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存入江南盈有风险么和余额宝哪个好

摘要:说实话,我写文章往往是率性而为,也经常跟人骂架,用词也经常不堪入目,当年关于余额宝三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的风波不小,余额宝突破2500亿之后,很多人乘势而来,都说我判断错了,我也没回应他们,其实,我自感不是狂妄的人,但是我还是想说一点,大家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人在山脚,只看一里路,有人在山腰,可看十里风景,而我在山顶,看的是万里苍茫。一里路,十里路,万里路,自然是不同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是对的,因为大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评价的时间点不到,多说也无意。
说实话,我写文章往往是率性而为,也经常跟人骂架,用词也经常不堪入目,当年关于余额宝三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的风波不小,余额宝突破2500亿之后,很多人乘势而来,都说我判断错了,我也没回应他们,其实,我自感不是狂妄的人,但是我还是想说一点,大家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人在山脚,只看一里路,有人在山腰,可看十里风景,而我在山顶,看的是万里苍茫。一里路,十里路,万里路,自然是不同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是对的,因为大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评价的时间点不到,多说也无意。
这里,或许很多人时候我猖狂,事实上,我真没自褒之意,因为,我从不觉得,看的太遥远的东西是什么好事情,说白了,看透了人生的话,我们都终将死去,哪么活着又有啥意思呢?于是看到太远的人,往往不会关心当下,反而会失去很多机会,少了很多的参与感,大多看的太远的人,都不快乐,相比之下,我更羡慕那些只看一里路的人,活在当下是应该有的人生观。这些年,我也在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越来越认识到,许多最终没有意义的人生,但并不意味着过程中没有意义。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旅程罢了,要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才是我们旅行的意义,终点在何处,有何没有,都并不重要。
扯远点了,主要是想说,余额宝这个事情,我跟他们都不在一个点上,我记得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的主群里,有人问过我说,你觉得余额宝能做多大,我说,做个几千亿还是有可能的,他说,那你还说你觉得单一余额宝的吸引力有限,规模做不了多大?我说,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有高达3万亿美金,曾经一度超过了当时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也超越了存款,与此相比,你觉得几千亿人民币,算很大么?而且,中国相比美国而言,有高达四十万亿的活期存款,十多万亿的储蓄存款,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货币基金在这个背景下,居然这么多年没有发展起来,本身也就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余额宝可以改变和推动这个行业前行吧。也算是好事情,其实,我过去的文章里总的来说,还是认可余额宝的现实意义,只是,我不认同的更多的还是好像有了余额宝,银行就活不下去了的颠覆性论调罢了。更不认同,把余额宝捧上天的看法。在我看来,余额宝在当前本质就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担不起太大的赞誉,做到了几万亿的规模,他也只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乃至现在很多人都再说余额宝让银行存款搬家,我还是认为跟余额宝毫无关系,只要处于非市场化利率结构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货币基金的诞生:
“在四十多年前的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即经济放缓的同时通货膨胀高企,通胀从60年代的2.3%扶摇直上至70年代的7.1%。而按照规定,当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5.5%,银行存款实际上在不断贬值。迫于压力,美国国会后来取消了对10万美元以上大额存款利率的限制,引发银行竞相提高大额存款利率。但小额存款利率仍然受限,处于实际上的负利率状态。
这时,“美国教师年金保险公司(TIAA-CREF)”的主管鲁斯·班特产生了一个天才的想法:他创立了一个名为“储备基金”的共同基金。1972年10月,该基金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投资者才能获得的回报率,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诞生了。”
余额宝通过提供了技术条件,加剧了套利的这个进程,其实相比美国,中国的这个进程,确切的说,还是来晚了。我国的货币基金起步之时,被寄予无限厚望,结果十多年了,直到余额宝出现之前,其实还是一直籍籍无名(其实现在也不是那么有名,更多的人知道余额宝,不知道货币基金),很大程度其实是中国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份额差异所决定的。确切说,银行卖货币基金,肯定能卖过余额宝,只是一直不想也不敢这么做而已,那意味着自我革命,是得不偿失的,过去银行业一直压制货币基金,一方面是代销费用实在太低,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主动抬高了自身的成本。所以,利率的管制的存在加上银行业的一支独大,最终让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打压货币基金。
