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怎么输掉鸦片战争博物馆 在战争中的表现还不如土著

鸦片战争中清朝实施的政治制度分析,鸦片战争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鸦片战争中清朝实施的政治制度分析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本文字数:4075字
  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转型期,腐败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制度使得中国在战争中惨败,最终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政治制度是影响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含有政治体制、方针、政策方面的规定,还与国家的经济、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相互联系。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皇权专制制度达到了极致的程度,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仍以&地大物博&自诩,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已经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地来看,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内的政治状况是造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一 清廷的皇权专制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独权和专断在鸦片战争前后发挥到了最大程度。各大机构相互分立,互不影响,都各自受命于皇帝,将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的手中,其中内阁、军机处已违背其最初的设立目的,逐渐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室&.官吏的封免等权利也归皇帝掌控,且不受任何部门的制约,皇帝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绝对执行的命令,所以皇帝的决策水平和统治能力直接决定整个国家的前程。
  鸦片战争期间,皇帝的决策和命令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出现偏差,决策的正确性无法得到保证,错误的命令和决定也不能在监督中得到改正,所以在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对战争进行了两次错误的决策,命令军队两次大撤兵,其主要原因是道光皇帝得到了错误的军事情报,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了战争的局面。清廷的君主更加专断独行,要求官吏在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任何决定都要上奏请示皇帝,即使是在鸦片战争期间紧急的战况中,也要求军队领导在粮草采购和供应、发放军饷的数额、军用物资的调用和武器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汇报和奏请,并且严格按照皇帝的旨意进行。
  鸦片战争期间,交通依然落后,战况主要依靠驿马进行传递,在皇帝进行决策研究时,往往已经贻误了战争的最好时机。由于封建王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皇室家族的专有性,政治制度对整个国家都具有重大影响。在皇帝一再专断的过程中,官吏对朝廷上的事物更加不闻不问,即使自身怀有谋略,也不会忤逆皇帝的旨意。所以,鸦片战争期间错误的战略决策和军事指挥,使得清政府的军队在战争中的地位更加被动[1].
  二 清廷为维护天朝尊严而推行的外交政策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称,在&闭关锁国&的世界里具有很强的优越感,在自负的民族意识中,一直无知地将外交关系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以自高自傲的态度来处理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并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时时刻刻强调清王朝的威严,并不关心其他国家在经济、科技、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只是虚骄地回味着自己曾经的辉煌与成就,活在自以为先进、强大、繁荣的世界里,将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嗤之以鼻,将其他国家视为卑贱的民族,将其他国家统称为&蛮夷之邦&,不屑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也不了解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时间的愚昧无知,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这就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过程中,所使用的&冷武器&的杀伤力远远不如发达国家的&热武器&,在军事设备上有了更大的差别,直接影响鸦片战争的结果。
  在众多管理机构中,情报局应是汇报军事和政治状况的直接媒介,但是更多情况下,情报局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汇报方式,博得皇帝的开心,为自己免除杀身之祸。长期&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官员欺瞒和统治者的无知愚昧,更让清王朝对英国的状况一无所知,对于西方等先进国家的武器、高科技产品等,清朝更是视若无睹,甚至对其进行恶意的评价[2].
