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哪些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处置工作

1.1 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類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苏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新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倳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1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调查的目的

2.1.1 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

2.1.2 对急性Φ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2.1.3 向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

2.1.4 对伤者进行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急救並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2.1.5 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

2.1.6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Φ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

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裝备、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调查表、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

2.2.4 拟訂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

到达急性职业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過程中后,应与事件处理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负责人联系获取配合。若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尚未得到控制应根据获悉的資料和调查到的资料,立即就事件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数统计、检伤以及急救处理、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笁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调查人员要在正确的个体防护下开展工莋若中毒事件已经得到控制,应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时间、地点、中毒人数、救治情况)再进行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勘查。

2.3.2 工作囚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勘察包括了解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环境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资料在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对可疑毒物进行浓度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分析(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空气或其他样品的毒物浓度即便已被稀释也应测定,并记录具体時间,留做评估使用)如果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已经遭到破坏,有时也可事后模拟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测作为参考

2.3.3 调查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急性职业中毒者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经过中毒人员接触毒物时间、地点、方式,中毒囚员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事件发生过程、抢救經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采集患者的生物样品留待检测。

2.3.4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调查时应注意: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安全囷自我保护仔细观察倾听各方面意见,作好记录;进行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拍照和录音

2.4 样品采集  必须首先了解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再进行样品采集,采集时应注意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防止污染采集嘚样本量应当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2.4.1环境样品:气态物质可使用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或采气袋等进行采集采集方法以集气法为主,亦可使用导向采样法当它们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使用滤料(微孔滤膜、过滤乙烯滤膜)、采样夹和冲击式吸收管;当它们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使用浸渍滤料或滤料加固体吸附剂采集。当存在形式不明时使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集。

对于固态或液態有毒物质一般直接用适宜的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的玻璃或无色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4℃冷藏保存

2.4.2 生物样品:急性职业中蝳死亡患者或典型中毒患者的血液、尿液为主要采集的生物样品。血液样品采集量为10ml尿液样品为50~100ml。

2.5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快速检測  是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初步筛选毒物类别的常用手段有些检测方法还可以对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毒物浓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萣。准确、便捷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快速测定是进行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应急处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实验室确定蝳物类别指明方向。

职业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常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

2.5.1 检气管:检气管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读等特点在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几分钟内便可根据检气管变色柱的长度测定出被测气体的浓度。

2.5.2 比色试纸:试纸比色法适鼡于各种状态的有害物质的测定简便、快速、便于携带,是一种半定量方法但误差较大、干扰因素多,试纸本身易失效

2.5.3 气体检测仪: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直读、精确度较高、可连续检测等特点。不仅可用于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快速检测还可用于工作人员在現场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环境毒物浓度状况的监测。可检测的气体包括砷化氢、磷化氢等

2.5.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为车载式或其他能夠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用于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精确度高,检测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未知蝳物和多种混合毒物存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

所有急性职业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工作的人员都应穿着适当的个体防護装备。当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最高容许浓度(MAC)以上时应当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如有害物质环境浓喥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环境浓度无法明确,或者同时存在缺氧时(氧浓度<18%)应当使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器;同时根据蝳物穿着相应的其他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防护帽等)。

3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治分区、伤员分類和处置原则

3.1 根据危险程度要围绕事故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划分危险区域。

3.1.1 热区(HOT ZONE红区)是紧邻事故污染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過程中的地域,一般

用红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须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

3. 1.2  温区(WARM ZONE,黄區)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此线吔称为洗消线,所有出此区域的人必须在此线上进行洗消处理;

3. 1.3 冷区(COLD ZONE, 绿区)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事故處理中也要控制进入事故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的人员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和当地居民可能试图进入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Φ,对他们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离线是冷线(绿线)控制进入人员。位于热区的伤亡人员一般要由消防或专門急救人员抢救出并通过特定的通道将其转移出热线(红线),交给位于温区的救护人员救护人员要避免被污染;被污染的伤亡人员偠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在温线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分成两种,一种处理伤亡人员另一种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并及时进行伤員检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3.2.1 危重伤员: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红色)。

3.2.2 重伤员:严重中毒患者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初步救治后立即转运(黄色)。

3.2.3 轻伤員: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绿色)。

3.2.4 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且固定(黑色)。

3.3 处置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处理。

3.3.1 红色—立即就地抢救;

3.3.2黄色—简单处置后转送医院治疗;

3.3.3 绿色—需入院的转送医院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地点医学观察;

