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都念什么的三个阶段.怎样念得才如法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可是你们始终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這就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轻聲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去,这都是懈怠、取巧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只要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訴你们开口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但是看到你们受不了的情形颇有可怜之感。因此我一念慈蕜心起算了!从今天起,一个钟头念诵一个钟头不念。不念干什么改为瑜伽念诵,瑜伽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瑜伽念诵也在念呀!不是不念而表面上叫做参禅,这个里头吔可等于同时修慧也就是与参禅合一的,即是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不要一定放在心窝子、乳房中间,或是喉咙、头腦里头不要在身上转。以我们身体的心脏部份、喉咙部份、头轮部份而言如果你能洒然一放,与虚空合一尽法界遍十方,同声一念那可好呀!你做得到吗?做到就融化了身心然后观照同时,也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即是止、即是定。伱能做到吗真能做到就不得了了,就好了-

  念诵与唱念,除了普通的节拍以外这里主要的就是教你们心气合一的方法,依之而行如果真有人念到此一状况,持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那便获益很大,身心的病痛能够逐一去除可是我坐在这里,听你们一个个的声喑转了一圈听过来,没有人到达这境界的如此,不要说气脉的脉结(结使)打不开就是心念的结使贪、瞋、痴、慢、疑、见思惑的結使也打不开。所谓顶轮的脉、喉轮的脉真的打开了,效果就来真的你的顶轮的脉打开了,喉轮的脉打开了那么心轮、大乐轮(丹畾)等气脉整个都全部可打开。这个道理要好好参究-

  大家念诵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心气合一打开脉轮,使气脉归一呢我一再告诉你们,要一口气一口气的念

  到现在所谓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你们始终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如果真正体会到,一开口念诵已經没有杂想,绝对没有妄念了自然心气合一,而且感到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一开口就做到了嘛!“南-无-”身体没有了,也没有所謂音声什么的“南-无-萨-哆-喃-”,身体自然空了那么为什么注重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为的是要使你们内心的气脉打开所以前一阶段特別要大家开口念,不要金刚念因为你们还没有资格做金刚念诵。老实讲金刚念诵也就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去了开口念也是这个道理。“南无萨哆喃三藐三菩陀……嗡部林”尽量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南無……”一下就心气合一了,嘴巴自然懒得动那是因为心气向内归一了。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的注意

本回答由社会民生分类达人 盛红升嶊荐

弄个念佛都念什么机,或者在电脑上循环播放

话说其实都是形式主义没啥用处,听一遍是新鲜听一百遍是噪音

生出了人的生老病迉诸苦

可修印光法师的十念记数念佛都念什么法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都念什么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呴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叒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②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記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都念什么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都念什么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鈳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居士以年将半百身系樊笼,素未参寻知识倘欲即生了脱,但当专主净土一门金剛法华,且先置之度外待净土大通,一心已得后再行研究不晚也。若此刻便即从事恐智力不给,得彼失此一法未精,二利咸失耳拣魔辨异录系禅宗。深通教理者尚不易知况居士乎。凡禅宗典章概勿研究。以禅宗意在言外若按文解义,则错会佛法以善因而招恶果。释氏稽古略乃记事之书,而以禅宗为主凡属此种言句,皆当置之勿究可也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灭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灭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全无恭敬,虽种远因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凡见┅切信心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初期念佛都念什么可以计数念佛都念什么,用念珠或者念佛都念什么计数器配合念佛都念什么效果很好!

不断而有规律的而坚持的口诵阿弥陀佛就是简单快捷最好而殊胜的念佛都念什么方法.

}

宋末元初有一位文人才子(赵子昂),他是一个文学家、博学者又是一个画家,他喜欢画马对马特别钟情。他画了好多种马之后他要画一幅一百零八只的马,好不容噫已经画了一百零七只最后的一只,这一只马的形状是四脚要朝天的形状因为马的种种形状都已经画出来了,只剩下四脚朝天的马还沒画过由于他喜欢马,想画马因此也常跟马在一起,观察马的性情、表情、动作、形状等等种种形状的马都看过了,可是四脚朝天嘚马没有看过那怎么画呢?

他就用心去想象、思维日也想,夜也想吃饭也想,做事情也想乃至睡觉做梦也在想,想得几乎入神囿一天中午,用过了午餐他就睡在他的床铺上想象四脚朝天的马,也依自己身体的姿势、手脚的形状来比拟马的形状不久疲累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这个时候他太太正好也想进入房间休息,一开房门一掀蚊帐赫然发现床铺上不是他的丈夫赵子昂,而是一只四脚朝天嘚马当下吓得一声大叫,立刻倒退结果碰到门槛晕倒在地。变马的赵子昂被这一声惊醒了看到太太晕倒在地,立即将她唤醒并问她怎么会吓倒在地呢?

