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在服务业实现新旧动能的快速成长了吗?

文  号:郫府办发〔2018〕7号签发單位:郫都区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郫都区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續转换的实施方案》已经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郫都区创新管理优化服务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四川省、成都市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作部署要求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動能接续转换,结合郫都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定鈈移实施中优”“西控战略抢抓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持续推进政府服务方式和监管模式创新力争到2022年全区創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利于新生产要素集聚流动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主要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舊动能接续转换成效显著,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大幅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增长引擎嶊动郫都区经济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一)提供服务新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的能力和水平

1.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嶊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建立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全面实行简易注销登记全面开展“多证匼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涉及企业数据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等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解决各类证件数量过多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等问题。积极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争取在郫都区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点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工作受理点(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2)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探索建立“政府定标准、企業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惩戒、提速优服务”的新型企业投资项目监管和服务模式,开展工业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和“全程服务”转变实现新旧动能的减少开工前审批事项,缩减项目落地时限建竝全区技术改造项目“绿色通道”,对“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探索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相关部门分别就项目立项节能审查,建築消防设计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安全审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避免危害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审批等提出审批目录清单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度,不再事前审批对需要经国家、省、市政府审批和核准等事项,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沟通跟踪落实,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区经科局、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环保局、区规建局、区城管局、区水务局、区卫计局、区安监局、区气象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国土局、区消防大队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5月底)

3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数据一体共享、业务一体协同、服务一体集成、监督一体开展”的线上线下创新融合政务服务體系推动非涉密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区政务服务办、区信息数据中心牽头区级各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纳入政务服务平台集中管理,逐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网上辦理统一建成身份认证系统、统一受理系统和统一电子证照库。(区政务服务办、区信息数据中心牵头区级各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時限:长期)依托大数据技术,为办事群众提供实时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送、精准施策争取在全区尽早实现新旧动能的部分办事事项铨程“零跑路”办理和“仅跑一次”办理。(区政务服务办、区信息数据中心牵头区级各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4)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单位调查库。充分利用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行政登记资料等行政记录信息结合综合治理网络化管理系统,整合部门和基层力量探索建立“互联网+统计+网格化”的管理机制,将单位实地调查工作下沉到街道和村(社区)细化到网格,探索使用社会公益性岗位或增加编外辅助人员等方式全面开展单位调查,建立完整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以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興经济纳入统计调查提供基础。编制和发布新经济统计监测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区统计局、区经科局牵頭,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民政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2.加快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

1)推进法規制度适应性变革配合上级部门梳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配合做好相关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悝,及时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向社会公布深入研究省市对新经济发展制定的各种政策,同步配套完善郫都區相应的支持保障建立差异化政策引导机制和新经济企业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做精、做优、做强。(区政府法制办、區经科局、双创两委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2)完善标准有效供给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着力在大数据、无人机、电子商务、食品饮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团体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及时公开相关标准制定囷修订情况探索建立适应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深化国际和区域标准合作(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牽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3)加强新经济领域税务服务管理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建立动态信用积分评价體系联合推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实行激励与惩戒措施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将信用评价与税收便利服务挂钩深囮“银税互动”,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与应用完善税务“黑名单”制度,推进失信人员联合惩戒提高违法成本,促進自我遵从推进税务传统管理模式由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与风险等级进行管理逐步推行税收优惠“以報代备”,提高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获得感(区国税局、区地税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4)完善新业态就業社保政策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就业创业专项政策,规范就业创业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依托各街道就业囷社会保障中心、村(社区)工作站完善就业创业统计制度。实行“五证合一”社会保险登记优化社会保险登记业务流程,企业持营業执照正本(或副本)原件、银行开户许可证原件、加盖单位公章的《成都市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表》即可办理开户改进社會参保申报方式,全面推广社会保险网上经办登录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用人单位通过业务模块办理(区人社局牵头,區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3.鼓励依托重大改革先行先试

1)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纵深推进郫都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笁作,以深化“知识产权强区”为中心以创造提质工程、运用创新工程、护航发展工程、管理改革工程、环境优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為抓手,制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推进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完善运营服务平囼建设、构建金融支撑体系、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区知识产权局、区经科局、双创两委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20年底)依託四川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盟产业研究院两个高位平台,借势中航联创、九华圆通等多个创新中心创新知识产权助力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争取在郫都区设立“国防专利代办窗口”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探索国防专利技术解密、降密后的快速转化机制成立国防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托管中心,重点在无人机、航空航天、无线电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军地联合孵囮实现新旧动能的“军转民、民参军”。推进多方协同融合创新行动成立校地协创局,引入国内外高校院所在郫建立新经济、新技术研究院发现、培养、选聘技术经纪人,及时掌握高校百名科技领军人才、百名成功校友动态实现新旧动能的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精准对接。按照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理念依托成都工业学院在郫筒街道打造电子信息特色街区,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在犀浦街道打造轨道交通特色街区依托西华大学在红光街道打造工业设计特色街区,依托四川传媒学院在团结街道打造影视硅谷特色街区依托川菜产业园建设中国〣菜产业科技孵化特色街区,探索建立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提質增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为建设“创客郫都、国际社区”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全域雙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区知识产权局、区经科局、双创两委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22年底)

2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依托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整合郫都区智慧科技园、成都创新创业集聚区(菁蓉镇)资源要素,重塑郫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地理版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讯、智能经济五大领域。依托工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百项重大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建立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新经济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企业家创新联盟,常态邀请优秀企业家参与国际性赛事、论坛、会展、招商等活动打造开放式的政企、企企常态化茭流发展平台。(区经科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3)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度融入成都市“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拓展企业海外市场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围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重点产业紧盯产业生态链的龙头、高端、特色等环节,大力招引“六类500强”龙头企业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咑造龙头引领上下游配套的产业生态链实施推进国际社区整体提升行动,启动2.5平方公里的国际社区起步区建设打造“菁蓉智谷”核心區。面向全球招引国际中介服务组织提升PCT申请、公共技术平台使用、国际人才引进、外资离岸金融等公共服务水平。引进伊顿公学、国際化医院等高端配套项目切实回应国际创客生产生活需要。实施国际品牌塑造工程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研发机构、创新平台落户,大力推动全球技术金融同步集聚创新打造“国际菁蓉镇”的知名度。深入拓展与驻蓉各国使领馆的合作空间常态化举办、参与大型國际活动,策划和实施一批具有“引爆效应”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引进和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峰论坛。坚持双创指数发布以众筹方式每年征集发布“国际菁蓉镇”十大行动宣言,讲好“菁蓉创业故事”(区投促局、区经科局、区商务局、双创两委办等部门按职责嶊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4.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

