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校招校园招聘需要穿正装吗吗

文综合自创业智库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加班,不成活”的怪异时代。
一名互联网创业公司负责软件开发的员工晒出自己近5个月的下班时间:4-6月,基本12点左右下班,因为项目是外包出去的,外包团队只能在他们下班后再来公司对接;7-8月,9点左右,这段时间产品较为稳定;8月中旬开始,每天10点后下班,因为老板说对现在的产品非常不满意,要求重新做一个新的产品出来,时间期限是一个月。
他说,“我们实行严格的打卡制度,一天四次。晚上打完卡也走不了,还得继续干活,周末加班没有调休也没有加班工资。”
另一位互联网公司员工则表示,“我从早上6点半起床,搭地铁到公司要1个小时,8点半上班,晚上基本都是22点半下班赶最后一班地铁,到家23点半,洗衣服吃饭冲凉时间除外,就算不做别的任何事,每天只能休息5个多钟!”
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身上不断上演。
你会看到霓虹闪烁的大都市,和浮华下年轻人最惨烈的生存现状,其中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关键词,就是“加班”。
2016年11月,发生了一件让人唏嘘的事情。22岁的阿里员工潘洋在微博上发表了题为《工号105751实名投诉阿里巴巴,终于我被你们逼死了》的公开信,疑似自杀。
22岁的潘洋
因为连续上12天班压力较大,在和同事的沟通中发生冲突导致在公司当场崩溃,在60多个同事的围观下倒地哭泣抽筋并被送进医院,后来领导也没有就此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最后,这位员工得了中度抑郁症。
22岁的花样年纪,就这样被糟蹋了。
在中国,每年有60万人过度工作导致猝死。也许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这意味着时间每经过1分钟,就有至少1个人由于工作劳累而告别人世。
在这个时代,加班究竟是获得好生活的上佳途径还是老板堂皇借口下的无情压榨?
加班的年轻人,到底有多惨?
阿里是闻名业界的“996”工作制,曾经,前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卫哲在校招时明确表示“不接受加班的不招”。
加班文化,盛行在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甚至有创始人说道,“你在未来某一天成功后,一定会感谢当年苦逼加班的自己。”
在京东,京东云管理层被要求每周至少工作70个小时,管理层会议还要放到晚上和周末开,以避开早9点到晚7点之间的正常工作时段。
在小米,实行的工作时间是“朝十晚十”。晚上10点,还能看到灯火通明。
在华为,加班极其盛行。办公室、会议室的桌子下面都放着很多折叠床或者床垫,困了累了就在上面躺一躺,然后继续干。
在58同城,全员996工作制,即上班时间调整为早九点到晚九点、一周上班6天,没有任何的补贴和加班费。
强制实行“996”,姚劲波遭到员工微博抗议
甚至,网上还曝光了马云的一段演讲,其中他谈到对于加班的态度:
“阿里巴巴是不鼓励加班的,但你自己得加班,这是工作态度。”
有员工透露,在阿里公司电梯视频、内网视频有公开宣传这么一个故事,“阿里的一个销售,过年不回家,法定节假日自我加班,发烧40度,各种通宵,结果最后撑不住被老大拖去医院,结果自己还不愿去就医,想要继续工作。”
加班成了企业的狼性文化。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工程师。他忙起来根本没时间洗澡,到家在床上呆坐一会儿,倒头就睡。这套30平米的一居室对他来说只是睡觉的地方,蟑螂反而更像房子的主人,他有时也盘算:“是不是该找蟑螂分摊一下房租。”
约他见一面比治理雾霾还难。不过我们还是在周日约了个短暂的晚饭。为了掩饰日渐后退的发际线他留了油油的刘海,见面后他不好意思的摸摸乱糟糟的胡须,跟我解释:周六正常上班,周日即使有休息时间,他依然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工作一出状况,就必须在20分钟内找到一台电脑投入工作。
“没办法啊,公司的任务摆在这里,不干不行。”点完餐后他把手机摆在右手边,说完这句话,又点开手机看看有没有新消息。面对面坐了15分钟,我隐约闻到一股汗臭。
30多岁了,他还是单身。倒是通过相亲谈过一次恋爱,但因为加班太多,交往一个月中,与姑娘见面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小时。后来就黄了,他也不遗憾,说是习惯了。
相比单身,真正能让那个朋友沮丧的话题其实是事业。工作7、8年,仅仅升迁一次,在公司统一调薪时涨过两次工资,根本跑不过北京的物价,买房更是奢望。
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很多都市白领最担心的未来。
朋友说他也有梦想,想成为世界最顶级的黑客,然后被国家重点保护起来,吃喝玩随便挑选,还有漂亮的女特工专门伺候。可惜,在这家公司长时间的加班让他完全失去了学习新技术的力气,除了工作常用的几门语言,他大学自学过的其他技术早就忘光了。
我很好奇,既然每天加班仍然离梦想越来越远,为什么还肯继续加班?他反问我:“公司给的任务,不干怎么办?”
