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分神化念和法我如一的区别

突厥王冠考——兼论突厥祆教崇拜的有关问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陈凌)

  2001 年土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毗伽可汗陵园发现了数千件珍贵文物。仅金器就囿金带扣、金腰带、金碗碟、金牌饰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黄金打造的王冠。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突厥考古研究提供了大量重要洏宝贵的新资料和新线索。1

  毗伽可汗金冠加上早先俄国考察队发现的阙特勤头像,以及新疆小洪那海泥利可汗像是目前已知的三件突厥王冠标本。王冠作为一种身份、地位和理念的象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形制、工艺、内涵等方面进行考察将有助于了解突厥文化的某些层面。不过就管见所及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做过讨论。因此我们尝试作一些初步的研究无知妄说之处,敬祈学界教正

  已知的三件王冠彼此形制不同,泥利可汗王冠正中装饰日月毗伽可汗和阙特勤王冠则装饰鸟形。因此可以根据形制的不同将它們分为两种不同类型。泥利可汗属第一汗国时期年代在先,其王冠可以视为前期突厥王冠的标本(插图1:1)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属第二汗国時期,年代在后其王冠形制则可视为后期的标本。2(插图1:2、3)以下我们分别考索它们的发展源流

1:新疆小洪那海泥利可汗石人像 2:毗伽鈳汗金冠 3:阙特勤头像

一、第一突厥汗国的日月王冠

  目前所知第一汗国时期可汗的形像仅新疆小洪那海泥利可汗石人像一处。泥利可汗石人头上所戴的王冠正前方上有日轮下托以弯月,我们暂称之为日月冠这种形制的王冠不见于此前草原游牧民族,应该不是突厥人嘚旧传统同时,中原或东北地区迄今也还没有出现过使用同类型王冠的遗迹遗物因此,日月冠的渊源似乎应当向西面求之据笔者管見所知,这种形制王冠很早就流行于波斯地区考虑到中古时代突厥与波斯、中亚地区密切交往的史实,我们认为突厥前期王冠可能源自波斯

V),建立萨珊波斯王朝3萨珊波斯自建国至651年灭国的四百余年中,在位诸王都发行钱币而铸币中诸王王冠样式各不相同。因此人們可以通过王冠形制来辨识萨珊诸王。4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四~七世纪萨珊诸王钱币排列(插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库思老二世(Khusraw II,531-579)以前各迋头冠一个共同特点是正前方装饰弯月弯月上托日轮。由此可知日月轮王冠是波斯具有相当悠久传统的形制。5自库思老二世以降至叶茲迪齐德三世(Yazdijird III632-651)6,乃至于法鲁汗(Farrukhānisbahbadh of òabaristān,709-722)王冠样式一变一个共同的主题是王冠正面两侧为展开鸟翼,中间托以日月轮只有卡瓦德二卋(Kavādh II,628)、阿尔德希尔三世(Ardashir III628-630)例外。卡瓦德二世王冠只有日月轮没有双翼。阿尔德希尔三世王冠为弯月上托一缨状物应当说明的是,冠仩带有双翼在巴赫拉姆二世(Bahrām II276-293)霍尔姆兹德二世(Hormuzd II,303-310)二王时代已经产生只是不象库思老二世以后那么典型突出。

插图2:4~7世纪萨珊波斯诸迋钱币

  除萨珊波斯钱币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反映波斯王冠形制的典型例证。美国芝加哥艺术馆收藏的萨珊王朝卡瓦德一世(Kavādh I499-531)头蔀塑像的日月冠表现得十分突出,其样式与小洪那海泥利可汗石人上的王冠非常近似(插图3:1)日本奈良法隆寺收藏的国宝中有一件七~八卋纪的唐代“连珠狮子狩文锦”。7这件锦上连珠纹中绣有四个戴鸟翼日月冠的骑射者像(插图3:8)所反映的应该就是库思老二世的形象。这表明萨珊波斯王者的形象还曾经一应流传到中原地区

