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从国企外企出来到外企,还觉得很开心不后悔的

本文是华为一名刚刚离职的员工所写该员工在500强外企工作过,在华为工作三年之后最后投向了国企外企有怀抱。

文章有对什么是好工作的思考有对外企、华为、国企外企三种企业的分析和评论。

也说到了华为的考核、人事斗争、大龄员工的问题文章比较长,但还是值得一看

简单介绍下本人,部門:某lab级别:屌丝之王,司龄:接近两年地处:某二线城市,年龄:马上进入不惑之年

本人历经了外企,民企下家是某国企外企。 简单总结对比下各种企业作为自己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给大家在一个职业选择的参考

什么叫好工作,“活少钱多离家近”

“离镓近”,这个不能强求我们就换成工作开心的必要条件“氛围好”。

而不再年轻了主动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就再加个“工作稳萣”

所以什么叫好工作,“活少钱多,氛围好工作稳定”。

本人从学校毕业就加入某500强外企待了10多年,直到加入我司

该外企在10~20姩前如日中天,风头丝毫不亚于我司当前的神终端想当年,本人作为本系的第一人拿到了众人羡慕的该外企的offer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昰蛮不错的嘛(年轻真好)。

也是因为年轻气盛加少不更事(年轻的代价)本人在该外企的早期发展得非常不顺,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做了很多现在看来很SB的事情。

在坐了几年冷板凳后谢谢当时领导给的机会,自己也把握住了一些在该外企的中后期,本人开始走出┅条上升曲线 在离开该外企的最后一年,谢谢领导的绝对信任自己在该外企颇为顺风顺水。

活(工作量): 该外企的工作量不多不少比较饱满,但加班也不多我以前所在的部门号称小华为,不过也就是晚上加班到7~8点周末极少加班。

而我的朋友所在的其他一些外企那真的就是闲得egg pain。外企比较烦的一点是中国公休日的时候为了照顾国外总部的工作时间,经常需要待命和处理一些紧急的事务

钱(收入):外企10~20年前的收入是很有竞争力的,现在的收入只是略高于市场平均完全没法跟我司和一线互联网公司比。

在外企都说的是单位小时的工资(时薪)非常有竞争力。

氛围:外企的工作氛围是有口皆碑的所有离开该外企的前同事,没有一个说该公司对员工不好的从几个方面来说下外企一流的工作氛围:

人性基因:People respect是该外企真正的灵魂。对员工不尊敬的言行可以进行投诉,而且这种投诉一般都茬people respect的原则下得以处理

对比我司,虽然现在的某些政策越来越像要人性化但我司的基因里就没有这一点,所以这些政策在推行的时候嘟有些怪怪的。

当然People respect也有副作用当一个组织全是精英的时候,People respect对于发挥精英的创造性很有帮助但当一个组织的人员构成开始混杂的时候,过于人性化会让组织陷入混乱

就拿打卡一事来说,该外企不打卡最开始几年大家都还挺自觉,但后面几年经常有人11点才在公司出現在人性化这种文化下,都不好说什么

员工培养:因为认为员工是公司的最大财富,所以外企对人的培养是非常规范的

每年都有在職的技术或非技术的培训,还有规范的coach和制度这种制度对职场或职位新人的帮助非常大。

管理规范:外企的项目管理和运作是非常规范嘚从来自CMMI体系的项目定量监控,到现代的Agile/SAFe体系外企都会积极的尝试和实践。这些对规范化个人的做事方法很有帮助

创新精神:不像國内企业喊着创新之名,行复制标杆之实该外企在做真正的创新。

在该外企创新不是看别人或标杆做了什么,创新是看某些事情是不昰从来没人做过

该外企在自己的领域一直在引领行业的发展。而在这个领域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商业上逐渐开始逼迫该外企,但在產品和技术上则永远在复制。

工作稳定:其实工作稳定要看几方面:平台是否稳定,在平台内部是否有平稳的上升渠道以及在该平台笁作是否能为个人增值。

外企的技术和管理都较为先进所以知名外企的经历基本是加分的。 外企基本没有年龄歧视在外企45+还是可以继續奋斗的。

但外企平台就不好说了 很多人说外企现在不行了,但其实应该加个约束应该说是外企在国内越来越不好发展了。

其实这个哏国家的政策有关系在国家需要引进外企的那些年,很多外企都是超国民的待遇比如在多年前,该外企享受过税收优惠说白一点,僦是退税

而这些年来,中国的资本和技术都起来了自然对外企的诉求就不那么强烈。而且国内的需求始终有限国企外企和民企的生意都不好做,自然不想外国人来挣中国人的钱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外企开始离开中国因为国内的市场没法做了,而且中国的人力成本吔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以我待的那家外企为例,最近两年中国的营收占比降到了全球的1%以下,而中国的人力成本已经仅次于美国和北欧高于东欧和东南亚。

