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大豆政策大豆战开打,影响到底有多大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开打,大豆等原材料后势怎样?请饲料企业密切关注!!!
18-3-16 15:39|
查看: 609|
评论: 0|原作者:
慧通数据|来自:
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投票决定,认为自中国进口的铝箔正在伤害美国生产商。自2017年美国启动对 中国铝箔的双反调查后,此项调查至此走完了全部流程,美国商务部将在近期发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铝 ...
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投票决定,认为自中国进口的铝箔正在伤害美国生产商。自2017年美国启动对 中国铝箔的双反调查后,此项调查至此走完了全部流程,美国商务部将在近期发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铝箔征收高额“双反税”,预计反倾销税率从48.64%至106.09%不等,反补贴税从17.14%至80.97%不等。让我们回顾一下,自从春节以来,美国政府一步步将中美贸易战演绎的过程:2月16日正值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安全调查报告,建议将对中国等国征收高额关税,此问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在经历经过20多天时间的折腾,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命令,将于15天后对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尽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占美国进口的比例在前十之外,但目前美国已经对加拿大、墨西哥获得30天的关税豁免,后续是否延长将取决于正谈判中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展。如果欧盟及日本等国也获得赦免,则美国有关钢铁和铝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剑指中国的意图将更加明显。3月14日,消息人士称,美方正寻求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主要针对的是科技和电信行业。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投票决定,认为自中国进口的铝箔正在伤害美国生产商。自2017年美国启动对 中国铝箔的双反调查后,此项调查至此走完了全部流程,美国商务部将在近期发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铝箔征收高额“双反税”,预计反倾销税率从48.64%至106.09%不等,反补贴税从17.14%至80.97%不等。新一轮中美贸易战首战开打,大豆贸易战争还远吗?在春节期间美国政府准备征收钢铁和铝的关税时,人们就开始对中国很可能在大豆方面进行报复,至此美政府将贸易战演绎的更加激烈。中国官员此前明确表示美国大豆将是中国对特朗普政府征收钢铁铝关税实行报复的头号目标。那么,如果果真中国大量放弃美豆进口,那么美豆出口情况差,期价也会受到牵制,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大量减产下,国内油、粕以及其他饲料原料行情何去何从将值得我们长期密切关注。本周美豆期价忽上忽下,总体上跌势还是为主。上周五晚国际谷物期价全面暴跌,美豆急跌2%至1039.25美分,市场对南美部分地区降雨的报告做出反应,且周四晚发布的美国农业部报告格外利空给期货市场带来压力,但小编认为更多因素还是美国政府正式决定征收钢铁和铝的关税导致市场担忧中国将在大豆上报复,从而导致期价暴跌。进入本周一、二美豆期价小幅上涨,技术性买盘和豆粕价格攀升至1048.75美分;周三晚美豆期价再度大跌1.7%至1032.25美分, 因机构调查显示美国2018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创纪录高位,而技术性卖盘亦构成压力;周四晚再度出现技术性卖盘,期价收高8.5美分至1040.75美分。本周国内豆粕现货方面,因美豆主要时间里都是以跌为主,并且跌幅较大,豆粕现货无奈也只能根本,但因短线国内供应基本面还未出现明显压力,因此价格存在一定抗跌性,并且盘面的反弹,工厂仍具有积极跟盘上涨价格意愿。具体看,周一国内豆粕现在上周五期价暴跌压力下行情普遍下跌40-50元/吨,周二、周三行情跟随外盘略有小幅反弹10-20元/吨,而周四在隔夜盘面大跌下再度下跌40元/吨,43%蛋白主流行情元/吨,至此行情较上周末累计下跌60-70元/吨。预计,周五当天的行情因隔夜美豆期价再度上涨,主流企稳或略有小幅度反弹。
猪猪论坛-猪易通论坛在线客服
移动端服务
养猪日|企业
电话:7手机:
网友发表内容不代表猪e网观点,但内容版权归猪猪论坛和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网民服务电话:7 (工作日)
GMT+8, 18-4-24 06:08
Powered by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可能含有恶意信息。中美帽衣战之大豆篇,打到七寸了吗?【国际米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81,625贴子:
中美帽衣战之大豆篇,打到七寸了吗?
