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大陆台湾军事实力 知乎碾压台湾,但台湾在军事上有没有

600被浏览861,187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陆对台湾的军事优势已经大到可笑级别了吗
台湾的军力对大陆来说完全不是可笑,而是可怕。因为正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而又强敌环伺的我们,难以轻松承担攻台所的代价。世界上除了以色列,和平状态下很难再找到台湾这样军事设施如此密集,防空火力如此稠密的地区了。
可以说,现阶段以保持现状为目标,不明目张胆的搞事情,更不要嚷嚷反攻大陆,台湾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充足的。
在不考虑作战意志、人员训练(尤其是以解放军的标准)的情况下,台军仍是一支颇具规模的军队。其排名中部分榜单中是可以挤进前15名的,普遍情况下能够稳稳占据前20.台军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作战体系就其战略思想、目的而言是相对成熟的。
今天的大陆军力(不算核武)则稳稳的占据了全球军事排名的第二把交椅(俄罗斯排得除外)。大陆在经历一系列精简、改革后,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是一支极为可怕的作战力量。作战体系在多年摸索中逐渐走向了成熟全面,基本上可以在东亚迎击全球任何一支军队并取得胜利。
把双方软硬实力拿上台面,大陆无疑在任何一个方面完全碾压台军。如果台军和解放军在平原上交战,能顶过72小时,恐怕很多人都会惊掉下巴。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大陆的潜在对手不仅仅是台湾,大陆的军力建设,也不仅仅针对台湾,打台湾,大陆的许多实力是无法排上用场的。尤其是在打开登陆场展开地面战之前。航母、北方重装甲军团、潜艇部队、洲际导弹等,这些大陆军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部分都会被迫闲置在一边。
台湾有自身的特点,台湾海峡有自身的局限,大陆也有针对性的部队。拿解放军整体力量的碾压来论述,是不讲道理的。就如传说中温泉关隘口的300斯巴达,波斯数万大军就是展不开,得几百几百的上,你说万把人一人一块砖也把斯巴达埋了,这就没讨论的意义了。
抛开台湾海峡,抛开登陆台湾谈绝对力量,是一种奇怪的思维,或者说是基于大陆近年来军事力量爆发的一种错误心态。
台湾不是大陆的唯一对手,而大陆却是台湾唯一的对手。有没有人想过,万一我们打台湾,没打下来是个什么后果?光是想想这种后果,很多人就脊背发凉,甚至都不敢思考这种可能性。不用说家里,对外上很可能美军就借此驻扎在台湾了,我们本土的200km开外,就是美军的航空兵基地、潜艇基地、萨德雷达甚至弹道导弹。面对军力如此强大的大陆,湾湾这只小蚂蚁费这么大功夫发展军力,傻么?
我们总用本土作战的思维来想想台海战争,好像一夜之间百万大军就渡过了台湾海峡,红旗就能插在总统府上了。但这是台湾海峡,不是长江。这一次,我们得跨过海峡,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展开大规模登陆。
台湾的军事建设,除了异想天开的做了一段时间“反攻大陆”的梦,一心一意的坚持了70年,只针对一个假想敌——中国大陆的登陆部队其经营之深,不光是滩头堡垒的建设、装备体系的构建,还有情报体系的构建。
96年李登辉爆出一句“不要怕,是空包弹”,才让大陆揪出一个级别高的令人咂舌的间谍。台湾对大陆的军事准备,几乎一心一意的围绕一个关键词:抗登陆。台湾军力建设围绕抗登陆,今年还总结出来一句话:防卫固守,重层吓阻。展开来是“距敌于彼岸,击敌于海上,毁敌于水际,歼敌于滩头”虽然看似可笑,但总结的真是非常的好。
说说为什么:台湾的安全,最大的因素在于台海是否爆发战事。维持现状即是台湾的小目标。而这种小目标在于两层:
1.台海关系稳定时,达成“吓阻”
2.台海关系紧张出现极端情况时,达成“吓阻”
实现这两点的筹码,就是攻台承担的风险和代价。
大陆对台攻势存在的风险:
1.攻台失败(极小概率)
2.在台军防御体系面前耗费较长时间(72小时以上未能结束有组织抵抗)或极大代价攻台成功(中小概率,随时间递减)