而余额宝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让银行把一直遮遮掩掩的遮羞布给彻底的拉了下来,某个意义上讲,余额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央行备付金管理办法之前,余额宝甚至比银行更有动机打压货币基金,因为他赚取的是客户无利息的沉淀资金和银行给予的协定利息之间的差价,也一样是躺着赚钱的路径。但是在管理办法之后,却多了一条要求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其中实缴货币资本是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暂存周转的客户资金越多,其需要另外准备的保证金也就越多。而且确切的说,支付的利息的归属也一直悬而未决,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的将自有资金嫁接接入货币基金,把自己的利差行为转为了用户的投资行为,不但缓解了备付金的压力,也把利差收入转为了代销费用,关键的是给客户创造了高于存款的稳健投资收益,还能极大的吸引客户流入。说实话,是极为漂亮的一个决策。
但是,无论怎么来看这个行为,依然无法改变的是,将支付宝用户嵌入货币基金,很大程度上,都只能认定是货币基金的销售行为,余额宝凸显的是销售方式更先进,但是他无法解答的还是货币基金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而且,认为余额宝会以此打败商业银行的呼喊也是苍白无力的,最现实的就是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超越了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依然无法改变日趋没落的现实。确切的说,主要是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同你管理了几万亿的社保资金,你就可以打败一家银行了么?两者本质不同,不构成竞争,相反还是互为补充,更何况目前余额宝购买的都是银行的同业存款,也不是一个竞争关系。非要对立他们有必要么?所以说,余额宝做到了一万亿,十万亿,也不会构成银行业的威胁,决定货币基金规模的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后的美国,由于长期的低利率使得可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大量的货币基金都无法实现较好的盈利,如果有一天,套利空间上行,货币基金,一样会死灰复燃。
而中国短期趋向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过程当中,从美国来看,货币基金,本身就是扮演了利率市场化助推器的角色,他会进一步加剧这个进程,而进程的加快,反过来也是自我颠覆的过程,所以我说货币基金最终的趋势是注定的。指望货币基金搞死银行,不靠谱,也不现实。而指望代销货币基金的余额宝来搞死银行,更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后面会说到,余额宝的推行,倒逼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个倒是会搞死银行的。而且会死的很惨。
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余额宝的本质其实虽然是余额管理,但是他遵循的逻辑还是渠道的逻辑,渠道在余额宝上所显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是搭便车的模式,怎么说呢?我自己理解在阿里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的服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的行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的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粘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解决前面提出过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带来的问题,是个顺势而为的行为。如果非要简单点理解,我就一直拿开网吧来理解余额宝。
简单的说,就是你开了个很大很大的网吧,每天几千万人来上网,你看人那么多,这些人每天进出,去买个水啊,方面啊,不太方便,你就干脆,顺带着在网吧卖方便面卖可乐。这个行为是立足于更好的服务客户角度出发,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对于客户增值作用的产品,从而促进良性循环,到最后,大家反倒更愿意来你这里上网了,没事还能给你带点新客户。就是这么个模式,维护好存量,服务好存量,带来增量。
当然这种行为是需要几个基础的
第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客户基础。一个没有流量的网吧,放再多的方便面也卖不出去,还占地方,没有基础客户谈搭便车是奢侈的行为。
第二则是提供的产品必须有正的相关性,不伤害客户基础。例如你卖方便面,卖水都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每隔几分钟就放个广播说,问大家有没有卖理财产品的需求。估计客户会烦死,不但卖不出去理财产品,人也走了大半。
所以,余额宝的本意就是如何给既有的客户体系提供增值产品的行为,让停留在其支付宝上的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个选择,如果选的好成本会很低,近乎于零。选不好的话,成本可能本身不高,但是会造成客户损失。例如哪天如果给支付宝的客户挂钩了股票型基金,虽然最后佣金收的不多,但是大量客户出现亏损,估计也就连带着支付宝给一起恨上了。