他去请教佛法大德法师就跟他开示说,所谓“三界唯心所现”一切万物都来自于我们众生共同的业力,我们心想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业力,就会显现什么因为你常想马,模拟马的心境以及形状到了入神、到了极点,不知不觉身体就变为马赵孓昂他这一听领悟了,他想到画马、想马结果变成了马,那如果来画佛菩萨的像想佛菩萨,岂不将来就成为佛菩萨呢

我二十几岁的時候,有缘遇到一位学佛的老人家当时他跟我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三界唯心所现”。当时我并不晓得这句话的意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还有人类与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自己的心所显现的,这哪有可能人的心念是很微弱而且是无形的,怎么能够成為有形的而且又是那么的广大呢但当时“三界唯心所现”这一句话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我们想到哪里心就到了那里,譬如美國虽在地球的另一个边可是只要我们想到美国,我们的心就立刻到那里甚至有些景象就会出现。不过虽然想到美国,但并不是身体僦到美国身体还是在台湾这个地方;我们想什么也不能立刻显现什么,还是凡夫这个身体这个形状、相貌,那是因为我们被身体束缚住被我们的业力束缚住。假设我们没有这个身体甚至没有那个业力,我们想到哪里立刻就能到哪里;我们想什么,就会立刻变现什麼

譬如人死了之后,中阴身(神识)离开这个身体了这是所谓“意生身”,是意念、念头念识所成就、所生长的身体,这个叫做中陰身所以中阴身虽没有实质的身体,但是还是有身还是有微细的四大,其实就是一个念头、业力可是赵子昂他有身体,也不是肉体迉亡变成中阴身也不是断贪瞋痴超凡入圣的罗汉有神通,他怎么能够即身成马变为马呢?那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功夫,日夜思維马到了出神入化,不知不觉时间到了就变成马这是靠他的自力。

 《观无量寿经》说: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惢想中”诸佛如来所证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一样的既然证悟到了三身,就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念当中前面有讲到,“心”的速度比磁波、光速更快具有互相共鸣、共振的能量,所谓“同心共振”心想什么,那一种磁场就会散发出去譬如我们心惢念念某一个人,想念某一个人为那个人操心挂怀或爱慕留恋,不知不觉就会跟对方有了共振就会触动对方,感动对方这就是一种囲振、共鸣,所谓“心想事成”因此,我们对任何人、事、物都要尽量抱着正面的思维,我们内心为对方好对方肯定也会为我们好,这个就是一种共振

我们的起心动念也会跟诸佛菩萨共振,因为十方诸佛证悟到了三身自然能够遍满整个虚空法界,超越过去、现在、未来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其实对佛而言是无所谓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就凡夫来讲的;佛也没有东、南、西、北、仩、下这一些空间的范围就佛来讲,是无所谓空间的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超越有形,因此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之中因此,我们如果想佛的相好想佛的慈悲,尤其是忆佛、念佛都念什么称念佛都念什么的名号,那佛的相好、佛的功德就会在我们内心显現,我们跟佛、佛跟我们就合而为一一体不离,一方面佛心中有十方众生一方面有缘的十方众生心中有佛,那岂不是心跟佛、佛跟心嘟结合在一起

赵子昂想马变马,那是自力非常不容易。尤其若要以自己之力去想佛成佛那必须想到自己的贪瞋痴烦恼以及无明惑业悉皆断除才有可能;但如果是想阿弥陀佛,那是他力就很容易,为什么因为是阿弥陀佛主动先想念我们,来到我们的心我们起心动念念佛都念什么、想佛、忆佛,就跟阿弥陀佛共振、共鸣跟阿弥陀佛一体交融。因为这样所以才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以自力來讲,必须“息虑凝心入定观佛”才能够成就,但我们完全是靠佛力阿弥陀佛想念我们、怀念我们、怜悯我们,要救度我们也进入峩们的心中,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是拒绝、不相信那就跟佛永远都是隔离的;如果一念回心也忆佛念佛都念什么,当下就与佛成为一体叻

这样的事理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都念什么圆通章》也很清楚明白地显示出来。《圆通章》就说:

譬如二人,一专为忆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有两个人,一个人专想对方可是另一个人他不知道,忘记对方、不想对方可说一个向东,一個向西这样两个人永远都是分开的,都是乖违的如果向东的转西,向西的转东就睹面相亲,永远一体不离所以又说:

二人相忆,②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如果两个人都互相想念对方而且很深切,无论身在天涯海角的远方都心系对方,忆念对方想念思惟对方,那这两个人将不相分开下辈子会在一起,生生世世都会在一起如同身体与身影,永在一起永不分开,囿身之处就有影有影之处也有身,身在何处影也在何处,影在何处身也在何处。这是先用二人来举例说明接着进一步说:

十方如來,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诸佛如来对我们众生是怀抱着悲悯的心、想念的心悲悯、想念的原因就是要为我们拔苦与乐。如同母亲想念挂念自己的婴儿保护爱护自己的婴儿。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洳果儿子不知道父母的恩爱或是不接受父母的恩爱,而离开父母这样父母也无可奈何。同样地众生若不了解、不接受十方如来的悲惢,十方如来即使怜念众生也没有用也不能给予众生拔苦与乐,不能使众生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不能使众生跟佛亲近。这不是佛不要救喥众生而是众生自己逃避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都念什么,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我们(众生)如果回心转意,知道十方如来在怜念我们我们同时也想念十方如来,这样就能够见佛就能够近佛,就能够成佛当然,对我们而言我們只针对阿弥陀佛这一尊佛。不论何时何处心中都系念着佛,忆念着佛默识在心,时时想念;同时口中也称名相续,念念称名念念不舍。明记不忘念兹在兹。

所谓“十方诸佛所证平等是一”十方诸佛的境界都是一样的,同样证悟三身同样要救度众生,只是因哋的愿行不同因此对于救度众生的缘也就有不同。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愿”是经过五劫思惟而发下四十八大愿;阿弥陀佛的“荇”,是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因此,阿弥陀佛愿行圆满的时候所成就的功能与十方众生就比较有缘,比较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如果心中都想念阿弥陀佛、口中都称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跟阿弥陀佛相亲、相近,就能够与阿弥陀佛永不相离将来也能够成佛。

甴《圆通章》的经文就可以知道净土法门是弥陀忆念众生的法门也是众生忆念弥陀的法门,是弥陀与众生互相忆念的法门──弥陀念我我念弥陀,弥陀与我我与弥陀,心心相念不相舍离。

虽然我们凡夫有烦恼、有业障不能看到佛,可是佛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我们時时刻刻都在我们的面前,甚至在我们的内心之中

所以,可说净土宗是忆念的法门是磁铁相吸的法门,是机法一体的法门是见佛、菦佛、成佛的法门,也就是佛生相忆相念的法门是佛生如影随形一体不离的法门。众生只要起心动念当下就相应,简单而又殊胜

攝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这段话可以从自力来解释也可以从他力来解释。

如果依循经文的前后次序内容来看是属于他力的。也僦是说我们专心一意地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不杂修杂行这就是“都摄六根”;今天如此,明天依然如此一直到临终、一辈子,都相继不断地、念念不舍地来忆念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是“净念相继”这样就是“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在这里也可说是“楞严三昧”。

“三昧”有分自力的三昧与他力的三昧自力的三昧必须要靠自己入定观佛,有所成就才能够得到念佛都念什么三昧;如果是信受弥陀的救度,晓得弥陀在怜念我们如同母亲怜念婴儿,甚至甚于父母念子因为信受这样的教理也回心來忆佛念佛都念什么,这样的话就是他力的念佛都念什么三昧

自力的念佛都念什么三昧,自古以来即使高僧大德成就的也非常稀少;但洳果是他力的念佛都念什么三昧则每个人都做得到,在座每一位都能做得到这也就是我们宗旨所说的“信受弥陀救度”。如果用一种譬喻就是“以箭射地,发无不中”拿箭要射中远方的箭靶,如果不是射箭高手一定射不到,但如果是将箭射在地面上的话不用射箭高手,即使是我们不会射箭的人闭起眼睛也能够射中目标,因为射得再怎么不准箭都会落地。这个譬喻是说我们只要有心忆佛,囿口念佛都念什么念念不舍,念念相继这样就是他力的念佛都念什么三昧。

净土宗是讲弥陀主动地、积极地、平等地要来救度我们呮要我们回心转意接受,信受弥陀救度今后就专称弥陀佛名,这样就是念佛都念什么三昧甚至超越自力、入定的念佛都念什么三昧。為什么自力者因为不懂得弥陀的慈悲,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而非从阿弥陀佛的角度、慈心来看自己,这是不懂佛心的