中美貿易戰戰役沒想到這麼快見分曉。中國宣佈了對美國大豆加關稅之後,立即向大批採購大豆,但巴西那邊馬上乘機抬價,因為知道中國暫時只能問他買。而歐洲那邊看準時機,知道美國大豆中國不買了,價錢又比巴西便宜得多,趁低吸納45萬噸。美國芝加哥大豆期貨價馬上就穩定下來了。這下變成了中國主要問巴西買貴價大豆,其他國家蜂湧問美國買便宜大豆。
应该说是转基因大豆战略胜利了
打到了啊图弓:我撒 我撒 我撒农民:这才是全球贸易啊,有钱大家一起赚,不像傻川 吃独食....支持图弓美帝农民:日了够了 人家涨价还卖得这么好,数钱数到手抽筋,你个傻川,难道让我降价大促销?....这就是压力啊你指望什么,打贸易战出的招,不仅不能亏钱 还要比之前的贸易更赚?......
我们国家自己难道不生产大豆吗?
短期是这样的,这没办法但时间一长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美帝农民 是增产呢 还是减产?70%的雇主跑了 没影响??...有一个大买主,就专门来买你的,南美和俄罗斯等一票国家 是增产呢 还是 减产
45万吨。。。真多
中国之前认为 打出了大豆牌以后 打击了共和党的票仓 最后公会 农民 共和党一起给特朗普施压 特朗普最后只能被迫取消加税 但是 没想到的是 以前民调一直很低的特朗普 经过了中国的大豆等等加税以后 支持率居然暴涨
需求那么大,产量就那么多,怎么可能便宜,中国去巴西买推高巴西价格,巴西客户就来美国买了,支持国家停止进口大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正文
大豆战,给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日15:05&&来源:养猪一家人
  大豆目前贸易战还没开起来,正在紧密磋商。大豆真要放进制裁名单里的话,心理影响要大于实际贸易影响。当然最好的希望是大豆不要放进去,因为这会对整个社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1.大豆是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有较大可能会被列入下一批制裁名单。
  2.目前来看,贸易争端对大豆的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每年4-8月基本是南美的大豆主宰中国的货源,只在这一时段制裁的话,对于中国的产业链影响不大。
  3.如果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的话,南美能够供给中国的大豆数量大概7000多万吨,而中国的需求量大概9700万吨,仍存在几千万吨的供应缺口。缺口的满足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满足:a)国储,数量机密,但预计可以满足缺口;b)从周边进口,如俄罗斯;c)寻找大豆的替代品,如肉类、植物油。
  4.价格影响:未来两三个月价格动荡将成为常态;中国、巴西豆价或将上涨,美国豆价或将下跌。
  【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张总
  【嘉宾发言】
  最近我们看到发生了一些事情,这些事其实2016年特朗普当选之后就在讨论之中。这次终于发生了,大家是已经预料的。核心问题从目前看是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对美顺差3500亿美元。相关讨论2017年1月份之后没有断过,关于怎么消除贸易顺差,中方也有意愿去解决。当然美方感到的紧迫性更强一些,双方的方案、步骤、时间表不是很契合,所以才有了你来我往的动作。但是其中还是留下了相当大的协商空间,美方有四十五天,MOE商品名单还没有确定下来。中方虽确定了具体的类别,但是名单还在征求意见之中。总体来说只是拉对方谈判的筹码。
  目前对于商品的影响主要还在预测的阶段,实际的贸易战还没有开始。双方目前拿出的筹码来看,美方提出的金额和中方在现阶段提出的金额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600亿vs30亿美元的订单。后面可能会随着两边磋商的进度还有一些商品出来。作为大豆商品来讲,很多意见领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都把大豆提出来了。但是做到并不是太容易,贸易战是双方都受损的。