所谓渠道模式,前面也提出过了,必须是同质化而且供大于求的东西,渠道为王的优势才能体现,而市场上,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金融产品,确切的说,也就是货币基金了,于是一拍即合,就勾搭上了。出来了余额宝。这个模式,仔细分析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余额宝是互联网技术的胜利么?我觉得如果说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意味着只要是互联网公司,就应该都可以成功,但是现在可以成功的,除了微信理财通、余额宝,谁能成?所以,这必然不是一个普通性的技术成功。
按照搭便车模式的理解,其实是因为余额宝和微信,都符合了搭便车模式的两个基础性要求,极大的客户群加提供了正相关的东西。他不是一种技术的成功。很多互联网公司可以用更好的技术,百度、网易、东方财富网的技术都不差,但是他们却未能成功,为什么?因为基础客户群不够,也就是网吧开的不够大,他们囤积了再多的方便面,也没人来。
所以,要打败余额宝首先必须要有比余额宝更大的客户群,现在看来,也只有银行了,而事实银行受制于利率管制,很难跟进,于是一场不对称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这里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银行的对手是谁这个命题?不是互联网,而是利率管制,换句话说,你在怎么改变思维,你在怎么贴近用户,你在怎么努力提升互联网技术,其实都是无效的,所以,现在很多金融机构说拥抱互联网,我感觉都是本末倒置的,你拥抱不了,你拥抱了,你就死了,因为你没能力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即使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你也没胜算。看到三体里面有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降维,什么意思呢。银行要成为互联网公司,那属于降维攻击,降维攻击,其实毫无胜算的,举例就是人比虫子高级,但是一旦拉倒一个层面上的时候,你打不过虫子,虫子能靠吃垃圾和泥土生存,你可以么?你必然是不行的。所以我听到金融机构说要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鄙视的,先想明白自己是人还是虫子,在想明白你要什么。见风就是雨很可怕。最终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的业务做不好,别人的学不会。
在谈谈余额宝是好是坏的问题。余额宝对社会,到底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余额宝最大的正面意义,其实跟美国的货币基金是一样的,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自我革命,从而变相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这个对银行而言,很可能是个噩梦的开始,因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市场,银行业会极度的惨烈,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带有极大的负面性,没办法,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不可能存在只有好没有坏的东西。优点就是缺点,缺点就是优点,利率市场化也一样,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另外,从短期来看,毕竟它还是现实抬高了银行的成本,而银行也会通过各种手段转嫁成本,从而抬高整个社会的成本,但是这个不是余额宝的责任,从单一社会主体而言,他是没有义务为社会负责的。所以马云的自我定义搅局者是非常对而贴切的,这个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意义和价值的。
顺带谈谈百发等其他产品,百发等其他产品,这些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批量复制,不具备现实意义。对于百发而言,只是百度跟华夏基金一起合作开发了一款基金产品,这个产品高达8%的收益,并且又是中投保担保的,基本就可以确定其规模不会大。也就是上万亿理财产品里很小很小的产品,估计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几亿。因为他的背后必然是利益补贴行为。而且我可以确切的说,无论从哪个市场来看,无风险的保证8%的收益,都是不可维系的,任何一个理论都支持不了这个收益率,所以,这种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个营销噱头。
百度敢这么做,估计也就是买个货币基金然后贴个4%左右的收益,权当广告行为了。假设是10亿规模,那也就贴个四千万而已。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四千万,引起个眼球效应还能跑马圈地免费拉进一批客户流量,仍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是,这样的行为和互联网金融又有什么关系呢?除了是互联网企业掏了点钱,请华夏基金设计的金融产品外,跟互联网金融丝毫关系也没有。他的认购协议、流程跟传统的认购,一点差异也没有,就是把线下行为网络化而已。再进一步说,这个收益率,百发压根用不着互联网这个渠道,哪怕要求是屌丝上银行柜台买或者跑百度总部大楼去买,估计也是一样卖完的,为什么呢?因为供不应求的稀缺性产品,永远不需要渠道。互联网在这里渠道的意义是失去效应的。渠道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你卖不出去,我能卖出去。这样形成了你对我的依赖。如果你也能卖我也能卖那叫啥渠道?货币基金这个东西,淘宝能卖并且卖的比人好,勉强算上货币基金的渠道吧。但是这个渠道的自我限制太大,仅适应于同质化的极低风险产品。而百发在这里则压根连渠道的表现都没有,无非是个认购系统而已。
如果非要用搭便车模式来区分两者的话,我感觉百发等产品跟余额宝的区别在于,余额宝是开了很多的网吧,在里面卖方便面,卖水,而百发等产品,其实是网吧人数不多,没什么人来,只好打出了招牌说,免费提供方便面和水,忽悠人来上网的方式。这个其实就是互联网里面有段时间所谓的得账户者得天下的区别,阿里有极大的客户群,因此是有账户体系,而且还不少,而百度看上去过客匆匆,人流极大,但是却都是从网吧门口经过,从不进来,所以缺乏账户体系,使得他搭不上便车。百度期望通过百发等产品,能建立起账户体系,所以他那点补贴的钱,都是拉客的钱。当皮条费了。