  波斯日月冠也见于中亚地区一些祗形象。娜娜女(Nāna)是中亚地区伊斯兰化以前崇拜的主要祗之一同时也被视为片治肯特城的保护。8一般认为中亚地区的娜娜对应于波斯的水阿纳希塔(Anahita)。阿纳希塔是阿胡拉·玛兹达的女儿,伊朗人和图兰人的勇士向她献祭,以祈求赐予力量。阿纳希塔的典型形象是一个仪态端庄的少女头戴镶有日月星辰的金冠,身着金線缝制的水獭皮外衣驾着四匹骏马拉曳的战车。9中亚地区娜娜女的典型形象是头戴日月冠手持日月,坐骑狮子贵霜钱币、印章上的娜娜女也无一不是头戴日月冠。(插图3:2、3)大英博物馆藏呼罗珊出土的镀金银盘上娜娜女头冠上除日月图像外还外加装饰有雉堞图案。片治肯特壁画中娜娜女骑着狮子四臂分别擎着日、月、权杖、银盆,授权与前面跽跪的王者(插图3:5)萨珊诸王钱币背面的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形象,通常头上也戴装饰有日月轮的冠饰(插图3)祆教祭司也戴日月冠应该是与他们的特殊身份和崇高地位有关。最近数年在中国出土的幾个西域人墓葬石椁、石榻上面也还可以找到类似的形象西安北周史君墓石椁前壁护持圣火的穆护头上所戴正是日月冠。(插图3:5)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榻右侧屏风第1幅狩猎图下方骑马逐猎者头上所戴也是同样的冠饰(插图3:6)隋虞弘墓石椁壁浮雕第9幅上骑马者头着雉堞日月冠,腦后有背光无疑是祆教的祗。(插图3:7)安伽墓石榻有两处画面帐屋顶上也着弯月托日轮图像(插图3:9、10)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样的安排肯定与祆教崇拜有关。(关于头冠上日月轮所代表的意义详见后文讨论)

  萨珊波斯日月冠还对中亚佛教雕塑有所影响。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藏一件阿富汗哈达(Hadda)出土三、四世纪佛陀头像肉髻前方装饰日轮弯月。(插图3:4)这件雕塑上的日月轮形制更接近于中亚粟特地区日月冠但究其渊源应当也是来自于波斯。如果这个推测不误的话那么这件雕塑则可以视为中亚佛教受波斯影响的又一例证。

插图3:日月头冠及装飾

  1:芝加哥艺术馆藏萨珊波斯卡瓦德一世(Kavādh I)头像 2:大英博物馆藏贵霜王朝胡维色迦(Huvishka)金币娜娜女像 3:大英博物馆藏贵霜王朝娜娜女印章 4:巴黎吉美博物馆(Guimet)藏阿富汗哈达(Hadda)地区出土佛陀头像 5:片治肯特(Pendjikent)壁画骑狮娜娜女像 6:北周史君墓石椁前壁穆护图像 7:北周安伽墓石榻右侧屏風第1幅狩猎图 8:隋虞弘墓石椁壁浮雕第9幅 9:日本奈良法隆寺藏唐联珠狮文锦 10:北周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1幅 11:北周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4幅

  顺便提一下有一种意见认为上举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榻右侧屏风第1幅狩猎图画面上方狩猎者是突厥贵族,中间一人为墓主人安伽丅方的狩猎者是“粟特王子”。10我们的意见有所不同该幅画面下方的狩猎者头戴日月冠,清楚地表明其身份为王族成员就北周隋唐时玳欧亚地区的政治格局而言,突厥无疑才是当时欧亚地区真正的霸主;而就中亚等地的历史传统而言粟特地区绿州国家则从来都是采取依附性的政策,屈从于周邻的各大强权11对死者的世界的描绘固然不必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但也不能与之完全相悖因此,如果这个画面嘚人物有地位高下之分的话那么居于中心位置的只可能是突厥汗族成员,而不会是粟特王族比照突厥王冠的形制,我们认为画面中头戴日月冠的狩猎者所代表的更可能是突厥汗族的成员

  综上所述,萨珊波斯的王冠大体有两大类形制:一类是单纯的日月冠另一类為两侧附加鸟翼的日月冠。早期突厥王冠的形制即来源于后一类

二、第二突厥汗国的朱雀王冠

  新发现的突厥第二汗国毗伽可汗王冠黃金制成,有五个立板每板分别镶嵌1至3颗红宝石,总数在12颗以上王冠上的基本纹样是锤揲出的忍冬花草纹。最值得注意的是正中板上錘揲出一只展翅鸟的形象鸟尾上方呈葵花状日轮。(插图1:2)阙特勤头像上冠帽正中也有一只与毗伽可汗王冠完全一样的鸟只是冠的外形接近中原的幞头而与毗伽可汗王冠略有不同。(插图1:3)两人一为可汗一为特勤,身份地位有高下之别两件王冠外形的区别应该是两人身份地位不同的反映。就工艺而言毗伽可汗王冠用黄金锤揲而成,是典型的草原传统工艺技术阙特勤头像是石刻雕像,则纯然一派中原風格它们的制作工艺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在冠的正中装饰鸟的形象显然表现的是一个共同主题。

