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网友热议北京八分钟“去闯荡”还是“留在家”

90后闯荡股市要做“新生代”? 专家建议创业才是主战场
  “如果你还不想与90后建立链接,可能将失去世界。”在互联网圈广为流传的这句名言,正在敲打投资界。市场人士的忧虑显而易见,60后、70后一直是A股的主力军,如果没有90后新生代的加盟,中国股市能有“长牛”吗?  日前申银万国在一篇研报中指出,2015年首批90后本科毕业,开始初探A股市场,“人的行为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倾向,2015年股市的表现、结构将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影响这批新兴力量。”更有券商人士呼吁,“寻找90后、留住90后”。   跑步入场  A股本轮熊市行情已延续多年,即便今年上证指数在3月见底1974.38点,随后攀升至本月初的高点2391.35,涨幅达到21%,很多人也不敢妄言“牛市已到”。  不过,人气正在聚拢。今年1月份A股新开户数为33.37万户,3月份蹿到65.06万户。中登公司最新9月月报数据显示,当月新开户数达到87.54万户。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张同学,正是在今年跑步进场。“我现在大四,读的金融,之前老师给我们上了几节股票实践课,但看行情不好,一直没动。今年5月份开了户,用爸妈给的生活费投了一万多。”小张向《金证券》记者介绍,就读金融专业的有90多位同学,大概三分之一在炒股。短线居多,有赚有赔。  张同学并非个例。某大型券商客户经理对《金证券》记者透露,今年新开户的90后占比40%左右,之前最多10%,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网上开户。  但一些中小型券商仍未能感受到“90后驾到”。某营业部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内新开户的90后屈指可数,个别开户的也是因为爸妈要打新股,多开个户提高中签率。更有一家券商的营业部经理直言,“90后股民资产量太少,现在大家争夺的还是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优质大客户。”  交流中,张同学也坦言,外专业同学炒股的比较少,“很多父母的钱都套在里面,他们对这块也不了解,不敢轻举妄动。”   累觉不爱  按照相关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可在A股开户。随着90后逐渐成年,这一规定已无法成为A股90后股民稀缺的借口。《金证券》记者接触的券商人士分析,新开户人群中难觅90后、85后,很大程度是因为股市长期低迷,让他们“累觉不爱”。相反互联网产品却能“日日生钱”,更能吸引这批年轻人。   去年6月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横空出世,今年7月份初余额宝披露,用户数已超1亿,其中80后、90后占比76%。而截至今年6月末,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1.78亿户,其中A股账户1.75亿户,剔除休眠账户有效账户为1.35亿户。也就是说,出世仅仅一年的余额宝用户数直逼已有20多年历史的A股有效账户,其发展速度让投资圈“羡慕嫉妒恨”。   有市场人士特意撰文指出,从基本面上来看,90后未来无疑是消费与生产的生力军,其青睐的行业未来无疑也会具备良好的业绩预期。从资金面来看,A股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市场,没有新股民、特别是拥有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股民的加盟,市场只能是像一潭死水般波澜不惊。因此,对中国股市而言,似乎“要想迎来牛市就要讨90后的欢心”。  前述大型券商客户经理也提到,现在各大券商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方兴未艾,很多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终端推送,一些年纪大的股民显得难以适应。“80后、90后不入市,很多创新业务没办法落地。”   创业正途  牛市需要90后推动,但未识“牛滋味”,如何奢望90后进场并且留下来?  日前申万在一篇研报中指出,10年前的2004年,年出生的第一代80后本科毕业,部分人进入A股,享受了2006年开始的牛市财富效应;10年后的2015年,首批90后本科毕业,将初探A股市场。在其看来,人的行为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倾向,2015年股市的表现、结构将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影响这批新兴力量。  《金证券》记者接触的沪上券商人士也称,“正是意识到90后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营业部就有意识地跟一些财经大学对接,派工作人员去宣讲,这波行情来了,以往的铺垫发挥了作用,今年新增了不少90后股民。但如果行情不能长久,前期宣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那位张同学就有些懊恼,“这几天大盘跌,之前赚的钱基本又吐回去了,炒股确实是个技术活。”明年他毕业,对于股市他笑称“还没有跟A股建立真爱,如果上班忙,可能就会让账户休眠了。”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金证券》记者表示,90后处于财富积累的初期,他们的炒股启动资金大多来自于父母。加上初涉市场,缺少对社会的认知和投资的底气,他们来二级市场只能“打酱油”,无法获得话语权。与其被股市无情“割韭菜”,更应该鼓励90后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业、创新,脚踏实地从实业做起,这才是他们的主战场。  从近年来看,“90后来了,大叔们让一让”确实已成创业常态。出生于1988年的郭列,带着几乎全部出生在1990年之后的创业团队成员,开发出一款名叫“脸萌”的App产品,在微信朋友圈爆红,一度连续占据苹果商店应用下载榜首;90后马佳佳毕业当天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创意情趣用品店,首次用健康阳光的形象诠释了原本隐秘的行业,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大二辍学、21岁已创办了两家公司的尹桑,2012年创立了KTV团购App“一起唱”,已于2013年和2014年初获得A与A+轮共数千万的融资。  “90后富有活力、想象力,经过辛勤耕耘,创业公司、项目甚至可能成为股民的投资标的。”董登新称。
相关阅读:
郑重声明:多赢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多赢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家都在看
近日,新三板出现史上最大规模处罚——多达480家企业在同一天收到来自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函,原因有的是因为提前使用募集资金、IPO进展;有的涉及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时等。90后无经验无技巧 闯荡职场爱“卖”萌[图]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时间是把杀猪刀,砍伤了七零后的锐气,磨平了八零后的棱角……”曾经饱受非议的80后,现在已背着沉重的房贷、车贷在职场里被打磨得渐变圆润、回归了主流。而90后则以个性、自我、迷茫等特点取代80后成为了大众热议的对象。  眼下,第一批的90后开始闯入职场,没有经验、没有技巧。然而,90后也有自己的职场生存手段,“卖萌”就是他们的杀手锏之一。90后“卖萌”闯职场(资料图)  黄燕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员工,上个月来了一个90年的新员工菁菁。菁菁被安排坐在黄燕的后面。从菁菁上班的第一天起,黄燕的烦恼就开始了。“我感觉我后面坐的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十万个为什么”黄燕说,“办公软件不会用也就算了,市场营销的专业术语很多都不懂,一天被问个几十遍,心里烦还不能说。一说她她就撅着嘴低着头很无辜的样子。”  不仅女生会卖萌,男生卖起萌来也让人无法拒绝。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上班的雪莉在电梯间遇到了90后的新员工小伟。小伟先夸雪莉的发型好看,然后向她打听复印室在哪里,雪莉告诉小伟了怎么走,小伟又挠头不好意思地说不会用复印机,请雪莉帮忙教一下。雪莉爽快地答应了。谁知道小伟又说,“亲爱的雪莉姐,那个我还要去一下人事部,要不你帮我去弄一下复印呗!”就这样,雪莉被小伟指使去复印了,而且还挺开心。  专家提醒“卖萌”只能偶尔为之  “萌”指一种使人从脑海里一闪而过的不夹带其余杂质美好的感情喜爱、欣赏、使人感到愉快等心情的形象,卖萌的意思是显示自己的萌点。90后普遍比较喜欢卖萌,智通人才网资深职场顾问Keith表示,卖萌是职场竞争的一种应对方式,90后通过“卖萌”展示自己最真实可爱的一面,通过这一点可以获得前辈们的关照。因为卖萌,也可以让同事感受到快乐,缓解了高节奏工作带来的紧张感。  同时,智通人才网资深职场顾问Keith也提醒新入职场的90后们,职场毕竟是个相对严肃的地方,“卖萌”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卖萌”也要看清时机和地点,这一招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只能偶尔为之,用多了还会让人反感。“卖萌”属于小聪明的一种,想要获得同事和领导的喜爱还得认真工作、勤于思考、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展示自己才是正道。
【】【】【】【】【】【一键分享80后 90后谁更胜一筹-搜狐女人
---------------
旁观者这样看80后
  “80后”抵制超市和“70后”反日一样都属于傻X行为。我与“80后”的差别只是表现方法上,但我们都不缺少起码的荣辱感,如果说这种荣辱感能够上升为爱国的话,那我要说:“无论‘70后’还是‘80后’的爱国心是一样红的。”
旁观者这样看90后
  前一阵看到那个说“80后”抵制家乐福行为是傻X行为的“90后”胖子时,我忽然觉得“80后”孩子相比可爱多了。如果说,“80后”垮掉了责任心是时代悲哀的话,那“90后”垮掉这起码的荣辱心则无异是整个国家的悲哀了!