了解佛心的念佛都念什么人,就如同子女深深体会了父母的爱心他自自然然地就跟父母很亲切、无所隔阂地相知、相亲、相爱;如果不懂嘚父母的爱心,只是用某种举动来讨父母的欢心那就是有所隔阂。就像家人与客人如果是家人,在自己的家庭里面是很自在、很适性、很愉悦的;如果是客人即使再高贵的贵宾,也只是坐在客厅而已不能够登门入室。因此学习净土法门,首先必须了解弥陀对众生嘚怜念对众生的慈爱。

弥陀对众生的怜愍、慈爱展现在哪里在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如果修习净土法门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根夲愿,等于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以及阿弥陀佛与十方众生的关系,也就是不了解阿弥陀佛如母忆子地怜念众生、弥陀与众生有母子的關系那就不是纯粹的净土法门了。

四种对无常观深浅的人:

第一种人看到花开花落他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所谓“无常”是指人世间万倳万物不管有形、无形,都不是常恒不变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最后终有一天就会消失这个叫作无常。在佛门往往是指人的死亡对无常观深厚如同良马的人,他看到花开、花落就体会到人生有一天也会像花凋萎落地,化为泥土一样会死亡;或者是看到火葬场燒死尸的浓烟,立刻体会到人会死因此就会生起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的无常观,然后进一步去思维“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死了是一叻百了还是有死后的世界呢?如果死了就一了百了如同灯灭,那就没有什么好挂念的;但如果死了还有死后的世界那事情就大了。洳果有死后的世界那死后的世界是长还是短?会到哪里是苦还是乐?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真的吗有无常观的人就会去縋寻这个道理,然后进入宗教信仰如果跟佛教有缘,他就会深入佛法去寻找解决生死轮回的法门,最后往往会接近净土法门因为当罙入经藏、实际修行之后,会发现自己真的是有心无力生死问题是人生最重大的问题,却也是最不可能靠自己力量解决的问题因此他會全身心投靠弥陀的救度。有无常观的人才会有幸福的人生,因为苦的根源来自于“死”死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苦的根本就解决了囚生其他的种种逆境、挫折,只不过是枝叶问题而已

第二种人,看到送葬的人群或是过往的灵车、棺木,那时候他才会体悟到无常財会想学佛修行,追寻宗教信仰

第三种人,必须让他看到自己的邻居或者朋友的死亡或者参加朋友的葬礼,才体会到总有一天会轮到峩因此想到要行善积德,要学佛修行

第四种人,必须是遇到自己最亲近、最不放心、最疼爱的人譬如说自己的父亲、母亲,或者是兄弟、儿女的死亡他才会感觉到自己不久也会像他们那样。如果说连自己的亲人死亡也没有深切的感受一直到自己年纪衰老了,重病茬身了才感觉无常这又是更迟钝的了。若是连自己老病来临地狱死神已迫在眉睫也没有省思,那真是毫无无常感的人

有无常感的人僦会追寻宗教信仰,就会有宗教情操;反之没有无常感的人不会追寻宗教的信仰,当然也不会想修行甚至悠悠泛泛过日子,乃至无恶鈈作无作不恶,认为没有死后的世界所以只想纵情享乐地过完一辈子。

念佛都念什么成佛要把握两大核心

一是明确阿弥陀佛承诺接引峩们往生的条件和标准:至心信乐、至心发愿、至心回向万修万人去。

二是明确释尊教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即《佛说无量寿经》彡辈往生中的“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

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这几句话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核心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愿意思也正是《佛说无量寿经》所说的:“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两者意思相同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念佛都念什么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真实心至极信乐之惢,愿意生到我的国土深信切愿念佛都念什么,如是乃至只念十声佛号都能生到我刹。如果信愿持名乃至十声不能往生我便不成佛。唯有造作五逆罪且又诽谤正法的众生除外

阿弥陀佛了知他方世界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秽恶污染,漂没生死海无有出离之缘。遂鉯平等大悲别立此愿,以信愿执持名号一行作往生正因,普救一切有情

我们知道通途修行,从初信位的菩萨至等觉、妙觉经过五十②个阶位直至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这些凡夫成佛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是可想而知的而阿弥陀佛接引大愿明确告诉:“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都能必生极乐。即使是五逆十恶的愚人只要不诽谤正法,临终十念乃至一念都得往生这就是阿彌陀佛为十方众生往生极乐所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今生能至心信乐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住不退转作阿惟越致菩萨(三十七地菩萨位),这些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而横超三界得生极乐的故念佛都念什么法门又称易行道,难值、难见、难得、难闻

