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和一战后德国崛起的原因的的德国有相似性么,是不是也

日媒:中国远不如一战前德国&挑战美日很危险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日媒:中国远不如一战前德国 挑战美日很危险  日本《外交学者》2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不是1914年的德国目前亚洲正流行有关“1914年”的类比,但其严重错误在于:当今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的德国几无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国内局势大相径庭。普鲁士王朝确实曾面临国内不满,但德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架构远比如今中国的更稳固。相比而言,普鲁士德国1914年前已享受过长达一世纪的稳定繁荣,这并不适用于当今中国。   其次,1914年的德国拥有一支非凡军队。鉴于自30多年前的对越战争以来未再打过重要战役,很难评估中国军队战力。对德意志帝国的年轻权贵而言,在著名部队的军衔是种荣耀和地位。但中国精英的子女更有可能就读美国常青藤名校、在华尔街咖啡馆内吃喝、在香港生活,而非在寒冷的东北或炎热的新疆连队内带兵。   第三,一战前夕的世界最大经济体并非德国而是美国。但在众多领域,德国是当时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物理、考古或医药,德国人都引领众多学科发展,在很多工业技术上也领先。中国已在进步,但其相对地位仍明显落后于一个世纪前的德国。   第四,二者的地缘政治不同。德国有哈布斯堡和奥斯曼帝国两大盟友。如今,中国不但缺乏盟国,还正面临美日澳形成的同盟,且该同盟可能受到其他几个亚洲国家及在特定情况下大多数北约国家的支持。   第五,1914年的德国是人口上生机勃勃的国家。而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使中国人口正迅速老化。这在亚洲并非特有现象,但与作为其主要全球竞争者的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口正在萎缩。   这些现实具有何种含义?对美日及中国的其他对手而言,这意味着其处境并不像1914年德国的对手那样可怕。对北京而言,这暗示挑起冲突会比1914年时更危险。(作者罗伯特?杜加里克,丁雨晴译)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崛起,会是下一个德国吗?
我的图书馆
中国崛起,会是下一个德国吗?
作者:文昊&2015年伊始,历史学家及政治评论员便大胆将今年与当年的德国进行比较,并认为全球快将爆发一场灾难性的战争。汇丰银行前首席执行官、英国保守党的前国务大臣格林在《不情愿的大师》一书中写道:“地球上没有哪种文化比德国文化更伟大。没有哪个国家对人类思想和创造力的历史贡献更大。没有哪个国家陷入过更深的深渊。”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的德国人饱受其他民族的欺凌。由于处在欧洲的中心,他们的国土在历史上就一直是战场;时至今日,德国人将1618年至1648年的30年战争看作是最严重的国家创伤之一。与法国人和英国人不同,日耳曼人并没有合并成一个国家,而是被四分五裂,一直受到威胁。然而,他们知道他们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保护着他们共同的自我感受不受一切外来者影响。在保护这种共同的自我感受的决心中,他们培育出一种知识、艺术和创新文化,这是其他任何社会无法相比的。从路德、康德、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哈伯马斯,格林发现了德国思想的力量。他还发现了德国音乐和诗歌的力量。如果没有德国哲学和艺术,我们将如何发展?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拿到枪的受害者更危险了。当1871年日耳曼人最终统一,成立所谓的第二帝国时,他们内心充满了骄傲,确信他们的时代最终到来了。他们已经将罗马神话《血与土》当作是他们文化的根源。如果你用血与土来定义的话,这是一场灾难,不仅对全世界,尤其是犹太人,而且对德国人自己也是如此。数百万德国人丧生,作为战败方的幸存者变得一无所有,四处遭到驱逐,生活在废墟之中。他们将这一时刻称作“零点”,一切的结束。“零点”实际上是一个开始。德国人重建家园,重新团结一致,如今领导着整个欧洲。那么,中国会成为下一个吗?如果中国和西方保持和平共处,那么21世纪就会避免20世纪的恐怖事件。如果中国和西方爆发战争,就会出现超出想象的可怕灾难。有分析指出,当今中国与德国在崛起之路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国周边都是敌意国家。二战前的德国,法国是直接且强大的敌意国家,以法国而言,被摧毁的德国才是安全的德国;英、苏是潜在的敌对国家,英国认为德国危险,但可以牵制苏联甚至法国,苏联意识形态上敌视德国,但是希望以其牵制法德;波兰是直接有一定力量的敌意国家,其占有但泽,且具有一定军事实力。对比如今中国,日本是直接而强大的敌意国家,美、俄是潜在敌意国家,印度、越南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敌意国家。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和现今的中国都被敌意国家在战略上包围。其次,德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中国有相似之处。