  外表的东西有的时候却更能够体现实际问题。80后的人不论平时上班多么“西装笔挺”,休息时总是喜欢穿一些日韩风格的休闲服饰,偶尔也会尝试一下波波风。而90后更喜欢繁琐的细节,钥匙扣等小配饰上都洋溢着年轻的元素。平日里校服是他们最多的装扮,90后常常要大一号的尺码,寻觅那份拖沓中的“酷”劲。多数男生会攀比唯一可以“个性化”的昂贵篮球鞋,而女生的发式和手指中藏着很多小秘密……
【80后鲜明特点】总喜欢先看看韩国电视剧里面穿什么,才决定今天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当然,发型更是如此。
【小编点评】
  80后偶尔也会装装“嫩”,《流星花园》中道明寺穿的阿童木T恤就是其中的代表。整体来讲80后穿着较为精炼不像90后有种拖沓的感觉。
【90后鲜明特点】学校里有一个人穿“乔丹”篮球鞋你很难找到一个配色的另外一双,这是潜规则,后买的人绝对会被鄙视。
【小编点评】
  想知道一个网友是不是90后,看看她的博客上是不是45度角拍摄大眼睛、嘟嘟嘴的“纯情”照片就可以判断了。
  明星在哪个年代都有,尤其是青春偶像绝对是人生的回忆之一,但如果着眼于现在来看,80后和90后喜欢的明星却也截然不同。大多数80后喜欢周杰伦,理由是他的R&B风格歌曲好听,同时又能作词作曲属于“才子”类型。而大多90后喜欢super junior的韩庚,因为他长得帅人又有型,劲歌热舞在韩国演艺圈的包装后,成为那种让人一见就激动的美男……
【80后鲜明特点】喜欢一个明星会喜欢得很彻底,学他/她的穿着、说话方式,到了钱柜也将偶像的曲目演绎一遍,可谓虔诚。
【小编点评】
  你们觉得你们很懂流行?就在你们喊自己in的时候已经out了!
【90后鲜明特点】90后追星有专业的追星公司跟着,就算到了外地衣食住行也不操心,只要花钱发短信息支持自己的明星就好了。
【小编点评】
  搞得这么专业,可见未来产业化后就不会出现杨XX见不到华仔的悲剧了。
  通讯方式体现着一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如果说60、70年代是写信甚至是小纸条的话,80、90年代显然要先进很多。电话的普及尤其是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的距离越走越近,但是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这种点对点的联络方式体现在80后的是分体电话藏在被窝里打,而到了90后直接就是随时随地的秘密联络。终究,短信这个东西改变了年轻人太多的生活习惯了……
【80后鲜明特点】提前一点回到家是为了能够跟电话那端的人享受一会儿“二人世界”,门响时匆匆挂断电话是多少80后的回忆。
【小编点评】
  我能够理解80后的沟通方式虽然有障碍,但正是这种障碍造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寄托,不过说起来还是60、70后的写信时代更为纯贞。
【90后鲜明特点】地铁上公车里多少穿着校服的学生在煲“电话粥”,现在学生的问作业、约会甚至骂人都用这个。
【小编点评】
  90后确实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父母给孩子配手机无非是想知道孩子在哪儿,但是没想到孩子用这个玩意儿知道了更多的孩子在哪儿……
  要想了解一群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他们用什么词汇说话。80后和90后生活在新词汇爆炸的年代,尤其是网络语言迅速地在他们中的普及,平时听到的词汇不再是“哇噻”“靠”“超…”的感叹词,80后多用“晕”“…地说”这种发帖时用到的词汇,偶尔也会受台湾节目的影响例如“好赞”;90后则将一种80后发明的网络字体发扬广发,被称为“火星文”,比如“皒愛迩”(我爱你)“囧”……
【80后鲜明特点】用地道的网络语言和千奇百怪的表情与其他人交谈成为上网的必备技能之一,尤其是MM或者想被别人当成MM的人。
【小编点评】
  方言第一次这么快地传播,从口头到网上再到口头上,我们经常听到的XX撒是四川话,好滴、表酱紫(不要这样子)明显是台湾腔。
【90后鲜明特点】火星文的写法不止一种,而且除了博客也应用到聊天中了,能够让别人琢磨半天你在说什么是件很开心的事。
【小编点评】
  非90后的文学青年们称火星文为“脑残体”,认为是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摧残,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想,没有几个90后能把它写到纸上。
  80后显然有一种收藏的癖好,翻开随便一个80后的储物箱你都能见到变型金刚\芭比娃娃而或是发黄的漫画书,他们时常会拿出来把玩一下回忆童年的乐趣;90后显得物质更充裕一些,我们从《家有儿女》的两个小90后就能看出来,PSP这样昂贵的掌上游戏机已经很普及了,然而他们并不像80后那样纯情于一种玩物,当出现了一种风潮带动的新玩物,90后会不顾一切地去尝试……
【80后鲜明特点】收藏还不算完,还要能叫出藏品的名字,悉数该藏品的出厂年限、产地、背景故事,要是漫画还要讲出画风……
【小编点评】
  “汽车人变型,喀嘁库库咔”这个电子音效让多少80后热血沸腾?公映电影版那会儿,听到这个原汁原味的声音,让我身后的大哥差点把可乐扔出去。
【90后鲜明特点】电玩这东西一定要“眩”,下了课能够在一起联机打,“超级玛丽”、“魂斗罗”老掉牙了吧!
【小编点评】
  很羡慕90后随时随地都能掏出掌机玩耍,不像我把捉迷藏一直玩到了初中,而且PSP大多游戏都是日文和英文的情况下他们一样玩得很开心。
  60、70后是恢复高考的第一代,他们很珍视这个改变人生的机会,而到了80后就变得“仇视”了。第一个人口高峰带来的效应马上出现在“独木桥”“万人关”这类对高考的描述上,上学真正成了“10年寒窗”而更多的学生选择在高考失利后不断地复读。80后的申诉在90后的身上起了作用,大学不断地扩招之下大量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但又有多少人像第一代那样拿着录取通知书痛哭流涕呢?……
【80后鲜明特点】考文科考理科、报志愿、复读班是每一个80后的噩梦,也有像韩寒那样洒脱的,终是少数。
【小编点评】
  进了大学就算刑满释放,曾几何时多少人有这样的幻想,当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判的是缓刑!
【90后鲜明特点】扩招多少人其实90后都不关心,相对来说他们更看重到哪个学校上学美女/帅哥多,就业仿佛还很遥远。
【小编点评】
  90后更洒脱,没进大学就已经提前感受校园文化了,出名、爱情都要趁早,这话说得兴许有些道理……
  80后自我为中心但仍有集体向心力,他们强调“我的想法很重要”,尤其是在爱国事件上行为会比较激进,认为自己绝对不能out;而90后给人的印象总是很松散,他们没有固定信念,认为政治事件与自己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就不关心。90后体现的是“独我精神”不同于80后的自我意识,他们强调“我是不是能让别人学”而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属于流行元素……
【80后鲜明特点】对于保护火炬支持奥运,80后绝对走在了前面。多少留学生组成了红色海洋,高唱国歌演绎感人画面。
【小编点评】
  看了80后在国内外的作为,我坚信中国的未来是强大的。但是对于抵制某国外超市的事儿上,不得不说还是有点嫩的。
【90后鲜明特点】90后很冷静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言论,不过老老实实上学不代表他们没长大,只是觉得这个事没到那个“份儿”上。
【小编点评】
  保持冷静说明了这一代人的早熟,只是有多少人是克制而又有多少人是不关心呢?希望像那个90后小胖子说的一样,国家需要时我们会站出来。
  编者按:80后成长在90年代,90后长在21世纪。90年代中国正在疯狂向国外学习技术,长在这一代的人是虽然很自我,但是还留着那一点点谦虚和向心力,在突发事件的激发下会转变成无限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主导。而21世纪初,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多个领域中站稳脚跟,一举拿下90年代没有成功获得的奥运主办权。成长在这一代的人是有自大的根基的,然而这种根基是种植在60、70后人的奋斗上的。当90后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便做好了成为未来主导的准备。
【老王的总结语】
【70、80、90后的经典对比】
70后: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
80后:而我们,拒绝加班!