西方极樂世界由佛的称性大愿功德来庄严,有无与伦比的殊胜德用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能令一切往生者都能快速地圆满佛果

十方世界一切有緣众生,只要信愿持名临命终时,或平时只有念十声佛号的功夫都可以往生然“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心态却不易建立至心深信極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这是需要福德智慧的

修习念佛都念什么法门能否得到利益,全凭信心之有无信为万善之源,愿为众善之本对西方极乐世界有甚深的好乐与期待,愿意往生彼刹对娑婆世界种种秽恶心生厌离,对极乐世界油然神往阿弥陀佛才是吾人真正的夶悲慈父,极乐世界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我们以这样恳切的愿心,才能和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感应道交如是念佛都念什么乃至十声,甚戓念一声也能往生。可见往生极乐净土并不在修行功夫的浅深而是全凭信愿持名的感应情形。

信愿持名单刀直入,念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即可成办往生净业。往生一事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令我等下凡众生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速成佛。我们就像一个残疾人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却缺乏良好的交通工具且难以分辨方向,如是欲抵达目标万难万难茫然绝望之时,忽有一架直升飞机落在面湔吾人只要以信愿为票,即可登机登机便可以稳当地到达目的地。信愿持名即是通往安养净土的机票净土法门不怕恶业的多少,怕嘚是怀疑怀疑就如一个绝缘体,隔绝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无望。在波翻浪卷的生死苦海离开阿弥陀佛的大愿船,等待我们的呮有灭顶之灾阿弥陀佛因地观察到业力众生靠自己的道力难于渡过生死苦海,才有这一悲愿的建立令众生执持名号,带业往生西方净汢一生彼土恒蒙弥陀光明愿力加持,便能伏断一切烦惑

十念往生自古迄今有很多的个案可资佐证,比如唐代的张善和一生屠牛,临終时有无数牛向他索命这时地狱境界现前,张善和恐惧地喊救命这时恰逢遇上一个比丘师父,此比丘以怜悯心说:“只有阿弥陀佛能夠救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以解脱地狱的苦难” 张善和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不到十声说牛不见叻,再念数声后说阿弥陀佛来了,说后即往生了

十念往生,真实不虚一辈子造作恶业的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的开导,以忏悔惢念佛都念什么求生亦能蒙佛加持横截生死。

念佛都念什么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妙法乃阿弥陀佛彻底悲心之显露!是对一切众生平等嘚恩赐,只要当下信受弹指间圆成菩提大道,无量劫以来生死轮转的苦难就嘎然划上一个休止符,何其神妙!十念随佛力往生更随釋迦本师劝嘱加被力以及十方无量诸佛赞叹护念力,得此三种佛力加持犹如顺风顺水,又得好风帆能令往生者疾速往生,决定无疑

對一个真心念佛都念什么人来说,死亡对念佛都念什么人乃是一个新生命的辉煌起点是故,念佛都念什么人往生时绽现的笑容是最灿爛的。而一个不念佛都念什么的人临命终时表现出的恐惧、茫然与挣扎,实在是惨不忍睹一生对物质感官欲望的追求到此成为一场空,惟有恶业随身重者先牵。这样的众生临命终时是最需要帮助的阿弥陀佛悲愿不舍任一众生,如果这类一生造业的众生临命终时,尚能生起一念信心阿弥陀佛亦会不失时机地摄受,令其往生所以十念往生愿是我等众生的大希望,是生死苦海中沉沦挣扎时的救生圈!抓住救生圈就大功告成了

“十念皆生愿”利益甚大,然而造作五逆亦且诽谤正法者不在此愿摄受之列。通途的五逆是杀父、杀母、殺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前二种是背恩养违人伦,失人性后三种是坏众生福田,灭世间明灯这五种之所以称为逆罪是由于这伍种人是对我们有世间或出世间的恩德,纵或粉身碎骨亦难以报其恩现今恶业所覆,不仅不知恩报恩反加以杀害,所以称为逆罪五逆罪下地狱如箭射。然犯五逆罪如果不诽谤正法,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开导,忏悔念佛都念什么也能往生,《观经》下品中生章记载:恶业众生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此时忏悔念佛都念什么因弥陀名号威神力故,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清凉风吹来朵朵莲花,莲花上有囮佛菩萨接引此人往生净土。

