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强火箭发射成功视频,中美差距有多大

心胜则兴!中美航天确有差距,但中国人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航天梦!
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
我们探索宇宙的梦想已绵延千年;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让世界听到中国之声
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数次勇闯九天,
中华儿女进击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歇。
可是当一辆特斯拉跑车搭载
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
超级火箭 “猎鹰重型” 成功发射,
人类距离移民火星又近一步,
举世惊叹之后是一番比较和思考,
很多人纷纷发问:中美航天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视频:“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全过程
如果说这是一场比赛
我们承认有人比我们先出发
当我们为一次次中国航天胜利出征而由衷喜悦和自豪时,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从开始就落后的太空竞赛。
当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世界航天大事记却把我们无情地扔回半个多世纪前: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而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却已是2003年;
1965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首次实现人类太空行走,而我们迈出这一步时已是2008年;
1969年,苏联联盟四号和五号飞船首次实现交会对接,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成功已是2011年;
同样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登月舱,第一个踏上月球,而我们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距今还有12年漫漫征途……
人类首位宇航员加加林
“猎鹰重型”首飞成功,当美国在登陆和殖民火星的道路上又迈出一步,却让中国人意识到我们的国家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岁月的皱纹和历史的伤痕,看到的和听到的,一经对比,就会让我们刚刚振奋的心灵又一下倍感沮丧、跌到谷底——
别人是那样强大,强大到甚至生不出改变的念头。美国人是用纯粹的实力告诉了我们中国人,中美间的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不必羡慕别人
谁不曾白手起家、做强做大
可是,你还记得吗?
1958年,毛泽东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
主席在发出这句号召后,还幽默地补充了一句:“鸡蛋那么大的(指美国首颗卫星)我们不放,要放就放个两万公斤的。”
虽然中国首星的目标没有定为“两万公斤”,但“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却是板上钉钉的要求。
茫茫戈壁、浩瀚沙海,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起步。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为了造成一枚运力足够的火箭,年轻的航天人背负着重托,走向全国各地,用千里之行织起了一张协作网,与全国的能工巧匠一起攻关。
钱学森曾这样评价: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的阶段。
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大漠深处升腾,《东方红》乐曲传遍寰宇,震惊世界。
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的航天时代由此真正开启。
的确,一个1949年才刚刚建国,且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的新生国家,能在短短20年就有第一颗卫星上天,也已经说明了我们强大的追赶能力。
从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从神舟七号太空漫步到神舟九号手控对接,从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到神舟十一号中期驻留,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强烈的进取精神,紧盯世界航天强国,不断加快赶超步伐。
所以,不必羡慕别人,自己亦是英雄。如果说超越永无止境,我更愿意相信路途遥远,终将到达。
认识差距,加速探索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当国人在比较差距,航天人却在奋起直追。
选择航天,不缘其易,恰由其难。
正如上古的人类用火点亮黑暗,儿时的我们用灯驱散恐惧,从事航天事业,既是吾辈初心,也是历史选择。
叩问苍穹的道路从不平坦,甚至荆棘密布、峭壁高悬。
可是就是在这条勇闯九天的道路上,从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产品研制的科研人员到测试发射的一线官兵,航天人的灵魂血脉薪火相传——
首任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神舟三号发射前,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就连老伴生病、住院,甚至去世都没能陪在身边;
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员,为了验证我们中国自己生产的的舱外航天服,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低压舱;
科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噪声环境,导致听力部分频段永久丧失,却依旧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宁可透支生命、也绝不拖欠使命;
载人航天工程师潘仁瑾由于长期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倒在了神舟一号发射前夕,她最后留下的遗愿就是,活着没能看到飞船升空,死了也要埋在戈壁滩,守望祖国航天事业!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神五任务时,面对火箭低频振动叠加在人体内脏的强烈共振,杨利伟咬牙坚持,以顽强的意志挺过了难关。
神七任务中,翟志刚、刘伯明面对舱门打不开和轨道舱火灾警报的紧急情况,他们想的是“哪怕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神十任务刚刚结束,聂海胜就投入到紧张训练当中,有人问他:“你是将军飞天、功成名就,还用得着这么拼命吗?”