2016年底,滴滴发布了一组互联网公司员工打车数据:在加班最严重的京东,员工下班时间平均是23:16,每周末加班人数平均是1176人,每天0-5点下班的人数平均是660人,每月加班天数平均是20天。而这份数据中的其他互联网公司,下班时间也均在20点之后。
日深夜,一位名叫张斌的IT工作者离开深圳闻泰公司。根据他当天打卡记录显示的工作时间,是凌晨1:36到晚上23:24分,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21小时48分钟。11天之后,他猝死在公司马桶上。死前一天,他跟妈妈说:我太累了。
2016年年底,年仅24岁的工程师因为加班猝死。在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神志不清、意识丧失,尽管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作息良好也抵不过经常加班。
去年5月,年仅24岁的某广告公司员工,在办公室心脏病发作,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据同事说,发病前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都是工作到23点后。
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腐蚀着不少年轻人。
“每天强制工作11个小时,心情很抑郁。快坚持不下去了。已接近崩溃边缘。每天工作很饱和也还好,关键是没事情也要求每天11小时时长,太恶心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员工说道。
猝死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直到猝死前最后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
老板的自嗨
我发现,很多老板,错把加班当成阶段性延后幸福感,把员工的加班当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职场上,他们总是给我们灌输这样的观念:
▎“职场上,很多时候不是人越老就越有竞争力,而是越老越没竞争力”
▎“老板都还在加班,你凭什么下班”
▎“年轻人真正平衡的工作生活,就是应该上班和下班的界限是模糊的”
▎“不加班的青春,其实挺没意思的”
这么说,也不是不无道理,加班确实挺磨炼人意志的。如果工作没有按时完成或者特殊情况,加班那是无可厚非。
但在很多公司,“弹性工作制”给加班找了更多借口、没有加班费等让员工苦不堪言。
日本管理四圣之一稻盛和夫,一生创办了3个世界500强,受到国内如张瑞敏、韩都衣舍赵迎光大批企业家追捧,尤其是阿米巴经营法则,正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早年他就职于松风企业,由于企业困难,发不出工资,所以员工为了补贴家用,经常白天磨洋工,下班加班!稻盛和夫发现这个现象,马上开会宣布禁止加班,因为他发现文化涣散,且成本上升。
事实发现,加班的背后并不仅仅只是员工的效率问题。
1、病态的加班文化
如工作中常常有时为突击完成任务,或者工作需要必须加班,这种加班是员工应尽的义务,所以这种加班是无可非议的。如果团队领导以加班衡量员工品德和工作态度,那就可能在团队中形成加班文化,如果加班真成了一种“团队文化”,那是一种畸形的、可怕的“团队文化”,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讲求效率、有能力的员工会离开,其他员工会被迫加班,而“庶民用暗器”,这种加班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怠工。最可怕的是恶性加班,如团队成员或出于同事间的比较压力,或出于讨好老板的心态,不论有事没事一律装忙,明明过了下班时间,说什么就是不肯离开工作岗位,让加班成为约定成俗的习惯。这种加班竞赛不只扭曲了工作的意义,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对团队运行及团队文化的伤害很大。
按照国家法律超出8小时,是要给加班费的,但在民营企业真的很难实施,少之又少,员工会想如果申请加班费,老板怎么看他,如果一个公司大量申请加班费,这是最坏的情况,员工和企业计较每一分每一刻。
3、别把剥削当成打鸡血
在调查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360、小米、滴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多位员工都表示“经常加班”。一位员工称,公司规定10点上班6点下班,但真正6点能下班的时候寥寥无几,也并没有听说过“加班费”这项福利。
“我可以自愿加班,但如果你把它当做了一种规定,一种理所当然,一种我就应该牺牲自己休息时间无偿为公司加班的义务,那么我无法接受。”一位设计师激动说道。
