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具足戒,会对修行有什么影响

噶玛仁波切:这十种因缘具足,修行最容易得利--学佛网
&噶玛仁波切:这十种因缘具足,修行最容易得利
发布:如是&[ &]&& 日期: 16:47:00&&
  暇满人身之十圆满是指:  一、 已得人身,所依圆满  若投生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恶道,于巨大的烦恼与痛苦中时时受煎熬,无暇亦无福报和智慧闻思修佛法;天道众生长久沉溺于安乐,不思出离与修行;阿修罗道众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暇修行。六道之中,人道是修行最具缘具福之地。  二、 诸根具足,根德圆满  获得人身之后,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缺失,就无法圆满地闻思修佛法。如眼不能看佛经、耳不能听善知识讲经说法、鼻不辨气味、嘴不能交流佛法,身不能修持佛法,智障人士无意识和智力闻思修佛法,就算修行的外境都圆满,但却不能圆满实修。  三、 生在中土,环境圆满  这里的“中土”,泛指有佛法教化之地,佛法僧三宝具足,与无佛边地相对。中国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到金刚乘的密法都保存完整,只要你想学,无论是何种根器之人,都有机会遇到佛法,这就是中土。  四、 业未颠倒,意乐圆满  这指的是所从事的世间法如理如法。如果获得人身却行持十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贪、嗔、痴,所从事的工作皆为造作恶业,如屠夫、娼妓、强盗、猎户、渔夫等,即为行颠倒业。现在很多人愚昧缺乏善根,对造作十不善业乐此不疲,如喜爱钓鱼、捕猎、杀生、吸毒、嫖娼、赌博等,却标榜是特立独行有性格有文化,都属此类。  五无间业,是最严重的业际颠倒,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四个清净僧为一个僧团,哪怕在四个及以上清净僧中,挑拨诽谤,造成离间,都造下极其严重的五无间业。所以,护念好自己的身口意,是让我们不颠倒业际的保护伞,大家一定要谨慎小心。  五、 信仰佛法,信心圆满  只有以虔诚心求法,才是对正信的圆满,才能生出正知正念,才能走上究竟圆满的解脱之路。否则,看似各方面都良好,却只是白白浪费以前生世累积的福报而已。  以上五条,属于五自圆满,源于内因的圆满若已具足,应该发起大精进心,勤奋地追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以免福报缺失后,违缘四起,后悔亦晚。  六、 值佛出世  目前,值佛出世,属于贤劫,相比无佛出世的暗劫,贤劫非常短暂。佛经记载,贤劫有千佛出世,每一尊佛入灭后,要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另一尊佛才会出世。现在,伟大的佛陀虽已涅,但佛法还在,清净传承下的高僧大德还在,我们依然“值佛出世”,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缘。  七、 佛宣正法,正法圆满  并非每尊佛出世都会说正法,有些佛出世后观察众生因缘、福报不具足,即会入定直到涅。佛就算出世,若不讲经说法,尽管身为人却于解脱无益。从佛陀时代直至今,如果没有历代高僧大德清净传承、宣讲正法,人们如何才能有机会闻思修佛法呢?  八、 佛法住世  目前已是五浊恶世,但传承清净、殊胜完整的正教二法仍然存世。各种珍贵的佛经法本依然保存完好、众多高僧大德孜孜不倦弘法利生,圣妙佛法仍旧在广弘宣扬。  九、 随法而转  获得诸多圆满的内外条件,还要能够跟随正法之流转而趋入究竟解脱之道。随法而转,就是因缘福报具足,能够皈依具德上师与三宝,能够踏入佛门,在具德上师的教导下,精进闻思修佛法,直至证悟空性,乃至获得圆满无上佛陀的果位。  十、 正士摄受  正士即为具德上师、善知识。能够引导、教导你闻思修佛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五浊恶世乃至末法时代,能够得遇明师极为不易。所有佛菩萨皆如法依师成就,如观音菩萨将上师阿弥陀佛祈安于头顶,在绘画造像中均有体现。  综上,顺缘如愿皆圆满,十圆满,实为修行人之内外顺缘,是我们世出世间的重要福报,既然拥有了,就要精勤善用,切莫要懈怠!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18_我为何要修道(简体版+繁体版)
18_我为何要修道(简体版+繁体版)
当前文档过大,建议您在wifi环境下观看> 普贤共修 >
> 普贤讲堂 > 基础班课程·2016 >
走出修行的误区:皈依 第四课
音频加载中...