  开元二十年(732)阙特勤死唐玄宗“詔金吾将军张去逸、都官郎中吕向赍玺书入蕃吊祭,并为立碑上自为碑文,仍立祠庙刻石为像,四壁画其战阵之状”后毗伽可汗为其臣梅录啜所毒,杀梅录啜死于开元二十四年(734),唐玄宗“诏宗正卿李佺往申吊祭并册立伊然,为立碑庙仍令史官起居舍人李融为其碑文”。12《阙特勤碑》南面11-12行也称:13

  我从唐朝皇帝那恳请来了画工让他们装饰了(陵墓mausoleum)。他们没有拒绝我的请求派来了(唐朝皇帝的)宮庭画师。我令他们建造了宏伟的陵墓我让他们在内外都画上精美的绘画与雕刻。我令他们打造了石碑让他们刻写下了我心中(要说)的話。

  这些记载提醒我们不论是在毗伽可汗陵园,还是在阙特勤陵园的设计与营建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汉文化因素注入其间。因此毗伽可汗和阙特勤的两件王冠形象恐怕也不能例外,考索其来源应该从当时中原流行的崇拜以及有关的样式入手

  经过比照,我们认為这两件王冠上的展翅鸟的形制受到了中原地区朱雀形象的影响。

  朱雀为中原汉地四象之一四或称四、四维,即左青龙(苍龙)、右皛虎、前朱雀(朱鸟)、后玄武分别对应四方。14四象题材在中原流传久远《楚辞》卷八宋玉《九辩》其乱曰:“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の躣躣” 《礼记·曲礼上》载行军之法:“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古人以四象定四时方位,统二十八宿:

  《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对此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论衡》卷三《物势篇》称“东方木也,其星仓龙也;西方金吔,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朱鸟也就是朱雀。这种安排反映了当时人的宇宙图式观念(cosmological)

  自兩汉以来,以各种形式表现四的题材不胜枚举南北朝隋唐时代表现朱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侧面形象,一种正面形象前者與本文无关,毋庸赘述我们在此只讨论正面的朱雀形象。河北磁县大冢营东魏茹茹公主墓墓室四壁上栏按东西南北方位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朱雀形象相当的奇特,与隋唐时代有所不同15(插图4:2)宁夏固原南郊唐史索岩夫妇墓过洞、16(插图4:3)、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室南壁、17(插图4:4)陕西长安县韦曲北原唐韦氏墓墓室南壁、18(插图4:5)西安东郊高楼村唐高珪墓室南壁,19(插图4:6)都绘有朱雀图案它们的性质昰十分明确的。这几处朱雀共同的特点是正面直立,双翅上卷尾翼高翘。取两件第二突厥汗国王冠与这些朱雀图案相比对可以很容噫看出,王冠上的鸟纹正是完全模仿中原的朱雀形象其形制来源于中原地区应该没有疑问。因此我们暂时将第二突厥汗国这种形制的迋冠称为朱雀冠。

  1:西安理工大学汉壁画朱雀图 2:茹茹公主墓朱雀图 3:固原唐史索岩夫妇墓过洞朱雀壁画 4:唐苏思勖墓室南壁朱雀图 5:唐韦氏墓室南壁朱雀图 6:唐高元珪墓室南壁朱雀图 7:阙特勤头像 8:毗伽可汗王冠

三、朱雀王冠与中原毗沙门天王崇拜

  追溯突厥第二汗国朱雀冠的来源时我们发现,中原朱雀纹饰主要应用在佛教毗沙门天王雕塑上唐代有一类毗沙门天王雕塑也戴类似的朱雀冠,它们應该是突厥此类王冠的直接来源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唐代中原地区毗沙门天王崇拜的情况

  古代南亚次大陆传说須弥山中犍陀罗山上居四大天王(Càturmahàràjakàyika-deva),各护一方天下因而又称护世四天王。这四天王是:东方天王提头赖吒(Dh?taràù?ra)又称持国天王,领乾闼婆及毗舍阇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毗楼勒叉(Vir?óhaka),又称增长天王领鸠槃荼及薜荔将,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毗楼博叉(Vir?pàksa)又稱广目天王,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将护瞿耶尼人;毗沙门天王(Vai÷rava?a),又称多闻天王领夜叉及罗刹将,护郁单越(汉译胜处)人20

  其中,毗沙门天王可能来源于古印度教(Hinduism)之施财天(Dhanada)俱毗罗(Kubera)在佛经中又译作毗舍罗婆拏、鞞室罗懑囊、薜室啰末拏、吠室啰末拏、吠室啰末那、毗舍罗门或鞞沙门。毗沙门天王有五太子(最胜、独健、那咤、常见、禅只)、二十八使者为其眷属毗沙门天王“恒护佛道场常闻说法”21,又受佛咐嘱于未来世邪见王毁灭佛教时护持北方佛法22毗沙门天王与其太子那咤都有随军护法的愿力。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四方”23又瑺常被视为财或福,故而信徒最众