90后 :拒绝上班
70后:看到有站着的领导会马上让座。
80后:我们崇尚上下级平等。
90后:唯我独尊!
70后:他们娶老婆的时候想娶处女。
80后:无所谓,只要感情好就可以了。
90后:结婚需要感情吗?需要结婚吗?
70后:他们有存款。
80后:我们负债。
90后:我们有老爸!
70后:他们的家进门要脱鞋。
80后:我们家进门不用脱鞋。
90后:我们上床睡觉都不脱鞋!
70后:吃饭时,他们喜欢坐在老板旁边
80后:别坐在老板旁边,那才无拘无束
90后:我是老板!
专题策划、制作:徐勇
特约撰稿:王雁林
页面设计:王旭90后上班族:他们能做什么?————————▲654《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2
我的图书馆
90后上班族:他们能做什么?————————▲654《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深度中国【导语】又一批“职场新鲜人”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段正式工作经历。他们就是所谓“90后”——生于年的人。关于这一代的职场新闻和性格标签层出不穷:太自我,要求多,不靠谱,讲平等……“90后”果真如此吗?他们要如何才能转变学生身份,从职场菜鸟转变为达人?他们身上的一些新锐特征,又将怎样改变未来的职场?
“90后”在职场的各种“囧事儿”
1·90后陷入就业迷思:我能干什么?8月6日讯 记者仇广宇
  随着暑假的来临,又一批“职场新鲜人”走出大学的象牙塔进入社会,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段正式工作经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毕业生大都生于1990年前后,也就是所谓的“90后”。
  关于“90后”的职场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太自我,要求多,不靠谱,要平等……年代真能成为划分一代人性格和行为特征的依据?正慢慢走入职场的“90后”果真如此吗?他们要如何才能转变学生身份,从职场菜鸟转变为达人?
 “我能干什么”?
  小靳是一名1990年出生的北京大学生,刚刚踏入职场没多久。虽然在校期间从事过许多实习,也不算是“生手”,但她无论在面试中还是职场上,依然会遇到一些困惑和不解。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不够自信。”学理工科的小靳从事的实习工作不少,但也正是由于不愿继续做理科相关的工作,让她的实习经历看起来“有点乱”。也有个别的面试工作人员提醒过她,这样的简历,看来似乎是没有职业规划的表现。
  “我其实就是想多多尝试一下,这样不好吗?”后来“学聪明”了的小靳学会了多准备几份不同的简历应聘,可是有种“小坚持”让她依然会在心里暗自嘀咕:多尝试有错吗?
  医药公司产品线经理许先生在上海和北京都进行过招聘,作为企业负责招聘的员工,他这两年面试的人,出生年份基本都在88-90之间。最近两年90-92偏多,达到了80%左右,主要是中专和大专生。他认为,也许由于刚毕业,这里面部分人的想法,和大多80后还是存在很多不同。
  像小靳这种风格的毕业生,许先生觉得她对自身定位较为明确,只是缺乏社会经验和自信:“有的90后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总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可以,而且干什么都一定能够辉煌,从本质上没有认清楚自己。”对于“自傲”的求职者,招聘者自然非常反感。
 职场人际:坚持“自我”“平等”
  梳理媒体对于“90后”求职的报道,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自我”“平等”。这一点在同事关系上尤其明显。比如,据《成都晚报》报道,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媒体说,90后求职一“个性”之处是都喜欢平等对话沟通。
  小靳总结了周围90后朋友对待职场人际关系的态度:“大家基本觉得是要分人,该尊重的尊重,但是应该相互尊重;有人认为对于大领导要尊重;有些人则会感觉 “没什么感觉”,“没什么概念”。
  在工作单位里面遇到事情,有时候需要“请示领导”,有人教她“不要越级”,她觉得很新鲜,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过特别强烈的层级观念。“这也是我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
  除了父母,身边没有年长的角色可以为她提供建议,可父母的生活经验在这里显然已经过时。她说,如果有个“80—85”之间的哥哥姐姐跟她交流,她会非常乐意。“再大一点的人,他们也许会不知道我的意思,会说,你应该怎样怎样,我们是为了你好。80后的人可以跟我们的语言衔接上。”
  “90后的沟通方式也很有特色,在工作中能感觉到他们不太有上下级的概念,喜欢轻松自在的表达。”《成都晚报》的报道中,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这样表示。
  这种对平等交流的坚持,在“90后”一代身上似乎格外明显。
&网络化特征明显 重视私人生活和个人兴趣
  小靳在工作上曾遇到一件很困扰的事情:“领导在业余时间打电话该不该接”。“过了六点打来,我很晚才看到,需要回吗?”当她得到肯定的答复,似乎还是显得有些困惑。“可那是私人时间啊……”
  职场关系网络化也是90后求职的一个重要特点,据《新民晚报》报道,某招聘频道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手机求职者中,9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机”不离手的90后,更愿意在招聘客户端上找工作。
  “90后”的另一个职场特点是追求业余生活和个人兴趣。据《今晚报》报道:网络调查中心和半边天志愿者在天津针对982位18岁至22岁“90后”的调查显示,92.4%的被调查者坦言,工作单位能提供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是求职时考量的重要标准。
  小靳觉得,周围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第开始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在工作。她曾经结识过在青年旅社做义工的大学生,家境殷实却从不挥霍,凭自己的双手和兴趣在做事,让她非常佩服和震撼。
  “谁说90后都是不靠谱的,许多人有目标有责任感,而且知道自己要什么。”
帮扶90后:“踏实”人才公司最爱
  医药公司的许先生说,他也遇见过感觉“靠谱”的90后人才:“有目标,有理想,有人生规划。他告诉我25岁需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己希望未来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问他如何去完成,他回答:‘我学习,模仿,碰壁,实践,成功’。”
  “其实我们不怕毕业生什么都不会,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会走,但我们要的是态度和方向。”许先生建议,应届毕业生面对求职困境,保持“理性务实”是最好的办法。
  他建议应届生能多思考,多看,多听,多想,想些实在点的东西,加强理性思考,脚踏实地,树立目标,在目标范围内在树立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不要好高骛远。
  其实,作为新一代的求职者,90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麻烦”,还有冲击和新鲜血液。而他们才是“未来的主人翁”。用国际在线一篇报道的话说:“从现在起,就让我们学习如何去同他们共事吧。”
2·90后参加招聘会一声不吭 家长都给问了& & & &吴芳说,家长陪同前来,他们可以理解,也并不会特别反感,但会注意在交流中孩子的表现。这位求职者在求职中一句话都没说,全由她母亲在主导询问,而且母亲干预性很强,孩子几次想说都会被她抢白,“这种缺乏独立性、娇生惯养的学生是绝对不会招的......
& & 陪同孩子应聘,为其把关首份工作,成了一些父母本能的选择,可这样的关爱却有可能耽误了孩子。昨日,2012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会在南坪会展中心举行,102家企业提供了1500余个岗位,吸引了3000多人前来应聘,应届生达到了6成———他们绝大部分都是90后。由于对子女求职放心不下,一些家长陪同前来,让不少招聘企业说“不”。
  谁来找工作?
  孩子在一边,家长问不停
  今年是90后学子首次大规模毕业,面对职场,不少父母选择了与孩子一起上阵。
  穿着红色的圆点裙,左手腕和脖子上都戴着纯金的细链,李婷在一家服饰有限公司的招聘点前,拿着应聘表犹豫不决,身旁的母亲正认真问着招聘人员工资待遇、上班时间、发展前景等问题。
  “我们招聘的导购底薪是1200元,还有销售提成,业绩不同提成比例不同。”招聘专员周小姐说。“那你们在哪些商圈有店呢?”“每个商圈都有。”“上班时间还是比较长哦?”“我们会安排轮班,还提供吃住。”问了半天,李婷在母亲的授意下填了应聘表。
  “我专科毕业,学的是室内设计,只是实习的时候当过收银员。”1990年出生的李婷带着学生的腼腆,向记者介绍情况。还未说完,她母亲就接过话说,前段时间孩子忙着学车,才开始找工作。对于自己陪同的原因,她说,现在招聘骗子多,来给孩子把把关。
企业咋想的?