由于英美的贷款,二战前德国的经济并未受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反还有所受益,到了二战爆发前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是希特勒政权在民间的统治基础,但是这种战争导向型经济也有其体制性的隐患,即无法持久,终究需要战争。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世界第一指日可待,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是这种经济发展面临体制性的瓶颈,届时转移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仍然是战争。再次,民族感情的相似之处。德国历经一战失败,割地赔款,而中国自1840以来也是备受屈辱。二战前德国之仇视法国,与现今中国之仇视日本,如出一辙,民族主义在国内都是极为盛行。而两国对美国的态度也很相似,视其为最终对手,却不想与之过早交手。中国变得强大起来,如果中国和西方保持和平共处,那么21世纪就会避免20世纪的恐怖事件。如果中国和西方爆发战争,就会出现超出想象的可怕灾难。然而,牛津大学教授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却认为,当年的德国和如今的中国一样,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但是除此之外,其他的对比都经不起推敲。中国媒体《齐鲁晚报》称,一战前与当前国际局势的今昔对比中,今日之中国与当年之德国,在不到半个世纪中迅速崛起,也许是人们所认识到的第一个“相似之处”。与中国历经近现代的苦难、完成民族独立与国家复兴一样,一战前,德国也是一个完成统一仅半个世纪的新兴国家。遗憾的是,“站起来”的德国人迅速迷失在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中:什么是德国当时最该做的事?对德国这样一个强敌环饲、地缘关系复杂的国家来说,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智慧。然而,100年前的德国,在国力继续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在世界地图上胡乱标记自己的“核心利益”。德国各利益集团不顾国家整体利益,从各自狭隘的诉求出发,影响和干扰着国家决策:海军派认为海上利益是“德国的生死问题”,力主发展海军,并全力准备对英作战。陆军派则主张全力发展陆军,重点打击法国。金融家和商人希望进入巴尔干、土耳其和近东,要求优先打击俄国。时任德国首相的霍尔韦格悲叹说,这种乱象的结果是“向每一方挑战,又妨碍了另一方,而且削弱不了任何一方。”“核心利益”不明,大搞四面出击的德国,为自己赢得了“欧洲问题儿童”的绰号,并最终成为引爆一战的一大诱因。然而,一战的结果却是个莫大的讽刺:在前线战事尚未明显分出胜负之际,德国却先从内部瓦解了。1918年德国水兵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反战之火迅速烧遍全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一战中的德国,最应解决的问题原来来自自身。国内既有矛盾并不总会随着国力增强而解决。德国虽然迅速崛起,但当时其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远多于外部,其应当做的不是盲目地对外争取“核心利益”,而是应将“手术刀”对准自己。殷鉴不远,今日的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在国家崛起中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习主席指出,中国“打铁还需自身硬”,伴随着这句宣言,中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60项改革措施,中国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可以看出,在中国力量愈发强大的同时,中国的心态是冷静的,头脑是清醒的,中国不会像百年前的德国那般四面出击,安心练好“内功”仍是中国现阶段的主题。回顾一战历史,具有绑架性质的军事同盟,是促使大战爆发祸首之一。德国为履行与奥匈帝国的盟约,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肆意放纵奥匈提出各种无理要求,最终激怒了俄国。而英法为履行与俄国的盟约,又在俄国卷入战争后相继卷入大战。联盟不是必然会带来安全,相反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成为陷阱,把大国拖入战争的泥潭,甚至衰落的轨道。反思一战,如此僵化的同盟体系之所以会形成,与当时欧洲在德国的带头下相继放弃“均势外交”不无关系。俾斯麦时期,德国坚持“联奥、拉俄、亲英、遏法”的外交策略,与周边各国保持着富有弹性的关系。然而,此后的德国采取了“不全宁无”的简单化、情绪化的外交思维。拒绝与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促成法俄结盟,德国丧失了一根约束盟友奥匈帝国的缰绳;同时坚持对法遏制政策,法德关系始终紧张。萨拉热窝事件则是“小国绑架大国”的极端表现,最终推倒了一战的多米诺骨牌。对于将今日世界看做一战前翻版的人来说,日本与当年的法国神似—同样处在衰落期,同样因被邻国夺走了次强的地位而懊恼不已,而俄罗斯则堪比当年的奥匈帝国——与中国山水相连,对外十分强硬,自身国力却十分有限。然而,这种类比显然没有将中国对这两国的态度考虑在内:一方面,中日关系虽然处在低谷期,但中方态度灵活,而且造成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责任完全在日方。