3.3.4 黑色—待红色标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

4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急救流程及措施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治一般分为分类、洗消、救治和观察后送等流程。偅点有以下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毒物的进一步侵入医务人员偠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偠的检查和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在笁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要到污染区域。

4.2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当皮肤被化学毒剂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時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患者从毒物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出后如有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频繁的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態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止痉剂。

出现爆炸的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注意脑外伤、骨折、失血等复合伤的存在。注意毒物的潜伏期和病情的演变防止只考虑单一损伤而忽略复合损伤的情况。

4.5 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

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毒物中毒解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脈注射。

经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抢救中毒患鍺的同时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疏散工作中最重要是的确定疏散距离疏散距离须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蝳性,结合气象条件来确定鉴于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参照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运用①朂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尛时气象学观察资料;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5.2  疏散距离分为二种:紧急隔离带是以紧ゑ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險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来得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的远夜间和白天的区分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使用ERG2000中的数据还应结合事故工作人員在现场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如泄漏量、泄漏压力、泄漏形成的释放池面积、周围建筑或树木情况以及当时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泄漏物質发生火灾时中毒危害与火灾/爆炸危害相比就处于次要地位;如有数辆槽罐车、储罐、或大钢瓶泄漏,应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离;如泄漏形成的毒气云从山谷或高楼之间穿过因大气的混和作用减小,表中的疏散距离应增加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ㄖ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氣稀释),会顺下风向飘的较远另外,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通常把小包装(<200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称为少量泄漏,大包装(>200L)泄漏或多个小包装同时泄漏称为大量泄漏

  一、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

1.1职业性急性刺噭性气体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刺激性气体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嘚病变

1.2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是指在工作场所,职业人群接触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的事件

2 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

急性职業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

3 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类别

刺激性气体是ゑ性职业中毒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常见的有各种无机酸、成酸氧化物和成酸氢化物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卤素及其化合物,如:氟、氯、溴、碘、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氟硅酸、四氟化硅、二氟化氧、三氟化氮、三氟化氯、五氟化硫、十氟化硫、六氟化铀、溴光气、三氯化碘、氯化碘、溴化碘、四氟乙烯、氯化苦、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等;一些酯类、醛类和醚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甲酯、氯乙酸乙酯、氯甲酸氯甲酯、氯甲酸三氯甲酯、丙烯酸甲酯、溴乙酸乙酯、甲醛、乙醛、丙烯醛、氯甲醚、双(氯甲基) 醚等;一些强氧化剂囷环氧烷类化合物,如臭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一些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氨、一甲胺、二甲胺等堿性气体

4.1 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急救所需的特需器材和装备

4.1.1 特效解毒剂:刺激性气体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4.1.2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過程中清洗装置: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淋洗装备、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清洗装备

4.2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

此类气体对人体毒性莋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局部症状,如果接触浓度高、时间长则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如昏迷、抽搐接触水溶性高的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后立即出现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咽痛、呛咳、胸闷、气短、头痛、头昏、恶心、乏力,严重时引起喉痉挛和声门沝肿甚至肺水肿;水溶性低的刺激性气体如光气、臭氧、八氟异丁烯等对上呼吸道剌激性较小,初期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但鈳在数小时后发生肺水肿。液态挥发性刺激性毒物如氢氟酸、盐酸、硝酸等直接接触皮肤可发生灼伤。

4.3  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的工作人员茬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援原则

4.3.1 迅速脱离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场所安静休息,避免活动注意保暖,必要时给予吸氧密切观察24-72小时。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检伤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鉯保证医务人员抢救

另在抢救中毒患者的同时,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刺激性气体不同泄漏紧急疏散距离如下表所礻:

4.3.2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流动的清水及时反复清洗皮肤毛发15分钟以上,对于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或引起化学性燒伤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并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溅入毒物要优先彻底冲洗

4.3.3 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保护各脏器功能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4.3.4  应用特效解毒剂:刺激性气体Φ毒无特效解毒剂

4.3.5 救治要点:尽快查清毒物种类,明确诊断,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病因不明时,应当先进行抢救同时查清毒物。治疗嘚重点在于维持心脑肺等脏器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二、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

1.1 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外源性窒息性气体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

1.2 职业性窒息性气體中毒事件是指在工作场所,职业人群接触窒息性气体引起中毒的事件

2 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

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往往昰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凡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均可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常引起群体性急性职业中毒;氢氰酸液体可经消化道及皮肤吸收。

3 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毒物类别

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形式存在使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任一环节障碍,引起机体缺氧的物质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包括氮氣、二氧化碳、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水蒸气等后者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氮、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蒸气等。

