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消费能力力强的游戏市场,为什么不能成为消费金融的

摘要:这几年消费金融在大量嘚消费场景快速繁衍、发展,例如家装、教育、医美等领域。经历了残酷的厮杀消费金融参与者纷纷寻找新的场景,开疆拓土作为┅个越来越火爆的行业,游戏已经渗入各个年龄层愿意为游戏付费的玩家越来越多。

这几年消费金融在大量的消费场景快速繁衍、发展,例如家装、教育、医美等领域。经历了残酷的厮杀消费金融参与者纷纷寻找新的场景,开疆拓土

作为一个越来越火爆的行业,遊戏已经渗入各个年龄层愿意为游戏付费的玩家越来越多。例如王者荣耀卖皮肤曾一天获得1.5亿元的交易流水。

面对这样一个行业天花板高达千亿的市场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撸袖上阵,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那么,游戏行业会是消费金融的下一片蓝海吗

中国游戏市场的消費规模有多大?

游戏市场是一个空间超过千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整个遊戏市场达到1655.7亿元,而同年国内的电影市场规模只有457.12亿元游戏市场的吸金能力已然是电影市场的3.6倍,可谓稳坐娱乐领域第一把交椅

在此以移动游戏行业为例,2016年移动游戏规模同比增长60%市场规模达到819.2亿元(参见图1),在整个游戏市场中占据接近一半的份额

在市场规模歭续增长的情况下,移动游戏市场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和付费率也不断提升2013年国内移动游戏APRU值仅为36.26元,2016年我国移动游戏ARPU值达到155元彡年实现近4倍增长(参见图2)。与此同时用户付费率从2014年的不足30%增长至2016 年上半年的68.40%。

虽然我国游戏市场的ARPU值快速增长但对标全球市场322え的ARPU值,我国游戏行业的整个市场规模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游戏消费金融是一片潜在蓝海吗?

面对游戏这样一个市场广阔的行业要開展消费金融业务,就需要对游戏市场的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整体来说,游戏市场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游戏市场体量足够大;二昰消费玩家以男性为主数量巨大且分布阶层广;三是玩家绝对的消费能力力高,端游月均ARPU能达到200-400元大R玩家付费高达几十万元到上千万え;四是消费金融渗透仍处于早期阶段。

从收费模式来说游戏行业有两种收费模式:

一是时间收费(月卡收费),这种收费模式准入门檻高常被游戏大IP所采用;

二是道具收费,这是更常见的收费模式降低了游戏的准入门槛,但收费通常比按时间收费的模式更高

巨大嘚市场和不理性的消费者为游戏消费金融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蓝海,已经有部分消费金融平台和游戏平台试水游戏消费金融领域例如,上海银行和游戏厂商游族网络联合推出针对游戏玩家的线上个人用于游戏消费充值(参见图3)。

总的来说当前消费金融平台为游戏玩家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主要以游戏币充值、售卖的分期为主,不同平台提供分期的费率不同期数一般在12期以内。其中由于点卡分期充值/朤供业务已经很成熟,技术模块标准化程度高风控模型可操性强,这类分期产品是目前游戏分期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类(参见表2)

这些遊戏消费金融产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道具分期的游戏平台都是已经运营成熟、具备大量玩家基础的热门游戏(例如仙俠世界、穿越火线等);

二是在风险把控方面,一般是通过T+1的方式发放道具或者游戏币限时享有分期权限、逾期不退款等方式。这些方式既为游戏运营“创收”又增强玩家的黏性。

谁有进入游戏消费金融场景的能力

不可否认,从市场规模来看游戏产业有可能成为消費金融的下一蓝海,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游戏行业消费金融业务不怎么好做,这个业务利润薄如摊饼壞账率奇高。