至于怎么看得屌丝者得天下?如今媒体常说得屌丝得天下,我其实一直都觉得都是扯淡的事情。屌丝其实是忠诚度最差的客户。想想开心网,怎么说也几亿屌丝用户,现在呢?一世英雄,而今安在哉?屌丝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持续给予刺激,立马就走,再好的客户体验都是浮云。最好的客户体验以前是免费,现在是送钱,送钱给你再垃圾的体验都变成好体验,只是问题是这种体验是否能持续?如果不能持续,那就玩完。百发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核心的问题,他花了这么多钱搞互联网金融,也就是玩一票金融游戏而已,其实阿里面临的问题也一样,阿里的账户体系建设起来的核心在于淘宝提供了持续的便捷性的购物,具备极大的粘性,使得屌丝愿意继续停留,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更好方式来进行更好的购物可以进行替代,立马也会失效。显然现在他碰到一个叫微信的对手,移动端布局落后必然是阿里致命的缺陷,这个我在两年前的预测,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其实,移动互联网比互联网更可怕的事情,在于,移动互联网造就出来的屌丝,比互联网的屌丝更没节操,更没底线,更加的喜新厌旧和骄奢淫逸,整个互联网的江湖因为移动化以后,会显得更加的分化,自我意识更浓厚,不可测性越来越强。
————————————————————
最后给我的新书做个广告,《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各大电商网站已经上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大家,点击下面的购买链接可以到我的微店购买签名版书籍。谢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江南盈和余额宝哪个好_百度知道
江南盈和余额宝哪个好
江南盈和余额宝哪个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余额宝的好处就是直接支付&余额宝支付其他平台或银行的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都是货币基金,需要先“赎回”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阿里巴巴集团最近的几个热点之我见&--风吹江南
阿里巴巴集团最近的几个热点之我见
在飞机上花了一个小时写的,不严谨,很仓促,凑合看。
&&&&&&在飞北京之前,有几个朋友打电话来说,愤青,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最近的几个事情,你怎么看啊?好久不见你点评阿里,对不起你阿里黑的称号啊。我自己也不知道为啥我我会被称为阿里黑,确切说,我对于黑的理解是捏造虚假的事实进行攻击,而不是基于客观事实做点评和分析,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写的阿里的诸多文章,从来未曾捏造过任何数据,而只是基础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梳理,这样也叫黑的话,那谁是白呢?
&&&&&&其实,时间过了两年,我对阿里别的地方,不太敢说什么,但是在金融领域内的几个分析,我自己认为还是经得起时间的经验的,余额宝走到现在,被某教授夸奖为是无限牛逼的产品,徘徊在二季度的五千亿规模,用户数虽然增长,规模却乏力进入稳定,而且收益也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回归正常。而当年被无数基金寄予厚望的基金超市,一片惨淡。不需要我来说什么,肯定也被证明是失败的了。甚至被认为是传统金融杀手的阿里小贷,规模也一直徘徊在一百亿左右规模,也没看到太多的想象力。
&&&&&&最近阿里联合七家银行发放基于国际站的出口数据所做的贷款,又再次引发热度,我也没有做太多的点评因为其实在2012年我就发表过文章认为,这个是阿里该考虑且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个是正途,而不是去做申请银行牌照的事情。所以,我压根都没太当这些一回事。因为逻辑两年前都已经说完,貌似也没啥好说的。
&&&&&&但是看到今天朋友圈不少人在说监管不给阿里批复银行的时候,我却觉得有必要扯淡几个点,扯淡之前,我先把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的观点先贴上来,原先题目是《关于阿里金融的几点看法》,貌似当时转发量也挺大。被人改题目是《阿里做金融不如做金融服务》,网络上搜搜应该有的。
&&&&&&全文就不贴了,拉了几个相关联的点出来,都是原文:
&&&&&&&第一个点是阿里金融跟建行分手,跟工行也基本分手,原因很多,扣除阿里过于强势之外,本质上,其实是建行,工行对阿里的客户群体的风险特征的不熟悉和陌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风险评估的复杂所导致,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真要对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话,我们可以说较好的风险评估还是能做的到的,但是问题在于风险评估的成本过高而带来投入和产出的极度不成正比,银行以及银行客户经理都是趋利的,在投入过大,产出有限的情况下,不愿意进行操作,也是非常的商业逻辑,从道义上进行谴责意义不大。毕竟商业行为是股东负责,而不是对社会公众负责。
&&&&&&&阿里巴巴跟建行和工行的合作的成果非常有限,几百家B2B客户,能进入银行视野的客户估计不会超过十家,在这过程中使得当初双方都规模浩大的业务模式,成为了一场政治秀,为了让这个政治秀能继续表演下去,建行,工行都不得不从自身的客户群体中,选出客户,让他们加入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成为阿里巴巴的客户,然后在给予贷款,作为充业绩使用,这种模式也就是毫无意义。
&&&&&&&时过境迁,双方都开始反思这个过程,单飞就成为了阿里巴巴的自身选择了,银行无法完成的行为,阿里巴巴想通过自身完成,阿里小贷就这么成长起来,这里其实有个很大的前提和问号就是银行都不敢或者不能对阿里巴巴的客户进行成本有限的情况下的风险充分揭示?阿里巴巴能做到么?这个是个庞大的命题。阿里巴巴能做到么?