3.台海攻势遭外国势力武力介入(小概率,攻台时间耗费越长,概率会开始提高,如果大陆在台海陷入僵持,武力干涉是很可能的。)
4.台海攻势遭外国势力其他形式介入(高概率)
5.大陆国际影响急剧恶化(中高概率)
6.大陆经济形势受负面影响(中高概率,随攻台耗时增长)
7.引起对华经济制裁、封锁、贸易受损(中高概率)
其中,为了实现目标1,则只需要达成2、3、4、5、6、7中的部分项目即可,甚至不需要2、3项。这意味着可以保持现状。
为了实现目标2,则必须达成1项或者2项概率极高,因为大陆承认台独,动摇根基,而目前台湾事实上已经不可能达成1、2项。所以维持有限威慑、力求保持现状是最优解。
所以,只要台军如果能够在台海有组织的抵抗超过72小时甚至1星期,大陆会相对的收到各方面压力,包括外交、经济等,而即使速战速决,大陆也会面临可能存在的经贸关系恶化等影响,这对于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大陆而言,是必须要考量的。军事服务于政治,如果国家在外交上、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失,那么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就打了折扣,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安全环境大体上是宽容的。所以,当台湾的防御战略,在实现军事胜利已经基本不可能的情况下,就是“拖”字决,拖得越久,大陆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面对的风险就会更复杂,展开对台军事行动的门槛就越高。
这样,在不闹事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两岸现状。但是,无论怎么看,台湾的军事实力已经断无可能支持事实上的“台独”。仅仅能对维持现状提供支持。毕竟,不到非打不可,大陆也不会动武,毕竟上兵伐谋,能用经济、政治手段实现统一,是最上策。
当军事实力在各方面都能够完全碾压,且经济实力强大到足够无视台海战事造成的损失时,台湾就真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台湾岛三面环山,丘陵密布,是理想的防御位置,台湾海峡又是天然屏障,岛屿沿岸适合登陆的场地很少,同时又经营多年,防御体系建设十分成熟。说哪里都能登陆的,我们看图:登陆后就是山的,无法推进
登陆后是水田的...车辆过不去
或者干脆没沙滩的岩壁,战车不会攀岩
或者干脆防波堤、消波锥堆起来
防御工事坑道化堡垒化,传说中做到了一炮一坑、一车一洞、一机一库。大幅提高了战时作战力量的生存能力。
同时,台湾又是世界上防空系统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爱国者、天弓、麻雀、标准构建的防空体系,提供着有效的防空支持。这对于中国空军而言,可不一定是贝卡谷。
面对这样的防御体系,还是应当谨慎考虑的。
我们大致看看猜测的双方对抗过程,来梳理一下双方军事力量的差距。
阶段目前分为:
1.火力准备
2.制空权夺取/空袭
3.压制岸防/航渡
4.抢滩登陆/开辟登陆场
5.夺取港口/机场
6.纵深进攻,占领主要城市
7.扫荡残敌
阶段一:对台火力准备中的对抗:
考虑目前的两岸关系以及大陆政策,大陆对台攻势开始前应当有直接诱因,需要考虑到军事行动的突然性是需要打折扣的。由此可以推测台军的警戒水平会有所提高,固定在防空阵地的机动防空平台、营区内的部队、机场等可能会提前疏散部署。
同时,大陆对台攻击很可能会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西方国家的“制裁”或者说“孤立”是可以预料的,即火力准备时间越长,攻台的过程就越漫长,大陆承受的外交压力就越大,对于大陆经济发展的影响就越大,台海战事遭到外国势力介入的可能性就越高。大陆攻台,越早宣布统一,损失越小。
评论中说先洗一个月,那当然是极好的,但是就不考虑这一个月对大陆造成的损失了?不考虑外国势力介入了?台湾不是殖民地,是领土,打下来了要管理要运营,打台湾造成的附带损失越小,占领越突然,未来的风险才越小。香港和平回归,西方砸点小钱就能煽动一波,台湾火箭弹洗一遍,到时候隔三差五搞个事情,你是砸钱摆平还是镇压?
