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有什么区别,我说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西方龙是怪兽,中国龙是神仙演化。

当然神会更厉害,你说呢?

}

您的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使用高级浏览器,谢谢

这特效我服! 韩国《龙之战》, 中国龙大战西方龙完胜!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

比较:中国龙与西方龙不同

据说当年鲧奉天帝之命治水时,见当时地面上的人们受到洪水的侵逼,四处逃窜,无法打猎耕种,生灵涂炭,便决定帮助人们。但是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洪水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围堵,这些洪水不断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坝,鲧再也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人们受苦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是一种会不断生长的土壤,能够使得鲧的围堵不会再失效。在“息壤”的帮助下,人们脱离了洪水的灾难,离开了贫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开始生活。鲧看着人们因他的帮助而开始安居乐业,感到十分的欣慰。但当他正准备要回去天庭交差时,天界的主人尧发现“息壤”被盗,感到十分的震怒。于是收回“息壤”,让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乐业的景象又成为一片汪洋。鲧束对此手无策,不但无法拯救这些凡人,自己也被尧用雷电殛死(“昔尧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腹的怨恨,被雷电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经过了三年都不腐坏。尧唯恐鲧的尸身会产生什么异变,于是派出勇士用锋利的吴刀将鲧的尸身剖开,但没有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变成了一只黄龙,这只黄龙也就是鲧的儿子禹(“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后来禹用疏导的方式结束了这场可怕的洪水。而在治水的过程中,他一方面运用龙乃水神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收服了许多只兴风作浪的孽龙,转而帮助他治水。据说长江三峡中的“斩龙台”和“错开峡”就是当年禹斩掉一条乱开水道,险些误了大事的孽龙的地方。接着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氏族,自此,龙就在中国人的传说中开始生根……

在画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这句话到了后来则变成形容人用精辟的诗文或语句来点明一篇文章的主旨的成语,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南梁画家张僧繇是个专门以画龙闻名于世的画家。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张僧繇曾应邀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白龙四条,龙须龙爪龙头龙身龙尾龙鳞一应俱全,但他就是不肯点睛,且说一但点睛,这些白龙就会乘风飞去。百姓们不肯相信,以为他信口开河,再三要求他为龙点睛。张僧繇实在熬不过大家的要求,于是提笔蘸墨,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只白龙,只肯为另外两只白龙点睛。锋毫落下,两条白龙就有了炯炯有神的眸子,须臾间雷鸣电闪,白龙身在的画壁从中裂开,两条白龙乘云驾雾而去,只剩另外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还留在画壁上。张僧繇除了会“画龙点睛”外,据说他还能“画锁制龙”,他在昆山惠聚寺,“画神于两壁、画龙于四柱”,方圆百里之内的百姓若是患了疾病瘴疠,只要来到壁下虔诚祈祷一番,再停留个片刻就可以痊愈。但是每逢天色阴暗,风雨欲来的时候,墙上的飞龙就蠢蠢欲动“潗潗其润,鳞甲欲动”彷佛要乘风飞去一般,于是张僧繇就画了一把锁将龙制住,让他不能逃脱这个地方。

鲤鱼跃龙门,一只小小的鲤鱼在跃上龙门之后,就可以变成骄傲尊贵的的巨龙,这中间到底要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中记载了:“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难怪许多人会把科举制度或是现今的考试比喻做“鲤鱼跃龙门”,看看这么激烈的竞争,几乎可以说是比台湾的联考还要可怕,而且上不了龙门的鲤鱼,往往因为耗尽力气而不能继续游回原来的出发点,最后只有“曝鳃龙门”,变成虾蟹食物的一条路。这里所指的龙门是黄河的“禹河口”(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就象上文所讲的,两岸峭壁对峙,的确很像是一个雄峻的门,而这里也是禹当初传说中疏导洪水时所开凿的一个水道。当地的传说则是,有一群各式各样的鲤鱼自东海而来,逆流而上到黄河龙门附近向禹报名