&&&&&&&这个点上,我用了很长的逻辑来论证阿里也做不到,实际也挺难,具体还是去看文章吧。我这里不引用了。
&&&&&&&第二个点是阐述阿里金融跟国有银行的关系不大。
&&&&&&&今天看到牛文文说,阿里金融让国有银行很动摇,隐含的意思是可能国有银行会通过政策层面来打阿里,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我国其实试图建立的是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针对不同的区域建设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跟阿里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会构成正面的竞争,但是有没有所谓的动摇呢。我想在思想观念上是有的,但是现实业务上,基本不构成正面冲击,前面说了工行和建行,跟阿里的分家,其实很明显就看出来国有银行对阿里的业务本身也并不是很看好,反倒是反过来看一个问题,如果阿里进入银行领域所受到的竞争,其实要大大高于银行自身受到互联网业务的冲击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的,因为阿里的客户中95%的客户其实一直没有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换句话说,本来就不是银行的客户,阿里在一亩三分地上折腾,对银行造成的冲击来自于哪里呢?但是反过来看,银行在不断受到资产管理行业券商信托等影子银行以及内部之间的竞争激烈,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反倒会开始进行差异化竞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建立到是有了契机,兴业进入同业,民生进入小微,都是这种大背景下的无奈选择,在面对民生银行进入淘宝客户的时候,阿里金融和民生的优势谁更强呢?!这个命题就丢给大家自己去评判吧。不多扯了。
&&&&&&&第三个点是阿里金融的未来之路,
&&&&&&&阿里金融其实并不单指阿里小贷,也包括了阿里的虚拟信用卡,阿里的在线保险销售,还有在阿里平台上的金融产品的零售,至于阿里的所谓资产证券化,我到是更多放在阿里小贷的层面上,个人感觉意义不大,没有足够的小贷规模,谈证券化只是噱头罢了。
&&&&&&&阿里金融的未来到底做什么呢?阿里其实也曾经申请过银行牌照,但是监管部门,并没有予以审批,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我到是觉得监管部门其实可以审批个牌照的,哪怕你在确认阿里玩不好金融,也是要给人家玩金融的一个机会的。当年李书福到北京说要造车,监管部门跟他说,你造不出车的,你这是找死,李书福说,那我要死,你就给我一个死的机会罢了。金融当然跟造车不一样,因为造车,死了也就死一个厂,但是金融可能带来很大的外部效应,尤其是银行,完全可能会死一批储户,但是,通过更好的监管等方式,其实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总部能因为担心会出事情,就一直死守牌照,没意义。
&&&&&&&我一直在说,某个意义上在中国没有牌照,基本上就屏蔽了做金融的可能性。所谓草根金融,无非只是民间高利贷的好听点的称呼罢了。牌照在中国是个免死金牌,没有牌照做金融,做好了,也就做好了,做不好的时候,就是非法集资的另外一个定义。以马云的家大业大,去做没有牌照的金融,肯定是不会去做的。想来意义也不大,但是打着金融的牌子赚点估值的事情,他是会干的。但是解决实际意义的可能性基本上很小。
&&&&&&&那不做金融,阿里金融做什么呢?我觉得阿里金融,做金融服务的成功概率其实要大于做金融的概率的,金融服务是无风险业务,而金融却是带有极大的风险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可能还是后者更靠谱。互联网的思维去做金融,不敢说九死一生,但是也差不多好不到哪里去了。但是互联网做金融服务,却可能成功概率更高。
&&&&&&&阿里可能是这个国度里继央行等一些国有机构外,拥有数据最多最全的公司之一吧,与其去集成别人的数据,为什么不去分享自身的数据,然后收取数据收益呢?而且如果说当年跟工行,建行合作失败就屏蔽了当初这种模式,其实现在看来也是挺可惜的。大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件事情,其实是有不同的结果的。06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躺着金子身上发大财,也看不上阿里的客户,但是当银行被内争外斗到当下的情况的时候,其实有大量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实对阿里的态度,依然发生极大的转变了。阿里跟金融机构的合作其实完全又可以上升到一个层次了。又何必去自身进行信贷操作呢?!