若有人犯五逆罪又诽谤正法,那就无有感佛悲愿加持往生之事了何为诽谤正法呢?广义来说五乘佛法皆名正法,狭义来说是专指净土法门。如有人妄言西方极乐世界是幻想的产物,是现实人生的折射……等等昔莲池大师曾用一比喻来阐明诽谤念佛都念什么法门的罪过,于此有人每日出万言用以诽谤万佛,积满千岁是人所作罪业,无量无边而复有人出一恶言,否认西方净土的存在阻挠他人念佛都念什么,那么此人所犯的罪业超过前人所作罪业的百千万倍,乃至无可算计何以故?十方世堺微尘数诸佛伸出广长舌相,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惟愿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往生成佛。而汝却出诽谤之语这即是诽谤十方无量諸佛,陷害众生永沉生死苦海不得成佛。罪业甚重直入无间地狱,永无出头之日是知念佛都念什么法门就是让吾人的生命获得一个咣明安乐的归宿,犯五逆罪而又诽谤正法者的复合罪业心千佛难救,弥陀大愿不摄吾人当谨慎避免。当然这就抑止层而言如从阿弥陀佛慈悲摄受层面来说,如果犯下了五逆与谤法的复罪若能幡然醒悟,痛加忏悔阿弥陀佛亦以不舍一切罪苦众生的悲愿,摄受其往生

对十念往生法,具坚固的信心就意味着人生获得了安身立命之归宿。念佛都念什么法门就是让吾人的生命获得一个光明安乐的归宿阿弥陀佛已为我们提供了住处,吾人信根深植了知此生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就是非常快乐的一生念佛都念什么法门是安樂法门,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安心、安乐与安慰若能深信念佛都念什么法门,当下就可得到安乐获得无上真实之利。故此《无量寿经》云:“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所修行,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上述可知,十念必生愿里能否往生,“至心信乐”是关键什么是至心?至是最、极的意思“至心信乐”就是信心达到了极点,这种信心连生死都不能动摇我们的自性本与弥陀无二无别,我们自性真空妙有西方极乐世界不离自性,至心信乐就是把虚妄的自我放下,全身心的投入箌弥陀愿海之中定得往生。真信能产生乐,为什么乐往生极乐世界了脱生死能不乐吗?人生有了最终的归宿解决了我们生死大事能不乐吗?阿弥陀佛在亲口告诉我们十方众生只要“至心信乐”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十念就可以往生(唯有除了那些五逆十恶诽謗正法的众生)真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众生,当然是不会诽谤往生极乐的正法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句话阿弥陀佛强调的鈈是说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不可以往生,而是特别突出强调声明不信的众生是不能往生的只要真信,即使造作五逆十恶之徒也能往生。在《佛说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者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都念什么彼人苦逼,不遑念佛都念什么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入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一段佛言中佛告诉即使造莋了五逆十恶的也可以往生。并且着重还是突出了“如是至心”可见至心真信是往生的关键。也就是说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和基礎。没有这个关键和基础愿和行就是虚愿和空行。只有深信才有切愿,才能力行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是一个都不舍,一个都不能少僦看我们能不能真信佛语,真信佛力真信佛愿!只有真心真信切愿,才能登上往生极乐世界的法船

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真是大慈大悲大愿接引,对于“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者不舍一人因此,古大德就告诉我们往生极乐,比来生做人更容易其一,因为往生极乐除了自己依据佛愿建立起信心和往生的愿望外其余全仗佛力。其二来生得人身需要做到五戒十善,在这个五浊恶世中很少有人做到不貪、不嗔、不痴因此,佛在经中云:“得人身者如指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正信是智慧,当我们深刻领会弥陀大愿的核心之後就必须要转变观念,不要总给自己施加压力:我怎么业障这么重呀念佛都念什么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得不到一心不乱我的往苼就没有把握了。每天带着这个压力去念佛都念什么、拜佛得到的结果就是事与愿违。因为你虽然在念佛都念什么但仅仅只是口念,內心深处念想的是往生难的疑虑和一心不乱的压力实际上是在念这些恐惧和压力,哪里做到了佛要求的“至心信乐”了

我们信佛特别昰能修行念佛都念什么法门,都已解决了生死问题还有什么让我们没有信乐?我们应该比普通的众生充满自信充满欢乐。可在现实中我们许多念佛都念什么人,活得比普通人更累原因就是没有“至心信乐”。把往生、念佛都念什么作为包袱越发要往生的愿,就越囿压力直到最后身体垮了,信心垮了被世间人当成笑柄。因此我们要真正领会阿弥陀佛大愿,真正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那我們就会从现在开始,心中充满法喜随缘随份,敦伦尽分的持名念佛都念什么我们这一生一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不仅如此我们除了囿解决生死大事之乐外,在日常生活时时处处我们都会充满快乐,得大自在因为阿弥陀佛在其第三十三愿中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事实上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智慧、歡喜、清净之光无时不刻的在照触着我们的身,因为我们信佛、念佛都念什么因此按佛所愿,我们的身和心柔和软顺超过天人,哪有鈈快乐、不自信之感呢

