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外交什么外交政策所以能够怎么于人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13318所
24小时更新:3567
总量:6754859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学案:专题0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学案:专题0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 15:53:11
下载量:45次
大小:260KB
所属资料: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在手机端浏览文档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重点考查建国初独立自立自主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原则。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突出考查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贡献、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的影响。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万隆会议的历史特征、不结盟政策的本质内涵、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的基本特征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意义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概括归纳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合作组织体现的共同原则、比较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区别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以国际邮件资费表切入,考查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等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1.(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A项和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外交o新中国初期外交o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1953年,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1954年,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同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02.(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3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改造强调“阶级性”,1956年以后中国画改造强调“民族性”,这一新变化主要基于(  )
A.中国画的灵魂是意境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考点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01.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这种现象说明
A. 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B.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D. 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
【解析】从材料来看,中日的民间交往在20世纪50-60年代十分频繁,这对后面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B选项错误,当时的中国依旧实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C选项错误,这只是民间层面的来往,并不能的出政府的态度。
点睛:我们解答此题的时候要明确这种交流不是官方形式的,只是一种民间团体组织的形式,所以不代表政府的态度。但往往正是民间的活动才对两国的关系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诸如乒乓外交以及两岸关系的问题都有相似之处。
.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
A. 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 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 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 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考点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0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
A. 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B. 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C. 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D. 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
【解析】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不仅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排A;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故选B;多边外交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表现在不结盟政策,排除D。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A.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 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50年代的外交(外交政策核心:一边倒)
【归纳总结】
(一)背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并激烈斗争,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国家关系紧张
(二)外交方针:三大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三)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方法技巧】
(一)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政策
受两极格局影响(美国敌视新中国,苏联支持新中国)
我们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学习与借鉴苏联
由党的外交政策决定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个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三)“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和“异”的含义
共同经历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共同任务 反殖、反帝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共同愿望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对比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1)清末: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列强对中国“分而治之”。“一战”时,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受到英美控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期间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依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新中国:打破了孤立、封锁政策,促使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成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易混易错
(1)“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一边倒”政策并不矛盾。
正确。“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六)正确理解“一边倒”方针
(1)从背景看,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说,新中国提出“一边倒”的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2)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从结果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领域最突出的成就。它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起了重要的作用。
(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八)“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九)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
A. 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正确性
B. 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 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协调对外政策
考点二、70年代的外交(外交政策核心:中美关系改善)
【归纳总结】
(一)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上升。
2、中苏关系恶化
3、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
4、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二)外交方针:以中美关系改善为突破口,打开外交新局面。
(三)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根本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②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③历史原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会员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
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过程:
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两保关系的重大突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④1979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方法技巧】
(一)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根本: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两个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
三项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二)易错提醒: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用“恢复”而不能说中国“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能够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正确。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头号强国,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关系的缓和,使得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四)现代史上中美关系发展的“一波三折”
(1)新中国建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③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①从美国方面看
a.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d.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②从中国方面看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
c.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①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典题探究】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华前夕送交国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对话不应以牺牲中华民国这个朋友为代价,应该保持我们的友谊、外交关系和防卫承诺。”这番话表明尼克松政府
A. 准备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 说服国会同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不打算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D. 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考点三、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外交(核心:不结盟政策)
【归纳总结】
(一)背景
1、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外交政策及成就
1、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2、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3、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席位;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则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6、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7、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8、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9、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三)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方法技巧】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项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新中国的外交发展概况
1、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2、20世纪60年代----一大片,发展中国家友好交流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4、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多角度外交,与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
(三)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
2、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3、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4、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原则,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5、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
(四)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开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典题探究】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巩固微练习】——查漏补缺、检验复习效果
01.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 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 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02.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援助。这说明
A. “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
B. 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后者是对前者的维承发展
D. “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这体现的就是新中国初期的“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故D项正确。其余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3.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A. 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B. 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 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
D. 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解析】任何国家处理外交关系的最根本原则就是自己的国家利益,苏联对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的态度变化,则取决于苏联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相互关系,故选C
点睛:在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包括在冷战背景下,虽然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和考虑,但是这也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或者说这是其中的表现。因此,在考虑国际关系或者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题目时,尤其需要关注国家利益,这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据交通部统计,1971年前后来我国的外轮每年约有四千艘,其中,日轮约占1/3……1970年先后到达天津的外轮为827艘,日轮为355艘,外国海员27300人次,日本海员为9530人次。在这些日本海员中,绝大多数人对中日友好表示认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反映了战后中日两国不断交流往来的结果
B.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C. 日本海员来航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开放政策
D. 日本海员成为沟通中日经济友好往来的桥梁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到材料给出的时间:1971年,这个时间我国仍处于文革期间,并没有进行改革开放。此外,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所以可以排除B选项。1971年之前的中日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我们不能得出A选项的结论。5.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07.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20世纪九十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 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0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实行“一边倒”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一边倒”同这一原则发生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把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毫不犹豫地调整了对外政策。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邝艳湘《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变”与“不变”
(2)拟定议题并阐述,据材料二“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坚持了‘变’与‘不变’”并结合所学,围绕“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可以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变”两个论题,据材料一“‘一边倒’同这一原则发生矛盾时……毫不犹豫地调整了对外政策”并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重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到国家正常外交、外交重心从求独立到求发展的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中苏结盟到不结盟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把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材料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的原则即“不变”: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视睦邻友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作为论题(可以从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变化的角度论述),也可以就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作用作为论题(可以从对于国际和国内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述,也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述)。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国际外交主题
【评分说明】
一等(12—9分)
论题正确,综合运用材料阐明观点;准确运用史实和材料进行论证,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二等(8—5分)
论题正确,但不能综合运用材料、相关史实,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2分)
论题正确,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逻辑关系不清。
四等(1—0分)
论题不正确,或没有论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预览已结束,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哦~
&#xe6热门推荐
&#xe6相关资源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平外交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