另一方面,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始终秉承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定位,两国领导人更相继表态,结盟对中俄来说是一种“过时的关系”,既然如此,更不用说德奥一战时的“同盟”关系了。与百年前以武力威慑周边的德国不同,习主席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四字方针。以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为例,前十年双方贸易额超4000亿美元,李克强总理在去年9月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未来打造双方合作的“钻石十年”,力争在2020年将贸易额提升至1万亿美元。而且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习主席和李总理多次访问周边国家,与四邻分享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当前的东亚看不到一战前德国外交死局的影子。人类历史上,新兴大国与老牌强国之间总是难以避免冲突甚至战争,像德国一样与英国发生冲突,成为一些持此论者眼中中美两国不可逃脱的宿命。事实上,德国在一战中与英国爆发冲突,与其说是“宿命”,不如说是错误选择。德皇威廉二世认为,重走英国拓展殖民地的老路是德国崛起的唯一途径,这意味着几乎处处与英国的世界霸权对着干。德国称霸的企图,与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政策相悖;德国疯狂扩建海军,触碰了英国敏感的海权神经;德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必然越来越多地闯入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德冲突在所难免。反观中美关系,较之当年的英德关系要复杂和微妙得多。说复杂,中美之间合作与摩擦并存,而且摩擦还存在于多个领域,比如网络安全问题、贸易摩擦、美军对华侦察等,但更重要的是双方均明确认识到管控摩擦的必要性。中国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认为当今的国家间关系已经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一个新兴大国想要发展,完全可以在交往所产生的增量中找到空间,而不必与老牌强国争夺存量。有赖于这种认识,今天的中美利益深度融合,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上有着密切合作,业已存在的如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沟通机制正在一点点地增加彼此的了解。中美间频繁交流与百年前剑拔弩张的英德关系截然不同。西方对“一战重演”的恐惧,归根结底是惧怕新兴大国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确,中国这头睡狮已经醒了,但它给世界带来的不是颤抖,而是和平与安详。
&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没有扩张与侵略的基因,中国一直并将继续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参与者。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的位置:>>>正文
何兴煌:今日日本是一战后二战前德国的翻版
  日,海上自卫队阅舰式上,现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直接使用了&更加奋进努力&等二战日本海军在战争前后使用的语言,不禁让人遐想和警惕,日本想干嘛?日本是要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吗?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能照出过去,更能照出未来,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纵向来看,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日本侵华的记录。1300多年前的唐朝,日本首次侵华以失败告终;400多年前的明朝,日本倭寇再次扰我沿海又为戚家军所败;100多年前的清朝,日本海军突袭北洋水师;80多年前的民国,日军铁蹄践踏中华大地。
  纵观日本侵华史,可以发现,日本有两大心理特点。一是服硬不服软心理。每次侵华失败之后,则偃旗息鼓,知耻后学,攻唐一败,主动进行了&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反之,每次侵华获胜之后,则得势不饶人,步步紧逼,甲午一胜逼我中华割地赔款,二战期间杀我同胞逾三千万。二是赌徒心理。唐、明、清、民国,四代侵华战争,唐、明、清三朝的国力、军力均强于日本,哪怕是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的实力(三十万)也强于当时事变的日军(两万),包括1905年日俄战争时的俄国、二战时的实力也都强于日本,但日本都敢于主动发起挑战,以小搏大。