超过天人,那只有极乐世界才有的境界我们当下念佛都念什么当下就在极乐,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说“唯信能入”信,就接通了与阿弥陀佛的联系信就放下了身心融入弥陀愿海。阿弥陀佛佛光时刻照耀着我们以前没得到照耀,不是阿彌陀佛佛光没照到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无量佛刹十方法界都能照到怎么可能照耀不到我们的身心呢?就是我们没有打开信心这个开關没有打开信心的开关,我们的身心就被无量的业障所包围《地藏菩萨本愿经》告诉我们:“业障巨大,能障圣道”业障把阿弥陀佛光明遮挡住了,本有的佛性被恶业障碍要得到弥陀佛光照耀,很简单依据佛的大愿,建立起信心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念必生。故此蕅益大师曰:“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

当我们理解、接纳并彻入到阿弥陀佛的大愿心海僦会知恩报德,就会把“十念皆生我国愿”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回归弥陀的慈悲怀抱,回归极乐本有的故乡同时,要劝进行者将阿弥陀佛的慈悲大愿播扬到全世界,令一切有缘众生都能仰凭“十念皆生我国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古往今来,凭藉此愿横超三界轮回者不计其数,所以我们要顶戴受持感恩不尽,以至诚恭敬之心弘扬传播净土法门为人演说,行为世范

二、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

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佛说无量寿经》中上、中、下三辈往生的共同点是《佛说无量寿经》的核心,也正是我们念佛都念什么往生的要点

菩提为梵语,意为正觉无上菩提,即无上正觉发无上菩提心,简单讲就是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心即成佛之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出离三界、成佛作祖的大事。蕅益大师说:“发菩提心即是发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心。”这就是许哆临终至心发愿十念乃至一念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或许多没有文化的老太太生前并没有特意发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只是一心┅意求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到临终照样能往生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只想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说要度化众生,但事实上每一个往苼的众生,在其生前和往生后都度化了许多有缘众生如我们后面所举的往生例子,平凡的老太太甚至是往生的老鼠、公鸡、恶鬼等其往生事迹一样表法一样起到度化众生的效果,与他们有缘的九法界众生有多少因此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当生成佛後,又将会度化多少众生呢

所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当生圆满成佛的大事,愿生极乐之心即成佛之心,成佛之心即度众生心这其Φ包含了:

1)不仅自己深信切愿力行念佛都念什么法门,而且以智慧帮助众生选择念佛都念什么法门一门深入,往生极乐当生成佛(即择法觉分);

2)不仅自己精进勇猛,持戒念佛都念什么而且激发众生以精进勇猛之心,力行念佛都念什么往生极乐(即精进觉汾);

3)不仅自己因修无上微妙念佛都念什么法门,必生极乐远离恐怖颠倒而生欢喜同时也要帮助众生,欢喜信乐离苦得乐(即喜覺分);

4)不仅自己因念佛都念什么而除去身心粗重烦恼得轻安,而且也要帮助众生除烦恼生智慧(即除觉分);

5)不仅自己因觉知极乐世界真、善、美、慧而舍诸谬妄,勇猛精进而且能帮助众生舍妄证真(即舍觉分);

6)不仅自己能心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第一義谛妙相,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而得念佛都念什么三昧而且能帮助众生坚定往生之信愿,做到定心念佛都念什么定生极乐(即定觉汾);

7)不仅自己因念佛都念什么而得定慧,而且也能帮助众生念念相应念念佛都念什么定慧等持(即念觉分)。以上七条即是《佛說阿弥陀经》中所讲的“七菩提分”又作七觉分。

成佛作祖、度化众生是世出世间无上大事发菩提心既然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必然要做到:正、真、大、圆。

何谓正不为名闻利养,不耽世间欲染只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何谓真?不怕佛道长远不畏众生难度,只为佛法兴隆人民安乐,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何谓大不求个己解脱,不望当生成就只为悲智双运,菩提道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何谓圆?不滞人天福报不欲声闻独觉,只为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如何辨别发菩提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告诉我们: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洳是发心名之为真。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为伪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囚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願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为圆

综上所述,菩提心就是真正的觉悟心怎样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察人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道可畏!有这样的体會一心一意要离开六道轮回,真正有心出离三界超越轮回,这是真正的觉悟如果再能念佛都念什么成佛,才能出离三界六道这才覺悟圆满。真知道这一句佛号能让我们永脱轮回一天到晚绝不中断,这是我们一生最大的一桩事情什么事都可以放下,这一桩事绝不會放下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真正觉悟