&&&&&&以上都是当初的文章,现在大体上观点都未发生变化,我在这文章里其实强调的是阿里想单独进行银行之路是不容易的,难度大大超过想象,阿里与其自己进行银行业务操作,还不如放开思路不要银行牌照,走跟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之路,会更靠谱。我也在《复星的演讲稿》里提到过,搞死阿里金融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给阿里金融发快牌照,让阿里金融跟银行进入一致竞争领域,这个时候就发现无所不能的阿里金融,最终就会进入平庸。为什么会这样?我这个点放到最后去论证。
&&&&&&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针对阿里拿到银行牌照还写过一篇文章叫《民营银行的未来一定会好么》,里面其实强调一个点就是,什么都能做的全牌照银行,回到最后都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且存活率也很低,这个已经是全球金融史都被证明的观点,我国的金融业暴利也只是看到了表象,而非实际情况,具体可以看我的文章,这也不多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是想表明阿里去申请一个带限制的牌照意义在哪里?哪些优势能保证阿里银行就能超越别的银行?
&&&&&&这次银监会批复了三家银行没有阿里,很多人责难说银监会为难阿里,其实就我自己个人感觉,我到是认为并非是银监会责难,而是因为阿里自己没想明白,今天阿里银行的俞行长说,他们很珍惜监管部门的批复同意设立银行,所以一直在研究政策,积极配合,这个话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呢?从这段话来看,说明这次阿里并没有提交筹建的具体方案。
&&&&&&什么意思。事实上银监会上次同意五家公司开办银行之后,要求各家递交相应的运营思路,筹建方案等,然后再针对性的进行批复,里面包括了股权结构、经营范围、风险控制方式等等,一系列的要求,按照成熟一家批复一家的精神进行审批。那么按照俞行长的这段话的意思是,他们还是一直在研究之中,并未明确最终方案,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银监会批复的问题。其实结合之前市场一直传闻阿里不准备申报银行的小道消息,我到是觉得这次批复的背后是阿里自己没递交相应的材料,因此也压根不存在为难一说。
&&&&&&最后我就是想讲讲,阿里申报银行的弊端一定是大于收益的,我们很多时候看东西,都是静态的不会动态去看问题,很多时候,时间不同,位置不同,其实优势都是相互转换的,一加一并不是等于二的。谈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谈谈我在去年提出过一个叫大规模业余化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未来随着互联网边界的不断模糊,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趋势会不断的模糊,基础于原先技术条件下的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讲着很拗口,其实举例很简单,我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司机,因为我全球到处飞,在杭州的时间很少,我司机经常没事干,就通过易到软件到机场接机,送机,还给人去开婚车,这些对他来说是非主业的事情,其实最终是打败了谁?打败了专业的出租车司机。为什么?因为竞争成本不一致啊。出租车司机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三百的份子钱,而我司机没有任何成本。这样的生意怎么打?非专业打败专业。这种情况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出现之后给了更多非业余人士进入专业化市场的机会,技术工具进步的结果。
&&&&&&其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面这种情况很多,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余额宝,其实本质就是这种大规模业余化的典型,余额宝的本质就是阿里拿出了压根不是非战略产品,成败无所谓的边缘化产品,来跟银行的专业打架,这个时候银行就很难跟他打,你怎么可能要求银行跟余额宝一样主动抬升存款利息?不现实,竞争成本不一致。而同样道理,微信支付也带有这个特征,支付对于微信而言很重要,但是其实没微信支付之前,大家也一样在用微信聊天,微信通过捆绑支付,可以极大的增加粘性,拓展用户,甚至可以不要钱或者贴钱来推广支付,最终微信支付就让银行的汇款很难受。因为竞争成本不一致。