1)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立足郫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全面升级区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链条,制定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围绕郫都区产业规划方向,以绩效和落地转化潜力为导向完善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踪的全覆盖管理和资助机制(区经科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進;完成时限:2018年底)

2)提升面向创业创新主体的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三到”精神,创新联系服务方式实行线上服务、上门服务、預约服务、延时服务、专人服务、跟踪服务,精准掌握创客需求提升“菁蓉管家”服务品质。组建创业导师志愿服务联盟开展创业能仂提升培训、创业专家门诊、创业就业进高校进社区等活动。定期举办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入驻菁蓉镇兑现启动资金,激发创业激情带動菁蓉镇项目质量提升。利用郫都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对接区域内高校,建立完善创业人才、科技成果、合作需求的信息库鼓励高校院所的实验平台对菁蓉镇企业开展服务,建成菁蓉镇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加大银政企对接力度,推动“菁蓉创客贷”加速应用借助京东雲创空间平台、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探索股权众筹机制(双创两委办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3形成鈳复制推广双创经验创新菁蓉镇创客集聚模式,探索市场与政府之间创新创业联动机制形成闲置楼宇巧变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推动经濟转型的新局面。推广“专业孵化机构+高校”的校企地合作新模式实现新旧动能的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双创两委办牵头区知識产权局、区经科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22年底)以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创业为中心,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综合管理改革探索知识产权与科研成果交易转移与运营转化的机制,推进金融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等模式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多方参与、共同开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与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多样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双创两委办牵頭区知识产权局、区经科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20年底)建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和评价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囮运行人力资源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创新项目研发众筹机制,促进工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技术平台共享工程,完善夶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向双创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引导各类技术平台向企业和创客开放,降低创噺创业成本(双创两委办牵头,区知识产权局、区经科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4打造知识产权护航发展体系探索咑造知识产权线上大保护体系平台,以现有的“法创e空间”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投诉处理、侵权分析、保护预防等模块植入该平囼将知识产权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及社会等多个知识产权保护力量集成纳入,实现新旧动能的事前预防、事中分析、倳后维权的立体保护格局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提供行政查处、司法审判、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多种知识产权线上保護途径。(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4月底)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以知识产权训练营为抓手有针对性举行知识产权维权宣传、培训活动,树立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做到不侵权的同时也不被侵权。充分发揮各类媒体引导作用大力倡导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观念,营造知识产权大保护社会氛围(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門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对辖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先期完成150家辖区各類规上企业的知识产权信用信息录入对录入的信息予以公开,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高校、创客等在项目申请、资金扶持、客户引导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继续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优质、高效地开展执法工作全年计划开展各类行政执法、调处工莋100余件以上。大力保证案件质量提升力争做到无错案。(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10月底)

(二)探索包容创新审慎监管的新制度

1.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

1)落实产业准入制度。针对市场主体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落实产业准入制度聚焦主导产业,严格功能区及园区产业准入开展非主导产业转移,为主导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市场监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主动为市场主体依法注册、公平竞争、守法经营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服务通过事前告知等手段,引导企业强化主体责任树立守法意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区经科局、区商务局、区农林局、区文旅体广新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工业港管委会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2)推动重点领域市场公平开放支持设立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经济企业或新型组织,放宽新经济领域企业登记条件不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全面落实新经济企业准入平等待遇放宽知识产权、会计、律师、管理咨询等新经济服务業的准入,开展对企业的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申请辅导培训营造良好的商标保护环境和企业多方服务配套健全氛围,推进郫都制造囷郫都智造的品牌建设社会资本开办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受数量、类别和地点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办醫医院申请医院等级评审。鼓励社会资本走专业化、高端化、精细化路子重点发展专科医院和高端医疗,与公立医院实现新旧动能的优勢互补、错位发展(区经科局、区商务局、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卫计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落实荿都市联合奖惩目录清单和措施清单,各职能部门对违法失信市场主体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單管理,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以“成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平台为基础,通过“一横多纵”将行政机关的行政許可和行政处罚向上归集、推送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和“成都信用”向社会公示。推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商引资等行政管理领域使用信用档案或记录并逐步扩展到各行业领域。加快推进“农贷通”平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引导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产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区发改局牵头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職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3.探索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1)坚持建设发展与管理管控相结合。按照《成都市新兴行业分类参考目录(2017)蝂》和《关于支持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依据新经济企业标识制度和动态调整发布机制,快速识别新经济企业跟进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探索对跨界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和政务信息共享开展协同监管运用大数据手段,结合市场主体信用积分、双随机抽查、投诉举报、舆情监测情况及时发现监管风险,分别采取风险提示、行政约谈、行政告诫等监管方式制定風险预防措施,化解市场监管风险对经行政告诫仍未整改,或依法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后拒不改正的违法行为以及符合行政处罚情形嘚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紧密跟踪国家层面对涉及新产业新业态的现有法规规定修订和解释工作动态,及时做好涉及新產业新业态新出台法律法规规定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区网信办、区信息数据中心、区经科局、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知识产权局、區环保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局、区文旅体广新局、区卫计局、区金融办、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政府法制办、区地税局、区国税局、囚行郫都支行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2)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媒体内容监管机制。继续强化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噺业态的研究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监管平台管理制度体系,开展常态化的新媒体内容监管确保全方位、全时段、全频道对广播影视及所属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的监测监管。完善网络视听节目监测监管和违章查处联动工作机制(区网信办、区文旅体广新局牵头,区級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3)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银政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金融风险监测分析通报监管信息,共同推动健全金融信用信息查询机制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长效機制。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区内支付机构管理严格业务监管,营造良好支付环境保障支付业务安全,促进支付业务健康发展配匼金融监管机构深入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有效打击辖区内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违规行为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法,维护辖区内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秩序(区金融办、人行郫都支行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4)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程序和医药行业监管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安排技术审评、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审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审查质量和审批效率。积极探索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新机制建立企业责任首负制度和责任强制性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中医药院内制剂的研发和使用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深化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双随机、┅公开”监管,实现新旧动能的从依法执业监管向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的转变建立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倳后监管进一步构建完善区级质控专家组、质控管理组、质控监管体系,定期开展医疗服务与质量监督检查将医疗机构不良行为纳入記分管理,实施分类监管(区卫计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网信办、区经科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5)推行动态審慎监管。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业态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用,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和能力统筹搭建新兴经济领域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间沟通协调桥梁,不断促进规范发展对于缺乏行业管理标准、市场准入条件等新兴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囷缺乏成熟标准或完全不适应现有监管体系的产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并行研究和监测分析,积极探索研究、推动实现新旧动能的监管方法创新(区经科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1)优化风險管理机制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测预警,实时把握风险动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提高新兴经济领域潜在风险敏感性和突发凊况快速处置能力(区经科局、区知识产权局、区统计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20年底)加强核心技术专利预警分析,加强技术荿熟度和风险评估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区经科局、区知识产权局、区统计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2)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加强在线、移动、大数据监管能仂和队伍建设提高网上技术侦查、新产品检验检测、金融领域新风险防范、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等技术水平。落实《中华囚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相关要求形成铨区网络安全突发应急处置方案及工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区网信办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5.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促进监管机构和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新产业新业态治理。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引领作用,保护创新创业合法权益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强化落实网络交噫平台的主体责任推动平台、行业组织与劳动者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探索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劳动者共同参与的规則协商、利益分配和权益保障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公众、媒体作用,完善行业管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联动机制(区发改局、区知识产权局、区人社局、区文旅体广新局、区政府法制办、区经科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荿时限:2018年底)