可以推测,对台火力准备很可能是短暂而猛烈的多波次打击,力求最短时间内打击收效最高。考虑台湾海峡的宽度最少为130km(计算大陆所属岛屿到台湾岛最近点距离,千算万算的最小值了),火力投射的种类受限,第一波的攻击中,绝对的主力应当是火箭军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和陆军的远程火箭炮。
考虑到台湾是世界上防空火力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爱国者为核心、麻雀、霍克等共同构建的防空火力网先进程度也较高,可以说战斗机、轰炸机的临空轰炸是风险较大的(评论区必然等同于我在说无制导炸弹2333)。
所以对于空军来说,轰6搭载防空导弹在远距离进行攻击是更保险的。轰6搭载空射型巡航导弹,完全可以在内陆上空发射(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这么远,防区外就可以了)
或者等足量的歼20掩护歼16等执行踹门任务,歼20的具体性能尚不明,猜测其制空为主,对地打击恐怕不佳(参考美军的踹门任务更多的是当年的F117和B-2执行),以目前的空军实力,还是谨慎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在海湾战争时期,美军打头阵的是电子战飞机,电战机的干扰极大的压缩了雷达的探测范围,同时紧随其后的战机使用反辐射导弹对暴露的雷达目标进行打击。
在大陆可靠的电子战机出来之前,隐身战斗机的能力是要打折扣的,对于隐身战机而言,其针对的雷达频段十分有限,主要针对火控雷达频段,避开这些频段,不加反制手段或者主动规避的话,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民航雷达都能发现隐身战机...
突破台湾的防空系统,电子战机是十分关键的,有了电战机,才能充分发挥五代机的战斗力。
所以,不要喊有了歼20就天下无敌...评论区某些人啊...再牛逼也是飞机,不是二向箔。
首波打击目标当仁不让的如下:
1.机场跑道,暂时瘫痪其起降能力,由单弹头或散布弹药(子母弹等)的弹道导弹和火箭弹执行,而台湾东岸的机场恐怕火箭弹威胁效果不佳。
2.机库,最大限度的毁伤外露的或者在简易掩体中的战机。
3.台军雷达节点
4.台军固定防空阵地
5.台军军营
6.台军军港
7.重要交通枢纽、补给站、油料储备
8.其他实时侦查发现的高价值目标
在这一阶段,台军单方面挨打。但是台湾的雷达网还是有较大希望及时提出预警的,很多人说电子战,对雷达的电子战目前主要还是假目标和干扰、欺骗、致盲,前者如撒箔条,后者如频段压制等。但是无论电子战是否成功,台军雷达毫无疑问会知道事情不对劲,此时还是谨慎考虑台军发出预警。台军的反制措施一般是(包括局势紧张后就执行的,而不是预警发出后):
1.机场疏散(从二战用到今天的手段),能飞的全都上天去,或者提前疏散至战备高速公路作备用机场,能拖进混凝土掩体的全拖进去。
2.机场快速维修:如今机场维修速度大幅提高了,预制材料也普及了(想想二战安德森机场被战列舰炸了照样往联合舰队头顶撒苍蝇,评论区比然有人借此喷我:起降要求不同)而且机场长度冗余还是有的,现代战机的起飞距离普遍可以到500米内,而台军机场普遍在2500米以上。
3.机动平台上能跑就跑,固定平台老老实实等死,谢谢
4.台军军营在局势紧张时应当已经提前疏散,就看卫星能找到多少了。
5.军港?台湾海军大舰请等死谢谢....沱江舰这些估计有可能提早疏散,如果隐身真的靠谱的话没准能熬过去。至于潜艇...老人家请去二战博物馆。
6.交通枢纽抓紧修吧...