  为了度化无边无际的众生,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在菩提心的摄持下,我们继续学习上师仁波切的殊胜开示。
  整篇关于皈依的开示可分为五个方面:一、皈依能够带来什么;二、阐释无常;三、解释因果与轮回;四、内在的觉醒与缘起;五、开始修行。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二、阐释无常。可分五个部分:(一)逃避无常的后果和原因;(二)无常到底是什么;(三)无常为什么会带来痛苦;(四)接受和实修无常;(五)无常的利益。在这部分中,我们已经讲过一味地逃避无常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反之,如果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并与之相处,我们就会获得许多利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此部分内容。
  (五)无常的利益
  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
  1.功德一:让我们警醒。
  【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它时刻提示我们保持警醒。】
  当我们想到自己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或者这是我们今生所能听闻的最后一堂课时,我们才会在自相续中生起警醒,从而精进地修学。
  下面,我们从反面论证不修无常的过患,以对比的方式说明修持无常的功德。
  (1)不修无常的过患
  不了知、不忆念无常的过患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①障碍希求后世的解脱
  因为不了知无常,我们总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至少会在很长时间里不会死。因此我们只会考虑今生如何养身,如何争名夺利、打败对手。这种唯一只关心今世利益,不注重为后世利益修持善法的行为,会障碍我们未来的解脱和成佛大义。
  ②修善力量微弱并混杂恶因
  听过一段时间的课后,师兄们会有这样的感触:听闻一两堂课还比较容易,但若想长期听课,除了需要毅力和恒心外,很大一部分还依赖于我们真正喜欢并希求佛法。然而,如果不忆念无常,纵然我们喜欢佛法,也可能会因为各种世间琐事而搁置学修,无法听课。因此,忆念无常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可能到明年的此时此刻,这样的因缘就不具足了。所以,我们应通过反复思惟无常,让自己在欢喜心的摄持之下具足力量,精进地闻思修行。否则,如果我们不忆念无常而耽著今世,便会使修行的善根力量非常薄弱。修学过程中也会因夹杂着希求名闻利养、不恭敬等恶行而导致善根不清净。
  ③修行拖延懈怠
  因为没有发起忆念寿命无常之心,我们会认为下午好好睡一觉没关系,跟朋友聊聊天没关系,上网刷刷淘宝没关系,从而将大量时间浪费在睡眠、昏沉、绮语、饮食等无意义的琐事上,导致修行越来越懈怠。反之,如果我们忆念无常,懈怠和散乱便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④生起猛烈的贪嗔
  如果生起常执而贪著今世,我们会对妨碍自己得到利益的人生起猛烈的嗔心,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人生起猛烈的贪心。当贪嗔之心生起时,我们便会不知因果取舍,对人、事、物用尽各种手段一味地夺取,而不了知这些烦恼的过患。
  ⑤放弃甘露妙法、行恶法
  认为&反正我可以在世上活很长时间,今天不修、明天不修没关系,五年、十年后我再回来修也可以&的想法,会让我们一再地拖延善法修行,慢慢地于正法退转,而一直沉溺在恶法之中。
  ⑥断增上生和决定胜所有命根
  &增上生&和&决定胜&是佛法名词,用以形容我们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安乐。&增上生&指人、天人相续中所具足的安乐。&决定胜&指依靠证悟空性的智慧而获得的解脱利益。也可理解为:&增上生&是暂时的安乐,&决定胜&是究竟的解脱。
  如果我们不忆念无常,以上两种安乐都将不复存在。因为暂时的安乐和究竟的解脱之因是依靠努力行持善法而来的,但现在我们恒常耽著于今世,而不想修习善法,因此只会离安乐越来越远。
  以上即不修习无常会出现的诸多过患。
