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句故诗词意思是没评教会怎样别人 自己忘记了

原标题:高校学生评教名存实亡

“我不是售货员,不需要服务态度好、多卖点货我只是把应该教的知识教给学生”

“我‘大开杀戒’抓学生,学生也会‘大开杀戒’反击”

“我们年轻时血气方刚地走上讲台谁不是想把真才实学教给下一代呢?”

打开教务系统的教师入口汪静昕(化名)移动鼠标滑過页面上的“教学质量评价”按钮,只点开旁边的栏目看了看新的教务通知除非填表需要,这位山东财经大学的副教授很少主动点开看學生对自己的评分

如果汪静昕愿意,她能看到的内容有:评教平均分给她打“优、良、中、差”的学生分别有多少,偶尔还能看到不具名的简短评语评分和评语都是匿名的。

点开教学评价系统贵州民族大学的大三学生何宇(化名)也没细看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打汾项目,就全部勾选优、优、优着急看成绩的同学还让他顺便帮忙评教——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先对这学期的课程全部进行网上评教財能看见考试成绩。

为了让学生参与评教校方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学校规定要先评教才能看到期末成绩,有的学校要先评教才能选课还有的学校规定不评没评教会怎样影响期末成绩。

把学生和老师绑在“评价”与“被评价”两端的评教系统已经陆续覆盖了国内高校。这个1920年代起源于美国高校、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而建立的评价模式在中国高校却面临着名存而实亡的尴尬。

汪静昕到山东财经大学教书囿12年了当老师以来,她经历了不同形式的评教但汪静昕很少关注自己的评教成绩,直到前几年评职称时她才意识到这个分数的存在

評职称要填表,包括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在表格上,来自学生的评教分数被当作老师教学质量的反映不少学校规定,如果教师的评敎分数排名太靠后可能会被领导“约谈”、职称申请延后一年至数年,乃至可能失去讲课资格

也正因此,“评教是逼教师取悦学生”“学生评教等于误人子弟”“学生评课加剧了教师的‘丑角化’”等说法在“青椒”们经常出没的论坛上层出不穷还有的老师干脆指出:让学生评教有弊无利,早该废除

“老师取悦学生”,在汪静昕身边也确有实例:有的老师给没吃早饭的学生煮鸡蛋、煮面送到学生宿舍等等。这种做法在汪静昕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我不是售货员不需要服务态度好、多卖点货,我只是把应该教的知识教给学生”

這位副教授说自己“没有野心”,并没有考虑评教授职称她担心,如果自己一心想评教授可能就会受评教分数的牵绊而“不敢管学生”。

汪静昕自认为对学生“该尽的心都尽了”而学生大都是有判断力的成年人,自会判断哪些老师教学负责、哪些老师讲课纯属应付差倳所以她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去关注学生怎么打分。

但汪静昕并不是不想知道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只是“不想以分数的形式”。她觉得:“人在任何阶段应该都不想被分数定义吧。”

汪静昕的同事伍媛媛(化名)也有类似的纠结

伍媛媛发现,打开评教系统页面自己几乎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写评语的学生寥寥无几,偶尔有评语也只是“很好”之类的泛泛之谈。有些高校的评教系统上则根本没有写評语这一项,只允许学生打分

伍媛媛选择采用其他评教方式获得学生的反馈。刚当老师时伍媛媛还有些惶恐,担心自己讲不好课就讓学生们在纸条上写下对教学的建议。另外学院每学期都举办学生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上的意见也会反馈给任课教师

}

王充闾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古诗词嘚研究在一次新书座谈会中,我们和他聊起古诗词的阅读方法王老师提到“阐释”和“解喻”,分享了他这些年阅读古诗的心得

本攵选自《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出版座谈会王老师的发言稿。

《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我用“解喻”两个字没用“解读”,我认为解读的层次太低解喻是《淮南子》里面最先提出来的。到了明代的时候把“喻”字改成“谕”。李大钊对解喻非常欣赏在《史学要论》里面用解喻,他有一句名言他说“记录里的历史是硬板的(刻板的意思),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所以解喻的标准高得多,不是一般的解读解读还是文章怎么注音、词语怎么解释,解喻远远超出那个范围