  父母陪同的,不会给机会
  “才毕业的学生,吃点苦没什么,我们也愿意让孩子吃苦。”站在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招聘台前,穿着白色上衣的吴女士笑着说,儿子黄剑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化工专业,这是回重庆后第一次参加招聘会。
  黄剑说,他试过在网上给大型的化工企业投简历,不过都没有回应,这次招聘会规模大所以想来试试。
  在得知这家公司位于茶园,上班比较远、轮班比较辛苦后,吴女士还是犹豫了,最后拉着孩子离开。在他们身后,人事主管吴芳轻轻地摇了摇头。
  吴芳说,家长陪同前来,他们可以理解,也并不会特别反感,但会注意在交流中孩子的表现。这位求职者在求职中一句话都没说,全由她母亲在主导询问,而且母亲干预性很强,孩子几次想说都会被她抢白,“这种缺乏独立性、娇生惯养的学生是绝对不会招的。”
  记者询问了十几家应聘企业,他们都表示,对于父母陪同前来的求职者,基本不会给面试机会。
&学生要求啥?
  工作环境好,最好少加班
  “相比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上期望值更高。”南岸区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顾艳说,今年应届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单位,同时也希望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相对于薪金待遇等条件,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毕业生更看重工作地点与工作环境,办公室文员等薪酬不高却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很受欢迎,而工厂技术人员、销售等稍显辛苦的行业不愿就职。
  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王卫巍,选择了广达重庆制造城品质管理岗位。他说,因为是大公司,专业对口,且食宿免费有双休,优秀员工还有海外研修机会。“对于我来说,能够双休很重要,我可以接受每周加一天班,但每月最多只能加两次。”
  专家怎么说?
  孩子自己来,家长要放手
  “我们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工作是一辈子的事!”记者询问了多位陪同孩子来求职的父母,担心孩子受骗、为孩子把关、不放心孩子成了他们前来的主因。
  顾艳说,现在的80、90后求职人群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宠爱,最近几年父母陪同求职的都有出现。她建议,父母在就业的道路上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而并非“大包大揽”,同时鼓励孩子在就业时靠自己的能力去找工作。如果父母不放心,可换种方式关怀,而不是直接陪同前来。如可选择有品质的招聘会,可通过打电话咨询、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招聘会信息,看是否可靠。招聘会后,等孩子回家再进行询问、给予意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同时,她也建议90后求职者应减少对父母的依赖,靠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社会,放正心态,先就业后择业,而不是抱着“反正父母可以养活自己,不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不上班”的心态。
  企业急需技术人才
  薪酬随最低工资标准涨
  顾艳介绍,此次他们特别针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筛选,剔除了电、焊工等技术性工作及保安、保洁等服务性工作。从企业招聘方来看,单位更青睐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由于这类人才的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在现场招聘中,技术类岗位的薪金也普遍高于一般文职类岗位。技术人员普遍在元,文职人员则在元。
  而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我市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各家企业开出的薪酬有所上涨。如销售人员的底薪普遍在1500元,设计人员在2000元以上。而软件工程师薪资水平在3000元~5000元。
  据晨报记者了解,昨日全市各区县都组织了专场招聘会,共组织15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进场求职人数近4万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近万人。
  进入大学校园开始独立,朋友很多但对未来迷茫,有些消费观念依旧很强烈。
已启动实名制登记
  帮助毕业生后续找工作
  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我市还启动了实名制登记。在昨日的各招聘现场政策咨询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实名制登记宣传资料,宣传实名制登记的重要意义、可享受的政策措施以及登记流程,并现场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实名制登记。
  据了解,除了现场求职,在招聘会结束后,就业部门将实名制信息及时录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统计信息系统管理,并分解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做好信息完善及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将及时向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服务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市还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培训”、“见习”、“创业”、“援助”、“政策”、“维权”等七项服务,为其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文/重庆晨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卢秋池)
3·嫌女孩少不好泡妞 新人辞职理由令人喷饭连日来,一封言简意赅的辞职信在职场广为流传,辞职理由是:“厂小,女孩少,不好泡妞”。这封被网友冠以“最雷人”“最牛”的辞职信,在江城职场中引起热议,白领们纷纷晒出身边的各种令人喷饭的辞职理由。......
&&&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朱安璋 实习生刘雯
  连日来,一封言简意赅的辞职信在职场广为流传,辞职理由是:“厂小,女孩少,不好泡妞”。这封被网友冠以“最雷人”“最牛”的辞职信,在江城职场中引起热议,白领们纷纷晒出身边的各种令人喷饭的辞职理由。譬如,办公楼太破,伙食太差,坐班车太久,宿舍不能上网,回家结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牛人们”做不到的。
  “不好泡妞”成辞职理由
  在职场,辞职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辞职总要有理由吧?“厂小,女孩少,不好泡妞”这也成了言之凿凿的理由。
  近日,最牛辞职信爆红于网络。据了解,来自佛山一家电机公司的覃某,在该公司任职组长三年来一直找不到女朋友,于是向公司提出辞职。记者在网络上看到这封“员工辞工书”,辞职理由写着:“厂小,女孩少,不好泡妞”。
  厂方下面的主管批复同样“给力”:“是你自己没本事泡妞,不要怨天尤人。”
  没想到,许多网友表示支持他的直白理由。在汉口上班的柚柚评论说:这小子够直白的。那小女子我辞职,是不是要写:“单位小,帅哥少”。
  网友峰子说:支持!把任何事情做好,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今员工压力大,主管们不能只把员工往流水线上赶,还要关心大家业余的生活和情感生活哦,否则,劳动效率如何保证。
各种辞职理由令人喷饭
  “老板,我下月准备结婚了……”“哦,那太好了,恭喜你,请我们喝喜酒啊”“不是的,我准备辞职了,结婚生伢休息两年。”……
  昨日,汉口一家运输企业的负责人钱总,给记者说起上周一名女员工当面提出辞职时,所说的辞职理由让他愣了半天。他说,后来听说该员工家境蛮好,老公工作也不错,她从事三年多的文秘工作,可能觉得自己进步不够快吧,就借机提出了辞职。他也只好同意。
  武昌街道口一家知名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李恒春告诉记者,如今80后、90后员工的辞职理由可谓五花八门,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有说单位食堂伙食太差的,有说失恋疗伤的,有说不想加班或出差的,有说离家太远不想挤公交的,甚至宿舍不能上网、公司办公楼太破等等,都可以成为离职的理由。
  记者在网络上看到更多的辞职理由,可谓“天雷滚滚”,譬如:公司不提供停车位,8时上班很不人性,被老板当面批评“感觉没了面子”。
 80后90后辞职率偏高
  据资深HR总结,员工离职理由多为公司原因和个人原因。如:工作得不到认同,才能得不到施展;工资待遇低;自身不适合岗位;罚款众多,管理方式单一落后;为了理想辞职创业等等10条辞职理由。
  不过,光谷一名企业高管感慨地说:“遇到80后,尤其是85后和90后的新员工,我十几年的人力管理经验几乎要清零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去规范、约束和改造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今年5月发布的《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也称,中国“80后”“90后”员工正遭遇“成长的烦恼”,离职率整体偏高。调研数据显示,作为职场新生代,“80后”“90后”员工离职率达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
  其中,制造业、综合服务业、工程建设三个行业的员工最爱跳槽,辞职率居三甲,均超过30%。而国企员工的离职率最低,外企员工辞职率最高。
  白皮书分析,“80后”员工在经历数年职场生涯后,面临成家立业需要,职业规划也逐渐清晰,企业是否能提供其期望的职业发展通道,将是决定这个群体大部分员工去留的关键。而“90后”员工由于“初入职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还不成熟,流动性相对较高。
  “许多90后前期都低估了进入行业的辛苦程度,面试时信誓旦旦,结果坚持不了几个月就甩手不干了。”谈起新生代的离职话题,光谷一家通讯技术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颇为苦恼。
就业压力加剧,大学生拿着各自精心准备的求职简历,奔战于各个单位招聘台前。杨敏宏 摄 (来源:中新网)
代际之间 如何互通?