  这些还是在推演,还没有到贸易战开打的程度,只是为后面这一段时间的磋商定了一个基调,昨天从新闻上看到,刘鹤副总理接到了美国财务部部长的电话,中方报道说明了其强硬的立场。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比如双方同意继续保持磋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刘鹤等高层领导访问美国,商量怎么实施,这个过程有好有不好。刘鹤出访没见到特朗普,说明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双方要价、方式方法还存在分歧;总体来讲中美两国的关系不会坏下去,哪怕坏下去也是阶段性的,因为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西方民主建制下的发达国家。美国的利益集团也会去做工作,特朗普当选还是农业州选上去的。涉及到农业的根本性问题的时候,农业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美国大豆基金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双方朝着正确的方向解决,根本途径是将合作的蛋糕做大。如果互相进行反制,对双方都不利。
  现在美方的态度比较强势。仔细分析有些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中方在步骤、时间表方面需要和美方协调一下。600亿目标是去年美方顺差增长额,他们只是想打回原形,维持之前的水平而已。去年4月份我们有很积极的会谈,百日计划,全年度计划,主要的内容还是如何减少贸易逆差的问题,达成共识是要减少。但是今年看到反而增加了600亿美元。这里面双方的会谈成果是不是被打了折扣呢,我认为有可能是贸易监控的力度还不够。
  如果没有紧张的情况出现,我们不会两次去美国与行政当局面对面交流。个人来看大豆是有比较大可能会列为下一批名单当中的。现在中美还有500多亿的增加的商品差额,剩下的可以做对等的包括大豆、波音飞机等。每年进口大豆达到14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整体来看还是跟美国这600亿不对称。理智来讲,用大豆列为下一批名单是双刃剑,对中国损失可能还会更大一些。
  目前所有的只是姿态而已,还没有落实。1)就算大豆列入这个制裁清单,我们知道每年4月基本是南美货源占领了中国市场,即使到时候对美国大豆制裁,也影响不大。今年阿根廷减产,总体南美受天气影响,减产1500万吨左右。总体来讲,从南美出来的大豆在这个时间主要供应中国市场,巴西今年1.13亿吨相比于去年有所增长,冲抵了其他国家的减少。实际的供应量还是充足的,去年也有大量库存,达千万吨级,可以支撑住全球的供应量。美国的大豆拿来制裁,对市场的影响更多是心理上的,随着双边问题的解决,商讨的结果和最后的措施出来,在美国大豆新季上市之前可能就解决了。2)上面是大豆列入名单的影响,下面谈一下不列入名单的原因:大豆是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粘合剂,对华出口是美国大豆出口最大的一项。在中美的经济贸易关系中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大豆的产业链、价值链相当长,一旦影响到了其中的环节,会影响到成本的提高,影响到食品的价格。必须要全面考虑对整体行业、社会、老百姓的影响。
  总体来看,大豆目前贸易战还没开起来,正在紧密磋商。大豆真要放进制裁名单里的话,心理影响要大于实际贸易影响。当然最好的希望是大豆不要放进去,因为这会对整个社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1.现在这个时点主要是南美市场供应,但是还是有一些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来,如果真的波及到了,会不会对中国大豆供给有影响?
  A:今年美国大豆的对华出口比去年减少了22%,去年是比较超常的年份。本年和前年相比增长了1000万吨。很多人觉得这是非理性的炒作,实际上这是大豆的使用量和替代性得到了体现。你拿全国的蛋白需求量看,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什么增长了这么多。
  另外为什么比去年下降呢,主要还是市场原因。巴西货币走弱,货币贬值,同时去年有2500多万吨的大量库存。巴西大量廉价的大豆销往中国,美国的市场让巴西占了至少400万吨以上。
  美国进口和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620万吨,今年估计没有贸易战的话,对华出口应当是3300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300万吨。期待后面还有300万吨增量过来。这个量主要还是替代阿根廷的减产,到了7、8月份,阿根廷减产造成后劲不足,部分需求就要转到美国。那时候还是去美国进口,达到3300万吨。有贸易战的话,300万吨的量可以通过其余途径解决,比如中国自己的临储,对整个市场来讲供应方面是积极因素。
  2.除了大豆的进口,豆粕的影响怎么去补呢?