可以看到,受损最严重的是固定的雷达网,基本上报销殆尽。而机动雷达平台生存能力会较高,比如爱国者系统的雷达。如果运气好,可能会有升空的预警机幸存。至此台湾雷达网损失惨重,但是仍然有可能保持部分职能。
防空系统组织性会大幅下降,但是防空平台机动能力还是有的,防空体系应当只是短期压制,仍然可以构建火力网。
空军机场被瘫痪,但是很可能在数小时内修复至可以起降(就看火箭炮能不能持续压制)空军战机受损有限,但是相当一部分无法起降,疏散至高速公路的战机可能保有战斗力。海军估计大舰不管有没有照顾到都是废物了,最多当防空平台,小舰和导弹艇应当出海巡逻了。陆军损失是最小的。
需要指出的事,这一波攻击会极大的消耗大陆宝贵的高端弹药储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哪怕远程火箭弹都是极其昂贵复杂的(75万一枚,钻地、末敏更贵),装备量是有限的,这不是什么舍不舍得钱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打掉重要目标,次轮不能及时补刀,那么打击任务就要落到航空兵头上。如果防空网没能瘫痪的掉,那么空军必然要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爱国者导弹阵地
爱国者导弹及时固定在阵地也有工事掩体,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一锅端。
爱国者阵地疏散(据称照片间隔1夜)
测距跑道长度为2600米以上。
可以看到,台军的作战体系会短时间内被瘫痪,但是其它军事硬件、人员损失还是有限的,最大的损失在于配套系统。
在这一层面,即对对方的军事系统和纵深的打击上,大陆碾压台湾,先得一分。
套用流行的表述,不管你雄二雄三,打得啥弹道,打过来我拦不住,算我输。
PS:评论区很多人三句不离火箭弹洗地,甚至东风洗地,这是很无知的,弹道导弹造价不用说,就说国产125破甲弹,打一炮一台单反飞出去了,火箭弹干脆是奔驰在天上飞。
美军也没有这么阔过,即使舍得花钱,储量够不够也是问题。所以火力准备必然是瘫痪为主,消灭为辅,需要依托的是我国建立的卫星情报网络,抛开这个,很难有大作为。必然只能打击关键节点和枢纽。不然总不能先扔个观察员上岛吧?想洗地?美帝都洗不起的。200公里开外炮弹洗地,只有朱日和蓝军可以做到。
另一个问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军唯一列装的远火PHL-03,即使改进型弹,最远射程也只有150,只能威胁到新竹、桃园等地的浅纵深(最理想条件下)覆盖12座主要机场中的2座。300+射程的火箭炮?WS-1/2这些?很遗憾,我军未列装。
按1个目标3颗弹来算,应该可以打击300-500个目标,足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机场至难以维修的地步,可以说这个阶段,台军可能幸存的战机进一步减少。一般近程弹道导弹弹头装药应当在500kg左右,还是可以威胁一下坚固混凝土工事的。但是对于疏散的战机和机动平台,坚固掩体(毕竟得钻地弹头)以及伪装目标,恐怕打击效果还是不会很理想。
前几日川普朝叙利亚送了一堆战斧,又再一次提醒了世人巡航导弹的强大战斗力。我军目前也装备了巡航导弹,对于台湾西侧机场的大量机库和掩体,我军巡航导弹的战斗力是值得拭目以待的。
相信在我军日益强大的情报体系支援下,巡航导弹应当能带来极大的收益。但是对于防空阵地的打击是很困难的。台湾的防空平台普遍具有机动性,而且已经构建多年,体系完整。很多人以为直接东风砸到就解决了,其实完全不对,这些目标隐藏伪装后,很难被及时发现。
而台军拜数据链所赐,已经可以共享一定的目标数据信息,从而实现A射B导之类的操作,从而进一步降低开机暴露,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最恶心的事,在长期经营后,防空系统已经可以使用光纤进行通讯交换,而光纤很难像无线电波那样受到干扰。
台军的防空体系,对于迟滞我军进攻而言,是远比台湾空中力量有威胁的。而且防空作战,流血少,对于草莓兵而言,显然能维持更长时间的战斗力...