大禹鼓励他们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鲤鱼们鼓鳃摇尾,用尽力气向上跃,跃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到达龙门,因为龙门高达百丈,后来他们又一条为一条垫高,再跃上七七四十九丈,这加起来总共有九十八丈了。大禹眼见这些鲤鱼们这么努力,于是搧过一阵清风,让这些鲤鱼都借着风力跃上龙门,只剩下最后为大家垫背的一只金背鲤鱼没有办法跃上龙门。他灵机一动,借着水力跃上浪峰,再用尾巴拍击浪尖,一跃就姿态优雅的越过了龙门,大禹看了心里高兴,马上就给这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于是鱼龙变化,从此这条由鲤鱼变成的龙就奉大禹之命镇守此处龙门。

当年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  的时候,蚩尤带着手下的魑魅魍魉出战,而黄帝则带着他所训练的一些猛兽以及神兵出动。双方各出奇兵,黄帝派出了手下的“应龙”,他是一条掌管雨水,长着翅膀的龙类,本来想要以他的大水来淹没蚩尤的大军,没想到蚩尤那边的风伯、雨师率先出动,打得“应龙”根本无法发挥他的实力,最后狼狈而逃(据说后来又投奔到大禹的旗下帮他治水和规划水道的工作),迫不得已黄帝只好请出他的女儿“旱魃”将风伯、雨师的水全部给蒸发掉,让黄帝在这一回合中赢得了胜利。但是在后来战争结束后“旱魃”因为耗了太多的法力,没有办法回到天上,所以在民间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就这样,我们掌管雨水的“应龙”在第一次出战的时候就很狼狈的吃了败仗,不过以后每当人们要求雨的时候,就会塑出一个“应龙”的形象,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回应,这样也不算败的太惨,至少和“旱魃”比起来,他是输了片刻,但是后来则是受到大家的欢迎,“旱魃”则还是四处游走,给人类带来不幸的旱灾和饥荒……

  旧约圣经提到过的蛇怪:「古蛇」、「海兽」(Leviathan)、「拉哈伯」(Rahab)、「海怪」(Tannin),都是魔鬼的化身、邪恶的象徵。

  在尼贝龙根的指环传说中,巨人族从矮人处夺走指环,交给恶龙「法夫那」(Fafnir)守护,英雄席格飞用神剑杀了恶龙,龙血溅到席格飞的嘴唇,令他拥有了和鸟类交谈的能力。然後席格飞取得指环,用龙血沐浴,又获得刀枪不入的能力。

  另外是传说在通往「死者之国」的「世界之树」树根旁边,潜伏着一条叫「绝望」(Nidhogg)的黑龙,与其他无数蛇类一起盘据、啃食着树干。当树被食尽,宇宙就会崩毁。

「爱达经」预言世界末日—「诸神的黄昏」到来之时,雷神托尔会与其宿敌巨蛇「Jormungander」战斗,托尔以神槌击杀巨蛇,但自己却也被巨蛇所吐出的毒液毒死。

宙斯曾经以雷电击毙百首巨龙台风 (typhon),阿波罗射杀过大地之母盖亚的众多怪物子孙之一怪龙派东(Pyhton),在牠被杀的地方建立起接收阿波罗神谕的戴尔非(Delphi)神庙。

  希腊神话蛇怪恶龙的传说非常多。「台风」(Typhon),是大地之母该亚所生,口中吐火、眼睛也能冒火的百首巨蛇,被诸神之父宙斯以雷电击毙。「匹松」(Pyhton),是巴那撒斯山洞中的巨蛇,为太阳神阿波罗所杀,阿波罗因此得到「匹松神」称号。

  除掉九头蛇「赫卓拉」(Hydra),是天后希拉出给大力士赫丘里斯的十二个难题之一。赫卓拉的血有剧毒,口吐瘴气,每一个头砍掉以後都还会再生,其中一个头更是永远不死。赫丘里斯最後是砍掉所有的蛇头,用烙铁烧焦伤口,令其无法再生,然後将长生不死的那个头埋进了岩石底下。