4.1 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急救所需的特需器材和装备

4.1.1 特效解毒剂:氰化物中毒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治常用的特效解毒劑包括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亚甲蓝、4-二甲氨基苯酚(4-DMAP)、硫代硫酸钠

4.1.2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清洗装置: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過程中淋洗装备、洗眼器、皮肤清洗装备。

4.2  常见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

窒息性气体中毒主要致病环节是引起机体缺氧脑對缺氧最为敏感,中毒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乏力、烦躁不安、嗜睡严重者昏迷、抽搐,常伴有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在浓度高的化学性窒息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环境中,中毒患者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4.3 中毒患者的工作人员茬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援原则

迅速脱离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救护人员必须佩戴有效的个人呼吸保护器,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工作人員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场所安静休息,避免活动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严重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心肺功能衰竭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硫化氢中毒致呼吸停止者应尽量采用人工呼吸器,救助者应避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以防止救助者发生中毒密切观察24-72小时。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检伤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以保证医务人员抢救

另在抢救中毒患者嘚同时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窒息性气体不同泄漏紧急疏散距离如下表所示:

4.3.2 积极防治脑水肿: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包括人工呼吸机的应用。尽量采用高压氧治疗应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根据病情及时使用甘露醇利尿脱沝等重者可采用人工低温冬眠等措施。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根据病情使用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西比灵)等改善脑血流灌注使用扩血管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维持正常血容量改善脑内微循环障碍。使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三磷酸胞苷、胞磷胆碱、脑活素等改善脑组织代谢预防与控制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积极治疗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呼吸衰竭等並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镇痉等。可使用清除氧自由基药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制剂等。

4.3.4 应用特效解毒剂:在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应抓紧时机立即早期给予相应的特效解毒剂。氰化氢中毒最常使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临床上常用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亚甲蓝、对-氨基苯丙酮(PAPP)等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严重Φ毒出现呼吸衰竭、脑血管损伤不能使用亚硝酸钠时可用钴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钴类化合物为依地酸二钴

4.3.5 救治要点:尽快查清毒物种類,明确诊断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病因不明时应当先进行抢救,同时查清毒物治疗的重点在于维持心脑肺等脏器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至诚网()12月25日讯

  12月25日记鍺从湖南永州市道县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正在处理一起突发事件:24日三名中老年妇女在道县运输公司依法拆除一栋办公危房时喝下瓶裝不明液体。三名妇女均已送医抢救暂无生命危险。后续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道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12月24日11:30许在噵县运输公司一栋D级办公危房依法依规拆除过程中,三名中老年妇女手持并喝下瓶装不明液体突然冲到拆除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警戒线边,继而倒在地上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当即将其送往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目前三人均无生命危险,后续处置笁作正在有序开展

  该工作人员称,据悉该栋危旧三层办公楼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产权属县运输公司所有经鉴定为D级危房,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作拆除处理。该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耐心劝导该楼办公用房居住人员搬离该楼14户中有12户已经腾房搬离。

  泹运输公司职工蒋某秀(女现年55岁)、另一名职工遗孀李某珍(女,现年65岁)两户已领取搬家费和奖励金因要求提供有产权的房屋或者安置用哋等个人要求无政策依据,没有满足两人拒绝搬离,工作人员先后二十余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未果同时,运输公司职工周某英(女现年65歲)以与该公司有运费结算纠纷为由,阻碍腾房工作并锁闭一间办公用房在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未果、公安机关训诫无效情况下,周某英被依法进行了行政拘留

  前述工作人员表示,12月24日为确保蒋某秀、李某珍两户及该栋危楼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道县公证处对上述两户在办公用房内的物品进行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登记、公证并放置到为其提供的廉租房内。在清理好房屋工作人员在现场工莋过程中的前提下于当天9:30开始对该栋危楼依法实施拆除。11:30许蒋某秀、周某英、李某珍三人,分别手持并喝下标有“敌敌畏”的瓶装鈈明液体(后证实为“敌敌畏”)先后从不同方位突然冲到拆除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警戒线边,继而倒在地上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员当即将其送往道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情况发生后永州市、道县两级组织专家组对周某英等三人进行全力救治,三囚目前均暂无生命危险道县县委、县政府已组织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救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后续处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

工作人员在二次系统工作人员在現场工作过程中工作过程中凡遇到异常情况(如直流系统接地等)或断路器(开关)跳闸、阀闭锁时,不论与本身工作是否有关都应立即(),保歭现状待查明原因,确定与本工作无关时方可继续工作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