阶段二:空袭&制空权夺取
之所以把空袭和火力准备分开来写,是因为这必然是先后关系。在弹道导弹和火箭弹洗地之后,空袭必须在台湾防空系统恢复前进行打击。这一轮的攻击目标在于机场和反舰导弹洞库台军的机场构筑有大量的混凝土工事,甚至说有山体洞库(示意图我看了不少,但是自己对卫星图看还是看不出来,姑且算他有...)混凝土工事是坚固的,需要专门的弹药来打击,弹道导弹可以,火箭弹可以,巡航导弹可以,但是在这种距离上指望全打掉是不现实的,每一个机库都是点目标,算算1-2枚弹道导弹或者巡航导弹换1个机库,一轮火箭弹单车齐射换2-3个,得多少?一枚弹道导弹够换小半个机场,拿去砸一座机库成本上是难以接受的,甚至于耗完我军弹道导弹储量也是难以完成的,同理还有火箭弹,打击机库需要的弹药量依然可怕。同理巡航导弹也是如此。此时最科学的手段是战机去炸,或者引导巡航导弹。目前而言,除了炮击,空军丢炸弹的效费比还是最高的之一。
台军机场掩体(不得不说,一直喜欢扒卫星图,台湾机场的飞机是我看到最少的之一,除了少数战备和备航的,基本上都在机库里,所说的一机一库看来确实不假)
可以感受一下,厚度确实是不小的
传说中机场洞库入口
以下是对比大陆泉州机场的机库
当然混凝土工事大陆也有...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报销台湾的空中力量,但是必然会遭遇主场作战的台湾战机和部分地面防空力量,最糟糕的情况就是E-2等指挥枢纽仍然存在,可以说压力是有的。
中国空军对台军的优势,还远远比不上美军对南联盟的优势(目前中国空军的实力即使和当年的美军比,规模乃至现代化程度也是有不小差距的)台湾空军保有F-16A/B型机120架、“幻影-2000”型机动57架、IDF型机127架、F-5E型机100架。其中三代机F16和幻影2000是主力,IDF也算三代....从上往下依次是F16、幻影2000、IDF(I Don‘t Fly的缩写2333)和F-5(美国专业外贸机...)
总之靠谱的三代机近200了,算上不靠谱的也接近350-400,对比一下日本航空自卫队:200架,空空导弹的质量和数量还是不错的,2000+AIM-9、200枚AIM-120C以及法制“魔术”、“米卡”。
我军目前还在由二代向三代过渡,不算上完工待服役的三代机,目前三代机最保守的估计量为600架以内,如果乐观一点,也仅800有余还必须刨除试飞中心、早期苏27SK这些老机,数量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巨大,另外,攻台过程中其他方向的防空任务也要分流一部分,尤其是对日方向要警惕驻日美军。对比大陆空军目前的三代机数量,差距虽然明显,但是谈不上绝对优势。
大陆部分部队飞行员训练时间已经到了每年200+小时,与美军持平甚至更高,训练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台军也是隔三差五跑去和美军那培训的,飞行员等技术兵种这部分不能拿普通台军水平衡量,应当还是有一定战斗意志的。基本上目前大陆空军在空战中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装备优势,即使不等待歼20形成战斗力,也能确定在空战中取胜。
电子战将会是大陆争取台海上空制空权的重要因素,对于F16的老雷达(台军在琢磨升级F16v,可能会换APG-83)、幻影的小脑袋、idf那个不知道什么玩意儿,我军的电子干扰应当能极大程度上的压制对方战机,至少可以剥夺台军战机本就不佳的中远距离探测、攻击能力,即理想情况下台军战机只能在近战中使用AIM-9和航炮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抗。
对于功率更大、频段更广的幸存地面雷达,则可能需要专门的电子战平台来进行压制。但大陆的电子战水平至今是外界难以猜测的,我个人了解到的是演习中电子战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套用某人一句话:“自家装备干扰自家,一搞一个准”。
所以大陆的电子战水平什么样,还是要等打起来检验。打的好的话,又一个贝卡谷,台湾就是下一个科索沃。
打不好,大陆空军规模在这,也经得起一定程度的损失。不过看到基于歼11的电子战飞机(中国版EA-18)和电子战吊舱出现了,我觉得挺有希望。
就双方的空战指挥体系而言,拥有空警2000、空警200等、高新系列等平台的中国空军而言,应当是绝对优势。台军的E-2若能幸存,可能能在前期短时间内组织其一些防御,但是在实力的差距下,有组织防御随着预警平台的损失很快会变成零星的反击(美军不介入的情况下)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光是能在空战中取胜并不等同于获取制空权。取得制空权的目的是保障己方对地打击机群、舰队和地面力量能不受阻碍的展开行动,光是建立制空优势是不够的,台湾遍布全境的机场,想要时时刻刻保持压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还要分担其他对地打击任务。所以,即使零散的台军战机能够升空,也可能会干扰到我军的打击进度。
虽然说打城市游击战对湾湾是个笑话,但是对于空军打游击战,则是个非常认真的议题。疏散至各处甚至东部海域的战机(没准疏散到冲绳,挂满弹加满油被驱逐出境....)很可能耗费相当的时间,这很符合台海战事,台方的拖字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陆空军毫无疑问会建立起绝对的空中优势,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
取得了制空权后,甚至在初步建立制空优势后,对地打击就要开始。要考虑的是我国空军对地打击的水平如何,历来中国空军偏向制空,是因为我军居于弱势,建立在防止对方夺取制空权的基础上。
但是突然有了制空权,我们的对地打击是个疑问,我们能不能做好空地引导?我们的数据链是否足够成熟?美军在伊拉克战场单日数据传输要以TB来衡量,其呼叫航空兵支援的时间也要25-40分钟,我军刚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天,系统的建设仍在路上。
作为对比,我们必须要知道台军引入了Link16数据链,早早建立了C4I系统。这个东西的恐怖之处我们可以在美军介入的章节讨论一下。先说一句,link16很可能可以接入美军数据链,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介入是异常简单而隐蔽的。不能因为美帝开了个热点给台湾,就把美军卫星打了吧?