  我们可通过以上六个方面,来观察自己在修行中是否有这些症状。比如:不想修行、不想做功课,或是修习善法的力量非常微弱等。这些过患的产生会让我们放弃善法、行持恶法,从而断绝所有的安乐。而以上的所有过患均由常执所致,如果我们修习无常予以对治,以上的诸多过患将会全部消失。
  因此,金厄瓦格西曾教诫后学弟子:&如果清晨没有观修一座无常之法,白天就会被执着今世的念头所左右。&如果我们在每天清晨没有作无常的观修,那么这天的白天便很可能被执着今世的念头所左右。执着今世便会导致我们无法安住于正法之中,又会回到从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
  (2)修无常的功德
  《毗奈耶经》云:&我之眷属中,犹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连等,于如是百人,供斋与供物,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为无常殊胜。&在我的眷属中,舍利弗和目犍连等弟子犹如妙瓶般殊胜,供养百位像他们一样具有功德的人饮食或物品,不如一刹那忆念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的功德殊胜。所以,如果我们忆念无常,不仅能够让自己警醒而且也是积累资粮的殊胜方便。
  《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在一切观想中,观想寿命无常是第一种想,它能够断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和我慢。
  由此可知,在教导皈依之初,为何上师希望弟子走出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常执。如果我们能从第一步便走上正确的道路&&断除常执、修习无常,后续的修法便会精进,从而趋入解脱。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知道这种修法,后续的修行便会出现疲惫、退转,因贪著于今世而流转轮回。所以,在皈依之初,断除常执、修行无常是非常重要的。
  2.功德二:让我们具有希望和鼓励。
  【无常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不管我们以前犯过多么大的错,也不管我们现在有多么愚昧无知,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可以清净过去的罪业,逐渐不再迷惑。】
  无常意味着一切都有可能改变,只要想到这个规律,不论我们现在的状况如何糟糕,我们都会知道未来一定有无穷无尽的希望等待着我们。如果那些跳楼自杀,那些处于人生低谷的人能了知这一规律,可能很多人就不会走极端的路线了,因为他们会知道,眼下再苦再难,未来都会变好的,因为一切事物都在迁变。
  《寂静之道》中形象地阐述了无常的好处:&倘若没有无常,黑夜永远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远盼不到阳光灿烂,得病的身体永远不能恢复健康,离别的人永远不能再相聚,这样的世界想想都很糟糕,不是吗?&[注]因为无常,白天和黑夜会相互轮转;因为无常,我们有心情低落,也会有心情美好;因为无常,我们病后可以康复;因为无常,糟糕的事情会变好。也因为无常,虽然我们现在愚痴无明,但只要努力学习佛法,就可以变得清净智慧,就能从凡夫变成像上师般的温暖、智慧、幽默之人。所以,只要有无常,就有无限的希望。
  在有关无常的开示中,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希望弟子能铭记无常的规律,让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低谷和困难,也要具有勇气和信心。
  放松的修法
  我们修行无常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每个人的体现不同,有人很放松,表现不明显,有人因过于紧张,会出现误区。想到:明天可能会死去而修行的机会很难得,一些修行人会很精进,有时这种精进会让他们的内心紧绷、刻意。如果每天紧绷着自己,我们就会像琴弦&&绷得特别直、特别紧时,就有可能会断掉。
  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在早年的修行过程中也曾示现过太过紧张的情况:当年他在才旺晋美堪布座下闭关专修时,前面暇满难得的修持非常顺利,直到观修寿命无常时问题出现了。他非常紧张,修法该有的验相迟迟没有出现。于是他在本该闭关的白天走出了关房。当时,才旺晋美堪布慈悲地把他叫了过去,说出了对我们日后修行非常有用的窍诀:&&弟子,你应该把窗户打开,看外面的虚空,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天空中,安住。&我按照上师的提示去做,果然很快走出了困境。才旺晋美堪布传授的这个珍贵法门,让我受用一生。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注]