乔布斯曾带领自己的团队每周工作90小时,三年后做出了Macintosh,也就是第一款Mac。他有一个信条:“一周工作80个小时,而且喜欢这么做。”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永远在设法前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抱负,大多数人更多是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养家糊口。
4、加班会让工作效率更低
“我们是最近开始要求996的,但近期我的效率非常低,因为反正要加班,为什么要那么努力。之前不要求的时候,我加班的时间不比现在少,而且产出多得多。”一位员工说道。
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明明工作可以在下午5点前就做完,但往往拖延,拖到最后加班到晚上9点才做完。这种低效的工作方式往往是文化涣散的体现,而不会成为一个企业壮大的推力。
5、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
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为了加班而去加班,老板总得找点活给员工干。这种恶劣文化的蔓延,只不过是为了安慰白天没有合理利用时间罢了。
关于加班,很多人认为“我们不是不愿意加班,如果能在加班时间获得更好的提升和更高的收益,我们很乐意。但是我们拒绝为了加班而加班,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合理的方式。”
别人加班是工作,这些人加班是搬砖。搬砖者与优秀者的区别,在于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加班,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不加班,更不知道自己其实能做到不加班。
6、不加班等同于没斗志?
有人说,“你的一生,只有这几年,是自己身体和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也只有这几年,你不用分散精力来孝敬父母或者娶妻生子,这几年是人一生最好的资产,当然应该投资在回报率最高的事情上。”
不加班就等同于没有斗志吗?
很多把自己人生的所有希望,赌在一家企业、一个老板身上,却不为自己打算和规划,那一旦被抛弃,受伤最深的一定是你。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那么下了班你可以去学习新技能新技术,拓宽你的视野,不至于长时间的加班让你完全失去了学习新技术的力气。
加班并不代表回报
很多人说:对年轻人来说,工作头几年是最好的升值期。那时候,学东西最快,犯错又最容易被原谅。唯一的代价就是你要多受点累。并不是所有加班都毫无价值,有些加班就是年轻人该吃的苦。
可是又有多少老板拿着这个观念忽悠了绝大对数求职者。
2006年,我面试去了一家公司做市场经理,创业公司,加我只有两个人,老板大我四岁,帝国理工回来的,自诩的英国公司,其实只是在伦敦有一张注册纸。
老板对我很客气,说公司初创阶段,举步维艰,望咱俩同心协力,共创辉煌,将来发了,军功章上也有你的一半。当时少年心气,斗志昂扬,直接答应下来,试用期俩月,工资800元。
在深圳,我都不知道怎么撑下来的,每天都极其努力地工作,晚上只能自己熬粥喝。过了一个月,老板说你工作努力,试用期提前结束吧,可是公司初创,希望我们同心协力,同甘共苦,转正工资1300元…后来办了社保,实际到手的也就1000出头。
当时工作是做海外夏令营,每天需要到处跑学校,培训中心来拉业务,每周末我还自愿去一些高档小区或者少年宫书城门口派传单,甚至还加班自学了AI一类的设计软件,把设计费也省下了,再后来还利用下班时间无师自通地做了一个公司的网站。
这样过了四五个月,我每天都感觉自己累得像条狗,每天像地产中介一样穿着正装挤公车,虽然业务有长足进展,但我得到的只有老板的赞许,工资升到了1900元。
那年的寒假,我们澳洲冬令营出了30多个学生,每人收费29800元,给我每个人的提成有100元。3000块在信封里,信封上老板亲笔写着:感谢你的努力工作,我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虽然过年回家的机票钱都不够。当时有了另外一个同事,不过是前台,不涉及业务也就没有提成。
第二年开春去讨利是,老板说我们是英国公司啊,不兴那一套。之后我的工资涨到了2500,业务也因为之前的积累而突飞猛进,到暑假时去英国美国的夏令营一下子出了160多人,29800元每人的团费,可我的提成依旧是100元,甚至因为有了另外两个下属,而需要分一部分给他们。老板对我的工作表示满意,特意让我带队去英国夏令营,作为对我的奖励,原话是:“价值数万元的员工海外学习计划。”
因为没钱,去英国仨星期,公司没有额外的补贴,我只能在银行换了150镑,50块一张,到手薄薄的三张。在英国带着一帮半大熊孩子,各种操心,每天熊孩子们睡觉了,我还要写团队报告发白天照片给家长们看。而且熊孩子们出行时大手大脚地花钱吃东西买汽水,我却只能咂咂嘴,自带着水杯接公共饮水喝。回国时只在99p打折商店里给亲朋好友们带了点礼物,看看那些巧克力的保质期,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回国后找老板详谈了一回,说工资实在太低了,全深圳也没有我这么穷的Manager了。老板踌躇很久,将我工资加为3000。