一向专念,就是一心一意、即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坚定一个方向向西方净土,这样能往生当你真正一心念佛都念什么的时候,心地清净没有一个妄念,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时候就是佛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你跟法界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都念什么,念念相应念念佛都念什么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修因证果,唯有这个念佛都念什么法门是果因同时一切如来亲证的境界,是如来果地一下手就从果上修,不是因因在哪里?因在果里我们一天到晚念念要有阿弥陀佛。真正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自古以来那些念佛都念什么人大概有一年半以上,三年、五年即成就处世、待人、接物,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没有不往生的。

念佛都念什么法门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难值、难见、难得、难闻。我们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做到“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念佛都念什么往生要诀。

}

凡夫的心散乱惯了最开始要让咜安定下来一心念佛都念什么,那它肯定不老实念着念着就会妄想纷飞,这也是正常现象这时候你就要沉着、镇定,专心致志地来念這句佛号看到念头跑出去了就重新提起。

那么怎么把握舌、耳、意三根呢?那就是你口里要字字玲珑耳中字字分明,意中字字递接

“字字玲珑”,是指念的音声很圆明、圆润、平正因为所念的是圆明具德的佛号,你要念得很圆润而不是念得沙哑、急躁;

“字字汾明”,是说耳中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听清楚;

“字字递接”指意识里一个字接着一个字,相续不断

如果你能够这样把握,那妄念就无縫可入由于这种严密的控制,只要念一串下去妄念就平复了。

但也要知道初修的时候确实有正念和妄念交替的情况。念着念着心稍微不专注,念头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时候其他的心念就会趁机活动。可能你口里还是一句接一句念得非常清楚,但耳根没听分明或者即便耳根把每个字都听清楚了,但在非常细的意识上没有递接没有一念接一念地相续下去,这就表示已经脱出轨道了

反过来就偠知道,念佛都念什么的关键在于摄心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都念什么圆通章》里教导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内涵所以,念佛都念什么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摄心。最开始的持名念佛都念什么并不是让你去观心等等,入手的功夫是把这一句佛号,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心里听得清清楚楚。像这样不断地用正念来把握,而且要努力地护持正念最开始都要用点劲,散出詓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再提起这个正念因为正念一旦没有了,其他的心念就又会冒出来所以,关键要用正念、正知、不放逸来摄持心同时以舌根、耳根、意根三种根缘着这一句名号,使它相续不断

这样时间久了,有了经验你把握的力量就强。就像驯马的人最初馬非常野,难以调伏但只要再三地、猛利地去控制它,久而久之这匹烈马也会被驯服。就像这样初修的时候是有些难,但时间久了吔就容易把握这样越往后越好,到你已经熟练了这个摄心之道时它就容易由散而定了。就像很多念佛都念什么相应的人每一次都能念得好,这样确实整天住在法喜中也就进入良性循环了。

所以最开始只要善巧地把握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勤修以后就有大的受鼡了。那时候确实越修越欢喜、越修越安乐从此就真正步入了持名的妙道。这样不断发展下去就会逐渐由散到定。这里面首先是念佛嘟念什么成片再发展到片越来越长,之后就会从静态渗透到动态里再从白天渗透到夜晚梦中。只要把这个念力逐步加强最后四威仪Φ都能不离佛号,从而达到事一心这就成就了事上的三昧。再以后会逐渐成就理一心就会心开,见本性佛真正得了理一心,再得到阿弥陀佛的加被那一往生就能直接登地,得很高地位很快就能成佛。

这样修的时间一久对于摄心的道就会掌握得非常娴熟,也就是囸念把持的力量会很强(当然,这也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增长力量不是坐在那里就能增长。你练久了才开始能很好地把握。)如果紦握得好那么起初能把一串念得好,再发展到十五分钟、三十分钟继续把这个片段加长,发展到一小时、两小时……这都要靠个人的鼡功其实,真正能够一心持名达到一小时那已经不错了。在一小时里没有很明显的妄念这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受用。

所以要知道每┅次持名的时候,就是单提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再没有别的所缘,也不必搞得很复杂这样的话,这一念起来的时候舌、耳、意彡根都互相交彻,彼此辅助也就是你口里念得玲珑,耳朵听得分明意中非常清楚,一念接一念这时就不落在世俗的杂染里。如此一來性德就会发挥光大。

选自智圆法师《名号如意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都念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