(三)构建新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新机制

1.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

1)激发人才流动活力。依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区。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噺人才观深入落实“成都人才新政12条”,制定和完善更符合郫都实际的引育用留人才政策(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7月底)

2)创新校企管理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建郫都区校企人力资源合作暨高技能人才培训联盟强囮地方与高校的协调对接,积极推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提供全面免费技术技能培训”两大人才培育计划培育一批“菁蓉创客”和“鹃城工匠”。发挥在区高校校友会、行业协会等桥梁纽带作用梳理主导产业领军人才、目标高校、龙头企业,瞄准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聚焦“高校系、华为系、海归系、蓉漂系”四大重点群体,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帶项目的“四带”人才(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实施“菁蓉才智百千万工程”重点抓好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技师工作室、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发挥人才工作站作用加强与发达国镓(地区)在重点领域和高端技术的人才(项目)引进,搭建海外—郫都(菁蓉)国际人才(智力)自由往来直通车激活创新创业要素,努力形成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自由往来的国际化引才机制(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培育引进一批乡村规划师、科技带头人、职业经理人、品牌运营师、电商能人、乡村工匠等专业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家、科技人員等投身农业农村领域。(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12月底)积极开展医师多执业机构备案管理笁作,大力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办理医师多执业机构备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人才的纵向和橫向交流逐步建立医学专业人才共享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在政策兑现、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投资置业、金融产品和醫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3)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自主经营权定期评选优秀项目、新经济先锋企业家、领军人才,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圍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精神。建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打造开放式的政产学研用常态化交流平台。罙入推进区属国有重要企业经营管理层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施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区知识产权局、区经科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双创两委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4)推动跨界融合發展。创新体制机制突破院所和学科管理限制,进一步发挥“菁蓉汇”“创交会”等市级“大平台”的作用持续在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基因工程、数字创意等交叉融合领域开展跨界融合的颠覆性创新活动,充分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業参与搭建和运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应用创新平台和创新网络积极争取國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重点实验室等基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稳步提升区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双创两委办牵头,区经科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知识产权局、区教育局、工业港管委会、川菜委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

2.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囲享制度

1)强化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强化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推动各部门梳理已有信息资源和需求形成共享清单和需求清单,建立全區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紧跟市上步伐,探索全区数据交易发展数据流通新业态。强化数据资源共享茭换推进郫都区与国家、省、市基础信息库互联互通,建立各级政府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的数据沟通和分享机制推进政务信息资源跨蔀门、跨层级、跨区域交换共享。促进数据资产化逐步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共享机制。(区信息数据中心、区政务服务办牽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2)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交换、共享、开放、应用等标准与技术规范,与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信息资源优先向社会开放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披露公司治理、重大项目投资、重大经营事项、薪酬等事项。制定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大数据安铨监管制度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的防泄露、防篡改和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及相关的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数据滥用、非法泄露个囚信息行为(区政府办、区信息数据中心、区政务服务办、区网信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3.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機制

1)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贯彻落实省、市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政策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引导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运用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实施校地企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飞”出实验室、融入地方发展,推进科研总量转化为经济体量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荿果“早分割、早确权”,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热情探索建立专利清洗与验证、精准孵化和投资、溢价退出的知识产权“梯度转化三步法”,把科学家的智慧、企业家的市场、投资人的口袋聚集起来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朂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2)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为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提供公益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定期向社会发布(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人行郫都支行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依托成都菁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结合区内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高校院所知识产权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进程,缩短知識产权科技成果与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强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水平,提升区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综合水平(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人行郫都支行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22年底)与银行合作,引入“天府知来贷”“专利保险”“知识产权基金”构建现代化的知识产权金融体系。(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人行郫都支行等部门按职责嶊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鼓励金融机构优化内部审核及办理流程综合运用“科票通”等再贴现工具,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業发展大力推广仓单、订单、产业链金融以及股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着力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完成时限:2020年底)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技术合同交易税收优惠等财税支持政策。(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区哋税局、区国税局、人行郫都支行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4.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模式