  以史为鉴,日本是一个只相信实力并具有赌徒心理的民族,有100%的获胜可能它就必然侵略,有50%的获胜可能它也敢于冒险一搏。所以,从历史纵向来看,今天的日本GDP世界第三、自卫队装备一流,具有了再次挑战世界秩序的实力和心理,要警惕其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横向来看。与相比,日本也具有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因子。众所周知,德国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两次战后的表现却迥然不同。一战后,德国社会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战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由于对战争势力清算不彻底,德国社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一战的侵略性和灾难性,从而缺少对一战的深刻反思。二是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动荡。一战后不久,就遭遇了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物价上涨,马克贬值,人心不稳,社会趋向保守,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基于这两大特点,一战后的德国很快被纳粹所控制,国民经济迅速军事化,10万人的军事部队迅速扩展为百万大军,同时逐步蚕食周边国家领土,并最终对欧洲发动闪电战,再次掀起世界大战。
  反之,二战后,德国法西斯主义得到了彻底清算,德国社会对战争的侵略性和灾难性有了深刻认识,时任西德总理勃兰特更是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人一跪,时任西德总统赫利也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为德国赢得了的原谅和全世界的尊重,爱好和平的人民无不拍手称赞。
  然而,二战后的日本,根本不像二战后的德国,却更像一战后的德国,同样具备一战后的德国的两大特点:战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动荡。从现实发展来看,当今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很相似:
  一是政治上日趋保守。一战后的德国,纳粹党登上政治舞台;如今的日本,说得好听点,朝野两党都是保守势力,说得直接点,其实就是右翼军国主义。二是经济上面临危机。一战后的德国,处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社会动荡,政府换台;如今的日本,还没完全走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泡沫破裂,就又遭遇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和地震海啸,社会不满政府,首相频繁更换。
  三是军事上扩军备战。一战后的德国,逐步突破《凡尔赛条约》等国际条约的限制,10万人的军队全部按照军官培养,并组建有预备役,战争爆发时迅速扩充为百万大军,空军、海军也一步步挣脱限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的日本,逐步突破《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战后和平宪法的限制,从不能拥有军队到拥有陆海空军数十万人,从不能拥有武器到拥有世界一流的陆海空军装备,此后又进一步突破,将作战时间从&遭敌人入侵后&提前到&受敌人威胁时&,作战区域从&国土&扩展到&周边&,由&周边&扩展到&海外&。四是外交上麻痹西方。一战后的德国,一方面以仇视共产党政权的苏联为幌子麻痹西方,换取英美法的绥靖政策,另一方面又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赢得苏联的默许,然后以侵占邻国的苏台德地区试探西方的反应,步步紧逼;如今的日本,一方面以围堵红色为幌子麻痹西方,换取美英的绥靖待遇,另一方面又和中国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争取中国的容忍,然后以侵占中国的钓鱼岛、争夺的独岛来试探西方的反应,得寸进尺。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如今的日本几乎就是一战后、二战前的德国的翻版,当时的德国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能不警惕,如今日本也在走向军国主义。战事一旦再起,想想日本的实力主义和赌博心理,受伤害的将绝不仅仅是中国,也包括唯一对日本使用过原子弹的美国,当然最终也包括日本自己和世界其他国家。(何兴煌)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王京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原创]历史是惊人的巧合,疯狂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太相似了
导读:今日略读历史,发现近日疯狂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极其相似。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巴黎和会上的条约规定:不允许进行义务兵役制,常备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允许组建空军;不允许在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设防;交付巨额战争赔款。这些规定,特别是巨额战争赔款及战争中惊人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使德国人民遭受无尽的苦难,经济几近崩溃,国内矛盾深化。