  上师为我们示现了修无常时的紧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窍诀。未来我们在修无常等法的过程中,如果感到太紧张、紧绷,或修学已进入死角,那么不妨也让自己看着天空,把心融入进去,慢慢放松。如果我们能放松下来,静看世间一切之迁变,静思自己所修之法理,其实会更容易走出困境,达到该有的境界。就像琴弦处在不紧不松的状态,才能奏出美妙的声音一样。
  但应注意,放松和放弃或毫无意义的散乱截然不同。散乱、放弃是让自己沉迷于五欲六尘中,这只会让心更累;放松则是让心不再刻意追逐世间、出世间的结果,只是安住在修法的当下,这可以说是一种最好的修行状态。
  《次第花开》中讲道:&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注]
  修行并非要我们在无常的本质之外,再去刻意追求一个什么境界,它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真实体会无常,并在此过程中修持解脱之理,精进、欢喜地行持善法。我们修习无常时,万一出现了非常紧张的状态,也可以用上述开示和窍诀来对治。
  三、解释因果与轮回
  这部分内容在之前基础班的课程中略有涉及,比如&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前后世是否真的存在&&相信因果就等于相信轮回,轮回只是无数个因果串联起来的相续而已&。下面我们就结合此前所学,根据上师的引导和开示,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我们分四个方面来讲解:(一)避免误区&&因果与轮回的重要性;(二)阐释因果;(三)因果是谁规定的;(四)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一)避免误区&&因果与轮回的重要性
  我们要避免两种误区:一是随意妄为,二是陷于宿命论。
  1.避免随意妄为
  【也有人会反过来看问题,认为既然一切都是无常,都会消逝,那么大家满可以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也不必精进追求什么,反正到头来都留不住。】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比如你曾非常信任一个人,后来他却背叛了你,让你受了伤害,这时有人可能就会觉得感情不可靠、爱情不可靠、友情不可靠,然后就什么也不相信了。还有些人更极端,认为:既然一切都是迁变无常的,都抓不住,那就无所谓了,我就游戏人间嘛。这种想法体现着一种悲凉、无奈的情绪。有人说:&我的家庭不算幸福美满,我也不满意,但能怎么办?好过歹过都是一辈子,无所谓了,我就游戏人间吧。&还有人说:&我以前辛辛苦苦挣钱养家,我现在生病了,他们却只看重钱,不好好照顾我。唉,没意思。&甚至有人会说:&我养了一辈子的儿女,到头来远走高飞了,不要说照顾我,连个电话都没有。一切都不可靠、都会变啊。无所谓,爱怎样就怎样吧。&
  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这些厄运、无常会降临在自己而非别人身上?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婚姻幸福、子女孝顺,总能逢凶化吉;而有些人却厄运不断,不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命运的眷顾?除了悲凉、认命之外,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只能认命或认倒霉吗?不是的。
  了解无常后,我们要放下常执,放下世间法,但不应陷入&无所谓&,而应进一步深入思惟,看看无常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使无常的显现在时间、形式上有所不同。这就是上师为我们指出的第一个误区:因为一切无常,故选择随意妄为,无视因果。假如没有因果,那&认命&或&无所谓&都是可以的,但若有因果,就不能如此了。其实看似无常的万事万物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
  【佛陀在指出无常的事实之后,又慈悲地开示了事物背后的另一个真相&&因果的法则,使我们不至于迷失在无常之中。】