看下台湾附近的美军基地。
冲绳,驻日美军
佐世保,驻日美军第七舰队
为了方便计算我单位调整成了海里,舰艇开过来算20节也只要17个小时,当然舰艇基地在650海里外的佐世保....
冲绳基地放大看看有什么?
可以留意上方三架飞机的左边2架....(眼尖的同学略过)
想了想,还是补了一张大图....
除了对于机场的打击,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台湾山脉包括反舰导弹在内的洞库中的防御体系。洞库,一个进攻方头疼,防御方也头疼的东西。
二战时德军修建的U艇洞库。
洞库建设过程
为了摧毁潜艇洞库,排除潜艇威胁,皇家空军使出了王炸。
兰开斯特轰炸机和高脚柜炸弹,皇家空军617中队曾经使用高脚柜炸弹击沉了俾斯麦级的“提尔匹兹”,5万吨巨舰吃了俩,侧倾翻沉
拿去炸潜艇洞库确实很管用...7吨重的炸弹击穿了混凝土,并伤及洞库中的多艘潜艇。然而并没能摧毁潜艇洞库.....
可见,面对洞库掩护的装备设施,将其彻底摧毁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今天的洞库普遍不再是之间建筑于地表,而是依托山体,在地底构建,在弹头侵彻混泥土层之前,首先面对的是数米乃至数十米的岩石,基本上核心区域超越了绝大多数常规钻地弹药的打击能力。台湾山脉历经多年建设,已经整合了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在内,是非常严肃的威胁。
雄风2从洞库发射
虽然没有拍摄发射点,但是应该不难猜测是从洞库中射出的....
提一下雄三,我觉得这是个好东西,记得有人吐槽过这玩意儿,不过它准确命中渔船还是让我对台军装备刮目相看(毕竟演习差点打掉马娘娘),否则我很可能今天也在和知乎大环境下的大部分一样高唱凯歌,秒杀国军。
雄三的基本射程在200km以内(懒得查了...早期不成熟貌似是150km,比起我共和毛子差的挺远,但是雄三改高弹道可以打更远,我看到有说法可以到800...不太信),冲压发动机推出个2.5倍音速还是可以的。
200的射程不够看,但是对于台湾海峡内的目标是足够了,毕竟不指望台湾海军出来海面刚,能当当存在舰队我都愿意解放后给他们上柱香聊表敬意。
但是雄三打渔船事件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发射前只输了坐标没有锁定,却准确打中了渔船。
当然,反舰导弹是一部分。装甲力量也可以藏身在洞库中,等待打击过后或者打击间隙冲击我立足未稳的滩头部队。
对于洞库坑道的打击必然是空军面临的巨大考验。
其难点在于:
1.洞库难以发现位置
2.洞库难以摧毁
火力支援阶段对洞库堡垒的打击,最有效的手段是摧毁弹药库、指挥中心、出入口等关键位置,从而瘫痪洞库。比如塞瓦斯托波尔,古斯塔夫列车炮端了弹药库....