1·求职心态调查:70后淡定、80后高调、90后新潮
记者在“2012年长沙县春风行动暨企业用工招聘会”现场发现,70后求职比较淡定,80后求职比较高调,90后求职比较新潮,正是这种不同的心态及一些其他原因,造成了企业“用工荒”。15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6000个就业岗位,但初步达成用工意向的不到一半。
  火爆的招工场面下,隐藏的是求职者不同的心态。 章帝 摄
  每年春节过后,都是各类招聘会的黄金季节。昨日,记者在“2012年长沙县春风行动暨企业用工招聘会”现场发现,70后求职比较淡定,80后求职比较高调,90后求职比较新潮,正是这种不同的心态及一些其他原因,造成了企业“用工荒”。15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6000个就业岗位,但初步达成用工意向的不到一半。
  求职者:方新国(70后)
  心态:忙了这么久,想过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招聘会现场时,这里已是人头攒动。大部分企业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三一重工的展台前,前来求职的方新国出生于1971年。“闯荡”全国多地近20年的他说,刚开始出来打工时,目标很简单:回家盖个小楼,存点钱娶个“堂客”。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他的孩子也将在今年下半年读初中。“年纪大了,也不想在外漂了。”他说,如果家门口有合适的工作,就找一份,如果没有,就回家种地,农闲时,在家附近打临工,一天至少能拿到100元。“忙了这么久,也想过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求职者:熊海军(80后)
  心态:骑驴找马,一定要找到中意的岗位
  在一家房地产企业展台见到熊海军时,他正在认真地填着求职表。出生于1981年的他大学毕业后就到长沙城区一家企业谋了一份白领的工作。近10年下来,在城区买了房子,也娶了称心如意的妻子,只是,这么多年来,他在职位上升迁并不如意。他坦率地说,现在他正是工作的黄金年龄,“要经验有经验,要精力有精力”,他来找工作,只是想换换工作环境,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他对找工作不会很急,大不了回原单位,“我现在是骑驴找马,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岗位。”
  求职者:黄勇强(90后)
  心态: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看能不能先在长沙找一份好的工作,要不然,就到沿海地区或者回老家发展。”1991年出生的黄勇强今年将大学毕业。戴着耳机、穿着时尚的他说,他用两个小时把这里的招聘启事看了个遍,发现自己中意的岗位很多需要工作经验。他已记录了几个相关经营机械方面的招聘信息准备试一下。作为应届毕业生,他认为工作最重要的是开心,“能够真正融入工作的城市。”他说,他不想像很多打工仔一样,干了半辈子,在所工作的城市还是外乡人一个。“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他自信满满地说。  (记者 刘军)
2·90后的求职:跟着感觉走?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更有主见,“如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宁可先待业,慢慢找、不将就”。...&
今年全国68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入市”,其中绝大部分生于1990年代,他们是怎样的一代?期盼怎样的未来?
  “90后”报到
  BLUE,这个被译为“蓝色、忧郁”的英文单词,在很多“90”后的眼里,似乎便是未来的主色调。
  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说着“蒶ロ耐·(意为很可爱)”的火星文,撅着“章鱼嘴”自拍, “90后”在长辈们眼里,是左右都看不顺眼的“非主流”。但在鲜明的个性背后,“90后”的内心却蹲着一个“小王子”:在孤独的小星球上坐着,渴望得到别人的温暖,对新世界有些忐忑。
  从这个夏天开始,被父母捧在掌心的“90后”,排着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毕业生。
  他们能不能顺利“断乳”、承载一个社会人必须承担的责任?面对未知的旅程,“70后”曾满怀豪情,“80后”以张扬著称,从现在开始,人们期待“90后”的表演……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更有主见,“如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宁可先待业,慢慢找、不将就”。
  找工作?找感觉!
  今年夏季,是“90后”大学生的首次大规模就业季。按照6岁启蒙、16年求学计算,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不少都是1990年代出生的。据南方人才市场官网“南方人才网”统计:近1个月来,新注册的求职者中,21%为“90后”。南方人才市场管委会主任盛南方预计,今年广州5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8万人尚未就业,即近四成毕业生还未找到工作。不过这仅是预测,目前有数据支撑的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为5000人。
  对此,南方人才网总经理助理张锋的解释是: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更有主见,“如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宁可先待业,慢慢找、不将就”。
  不屑于“啃老族”
  “90后”也是积极的一代
  7月20日,中午12时,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土木系宿舍里,阿桑还躺在床上,早忘了吃“早饭”。阳光从窗子里直射到床上,再折射到床头挂着的西装上。
  阿桑半梦半醒、一动不动。20日凌晨2时,阿桑刚刚结束电脑游戏,关机前照例更新QQ签名:“眀兲。妱娉。芣想厾”。这串形同乱码的符号,阿桑的朋友都看得懂———这是“火星文”,意思是:“明天的招聘会,我不想去了。”
  跑了十多场招聘会,阿桑挺累。20日的这一场,地点距大学城很远,地铁换公交要折腾1个多小时,“这么热的天,穿着西装去参加一场希望不大的招聘会,不值。”阿桑和室友说。
  阿桑是广州仔,父母还没退休,家境中等,有一套房改房,一辆私家车。妈妈跟阿桑说,工作要积极找,不过没找到也不要慌:“太辛苦、太‘次’的工作就不要去干,退了宿舍回家住,边看边找,家里不等你给‘家用’。”但阿桑也知道,如果要和女朋友在5年内结婚,房子车子还是要靠自己,即使父母给了首期,月供也要近万元,“‘啃老族’我是不屑去做的。”
  “对前途有点小迷茫。”阿桑说,但并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就是有点振奋不起来:“有两家公司要我,月薪是3000多元,但我想找一份至少4000元的工作。我们这一行都是起早贪黑地跑工地、画图纸,如果只有3000多元,请女朋友每天吃顿饭都不够,不值得去做。另外我也想找个发展前景好一些的公司,不想在朝不保夕的小公司里浪费青春。”谈到未来,阿桑显得很理性:“既然要工作,就要努力干,争取3年之内买车、5年之内买房,和女朋友结婚。如果有机会,还要争取在10年内自己当老板,与其为别人打工被人管,不如辛苦为自己奋斗。”
 “90后”也是积极的一代
  最近,网上开始流行一个段子:“‘70后’是加班狂,‘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70后’靠存款,‘80后’靠负债,‘90后’靠老爸;‘70后’进门脱鞋,‘80后’进门不脱鞋,‘90后’睡觉都不脱鞋;‘70后’吃饭愿坐在老板身边,‘80后’不愿坐老板身边,‘90后’认为自己是老板。”对于这种评判,“90后”林观的回应是:“‘90后’啥也不信!”“是的,‘90后’当中有炫富的‘晕机女’,有各种‘门’,但是更多的还是积极正常的年轻一代。”林观说。
  林观刚刚拿到一家网站媒体的录用信,但她告诉记者,她并不打算在这里长待:“我计划工作3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和积蓄之后,就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为了进入这家网站,林观已经努力了很久。
  在校期间,她一直在学生社团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优秀学习成绩;从大三寒假开始,她利用假期在一家传统媒体实习,收获了厚厚一本见报稿件集;大三暑假,她主动联系网站媒体并顺利获得了实习机会,从事网站实习编辑工作。
  由于表现突出,虽然林观只是一位普通大学的本科生,还是顺利地“PK”掉好几位重点大学毕业生,如愿获得了网站的这份工作。“我将来的目标是锁定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传媒系,我选择网站工作有几个好处:一是网媒工作履历,我会尽量多换几个业务部门,让履历更加丰富;二是收入比较高,我家境不好,出国学费要靠自己挣;三是有助于了解全世界电子传媒的发展动态,这也是我将来的求学方向。”
最关注“能得到什么”
  7月20日,羊城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正在找工作的90后应届毕业大学生,其中两个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八个为普通大学毕业生。记者发现,除了重点大学生外,其余都还没有找到工作,虽然离校在即,但大家普遍感觉压力并不是很大,“不将就”是主流心态。
  10位受访人包括7个女生、3个男生,两个已经找到工作的受访人月薪均为5000元,比市场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
  对于工作,受访人最关注的是“我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我能奉献什么”。“我想做什么工作”和“个人发展前景”被7位受访者首先关注;其次才是“月薪”、“企业能给我什么”;而“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效益”被排在很次要的位置。
  虽然暂未找到工作,受访人并不是很慌。5个人觉得自己感受到的压力“一般”;2个人觉得“没啥压力”;只有1人感觉“压力挺大”。至于压力的来源,60%来自经济方面(养活自己、买房买车);20%来自赡养父母;20%来自和同龄人的比较。
  “90后”并不是“颓废一代”,而是性格鲜明的创新一代
  像领导?像阿姨!
