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网红平台直播投放有用吗?靠谱吗?

千万别把直播平台当真实社会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外管理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直播暂时的“狂欢与胜利”带来一个扭曲的事实:为了钱似乎什么都能做;不用出门上班就可以挣钱;为了讨好观众,可以不做真实的自己……文/本刊记者谢丹丹
  人们对直播最初的了解,来自于《每日邮报》对韩国少年金成镇的报道,这个少年仅凭每天在网络上直播自己吃晚餐的过程,就能挣得1000英镑。
  而随后,国内的直播消息也不断传出,媒体用这样的标题“躺着挣钱成现实”来报道一名靠“睡觉”获得万名观众的女主播。她被王思聪打赏了价值7万元红包的消息不胫而走。
  纵观直播最初的蹿红,当一小撮人通过无聊、美色获得“第一桶金”之后,这种“胜利的欢呼”蔓延至整个直播平台,并在媒体的“帮助”下,不断被放大。
  媒体对直播极端事件的报道,虽然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但是这样的“狂欢与胜利”带来一个扭曲的事实:为了钱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不用出门上班就可以挣钱;为了讨好观众,可以不做真实的自己……
  直播“低俗化”是如何形成的?
  打开各个直播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容貌相差无几、浓妆艳抹的女子。只有在其大头照片下面才能看见一排小字,显示着直播的内容。当然有的人连直播的内容也懒得写。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网红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77.1%的网民认为,在线直播平台存在内容低俗化。
  直播平台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呈现形式示人?看直播的究竟是什么人?来自清博大数据的网络直播报告显示:20-29岁的群体占比近半,而男性占比超过八成。80、90后宅男成为捧场王(2016年4月的百度指数)。以体量较大的秀场直播为例,用户画像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隐约猜测,以花椒、映客为例的全民直播平台都是在竭力满足这群人的需求。而他们的消费水平足够支撑道具的花费吗?一场无聊的直播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人的围观?女主播到底挣的是谁的钱?
  事实上,直播造假已经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2015年,某主播在斗鱼平台直播游戏“英雄联盟”时,聊天室观看人数竟超过了13亿。甚至还有热心网友测试黑屏直播3小时,竟也吸引了61人“观看”,并总结出了真实观众的计算公式:21+X+39X=显示观众数(X为室内真实观众)。
  而普通观众所看到的赠送道具,也不一定是真的。打开淘宝,搜索“直播代刷”,已经有眼尖的商家推出各种替主播刷礼物和粉丝的服务了。店主打出广告,“主播刚开始直播,没有人送礼物,直播间显得寒酸不堪怎么办?我们来帮你!”
  主播自己刷道具,只是直播中的九牛一毛。据业内人士透露,网红经纪公司通常以折扣价一次性充值,将虚拟货币全部花在公司旗下的主播身上,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引来更多人的围观。而之后,主播又与经纪公司分成,经纪公司又收回一部分成本。
  仔细思考直播火爆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媒体、资本、直播平台、网红的“合谋”,他们先是创造出一种直播能迅速致富的假象,吸引主播慕名而来,但当前来的淘金者们发现现实并不如此的时候,开始剑走偏锋。资本、直播平台也在利益的驱动下,选择纵容和默许。
  而几股力量合谋,为当下的无聊经济“添砖加瓦”。
  误把直播平台当真实社会
  在这场虚假的繁荣中,最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两类人:赚到钱的女主播和围观的青少年。除了内容本身的影响外,他们常常会误以为直播平台上所发生的事情就是真实的,甚至可能对其职场发展以及人生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误导一:金钱至上,“有钱就是爷”
  只要喜欢就可以“献上”金钱。傅园慧成名之后,在某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送东西啦。”最后,她直接发飚:“你们这不是都变成送钱了么?让我充满了罪恶感!”一位声称送过六七万礼物的“老司机”曾在知乎上表示:送礼说到底就是找虚拟成就感和满足感,但“玩”多了也觉得没意思,毕竟大家都只是为了钱。