  A:中国是豆粕的出口国,任何国家的豆粕进中国都有屏障,需要市场准入谈判。商品进入中国要进行输出国的生产环境检测、卫生检疫、风险等评估清楚才会把协议签了。去年开始豆粕已经从准许进口的名单删除了。
  3.美国大豆销不到中国来,能去其他国家吗?有没有可能做一个调配,价格怎么走?
  A: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心理因素造成美国的价格往下走,这是肯定的。南美现货基差也一定走强。巴西走强主要原因是阿根廷的减产,原来巴西必须和阿根廷竞争,保持市场份额,现在阿根廷减产,巴西就紧盯美国的供应,不采取低价销售。
  如果大豆作为反制清单中的一项,这个价格差还会继续走高。但是会出现承受力问题,巴西原来的市场(东南亚、北非、欧洲等)由于巴西价格贵而丢掉,即使贵中国也需要的话,也不是完全与美国替代的。
  美国如果丢掉了中国市场,其他市场也不能完全承接中国的市场份额。从美国整体情况来看,期末库存不断增加(现在1500万吨),今年度还得上调。
  如果阿根廷的传统豆粕市场转向美国,美国压榨能力可以满负荷,但也几乎不可能达到阿根廷的缺口,美国今年的压榨不会非常好,有产能瓶颈。出口也会受影响,若是压榨和出口表现都不好,美国的期末库存还会进一步上调。会对大豆有进一步的压力,国内也会出现价格上扬的态势,这两天可以看到豆粕上涨也是比较快的。
  这样一些事情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市场震荡。考虑美国的播种面积和播种期的天气状况都会造成影响,未来两三个月价格动荡会成为比较常态的现象,一直到5月份或6月上旬。
  4.关于大豆协会的态度和影响,大豆协会是否真的会对特朗普施加影响?程度有多少?
  A:特朗普上台时我们就为应对这样的情况做准备。那时候主要提供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教育,前一段时间看还是乐观的,因为从农业部一系列关键人物的职位,都是选的农业专家。比如农业部部长是畜牧分析师,当过州长,畜牧方面是专家;农业部副部长是美国大豆协会前任首席执行官;另外两位副部长,一位原来是爱荷华州的农业厅厅长,还有一位原来是印第安纳州的农业厅厅长。从人选等方面来看,这些人对中国都有及其深厚的感情,会呼吁制定有利于中美贸易的政策,是积极的中美贸易倡导者和利益维护者。
  随着事态的演变,形势越来越严峻。每一次出现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并约谈行政当局重要人物,比如财长、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部长等。一起来讨论,传达美国大豆产业的心声和担忧,以及我们的建议,也联合其他农业机构发声。甚至花了50万美元在美国做了为期两周的主流电视台(总统一定会看到的电视台)广告,广告关于中美农业贸易,游说政府做决定之前考虑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
  在最近600亿MOE名单签了之后,美国大豆协会会长公开宣称,若是影响到了豆民利益,下一次选举就知道该投向谁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协会的影响还是比较强大的。虽然要去把他拽回来也比较困难,很多官员(比如总统的顾问)纷纷离开了,但是这个影响还会继续施加下去。我们会联合其他协会一起反应诉求,将影响降到最小。
  5.如果采取反制措施,对中国的损失可能更大,有没有量化的数据?
  A:这个还在推演中,涵盖的面比较广。确实手头有咨询,但是还是不对外的,不想向市场传递负面信息。我们对美国整体大豆、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影响也做了一个量化的分析。关于全球经济福利的影响,贸易战打起来之后GDP缩水情况会出现,中国的量是最大的,美国其次。结论是中国的损失比美国更大一些。
  6.美国这一季剩的大豆也不多了,咱们推到下一季,如果中美贸易战发生,中国转投南美,那么美国这么多的大豆能找到足够的客户消化吗?