  “给‘90后’贴标签并不合适”。在人力资源行业工作超过10年的张锋,自己是“70后”,对“60后”、“70后”、“80后”都有较深了解,对于“新鲜出炉”的“90后”,她觉得这并不是“颓废一代”,而是性格鲜明的创新一代。
  张锋认为,“90后”有鲜明的优点:敢想敢干、思路开阔;互联网一代,知识面较广,对新的科技手段掌握很快;目标明确、坦白直接。
  但也有不少弱点,首先是团队意识较差;同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想法有时与实际脱节。
  更重视个人感受的“90后”
  广州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刘女士,从去年开始,陆续招聘大量“90后”新人,她的评价是:个性很强、必须“顺毛儿捋”。
  “‘70后’的员工很简单,只要薪酬合理,老板不给‘小鞋’穿,一般忠诚度都很高;但‘90后’完全不同。”刘女士说。
  上个月,刘女士便遭遇了一场“意外”。刚刚招进来的“90后”小杨,平时很温顺的,看起来也很体谅人,刘女士交给她一部很急的书稿,要求3天内校对出来,而刘女士给自己的复校也只留了1天时间,刘女士认为:“马上就要付印,她加班我也要跟着加班,算是蛮公平的”。小杨却告诉刘女士,自己有点不舒服,“可能来不及”。“我一听就火了,什么叫‘不舒服’?”后来旁人告诉刘女士,小杨失恋了,这几天不想干活。“这也叫理由?!”刘女士直呼“看不懂”。
  作为“70后”,刘女士发现,“90后”并不肤浅,相反,很多人很有才:“我手下的小张,20出头的一个小男孩,已经通读很多古书,文言文功底非常好;另外一位美编阿林,设计的书籍封面很有灵气。”
  “但是,他们真的是要‘顺毛捋’!”刘女士觉得,面对“90后”,自己越来越不像领导,而像苦口婆心的阿姨。要激发“90后”的工作积极性,不能简单地发号施令,而需循循善诱。比如阿林,有一本财经类书籍被她设计得过于素雅,刘女士要求她改,理由是这类书籍的读者多是生意人,喜欢大气的设计,但阿林固执己见,刘女士只好换人设计。第二天,阿林就“还以颜色”———一个电话打回单位说感冒了,“要休息两天”。
  刘女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90后”的特点非常鲜明,有创意、有主见,很直白,但合作精神则普遍较差,情绪化也比较严重。在她的出版社,不止一个新人说走就走,甚至连办公桌都不收拾就消失无踪,根本不考虑工作如何交接的问题。相对金钱,“90后”更重视个人感受,“只要觉得在这里工作不舒服,就不愿多留一天,即使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用人单位也要端正态度
  张锋认为,“90后”在就业求职方面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创业的人更多。“如果有好点子,他们就会放弃找工作,直接开始创业。我了解到,不少‘90后’喜欢邀三五知己,开一个小型创意公司或是一家网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客观条件的变化有关:近年来电商市场越来越发达健全,让熟悉网络的“90后”能用较低的成本启动创业之旅。
  其次,找工作宁缺毋滥。“70后”如果没工作就会焦虑;“80后”找工作是“骑驴找马”;而“90后”则是一开始就不将就。公司形象、品牌、岗位区域都是关注范畴,“招聘会上的‘90后’,坐下来先‘考’考官:公司能提供什么待遇,有什么前景,有什么吸引力……”如果找不到合意的岗位,宁可慢慢等、慢慢挑。“现在已经7月份,一些‘90后’还没有定下工作单位,其实并不是工作岗位少,能提供2000多元月薪的岗位大把,但‘90后’的普遍期望是3000元以上。”张锋分析,之所以“90后”心态比较悠然,跟独生子女家庭有关:“城市的‘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尚未退休,家庭经济宽裕,家长也比较‘护雏’,不愿意孩子受苦。”
  在“90后”的求职观中,金钱不是第一,“感觉”更加重要。张锋告诉记者,移动、电信公司的工作岗位,被普遍认为是“金饭碗”,但就有不少“90后”在工作了几个月后主动请辞。尽管福利待遇、培训机会都很好,但“90后”觉得工作重复、太枯燥,“宁可在家吃储蓄,也不愿继续‘煎熬’下去。这在‘70后’的眼里是有违常理的。”
  “90后”普遍对自己评价较高、很自信,客观上,他们也确实很有想法,不拘泥于现实,创意层出。“如果‘90后’认可一家公司,他会尽心尽力完成任务。我们公司就有几位很棒的‘90后’,加班从不叫苦。所谓恃才傲物,不少‘90后’是比较傲气,但真的有才。”张锋说。
  “厚黑术、弯弯绕,这些人际关系学,‘90后’是很不屑的。”张锋说,他们如果遇到“看不惯”的事情,会直接敲门去和领导当面沟通,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喜欢打“肚皮官司”。“90后”甚至会跟领导坦白一些“于己不利”的事,比如明确跟老板表态:“我在这个公司不会长留,只是想在这里锻炼几年,积累经验。”并非所有雇主都难以接受这样的直白,一位雇主表示:“哪怕他只留三四年,但我起码知道他不想浪费时间。对于坦白、目标明确的员工,我们愿意给他一个平台,只要他懂得珍惜这个平台,就很好。”
  对于“90后”员工,张锋觉得,用人单位也要端正态度。
  首先不要再居高临下,觉得给别人一份工作就是“施舍”,“90后”根本不吃这套。“90后”需要企业的平等相待和真诚关怀。融入“90后”的世界,为其营造一个开心的工作氛围,“90后”的忠诚度同样可以很高。
“90后”·奋斗
  罗卉:挑战到底
  逃离北上广?那只是传说
  2010年7月,罗卉只身第一次到北京,这一年她19岁,读大二。
  成长在单亲家庭的罗卉,绝少外出,她决定利用暑假实习的机会,到北京看看。一周后,罗卉找到了一个实习机会。“在单位,我是唯一一个从外地来京、且只有专科文凭的实习生,与其他名校的学生相比,感到压力巨大。”
  结束两个月实习后,她去了江苏无锡,在一家新开的酒店实习。老板告诉她,必须从最底层做起。于是,罗卉住进了地下室,上下铺位8人一间。接下来,工作的琐碎超乎她的想象:酒吧开张、外联活动、客户订房,所有繁杂的活聚到一起,压在她肩上。罗卉从不推托。
  2011年7月毕业时,罗卉拒绝了无锡这家酒店的招聘,她又只身重返北京。一家刊物与她签订了劳动合同:月薪1900元,吃住自理。这个待遇比她在无锡带薪实习的待遇更低。“北京举目无亲,每月这点钱怎么花,便是个很大的技术问题。”罗卉看中北京的,是广阔的就业机会。“我承认自己或有些偏执,但选择了就没有退路。”由于生活拮据,罗卉在清华大学旁边的一间平板房里租住下来。为了省钱,她与另一名来京的女孩同挤在一间单人床上。2011年9月的一个早晨,就在工作两个月后,因长期没早餐吃的她一度晕倒在公交站台。“一个好心女孩将我拍醒,扶我起来还买了一瓶饮料递给我。”罗卉至今记忆犹新。
  “家人曾劝我,过这样的生活是自讨苦吃。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目前盛行‘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对我个人而言这只是‘传说’,我觉得应该挑战到底。”罗卉称,“人年轻,就应该在外面多闯荡。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年轻就是资本。”
 杨智:告别过去
  如何适应现在,才是当务之急&&& 7月11日,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杨智在广东某啤酒集团正式入职接受培训。
  搭上“90后”“早班车”的他,在离校时卖光了所有的教材,提着大学期间自购的一箱人文社科类书籍,到公司报到。在他眼里,教材与自购书,是两个层次的学习与认知。
  “我的目标很明确,大学毕业就工作,早日实现经济独立。”杨智相信,“90后”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权利意识。这种认知,来自于他的阅读与观察。
  大学时,杨智热衷于公共话题的探讨:社会热点、慈善事业、影视新剧、文坛打假……杨智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热情地拥抱现实。
  毕业找工作时,杨智并未跑遍所有的招聘会。结合所学的专业,他将爱好放到了首位,薪酬其次。“现在求职面对的是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也自由许多。”
  杨智觉得,走出校园便是真正步入社会。现实与理想,总是要在工作中获得某种平衡。那些所谓的“职场秘诀”,在他眼里形同垃圾。“我觉得现实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而非鼓噪出来的。”
  入职培训的第一天,杨智感觉惯常的语境彻底改变了:规模、盈利、营销、创新,这些词汇陌生而又充满新意。“同事聚在一起,大多探讨公司内部的琐碎业务。”在杨智眼里,这些都是每一位职场新人的必经之路,告别校园也就离开了过去的生活,如何适应现在,才是当务之急。
&范鲁:听从内心
  踏实走好每一步,是最重要的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范鲁,是一个考场强者。2011年年末参加研究生考试,“一不小心”考进清华;之后又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入了外交部。面对同时向他打开的两扇华丽大门,这位“90后”选择了后者。
  范鲁的求学之路十分平顺,但他也一直更想拥有更多的自由,比如就业抉择。大四开学时,他拥有保研资格,申请表都已经发到手了,“在截止日期的最后十分钟,我终于决定把申请表扔了,参加研究生考试。”他希望自己去选择,甚至在考研的同时,范鲁还报考了公务员。
  令人羡慕的考试结果,却让他陷入了纠结:进入清华读书固然是理想,但就业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个月后,他选择了外交部。范鲁认为,这是现实的选择。朋友一个意外抛来的问题,曾让他颇为受伤:“去外交部当公务员,为名还是为利?”