他回答说:“为国出征是航天员永恒的梦想,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航天员费俊龙曾经对国外同行讲过一段话,他说,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却无法分享我的自豪。因为在我身后,站立着强大的祖国和13亿人民!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神舟十一号舱内有一段对话爆红网络,当时火箭把飞船刚刚送入轨道,景海鹏问陈冬:“怎么样?美不美!爽不爽!”
陈冬大声地说:“爽!” 坐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开着我们自己的飞船上天,感觉真爽!
这就是我们的航天人!
我们愿意为科技推动者埃隆·马斯克疯狂打call,为人类航天事业迈出里程碑的一步而欢呼喝彩,但更要对为祖国伟大航天事业不懈努力奋斗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承认中美有差距
但永不要怀疑我们的未来
因为杨利伟的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因为50岁的景海鹏三上太空,国外媒体盛赞中国从此有了超长待机的铁血英雄;
因为“东方嫦娥”刘洋、“太空教师”王亚平,广大青少年有了新时代的青春偶像……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冬,记住他们在辽阔深邃的太空留下了中国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迹——他们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我们同样要记住邓清明、吴杰、李庆龙、陈全、赵传东、潘占春——“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面对谁上、谁不上,全体航天员首先想到的是任务、是使命、是国家,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任务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我们更应该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贡献,记住长眠在东风烈士陵园的730多位航天英烈。
他们中,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元帅,有创业先驱孙继先等13位将军。
还有许许多多英勇捐躯的普通官兵,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把一发发火箭、一颗颗卫星、一艘艘飞船送上太空。
是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了中华民族探索星空的漫漫征程。
新时代的长征路
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如果说太空竞赛是一场世纪长跑,即使在过去的数十年别人领先,但我们坚信,奋起直追的中国能最先撞线。
正如金一南教授在《心胜》一书扉页上所写:“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
我们的国家从苦难中走来,在曲折中成长;从抗日战场、解放战场到抗美援朝战场;
我们面临的挑战向来严峻又深刻,但一路走来纵然艰难险阻,却满怀壮志豪情。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
中华民族从来不会因为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更不会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我们的火箭之所以叫长征,因为只要目标在前,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华儿女们,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正如我们永远不知道,当我们并肩前行,创造力有多大。无论多大的目标,奋发则易,盘桓则难。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奋进——这是他人的进步对我们下的战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从黑夜奋斗到天亮,不够,还不够,向前,再向前,迎接属于我们的如日中天。
我们由衷的为人类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进步而喝彩!
热血沸腾3分钟!百看不厌的中国载人航天历次任务
欢呼过后,继续匆匆
仰望苍穹,掩卷重重
行路青天,险远无终
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一个民族从心理上站起来,
才能真正站起来!
今天,我们既不骄傲自大,
更不能妄自菲薄!
加油,中国航天!
来源:军报记者综合自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部分来源于网络
监 制:陈昕晔责任编辑:明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军民融合:全世界最强火箭成功发射,中美之间差距还有多远?