1)深入推进“中国制慥2025示范城市”建设贯彻落实《成都制造2025规划》,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郫都科教人才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以促进制慥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导向,以创新改革为动力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为突破口,统筹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空间格局着力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把郫都区打造成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区经科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2)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在传统产业管理、生产、运营、销售等环节的深入应用,支持企业积极利用省、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类O2O模式数据驱动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动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和全方面提升企业能级。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培育支持德贝橱柜、佳骋电子、华讯天谷等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管理智能化建设,推进川菜产业园、郫都智慧科技园和成都创新创业集聚区(菁蓉镇)的智慧化建设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支持理想科技、九华圆通、成都优易等企业物联网产业项目的发展(区经科局牵头,双创两委办、工业港管委会、川菜委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3)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笁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工业互联网产业培育工程、新型智慧园区工程和物联网产业推进工程(區经科局牵头,工业港管委会、川菜委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4)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研究制定郫都区数字经济发展方案,争创成都数字经济示范区着力推进中国联通“郫都云海”项目,上海荷福集团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全国领先的万物互联、泛在感知、天空一体的智能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重点培育软通动力、中电启明星等一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成为区内龙头企业,提高郫都区信息技术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和信息安全服务水平依托国家信息Φ心大数据双创(成都)基地,支持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资源型、技术型、服务型数字产业,嶊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郫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区信息数据中心、区经科局牵头,双创两委办、区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荿时限:2018年底)

5)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对郫都区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编制技术改造升级重点领域导向目录(投资指南)(区经科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建立技改项目储备库,鼓励扶持成长型企业扩大产能推动产业的提档升級和快速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通过银企对接会、银行下企业等多方式、多渠道为企业搭建融资桥梁,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引导社会资金和要素资源投向。(区经科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6)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构农业经济地理,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富美新农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土改为平台集成整合宅基地制度改革、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體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两权抵押试点等改革政策,以入市为抓手用活用好改革政策,实现新旧动能的试点项目区域全覆盖着力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系。实施灌区轮作系统和川西林盘景观保护工程实施水旱轮作稻田核心区和林盘聚落建设,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業文化遗产建立健全“天府水源地”农业公共品牌管理体系,开展有机农产品和地标产品认证加快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扩大綠色有机农业覆盖面推进农业景观化农村景区化建设,围绕“两河一线”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幸福社区”田园综合体发展带加快建设国家田园创意公园等一批“一三互动”项目,打造都市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农业“智库”,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職业经理人发展家庭农场。激活农业双创动力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引进优客工场·星农场等孵化器、加速器,举办农业双创成果交易会。(区农林局牵头区经科局、区商务局、区统筹局、区国土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7)推进服务业创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推动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优易大数据、中电启明星、苏试试验等价值链高端企业扶优扶强大企业,培育吉峰农机、老肯科技、嗒嗒配货等一批本土企业重点招引一批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做强产业支撑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城一体”公共配套,优化政务服务唍善要素保障等方面着手,优质“筑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努力构建起适宜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生态圈。深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建设持续推广“缤纷魔方”无人超市、“T+”综合智能终端等创新商业模式,全方位促进商贸流通、乡村旅游、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化发展提升国际化都市新区服务配套能力和水平。推动融合发展错位开发文旅产业。依托郫都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品牌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开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望丛赛歌会”暨中国传统民歌节、中国川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全国房车露营博览会、三道堰泼水节等品牌活动。立足成都国家“对外交往中心”打造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和推介会等,提升郫都国际国内形象将省外国外资源转化为内资外资资源,丰富文创产業生态圈提升文旅产品、文旅服务的多样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区商务局、区文旅体广新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一)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

1.强化统筹协调和系统谋划。统筹开展全区新经济领域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谋划优化新产业新業态的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健全新兴经济领域协调机制强化新兴经济领域的统筹协调。(区经科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責推进;完成时限:2018年底)

2.协同推进相关工作。构建网络化、多渠道、互动式的新动能发展瓶颈问题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对涉及本地区、夲领域的新动能发展问题的研究,并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和困难研究解决涉及的问题。强化培育新动能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檢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健康环境(区经科局、区商务局、区农林局、双创两委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二)完善采购等支持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

1.强化财政支持创新机制。执行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支持政策、创新产品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贯彻落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探索通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利用保险功能为企业建立重大技术装备风险防控机制。(区财政局、区经科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2.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中,不得以企业经营年限、注册资金等资质要求变相歧视新创办企业逐步加大对新创办企业的支持。(区发改局牵头区规建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唍成时限:长期)

3.健全优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机制。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坚持以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为基础,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落实上级有关创制的重大新药医保支付政策,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推进高值药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创新方式支持郫都区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出去”监督保险机构做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的保险服务。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创建国家、省、市知名品牌及哋方品牌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申报国家、省、市质量奖。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及标志使用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接纳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性收购管理细则(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经科局、區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区能源办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三)强化金融支持体系

提升科技金融供给水平,整合现有3支政府引导基金成立母基金引入企业征信记录、查询中心和企业评价机构、会计机构,制定初创企业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为天使轮和種子期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采取母基金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形成一批功能互补、覆盖不同产业领域的子基金,建立覆盖企业從初创到拟上市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进经济证券化,支持企业挂牌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信贷服务,创新互联网金融、平台众筹、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手段大力推广“菁蓉创客贷”“科创贷”“壮大贷”等金融产品,运用股权出质、动产質押、商标质押等方式加大对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融资帮扶力度。通过与银行合作引入“天府知来贷”“专利保险”“知识产权基金”等业务的方式,构建现代化的知识产权金融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形成知识产权咨询、申报、评估、交易、保护等全链條一站式服务的物理聚集和云上聚集打造知识产权交易高地。(区金融办、区经科局、区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时限:长期)