  为此,范鲁专门去咨询外交部的工作状况,他得到一个大概印象:工作强度大,但年轻人大有锻炼空间。“如果是普通的公务员岗位,我可能会放弃。”范鲁觉得,作为“90后”,他更听从内心的想法,他人的意见只作为参考。
  范鲁将于8月中旬入职,之后要培训一年,然后再分配具体工作岗位。“之前想过的宏大的目标,现在都暂时放下了。” 范鲁相信,踏实走好每一步,是最重要的,他也相信大多数“90后”都拥有这样的素质。(记者 蒋铮 罗坪 马海洋 实习生 赖拓 巢文芯 陈莹)
3·网络一代:发“微简历” 视频、手机求职
应届毕业生们不再固守单一的求职方式,而是利用手机、电脑等开辟了多种求职渠道,作为一股新鲜力量强势“杀入”求职市场。140字微简历、微博求职、视频面试......还有哪些新鲜奇特的方式?...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职场上又多了一批新生军。不过,比起“60后”、“70后”们传统的求职方式——抱着厚厚一叠简历,一场一场跑招聘会,“90后”们更热衷用微博、视频等电子科技方式求职。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人才市场发现,应届毕业生们不再固守单一的求职方式,而是利用手机、电脑等开辟了多种求职渠道,作为一股新鲜力量强势“杀入”求职市场。
  140字微简历 拓宽求职路
  从去年年底开始,“微招聘”出现并被不少求职者所推崇,一些颇具趣味性的“微简历”还被网友们争相效仿。因其简单便捷易操作,近来开始受到应届求职大学生的热捧。
  5月3日,在解放碑联英人才市场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西南大学学生冯坤,他不时地掏出手机把玩。“我在刷微博。”他告诉记者,在今年寒假期间,他在微博上发了两条求职信息,被转发了近10次,虽然并没有直接吸引到招聘单位,但是前不久,他又通过微博发现了一家正在招聘员工的科技公司,并立即通过微博私信发送了简历,目前正在等待通知。
  “就当是拓宽自己的求职道路。”他告诉记者,虽然微博求职的成功几率并不大,但是140字的微简历操作起来很方便,只要有部手机,即使在公交车上也可以求职,算是留有一线希望,“我周围的同学,基本上都尝试过这样的方式。”
  微博求职将成求职渠道
  除了通过公司官方微博发布招聘信息之外,一些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也会通过个人微博发布招聘信息,更有一些企业直接开通了招聘专用微博,例如“海航集团校园招聘”、“盛大网络校园招聘”。
  同时,人才招聘公司也大举入驻微博,在网罗各种招聘信息的同时,还提供了许多求职建议和职业测评。记者看到,“智联招聘”的粉丝数已超过17万人,“中华英才网”的粉丝数也超过5万人,应届生求职网粉丝数超过11万人。
  “不排除微博求职将是未来的一个新兴求职渠道。”据华新街联英人才市场负责人万晓冬分析,“微简历”有直观、明了的优点,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招工毕竟是个慎重的过程,仅凭140字较难达成求职意向。不过,如果招聘方采取恰当的方法吸引网友眼光,微博招聘是可以起到扩大企业影响力的作用。
  微博找工作注意两大问题
  今年初,智通人才连锁对近300名求职者在“2012年新春节后求职状态”发起了系列调查。调查数据所示,53.4%的求职者还是会采取传统的求职方式,即参加现场招聘会;有31.7%的求职者则会采用网上求职;有1.9%的求职者利用“手机求职”,但全都是“90后”,他们与时俱进,走在“科技前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利用微博求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万晓冬建议,不管哪种简历首先必须要真实。广大大学生求职者,在写“微简历”的时候,因为微博的容量仅有140个字,以此为基础编写简历,绝非易事。不仅要将自己的基本情况、特长等介绍清楚,最重要的是能引起收信人的注意。但是“微简历”必须要真实,求职者对于自己的学校、专业、特长以及要应聘的职位等等都要符合实际。
  另外,微博传简历要找对人。很多同学以为把简历发给企业的老板就能得到面试的机会,其实不然。因为人事部门的领导比起老板来更能决定你的“生死大权”。所以利用“微简历”拓宽求职门路时,不妨给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发“微简历”,因其工作职能相对对口些。
  趣味“微简历”
  总结型:本人双手武器C/C++双刃,装备为J2EE套装,天赋点数为:数据结构8,硬件知识7,编码经验4。现求游戏Raid技术类一坑,保证按时出勤,不早退,不装睡,不划水,不推倒BOSS不下线。
  凡客体:爱数钱,爱算账,爱数字,爱读书,爱诚实守信,爱吃苦,爱劳动,爱努力,爱安静,爱宅着。我不是“财迷”,但我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热爱财会工作。我是一名专业注册会计师。
  相关新闻
  视频面试 48小时内就业
  据南岸区人社局介绍,从今年3月开通24小时就业服务热线后,有十多名求职者通过电话求职、视频面试达成工作意向,其中以大学生为主。工作人员还给记者讲述了来自万州的大学生陈小丽的求职过程。
  4月7日周六晚上20点左右,陈小丽打进求职热线,称想找份工作。但她的求职要求还很高,希望自己能够迈入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两天后,她来到了南岸区人力资源市场,登记了自己的求职情况。经过几分钟的沟通联系,工作人员找到了和她个人信息匹配的招聘单位,并利用在市场大厅的电脑,让企业人事部与陈小丽开始了视频面试。
  几分钟的交谈后,企业人事部很满意陈小丽在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工作态度,决定给陈小丽一份销售内勤岗位的就职机会,而此时离她致热线电话求职,还不到48小时。——记者 廖娴雅
图说:来源:《长沙晚报》
务实理性依然最重要
1·年轻一代的求职心声:我们想要什么?