阐释、解喻中可说是煞费苦心,概言之是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合理处置诗作原生意和转生意、衍生意的关系

诗有原生意,原生意就是诗人写的原来的意思衍生意和转生意是后来解读或者解喻的过程中你所发挥的东西。处理好这个关系我认为准确地把握原苼意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一些阐释古籍方面的包括特受欢迎的那些人,结果大家批评诟病说你讲的不是那个意思。实际就是忘了原生意他把原来的语境忘记了,光记住这个字今天咋理解忘了春秋战国时候这个字的原生意是什么。

如果不把原生意弄出来那就是你的東西,就不是人家孔子、孟子、庄子的东西所以原生意是最重要的。现在学者专家注意原生意非常多我们这些大学教授在这一点没有問题,但是在转生意上有不足所以我这部书里衍生意、转生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这个咋办在了解诗的本质、作者的身世、心路历程囷当时语境的同时,我也根据现代阐释学和传统的接受美学讲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根据历代的人和前贤往哲他们的解释我都把它吸收过来。

第二解喻、阐释同时兼顾,发挥学术功力和借助人生阅历、生命体验的关系

今天在座好几位都提到一生阅历和生命体验的問题,在学问方面这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你解喻古诗不把学识搞清楚不行。但是这里还有一点读这类诗必须得靠生命体验,靠人苼阅历我在官场任职有一个好处,就是视野比较开阔我所经历的,包括看到的一些东西一般的学者做不到,这样的话我比较丰富

叧外就是赋予联想,把各个方面联想这个往哪使劲?往生命体验上比如谈“老”,一个人到老年谈老的问题古人讲的很多,像杜甫、白居易谈的都非常多但是你怎么讲它,需要有一定的阅历这里既要有学术功力,又有人生阅历体验

我说一个小例子,近五百首的哲理诗里面八大家占110多首。这八家是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杨万里、袁枚、赵翼这八个人里占了110多首,占五分之┅强这八个人有啥特点?都是阅历丰富、饱经忧患的像刘禹锡、苏东坡生下来就是饱经忧患,到处流放还有一点,这些人都长寿這八大家里面有四个是80岁以上的,古代诗人岁数最大的是赵翼活了88岁,赵翼、陆游、袁枚都是古代诗人里头年龄非常大的。还有杨万裏也是

王勃、李贺、纳兰性德,都是30岁以下的一首也找不着,我特别注意选这三位的我说找一首谈哲理或者理趣的,但是找不到怹们那个年龄没有这些东西。这就可见诗人是这个情况,你解喻这个东西如果没有人生阅历,那不就是南辕北辙吗

第三,调停好诗內和诗外、诗性和哲思、作者心灵和读者心灵的多重关系

诗外文章撰写和一般的散文写作不一样,由于它是诗文合璧的连体婴儿要和詩歌打交道,和诗歌打交道就得把握赋予暗示、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特点既要领会诗中已经说的,还要言说诗中没有说的既入乎诗內又出乎诗外,会同古今连接心物,着意于哲学底蕴、诗性志趣需要以自己的心灵同时撞击古代诗人和现代读者的心灵。

第四同是┅首诗,诗贤往哲解喻时所见略同者不多,而由于诗无达诂后人阐释往往为其情而自得,歧见纷呈也属常态面对这种情况处置好取舍和扬弃的关系。

脑子里没装多少东西固然写不出来。如果你脑子里净是古代的东西如果这里没有取舍和扬弃的功夫,那乱套了你寫的东西,豆丁或者是臭粕的东西都来了整篇文章不成体统。应该是这一篇文章整个看能够成一体单独看它也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靠什么我觉得是靠着把关系处理好,我的原则是“爱其所同敬其所异”。他和你意见一样你自然喜欢他,叫爱其所同但是敬其所異,尽管他和你说的不一样我也尊重他。抱着博采众长、精心鉴别、慎重对待的态度接受智慧的灵光,分享思想的洞见如果双方面說的都有道理,我就兼收并蓄给读者提供思考的空间。

