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亏损了怎么办还亏着,是逃还是等

第三方登录:一位私募投资者遭遇的清盘危机 从赚90万到亏60万
作者:时超来源:经济导报
  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正令上半年蜂拥挤入私募业的投资者陷入深思。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公告了一份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包括了华天国泰、中融坤瑞、中元宝盛等12家私募基金公司。据了解,按照基金业协会的通报,无论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抑或短信,协会均无法与这些机构取得联系,这些私募机构也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  “我买的产品在正常运作,昨天还和管理方通过电话,但产品在净值上的表现很不理想。”26日,一家加工出口企业的董事长李长运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其年初花300万元投资了一款股票型私募基金,上半年收益一度超过30%,但随后遭遇市场暴跌,导致其本金最多时亏损了近60万元。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令其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风险。  “表面看整个私募行业借助前期牛市行情蒸蒸日上,但实际上基金经理缺乏经验、管理乱象多、风控意识不强,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加强。”在李长运看来,私募行业虽然有着大好的前景,但若监管不严,或将出现更多风险事件,令整个行业蒙受更大损失。  遭遇重挫  “我从去年底就开始关注股票型私募产品。”李长运说,近两年其经营企业所处行业景气度下滑,虽然公司依靠固定的大客户仍能维持一定利润,但不宜再投入更多资金,所以他手中的现金储备较为充足,“考虑到合理保值升值,民间借贷风险太高不敢动,前期多数选择银行理财、信托产品,但股市去年走好后,周边的朋友、银行熟人都开始推介私募基金了。”  于是,经过朋友推介,李长运于年初与一家私募基金管理方签了协议,投下了其用来试水的第一笔资金―――300万元。据了解,李长运选择的产品成立于今年2月,募集规模为1亿元。  “刚开始的一个月,净值增加了不到2%,基金经理表示行情波动较大,正在谨慎建仓。但随后几个月,产品净值就出现了快速增长。”李长运表示,其购买的私募基金在4、5月份增值幅度分别达到11%和5%,6月上半月最高增幅达到14%,也就是说,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其300万元本金就已经增长到了390万元。  然而,进入6月下旬,市场风云突变,A股遭遇“断崖式”下跌,李长运所持有的基金由于前期仓位一直处于“高举高打”状态,受损严重。“第一波下跌后,基金净值就跌去了10%。基金管理方对我们说只是市场的暂时调整,而且公司的研究团队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投资标的,‘翻身仗’即将打响。”  不过,市场并没有给乐观主义者机会,又连续走出了罕见的3个月连续下跌行情。“我了解的是,8月底市场再度下跌的时候,这家私募基本上就已经清仓了,当时产品净值维持在0.8元左右。”李长运表示,这意味着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仅其前期赚到的90万元烟消云散,还亏损了60余万元,可谓损失惨重。  同时,李长运表示,0.8元的净值距离其与基金公司合约上规定的0.7元清盘线非常接近,一旦达到这一标准,该产品很可能进入清盘阶段,而他以及其他购买产品的投资者,也不得不承受本金30%的损失。  实际上,自6月A股出现大幅下跌以后,出现上述情况的私募基金不在少数。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加杠杆”、“满仓”操作等多种原因,不少私募基金未能逃过市场调整,遭遇重挫,仅7月和8两月就有近400只股票型私募基金被迫清盘,其中不乏年内新成立的产品。  “我朋友投资的一个私募,由于多个标的股连续跌停,无法卖出,净值一路跌到了清盘线以下。最后不得不再续合约,将清盘线下移了不少。”李长运说,他的这位朋友,已经做好了长期被套的准备。  需加强风控监管  在李长运看来,虽然他投资私募基金仅有不到一年的经历,但是这波罕见的过山车行情,令其对私募行业的了解愈发深刻。“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因为目前中国市场的闲置资本太多,除了股市外的可投资标的又太少。但如果不能规范、有序发展,这个行业的危机还是很大的。”  在其看来,私募行业隐藏的首要危机,就是管理方的风控意识缺失。“市场赚快钱的氛围浓厚,一旦出现行情,满仓、加杠杆操作大量出现。”李长运表示,这一方面缘于基金管理者的大部分收入都要靠收益分成,使得其不愿放弃“鱼尾行情”;另一方面,也缘于基金经理缺乏品牌、长效经营意识,部分管理方甚至存有清盘了换个“门头”重新再来的意识,令其操作中有意忽视风险。  另外,李长运表示,部分私募基金存在管理团队年轻、缺乏经验的问题。“比如我投资的基金公司,部分负责人都是‘85后’,和我孩子差不多大。这次行情中也可以看出问题,市场高涨时操作过于乐观,再度暴跌后又过于悲观。”其表示,9月后市场进入整理阶段,但当时其购买的这款私募基金几乎空仓应对,“结果近两个月市场大涨,很多股票价格都创了新高,但我的基金净值还在0.9元附近。”  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的认识不足,也令李长运颇为担心。“网上看到的多是‘一年净值翻倍’、‘三年翻5倍’这样的报道,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这样的产品极少,即便是有,你也买不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私募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市场也出现了不少“浑水摸鱼”者。李长运表示,其近期频频接到电话或银行方面人士的推荐,说某某公司的私募产品表现优异,现在新产品正在募集期,且门槛只有1万元,和购买银行理财一样。“但实际上一查,好多都没有牌照,属于黑户,这样的公司一旦跑路,投资者一点保障都没有。”  据了解,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个人、单位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投资者需达到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标准。该规定本身就为了防止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投资者盲目进入,若这一门槛被有意放开,行业风险必然大增。  “特别是近期,像徐翔被抓、私募失联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多发,更应引起注意。”李长运表示,投资者一定要谨慎为之。私募行业也要提高警惕,必要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市场规范,规避系统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我是去年9月开始学着买基金的,坐了两次过山车,一直没赎回,看到目前形式很严峻,不知道是逃还是继续等待。
唉!逃不掉啦,去年下半年买的基金全亏着,而目前所有的消息基本都是利空,真是进退维谷啊!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姊妹和你做伴呢,投资谁有前后眼啊,我们投资的都是闲钱,就当存定期的好了。我们携手共同战斗!三军过后尽开颜!!
000100该股中期压力4.56, 短期压力4.51, 中期支撑3.94, 短期支撑4.15短期股价呈现强势。4.31元进的别急!耐心持有!跌是因为大盘在摇动向...
客观的说,绝对不是什么“高手”。
老爹曾经赚过钱,也曾经被套过,而且还不只1次。
毕竟在股市里面已经混了十几年了,混出了一些经验。
来爱问时间也不短了,只不过最...
汇聚精华内容,实现财务自由,助您一飞冲天,悟道正迷津!“没有财务自由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可以去一飞悟道股票论坛学习一下! 至于房价,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 ...
答: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
答: 看你承受风险的能力了,一般货币型可以稳赚,分红少点,股票型高,同时风险大,基金也随股市经济走的。买基金最好选比较成熟的公司的基金。
答: 证券公司就是国外通常所说的“投资银行”,主要业务是:
1. 帮助上市公司发行、承销证券;
2. 受客户委托进行证券交易,从中收取佣金;
3. 自营业务,自己进行...
答: 对我来说买基金是买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法,其中既要有坚持又要有变通。尽管学费昂贵,但07,08年的洗礼让我对投资理财有了更多的理解。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会逃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