重型猎鹰火箭我们之前也介绍过,是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重型火箭,比所有现役的火箭运载能力都要强。CNN等传统媒体之前都不看好这个私企发射重型火箭,觉得这就应该是NASA的事情,发射前一天晚上在那唱衰。
局座倒是很欣赏埃隆马斯克这个人,在《局座讲风云人物》里也聊过好几期,发射前还奶了重型猎鹰一口,冥冥中有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加持~
就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4:45,新的奇迹出现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用“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将自家老板的跑车送上了太空。
秋名山老司机甘拜下风~
既然要被称为“划时代”,只是发射豪华跑车显然是不够的。这枚火箭有多少亮点,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军民融合,物美价廉
局座之前已经介绍过,马斯克创始的这家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美国国家航天局、欧洲空间局的半官方甚至官方性质截然不同,是一家民营企业。
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经开发出三种运载火箭:猎鹰1号,猎鹰9号以及刚刚初次发射成功的猎鹰重型。因为其稳定的火箭回收技术,SpaceX的火箭单次发射价格都在数百万到数千万美元不等,例如猎鹰重型的价格为单次9000万美元。这个价格对于技术密集型的航天行业来说,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事实上,刚刚被夺去全球第一载荷的火箭——美国“德尔塔四”价格要达到猎鹰重型成本的四倍以上(4亿美元)。
两枚助推器完美着陆
美国军方把机密的X-37B空天飞机还有间谍卫星“Zuma(祖玛)”都交给SpaceX这架民营企业发射,因为它好用又便宜。
民企的技术其实往往简洁实用,例如这次的猎鹰重型是3支前型——猎鹰九号的捆绑整合形态。简洁却不意味着简单。3支火箭的组合意味着猎鹰重型有3个助推器,27个发动机(梅林1D)。不难想象只要其中一个发动机出现问题,火箭必将失败。
因此,马斯克在火箭发射前曾说,这次发射成败是五五开,“希望尽可能飞得远离发射台,别把发射台炸了”。
当然,这次发射的结果至今为止非常完满,在起飞八分钟后,侧边的两枚猎鹰九号已经稳稳着陆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第一和第二着陆区,两箭落地时间相差少于一秒钟。降落时,每支火箭都会在底布伸出四个可延伸的着陆支架。火箭上部还有格栅片以稳定箭体角度,同时最中间的一台发动机将重新点火。最终实现安全着陆。之后,着陆的火箭将被再次利用。
现役最强,目标火星
猎鹰重型火箭(右三)与世界主流火箭载荷的比较
猎鹰重型火箭旨在为64吨的低低轨道提供最大的有效载荷。这一数据表现略高于现役全球第二大火箭“德尔塔四”载荷的两倍。
即便回顾历史,也仅有太空竞赛时期美国的“土星五号”和前苏联的“能源号”载荷可以超越猎鹰重型。但正如前文所说,猎鹰重型的成本之低是各国官方航天机构无法想象的。
至于设计发展这款超级火箭的原因,其实局座也早已说过。马斯克可是想移民火星,在外星球度过余生的男人。猎鹰重型为此而生。
总结一下,低成本,可回收,大载荷,并且首发成功。这款猎鹰重型火箭几乎完美无缺。我们要说的到此为止吗?当然不是。
回到战忽局今年最关心的话题,军民融合。
不难想象,航天这种曾经的国家行为,必然是蕴含着无限军民融合的可能性。作为一家美国民间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继承了该国军民融合的传统。
NROL-76的任务标志,不难看出是间谍卫星
在2017年的5月1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九号火箭发射了美国国家侦查局(NRO)的一颗秘密卫星NROL-76。在此之前,美国所有军用卫星全部由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组成的联合发射联盟(ULA)执行。在此之后,ULA的垄断结束。
同样在今年初(1月7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次执行军事卫星发射任务,但是此次发射的“祖马(Zuma)”似乎未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
美国政府签发的许可允许SpaceX发射一辆特斯拉敞篷车进入双曲线轨道
这似乎并不影响SpaceX与美国军方的合作。一方面,猎鹰重型首次试验,得到了美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郑重其事地允许其将“一辆改装的特斯拉跑车”发射进太空。另一方面,美国国防部早已预定今年六月的空军军用卫星发射计划,使用的正式刚刚成功测试的猎鹰重型。看来,美国官方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相当信任了。
中美之间差距还有多远?
火箭技术上,尤其是大推力运载火箭中美之间差距还很大。我们目前最强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 日成功是发射了,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25吨,还不到重型猎鹰的一半。
美国一家私人企业用实力告诉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追赶美国的道路还很长,急不来。SpaceX这个重型猎鹰计划也不是一帆风顺吗,很多人质疑你这玩意比之前最强的 “德尔塔IV型”运载能力还要强,靠谱吗?
