287( 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分析“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努力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 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 9% ,两者之间的差距是16? 2个百分点。从被评估的50个城市来看,常住城镇人口为2? 9914亿人,常住人口总量为4? 0139亿人,根据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 50个被评估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 53%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 43个百分点。 50个被评估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为27? 9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 7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相对于其本身的人口总量来看,并没有完成其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按照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进行排名,差距小的城市排在前面,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拉萨市、西安市、青岛市、南宁市、长春市、济南市、南京市、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宁市。差距最小的拉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只有8? 92个百分点,排名第十的西宁市的差距为15? 19个百分点,排名前十的城市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见表5)930社会体制蓝皮书排名后十位的城市分别为东莞市、深圳市、中山市、温州市、厦门市、佛山市、宁波市、长沙市、海口市与上海市。差距最高三个城市分别是东莞市为76? 62个百分点、深圳市为68? 8个百分点、中山市为62? 49个百分点。其余的7个城市也都在35 ~ 50个百分点之间,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见表5)表5  50个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排名单位:个百分点排名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排名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1拉萨市8? 92 26沈阳市23? 392西安市10? 31 27惠州市24? 493青岛市11? 11 28嘉兴市25? 794南宁市12? 55 29金华市25? 835长春市12? 64 30武汉市26? 476济南市13? 66 31呼和浩特市28? 457南京市13? 91 32郑州市29? 608重庆市14? 83 33苏州市30? 819成都市14? 91 34合肥市31? 0410西宁市15? 19 35榆林市31? 2811石家庄市15? 80 36贵阳市31? 3212福州市16? 92 37天津市33? 1113银川市18? 09 38台州市33? 9714南昌市18? 33 39广州市35? 0915乌鲁木齐市18? 57 40北京市35? 3116哈尔滨市19? 52 41上海市35? 3717大连市19? 53 42海口市36? 3918珠海市19? 89 43长沙市39? 4019杭州市20? 37 44宁波市41? 4420无锡市21? 84 45佛山市42? 5921泉州市22? 34 46厦门市45? 3222昆明市22? 47 47温州市49? 8023常州市22? 95 48中山市62? 4924兰州市22? 96 49深圳市68? 8025太原市23? 12 50东莞市76? 620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从四大区域城市之间的比较看来,东北地区差距最小, 4个城市平均只有18? 77个百分点,稍微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次之,也只有19? 2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差距较高,东部地区平均达到32? 67个百分点,城市内部差距也比较大,标准差为16? 76;中部地区6个城市平均也达到27? 9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 79个百分点。(见表6)表6 不同区域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较单位: %地区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东部地区32? 6670 27 16? 75528中部地区27? 9933 6 7? 23084西部地区19? 2192 13 7? 56831东北地区18? 7700 4 4? 47442总计27? 4980 50 14? 44670从不同行政级别类型的城市来看,差距最大的是流动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14个地级城市,平均差距达到35? 0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其次是4个直辖市城市,平均也达到29? 66个百分点;比较低的是17个省会城市,为22? 89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见表7)表7 不同类型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较单位: %城市类型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直辖市29? 6550 4 9? 93911副省级城市25? 0980 15 16? 26633省会城市22? 8894 17 8? 58145其他地级市35? 0493 14 17? 05950总计27? 4980 50 14? 44670140社会体制蓝皮书( 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进展及趋势分析在推进速度上, “十三五”时期的目标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即由目前的16? 2缩小到14? 2。我们以“十二五”时期50个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进展情况,对“十三五”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2010年50个城市常住人口的总量为2? 8846亿人,非农人口总量为1? 2550亿人,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 2010年50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整体水平为43? 50% , 2015年的数据是46? 61% ,整个“十二五”时期提高了3? 1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 622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完成“十三五”时期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难度。从50个城市的比较来看, “十二五”时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幅度最高的是南宁市, 5年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20? 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4? 19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有9个城市,分别为南宁市、西安市、金华市、泉州市、福州市、杭州市、昆明市、石家庄市和成都市。平均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有台州市、西宁市、重庆市、常州市、南昌市、深圳市、大连市和郑州市。其余33个城市年增长率均低于1个百分点,有13个城市出现了负增长,例如济南市5年内下降了8? 95个百分点,广州市、海口市、榆林市、乌鲁木齐市、武汉市、太原市、哈尔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下降也超过了1个百分点。 (见表8)从区域来分析, “十二五”时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最快的是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平均增长了5? 89个百分点;其次是东部地区的27个城市,平均增长了3? 4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慢的东北地区的城市和中部地区的城市, 5年间分别增长了1? 12和1? 68个百分点。 (见表9)2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表8  “十二五”时期50个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单位:个百分点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排名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1南宁市20? 93 26兰州市1? 882西安市18? 47 27珠海市1? 683金华市18? 26 28合肥市1? 514泉州市17? 05 29长春市1? 275福州市13? 35 30东莞市1? 046杭州市12? 95 31无锡市0? 967昆明市12? 56 32佛山市0? 808石家庄市10? 54 33北京市0? 759成都市10? 23 34呼和浩特市0? 6410台州市8? 63 35中山市0? 5311西宁市8? 34 36惠州市0? 3712重庆市7? 73 37长沙市0? 3213常州市7? 49 38南京市-0? 2614南昌市6? 82 39温州市-0? 