  与此同时,清政府在仅有的外交活动中,更是不能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将是否遵守清朝的道德礼仪作为判断是否与一个国家交好的标准。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政府对自己的侵略者英国毫不了解,活在自大自负的中华思想中,对军事和武器更是漠不关心,导致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过程中,受制于英国军队,清廷皇帝对于战况的不了解,更使军事策略一错再错,最终导致清政府军队在战争期间都处于劣势地位。
  三 清廷各级腐败的官吏制度
  政治制度的落后和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官吏制度的腐败。官吏管理制度的腐败表现在很多方面,既包括官吏的贪污腐败,非法取得财物,不管百姓疾苦,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同时官吏管理的失败还表现在将领和兵帅的临阵脱逃等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将领利用自己职权的便利,不顾战士的生死,把将士的军粮和军饷据为己有,中饱私囊,在战场上却成为躲避危险的卑鄙小人,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前面,严重地打击了将士们抵抗敌人的决心和勇气,更是动摇了军心,使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受到削减,官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鸦片战争的结果。
  在鸦片战争中也涌现出很多的民族英雄和抵抗侵略的中流砥柱,但是官吏的贪污贿赂和对士兵的不断压榨,也使得将士们在抵抗侵略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最终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从而随波逐流,或成为逃兵。据统计,在鸦片战争结束期间,中国的上海、宁波、定海等地接连失守,沦为半殖民地,清廷对这一战争结果十分不满,一直以强盛、繁荣自诩的清政府受到很大的打击,在一番查处后,发现很多临阵脱逃的官吏,其中确认无误并进行定罪的官吏有600 多名,事实上,做了逃兵和败将,害怕暴露用将士们的血汗钱进行行贿和欺瞒的也大有人在。
  道光帝曾经愤怒地斥责脱逃的官吏: &即使拥有将领却也指望不上,士兵也有很多却根本用不到战场上,有很多文职官员为逃脱战争而主动投水,恰巧被救上来,以此来作为苟且偷生的方法,而且还在各个方面进行掩饰,这种行为实在让人很痛恨。&军队的将领和元帅,既有部署战局,发号施令的权利,还有守护国家领土的安全,在敌人面前更不能畏手畏脚,更应为士兵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将士们的抵抗带来积极的精神面貌,更好地团结军心,激励士兵和人民勇敢抵抗侵略,保卫国家[3].
  四 歧视性的民族关系处理政策
  清政府主要为满族成员,所以整个清朝时期的统治都对汉族具有很大的排斥性,&重满轻汉&的思想在清朝时期根深蒂固,当然在处理与汉族关系的政策中都带有歧视性。民族关系的歧视政策在官吏的设置和安排方面具有明显的体现,清朝统治者在表面上宣称地位平等,满汉一家,但是在事实的操作中却不然。例如,清廷内等级较高的官员大多都为满族官员,具有真权实力,可以在皇帝之下,呼风唤雨,只手遮天。而与此同时,仅有的汉族官员在真正的机构中,并不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只是皇帝用来彰显自己英明的一种方式,汉族官员没有真正的大的权力,更得不到皇室家族的信任和重用,反而会削减、弱化汉族官员的权力,即使是在满族官员面前也是低人一等,受到他们的排挤和控制,在现实中空有其名而已,据统计,其中各旗官员占 87%,汉族官员占13% ,林则徐与奕山、奕经、琦善等满族人的待遇完全不同。
  清政府的民族歧视政策还表现在对满族官员的偏袒和维护上。满族官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做出更多贡献,握权在手的他们在鸦片战争中也没有发挥出保护国家的职责,其中清廷的高官奕山、奕经、琦善等昏庸无能,手握重权却是胆小如鼠,得到皇帝的百般呵护,却不愿为国家付出自己的血汗,在战场的溃败不堪,并没有激起他们奋勇抵抗的决心,而是畏敌不前,不断对英军进行妥协退让,并且不断建议向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歧视性的民族政策让满族官员更加嚣张,更加不负责任,同时也打击了汉族官员和汉族人民的抵抗积极性,对鸦片战争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五 兵役制度腐败和阶级矛盾尖锐
