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USDA供需报告进行期货操作及原料期货

理性对待USDA供需报告_网易新闻
理性对待USDA供需报告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期货市场中,特别是农产品期货的交易中,市场特别关注美国农业部(USDA)的报告数据。因为美国是全球农产品定价中心,美国农业部作为美国政府部门定期发布的一系列报告自然成为期货市场价格的指挥棒。最近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大幅飙涨,而7月供需报告公布在即,市场偏多的预期是否得到验证,市场表现忐忑,因为意外往往会促使价格大幅波动。
预期美供需报告偏多
近来,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可谓出尽风头,特别是以豆粕为首的豆类市场。7月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成交持仓均创出天量,日内成交量达到721万手,持仓量达到313万手。国内农产品异常强势的背后是对美国今年大豆产量的担忧,特别是最近美国中西部作物主产区干燥的天气,是市场资金推升期价的主要原因。
关于周三公布的7月供需报告,市场预期整体偏多,玉米和大豆单产预估较上月下调约7.2%和3.6%,主要因近来炎热的天气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特别是玉米正处授粉期,缺雨会严重影响产量。2011/12年度和下年度的年末结转库存预估也会较上月有所下调,上年度南美大豆减产和全球持续增长的需求共同促使库存减少。
然而,市场的预期能否得到验证还需等待周三美国农业部真正的报告出炉才能确认,市场价格也才能更为理性的波动。
理性对待美供需报告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是美国农业部每月定期公布的一份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其内容反映了全球农产品今后一段时间的供需情况。其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报告中分量最重、最敏感的一份,影响着全球农产品的价格走向。
依托发达的期货市场,美国左右着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贸易定价权,月度供需报告也成为期货市场走向的指挥棒。月度供需报告的数据调整与期货价格的走向关系异常密切,价格的上涨和供需报告的多空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市场特别关注美国农业部报告的时候,我们似乎也被美国农业部绑架了,盲目地遵从有时会使我们损失惨重。所以,在利用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的时候,也应该理性客观的对待,谨防意外发生。
在利用美国农业部报告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可以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权威信息报告。主要还是我们国家农产品定价权的缺失,还有大量农产品的海外进口,使得我们国家部分农产品价量均受制于国外,还有国内信息机构公信力和准确性的不足。因此,在理性对待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的同时,国内也应该积极地发展权威信息咨询,深化期货市场功能,提高我们国家在农产品方面的定价权,保护国人利益。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用户注册
当前位置:->
从美国农业部报告看--今年大豆期货如何操作
&&& 统计分析显示,美国农业部报告的数据与CBOT大豆连续走势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并且呈现一定的统计特点。本文拟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与CBOT大豆连续的统计分析,对2005年CBOT大豆连续的走势及波动特点作一些分析和预测。  USDA数据与豆价高度相联  投资者在分析大豆走势时,往往要看供需平衡表。有经验的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期末库存的大小对当年大豆的走势有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大豆总产量和消费量的不断增长,仅看绝对量已不够精确,而研究期末库存相对于产量或消费量的相对值与大豆的价格之间关系,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  事实上,在将农业部报告中大豆产量及库存等数据与CBOT大豆连续的价格作对比分析时,相对量往往呈现更好的统计特点,例如美国大豆期末库存-消费量(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之和)的比值与CBOT大豆连续价格往往有更明显的统计特点。这是因为期末库存的绝对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当年大豆供应的紧张程度,而期末库存相对于消费量的百分比(其数学意义反映的是单位消费量所对应的库存水平),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市场供需的紧张程度,因此与大豆价格和大豆价格的绝对波动幅度才会存在更加高的关联性。而揭示出这种关联性将对投资者把握行情有较大的价值。  自1998年1月起,美国农业部报告中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与CBOT大豆在报告公布后20个交易日内的最高价的散点图。其中库存消费比是期末库存相对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之和的比例。显而易见,图1呈现非常明显的统计特点:在库存消费比小于5.5%的情况下,大豆连续价格才会有大行情出现,也就是在农业部报告公布后20个交易日最高价突破了700美分/蒲式耳;而在库存消费比大于10%的情况下,农业部报告公布后20个交易日内, 1998年以来CBOT大豆连续从来没有突破过600美分/蒲式耳。最低的最高价出现在2001年4月的农业部报告之后(计算得知库存消费比为10.85%),当月最高价为444.4美分/蒲式耳。  当库存消费比小于5.5%时,农业部报告公布后20个交易日内其波幅(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才有可能大于100美分/蒲式耳,而当库存消费比大于5.5%时,农业部报告公布后20个交易日内,CBOT大豆的波幅基本上都在75美分/蒲式耳之下。如果取散点分布区的中值,则为50美分/蒲式耳。值得指出的是,库存消费比与CBOT大豆连续在农业部报告公布后20个交易日内的最低价也存在类似的统计关系,在1999年6月库存消费比为16.97%时,最小的最低价曾经达到402.5美分/蒲式耳。  今年大豆投资策略  根据以上结论以及2004/05年度的库存消费比16.39%这一数据,我们就可以对2005年大豆的走势有较为清晰的量化概念,并且可以根据这种量化概念制定2005年10月前的投资策略。  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供需报告,2004/05年度美国大豆国内消费量为4895万吨,出口量为2749万吨,期末库存为1253万吨。我们可计算出美国大豆的库存消费比为16.39%,这说明2005年10月前,CBOT大豆连续的价格不会超过600美分/蒲式耳。但最坏的情况下,CBOT大豆的价格也很难跌破450美分。一旦报告公布日后波幅超过50美分,都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因为行情有可能出现反向波动。