4615深圳市6? 11 40沈阳市-0? 7316大连市5? 14 41上海市-0? 7917郑州市5? 14 42贵阳市-0? 9118青岛市3? 82 43哈尔滨市-1? 2019天津市2? 82 44太原市-1? 3220拉萨市2? 81 45武汉市-2? 3821宁波市2? 68 46乌鲁木齐市-3? 1522苏州市2? 50 47榆林市-5? 4623银川市2? 49 48海口市-6? 4324厦门市2? 49 49广州市-6? 5625嘉兴市2? 48 50济南市-8? 95表9  “十二五”时期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的区域差异单位: %地区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东部地区3? 4749 27 6? 63071中部地区1? 6831 6 3? 62497西部地区5? 8885 13 8? 05621东北地区1? 1206 4 2? 88517总计3? 6991 50 6? 58893340社会体制蓝皮书从不同行政级别类型的城市来看, “十二五”时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最快的城市类型是17个省会城市, 5年平均增长了4? 44个百分点;其次是流动人口规模较大的14个地级市, 5年平均增长了3? 99个百分点。增长较慢的是4个直辖市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只增长了2? 63和2? 87个百分点。 (见表10)表10  “十二五”时期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的城市类型差异单位: %城市类型均值城市数量标准差直辖市2? 6274 4 3? 71081副省级城市2? 8713 15 7? 14055省会城市4? 4419 17 6? 92181其他地级市3? 9901 14 6? 68021总计3? 6991 50 6? 58893四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根据不同类别、区域的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从国家历次户籍制度改革的导向来看,虽然户籍制度总体上是放开的,但国家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控制措施。基本原则是规模越大的城市对户籍控制得越严格,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虽然采取了积分落户的政策,但由于国家对人口规模总量有上限要求,出于对人口总量控制的需要,每年实际能够拿出的入户指标非常有限。但这四个城市本身存在很大差别,深圳市基本上是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 2015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100%,但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31? 2%,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68? 8个百分点。对于这种类型的城市,就不能用超大城市的户籍政策标准来调控,应尽快把长期在深圳具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流动常住人口纳入本地户籍范围。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程来看,人口不断4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向大城市集中是一种主要趋势,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特征。因此,大城市应该成为中国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主要地区,除个别城市外,在户籍制度上应该尽量放开,尽少设置障碍。从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流出地。随着本地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城市人口总量和规模不足对本地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这些城市的流动人口以本省范围内的流动为主,流动人口的适应性较强,对于这类城市不仅不应该设置户籍障碍,而且应该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外来人口到本地落户。东部地区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流入地, 2015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4? 7%,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难度比较大。东部地区的城市要区别对待,城市容纳能力比较强、经济发达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外来人口在本地落户,例如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青岛市、泉州市、宁波市等。对于流动人口聚集程度高、城市容纳能力有限的城市,比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温州市、台州市等地,不能过度追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而应通过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二)把重点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放在区域内外有别上随着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截至2016年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实行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实际上,广东的珠海市、佛山市,山东的济南市、青岛市,江苏的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等地,早就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在对待本地农业户口居民上,无论在社会福利还是在基本公共服务上都与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待遇,原来的城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强调的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区域内部正逐渐弱化,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区域分割,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距并没有得到540社会体制蓝皮书有效解决,外地人无论是具有城镇户籍还是农村户籍,在流入地城市获得本地户籍的难度均比本地人大得多。由于中国实行是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们会在落户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上优先考虑本地居民。从中国流动人口的构成来看,中国人口流动的规律是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从小城市流入大城市,跨区域流动特别是跨省流动比例很高,根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45? 87%。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根本目的是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未来中国要打破区域壁垒,尽快解决由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造成的内外有别问题。( 三)要尊重流动人口的意愿和选择,建立“用脚投票”的迁移机制作为流动人口个体来讲,无论是从农村流入城市,还是从小城市流入大城市抑或是从西部地区的城市流入东部地区的城市,都是权衡利弊、理性选择的结果。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近年来中国人口流动出现了相对稳定的趋势。由原来的暂时性流动变成长期性流动, 2015年流动人口平均在外流动时间是4? 4年,流入的城市相对固定;由原来的个体流动变成了家庭流动,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近90%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约占60%。也就是说,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选择在哪类城市工作和生活不是盲目的,而是长期考虑和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根据“您是否愿意转为城镇户口”这道题目,用回答愿意的人数除以该城市被调查流动人口的总数,计算出50个被评估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城镇的比例。然后,用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例与该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例均低于当地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高的只有上海市、大连市、北京市、无锡市、厦门市、天津市、深圳市、哈尔滨市、常州市、中山市、台州市、东莞市、温州市13个城市;略低的城市有武汉市、苏州市、宁波市3个城市。 (见表11)说明这6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些城市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没有得到满足。这些城市除了东北地区的大连市和哈尔滨市外,没有一个是中西部地区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征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纳流动人口的能力强。