  误导二: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记得央视有一档节目,曾提及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网红,在一夜之间将自己发布的2000多张照片全部删除。因为她突然间觉得很累,自己每天拍摄几百张自拍照,精挑细选找出最满意的一张发到网上。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为了讨好他人,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于是,她开始对“网红”的身份进行反思。
  误导三:以丑为美
  除了靠颜值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暴露呈现自己丑态的一面,博得眼球。在《快乐大本营》制片人罗昕看来,“如果直播平台充斥着以审丑为美的价值导向,这在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上是有所缺失的。”
  误导四:赚钱很容易,不用工作
  现阶段的直播平台仍然被一些无聊、单调、同质化的唱歌跳舞,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以及“自嗨”所占据。当这些“无聊经济”都能赚到钱的时候,也许会导致更多的青少年产生一种错觉:我只要呆在家,“直播一下”,不用出门工作就可以赚到大笔收入,在很年轻的时候虚度光阴,忽视了对自身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打造。
  如何引导,呈现两派声音
  面对目前直播平台的价值导向,《中外管理》采访的人群中呈现出两种声音:一是干预纠偏派,二是市场调节派。
  罗昕是干预纠偏派的坚决拥护者。在她看来,直播作为媒介,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由于青少年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很容易将直播平台上看到的东西当成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事实。直播让年轻人更自由地表达个性,但是如何引导他们往更健康的方向走,是需要平台考虑的。
  新华网络电视CEO杨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无聊、网红霸屏的原因,在于很多主播十七八岁、二十出头,他们所在的年龄和环境限定了其认知和见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责任的媒体、网红去适当引导,从而让更多正能量占领直播平台。
  与他们相比,《广告导报》主编、电影制片人凌平显然更加乐观。在他看来,现在直播平台大多是“搔首弄姿”,主播通过最简单的形式获得第一桶金。但大多数有危机意识的网红都能够意识到,泡沫一旦破灭,如果传递的内容不能变得更有价值,就无法活下去。主播们也必定面临转型。正如有些影视明星,最初靠裸戏“取悦”观众,形成自己的品牌之后,谋求洗白和转型。
  如果靠市场调节,直播是否会昙花一现?凌平的答案是:不可能。直播解决了“无聊”需求。而现阶段单调、同质化的直播内容最终会经过转型,逐渐走上正轨,例如教育、医疗健康等。
  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赵晖也认为对于当下的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当大家挣不到钱的时候,其实也就自然退出去了。”再加上,青少年不仅仅受网络环境一方面的影响,在家庭和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也会帮助他们对直播进行综合判断。
  而在今年6月份,某直播平台的数据统计显示:平均每位用户观看直播的时间仅为三分钟!这意味着:如果只靠无聊和打擦边球,无法有效粘住用户,更无法让用户为此付费。
  毫无疑问,作为媒介和企业的直播平台必须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正如罗昕所言:“做了《快乐大本营》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要做一些向善的、快乐的内容,不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外管理杂志
(责任编辑: 李治华)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直播平台和网红经纪是如何联合作假?
“我觉得自己老了,他们都说我是过气主播。”24岁的左子(化名)抱怨。事实上,她看上去非常娇小。2012年,左子在一家游戏公司开始做游戏主播。2014年,她与直播平台斗鱼签约,成为专职主播,每月底薪加上打赏的收入约在5、6万元。不过,一年多的直播经历下来,最后她转型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公关经理。
左子遇到的瓶颈也是当下大热的直播平台正经历的,靠流水线的网红颜值、讲段子、唱歌跳舞、低俗笑话等已经完全不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且鱼龙混杂的内容也不断在挑战监管底线。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那种直播形式是有周期的,到了今年八九月份基本就走不下去了。在他看来,未来的直播平台靠补贴烧钱去吸引主播,刷流水去吸引眼球的方式行不通。合并或者被收购是大趋势,活下来的公司也必须在内容上做更多调整。