一旦波幅达到75美分,获利仓都应先平仓观望。例如,2004年12月报告公布后,当日最低价为523.2美分,12月20日时最高价曾经达到566美分,波动幅度达到42.8美分,接近波幅散点区的中值50美分,因此受到较大的抛压,连续7个交易日都未能创出新高。  根据上面的统计分析以及实例介绍,我们可以制定今年CBOT大豆投资策略。  如果CBOT大豆逼近600美分/蒲式耳,可坚决沽空CBOT大豆。如果报告公布日CBOT大豆连续处在600美分附近,则沽空的空间最保守也有30美分,理论上达到50美分的概率较大,但若下跌了70美分,则应平空仓观望。若报告公布日后价格下探到420美分附近,则做多的胜算较大,因为根据库存消费比与农业部报告公布日后20个交易日内最低价的关系,按照目前的库存消费比,在这样的价位附近将获得较大的支持。若报告公布日CBOT大豆连续价格处在500美分附近,则要视均线系统的情况决定买卖方向。这时可参照库存消费比与CBOT大豆连续的波幅之间的关系判断可能上涨的空间和可能下跌的空间。  总体看,若不出现恶劣的天气和出现大的灾害,2005年全球大豆没有大的行情,只有在超买超卖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缓慢的反向波动。但是一旦因天气因素或灾害的影响,导致库存消费比锐降到10%附近,则可能产生一波较大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CBOT大豆连续有可能冲击650美分以上的高位。
来源:天琪期货
&&||&&网站留言&&||&&联系我们&&||&&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承办: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黑ICP备号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珠江路21号&&&&&邮&&编:150090&&&&&传&&真:8-8000
总机电话:8
&&网络维护(分机):8377&&信息服务:8-8777
最佳浏览模式&&分辨率&&&网站访问量: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怎样利用USDA供需报告进行期货操作及原料采购?
 中国饲料在线分析师:潘泓旭  目前市场对美国USDA报告关注度非常高,几乎所有分析人员把它作为美豆价格趋势上的晴雨表,那么USDA数据对美豆价格影响到底如何呢?我们以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例来分析对美豆主力合约价格走势的影响,希望对粕类期货操作及饲料企业采购提供一些帮助。  一、全球库存消费比的变化趋势与美豆最高点的关系。  以上是USDA美豆库存消费比走势图,我们先对比美豆连续主力合约周度收盘最高价与库存消费比的关系,如果库存消费比同比上升说明供应较上一年度宽松,美豆期货价格在本年度最高点同比应下移。   从上表对比我们看到,仅2010/11年度大豆最高收盘价与理论不符,剩下年度大豆价格变化均与理论一致,从时间上看,最高点容易出现在8月-9月末的时间段,这一结论对多头的风险控制预计大有帮助。  二、全球库存消费比的变化趋势与美豆最低点的关系    从以上结论看到,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理论变化与最低点变化相符概率只有50%,因此用它来对种植年度大豆价格最低点的把握意义不大。   从以上规律看,如果美豆年度库存消费比上升,那么在本种植年度大豆价格下跌的月份大于上涨的月份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本年度国内粕类可以做空为主。  2010年10月-2014年9月份月度下跌概率:   从上表看出,如果大豆库存消费比同比上升,那么本年度大豆价格在6月及9月下跌概率最大,其中1月、3月、8月、11月份大豆价格下跌概率最低,因此如果大豆库存消费比同比高于去年,在本种植年度主要做空为主,但最好避开大豆价格下跌概率最低的几个月份,在下跌概率最高的月份提前布局。对于上涨月份由于仅有一年上涨,不具有代表性,分析省略。  以上是以USDA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例来分析对美豆价格的影响,下面我们结合几个有意义的数据看看与美豆价格的涨跌幅度有没有联系。  三、结合USDA几个重要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上红色代表数据变化与美豆价格变化相符,从上面数据看到,全球大豆产需差数据与大豆价格实际价格变化规律最为相符,那么今后我们是否重点关注全球大豆产需差数据对大豆价格的实际影响呢?等待实践的检验。  下面对以上指标进行涨跌幅度对比,看看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我们以美豆主力合约最高价来举例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利用以上数据对美豆主力合约最高价的变化幅度判断,意义不大,比例关系不成规律性且差距较大。  综上,通过对USDA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等有关数据分析,可知USDA供需报告中的数据对美豆价格趋势的把握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及以上举例的数据,如果相互结合分析,效果会更好,且这些数据与美豆年度最高价及涨跌月份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期货圈的朋友可以用来进行趋势的建仓和止损的设置,而下游饲料企业可以利用这样规律进行未来采购计划的制定。
最新报道热点推荐因USDA供需报告偏空,CBOT玉米期货挫跌4%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四下挫4%,此前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显示美国玉米单产预估高于市场预期。CBOT12月玉米期货合约收跌15-1/4美分,报每蒲式耳3.71美元,盘中跌至去年9月30日来最低3.70-1/4美元。  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2017/18年度玉米单产为每英亩169.5蒲式耳,低于之前预估的170.7蒲式耳,但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66.2蒲式耳。美国农业部维持2017/18年度玉米种植面积预估不变,玉米产量预估由7月的142.55亿蒲式耳调降至141.53亿,但高于市场平均预估的138.55亿蒲式耳。  此外,美国2017/18年度玉米出口预估亦小幅下滑。  美国农业部预期2017/18年度玉米年末库存为22.73亿蒲式耳,低于7月预估的23.25亿蒲式耳,但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20.03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周四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8月3日止当周出口净销售美国玉米68.04万吨(旧作和新作合计),符合市场预估区间50-90万吨。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周四预期,巴西2016/17年度玉米产量将为9,720万吨,高于之前预估的9,600万吨。  今日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预计为851,504手。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原料期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