  A:美国的大豆产业历来放眼全世界供需。中国占到美国出口大豆的62%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引起了美国大豆产业的高度警觉,就是说不能太以来单一市场,并且这个单一市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政治因素和其它因素考量,比如生物技术即常说的转基因技术管理。我们也已做好足够准备来开发欧盟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东、北非等,工作已经做到位。若贸易不利,我们对其他市场通道已通。美国减少种植面积是必然的,62%的市场被打掉,这是相当大的数量的减少,美国不可能找到完全替代中国的市场。如果对中国市场的削减到70%,那对全球缩减大约30%。我们整体有模型来推演这个过程。现在看美国农民愿意种大豆。如果天气合适,今年9/10月份还是大规模丰收。如果天气异常削减产量则也会部分支撑价格。总之如果贸易战涉及大豆,美国会削减大豆种植,转而多种植其他产品,但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是能瞬间改变的。大豆超过10元就是美国农民卖货时机,农民出货意愿比较高。特朗普事件出来后,美国预计库存1500万吨,并且有可能继续放大。像是南亚等一些国家人口众多,经济也在好转,这个过程中是有一些替代性的。
  7.贸易战后CBOT价格会和现货市场联动产生变化吗?
  A:长期来看联动性很强,但是出现贸易障碍和壁垒后,联动性消失了,各自根据市场供需去走。贸易战美国价格下跌无疑,中国市场则受推力上跑,现货市场不缺货会抑制一部分上跑。我们豆粕豆油会上涨。
  长期以来豆油受到抑制,长期来看豆油还会往下跳,豆粕比较走强,养殖业来看有周期压力,在产能方面有些需求可能会丢掉。长期来看养殖行业很重要,鸡蛋鸡肉也萎靡不振,养殖稍微过剩。这些需求减少一些会削减一部分大豆贸易战所带来的影响。
  8.下一批清单出是什么时候?
  A:这个是政府的事情了,我们也不能准确确定。实际是应该会很快出来,前一段主要是针对钢和铝制品,下一批的清单要看双方磋商,有一个大约45天的范围,我们争取协议达成。
  9.今年大豆现货成本上涨的判断?
  A:太具体了,作为协会来讲,我们不进行交易,从中国目前的现货价格来看,豆油收到了很大的抑制,豆油比例还会下调。豆粕走强,养殖业目前来看遇到了周期性的压力,产能的控制方面,是不是一部分需求丢掉。出现这个问题,即使价格上涨,也会被需求抹掉。
  10.中国去南美采购的话,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吗?因为南美的资源禀赋和交通设施可能会和美国有差距。
  A:南美整体大豆出来是7000多万吨。南美供应到中国依然对美国有贸易机会,大约在万吨之间,也就是说,把贸易战虚拟现实化的话,南美进入到中国能有接近7000万吨的水平。中国这边需求9700万吨,有人认为上亿,不过这很难。还是有几千万吨的供应缺口。缺口满足一个来源是国储,数量是机密,我觉得要满足这样一个缺口还是有富余的。中储粮作为代表也有采购的行为,我觉得国储是可以去弥补的。另一个是从周边比如俄罗斯进口,今年俄罗斯大豆进口量也在增加。第三是找大豆的替代品,一个是进口的肉类,一个是进口的植物油。从澳洲、巴西、欧盟进一些,进口品种不一样,替代大豆作为饲料养殖的角色,这对压榨行业也造成一定影响。总体来说,美国寻求新的买家,可以做到,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已丢掉的中国的进口量。南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产量都给中国。大家觉得中国不可能完全不要美国大豆的。总体来说大豆得不到满足,不是完全能生产出来的。短期内只能救急,长期这样的话会对全球产生持续性的变化比如贸易分工、结构等会有调整,但是大豆作为粘合剂,我们对此要保持谨慎的乐观。
  11.从全球再平衡的角度,南美北美的价差会缩小回去,价格会比现在涨还是跌?
  A:再平衡要看资源禀赋。世界上最适合生产大豆的土地,如中国乌克兰美国。再平衡后美国还是种相当大数量的大豆,美国认识到大豆依赖后本身来讲已经做好了准备,开发市场的力度是相当大的,中国需求的减少会影响到美国,但是美国竞争优势超过南美。重新平衡大家依然会青睐美国生产的大豆,南美可以扩大生产,产能增加对价格压力产生出来,但是资源禀赋摆在这里,这样的扩种也会受到一些限制。中国进口大豆的时候,豆粕关系动物养殖,那么动物养殖的规模是不是满负荷了,中国也会反省自己的大豆产业相关的比如饲料行业、养殖行业、压榨行业所有产业结构。贸易战会加速这种产业调整。
  12.美国还有南美的国家市场是竞争型的吗?听说有一些贸易商在控制商品和物流,这存在吗?