猎云网创始人靳继磊透露,网红经纪公司大批量向直播平台充值,获得五折优惠。比如花2000万充值4000万,然后把4000万虚拟货币都花在旗下网红账号。4000万的收入同直播平台五五分成,自己又获利2000万。如此一来,经纪公司捧红了网红,网红账号也收获了大量流水,直播平台也能给VC一个体面数据。这一爆料撕开了直播行业虚假繁荣的假象,刷单内幕则更加疯狂。
从事网红经纪工作多年的朱先生说,平台竞争最激烈的时期是今年二三月份,有的平台为了吸引主播注册,甚至给出了充值100万元返115万元的补贴。“相当于公司充值100万,都花在我们主播的账号里,再加上奖励之类七七八八的,最后到手里反而还能多出15万。一分钱没花,主播涨了人气和粉丝,还能赚到15万。”
在他了解下来,网络爆炒的所谓收入破千万的主播,几乎都是平台之间互相挖墙脚而炒作的结果,其实是不存在的。左子也透露,几乎每个平台的后台系统都能直接调整粉丝数量,用户屏幕前显示的在线观看人数上百万,实际在看的可能50万都不到。
她还介绍称,斗鱼对于签约的主播提供两种计酬模式,一种是底薪制,比如月入5000元需要直播60个小时才可以拿到,最低的只有2000元。另一种是时薪制,按小时计费,每小时几十元到几百上千元不等。主播的大部分收入需要依靠打赏分成来获取。
而一个刚刚起步的主播想要在平台长期生存也很艰难,这催生了另一个刷单的渠道,除了平台、经纪公司,有些主播自己也会花一部分钱去刷单制造受欢迎的假象。
在直播火热的当下,甚至举着自拍杆的网红直播也越来越成为大型活动的标配,一些都市人群对这一娱乐形态仍然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拿着手机屏幕看一张网红脸、说一些并不是那么好笑的笑话和扯着破音的嗓子唱歌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
但是,从事网红经纪工作的朱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在他旗下的网红账号里看到,打赏最多的前三名粉丝,打赏金额几乎占据了收入来源的50%,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来自三线以下的城市,看不到一线城市用户的身影。“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人口红利也是催生直播火热的重要原因。简单来说,你不看,总有人看。”
目前,朱先生公司的部分主播月流水大概在8-10万,公司从中扣除10个点的佣金。而各个平台的抽成比例不同,大概在10%到30%左右。在他看来,除了返现能带来收益,平台对主播的扶植也尤为重要,几乎很少有经纪公司或主播会和平台签独家协议。相应地,平台对于这些主播或网红来说,也没有独特的黏度和吸引力,同质化竞争成为行业的又一被诟病的特点。
在一个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资本的力量是最大的推手。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在线直播平台约200 家,其中80%以上的公司获得融资。其中,90%的直播还处于A轮及A轮之前。
不仅直播平台,网红背后的运营机构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日前,网红及模特艺人经纪业务和整合营销服务平台美空网对外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由万吨资产领投近亿元。美空董事长兼CEO傅磊坦言,自己是被“网红”经纪这个大馅饼砸中,莫名其妙就站到了风口。
一边是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边是监管的不断出拳。今年4月,斗鱼、虎牙直播、YY等网络直播平台被列入文化部查处名单。随后,网红papi酱视频被广电总局责令下架整改,理由是视频中多次出现粗口。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重申: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必须依法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开展直播服务,这意味着,全民直播的模式在运营资质这一关,就开启了淘汰赛。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薛勇峰认为,斗鱼、映客等直播平台,很大程度是靠资本驱动,模式相对单一,也缺少差异化的竞争力,未来也必然面临着转型。此外,持续的亏损和烧钱,在互相厮杀的状态下,也会催生大量的并购和倒闭。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播行业的野蛮生长期已经结束,行业面临监管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有序。
恒信贵金属喊单直播室:目前持仓单,已经盈利100个点,让老师带你做单带你飞~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观点不代表恒信贵金属hkhx9999。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热点资讯与你
头条每日推荐
今日搜狐热点您的位置:
一年死200+公司,排名第一的APP产出不够请一个网红,直播有未来你信吗?