那年过年时间太早,家长不愿意孩子去冬令营,结果很惨淡,但招生最后截止的几天,老板甚至许诺说招到一个学生提成500元,但是仍旧遭遇了一个寒冬,我回家的机票钱又不够了。
第二年暑假,夏令营出了500多人,大丰收。我的工资涨到了3500,公司扩张到5个人,我到手的提成只有1万多块,而老板把自己的伊兰特换成了宝马。
我开始怀疑自己所付出的是否值得,我一改之前的习惯,只要做完手头的工作,下班第一个走。老板很快发现了我的改变,起初会问我工作的进度,再后来教育我说要起好的带头作用,再后来索性总是在下午5:30的时候开一个不长不短的会,然后布置新的任务。
在这样之后的一个月,我果断辞职了,老板表示很惊诧:你做得很好啊,而且你是唯一一个从公司开始就跟我一起的人啊,只要将来公司发展好了,绝不会亏待你!我再三拒绝了他的挽留,他咬咬牙说:给你开4500怎么样?我说真的干不下去了。
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一毛钱加班工资都没拿过,虽然自己学到了很多,从一个菜鸟变成勉强能独当一面的人,但我所得到的东西跟我所付出的远不成正比。如今想来,我在那家公司所经历的,只是无休止的被当成廉价劳力利用而已。
我想说的是,在一些加班为常态的公司,如果工作没完成加班是必须的,而且有加班工资拿的话,那你也只能认命了,努力加班多赚钱,再努力利用业余时间锻炼好身体别把自己累垮下。
而在一些非正规的中小公司,你可以服从命令加班一段时间,然后需要问自己的是,这样加班是否给你带来益处?你是否能学到东西?公司或上司是否在乎过你?你是否在公司的发展计划中?你付出的和你得到的是否成正比?如果你回答是,那么加点班也许对你会有好处,如果回答否,那么你最好离开这家公司。
现在我呆过那家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有规模的行业小标杆,员工也发展到几十人,每年纪念日还会收到老板的短信叫我回去参加周年庆,但我一次都没去,我为自己所浪费的岁月感到可惜。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小渠说创业其它文章
还记得你上一次喝可乐是什么时候吗?近两年两大可乐巨头陷入了尴尬的困境!裁员和收购竟然成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的关键词!可口可乐“至暗时刻”:净利断崖暴跌,百年品牌根基已动摇?可口可乐2017年的全年净收入354.1亿美元,同比下滑15%;净利润为11.8亿美元
爱丽维尼,英国风味街小吃店,人气高,销售量大。炸鱼薯条深海鱼+S级薯条/健康营养/统一配送材料复合式经营/把握市场/提高竞争力2人就开店
操作简单爱丽维尼 美味薯不停休闲食品系列+特色饮品系列狂薯系列选用东海龙利鱼,无骨无刺。搭配美味薯条,外皮酥软
微商最早兴起于代购和达人晒单,以达人或兴趣为中心,以社交工具为连接,以信任为基础的社群经济,也可以说是一种最直接变现的自媒体。微商的本质是社群,还是电商的一种形式。但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微商运营的本质呢?微商的微信名非常亮眼,一般都是以“产品 / 业务+欢迎
小富在人,大富在天。一、特殊存在没有高科技天使投资人惯有的名气,也没有投资什么风口上的时髦企业,一些天天泡在创业投资圈找资金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若以投资业绩和回报论,很多大名鼎鼎的投资人在龚虹嘉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单就海康威视这一笔,他的投
每个成功的创业项目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小米雷军在与马云深谈3个小时后,总结了创业成功项目的3个要点,下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关系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3点。“我自己创业的时间比较早,时间也比较长。第一家公司上市之后我就专职做了几年天使投资,到了40岁的时候总觉得还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公司的强势崛起,中国的首富是不断的交替更迭,而且首富的身家更是不断的创造着更高的记录。人们提起最多的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等人,而曾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甚至是亚洲首富的李嘉诚及其家族仿佛越来越低调,以至于都快消失