  清朝时期在政府的引导下,整个社会都处于&重文轻武&的状态,军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较低下。同时,清朝采用变形的招兵制度,没有专业的、集中的选拔制度和退役制度,士兵的年纪也参差不齐,军饷等的发放和管理也相当腐败。将帅的作战经验和作战理论都十分薄弱,不能给士兵以正确的指导和训练,也不指导士兵和军官进行文化教育的补充,大部分士兵的素质较低下,思想狭隘,不遵守军纪的现象比比皆是。军队的训练任务繁重,但是训练的方式和训练内容已经完全不适合当时的军事状况。士兵在入伍后,便失去了自由,但军队的军饷根本不能养活一个家庭,在军官、将领的各种克扣、贪污的情况下,军饷更是少得可怜,为了养活家人,很多士兵在训练的同时还要种地、打工获得生活来源。军队的制度松散,纪律十分败坏,训练效率十分低下,军官将领腐败无能,这些原因都导致军队的作战能力弱,在战争过程中没有默契,没有集中的战斗决心,更没有相互配合的能力,最终不堪一击。
  民族的歧视政策、官员的腐败等使百姓生活十分贫苦,官吏、政府等对百姓的疾苦却是漠不关心。百姓生存十分困难,面对政府的长期剥削和压迫,对清政府的统治更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期间,政府对百姓的压榨更加严重,再加上天灾人祸,人民对抗政府的斗争更加激烈,对英国的侵略则无暇顾及,因为人们并没有将外来侵略作为主要的矛盾,也并不认为外来侵略给了他们生存的威胁。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让抗战的决心不能统一,不能有效对抗外来侵略。政府在抗击英国的同时,还要控制人民的反抗,这让清政府的军队力量更加薄弱,更加速了鸦片战争的战败和投降。
  鸦片战争是中国真正认识自己的开始,它的失败具有必然性,需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腐败的社会制度是导致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在落后制度的束缚中,科技、文化、武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在侵略战争的刺激下,所有的社会矛盾集聚爆发,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人力物力代价,在失败后也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让清政府自负自大的幻想彻底破灭。总之,鸦片战争带来了痛苦,付出了代价,但是也带给了整个民族重新发展的机会,&落后就要挨打&既是教训也是激励,激励新一代的人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实现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国家振兴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樊美平。 天朝的崩溃与意识的困守---简评《天朝的崩溃》[J].书屋,2001,( 3) .
  [2]常建华。 加强对清朝政治体制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 .
  [3]彭定光。 论清朝政治制度安排中的道德生活[J]. 伦理学研究,2009,( 6) .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鸦片战争中,这个满清将领的表现令侵略者钦佩, 恩格斯如此评价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屈辱史的开端,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被不远万里打上门来的英夷揍的几无还手之力,外强中干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惟一能拿得出手的战绩,为清王朝稍存体面的,也仅有海龄指挥的镇江之战了。镇江清军表现出来的顽强战斗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赢得了侵略者的尊重,战争亲历者,英国军官利洛在其《英军来华作战末期记事》中写道:“不论是汉兵或满兵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很令我们钦佩……从他们的行动可以看出,虽然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还是不肯屈服。”恩格斯认为,“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遭到镇江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说出来令人汗颜,鸦片战争中大清王朝抵抗最激烈的镇江之战,英军投入兵力最多,损失最大,共有39人毙命,130人负伤,失踪者3人。