来源:投资界
  当行业内最大的独角兽映客要卖身的消息传出,人们才若有所思:比起主播讨薪、近 20 家平台被关停、估值 5 亿的平台倒闭等负面消息,即使拯救了陌陌, 2017 年的直播行业也再没有激起大的火花。
  共享单车的战争打得正酣,共享充电宝又成为了资本追捧的对象。
  不停创造风口的资本和爱跟风的吃瓜群众似乎选择性遗忘了,刚刚过去的 2016 年,直播远比今天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火热, 200 多家平台、各地蜂拥而入的主播、失去理性的资本、超越地域年龄城乡性别差异的观众……
  扎克伯格曾兴奋的说,“直播是目前让我最激动的事,我已经被迷住了”。周鸿祎更是略带心酸的表示:“我那么努力地做直播,把车都烧了,却拼不过胸比我大、脸比我尖的网红”。
  当行业内最大的独角兽映客要卖身的消息传出,人们才若有所思:比起主播讨薪、近 20 家平台被关停、估值 5 亿的平台倒闭等负面消息,即使拯救了陌陌, 2017 年的直播行业也再没有激起大的火花。
  直播平台的春天
  回到 2015 年 9 月,王思聪被爆成立游戏直播平台熊猫TV,随后腾讯挟红杉资本等投资了另一家斗鱼直播,游戏直播开始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到 2016 年,各种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百播大战”开始打响。
  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5 月直播上线平台一共有 116 家; 2016 上线平台超 400 家;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直播最火的5、 6 月份,每个小时都有 3 家直播平台上线。
  资本层面,据统计, 2016 年仅前 3 个月就有包括映客、花椒等在内的超过 100 家平台拿到融资。《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从 2015 年第四季度至 2016 年第三季度,直播领域的投资金额增长将近400%,而同期互联网行业只有25%的增速。
  据投资界此前统计的 116 家企业中,包括IDG资本、红杉资本、君联资本、同创伟业、松禾资本、创新工场、启明创投、高原资本等近 50 家机构布局,其中IDG更是投资了多家公司:其最早投资了 9158 并于 2014 年 7 月 9 日在港交所上市。随后又投资了B站、风云直播、章鱼TV、ULOOK.TV。
  在各大直播平台攻城略地前,巨头们就已经纷纷入场,只要你能叫得出名字的互联网公司,80%以上都参与到直播中来:BAT、360、网易、小米、聚美优品、蘑菇街、唱吧、人人……他们或者推出、投资直播平台;或者在已有平台中嵌入直播功能——在社交APP前 6 名中,除了第一名微信,其它app均有直播入口,而微博也因为及早投入到短视频和直播战争中股价重回巅峰。
  (数据来源于娱乐资本论)
  比起曾经出现过的各大风口,直播有一个更明显的特征是真正掀起了全民热潮。首先,直播行业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观众层面,不管男女老少、城市农村,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屏幕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危机四伏的直播三要素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野蛮生长的全民热潮背后,实际上早就危机四伏。还是先看看直播行业的三大要素:内容、流量、变现。
  ”,优质的内容越来越难寻。这就导致直播平台花费重金抢夺热门主播,如斗鱼每年1. 1 亿签约主播、虎牙每年1. 2 亿签约主播。
  流量层面,随着掌握绝大部分流量入口的BAT等巨头入局,其他缺乏流量的独立平台处境艰难。而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时代已经过去,高峰期过去后,即使是背靠巨头的平台,流量增长也越来越难。根据QuestMobile提供的数据,从 2015 年 10 月起,直播行业应用阅读新装量保持持续上涨势头,到 2016 年 8 月触及最高点 8166 万; 9 月开始,该项指标骤跌回 7121 万。
  流量增长困难的一个结果是平台不得不耗费巨资用在营销上。仅以头部平台映客为例,它能迅速抢占市场极大部分原因在于,在直播行业即将迎来烧钱大战的前夕,其率先打出近亿元的广告,构筑了极高的市场壁垒。其他后来的小平台,想要在巨头嘴下夺食,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而流量增长逐渐困难面对的根源问题是,打了一年还是以UCG为主的直播,到底是全民刚需、还是资本狂欢下的哗众取宠?