 席登国王的女儿欧罗巴,被化成白牛的宙斯掳走,王子凯德摩斯被派出去寻找她。凯德摩斯在祀奉阿波罗的戴非神殿预言指示下,跟随一头母牛来到一个地方,最後在那里建立了後来的底比斯城。建城之地附近的泉水有只恶龙盘踞,被凯德摩斯所杀;从恶龙身上拔下的牙齿具有魔力,播於地上,就会生出骁勇好战的龙齿武士,但这些武士常常会彼此残杀到全部死光为止。

亚哥号传说中,杰生一行人想寻找的金羊毛是由一条大蛇看守,女巫美迪亚在吟唱妖术歌之後令大蛇沉睡,亚哥号的英雄们才顺利取得了金羊毛。

  衣索匹亚公主安卓美达的母亲,触怒了「海之老人」海神涅罗斯,涅罗斯逼迫衣索匹亚王将安卓米达献出,当成祭品绑在海边岩石上,派一条巨蛇来吞食她。此时,杀死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英雄佩色斯正巧经过,便救了安卓米达,砍下蛇首杀掉巨蛇。

  有位地上的小神赛诺伦斯,是使者神、商业之神墨丘里的孩子,是个爱喝酒的胖老人,掌管商业,身边常有一只长着角的龙相伴。後世传说龙喜欢集值钱宝石的癖好,就是与此有关。

在丹麦王霍斯卡的时代,一头名叫格朗岱尔的龙肆虐乡野,夜晚从沼泽里出现,甚至还来到丹麦王宫吃掉叁十个武士,掳走十五个人。英格兰的英雄鲍沃夫听说这个消息後,便乘船航行至丹麦屠龙,他徒手折断了龙的一只翅膀,恶龙逃回沼泽,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其他林林总总,与龙类似的怪物,还有如「双头蛇」(Amphisbaena)、「亚龙」(Wyvern,和一般龙不同处在於它只有两只脚,不吐火而吐毒液)等。

巴比伦深渊与大海之神依亚(Ea)杀死了女水怪蒂亚华姿(Tiawath),获得了“屠龙者”的称号,后来并且将这个称号转移给他的儿子马杜克 (Marduk)。

埃及的太阳英雄神(Ra)更曾经杀死过地下怪蛇阿普苏(Apsu)。    佛教典籍中的「龙王」和「龙女」,是印度梵语的「那迦」(Negi)与「那姬」(Negi)翻译而来,原意「大蛇」,有千变万化的能力,可以呼风唤雨。後来传入中国,与中国的龙形象混合了

在玛雅遗迹中,还可发现许多和爬虫有关的图像:如V字形的两头蛇,象徵死亡与牺牲;雨水神天魔的造型是鳄鱼头加两只鹿蹄、水从口中倾泻而下;蛇口之中冒出人头,表示「另一个世界」的生物来到「这一个世界」,等等。

波斯神话史诗「王书」里曾有英雄沙姆和勒斯塔姆杀掉恶龙的传说。勒斯塔姆所杀的龙,会躲藏於黑暗中,口吐火;龙所流出来的血是黑色的,能令整个天地变得一片黑暗。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之句。

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壮,宛如一只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灸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其它另外还有说嘲风、囚牛、负屃并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则是: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蚣蝮,应为,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还有说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


现在普遍认为麒麟就是长颈鹿。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椒图,又作铺首,形似螺蚌,性好闭,故常装饰于门上的衔环。

蛟人,传说往往在海边可以看到这些形体类似外国传说中的半人鱼的生物,有许多的渔夫不慎将他捕上岸后,会好好的照顾他,不过最后不是蛟人过度悲伤而死,就是渔村被大浪吞食,蛟人又重返家园,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些蛟人的泪珠都会化成极为闪耀动人的大珍珠,十分值钱,有许多蛟人都是以这些泪珠帮助他们的恩人,或是换取自己的自由,龙宫中自然也收集了许多这样的宝物。