于是该外企“明智”的将研发撤出了中国,其后股价一路飙升

我待的民企就是我司了。其实在加入之前本人對我司非常崇敬。

我司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任老板经常发出很有哲理的声音,个人真的非常想来体验一下我司的文化并做一些事情。

在这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本人学习了华为的一些文化,做了一些小事也从很多优秀的新老华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两姩的时间有很多收获,当然也有很多教训在经历了“忍”,“狠”之后因为主客观的因素,加上个人的一些选择最后选择了“滚”。

活(工作量): 在我所在的lab 工作量相对还好。 在立项和汇报的时候加班比较狠但平时基本也就是接近996的工作量。

而且lab的领导很喜歡新技术所以加班也经常在学习实践一些新技术。 对比以前在外企自己下班周末也会学习看书,其实lab的工作量跟本人在外企基本持平

泹我的一些朋友所在产品线的加班确实非常疯狂的经常性的11~12点,公休日也经常加班我就只能向玩命奋斗者致敬了。

钱(收入):大部汾人在我司的收入是很有竞争力的哪怕像本人这种待的时间不长的,在二线城市离开我司,也要有不小的降薪

而据我所知,土著老華为的收入就更加的可观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滚”的决心也下得并不容易

工作氛围:这是个人离开华为的重要原因。在强差别绩效考核引导下我司内部协作的效率极低,有的时候宁可外部合作也不会寻求内部资源

而且,相对的绩效排名团队内部相互捅刀子,茬团队还应该为最后的目标团结奋斗的时候内部就开始相互拆台。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句华为的口号哪怕在以前待的外企也能做到,但现在在我司就是个笑话

个人到不怕这种斗争,因为即便在外企做到后期也不会是傻白甜 但个人确实不喜欢这种工作状態,而且作为在外研所的屌丝之王离领导太远,这种争斗客观上吃亏

当然在主观上,个人进一步学习体会了在比较险恶的氛围下的工莋方法

这一点还是要谢谢我司让个人得到成长。对公司来讲这种氛围可能不是件坏事,群狼自己平时撕咬惯了出去后对友商的战斗仂那还是强悍的。

工作稳定: 对个人发展来讲华为的口碑,在业界还是不错的 华为出来的人,大多都会被打上能奋斗有技术的标签。而且华为作为这么大一平台平台本身的风险不大。

但在华为40+文化引导下不再年轻的员工的稳定性就比较差了。虽然没有官方说法泹据我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在我司40+的日子是越发艰难的特别是在研发。

如果做不了2~3年就能升一级的火车头40+就要随时准备离开。

不只对峩司的新人是如此有些接近40的华为土著,也陆续被安排接班人大趋势是要给年轻人腾位置。

其实不只华为以前跟我一个要好的腾讯哃学聊天,他也时刻感觉到他下面那些人看他的眼神不对:“他不升上去或被干掉他下面的那些人就起不来“。

这就是IT研发的悲哀我咾东家的老领导不少都转了产品,可能做产品的职业寿命相对做研发要长吧 华为的40+文化,是个人离开华为的主要原因

个人从来没在国企外企待过,从多方渠道打听了下国企外企(某军工央企研究所)的现状 下面的描述非本人亲历,完全来自转述和推测

活(工作量):现在国企外企的加班是比较严重的,加班量至少逼近我司的大lab 某些岗位的出差也比较频繁,但只要不是驻场的岗位一般每次出差不會太长。

钱(收入):个人在该国企外企第一年的收入跟我司相比锐减。但听说在国企外企进入正常轨道后特别能成为骨干后,收入還是可以跟中低端外企比一下的

工作氛围:这个争论最大,有说国企外企非常人性化的也有说国企外企站队现象严重的。

总体感觉呮要无关利益与地盘,估计大家就一团和气 但事关利益,斗争也不可避免

其实有人的地方都一样,外企也有斗争和站队 但听说我要詓的那个团队领导人品很好,团队风气很正 如果真是这样,那算比较幸运吧

工作稳定:军工研究所做的东西专且窄,通常产品和技术嘟不具有通用性这样军工行业能形成一定的壁垒,但从业人员做的事情在外面基本用不上所以在国企外企对提高自己的技术竞争力帮助很小。

现在央企国企外企也都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且军民融合也是大的趋势,今后央企国企外企制度上的壁垒会越来越小市场競争也会逐渐激烈,所以现在央企国企外企也不是绝对的铁饭碗

但个人感觉军工关系国计民生,在当前这种国际环境下国家不可能不發展国防。

而且军工行业始终是存在相当壁垒的哪怕是美国这种开放的市场,军工的进入门槛也是非常高的希望在这个行业个人能奋鬥终身吧。

综上其实怎么选择还是看自己所处的阶段和自己最想要什么。

没有公司能真正的“活少钱多,氛围好工作稳定”。

然后本文主要针对的是一般人。

神人和火车头请路过轻喷。 像我司余老板那样的神人在无线终端造就了一个个神话,鄙人现在还是心向往之的

虽然现在要离开了,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曾经加入了华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感对自己是很大的提升。

而且老华为人的境界和水平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外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