&&&&&&其实我们会发现这种边缘化的竞争其实都是基础于自身固有的优势延伸实现的,他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一定是边缘化的竞争,不能走入到一致对抗,你让我司机辞职成为专职出租车司机,一定很难搞得过专职司机,我有时候自嘲自己,虽然我过去两年走了几百场演讲,看上去牛逼哄哄,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大规模业余化的典型,为什么呢。因为我主业不是演讲,所以我敢说实话,我不需要取悦我的观众,有人爱听就听,不爱听就不听,关我什么事情?我不依赖我的受众而活。这个是保证独立性的首要关键,离开这个很难独立发言。第二,我长期进行的是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所以我更接地气,有很多东西,不是实验室里,课堂里,家里闭门造车就能理解的,许多简单的道理的背后是血的教训,你让那些专家学者教授来讲,肯定是流于表面。但是我这个优势是来自于我主业的稳定,如果有一天我不干投资了,学人家去做教授,那必然会发现我的演讲也空洞无物,那么要理论没理论,要实践没实践,我拿什么跟人家专家学者教授比?
&&&&&&其实阿里金融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目前所有看到的很多阿里的优点,前提一定是阿里不是金融机构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不是金融机构,所以阿里可以游走在很多金融机构之间,纵横捭阖,这家不玩,那家玩。谋取更大的利益,一旦成为了行业人士,何来的优势?第三方支付,顾名思义是第三方,因为是第三方,大家跟你玩,如果你都跟我们一样了,谁来跟你玩。目前所有的支付接口都是通过银行接入的,如果阿里是银行了,那么傻逼才跟阿里玩,凭啥我的存款要留到你这里?
&&&&&&再看余额宝,余额宝为什么能给大量投资人更高的收益?那是因为他是集合了大量投资人的存款,最终在不同银行之间询价的结果,一旦阿里自己做银行了姑且不论是否还有那么多量来到你这里,就看最简单的银行盈利模式,银行的本质是吸收相对较低利息的存款,然后较高的收益放贷出去,大家都在夸阿里的投资人收益高,规模五千亿,谁都往阿里银行去存款了,事实上那家银行吃得消拿4.5%的利息存款啊,阿里自己做银行了要这么高的利息,那就是找死了。还有很多人说,用阿里贷款打八折,阿里自己也号称阿里贷款的利息只要6.7%,那两个和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一边是超高的存款利息,一边是超低的贷款利息。最终的结果就是阿里的盈利性极差。别跟我说阿里是神,无所不能。在同一行业的正面竞争里,都是真刀真枪比较的,阿里的体系内或许阿里是有优势,离开了阿里,在其他领域里阿里何来的优势啊?而阿里体系内,阿里做小贷做了这么多年,才做多少规模,压根无法支撑起一家银行的规模。
&&&&&&阿里还一直想做征信业务,什么是征信?征信一定是社会底层架构和设施,这种东西,一般都是独立的第三方运营机构来运行的,人家跟你交换数据的前提是你是独立的,而不是跟我一样,否则我凭啥跟你交换数据?没有数据又何来征信?阿里自己做金融机构了,很多的固有优势都会丧失,而不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叠加的。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有所得,却不想失去?
&&&&&&所以,你能打的过别人,前提是因为你跟他打的是不对称的战争,你如果跟他成为一样的东西,那回到最后就是真刀真枪,噱头无用,比的就是谁比谁有更好的运营管理能力,我们不能说阿里一定打不过别的银行,但是至少在基本面上看不出阿里的优势在哪里。这个世界颠覆一定是来自不同维度的颠覆,从来不是同一层面上的竞争。
&&&&&&以此推论,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不认为目前市场上有互联网金融的原因,互联网金融,必然是要表现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呈现乎不同的玩法和不同的优势,确切说要跟传统金融机构不不一样玩金融才是,如果回到最后,你也要成为金融机构跟金融机构对打,那最多是肉搏,何来颠覆一说呢?