战败条约使一战战胜国继续严管德国的军事能力,德国的军事能力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几乎丧失了国防能力。后来在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崛起。当时,如果一战战胜国继续严管德国政治
今日略读历史,发现近日疯狂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极其相似。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巴黎和会上的条约规定:不允许进行义务兵役制,常备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允许组建空军;不允许在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设防;交付巨额战争赔款。这些规定,特别是巨额战争赔款及战争中惊人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使德国人民遭受无尽的苦难,经济几近崩溃,国内矛盾深化。战败条约使一战战胜国继续严管德国的军事能力,德国的军事能力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几乎丧失了国防能力。后来在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崛起。当时,如果一战战胜国继续严管德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话,就不会有以后的二战。但是,此时苏联的崛起引起了西方的仇视与恐惧,他们不仅放松了对德国的枷锁,而且希望利用德国与苏联接壤的第一线位置,妄图放出德国这匹恶犬去扑咬苏联,于是乎,各种对德国的松绑政策随之而来!谁料想,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德国本来就脆弱的经济彻底崩溃,再加上德国长期受到的政治、军事压制而产生的复仇心理,在此刻出现了希特勒和他的纳粹主义。为了转嫁矛盾,德国发动了二战。现在的日本,正经历着与一战后、二战前的德国极其相似的情境:严重的经济退缩,市场一片凋零,政治上又“7年7首”。因而右倾极端势力就有了生存空间:先是从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开始,跟中国、俄国、韩国搞摩擦,再就是不以侵略历史为耻反以此为荣要求中国尊重,还有就是妄图修宪成立军队。这说明日本国内的右倾势力十分猖獗,他们制造与邻国的争端,挑动国内民族情绪,不光是来争取选票,更是为以后的侵略扩张、复活军国主义铺路:一、故意制造与邻国的争端,挑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国内矛盾。因为经济退缩又遇上经济危机,日本国内的产业空洞致使日本在此次危机中国内失业率升高,国内矛盾加剧。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右翼政府挑起民族情绪制造与邻国事端转移国内矛盾。如挑起钓鱼岛争端、独岛争端、南千岛群岛争端等。二、日本国内民族情绪高涨,已不满足于和平宪法,急需要扩军备战。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国家快速富强,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加上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低迷、日本人优越感逐渐消退,中日之间原有的不平衡逐渐被打破,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征服中国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右翼势力不满足此消彼长,通过提出修宪,扩军等设想,刺激国内民族情绪高涨,来加剧周边矛盾的事情。三、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同时政府要员不仅拜鬼,还跑到缅甸等曾经遭到日本侵略与美国激战的东南亚各国拜鬼!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日本政府的右翼倾向和做法,这与历史上一战战败后的德国很像。安倍现在很像希特勒,急于摆脱战败国所受的限制,有一种战争狂躁,一旦任其将二战后为日本套上的枷锁完全解开,那可以预见,战争将一触即发。美国已经豢养了德国这条二战恶犬,不仅使自己也使欧洲人民备受伤害。历史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美国虽说是自二战后一直压着日本,但是,为了与崛起的中国对抗,现在激励为日本松绑、妄图让日本这条疯狗扑咬中国。实际上,说日本真心服了美国、不想反抗是假的,一个军国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国家,不可能这么容易奴性化的,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一旦羽翼丰满就会反咬美国一口。我们回顾历史,就是提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要擦亮眼睛,警惕日本右翼政府复活军国主义、再次给亚洲人民带来伤害,警惕安倍当第二个希特勒!!我们回顾历史,就是希望人们要吸取历史上的教训,避免绥靖,做好以战止战的准备。本文内容于
9:24:35 被小编a46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提示信息 -
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在一战中有多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