  2016 年直播行业整体的营收规模仅在 150 亿左右,其中年收入破 10 亿元级别的直播平台仅有三家,分别是9158、YY、陌陌。
  以虎牙直播为例,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虎牙直播 2015 年 4 个季度的营收为 5500 万元、 8350 万元、 8240 万元、1. 336 亿元。但其成本(分成+内容)费用高达6. 727 亿元,8. 33 亿元、9. 055 亿元、8. 037 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产出还不够请一个网红。以上数据侧面证明,绝大多数直播平台变现的速度远赶不上烧钱的速度。
  如此看来,融资可能才是直播平台最大的资金来源。为了吸引投资人,直播平台在数据上疯狂造假,刷单成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现象。 2016 年,映客的投资方、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回应刷单问题时,就曾回应:“机器人是鼓励新主播,激励他们直播的运营方式而已。……我们要激励一个新的主播有直播欲望的话,肯定需要看上去人多一些才会有直播的欲望,这是运营的手段而已。”
  同质化、流量增长困难、内容乏力、刷单、长期烧钱……乱象之下,看不到希望的投资人不再追投。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 2017 年直播行业只有 3 次融资,大量无钱可烧的平台纷纷转型或倒闭。据《 2017 中国直播行业生态报告》,目前直播平台数量或已低于 100 家。
  监管才是直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靠正规方式无法赚钱也无法拿到融资,那其它方式呢?不少主播为了得到关注和打赏,发布了大量淫秽色情等违规内容,而部分平台为赚钱也缺乏内容安全审核机制,甚至进行引导。
  种种乱象之下,压倒直播平台的是前所未有的严格监管。据统计,仅 2016 年一年相关部门就先后出台了 6 部相关政策和法条。加上已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做一个直播平台要面临来自国务院、文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多家,不同层级机构、 13 部大小法条的监管。一旦被抓到违反法规,轻则APP下架,重则整个平台被关停。就 2017 年 4 月初就有“红杏直播”、“蜜桃秀”等 18 款直播类应用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网信办直接关停。
  审核的重压下,大平台还是极其重视内容审核的。据报道,映客设在湖南的审核团队近千人,光是人力成本就接近一年 5000 万。如果再加上技术和设备采购成本( 8000 万左右),映客全年在内容自查上的投入就超过一亿。
  当然,严格的监管也加速了平台的优胜劣汰,随着造成直播行业乱象的部分不法平台被清退,整个行业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巨头的业务增长点
  与独立直播平台举步维艰、发展乏力相对的是,欢聚时代(YY)、陌陌、天鸽互动、人人网等平台因为直播业务, 2016 年营收得到大幅增长。
  以陌陌为例,其在 2015 年 4 季度推出了直播业务。根据陌陌 2016 年财报数据统计显示,从一季度到四季度,直播营收在陌陌整体营收占比从30.65%上升至79.15%,现已成为其名副其实的收入担当。 2016 年直播为陌陌带来了 26 亿元的收入,成为第一大营收源。
  欢聚时代的 2016 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YY月活用户达到1. 514 亿元。直播服务营收为17. 904 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1. 592 亿元增长达54.5%。
  这些平台有着天然的流量入口优势,底子厚、布局早,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财力来打响持久战。
  那为什么他们能实现盈利呢?艾媒咨询CEO张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因在于只有真实的活跃用户规模才能带来付费收益。而正由于直播行业集体造假,真实的活跃用户数与对外公布的数字相差甚远,才会出现难盈利的情况。
  此外,在电商、旅游、教育等垂直领域引入直播功能的平台也有不错成绩。比如在电商领域,包括淘宝、蘑菇街、聚美优品在内的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电商直播反响良好。有数据显示,41%的用户观看过电商直播,80%的用户产生过购买行为。以蘑菇街为例, 2016 年 11 月蘑菇街直播间的成交金额比 10 月增长30%, 12 月比 11 月增长60%,今年 3 月预计会在去年 12 月基础上增长100%。
  下半场:格局初定、主要看短视频?
  陌陌副总裁贾维在 2016 年中旬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目前所谓的市场,绝对不是最终的市场,对独立的直播平台来说,上半场已经结束了,而真正跟互动直播有关的才刚刚开始。”
  经过资本和政策的层层洗牌,死的死,转型的转型,目前市场格局初定。直播的下半场,各大平台又看上了什么?