匠心制作匆匆那年3大制胜要素 1家小店兼具鲜明主题 更有韵味匆匆那年饮吧,迎合大众怀旧情怀,主打追忆青春主题风,装修风格温馨怀旧,享受美食回忆过往两不误!优质配料 鲜活滋味饮品多样化,选用优质原料:乌龙茶原叶、矿泉水、纯鲜奶、进口植物奶油,口感香浓而不腻,
目前,电商红利几乎消失,大量垂直电商都被消灭的时代中,拼多多是如何成为一款现象级的应用呢?社交电商的极致模式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通过三年不到的时间,做到了月流水400亿的恐怖规模。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就是一种网上团购的模式,以团购价来购买某件商品。
在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当然这里的穷不单指缺钱,也指缺时间,缺知识,缺技能,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是对资源的运用和自身认知能力高低的区别。在投资理财中“穷人思维”有以下特点:盲目投资有些人一
她不是技术出身,本行是文字工作者,在周围人看来她就是文艺女青年。但她却先于硅谷,全球首创了无桩共享单车,让中国创造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2年,胡玮炜出生于浙江东阳。她的本名是胡玮玮,小学三年级时,她就因为不喜欢名字里的“玮”只有美玉的意思,把自己的名
月薪2万!90后却不愿干的报道引发了关于中国企业用工荒的一个大讨论,这一代的90后年轻人怎么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珠三角用工荒这个话题。来自于珠三角的用工荒珠三角的用工荒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招不到工人成为了大多数企业都要
之前,有一家叫做“太空链”的区块链项目,号称能将区块链与“太空”、”卫星“等概念相结合,还请到了一票大佬站台,最后一天之内完成了10亿私募。可就在这几天,太空链却被媒体爆出涉嫌欺诈,如今太空链币值已严重破发,接近为零。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币圈的常态:涉嫌
国内创新冷锅串串香连锁品牌快速煮义美味的不像是小吃私房老汤>>料足味香人气旺>>食客频买账好吃又好做1-2元一串 人尽皆吃 1-2人可做 轻松开饭 5-15㎡店
比比Q快餐招牌 冷锅串串香
四川传统小吃上瘾有肉有菜,完美搭配,一口接一口,一串又一
与很多90后不一样,戴威还未走出校门就开始了创业,而当他真正走出校门之后,带着的就是一个全国瞩目、布局世界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诸多媒体对其形容是——具备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2009年,戴威考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本科,从安徽来到了北京。从小
“流行是一阵一阵的,保不齐哪天流行过去了,你剩下了。”目前,社会摇的主要视频阵地在抖音,可是有网友表示自己从没有使用抖音。有网友在网站留言:“唯一用的只有b站,从没有看过快手的路过,抖音也没下过,不是老年人,94的。”这条评论点赞数竟然在评论区高居榜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不会因任何人的消极缓慢而停止。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大润发创始人离职时说: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的确是这样,大润发在零售行业是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商场。在这个领域里,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打败它,包括沃尔
自由骑行,野性回归骑行,登山,攀岩,自驾多款运动装备 众多人的选择走出去,海阔天空 ! 整行头,找猎狐者!大部分户外人挑战运动极限 装备大多来自猎狐者!不做宅男宅女 亲近自然环境城市化加剧,人口激增,工作、生活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居住环境跟不上城市经济和人口
现如今有很多人选择创业都是脑子一热,但现实往往给他们的是一个耳光,有人说道每十个人有五个人会选择投资创业,五个当中有三个会选择餐饮行业,根据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调查显示出,在中国有75%上班族会选择投资创业,首先的也是餐饮行业。市场上餐饮行业失败率一直都是
如果还在用传统的模式,传统的思维去经营的话,只会慢慢的被别人淘汰。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实体店案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运用新商业模式,新思维去经营自己的实体店,实现轻松赚钱。刘老板自己也开了一家面馆,装修的挺古典的,面馆的例牌红烧牛肉面12元一碗,最便宜的