确实你看重型猎鹰3个火箭绑在一起,27个梅林引擎太多了,国际上哪有运载火箭同时启动这么多引擎的?苏联原来也用过这个思路,结果没搞成,技术难度太高,很多人就质疑马斯克说你这是在搞噱头骗投资人的钱。
这马斯克的团队卧薪尝胆了十多年,从猎鹰9号慢慢的搞出重型猎鹰,引擎也换了好几代,终于在今天来了一次大爆发,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
虽然和美国比差距还很大,但中国也在加紧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相信咱们的科研团队的实力,以往高铁、大飞机、航母等硬骨头被啃下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早晚一天能够迎头赶上,肩负起为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重任。
为SpaceX喝彩的同时,也要说一句:中国,加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美国人凌晨完成一项壮举,告诉我们中美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就在十几个小时前,美国人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在一些媒体看来,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已经令人类“登陆和殖民火星”的梦想变得越发现实起来,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话下……
比起这些噱头,真正让我们中国人震惊的是:造出这种火箭的竟然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而我们国家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强火箭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发射中心,因为美国目前最牛X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这里发射了一枚可以【完全碾压】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
什么叫“完全碾压”呢?用咱们中国人最好理解的方式解释吧:1年多前获得我们中国人欢呼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连人家美国这个“猎鹰重型”的一半都达不到……
当然,大家一定会问这个“猎鹰重型”63.8吨的“近地球轨道”载荷,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知道我们打算在2030年实现的载人登月计划吧?要实现这个计划,我们现在的长征5号的载荷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尚在规划中的长征9号超级火箭才可以。
可如果人家美国人想重返月球的话,他们现在就已经可以凭借“猎鹰重型”实现这个我们中国人还要12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了。
然而,人家SpaceX的梦想,可是登陆和殖民火星呢……
比马云还要敢想敢干的美国最牛企业家
是的,说起 “猎鹰重型”的成功,就不能不提这枚火箭背后的那家美国私营企业SpaceX,以及这家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其实,咱中国人对于这个美国企业家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中国大城市的马路上已经纷纷出现的昂贵又帅气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就是马斯克缔造的。
不仅如此,他还与另一个不少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东西有关: 网络在线支付平台。
如今,支付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支付平台——但你并不知道的是,数十年前当网络支付平台刚开始在全球走红的时候,引领风头的可并不是马云的支付宝,而是马斯克参与缔造的Paypal!甚至于国内外有不少人都认为中国的支付宝是“模仿”马斯克的Paypal而来的。
不过,与马云相比,同样玩支付平台的马斯克却有着一颗“理科男”的内心。
在通过Paypal发家后,马斯克很快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了他更喜爱的科学技术领域,一边搞出了特斯拉电动汽车,一边则成立了今天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号”超级火箭的SpaceX宇航公司,开始实现他探索宇宙的梦想。
而且公开资料显示,马斯克起初并没有得到过任何美国官方机构的帮助,他从一开始走的就是纯粹的商业路线:起初先是想从欧洲和俄国人那里买个廉价火箭用,但后来发现对方要价都太高,于是他便成立了SpaceX公司自己做火箭,而且他还要做完全可以商业化推广、价格亲民、成本低廉的“火箭”,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实现探索宇宙的梦想。
可在美国,一个私人公司真能做火箭吗?他哪儿来的人才呢?
这里就要提一下当年美国和前苏联的太空争霸历史了。我们都知道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时,人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就已经开始用火箭把宇航员往太空中送了。其中在60年代末期,美国人甚至研发出了今天都还没有任何国家能超越的“土星5号”超级重型火箭,其载荷比今天的“猎鹰重型号”还要多出近一倍,并成功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
于是,这起步极早且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达到惊人高度的美国航天业,自然也给今天的美国培育了大量的航天人才以及可供民间企业使用的丰富航天资源。
而马斯克也成为了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受益者,在SpaceX于2002年成立后,他迅速网罗了一大批拥有丰富航天科技经验的人才,比如他的副手汤姆·穆勒(Tom Mueller)。
(图为猎鹰9号)
是的,马斯克的团队10多年来的投入和精力,只是为了把一款火箭做精,把一个引擎做强。
于是,他们不仅实现了今天在“猎鹰重型”上的成功,他们的“猎鹰9号”火箭更是成为了目前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为稳定可靠的火箭,也因此成功占据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份额,几乎把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欧洲和俄罗斯全都挤了出去!