西方的龙通常有四只脚,前两只的作用跟人类的手臂一样,在与两臂平行的地方通常有一对翅膀,而这对翅膀是比较类似蝙蝠的肉翅,而不是鸟类的羽翅,有些时候在洞穴里呆了太久的龙这对翅膀会跟着退化;有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和上面有鳞片、硬皮、或是长毛的长颈子,他们的形状和颜色千奇百怪,不过四肢都有又尖又利的爪子,有些龙则从颈部到背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锐的刺做防护,而且通常都有尖角以及骨板所构成的防护性头冠。他们可以从嘴里喷出许多种类的物质用做防御或是攻击。西方的龙类都具有十分长的生命周期,相对的这也让他们的智能与之增长,他们可以十分的友善,有时也会格外的不合作。

双头蛇 Amphisbaena:一只在身体的两边都具有头的怪物,他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行动,同时也可以捕食两个方向的小动物,这两个头在合作无间的时候是很可怕的猎人,但是往往意见相左之后就会为他们自己带来极大的厄运。

   化石蛇 Basilisk:一种长相类似蜥蜴的怪物,他可以借着可怕的目光让敌人痲痹甚或成为石像。

鸡蛇 Cockatrice:一种看起来像是一只公鸡有一个蛇尾巴的怪物,据说是从公鸡蛋里孵出来的蛇,他的凝视也同样可以使人致命

Chimera:会吐火的怪兽,有一个狮子的头,公羊的身体,蛇的尾巴,有些时候有人把他画成同时有三个头,公羊、狮子、蛇,他出现在希腊的神话中,他不但会飞,而且非常喜欢吃人,希腊沿海的村子被他毁了不计其数,最后是被骑着飞马的英雄波修斯给杀掉了。

狮鹫兽 Griffin:是一种飞行速度非常快的生物,他有老鹰的头、翅膀、以及老鹰的前爪,同时也具有狮子的身体、后腿和尾巴,据说是一种非常痛恨邪恶的生物。

九头龙海德拉 Hydra:一只具有九个头的怪蛇,他是希腊神话中最强悍的怪物之父百首巨龙台风 (typhon)和女首蛇身怪爱克特娜(echidina)交配所生下来的,又有一种说法是帕拉思phallas和冥河(river stynx)结合而生的,他生活在阿苟思海湾的罗娜地方的沼泽中,被称为罗那九头蛇,他吞食田地,蹂躏人畜,无恶不作,他所吐出来的毒气还使得当地成为所谓的瘟疫沼泽,但是宙思所生的赫克力士(hercules)刚好因为天后希拉的陷害而丧失神智,杀了自己的妻儿,为了要赎罪,他接受神喻,前往服侍他的表亲迈西尼国王尤理士修士,尤理士并不笨,他为了取悦希拉,于是决定尽一切可能害死赫克力士,于是他交给了他十二个难如登天的任务,第一个是杀掉刀枪不入的奈米亚之狮,后来赫克力士将牠的皮当做护甲去进行第二个任务,这第二个任务就是宰杀九头蛇海德拉,这个九头蛇厉害的地方除了牠的毒气之外,牠的毒液也是世间奇毒,不过由于赫克力是身上的狮皮刀枪不入,所以牠的毒牙也没有办法进去,不过牠有九个头,砍掉每一头都会再生,而且中间的那一个头还是永生不死的,让赫克力士大伤脑筋,还好后来他的侄子交给他一个火把,让他每砍掉一个头就用火把烧伤口,让他再也长不出头来。而最后一个头在砍下之后,赫克力士就把牠的头用大石头压着,让牠再也不能作怪,最后还把身上所有的箭都沾上了海德拉的毒血,成为赫克力士后来最致命的武器,也是他最后丧命的原因。