或者有人会哑然失笑,但就是这个数字,相当于清军设防最坚固的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吴淞诸战役英军伤亡的总和!鸦片战争,说英军有掳掠无战斗距离史实不远。正是因为之前的战事太过顺利,英国侵略者完全放松了戒备之心,认为中国人软弱可欺,因为轻敌,才在镇江之战中“伤亡惨重”的。英军势如破竹攻占上海后,两江总督牛鉴逃离宝山返回江宁(今南京),这家伙自己跑路就罢了,居然一边抱头鼠窜,一边严令沿江州县不准开炮,并劝谕地方以银米欢迎侵略者,犒劳英军。途经镇江时,还不忘召集富户商讨捐银 12万两以赎镇江城。就在所有官员默然的时候,京口副都统海龄站出来表示:如果英舰来犯,将立即率军出击。由于海龄力主抗战,牛鉴(还真TM的贱)集资赎城的提议落空。海龄是满洲镶白旗人,1941年由江宁副都统调任京口副都统,赴任后鉴于驻防旗兵因欠薪日久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于是果断从旗库备借款内预支旗营官兵半年薪俸。此举令士气大振,然而由于违反清朝成制,被牛鉴狠狠告了一状,海龄被降二级留任。不久英舰溯江而上,镇江受到严重威胁,海龄命令镇江城门晚开早闭,以防泄漏城防信息。7月15 日英舰抵达焦山江面,海龄“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砖石为巷战计”。镇江保卫战正式开始。焦山对岸象山码头守军开炮轰击,毙伤英军多人。战斗打响后,海龄登上北门城楼指挥清军加固城防,并增兵援助象山守军。一队英军驾驶小船强行登岸,“我兵各持刀矛自上压下,刺击落水者多名。”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对清朝鸦片战争的讨论--
对清朝鸦片战争的讨论 对清朝鸦片战争的讨论以前,只专研数理化,也没时间去研究历史,感觉挺遗憾的。但上大学后,竟然可以学 习有关历史的,真的是挺高兴的。虽然学得不透彻,但也略知一二。以前就知道中国有一段 鸦片战争的历史,觉得那是中国的耻辱,所以就想讨论一下这一段令我好奇的历史。 【摘要】 : 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中国民众而言,这场战争已成为外交 屈辱和民族仇恨的一个烙印,甚至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试金石,但从商业与金融史角度观 察,这仍然是一个很少涉及或高度概念化的领域。 本来,按当时的情形,英国侵略是不难击退的。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皇帝前后态 度不一, 主和派官员堕落成投降派, 致使战争初期的有力形式很快化为不利。 皇帝自坏长城, 处罚坚决抵抗的林则徐,结果大长了敌人的威风。以皇帝为首的败类不惜屈膝投降,签订丧 权辱国的条约。 鸦片战争戳穿了清朝这只纸老虎, 列强把中国作为瓜分的对象, 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较之 以往更加痛苦的悲惨境地。 但是,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人民,包括一些爱国、开明的士大夫,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 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战歌。 反帝反封建,从鸦片战争以来,成为中国人民求解放的目标。 【正文】 : 清宣宗道光年十八年冬季十一月, 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迅速赶往广 东,查办海口禁烟事件。同时还兼管广东水军。 鸦片本来是一种药材。唐朝贞元年间,阿拉伯商人将罂粟输入中国,到了明朝万历十 七年,列入官税表中,记载鸦片十斤,价值银条二个。可见鸦片贸易是由来已久的了,明朝 末年以来,民间逐有吸鸦片的了。雍正七年,曾颁布禁令,贩卖鸦片的处以戴枷、打棍子的 刑法,再犯者充军边远地方。乾隆朝《海关则例》将鸦片列入药材一类中。规定每百斤收税 三两银子。当时,输入的鸦片还不多。而输入鸦片的以葡萄牙人为主。到了乾隆末期,英国 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的贸易,而印度孟加拉地方又是鸦片的产地。于是,输入鸦片的数量 与日俱增了。嘉庆初年,皇帝屡次发布命令,对鸦片烟个禁止。输入的鸦片全部销毁,吸鸦 片的判绞刑。可是,沿海各地衙门贪图暴利和贿赂,任凭鸦片自由输入。等到道光十六、七 年,鸦片的输入额增加了五倍。 就这样,鸦片渐渐地进入中国市场,我认为都是那些可恶地、贪图暴利的官员的罪行。 不管在什么时期,总有一些贪图个人利益的官员,却不顾国家整个民族的安危。我觉得,他 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非常想知道结果怎样,我又接着往下看。 