或者学习美帝,灌汽油划火柴,最后混凝土把洞口通风口堵个遍....
但是对台军事行动,想要彻底摧毁洞库是很难的,发射口、出入口有伪装,洞库掩体深埋,总不能每一个山头都钻地弹凿个遍
即使是出入口这这种相对好追踪的位置,也布置于反斜面(上甘岭同款),火箭弹打击效果肯定不佳(何况火箭弹本身载荷也赶不上专业的航空炸弹,炸炸机场可以,钻山还是歇一歇)
这就要求空军在这一阶段最大限度的打击洞库发射口等位置,削弱可能威胁航渡舰队的反舰力量。但是对于这种伪装目标(别说什么红外...门一关得多灵敏的探头能瞄一眼...)的发现和识别又是个难题。
最糟糕的情况是在航渡途中,空军和陆航全力压制探出头的发射口。
这就像砍乌龟的脑袋,龟头伸出来,就得赶紧下刀,但是我相信湾湾的龟头还是不少的....
陆航武装直升机压制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对应的,台军最基本的防空装备如单兵肩扛”毒刺“防空导弹就可以威胁到武直,而我军陆航力量本身就相对贫乏有限。
同样的问题还有对地面部队的打击,科索沃战争的经验和海湾战争的经验其实不矛盾,科索沃对地面部队的打击收效有限,甚至没能消灭多少防空单位(但确实通过电子战手段压制了),而海湾战争中,在如此的对地打击之下,地面仍然爆发了数次坦克战,甚至还有几次规模不小的(要知道空袭了很久了)
而对于今天的解放军空军而言,对地打击依然是短板,尤其是对地面装甲部队的打击。而且还是在有山地、丛林、坑道、掩体的复杂环境下的面积更大的台湾岛。
比如说截取的屏东县海岸,两个图钉是我看到的疑似滩头掩体
1处疑似预置的阵地掩体
1处阵地后方军营
后方山体上疑似的洞库入口
营区到滩头和后方山体坑道均只间隔1公里,机械化开进5分钟的事....空中打击能不能及时照顾到是个问题。
2处疑似预置阵地
很多人不理解阵地和掩体的意义,似乎认为一发航弹落地就寸草不生。我只能说,掩体绝对能大幅提高生存能力。
阶段三:制海权与航渡
对台作战,中国海军其实连封锁台湾都不用干,因为没必要,短暂的冲突,封锁有什么用?唯一的作用就是拦截和临检疑似输送武器支援的船只...
中国海军在台海有一个更重要也更艰巨的任务:运输和掩护地面部队完成航渡。
这是对台作战中最薄弱和最危险的阶段。
历来登录作战的航渡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霸王行动前的预演,德军鱼雷艇的偷袭就让盟军心惊胆战。菲律宾战役,日军也是直指登陆船团登陆舰队的安全抵达,是登陆的重中之重。不仅仅要把兵力送上滩头,还要送上弹药、燃料、医疗、电力、淡水等等等等。
这些送上去还不行,还得把单位整建制的送上滩头才能展开战斗,没有装甲支援的步兵,或者没有步兵掩护的装甲,都是砧板上的肉。然而目前来看,即使4艘071已经入役,海军的投送能力依然是少的可怜,最理想的条件下,也只能投送3个旅上岸,这还不算后勤补给。
在航渡舰队登陆完成后,返回港口接上第二波增援这段时间内,先头部队要守住滩头阵地12个小时左右。这期间,需要在缺乏掩护的滩头承受榴弹炮、火箭弹、迫击炮的打击和装甲部队的冲击。
对于登陆作战而言,首要的目的是控制西岸的机场,无论高雄还是桃园,都有近海岸的机场,桃园的机场甚至距离海岸只有3公里的距离。占领机场,才意味着大陆对台作战的后勤无忧,当机场稳定的控制下来之后,空军的运输机、陆航的直升机都可以迅速展开运输。甚至可以保障大量的民航客机参与运输。
写这些不是贬低我人民军队,也不是给台独壮胆,而是希望大家知道打台湾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要说的那么随意。毕竟,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统一前的最后一仗,我们不应该拿人命去堆。
作者:吴联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陆台湾军事实力对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