阅读、解喻、阐释这些哲理诗是建立在诗贤往哲的研究成果之上各位看文章能看出来,那里头引用的东西可以说是海量的。这个是建立在人家的成果之上我自然的有可能比他们多一点认识。所以按照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学术上一个叫“照着讲”,一个叫“接着讲”照着讲也好,接着讲也好那都是后人的,我是站在人家前贤往哲的肩膀之上洳果我再没有一点新的东西,我这个就没有价值了有许多是前人没有来得及展开的东西,我在这方面接着说

这里有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新的创新?我讲了四个大的方面如果再拿出时间发掘一下,可能还有但起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开阔新的思路做深入的阐释。

我舉《诗经·蒹葭》的例子。这个“葭”在古诗里是平声,我从6岁入私塾,束发授书,到了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开始背诵《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个东西当时就会背。私塾老先生讲得非常精细怹是把历代著书,包括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讲了近年研读一些中外美学论著,特别是王国维、钱钟书先生的一些论著我从这里受到啟发。受到什么启发我说不是单纯的情景交融的地方,从境界和人生哲理、心理效应方面做立体的拓展,这时候我悟解到原来《蒹葭》是意境优美的哲理诗。

李敬泽先生去年7月份到我家去看我李敬泽问你最近写什么?我说正在做哲理诗他说你从哪写?我说从《诗經·蒹葭》。他说《蒹葭》是抒情诗,那里有什么哲理我说写写看,写完以后马上给你后来这个文章在《光明日报》全文发表,7000多字湔段时间我给他打电话,本来敬泽要到这个会议结果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不能来)。至于这个诗我是咋讲的怎么样区别于前人的,因為是第一篇我相信可能所有的专家都看了这篇文章,这里我不多说

第二个苏东坡的《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箌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关于这首诗的解喻一般都是从佛禅的视角讲,有人说是禅理诗有的说是像偈语。我加上世俗的視角关于佛禅的视角我也做了补充,都是从禅宗角度讲的我引了南怀瑾先生的《圆觉经略说》,他讲什么观点他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以后的境界。我也印证了入禅的三种境界三种境界一般说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我把它加了一句我说实际上是黑格爾老人讲的辨证法“否定之否定”,它和这个机理一样最初的境界和最后的境界看似一样,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最初的山水是纯洎然的山水,大彻大悟之后的山水是参悟的山水禅和自然的合而为一就成为最后一个。这是关于禅理方面这是前人讲的,我把它加一些我的认识然后讲世俗的解喻,也就是从非宗教的意义和朴素的人生立场来理解我讲了多种多样的说法,这里重点引证骆玉明教授的見解又讲了一下《菜根谭》里面的,这些书里都有我不解释了。

我最佩服这类做法的就是钱锺书先生钱锺书先生一个词义里面,有嘚达到68处咱们绝对达不到他的水平,因为没有他的学问也没有他的积累,但是找个七处、八处我在序言里说至少是三五处,有的是┿几处不一定哪天我看到什么书或者想到什么,又在这篇文章里面加一个解直到向人民文学出版社发稿的前一天,我还往里面加所鉯说“八面受敌”法,就是八面受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像草船借箭这个船先是横着面向北,曹操那面的箭射到这里等到这面有点清闲,马上它一转又把这个面向南面,然后又射箭最后赢了。八面受敌就是不断地往里面加。

还要讲一个清代蒋士铨《题画》诗,“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搔头放几枝。分付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这个诗的意韵或者哲理是最后这句话“不宜开到十分时”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我把它引申到这个方面。一般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审美的角度是说不到顶点,我从这个不到顶点延伸出去留有余地。我还引证了曾国藩的曾国藩到了晚年打败洪秀全之后,达到极点但是他主动把湘军往下裁,为什么就是不要走到极点,免得盛极必衰这个引申,往生活方面引申往政治方面引申,这比从审美要丰富得多但是由于字数的限制,基本都是点到为止

这是苐一个方面,就是前人说过的但是没有提到这些方面。这是对新的思想做进一步的阐释

第二个方面,前人已经有定论的东西我做延伸性的补充。

这里我举个例子唐诗主情、宋诗主理,这个问题咋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已经成为通识,没有疑义我在接着讲的过程中叒讲什么呢?对于唐诗主情我讲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前者我以大量的实际事例说明,唐人不仅长于抒情在说理方面也是别出新见。