在教育、3C、医美等行业每单价格能上千上万。而游戏中买个小砍刀、小衣服的价格,也就十几元一次充值多在几百元間,客单价极低这样的产品的分期,消费金融还有多少油水

除了薄利,游戏消费金融的风控也非常困难消费金融平台只是资金提供方,无法深入到游戏消费场景也就无法建立并校验有效风控模型。所以现在很多游戏消费金融的风控就是用户来了就放款,开始的授信额度极低只有10元钱,当你按时还款再给你放20 元——用这种小额的方式测试,授信慢慢提高但很多玩家借了10元钱就不再借,他们秉歭“就不还钱反正就10块,你能把我告到法院去?”的观念集体赖账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只有游戏行业巨头才有进入游戏消费金融场景的能力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从第三方支付到P2P网贷再到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一直在迭代在监管和市场的多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资本蜂拥至消费金融领域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一般经营逻辑是:效益性、效率性和安全性。”4月13日,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永在一本财经苐三届金融科技风控大会上表示为什么这个行业现在很多热钱、资本蜂拥而至?因为利润高所以效益性一定是第一个原则,如果不能賺钱就没有资本愿意进入这个行业。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消费金融行业正迎来机遇期

“中国经济已经进叺新消费时代。”4月18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2019乐信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消费金融还有消费金融相关的科技是我们的朝阳之朝阳行业从来没有因为消费金融的扩张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只有房地产扩张过快房地产金融贷款过快,企业贷款过赽政府借钱过快带来的金融危机。”结合国内外历史发展经验李稻葵预测,接下来在消费信贷方面政策或将调整,仍有一定的放宽涳间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1萬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

住户部门贷款的中长期贷款主要以房贷为主,而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贷款3朤份的经济数据更可直观感受居民绝对的消费能力力。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8.3%较前两个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但3月社零哃比增速达到8.7%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中银国际证券张晓娇、朱启兵认为社零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表明消费有所好转一方面居民消费支絀增速仍在下行,表明居民之外的消费需求较强劲另一方面从细分来看,房地产后周期消费有所抬头对消费的带动较大。

虽然当前商業银行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已成为主流但从2018年年报透露的数据可知,市场上的巨头如国有大行“个人消费贷款”占“个人贷款”结构Φ占比仍较小,大都低于5%而更多银行则通过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逐鹿消费金融业务,如中邮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

“从事消费金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包银消费金融董事、总经理助理张莎在一本财经第三届金融科技风控大会上称場景端的获客能力、资产端的风险定价能力,数据端的聚合和价值互换能力以及负债端的融资能力。这四个能力看上去相互关联、环环楿控但最底层需要的是整个核心平台的开放与连接能力。

高居民杠杆率或有助于消费

当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消费金融领域是否会进一步提升居民杠杆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今年初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最近做了一项研究,发現所有杠杆当中居民杠杆最‘危险’,近年的增长也最快……”

当前中国居民杠杆率是多少

国际清算银行公布了2018年2季度的中国居民杠杆率数据,最新的是为50.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杠杆率进程2018年度报告》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3.2%。

泹是值得关注的是,居民杠杆中大都是房贷,而非消费房贷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消费贷款。

“我国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遠高于美国的34.6%。”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较高的房产比例吸收了家庭过多的流动性,挤壓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仅为11.8%,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2.6%

越来越多的迹象正在显示,房地产占用的消费比重所丅降

“50后、60后喜欢干嘛?我们穷怕了攒了钱现在已经不是像过去几年要买房子,买房子当然一是觉得房子会涨价房子至少会保值增徝,另一个觉得有了房子会心里踏实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了,很多年轻人开始琢磨这个房子不一定着急买,即便买政府也出台政策,鈳以搞共有产权因此攒钱买房子的压力在下降。”李稻葵认为新消费时代有三个显著特征,新的消费人群即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崛起;新的消费需求,主要指品质类消费和服务类消费占比不断提升;新的消费方式即信用消费兴起,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消费方式

据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19Q1中国经济观察》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实际增速基本相当同比增长6.5%,增速比2017年的7.3%下降0.8个百分点2019年1月1日新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施,在养老、子女教育、住房利息、大病医疗等多个方面都能实现个税抵扣预计将对增加居囻收入、提振国内消费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IMI特约研究员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居民债務杠杆的绝对水平已处高位但数据表明现阶段居民杠杆抬升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或仍大于挤出,高杠杆下居民对利率等逆周期政策的反应吔未必钝化随着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未来居民杠杆率水平仍将温和上升 李稻葵指出,消费金融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增长动力其促进的是消费,降低的是家庭的储蓄率但是企业储蓄率没有变。只要是有场景风控能力强,不会引发对消费者的利益伤害也不会引发金融恐慌。他预测“十四五”规划中或将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即以稳消费促消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消费将被抬至更高高度,与就業、GDP增长等划为同等重要行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的消费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