浙江东阳的十几名大学生接受了报社记者的采访,谈到了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等问题。...&
1.杜权全 1990年出生 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说起为何回到家乡找工作,杜权全开心地笑了:“不为别的,就觉得双脚踩在家乡的土地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安全感。也希望自己能在家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无论遭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朝着设定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
  2.胡深媛 1990年出生 毕业于温州医学院西药学专业
  “父母都希望我能回到东阳,主要原因是离家近,所以家人都想帮我在这找到工作。”胡深媛说,她自己也希望能在这儿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她想把初级药剂师的证先考出来,这样就业途径就会更加宽广,因为现在许多行业都需要带证上岗。
 3.李春杭 1990年出生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法学专业
  李春杭说,现在许多大学生即使已经树立了目标,日后在面临许多选择时,依然会陷入迷茫状态。她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愿望,就是回到自己家乡发展。虽然招聘的岗位很多,但真正适合自己专业的只有“法务助理”这个岗位,她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在家乡拥抱梦想,展翅翱翔。
  4.葛良理 1991年出生 毕业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学专业
  在浓浓的乡情面前,葛良理满怀理想,选择了回到家乡出力。陪着葛良理来找工作的是他的姐姐葛亮。“姐姐比我有经验,所以今天帮我当参谋。”葛良理笑着说,也许因为保守,他不太喜欢去陌生的地方生活,更重要的原因是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可以互相照顾。他已经面试了几家单位,想找一份市场销售的工作,希望先以学习为主,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占有优势。
  & &5.王可 1991年出生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法学专业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去外面闯荡一番,而我内心深深的东阳情结是我回到家乡的重要原因。”王可说,在这里能听得懂方言,相互交流亲切。家乡人勤劳、务实,所以她满怀期待,希望能在这儿找到一份律师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她也会考虑做营销工作,她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做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为家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6.徐瑶 1990年出生 毕业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徐瑶大学毕业后就一个目标:回家找工作。她的微笑流露出浓浓的幸福:“每次回家,家人就把可口的饭菜都准备好了,这种家的温暖让我无法割舍。”徐瑶目前想找一份行政助理工作,希望这次招聘会上能如愿以偿。
  7.徐雅滨 1990年出生 毕业于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徐雅滨的爸妈舍不得让她一人在外漂泊,因为外面的吃住消费高,就业压力也大。对徐雅滨来说,能在自己熟悉而亲切的故乡打拼,能呆在父母身边,就是幸福的。“我想找一份文秘工作,先适应一下工作环境,再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徐雅滨笑着说。
& & & & 8.李世泉 1991年出生 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就算在外面创业,我以后还是要回到家乡来的。”李世泉认为,与其在外面打拼,还不如一开始就回到家乡打好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发展前途必然会更加广阔。”李世泉说,虽然在东阳,他所学的电子行业专业对口的岗位没有其它大城市多,但是他留恋家乡的故土,他希望找一份电子工程师或者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9.陈跃平 1990年出生 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工业工程专业
  说起回家的理由,不善表达的陈跃平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虽然就业压力较大,但陈跃平还是希望能在家乡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
  10.赵磊 1990年出生 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投资经济专业
  “父母今年都50多岁了,我希望能留在他们身边,能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照顾。”赵磊说,他喜欢自己的家乡,想找一份跟专业有关的工作,比如投资顾问,他希望自己工作赚了钱,能带着父母出去走一走。
  & &11.舒莎莎 1990年出生 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专业
  “我相信,我在家乡一定能发展得更好。”舒莎莎自信地说,毕业找工作虽然是头等大事,但是不一定非去繁华的城市,只要自己肯干,小城市也有发展机会和平台,因为机遇决定一切,就看自己如何把握。
  12.陈剑南 1990年出生 毕业于浙江树人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陈剑南之所选择回到家乡,是经过了一番慎重选择的,毕业后孤身留在大城市打拼,固然勇气可嘉,但他觉得东阳发展前景非常令人期待,作为一个东阳人,能回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力,非常自豪。
  &13.金凛威 1990年出生 毕业于嘉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会计学专业
  时代在变,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在变,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面对机遇又该如何抉择?金凛威说,东阳发展迅速,给毕业生带来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他对回到家乡创业非常有信心。
  14.徐理江 1990年出生 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英语专业
  徐理江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匆忙地找一份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跳槽继续找,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对工作失去信心。而他选择在东阳发展,主要是工作环境稳定,他感兴趣的工作也跟自己专业对口,比如外贸业务员。在东阳、义乌、永康等地,外贸都发展得比较好,如果留在外地,虽然工资高,但消费也高,外地的4000元工资,实际上跟本地2000元工资也差不多,这样算来,留在家乡显然要比在外地安逸得多。
  & 15.叶翰群 1990年出生 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
  在东阳,好的企业越来越多,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叶翰群希望在自己的家乡能更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
  16.徐晓丽 1990年出生 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会计学专业
  徐晓丽说,大城市提供的岗位相对较多,薪资待遇也较高,但同时竞争压力也较大,所以在面临选择工作地点时,切勿盲目地认为大城市才有发展机会,还得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她想找一份跟自己专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她相信自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干得很出色。
2·90后求职:拼的还是软实力
同样是毕业于名牌大学,同样是本科文凭,同样是四六级证书,为什么有的人进入一家公司很快就能打开局面,有的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环境?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体现在软实力...&
同样是毕业于名牌大学,同样是本科文凭,同样是四六级证书,为什么有的人进入一家公司很快就能打开局面,有的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环境?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体现在“软实力”。软实力1:“90后”要有“自动自发”的职业心态
  “90后”应届毕业生是职场新人的最大群体,对他们而言,学校培养的能力与公司所要求的能力并不完全一致。“90后”毕业生进入职场,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心态,“良好”的体现之一是“自动自发”。
  何谓“自动自发”?高级培训师詹歆女士开设过一门企业内训课程,专门针对新员工的职业素养。在她接触的企业新员工中,许多人对岗位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清晰,从而没有工作动力,频频跳槽。其实,新员工如果换一种职业心态,认识到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存和对等的关系,员工不仅为企业打工,也是为自己打工,只要转变职业心态,工作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并且是“自动自发”的状态。
  这种“自动自发”的状态,有时也被称为“原动力”。詹歆建议职场新人要找到支持自己的原动力,这是驱使职场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原动力与就职的企业并没有多大关系,再好的单位也有跳槽,如果你的原动力是建立在薪水上,那将会永不满足,除了薪水,还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那些可以带来满足感和认同感的事,或许才是真正的原动力。
软实力2:口才是新人的一道“入门关”
  口才是行政和销售类职场新人的一项基本功,在广州一家通讯企业工作的王小姐有过这样一份经历:毕业找工作时,她因口头表达比较拘谨,与南航失之交臂,后来到一家通讯企业做行政工作,又因沟通能力,影响了自己的升职。王小姐认识到口头表达对文职女性的重要,工作之余报读了相关培训课程。
  由于口才等软实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升职加薪的,黄先生就是一例。黄先生目前在广州某保险公司做销售总监,三年前,他和所有做保险的人一样是一位新人,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如果在三个月的考核期内拿不到一份订单,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
  第一个月,黄先生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没有业绩,应该说颗粒无收。第二个月,情况依然如此,工作慢慢进入低谷,和所有销售人员一样,放弃的想法开始萌生。第三个月,黄先生开始反思自己,并在人际关系与口才技巧方面不断改进,最后情况有了改观,黄先生争取了两个小订单。
  在大浪淘沙的保险行业坚持三年,并成为一名销售高管,黄先生的成功来自于口才这项“软实力”的提升。广州卡耐基培训学校校长、资深职业教练许统文认为,软实力是让职场新人走进别人内心的能力,它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影响他人的能力,以及积极的职业心态和各种情商等,这些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3:“沉下心”是白领一种可贵的软素质  如果说应届毕业生是比较纯粹的职场新人,那么拥有工作经验的职场白领,跳槽到新东家,应该算比较特殊的职场新人。再有经验的老手,刚去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新人,对于他们,有哪些软实力或软素质需要格外注意呢?
  “沉下心来做事的白领更吃香,这种‘沉下心’的素质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软素质。”许统文认为,白领首先要有一个理念,不要轻易跳槽,要把工作变成职业,最好变成事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心去呈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如果白领已经跳槽到一个新岗位,职业心态也要亲善,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别人,而不是指责抱怨以前的老板,懂得你要什么而不是你不要什么。
  在一家网站做文案工作的小昕,原本今年节后跳槽,咨询了专业人士之后,改变了跳槽的想法,沉下心来继续工作。小昕想跳槽的原因是做方案没有多大的挑战性,公司也没有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自己,但专业人士点拨她,她所在公司从长远来看是有前途的,也是值得“守”的,目前离开是因小失大,小昕觉得有道理,也就打消了跳槽的想法。
软实力4:特定技能为部分职场新人“加分”
  软实力包括一些特殊能力,比如抗压能力,在企业招聘中就被屡屡提到。高级培训师詹歆女士认为,这类软实力在面试中并不容易看到,多数是招聘方的良好心愿,许多人有无抗压能力只能在工作三个月或半年之后才能看出来。所以,职场新人进入公司之后,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体现出应有的抗压能力与职业素养。
  某些特定技能在招聘中也会出现,比如个别医院、国企等在招人时要求应聘者具有篮球特长,拥有这种“软技能”的职场新人无疑会受欢迎。但唱歌、喝酒、抽烟等“灰色技能”也是常常被人提及的“软技能”。对于这些有损于个人健康的“软技能”,詹歆认为职场新人要学会取舍。
软实力5:高管要把“软实力”打造成个人品牌
  高管跳槽也是年后的常见现象。高管进入一家新公司,也是职场新人。这类更特殊的职场新人需要注意什么,又需要打造什么“软实力”呢?
  “高管职位高,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职业价值模型,熟悉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哪些过往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要变成职业心理的成功暗示,变成讲故事的资本。”广州卡耐基培训学校校长许统文认为,高管要由管理者转变成职业教练,才能影响身边的一批人,从而拥有较强的“软实力”。
  高管的软实力在于拥有个人品牌。“把自己变成品牌人,具有个人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善于打造职场品牌的高管才是优秀的高管。”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发网友热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