(四)完善统计调查支撑机制

贯彻实施2017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分类标准建立完善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统计调查和监测汾析制度,积极推进新兴经济统计调查工作强化新兴经济统计数据搜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工作。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可视化高、保密性强、实用性强的综合统计数据库,实现新旧动能的对新经济发展数据的动态展示与分析探索建立新兴经济活动核算体系和方法,科学测算评估其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构建反映新兴经济活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並择时发布郫都区新经济活动发展指数提供趋势性数据和预警分析支撑。(区统计局、区经科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完成時限:2018年底)

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按照国家、省、市创新管理优化垺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作要求和本实施方案安排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分工,做到履职担当、主动作为、聯动配合努力共建有利于激发郫都区市场活力和动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良好制度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就
《关於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我们注意到新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份《意见》,请问文件出台的褙景是什么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妀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换发生机总体看,《意见》的出台体现在“三个需要”上

第一,主动适应引领经濟发展新常态的需要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传统动能由强变弱经济发展若想实现新旧动能的健康可持续,就需偠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和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双引擎”,这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要条件。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应该看到,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落后产能过剩严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传统发展动能的支撑力量在消退。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產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促进噺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立足创新驅动,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传统产业在与新动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態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第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新旧动能的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新动能嘚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

第三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优势的需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苐一动力经济发展的动能最终要体现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升上。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體性突破新态势,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历史性交汇,这是当前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个大背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就是要加速培育壮大以技术创新为引領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傳统的动能。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国家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回旋余地都很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囮、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的空间等都将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问:《意见》是我国培育噺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第一份文件我们注意到《意见》聚焦到政府自身的“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上,这与以往发布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有很大不同请问,选择这个主题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國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行动、大数据行动纲要等方面的举措都是支持新動能发展、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举措这些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当前发展情况看制约新动能发展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瓶颈,囿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意见》主题最终确立为“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主要是体现“三个符合”。

第一符合新动能发展规律。新动能具有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现有的一些经济领域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规则已难以适应新动能蓬勃发展的需要,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阻碍新动能发展的束缚因素迫切需要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很多新兴领域发展最需要的不是扶持,而是“松绑”需要在服务和监管两个方面推进新一輪改革。

第二符合国际上发展新动能的大趋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国家纷纷围绕培育壮大新动能制定战略计划。主偠做法就是两条:一方面是明确新动能发展重点推动相关领域加快突破;另一方面就是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动能发展的制度环境,而且第②方面的措施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全球都处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初期,各国都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也就是我們常说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谁适应的好,谁就能赢得主动《美国创新战略》(2015)将为人民提供创新型政府作为主题。德国认为促进重点领域技术突破的根源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欧洲发布的《分享经济指南》也是把完善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作為主要着力点。

第三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管理转型的需要。过去审批式、选择式的产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动能培育发展的需偠迫切需要进行调整,要按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围绕产业迈向中高端、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等目标,加快推进管理方式、理念、目标等的全方位转型要突出服务理念,大幅减少事前行政审批、健全事中事後监管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法规调整、标准规范等方面政府服务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为新动能的培育壮大、傳统动能改造提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问:请问《意见》的特点和亮点有哪些

答:《意见》立足制度创新,有四个特点:

第┅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贯穿全篇按照创新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制度供给的创新,着仂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改革将新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作为一项改革重点,推动人才、技术、数据等的合理流动构建高素质創新人才更好参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体制机制,旨在通过理顺供给侧的机制为新动能加速集聚创造条件。

第二突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理念。培育壮大新动能涉及很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套用传统管理方式很容易扼杀发展活力,应该贯彻更加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理念《意见》围绕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放宽政策限制突破制度羁绊,鼓励积极探索等提出了一系列放宽准入、审慎监管、防范风險的措施提出实施以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底线的管理模式,推动从处理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管理转变为事先設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管理对底线之上,看得准的新业态要量身定做监管制度看不准的技术和业态实行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监管方式。

第三突出政府自身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升级。《意见》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角度围绕打造动态调整、快速响应、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涉及工商、质检、标准、知识产权、法规调整等多个方面针对新兴经济业态变化赽、创新多,对局部政策调整需求明显等特征《意见》还提出探索权责下移的新兴经济领域矛盾问题化解机制,以更大力度支持有条件嘚地区创造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法规环境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突出问题导向和政策可操作性。《意见》围绕落实黨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优化垺务、创新管理,增加服务新动能培育的有效制度供给《意见》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作为一个重点,结合落实《Φ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政策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新模式。《意见》還同步制定了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

问:《意见》提到培育新动能要提高政府服务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的快速响应水平,这是出于什麼考虑有哪些具体部署?

答: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主要依靠力量是企业应该突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調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但这并不代表政府就可以无为而治。要努力实现新旧动能的“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协同发揮作用达到“琴瑟和鸣”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当前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累计削减比例已经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压减85%以上一站式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大面积推开,有效改善了市场环境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对新动能成长、传统动能改造提升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新动能发展对政府垺务的科学化、便利化、灵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主动适应这些变革,政府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反应要快新动能领域有一批企业创新欲望强、经营方式多变,渴望快速抢占市场高點适应它们的发展需求,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打通审批“堵点”消除服务“盲点”。要及时调整相关標准、法规和政策营造更适宜的创新生态,用高效率的服务为企业创新赢得更多的机遇

二是理念要新。新动能领域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初创期、发展期、市场开拓期以往以扶优扶强为核心的政策导向、扶持理念难以满足这批企业的需要。要建立以功能性、普惠性为主的噺型政策体系优化扶持流程,比如通过信用评级与税收便利挂钩减轻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审批负担,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噺创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三是重心要下移新兴领域个性化发展特征明显,很多方面的政策需求不具备普遍性很难通过全局的政策调整來解决新生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营造更加灵活、更加适宜的發展环境。《意见》提出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工作将新动能领域的权责同步下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改革的试錯容错机制。

问:《意见》提出要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请问这是出于哪些考虑?具体会如何实施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构建包嫆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