个人面狮身兽 Manticore:拥有人的头和脸、狮子的身体、蝎子或是龙的尾巴,通常还可以从他的尾巴射出致命的毒针来,而他的吼声也是十分致命的。

    火蜥蜴 Salamander:长的像蜥蜴的生物,可以耐高热,会吐火,甚至可以生活在岩浆中,某些勇士会冒险打败他们,以便剥取他们身上可以抵抗火焰的珍贵的皮来制作盾牌或是护甲。

    小龙 Wyvern:非常类似龙的一种生物,只不过牠只有四条腿,两条前腿、两个翅膀,其它的地方几乎跟龙完全一模一样,只不过不会吐火的,大多使用他们的毒液和爪子伤人,而且智能相当的低。

奎兹特克quetzalcoatl,光明之神。他具有翅膀,而且有蛇的身体,并且会飞,有点类似应龙,是墨西哥的羽蛇之神。牠的字义是“有羽的蛇”,牠不但是“太阳的人”,并且是风的神,这个神源于玛雅人的kukulcan神,牠原来还有雷神的意义。在墨西哥克奥地华坎的奎兹特克神庙中,除了许多飞蛇和其它怪物的雕刻之外,同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神像“十一瓣花蛇头”,它与雨水、谷物、与丰收都有关,这位尊贵的大神是多神格的,祂以太阳神“天神长”的身份也兼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的变化和运动。祂是风和大气的神,同时也是空气和水之神,或者特别是风吹湖面所生波纹之神,波纹因此而成为自然中之生命创造的原则之象征,祂也是金星,启明星之神,马雅人用带着啄木鸟羽毛的一条蛇的形象来象征它,而这种啄木鸟产于危地马拉的高原上,被当地人视为圣鸟。这个神祉传说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国王,祭司和拖尔特客人的文化英雄,是日历的发明者和所有宗教艺术与科学的创造者。祂是一个神格非常特殊的善神,他的详细形象是这样的,他的臂膀上生着羽翼,身下却是一头两头蛇,蛇的头做人首之像,如弓臂一样翘起,在下面这条两头蛇与神身相接之处有一个×形的符号,这个符号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十字架”,也就是阴间的标志。他一方面具有蛇的形象,一方面却又是一个“白皮肤、黑胡须、大眼睛、宽额头、高身材的”可尊敬的外来人,但是他的祭典却是相当的可怖的,阿兹特克族的大祭师会将抓来的俘虏,或是特殊状况下会让贵族的女性献祭,他们会将祭品的胸口剖开,取出心脏献祭征获得太阳一般火热的神力,而奎兹特克也就借着这些祭品的献祭而获得和黑暗之神代思卡德理波古作战的力量,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善神却被黑暗之神打败了,被放逐到很远的地方去,只留下了一个传说,据说他有一天会回来打败黑暗之神,而让这个世界重新获得光明的照耀,但是这个传说带来了一个悲剧,当初西班牙人登陆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形象符合了“可尊敬的外来人”的形象,所以勇猛的阿兹特克人就在毫不抵抗下将自己的土地和自由双手奉上,满心以为这些救世者带来的是许诺的光明和幸福,但是没想到这些征服者带来的是性病、文化毁灭(西班牙总督下令将所有的马雅古籍全都销毁),以及永无止境的奴役(为了取得传说中的金矿,不知道有多少原住民牺牲)。不过由于这些种族的科技与历法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瑞士记者兼科学家丹尼肯在他的著作《诸神的战车》中就提到,这个所谓的“可敬的外来人”也许就是来到地球播下文化的种子的外星人,后来因为无法忍受血腥的祭典而离开地球

美国:“中国龙”非“西方龙”

    记者在美国即兴作了小范围调查,没有发现美国人在把龙和中国联系起来时产生了“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也没有“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记者能力有限,只能作小范围的调查,不能因此就下结论。