因此,国家要尊重流动人口的意愿和选择,在政策上向流动人口落户意愿高的地方倾斜,通过消除户籍壁垒,建立“用脚投票”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机制。表11 被评估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例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单位: %排名城市愿意落户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排名城市愿意落户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上海市68? 20 53? 73 26台州市35? 10 26? 332大连市62? 70 59? 47 27泉州市34? 40 41? 223珠海市61? 80 68? 81 28银川市33? 70 57? 714北京市57? 90 51? 20 29杭州市32? 60 54? 935太原市54? 50 61? 28 30郑州市31? 60 40? 106无锡市54? 50 53? 56 31嘉兴市31? 20 35? 117武汉市52? 70 52? 94 32长春市30? 60 45? 968厦门市51? 40 43? 57 33东莞市30? 40 12? 209天津市51? 30 49? 53 34温州市28? 50 18? 2010深圳市50? 90 31? 20 35宁波市28? 20 29? 6611哈尔滨市50? 20 43? 53 36惠州市27? 80 43? 6612常州市48? 70 47? 05 37昆明市27? 00 47? 5813乌鲁木齐市48? 10 54? 45 38南宁市26? 50 46? 7614西安市47? 20 62? 71 39拉萨市26? 00 44? 1815苏州市43? 40 44? 09 40南昌市25? 10 53? 2316南京市42? 60 67? 49 41长沙市25? 00 34? 0817青岛市42? 20 58? 88 42西宁市24? 80 53? 7318济南市40? 60 54? 30 43金华市23? 90 38? 6719中山市38? 70 25? 66 44石家庄市22? 50 42? 5020沈阳市37? 30 57? 16 45海口市22? 40 40? 8421兰州市37? 10 57? 99 46成都市22? 20 56? 5622福州市36? 60 50? 78 47合肥市20? 60 39? 3623广州市36? 50 50? 44 48重庆市20? 40 46? 1124佛山市36? 00 52? 35 49贵阳市20? 00 41? 9325呼和浩特市35? 40 39? 04 50榆林市14? 20 23? 72740社会体制蓝皮书( 四)要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权益,从农村内部着手,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农业转移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程来看,要想让农民安心地留在城市,必须先从农村入手,解决他们流入城市的后顾之忧。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强制性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永久脱离了联系,通过实施一系列劳动就业和福利制度让进城农民安心在城市安家。 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土地调整政策和鼓励小农户“脱农”政策,为农民永久性进城创造条件,例如日本1952年颁布了《土地法》允许土地转让,鼓励土地集中经营和农业委托经营。从调查的情况看,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不愿选择落户城市的主要顾虑是怕户口转移后农村权益得不到保护。主要顾虑包括:一是土地的“三权”问题,即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这些权利都跟户籍制度直接挂钩,一旦脱离农村户口也就意味着自己不属于集体成员。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国家提出了土地“确权” “三权分置”等办法。但要打消农民的顾虑,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农民离开农村后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侵害。二是农民的住房和宅基地问题,由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大部分农民是无偿分配获得,农民的住房和宅基地能像城市住房一样具有抵押、担保、转让的权利,也是促使农民脱离农村永久性进城的关键。农民进城后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在城市立足,如果不能,将来能不能再返回农村?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农民进城落户相对比较容易,而把城市户口迁到农村地区比较难。目前很多具备在城市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持观望态度,希望国家在政策上能够有所突破。今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实行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后,对于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允许其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把户口迁回农村,给予其一定的反悔时间,彻底解除其顾虑,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840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参考文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6。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 《人口研究》 2013年第4期。刘金伟: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4。刘金伟: 《中国城市户籍开放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3个样本城市的评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40
& 皮匠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MBA毕业论文】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游行社员工忠诚度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MBA毕业论文】中国联通TZ分公司战略业务单元战略制定及实施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农业银行抚州分行个人理财业务顾客忠诚度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集中运营模式优化研 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MBA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情境下员工家庭嵌入与离职倾向--工作嵌入的本土化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人寿保险山西省公司电话营销策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与其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系列重组动因与协同效应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石化武汉公司零售服务营销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铁路工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探讨-兼评世界银行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业改组和现代化调研专家组的方案
【MBA毕业论文】中国移动A公司渠道经理胜任力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移动F公司绩效考核的优化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移动马边分公司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银行“信贷工厂”运行中问题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银行H分行贸易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银行滨州分行中小企业 授信风险控制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企业商贸环境问题分析
【MBA毕业论文】中国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照明市场的定价策略——欧司朗在中国的价格战略与方法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种子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战略群组与绩效 的关系研究
【MBA毕业论文】中海油南海销售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
本文标题: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基于全国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数据 链接地址:
copyright@
皮匠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来华留学统计年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