逆天的营销
不过,比起与NASA合作,让自己的“猎鹰重型”火箭能够像“猎鹰9”那样成功变现,给公司带来商业化的收益,才是马斯克更关心的。
所以,早在这次发射前,同样极具商业头脑的马斯克就已经在为他的这款新型火箭谋划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营销套路。
何谓“一石二鸟”呢?原来,这马斯克居然是把自己的一辆特斯拉跑车塞到了火箭里,并打算用火箭把这辆轿车送上火星轨道!
特斯拉的红跑车里面坐着一个叫Starman的假人,穿着太空探索公司的新宇航服,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搭便车指南》
这个极为疯狂也极具想象力的营销也就意味着,“猎鹰重型”成功发射,等于是同时给自己的两个公司的产品都打了广告。而且让跑车进入火星轨道并绕着火星“飞驰”,还透露出他下一步打算对公众开放“宇宙观光”的计划,甚至未来打算让人们坐他的火箭前往火星去寻找新生活的“野心”!
为啥咱中国没有这种火箭?
相信大家读完了前面耿直哥对于美国和马斯克的这番“毫无节操”的膜拜,一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啥咱中国没有这种火箭呢?
这绝不是因为咱们中国人的智商不足,或是国家的投入不够,而是因为我们与美国在火箭领域先天就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重点也与马斯克和他的SpaceX会存在较大不同。
先天的差距方面,正如耿直哥前面所说的:人家美国1969年就已经成功用“土星5号”这种上百吨载荷的超级重型火箭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了,而我们在1970年才刚刚用远程导弹改造过来的、载荷仅为300千克的长征一号火箭把我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
当然,对于一个1949年才刚刚建国,且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的新生国家,我们能在短短20年就有第一颗卫星上天,也已经说明了我们强大的追赶能力。
然而,火箭这种涉及基础学科和工业化水平的领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追赶上的。所以当美国像SpaceX这样的私企都已经在研发“猎鹰重型”这种超级火箭时,我们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先把我们的“长征5号”给弄稳定了,然后再去考虑在2030年实现“长征9号”这种光引擎技术就与“长征5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国产重型火箭。
所以,虽然2016年“长征5号”的升空令我们从“航天大国”成为了“航天强国”,但我们中国人可千万不能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牛了。和美国人比航天,我们仍然还是“学生”,而今天美国人成功发射的“猎鹰重型”更应该让我们清醒过来了!
但耿直哥也相信,只要我们的国家保持稳定发展,这个差距就能被我们一点点追上。毕竟我们“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体制在追赶技术差距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到时,我们今天“种下的树”也必定会让这个国家的新一代人才获得比今天更广阔的逐梦空间与资源!
文章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这次“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的精彩全过程吧!
作者:耿直哥
来源:环球时报(hqsbwx)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世界最强火箭发射成功,告诉我们中美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近日美国人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已经令人类“登陆和殖民火星”的梦想变得越发现实起来,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话下……
然而比起这些噱头,真正让我们中国人震惊的是:造出这种火箭的竟然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
而我们国家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强火箭
美国东岸时间2月6号下午3:45分,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发射中心。
因为美国目前最牛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这里发射了一枚远超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
这次发射的重型猎鹰火箭高达二十层楼,含有3枚“猎鹰9”火箭芯组成的助推器和27个引擎,发射时能产生约2270吨推力,是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而你知道吗?