 是不是如果西方有人因为龙的“霸气和攻击性”而对中国产生误解,我们就应该弃龙而就温顺的熊猫或其他什么“无攻击性”的动物呢?记者为此采访了长期从事东西方文化研究的美国旧金山《矽谷时报》副社长诺曼。他说,现在中国人太在乎西方人的看法,特别是美国人的看法。且不说大多数西方人都接受了“龙”作为中国的形象,即便真的有别有用心的人按图索骥,用西方传说中的“恶龙”来影射攻击中国,中国也不能因此而乱了方寸,腰腿发软,把自己民族的精粹舍弃了。

  诺曼说,“中国龙”和西方龙完全是两码事,“此‘中国龙’非西方龙”。外形上说,“中国龙”是由九种图腾组成的新图腾,龙嘴上有胡须。而西方神话传说中的龙虽然跟“中国龙”有些相像,但它更像恐龙或蜥蜴,身上长着翅膀,嘴上没胡须。从象征意义上说,“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而西方的龙在《圣经》里是“魔鬼”和“撒旦”,“迷惑普天下”,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如果因为西方龙而舍弃“中国龙”,那好比削足适履。

诺曼说,或许是因为“中国龙”和西方龙都没有真正存在过,是人们想象中的产物,这两种龙在英文单词里都被称为DRAGON。这种张冠李戴是历史造成的,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产物。然而不管怎么说,当今天人们把龙和中国联系起来时,多数西方人心目中龙的形象是人们熟悉的“中国龙”,而非《圣经》里的“恶龙”,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西方人喜欢中国的舞龙表演,也不会有西方人在自己身上刻上龙的文身,NBA多伦多猛龙队也不会堂而皇之地把龙作为其形象标志。

诺曼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形象都不是完美的。美国把极具霸气和攻击性而且极为贪婪的食肉动物秃鹰作为国家形象,难道美国会因为秃鹰会引起别国"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而把它换成松鼠吗?代表俄罗斯的北极熊给人愚笨呆傻的印象,但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小看了俄罗斯。

在谈到是否有必要将DRAGON一词改为LOONG来称呼“中国龙”时,诺曼说,既然多数西方人已经习惯用DRAGON一词来表述“中国龙”,那么有什么必要去通过改名来迎合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呢?

诺曼认为,中国之所以有人提出要弃龙,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崇洋媚外和恐外惧外的心理在作祟。他说,中国在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心态。主张“弃龙”的人还认为,把龙作为中国的形象会助长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心。

按此理论,是否把龙换成温顺的熊猫,“中国威胁论”就寿终正寝了呢?其实,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并不在乎中国的形象是龙还是其他的什么动物。

法国:提到“龙”首先想到中国

在最新出版的2007年“PetitRobert”法语字典中,“龙(dragon)”一词的基本释义是,“虚构的动物,通常有翅膀、爪子和蛇尾”。在这最基本的第一释义下,有一个单独的释义——“象征中国文化的动物”。维基百科法文版对“龙”的解释,第一条是“大自然的权力和统治的象征”,其中首先解释的是“龙”在中国象征“天的力量”。

在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世界报》的网站上,在搜索引擎中输入“dragon”查询最近一个月的文章可得到9个结果,每篇文章都与中国有关,而没有涉及到“宗教里的恶兽”。在法国的报刊中,经常用“东方巨龙已经觉醒”或“东方巨龙开始腾飞”等形容中国的发展,言辞中没有对“龙”任何负面的修辞或隐义。当人们谈论“亚洲四小龙”时,“龙”更多地作为活力、发展和前途的象征。

2004年春节,中国文化年在法国隆重登场。来自北京的市民代表挥舞着壮美的中华龙,成为庆祝活动一道靓丽的风景,法国人争相涌上街头观看,没听说哪位法国人为街头出现“龙”而担心。

金融公司员工让·菲利普表示,提到“龙”首先联想到的是中国,如果非要刨根问底它还有什么意思,才会想起很久以前的“怪兽”。雪铁龙公司总部员工格莱斯·马克说,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或说图腾,没有什么负面的联想。法国航空公司售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历史上或神话故事中,龙确实被认为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嘴里经常喷火,但这仅局限于书面上的东西。“中国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一种符号、形象,不会有不好的感觉。