文综合自创业智库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加班,不成活”的怪异时代。一名互联网创业公司负责软件开发的员工晒出自己近5个月的下班时间:4-6月,基本12点左右下班,因为项目是外包出去的,外包团队只能在他们下班后再来公司对接;7-8月,9点左右,这段时间产品较为稳定;8月
小渠说创业阿里校招:谈谈面试与面试题
招聘信息:
作者:声明:本文介绍的内容,不包含任何以伪造虚假信息为前提的技巧。关于面试题面试题往往是准备面试时最受追捧的东西。我这里却想提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观点:不要准备面试题。“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全世界有多少辆汽车?”不知道有多少“微软面试题”,"google面试题"在网上到处流传。其实恰恰反了,这些不着调的面试题,并不因为它是微软和google的面试题就变得高深莫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题目出现,正是以其极度的不靠谱反衬了这些大公司对“过程比答案重要”的诠释,和对自己的面试官面试的把控能力的信心。对于一个合格的面试官来说,问题只是话题的起点。所以精心准备的答案可能在面试官的一次追问后全盘崩溃,一开始支支吾吾的面试者,也可能在面试官逐渐的引导下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我常常提一个观点,面试和考试不同,面试可能因为一个问题答得好而通过,也可能因为一个回答不好而通过。其实面试只有结果,没有分数。设想以下场景:“能解释一下http协议中302这个状态码是什么吗?”,“我不记得了。” (0分)“能解释一下http协议中302这个状态码是什么吗?”,“哦,记不清了,我只记得404是找不到页面,304是可以从缓存读取,5xx是服务端错误” (加分,了解一定http状态)“能解释一下http协议中302这个状态码是什么吗?”,“啊,那个,应该是服务端错误吧?”(倾向于面试不通过,不了解的时候尝试猜测蒙混,这种特质对工作不利)你看,同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应聘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的情况,结果却大相径庭。所以,面对面试题,过程重于结果,纠结于题目、准备答案是不会有任何意义的。面试时该如何做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厘清问题,必要时可以跟面试官沟通确认,避免误解,不但理解问题,还要同时思考面试官的意图不急于开始回答,可以先分析问题,列举实际案例,争取思考时间不限于回答问题,可以以对面试官意图的理解为基础,主动讲解相关知识,展示自己对相关领域的体系化思考正面承认自己了解和不了解的东西,不敷衍,不猜测,有记不清的地方,可以正面要求面试官提示以上四点,都是只有面试场景才能够使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面试和考试不同”。关于争论技术相关岗位中,常常有这样的抱怨:“面试官技术比我弱怎么办?面试官跟我争论技术问题怎么办?”通常情况下,面试官不应该也不会跟应聘者讨论技术问题本身,比如我,如果觉得应聘者回答错误,会尝试以追问的形式考查应聘者能否自圆其说,一些概念性错误,我则会追问其来源出处,直到对方无法回答。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作为应聘者,万一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而且面试官真的错了怎么办?虽然面试官在这样的场景下天然强势,但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有三点,至少可以缓解问题:一、不要正面否定对方,尝试认同对方观点合理性,再从侧面反驳。二、展示推理过程,从双方共同认可的观点出发,层层推理得出你的结论,在过程中,不断跟面试官讨论确认。三、引述出处,使用专业词汇,使得面试官对你的观点天然产生敬畏,不敢草率否定。例如:“说说为什么JavaScript是一门基于对象的语言而不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JavaScript明明就是面向对象啊?”(惨死,还是冤死)“说说为什么JavaScript是一门基于对象的语言而不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哦,JavaScript的语言规范ECMA262的序章里面提到过JavaScript是面向对象的语言,而ECMA262名词解释里也提到了JavaScript是基于对象的语言。