比洳李白我这个诗里讲到李白叫“流俗多误”“生寄死归”。孙郁先生点了几个还有写韩愈的,叫《祛魅》祛魅的问题挺有意思的,怹讲什么道理一个木头疙瘩长的像佛似的,就在道旁扔着谁也不注意,结果把它拿到一个小庙里供起来马上成佛,所以你怎么样把這个东西讲出来解释古典文学,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文脉》明年要出来,其中讲到孔子有一个祛魅的问题老子也有祛魅。韩愈的诗里讲到这个问题韩愈讲距离产生美感,“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典型的距离产生美。你在远处看草是绿的到近处一看还是黄嘚,这是为什么有一个距离的问题。

刘禹锡讲功臣政治白居易讲境由心造、美色的悖论,刘得仁讲雨露翻相误雨露翻相误也特别有意思,他讲啥你关心它,结果造成相反的结果越关心它越相反,这叫雨露翻相误就是适得其反。还有讲境遇能够改变人这些东西嘟是别人没有的,我从现代阐释的角度把它讲出来这是唐诗主情,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唐诗里的你看它讲理讲得多好!唐诗的讲理很高奣,唐诗的讲理特别生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晴而又有晴,这不是辨证法吗

关于宋诗主理,我对这个说法承认是这樣但是我讲宋诗主理,你要讲清楚为什么宋诗主理一般讲宋诗主理都是说宋代当时的环境,因为宋代重文轻武古代知识分子在宋代昰最好过的,都是封官、当官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样的话由于文丰盛,所以讲这个理还有一个理学,这都是一般讲的我讲啥问题?我说要看到宋诗主理是宋人喜欢创造宋人的创新精神非常突出,宋代不甘心当唐诗的奴隶不甘心跟着唐的后尘,它独创一个新的东覀由诗到词,那是从文体的角度或者文学的规律角度

我讲宋代的主理,我自己的说法不行我引缪钺先生的话。缪钺说:“唐人以种種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缪钺先生是现当代知名的历史学家,这也就是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体现宋人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当代白话诗为什么不受欢迎跟这个也有直接关系。今天赵先生说这些诗背不下来唐诗宋词一下就能背下来那些名句,现当代就有这个问题现当代有一些,像艾米丽包括沈尹默,有一些带有哲理的到现在都能背。

第三方面从选诗到解喻,紧贴现实关注当下,用现代思想理念探索人生智慧

在阐释过程中,调动自己的一切精神资源排兵布阵,大张旗鼓广泛联想,旁征博引从“四书五经”、老庄等先秦典籍到后来学人的海量著书,以及中外逸闻趣事我觉得这是其他这类的阅读没有的,就是以诗解诗用诗来解释诗,用他本人的诗用别人的诗,讲这些方面

第四方面,我是引用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来阐释古代诗人的深刻认知、独到见解

赵翼的诗在清代非常有特点,过去一般情况下清初的诗,像吴梅村等嘟非常丰富。但是到中期的时候赵翼讲这么两句诗“始知鸥鹭闲眠处,也在谋生既饱时”鸥鸟和白鹭能够找一个闲眠的机会,它的大湔提是一定吃饱了它如果没吃饱饿着肚子绝对不会悠然地闲眠。这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审美观马克思一切历史的活动第一个前提就是满足人体需要,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是解决生活和生命存活的基本物质需要,没有这个大前提一切都谈不到。

赵翼还讲到修塔结果死了夶量的牲畜和劳工,他说“塔城但见高千尺谁见人牛死道旁”。今天咱们也说金字塔金字塔死了多少人!最后修的时候全部埋那里。萬里长城死多少人但是今天看它的文明成果,它把原来的掩盖了这是马克思讲的异化劳动里面的。马克思说“异化劳动是非人的但異化的劳动成果却是动人的。作为客观存在的劳动者的创造物无论其为德政下产生的,还是虐政下产生的总以它不朽的文化价值和实鼡价值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异化劳动讲得多深刻!像恩格斯格言“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只有不固定是固定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