法国华商会会长卓旭光先生认为,龙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海外华人普遍认同的民族传统。如果改变这一历史传统,华侨们会缺少增进民族认同感的寄托,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祖籍是中国、在法国生活近10年的杨女士说,龙代表中国,她所遇到的法国人中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中国留学生金小姐表示,不应该单纯以外国人的眼光来诠释自己的文化元素。

俄罗斯:以平常心看待“中国龙”

俄文中的“龙”一词与英文“龙”的单词字母拼法基本相似,同样源于希腊语。

在中世纪,基督徒把《圣经》中引诱人类祖先偷尝禁果的毒蛇称为恶魔,而龙因为与蛇的形似而被影射为邪恶化身。龙因蛇而招致的恶名随东正教的传播在俄罗斯延续。基督教中圣徒乔治屠龙的故事甚至被搬到了俄罗斯国徽上,在双头鹰胸部的红色盾牌上,身着白衣、骑白马的骑士,手持长矛刺向一条龙怒张的大口,龙被其坐骑踏翻在地,仰面朝天,象征着善良战胜邪恶、英雄保卫国家。

尽管龙在俄罗斯以负面形象居多,但中国人爱龙尊龙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传统,还是得到了俄罗斯社会主流的善意理解。近年来中俄双边关系稳步发展,各领域合作蒸蒸日上,民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也随着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而有明显增进。普通俄罗斯人对包括“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虽然未必全部理解,但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很少有人对此加以引申误读。而对中国有更多了解的人则十分尊重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俄罗斯神话学家里夫京认为,龙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占有核心位置,中国人心目中的“龙”是呼风唤雨、造福百姓、象征富贵的,因此中国人都喜爱这一图腾。尽管俄罗斯人更熟悉西方的恶龙形象,但西方的龙很可能来源于中国,毕竟龙在中国的起源非常早,有着数千年历史,很可能是“果实从树上掉下来后滚到了远方”。

德国:“中国龙”美丽强壮没有攻击性

龙在德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负面形象。这与德国文学有关。德国《尼伯龙根之歌》是欧洲中古时期三大古典史诗之一,在德国家喻户晓。这部作品里有关于主人公齐格弗里德和巨龙搏斗的描写。齐格弗里德为了争夺巨龙看守的宝藏,同巨龙搏斗并最后杀死了巨龙。19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根据这首诗歌创作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巨龙凶猛残酷的形象因此在德国乃至西方世界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但是,德国的百科全书在介绍“龙”这个概念时,还是兼顾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德国《时代周报》出版社出版的大百科全书对龙的解释是:龙代表争吵和黑暗的力量,也代表暴风雨等恶劣的天气状况,在欧洲一些国家的童话中它扮演邪恶角色。在东亚,它是一种瑞兽,也代表阳性。

特别注重向孩子介绍科学知识的TK-Logo德文网站在自己的百科全书中这样介绍“龙”:几乎在各种文明的传说和故事中都能找到龙这种神秘的动物。龙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象:一种是西方的龙,一种是东方的龙。西方的龙外型像蜥蜴、巨蜥,只不过它比这些爬行动物更大,一般超过20米长。西方的龙通常被看作宝藏的守门人或者考验骑士和斗士勇气的怪兽。东方的龙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在中国、泰国等亚洲国家,龙经常被等同于自然力,是强大力量的象征。龙是好是恶,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这主要因为龙是一种神秘的非现实的动物。

正是因为作为东方祥瑞动物的龙在德国文化中代表邪恶力量,所以德国媒体在批评或攻击中国时往往会配上龙的图案,给西方读者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这种情况在前些年很普遍。但是,随着中德交往日益加深,德国人对中国“龙”的认识也在改变。