  我们是怎样迷失在无常之中的?无常让我们觉得要珍惜当下,结果我们的&珍惜当下&却体现为任性妄为。我们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处世原则,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无恶不作,尽情地享乐、浪费,随意破坏生态环境。既然一切都是迁变、没有意义的,那我只要今天快乐就好。其实这些都是迷失在无常之中的表现。
  然而,根据佛陀的开示,事物的规律除无常外,还有因果。我们缘无常事物的一切思惟、语言和行为都会形成业,业为&造作&之意,一切造作都会成为未来果报之因,所以无常不意味着我们能随意妄为。因果的规律向来平等,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招致相应的果报。因此,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思惟、语言和行为。
  2.避免入于宿命论
  有人说:&我相信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世感受的一切都是报应。信因果就是信命呗。&相信因果真的等于信命吗?不是的。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否则,我们不会那么精进修行,忏悔罪障,也不会想到要以目前的凡夫身份去追求无上正等觉。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可能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
  (1)现在的一切是未来之因
  我们以前总把&相信因果&和&宿命论&视为等同。大家可能都有相似的经历,小时候父母会拿着你的生辰八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说&这孩子以后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命里带的&&这孩子十有八九婚姻不幸,命里带的&&&当我们学到因果时,便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信命&,并认为命绝对不可改(如果业果未经对治,的确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有道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造作是因,它会产生今世的果报;而今世面对这些果报时,我们的想法、语言、行为等又会成为未来果报之因。
  举例而言。你说:&我看到一只鸡,想杀它,这应该是鸡的报应吧,不然它怎么会落到我手里,我又为什么会想杀它?&确实是因为这只鸡前世和你有缘,你才会在今世看到它,想杀它,这是前世之因在今世产生的果。你可以缘前世的恶业而选择杀害它,但你在学佛后也可以选择不杀它,两种不同的选择会产生未来截然不同的两种果报。
  所以相信因果,一方面是相信前因产生后果(今生的一切都是由前世所导致的);而另一方面,则是相信你的所作所为、你的每一个当下都影响着未来,你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所以这种千变万化的可能又与宿命论截然不同。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当下的所作所为会成为新的缘起,其千变万化的可能取决于我们自己,因此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2)前因能够被改变
  如前所述,前世因今生受。那么,有可能使前世因不产生果吗?对此我们从两方面分析。
  第一方面,前世、今世所造之业,若没有得到任何对治,则必定会产生果报。比如你杀鸡后若没有忏悔,果报就一定会遵循着业果规律产生。第二方面,若你进行了对治,果报则不一定会现前。比如杀鸡后你励力忏悔了,那么由精勤忏悔之缘,果报可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甚至不现前;又如善业,如果它的对治&&后悔、炫耀等出现,善根就可能会被摧毁。
  但这不意味着忏悔可以改变因果规律。忏悔也是一种缘起,在这种缘起的作用下,你自然可以不感受果报。就像种下的种子,它本来一定会生根发芽,但你浇了一瓢开水下去,破坏了它的生长能力,它就不会发芽了。忏悔就是那一瓢开水,有了它这种因缘,果就不会产生,这也是一种业果。总之,如果不忏悔,因一定会生果;一旦忏悔清净,则不会再生果。
  由此可见,相信因果和宿命论完全不同。
  (3)总结