在它这个定义里面,面向对象是指以对象为主要抽象工具,描述逻辑,基于对象是指基础库和运行时设施,以对象为基础来设计。所以JavaScript既是面向对象,又是基于对象。JavaScript是基于对象的语言而不是面向对象这个说法我好像也听过,但是记不太清了,因为觉得语言规范比较权威嘛,呵呵”(说的有凭有据,又留足面子,至少得回去掂量一下……)其实“不靠谱的面试官”很少出现,这样的突发情况并不是总能处理好,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剩下的就凭运气了……关于简历一个人合适不合适,在面试前就决定了大半。一个简历看上去合格的应聘者,面试阶段可能只是确认简历上内容的真实性罢了。有些应聘者,尤其是应届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传奇故事的感染,追求出位。其实简历只是信息的载体,不管它有多好看,不管你制作的多认真,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内容。所以,简历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各个岗位有所不同,下面是我对技术岗位的简历上比较看重的内容:工作履历,尤其是上一份工作,公司名是否听过,公司档次,如BAT、FLG,岗位教育经历,是否是top2 是否是国外名校,是否是985、211学校,是否有ACM竞赛获奖经历技术社区贡献,blog是否有深度内容,是否有稳定更新,github上有没有高质量开源项目项目经历,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其中体现的个性化内容:技术视野,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研究内容,学习方法写简历的时候,首先要明白,HR或者主管查看简历的时候,一般只会花费1分钟,于是有以下几点建议这其中次要信息越少,重要信息就越突出任何复杂的排版方式,都会加大阅读困难变色强调非常有用,可以突出重点,但是到处变色强调是灾难技能列表,精通和熟悉,这些内容价值不高,偶尔还会惹麻烦应届生常犯的错误是使用网上的各种简历模板,然后拼凑内容。没有项目经历硬造项目经历,找一些亲友开的公司硬挂靠顾问甚至总裁助理职位,这些东西会阻碍面试官看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正确的写简历方式是用一张白纸,先写好必要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然后列出所有你觉得自己做过的有价值的事和拿到的荣誉,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依次排列,再做简单的分类组织。然后,问题来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列表是空的?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既然是空的,那就不写,请把经历放在个性化内容上,从技术视野,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研究内容,学习方法中,选择一项,深入谈谈你做过的努力,这些也有可能打动面试官,比硬性拼凑的内容强过百倍。了解招聘方了解每个企业的部门结构和招聘节奏,非常有利于拿到offer。咳咳,现在是广告时间:阿里巴巴的校园招聘分为春秋两季,每一季招聘又分为提前批次、正式招聘和补招三部分。提前批次招聘不论是否通过都不影响参加后续招聘,是阿里各部门独立运作的招聘阶段,可谓额外的福利,可以找阿里内部的师兄师姐帮忙推荐到想去的部门,注意这个时候是没法改部门的,如果你有明确意向,务必说明。正式招聘是阿里集团统一的招聘,会到全国主要城市面试,需要先通过网上答题笔试。如果笔试不过,霸王面也有微弱几率获得面试机会。补招只针对未能参加校招面试的同学,会持续比较长时间,但是除非有特别情况正式招聘不通过的情况下无法参加。现在正是提前批次招聘,对阿里无线前端有兴趣的同学,请投简历到 ali-mfe-hire@list.alibaba-inc.com今年我们前端团队也在尝试变革,所以有Java和全栈岗位开放,同样投 ali-mfe-hire@list.alibaba-inc.com简历请投 ali-mfe-hire@list.alibaba-inc.com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微信扫一扫
订阅每日移动开发及APP推广热点资讯公众号:CocoaChina
您还没有登录!请或
点击量5311点击量4242点击量4173点击量4126点击量3913点击量3747点击量3441点击量3206点击量3172
&2016 Chukong Technologies,Inc.
京公网安备8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招聘会要穿正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