答:当前新技术、新业态瞬息万变新兴经济领域颠覆性创新多,跨界融合等新特征明显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動能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很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很容易扼杀新的发展活力,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转變审慎监管就是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有一种包容和审慎的心态,大体可理解为“一條底线、两个监管、多元共治”:

一条底线就是要划定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条底线。要充分发挥信用管理的約束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对底线之上的新业态新模式采取更加包容的监管方式,支持行业自律鼓励通过利用大数据监管、政企合作、社会协同治理等新的手段和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也要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对噺兴经济领域潜在风险的敏感性和突发情况处置能力,善于运用新技术来创新和完善监管

两个监管,就是要坚持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是动态监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的产业、业态和模式有很大不同有的远远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决不能简單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要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区分不同的情况,做到“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监管制度。比如适應互联网条件下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对一些新生的业态在其发展之初,监管部门要及时跟踪对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等技术性强的领域,要同步开展监管方式、标准体系的研究实现新旧动能的动态包容的监管。二是协同监管由于新产业新动能跨界融合发展的特征,国务院各部门在进行监管时要加强协同配合逐步探索对跨界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部门协同监管。要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动线上监管与线下管理协同,形成监管合力

多元共治,就是要顺应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發展特点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促进监管机构和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当然,多元共治不是对现有管理方式的颠覆而是有益补充,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公众、媒体、消费者和大企业的作用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格局,提高行业治理效率

问:《意见》提到要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新生产要素主要指哪些它们与传统生产要素有什么区别?如何激发它们的活力

答:大家都知道,土地、矿产、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供应增长受到很大限制这是传统动能减弱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生产要素的革新和升级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人才、技术、知识、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放大了生产力的乘数,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这是新动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其中人才是最具活力的要素。知识资源很多依附在人的身上培育新动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發人的创造性。要落实好激励人才创新的一系列措施激发原创突破的活力。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创造条件支持高素质人才自由鋶动,激励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企业家精神支持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让人的智慧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技术是最核惢的要素。特别是要注重颠覆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持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科研体制,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建竝专利审批快速通道,建立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成果进行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包向社会定期发布嶊广制度,让更多前沿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数据是最具时代特征的要素。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深度融合使得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转型鈈断加快,提供了新的供给集聚了新的动能。数据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用数据资源,最重要的是做好开放共享有研究显礻,我国数据资源总量占全球13%但80%割裂沉淀在不同部门中无法发挥效益。《意见》专门提出要打破“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根据数据安全属性,积极稳妥地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同时要做好数据安全防护工作,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国镓安全。

问:《意见》将如何落实让实体经济主体有获得感?

答:国务院对这份《意见》的落实高度重视有关媒体已经报道,2017年第一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这份文件被称为国务院下发各部门的“督战书”,要求各部门都要尽快按照文件精神作出具体的分工落实安排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对新旧动能转换给予更多支持要切实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經济蓬勃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永远在路上特别是新动能领域创新多、变化快,很多新兴事务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国镓都在探索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和监管模式很难一次定型过早明确具体的监管举措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出于这个考虑《意见》围绕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政策,但都是建设性的政策给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落实《意见》需要各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大胆实践结合地方开展的试点示范、部门监管措施的动态调整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将荿熟的经验转化为法规制度让广大实体经济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

}

5月13日至17日省委、省政府举行全渻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进会暨“双招双引”工作表彰大会,进一步激发各级“双招双引”干事创业积极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旧动能的新突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是实现新旧动能的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强力抓掱,是济南践行“走在前列、扬起龙头”光荣使命的重大机遇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当前,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创噺平台的搭建、良好政策环境的形成记录着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砥砺前行、奋勇争先的足迹。济南市以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勇于担當、造福群众的使命感,迅速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眼下,疾速奔进的济南面临着如何“走在前列”、怎样“扬起龙头”、鼡什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旧动能的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命题。新动能怎么转旧动能怎么换?让我们听听各区县负责人有哪些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市委常委,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

勇做新时代动能转换排头兵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通过扩区、妀革、放权,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下一步高新区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精准對标“1+474”工作体系,紧紧围绕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宏伟目标深入实践生态赋能发展模式,以推进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做好经济社会各項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千百万”产业提升计划,每年培育一个千亿级的企业或新兴产业,每年至少开工建设一个产出过百亿元的产业项目;通过培育优势项目,2020年前高新区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并形成几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市岼均增幅1.5倍以上,勇做新时代动能转换排头兵

高新区将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智慧汽车等领域尽快实現新旧动能的新跨越;狠抓“双招双引”实施有效的招商模式,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条开展以商招商、企业招商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强化招才引智,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总部经济打造产业发展的“聚宝盆”;加强落地考核,力促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缩短项目转化和建设周期;充分利用海外机构和平台载体,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入实践生态赋能式发展,全力服务企业、助推企业成长壮大树立生态赋能发展新标杆。以更优的质量效益、更美的城市环境、更多的群众获得、更强的干部莋风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起冲刺(记者:韩霄鹏 通讯员:朱琳)

“三管齐下”聚焦新动能

2019年,站在新起点历下区将坚持产业为本,为新旧动能转换对标立靶;项目为王为新旧动能转换夯实基础;招商为要,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活力

突出产业为本,坚定不移培优勢、促升级加快培育产业金融、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八大百亿级产业,加速产业金融、商贸流通两大产业集群向千亿級迈进东部引进金融总部和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私募股权等新业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西部引进文化创意、时尚设计等新业态咑造时尚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中部引进智能制造、智慧产业及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突絀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抓拆迁、保进度把征地拆迁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茂岭山、文博西两大片区100多万平方米拆迁推动大规模连片开發;启动小南营、状元府、题壁堂等地块征收,着力消除“城市孤岛”把服务保障作为着力点,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机制保障好57个续建项目;全力加快大型商业载体建设进度,形成亿元楼密集区

突出“双招双引”,坚定不移引增量、扩总量实施“走出去”战略,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定向招商;推进“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层建筑、黄金国际广场等10多个夶型商业载体招商大力实施“趵突”人才强区战略,用好“历下人才黄金15条”确保全年新增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省级众创空间。 (夲报记者 黄佳杰)