  以上我们从两方面阐述了&相信因果&与&宿命论&的不同。第一方面,纵然今世的果报由前世所生,但今世的每个当下、每个态度又都是新的缘起,都能决定你未来的命运,所以命运不是注定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第二方面,过去、现在所造之业不一定会成熟,因为恶业可被忏悔清净,善业也可能会被违缘所摧。
  我们要明白,因果规律充满希望,它不是宿命论,而是自己为自己负责,是最公平的一种&法律&。
  (二)阐释因果
  下面我们进入&解释因果与轮回&的第二部分:阐释因果&&正面解释因果。
  【我们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带来改变。有些行为的后果很快显现,而有些行为却要等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它的结果,就像野草的种子播进土里不久就会长出草来,而青稞播种后却要等来年才开花结果。】
  就像条件具足时种子一定会产生芽一样,我们的身、语、意(行为、语言、思想)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自己和他人,并造成一定后果。
  这一点我们都承认,比如教育孩子,你若在他心里播下善良的种子,未来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然而,有时我们也会奇怪:&我学佛这么长时间,一直诚心祈祷,可我爸妈的病却没好;相反,有些人一辈子无恶不作,他们家的老人却善终,而且他还一切顺利,钱挣得比我多,过得也比我幸福美满。所以怎么能说因果是合理的呢?&
  对此《俱舍论》中讲:一般来说,定业(决定会产生果的业)成熟时间会呈现三种情况:
  (1)顺现法受业:&谓此生造,即此生熟。&
  顺现法受业:此生造业此生成熟。此种业力的力量非常强大,会今世就成熟。比如有些人身体非常不好,但通过大量放生,改变了自己身体的状况。
  (2)顺次生受业:&谓此生造,第二生熟。&
  顺次生受业:今世造业,要到来世果报才会成熟。比如有些人虽今世很努力地行持善法,却依然穷困潦倒。但不要担心,他的未来一定会非常幸福。
  (3)顺后生受业:&谓此生造,从第三生后次第熟。&
  顺后世受业:今世造业,要到第三世以后,或是更久远以后才会次第成熟,此为业果规律所致。
  我们不能仅从业果在今世是否会马上成熟,来判断因果是否存在。因为诸佛菩萨早已指明,业果并非百分之百在今世就会感受,它是逐渐成熟的。因生果,果观待于因,这是一种规律,但果的成熟时间会有所不同,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三)因果是谁规定的
  可能有人会想:我是佛教徒,因果当然是释迦牟尼佛规定的。也常有人会说:佛陀说了杀生会短命,放生会有善果,生病了就赶紧放生。也许还有人会说:法师说了刻玛尼石的功德特别大,因果是法师说的。因果到底是谁规定的呢?
  【因果的法则无所不在、深奥复杂,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佛陀说只有像他那样彻底觉悟的人才能完全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一般人只能看见其中的某个片断。】
  因果法则并非谁的创造,它本就周遍世间的任何事情,就如水向下流,太阳东升西落&&这些无不是因果的体现。因果是一种自然规律,并非谁的创造。不是说佛陀讲了放生有功德,放生才变得有功德的,而是放生本身就具有无量功德,只是佛陀彻底了知了因果规律,并为我们宣讲清楚,要我们行持。即使佛陀没有宣讲因果规律,因果也依然会存在,只是我们会像双眼被蒙蔽了一样,不知如何正确取舍。如果违背了世间规律,自然只会越来越痛苦。
  此处要说明的是,一般人是无法看到因果的,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某个片段。比如世间有人说:不孝顺的人会遭天打雷劈,这可能是有人见闻此类事情之后得出的结论,但这只是因果的一个片段。
  还有些人通过禅定得到一些神通,他们也会见到一定的因果规律,但并非全部。《杂譬喻经》中记载,以前一个屠夫向阿阇世王祈求:&如果节会之际,有要宰杀的旁生,请大王让我来宰杀。&国王感到很稀奇,问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做的,为什么你愿意做?&屠夫答道:&往世我是一个屠羊为生的穷人,以屠羊的果报死后生于四天王天,天寿尽后转生到人间又屠羊,人间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忉利天&&这样往来天上人间已经六次了。因为屠羊的功德,我依次在六欲天享受了无尽的快乐,所以我现在还愿意当屠夫。&国王说:&你怎么知道这些因缘?&屠夫答道:&我有宿命通。&后来国王向佛询问此事,佛说:&他确实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过一位辟支佛,当时他对辟支佛产生了欢喜心,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因为这个功德,他辗转生于六欲天,从天界下生人间后还了知宿命。但是这一生结束后,他就会堕入地狱感受屠羊之罪,从地狱出来还要转生到羊中偿报。由于他的宿命通有限,只能看到往昔转六欲天之事,不知道更早以前遇到辟支佛之事,便误以为屠羊是升天的因。