今年9月份,德国北部著名港口城市汉堡主办了为期3周的“2006中国时代”大型欢庆活动。北德精练股份公司专门铸造了一条7米长、5.5米高的大型铜龙,安放在汉堡市中心阿尔斯特湖的湖面上。汉堡市长奥勒·冯·伯思特说:“整整3周时间,我们这座城市成为‘中国龙’的象征。”

德国《经济周刊》今年10月份出版了中德文双语的中国特刊,封面是一条代表中国的龙和一只代表德国的鹰迎面相视。主题是“德国与中国——新的视角”。特刊的文章内容对中国客观友好,没有恶意攻击中国的地方。

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主席顾安达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龙”在世界范围内以一个美丽强壮且不具有进攻性的动物形象而出名。他说,以动物作为国家象征是由历史和传统决定的。在德国很多联邦州的州徽上都能找到类似鹰这样的凶猛动物。比如柏林州的州徽是一只熊,柏林人为此而自豪。

在中国的东邻日本,同样也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

与龙有关的神话最早出现于记述日本历史的《日本书纪》当中,在约与中国秦朝同时期的“弥生文化”时代,传说中的“龙神”用神器创建了“大八洲”,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被称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的神武天皇正是“龙神”后人。

在东汉时期,龙的形象由中国正式传入日本,并演变成蛇身与其他动物的组合,被人们视作可以上天入地的水神和龙神,进而受到大众的崇拜。但是,日本固有的用来祈祷风调雨顺的蛇神并未因龙的出现而销声匿迹,因此在日本人的观念中龙是相当复杂的形象,它是蛇与龙的混合体,蛇的身上有龙的特征,而龙的精神里又有蛇的性格。

在日本龙被描绘成性格柔和、乐于助人的形象。日本学者指出,与西方将龙描绘成与人为敌的形象相对,日本的龙往往充满善意,与人类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宫崎俊的《千与千寻》中的白龙形象很能说明日本人对龙的理解。片中的白龙是栖息在河里的神,主人公千寻童年时不慎落水就是得到白龙的相助才得以脱身。

最近,日本的一些民间手工艺者推出以龙为主题的商品,一度成为市场的畅销品。在他们的笔下,日本被描绘成腾空飞行的巨龙,龙头是北海道,龙须是俄罗斯管辖的北方四岛,龙身是本州和四国地区,而龙尾则是冲绳等岛屿。

越南人自称“龙子仙孙”

越南人喜欢自称“龙子仙孙”或“龙仙子孙”,意思是越南人是龙和仙的后人。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传说,讲的是远古时代越南有一位帝王叫乐龙君,其母是龙女,是洞庭湖主的女儿,因此他有龙的血统。其后他遇到了仙女欧姬并娶她为妻,生了100个男孩。等他们长大后,乐龙君对欧姬说:“我是龙,生活在水里,你是仙,生活在岸上,水火相克,不能长久生活在一起。”因此两人分手,50个孩子随父亲生活在水里,50个孩子随母亲上了山。他们生活在封州(今越南永富)这个地方,立年纪最大的兄长为王,建立了基业。依据传说,越南人一直认为龙是自己的祖先。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越南百姓对中国龙并不反感,毕竟大家都自认是龙的子孙,虽然越南人一般还要强调一下自己的祖先还有仙女欧姬。当记者提到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有些人也会这样看待东方龙时,越南新闻网副总编裴文这样分析东方龙和西方龙的区别:西方龙有翼,是凶残的动物;而东方龙则是权力、强大、高贵、权威的象征,在越南它是四灵(龙、麒麟、龟、凤)之首。

通过东西方龙的演变史和世界对龙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尽管都是想像的产物,但绝不可以画等号,它们的文化渊源不同,形象有别,神话中的职守各异,象征意义相悖。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民族,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演变。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妄下断言,所了解的只是片面,无法深入地领悟到其的精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象征,了解龙的传人的真正的含义,从而才能更好的了解到一个古老民族的骄傲。相信外国人在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后,也一定会喜欢上中国龙的。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