就在1年前,我国成功发射了目前国内最强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但它的运载能力,连这个“猎鹰重型”的一半都达不到……
这次,美国人是用纯粹的实力告诉了中国,中美间的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用更直观的数字来说,我们2016年11月首飞成功的“长征5号”能把25吨重的货物运送到“近地球轨道”,其极限是运送一个5吨左右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
而美国的“猎鹰重型”的“近地球轨道”载荷为63.8吨,其抵达火星的载荷则为我们的3倍,为16吨。
不仅如此,这枚“猎鹰重型”火箭还毫无悬念地“秒杀”了在日之前美国现役最牛的重型火箭“德尔塔IV型”(“近地球轨道”载荷为28吨)。
当然,大家一定会问这个“猎鹰重型”63.8吨的“近地球轨道”载荷,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知道我们打算在2030年实现的载人登月计划吧?
要实现这个计划,我们现在的长征5号的载荷是不够的,还需要尚在规划中的长征9号超级火箭才可以。
可如果美国人想重返月球的话,他们现在就已经可以凭借“猎鹰重型”实现这个我们中国人还要12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了。
然而,SpaceX的梦想,是登陆和殖民火星……
而且,重型猎鹰还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重型运载火箭。
目前,组成重型猎鹰的3枚“猎鹰9”火箭芯中,已有两枚成功降落在位于陆地上的回收平台。要知道,先前的助推器都是用完就丢的。
更绝的是,马斯克居然把一辆特斯拉跑车塞到了火箭里!
车上还会不间断播放David Bowie 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主题正是讲述宇航员与太空飞船的故事。
跑车上还装有3台摄像头,会拍射到车里的假人所看到的宇宙视角。
如果不出意外,按照马斯克本人的原话,“这辆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 10 亿年。”
试想一下,动人的音乐搭配深邃的星空,一幅难得的华章美景。
此时,小编脑海中只想到了一个词:“碾压”!
敢想敢干的美国最牛企业家之一
这是SpaceX的一次里程碑,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猎鹰重型”的成功,不能不提这枚火箭背后的那家美国私营企业SpaceX,以及这家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其实,咱中国人对于这个美国企业家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中国大城市的马路上已经纷纷出现的昂贵又帅气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就是马斯克缔造的。
马斯克成立SpaceX宇航公司,就是为了实现他探索宇宙的梦想。
他还要做完全可以商业化推广、价格亲民、成本低廉的“火箭”,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实现探索宇宙的梦想。
10多年来,马斯克的团队不断研发,于是,他们不仅实现了今天在“猎鹰重型”上的成功,他们的“猎鹰9号”火箭更是成为了目前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为稳定可靠的火箭!
(图为猎鹰9号)
SpaceX也因此成功占据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份额,几乎把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欧洲和俄罗斯全都挤了出去!
不仅如此,马斯克的团队还在3年前就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火箭“回收”的技术,从而“颠覆性”地解决了火箭发射最主要的成本问题。
如今,还在为研发经费发愁的美国官方的宇航局NASA反倒是要找SpaceX寻求帮助了。
为啥咱中国没有这种火箭?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啥咱中国没有这种火箭呢?
这绝不是因为咱们中国人的智商不足,或是国家的投入不够,而是因为我们与美国在火箭领域先天就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重点也与马斯克和他的SpaceX会存在较大不同。
先天的差距方面,正如前面所说的:
美国1969年就已经成功用“土星5号”这种上百吨载荷的超级重型火箭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了,而我们在1970年才刚刚用远程导弹改造过来的、载荷仅为300千克的长征一号火箭把我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
当然,对于一个1949年才刚刚建国,且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的新生国家,我们能在短短20年就有第一颗卫星上天,也已经说明了我们强大的追赶能力。
然而,火箭这种涉及基础学科和工业化水平的领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追赶上的。
所以,未来我们还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
虽然2016年“长征5号”的升空令我们从“航天大国”成为了“航天强国”,但我们中国人可千万不能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牛了。
和美国人比航天,我们仍然还是“学生”,而今天美国人成功发射的“猎鹰重型”更应该让我们清醒过来了!
但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的国家保持稳定发展,这个差距就能被我们一点点追上。
毕竟我们“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体制在追赶技术差距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文章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这次“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的精彩全过程吧!
视频资料,建议WiFi观看
来源: 环球时报、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发射成功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