  A:美国南美有一段时间是竞争的,供应重叠时候如每年的二三四月,此时既有南美也有北美供应。其他时候竞争关系就不强了,弥补了互相的替代和需要,他们的替代性强于竞争性。通常说美国的企业垄断,其实是有阴谋论的说法,不能够简单的说是美国企业。在南美美国欧洲都有并行总部,各司其职,在全球进行布局来实现他们所声称的使命,即将富余的运输到稀缺的地方。从整体全球贸易的格局来看,这些公司确实占了很大的份额,他们不仅仅是贸易公司,还经营加工企业等。业务面比较广,物流是长期以来的瓶颈,影响到了中国的投资、合作的紧密程度,都会缓解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13.中国是否会扩张大豆?
  A:中国大豆产量依然是全球第四,国内政策重视粮食安全。要求达到粮食基本自给,大豆不属于口粮产品,属于适度进口的方面,中国大豆的消费88%来自进口。自给生产的大豆只有12%。进口的大豆如果我们自己种植,折成土地需要八亿亩土地,美国需要四亿亩。我们现在有20亿亩,拿出接近一半的土地来种大豆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大豆往往还是供应食品需求,不在压榨方面。
  14.东北的大豆是最好的吗?
  A:中国的种子资源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在美国94%的大豆都是用基因改良的手段种出来的,也有非转基因拿来做食品,这个食品级大豆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国有专门生产做豆腐、豆浆、豆芽的大豆。但是中国从一个豆子开始做,产品细分方面做得不够。东北大豆本质上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加工储存销售方面没有实现细分。不可能一个豆子满足不同的食品要求。我们有点没利用好自身的优势。
文章关键词:大豆战
责编:张钰洋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夏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在外进行就餐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让医生开具诊断证明。在餐厅就餐时一定要索取发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天猫超市销售的标称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果,霉菌检出值比国家标准高出1.8倍。
近日,记者走访京城多家海鲜市场发现,商家通过绑吸水皮筋、极粗塑料绳和使用海鲜专用塑料袋等多种手法“花式”加重,消费者稀里糊涂就为这些东西买了单。专家认为,这类“潜规则”是不理性竞争的后果。律师认为,商家做法涉嫌欺诈,消费者可索赔。
在家附近小超市购买的“正林大师开心果”袋内有一根五六厘米长的“鸡毛”,十分倒胃口。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监督抽检保健食品106批次样品,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103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个别项目不合格,其产品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摘要:国产大豆在进口大豆的攻势下,就快撑不住了……故事的源头,是十几年前的中美大豆之战,本期趣商业,就来讲讲这段往事。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聊制造业转型、服务业升级,常常忘记了第一产业。
然而,农业占GDP的比重虽低,却是关乎国民、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一点也不能轻忽。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
今年2月,农业部曾表态,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等。
为什么要这样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国产大豆在进口大豆的攻势下,就快撑不住了……所以只能依靠政策扶持。
故事的源头,是十几年前的中美大豆之战,本期趣商业,就来讲讲这段往事。
本期趣商业,小巴刻意回避了转基因的影响。这是个不好聊、易招骂的话题。
不过现实是,在中国,转基因大豆不能种植,却可以进口加工,“许吃不许种”。由于民众的偏好,豆制品普遍是非转基因大豆所制,而大豆油却是转基因大豆所榨。
两种大豆种植方式不同(转基因大豆抗虫害&耐除草剂),生产成本随之不同,所以一直是进口大豆便宜,国产大豆贵。但贵并不意味着强势,国产大豆的销路常常堪忧。
不好卖,自然也没人愿意种,因此即便在政策保护下,本土大豆产量也在不断萎缩。
经济问题,总不单单涉及经济,民意会左右它,政策会牵引它。大豆风波,就是一个最佳缩影。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说:“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其实又何止是大豆呢?中国产品要走向世界,也让全球产品走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要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对大豆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