  如果以一般的神通去了解因果,只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可能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就如这个屠夫,他了知的因果规律完全是错乱的,如果真如他所说杀羊可往生天界,那许许多多的屠夫岂不比修行善法之人更容易得到安乐,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还需警惕的是,有时我们会求神问卜,问一问未来之事,问问现在自己该怎么做。倘若被问之人本身的神通有局限(他确实没骗你,只是他能力有限),他跟你讲的只是他所看到的那一部分,而你却信以为真。你将此有局限性之语奉为真理,最后只能是两个人都被&坑&了。
  佛陀在此提醒我们,不要随意相信一般人轻易妄言的因果。
  我们自己也千万不要断决因果:你这样做会怎样怎样,你那样做会如何如何。这样说往往会太过武断。有神通之人都不能轻言因果,更何况没有神通之人了。我们需警醒自己。
  有人说:&凡夫的有漏神通不可信,如果是阿罗汉的神通是否可信?&阿罗汉是佛教声闻乘中,证悟人无我的空性智慧,断除了烦恼障后所获之果位。阿罗汉确实出离了轮回,但与佛陀的功德相比,还相差甚远。故尽管阿罗汉已是出离轮回之人,他所具有的神通也依然有限。
  在《俱舍论》中有提到阿罗汉有四种不知因(四种不知道的情况):
  第一种:因佛法深细而不知。如舍利子尊者不知如来之戒蕴。
  第二种:因对境遥远而不知。如目犍连尊者不知母亲已转生到具光佛土。
  第三种:因时间久远而不知。如舍利子尊者不知华杰施主具有随解脱分善根。这个公案是这样的:有个叫华杰的居士想出家,舍利弗尊者以自己的神通观察,发现华杰施主在八万劫中都未种下解脱的缘分,所以对他说:&你不能出家。&但佛陀却为他剃度了。大家都很迷惑,一个没有出家善根之人怎能剃度呢?佛陀说:&在八万大劫前,他曾种下出家之善根。&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尊者都无法了知华杰施主久远前所种之善根。
  第四种:因分类无量而不知。孔雀的羽毛非常漂亮,开屏后真是非常艳丽,但阿罗汉却无法知道孔雀是造了怎样的因缘,而导致这一根毛是金色,那一根毛是绿色的,因其种类太过复杂。而佛陀能说清每根羽毛产生的往昔因缘。
  连阿罗汉都会因为深细、遥远、久远和分类无量而不知,所以我们应通过佛经的开示,谨慎地取舍因果。
  因果规律并非简单地一个因产生一个果,而可能是过去众多的因缘聚合产生现在的某一个果,而现在众多复杂的因缘又会产生未来的某一个果报。我们应信受佛陀的开示,老老实实地谨慎取舍因果。
  我们在讲戒律时说过,佛陀的教证比我们的推理更重要。学习因果也是如此。佛陀开示因果取舍的教言,比我们个人的判断更为主要。
  今天这堂课,我们首先讲到了忆念无常的功德和不忆念无常的过患。初学佛,应把基础打牢,让自己一步步走得非常踏实。我们要了知业因果的规律,不要落入没有因果的误区。因果规律并非宿命的,它其实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可能,是最公平的&法律&,这种&法律&并非是谁创造的,而是世间的规律,只是佛陀以智慧为我们开显出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谨遵佛陀教言,谨慎取舍。
  下面我们随喜所有师兄听课的善根&&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听课,每一个人都可平等获得大家共同听课之功德。在这种欢喜心的摄持下,我们把所有功德供养给一切高僧大德,愿他们长久住世,将佛法弘扬到每一个角落;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下面我们共同回向。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下一篇文章慧智法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受具足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