  或许是短视频。
  陌陌视频副总裁雷丹此前曾提到,短视频和直播有非常好的融合效应,它促进了用户在平台上的社交行为、分享展示自我的行为。映客创始人奉佑生也曾表示,短视频大战加速来临是 2017 年直播行业的趋势之一。
  2016 年 8 月底,陌陌推出了短视频功能“时刻”,这一功能支持用户发布 10 秒短视频,好友可以打赏虚拟礼物和发消息交流。 2016 年 9 月,映客也上线了短视频功能,该功能类似于映客的“朋友圈”,用轻社交的方式去增加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此外,花椒直播等平台也先后加入了短视频功能。
  然而,内容创业盈利方式无外乎广告、电商、内容付费、品牌IP化,比起文字、语音,短视频看起来离钱更近一些,但仍没有明确可行的变现模式。
  此外,快手、秒拍、一条、梨视频等已抢占行业先机、形成壁垒,今日头条、百度、腾讯等耗巨资扶持短视频内容创业,由直播切入的平台如何打出差异化也是个现实问题。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如果直播平台集体倒闭了 上面的网红该怎么办
稿源:康斯坦丁的博客
移动直播鼻祖美国Meerkat今年3月关闭,上面无数网红被迫转移阵地,分流向各个互联网领域,或者从此销声匿迹。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116家直播平台,90%还处于A轮及A轮之前,处于天使轮融资的约占30%。这些在悬崖边缘的直播平台,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那么如今正在花大精力,并投入物力人力的网红遇到入驻平台倒闭,又该如何应对?又会对整个直播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互联网领域是否又暗潮涌动?直播行业生态链将何去何从?网红也成资本游戏 没钱只能在底层长久以来,网红总是与背后的资本实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无论是芙蓉姐姐,还是凤姐等,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有公司在推波助澜,在她们成名之后,迅速收割延伸出来的利益果实。类似大衣哥、Papi酱等因机遇而蹿红的网红,数量着实太少。而在当下,直播平台堪称最强有力的“网红制造机”,资本方通过各种手段将旗下主播炒红,然后就坐享其成。目前,主播群体越来越庞大,起码是千万数量级以上。要想成为网红,实在太难,单纯依靠个体力量几乎没有希望成功。因此,主播大都与公会、经纪公司等签约,凭借后者熟稔至极的流程、雄厚的实力等,寻找成为网红的机会。简单来看,公会、经纪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最直接的就是拿钱砸,当然少不了与直播平台的“阴暗”交易。比如1000万买直播平台2000万的礼物,再刷给旗下主播,让其人气爆红,再收割散户的钱。这一过程中,公会、经纪公司没损失,直播平台也有了好看的业绩,主播也成网红了,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就是无止尽的炒作,故意捏造各种噱头,如性感、走光、露肉、被包养等来吸引大众注意力。虽然手段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效果还是极好的。这年头,只要出名,哪怕是恶名,也是能够赚取极大经济利益的。这样一来,网红其实也就成为了资本游戏。有钱就有一切可能,没钱的主播就只能生存在底层,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资本游戏下的直播平台:倒闭或成常事值得注意的是,当网红成为资本游戏之后,自然也就带来巨大风险。能否成为当红主播,有时钱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力量,更在于竞争的态势、用户口味的变化、直播趋势的变革等。一旦投入较多的资金,却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自然会让资本方“很受伤”。而引言中也提到,目前国内有上百家直播平台,很多还都是处于起步阶段,且竞争趋于白热化。即使目前行业排名前列的直播平台,也没有一家声称已经赚得盘满钵满。以风头正劲的映客为例,其2015年全年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元。一年才100多万元的净利润,还不如一个小有名气的主播!可见,这里面的水实在是太深了。在残酷的竞争之下,市场根本没法容纳如此多的直播平台,倒闭几乎是必然的。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剩下几家超大型直播平台,其他的纷纷出局。资本方为打造网红投入的巨额资金也有可能打水漂,如此一来,依附于直播平台的网红也将“流离失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网红大批失业成定局直播平台的倒闭,会影响大波网红接下来的发展轨迹。或许有人觉得就算依附的小型直播平台倒闭,网红主播依然可以去大型直播平台继续生存下去。但在小型直播平台为“鸡头”的网红主播,去了大平台后就成了“凤尾”,不能与其他更拉轰的网红主播媲美。粉丝群也极大有可能会消散,最终沦为小主播,或者干脆销声匿迹。更重要的是,原本资本方设想的是捧红主播后,会带来更多延伸价值。比如参加各种发布会走穴捞钱、参与网剧拍摄走进演艺圈等,但当直播平台倒闭后,都成为了奢望。原本成熟的“网红流水生产线”,将受到严重冲击。大批网红失业,已经不可避免。在浮躁的直播行业,网红失业其实未必不是好事。不断吹嘘网红主播动辄收入几百万、上千万,其实是在助长年轻群体“不劳而获”的心理,影响着一代人踏实、追求实际生活的理念。网红失业,或许能够让更多人着眼于实际,而不是盲目地跟风。虽然一夜暴富的梦想是要有的,但比彩票中奖还低的概率,真值得付出一切去追求吗?(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文章:283篇人气:111789
康斯坦丁,曾任职于多家IT知名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及企业特邀顾问专家。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蔓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