&&&&&&互联网表现出了更高的技术性优势是让你换个方式打金融机构的,如果还拘泥于传统玩法,那毫无意义。我自己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其实是感觉这个世界颠覆一样东西,未必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个体系,也就是说打掉一个金字塔,未必一定要在造一个金字塔,他可能是一地碎石头的社会,怎么理解呢?我自己感觉互联网出现之后,技术大发展,使得金融业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从而多种业态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蚕食金融机构的以前各个主业,例如大量宝宝瓜分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蚕食了银行业的汇款业务,部分优秀企业的自我贷款也分了传统信贷规模等等,并不是说要重新设立一个来自于互联网的金融机构来跟金融机构打的。
&&&&&&其实大家去想想以前的以寄信为主业的邮政局是被谁搞死的,是被EMAIL搞死的,而EMAIL是什么东西啊?只是互联网里面压根不起眼的一个小应用而已,最终这个互联网的小应用搞死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主业机构,并不是说互联网设立了个邮政局搞死了邮政局。这就是所谓的颠覆,颠覆来自于另外一个维度,这个结论肯定是可以下的。
&&&&&&不小心搞死金融机构的肯定不是金融机构本身,如果阿里金融要走银行这条路,那么其实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必然是毫无意义的。他曾经无限攻击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弊端一样会出现在他自己身上,骨子里,我一直很希望阿里那个银行牌照试试,因为我很想论证下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一直看阿里做金融,其实是跟他们同步边想边看,我的思考有用最好,无用也罢,骨子里其实都是希望阿里金融能走的更好。虽然我真的很不喜欢阿里公关的风格。所以,且行且珍惜吧。
&&&&&&最后谈谈我自己关于新媒体之后的阿里公关的想法,其实大家有没发现虽然阿里还是很抢眼球,但是我们发现阿里的眼球热度持续已经远不如一两年前了,而且相比较于原先一面倒的赞的态度而言,现在对于阿里的评论更趋向客观跟理性,为什么会如此呢?
&&&&&&其实是有几个原因的,第一个点在于过去两年里阿里新闻实在是太多,一会一个新闻,今天放了屁开个新闻发布会,明天在放个屁又开个新闻发布会,弄到最后媒体以及民众都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新闻跟屌丝一样,其实是需要不断的刺激的,而且刺激强度要越来越大才行,今天放一个屁,如果明天还是放屁,大家就觉得不好玩,要放两个还有点意思,后天放三个也不行了,要放个香屁才行,弄到最后,如果放不出什么来,媒体和民众很快就转移兴趣了。过度公关的结果。
&&&&&&第二点,其实是跟微信、微博有关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微博虽然造就了无数的公知,无数的神棍和骗子,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被欺骗的洗礼之后,中国网民的智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微信群,定期的组织学习,分享,大大提升了中国三亿多网民的智商,原先很简单的喊几句话就能忽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网民越来越具备质疑的精神,这个其实是开放信息带来的好处,不在是容易以前的一边倒格局了,以前由于渠道相对受限,从而使得内容不重要,只要渠道掌握,在垃圾的内容都能走遍天下,强制洗脑,现在其实不行了,渠道多元化和开放之后,大家不在是盲从,从而内容成为很重要的点,虽然不能做到内容为王,但是许多不一样的声音都在涌现,从而也使得过去那种造神的方式不在可行。互联网的公关难度也越来也大。
&&&&&&其实这个是好事情,当然也是坏事,坏事在于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傻逼碰见二逼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随着吵架成本的降低,导致各个群体之间纠纷不断,自主意识萌生之后,就开始自我声音的表达,于是我们发现曾经还是因为熟悉朋友据合起来的微信群一改过去相敬如宾的态度,都开始了纠纷不断的境地,大家撕下了不好意思的面纱,开始天天骂娘了。这个是最好的时代,这个也是最坏的时代。
&&&&&&最后:我自己认为阿里的银行牌照申请还有一个重要的点还是来自于股权结构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其实都不太能让一家公司控股一家银行,那带来的问题太大,很难撇清关联贷款的问题,我们的银行貌似要求银行的股东不得一股独大,这就意味着阿里要跟很多股东分享其自身的资源,我感觉对于阿里这样对于主动性要求很高的公司而言,这点几乎是致命且不可接受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设立一家银行而言,则又很容易陷入管理人控制的弊病里面,意义也不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到是真觉得阿里不申请牌照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还是那句话,我真挺希望阿里能办银行的,来看看无所不能的阿里在银行领域是否也还是无所不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还有人存余额宝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