在讨论解决办法时,林则徐谈的尤其中肯。皇帝很受感动,于是命令林则徐迅速赶往广 东,贯彻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 道光十九年冬季十一月份,皇帝下令停止同英国贸易。在这一年正月末,林则徐到达广 州,即令英国商人三天内交出所藏的鸦片。英国人置之不理。后来,经过林则徐的努力,命 令各国商人退去,断绝供给英国人粮食,而且派兵包围了商馆。商人这才把鸦片全班交出, 共计二万二百八十三箱,每箱一百二十斤。共值六百多万元。林则徐报告皇帝,请求将鸦片 送往京城。皇帝命令在海口立即销毁。英国人恨恨地走了。林则徐于是同各国约定,凡是进 口的船只,必须具结保证不得夹带鸦片,违犯者船只货物没收,人员杀头。 当看书看到这时,我觉得皇帝还不错啊,挺有力度的,立场很坚定。林则徐也做得非常 好,相信中国有实力将鸦片彻底赶出中国。根本想不到皇帝最后会变得昏庸,中国会最终走 向沦亡,真的很令我费解。 道光二十年秋季九月份,因为英国军舰占领定海,驶到天津,来信要求讲和。皇帝下令 撤销两广总督林则徐官职,排琦善代替。同时,还命令沿海各省停战。 中国历史应该就是从这开始发生转变的吧!我真的不敢相信,皇帝想讲和,不如说皇帝 胆小懦弱吧。竟然调离了林则徐,让那些懦弱的官员代替他。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气愤,中 国就是毁在那个可恶的皇帝手里。 接下来,我不想说的太多,琦善到了那里,做的和林则徐完全相反,只是一味的求和, 结果英舰攻占了虎门炮台。接二连三的攻打中国。期间,皇帝将林则徐判罪,充军伊犁。 评论的人说,当初刚和英国交恶的时候,皇帝寄给林则徐的训令中有“不怕你冒失,只 是提醒你不要畏缩”的话,到如今,反以林则徐违害了同英国的关系为由,将他充军万里之 外,这是想要向英国人谢罪呀。当时的人,对此均感不平。可是,林则徐却毫不在意。 说心底崇敬林则徐将军。 他的正直与刚正不阿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如果皇帝当初不撤 离他,中国的历史一定会重写。 可是历史已经定了,九月份,英舰攻占了厦门,分兵攻占定海、镇海、宁波各城。之后 还有一些失败的战争,最后,于七月份,缔结了《中英修好条约》即所说的《南京条约》 , 一共十三条,都是关于中国赔偿英国的。我认为那些都是中国的耻辱。 夏季五月份,耆英等人与英国全权公使在香港换约。 自此以后,鸦片战争总算幸运的结束了。欧美各国的使者纷纷前来中国签约条约。中国 政府解除了鸦片的禁令,以洋药的名义收取关税。因此,官民抽鸦片的弊风,等于被国家的 法律默许了。 江苏四省敌前的水师兵力共约 10 万人,大小战船约 700 多艘。重陆轻海的清廷更花费 大量的资源建设陆地炮台, 装备了两三千门的海岸防卫火炮。 但这些数字庞大的军力在英国 16 艘现代化蒸汽战舰的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中国的旧制水师并未因现代化舰队的建立而立即消失, 他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年后才结 束;船只人员部份并入海军,更多的则编为各地的海上警察。印象当中水师应该都是使用帆 船的, 不过自清末开始有些水师已装备有蒸汽小火轮了。 在战史方面中国的旧制水师曾与福 建舰队共同参与了 1884 的 中法马江之役,结果全军覆没。 在鸦片战争后,由林则徐授意、魏源主编的《海国图志》对鸦片贸易以及鸦片战争进行 了总结:精确地计算了鸦片贸易与清朝对外贸易逆差的形成,阐明了 18 世纪英中国工业与 海上军事力量的支配地位及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扩张其殖民体系的作用, 从而说明了中国在新 的世界权力格局中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利的原因,既不是朝贡 体系,也不是对外贸易。而是中国政府没有将武装力量和贸易结合起来。 了解了中国鸦片战争的历史,我的感触很深。昏庸的皇帝,腐败的大清朝,令人敬佩的 林则徐将军,一切仿佛都历历在目。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软弱就会挨打。是皇帝的胆小怕事 毁掉了中国。所以,伟大的中国人民不需要再软弱了,相信中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 会更加的强大、繁荣富强!主要参考文献: 《清史纪事本末》 《中国历史》 《海国图志》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鸦片战争,被夸大的耻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鸦片战争,被夸大的耻辱
&&鸦片战争,被夸大的耻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鸦片战争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