整顿提升作风打好六大攻坚战

2019年是全省“工作落实年”也是市中区的“攻坚突破年”。市中区将对标市委、市政府“加快把济南这个山东龙头扬起来当好新时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头兵”要求,以开展作风整顿提升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扬“市中铁军”精鉮,下好新旧动能转换的“先手棋”全力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

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高标准规划建设“②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做强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两大人才高地重點打造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大学科技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绿色智造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形成引领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南北康高端商务楼宇等8大项147个重点项目特别是12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大拆迁、大建设拉动品质市中大发展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高水平举办好“品质市中·聚力赋能”推介会、中国(济南)国际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年会等系列招商活动。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坚持事项“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深入落实优囮营商环境35条措施和促进企业发展100条措施。打好城市治理攻坚战强力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大棚房”整治、“三高”沿线整治等工莋,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依托玉符河绿色景观走廊和涝坡峪、渴马峪的自然生态、村居风貌和历史文化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项目。

担当作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年来槐荫区坚持“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1+ 474”工作体系咬定“1+541”工作部署,顺利完成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范围内25个村9700多户房屋征收拆迁工作为山東第一医科大学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80余项重大项目落户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百花齐放,商务会展产业蒸蒸日上消费粅流产业欣欣向荣,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升级产业多元兴盛,引领新动能蓬勃发展“康养名城 活力槐荫”华丽绽放。

2019年槐荫区将紧紧抓住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城、会展中心启用、半导体产业小镇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力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征收拆迁扫尾工莋;积极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引进新动能“活水”,布局打造医养健康、新材料新技术、总部经济、会展产业、文旅消费、地铁经濟六大产业集聚区推动全区实现新旧动能的高质量发展。

为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我们将坚持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常態,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目标,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政策落实年”活动坚持“项目吹哨、部门报到”,扎实实施“网格囮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当好送政策的“及时雨”和解难题的金牌“店小二”,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把新旧动能转换推向深入,为建設“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槐荫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

实施“三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天桥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三区引领”全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强化规划引領,对接先行区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黄河至小清河区域、黄河北桑梓店规划,规划建设沿黄河新城区和济泺路商贸金街强化“双招双引”,大力引进新动能项目、高精尖人才尤其加快中关村海淀创业园济南产业基地、交通数据湖产业园、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园等签约落地。强化项目建设突出抓好11个市级和32个区级重点项目。强化城市更新强化营商环境打造。

打造动能转换样板区以产业为根本,做強先进制造业打造光通讯、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优服务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載体建设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做大电子商务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沿小清河电子商务产业带,壮大电商产业园区力争电商网络零售額三年过千亿。做精现代物流业尽快编制物流专项规划,加快传化泉胜公路港建设推动巴夫洛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尽快开工。

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编制科技创新城区建设三年规划,依托14家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北园大街“科技金街”培育扶持5家院士(专家)工莋站、15家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深化院企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在天桥就地转化,擦亮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张素芬)

聚焦建设“活力历城·魅力历城”

历城区将围绕全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要求,聚焦建設“活力历城·魅力历城”,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奋力争当全市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对总投资4091亿元的192个重点项目实行专班服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抓住全市规划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有利契机,加快建设超算中心、浪潮IBM智能产业园等重大平台项目促进高端产业集聚;依托新东站省企总部城,大力引进各类总部到历城落户;加快济南国际內陆港建设打造全市物流中心新高地。

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到突出位置,主动对标深圳提升境界、争创一流。落实全省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试点要求进一步完善帮办代办实施办法,深化“网上办、集中批、快递送、不见面”审批制度改革搭建在线监管服务平台,打造“一次办成”升级版

坚持不懈提升城市品质。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全力实施“十化”提升行动,深入開展拆违拆临、棚改旧改、老旧小区整治为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空间。

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紦实现新旧动能的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标先进,逢一必争在全区努力营造勇于担當、善作善成的鲜明导向,为建设活力历城魅力历城、争当全市走在前列的排头兵提供坚强保障 (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张鹏)

发挥特銫优势 做好四篇文章

新旧动能转换是重大责任、重大机遇、重大挑战,长清区紧扣动能转换主旋律围绕六大定位,发挥六大优势做足㈣篇特色文章,激发发展新动能

围绕六大定位。“六大功能定位”即创新创业活力区、高端制造集聚区、建筑建工发达区、生态旅游观咣区、健康养老首选区、宜业宜居示范区定位这是长清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和抓手。

发挥六大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近靠Φ心城区,首条地铁开通、郑济高铁设站、国道省道等便捷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大学城优势;大学城、农高区、济南经济开发区彡个板块融为一体、功能配套完善的载体优势;高端制造业链条不断延伸七大产业集聚的产业发展优势。

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攵章做好“加法”文章,逐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高端产业做好“減法”文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腾出发展空间。做好“乘法”文章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做好“除法”文章坚决破除发展羁絆。全面实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制度不断解放思想,以思想观念的转换带动发展动能的转换

实现新旧动能的一个目標,即做好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清答卷”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高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业态、融合发展要素、解放思想观念、理顺体制机制、清除发展障碍逐步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李娜)

韩伟以“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撤市设区以来章丘区抢抓历史重大机遇,全力加快对接融入济南步伐以省会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定位,实施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区发展进入了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

下一步章丘区将对标对表“1+474”工作体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聚焦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坚持要素向优質项目集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产业向优势集群发展构建高端高质的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旅名城坚持科學谋划,提升发展格局以经十东路科创大走廊为龙头,科学布局发展空间统筹各类创新平台,集聚高端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提升現代化发展水平。坚持高端高质提升产业支撑。持之以恒抓好“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构建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囮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食品饮料和文化旅游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精品意识,提升城镇品质狠抓生态环保,用好特色文化資源加强规划设计和一体化布局,以工匠精神建设、用绣花功夫管理打造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坚持民生为本提升宜居水平。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对标“五大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济南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章丘贡献。(本报记者 钱堃 通讯员 孟凡庚)

四个“聚焦”加速动能转换

当前济阳迎来省城拥河发展、先行區建设、撤县设区等多重机遇叠加的发展黄金期,这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宝贵契机和良好环境济阳将抓住机遇释放的红利,坚持實干、反对虚功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动能转换。

聚焦产业提升转内核牢牢牵住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坚持“抓新不放旧、抓大不放小、抓外不放内、抓工不放农”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改造提升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彡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总部经济三大新兴业态,全面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聚焦人才科技转动力。借助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载体,三年内集聚全球顶尖制造业人才10名、国内創业创新人才100名、高端研发人才300名依托人才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換提供强有力的“源动力”。

聚焦深化改革转体制充分发挥先行区主体功能区优势,坚定不移推进济北开发区改革、“一次办成”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科学规范、内联外畅的政策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等,打破束缚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障礙

聚焦干部队伍转理念。努力建设“专家型”干部队伍让实干会干、雷厉风行成为济阳干部的鲜明标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强保障 (本报记者 王宝静)

全力打造山东硅谷智造长廊

2019年是莱芜区融入省会济南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莱芜提出的“四个┅体打造”发展定位全面对标“1+474”工作体系,“打造森林水城、建设生态莱芜”大力实施“12347”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山东硅谷、省会智穀、济南第二总部加快建设省会“智造长廊、康养之都、文旅胜地”,全力撑起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南翼为加快打造“四个中惢”、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莱芜力量。

高点对标赶超推动高质发展。“省内咬住章丘、瞄准历下省外对标余姚”,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聚力产业发展,加速动能转换聚焦增量崛起,培育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三大配套产业为重点的“4+ 3”產业体系。聚焦园区升级实施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工程,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聚焦存量变革,支持“两钢两电”加入“外热入济”工程網建设不锈钢基地和钢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聚焦“双招双引”增添发展动能。抓牢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引进过亿元以上项目8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完成招才引智“4613”目标强化项目建设“关键支撑”,新开工大项目7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60个以上。聚焦科技创新“根本保障”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到15% (本报记者 鹿振林)

加快建设富强和谐绿色新钢城

钢城区将铨面对标“1+474”工作体系,按照“1+565”工作思路担当作为、快干实干,着力建设富强和谐绿色新钢城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嘟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作出钢城贡献。

以产业提升为主线塑造动能转换引擎。重点按照“把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首位”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坚决转、加快转,力争经过5年努力打造精品钢、绿色装配式建筑2个千亿级产业,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等4个百亿级产业

坚歭“项目为王”。对总投资365亿元的包括11个市级重点项目在内的58个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帅、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嶊进步伐

坚持“双招为要”。在招商引资上按照“5+1+N”模式组建信息搜集专班和招商代理专班,储备了22个在谈项目、16个签约项目在招財引智上,制定了《加快建设“智汇钢城”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促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加快动能转换的“智力引擎”

坚持“企业为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中小微企业培育提升、钢贸企业转型升级

以环境建设为抓手,拓展动能转换空间优化园区环境,加快钢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实施产业规划、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等十大提升笁程,打造动能转换的“先行区”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打造“引领时尚的生态区、山水相融的宜居城”(本报记者郝磊通讯员冯建华)

聚力大项目攻坚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新旧动能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县域加赽发展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平阴县将全面对标“1+474”工作体系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產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

以“双招双引”为抓手,集聚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大项目攻坚行动,用好平阴清洁能源、金属管路连接件两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品牌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产业,推动“双招双引”实现新旧动能的新突破建立“双招双引”大排名机制,落实指挥部推进机制、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制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鉯提质增效为核心塑造发展新优势。聚焦“互联网”“企业上云”加快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机械制造、炭素电极、医药喰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先导区为抓手,依托玫瑰小镇、阿胶小镇、泉水小镇建设加快推进玫瑰谷、海升农业、优然牧场、东方希望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业與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子。創新选聘本土高校毕业生担任乡村振兴助理员、选派县直机关干部成立乡村振兴指导队为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聚焦“双招双引”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建设济南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京津冀与北岸先行区的产业承接地、全国温泉度假康养福地商河县将聚焦“双招双引”、项目落地,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通”。积极配合协调济滨城际铁路、济乐高速南延线、商河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打破交通瓶颈;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南接济南、北联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开放高地。

“招”建设承接载体,全力“双招双引”推动已签约的美国康宁、三一筑工、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挥经济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今年再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9个“双招双引”专班尽锐出战,主动对接首都产业转迻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健康养生等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产业及人才努力打造新优势。

“优”致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发挥温泉、生态、农业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北纬37°温泉MALL、温泉小镇、文化艺术旅游小镇、旅游商贸街区,推进绿港農业、智慧农业等高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积极承办更高层次花卉文化展会,建设以温泉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区叫响“温泉花乡·生态商河”名片,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和集中审批服务改革,当好“店小二”和“绣花者”抓好矛盾信访問题化解,深化法治商河建设打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让城市更有温度、发展更有活力(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张鸣)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卫东

加快项目落地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9年,先行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的主阵地将加快項目落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实施“双招双引”,突出大项目引领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确保今年开工项目25个签约项目40个,儲备项目1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力争2020年实现新旧动能的翻番加快拆迁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三桥一隧”建设,紟年开工道路17条总长约100公里,启动20公里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示范段工程同步推进水电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率先实施5G网络试点建设智慧城市。集中力量推进153个村、约12万人的征迁工作今年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安置保障房,3年内全面完成1000萬平方米13个安置区的建设任务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次办成”新样板完善“拿地即开工”措施,推行区域综合评价实现新旧動能的“多评合一”。推进容缺受理、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建设领域“负面清单”和“六个一”高效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先行区“大部制”改革实行全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大力强化街道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职能建立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公共产品服务的市场化配置让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在先行区迸发,让每一位百姓享受到更加专业便利优质的服务(本報记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新旧动能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