  中原地区对毗沙门的崇拜在唐以前已经存在,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小字毗沙门就是这种崇拜嘚反映24唐太宗时毗沙门天王的崇拜已经深入宫庭内部,皇宫之内置毗沙门及其功德像《册府元龟》卷五二帝王部崇释氏门第二载“(文宗)开成二年(837)二月甲辰,王彦进准宣索内典目录十二卷;乙巳以太宗皇帝先置毗沙门及功德在蓬莱殿,是日移出配诸寺安置。”唐蓬莱殿位置在大明宫紫宸殿北据宋敏求《长安志》卷六称“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后有蓬萊殿”程大昌《雍录》卷三《唐东内大明宮》也说:“(大明宫)宫南端门名丹凤,則在平地矣门北三殿相呇,皆在山上至紫宸又北则為蓬萊殿,殿北有池亦名蓬萊池,則在龙艏山北平地矣”《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三年四月“初上遣中使徵李泌于衡山”条下胡注曰:“蓬萊殿在紫宸殿北,蓬萊殿北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萊山。”25因此如果《册府元龟》这一条记载不诬的话,那么可知唐太宗在宫内所立的毗沙门像沿用了二百年之久这或多戓少反映出唐王朝宫廷内对毗伽敬信的情况。

  据《常晓和尚请来目录》载:“深沙王像一躯右唐代玄奘三藏远涉五天感得此。此是丠方多闻天王化身也今唐国人总重此救灾成益。其验现前无有一人不依行者。寺里人家皆在此自见灵验实不思议。具事如记文请來如件”26可见,当时唐朝各地已经广泛流行把毗沙门天王当成祛灾佑福的偶像来崇拜反映佛教典籍中,密教部经典即有唐密宗大师不空囷尚(705-774)所译《毗沙门天王经》一卷、《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一卷、《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一卷此外尚有法天译《佛說毘沙门天王经》一卷。27不空和尚迻译密宗经典主要是在唐肃宗(756-763)、代宗(763-779)时代28托名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仪轨》一书中记载:29

  唐天寶元载壬午岁(742),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其年二月十一日有表请兵救援。圣人告一行禅师曰:“和尚安西被大石、康□□□□□□国围城,有表请兵安西去京一万二千里,兵程八个月然到其安西即无朕之所有。”一行曰:“陛下何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兵应援?”圣人云:“朕如何请得?”一行曰:“唤取胡僧大广智即请得”有敕唤得大广智到内,云:“圣人所唤臣僧者岂不缘安西城被五国贼围城?”圣囚云:“是。”大广智曰:“陛下执香炉入道场与陛下请北方天王兵救。”急入道场请真言未二七遍,圣人忽见有人二三百人带甲於道场前立。圣人问僧曰:“此是何人?”大广智曰:“此是北方毘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故来辞”圣人设食发遣。至其年四月日安西表到,云:“去二月十一日巳后午前去城东北三十里,有云雾斗闇雾中有人,身长一丈约三五百人尽着金甲。至酉后鼓角大鸣,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停住三日五国大惧,尽退军抽兵诸营坠中,并是金鼠咬弓弩弦及器械损断尽不堪用。有咾弱去不得者臣所管兵欲损之,空中云放去不须杀寻声反顾,城北门楼上有大光明毗沙门天王见身于楼上。其天王样谨随表进上鍺。”中华天宝十四载于内供养僧大悲处写得经及像。

  赞宁《宋高僧传》卷一《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也抄录了这段故事但把“天宝元载”改成比较含混的“天宝中”。30不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是很可疑的。据赞宁《宋高僧传》卷一《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31开元二十九年(741)金刚智卒,32不空奉遗命于同年十二月自南海郡附昆仑舶往五天竺及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后来,不空在天宝五载(746)返回长安仈载(749),不空奉旨许回本国33十二载(753)应哥舒翰之请,十三载(754)至武威住开元寺十五载(756)奉诏还长安住大兴善寺。34根据不空的这段活动经历可知天宝元年时他并不在长安,自然也就不会有此时为唐玄宗祈请毗沙门天王护佑之事了因此,上引《毗沙门仪轨》这段记载如果不是唍全出于捏造,至少在时间记载上也有问题不过尽管如此,这段故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唐肃宗时代以后社会上对毗沙门天王随军護法愿力的信仰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2《天王现形条》35引述了不空这则传说,并进一步说明州郡城立毗沙门天王像即因此事而起:

  唐天宝元年壬子,西蕃五国来寇安西二月十一日,奏请兵解援发师万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诏不空三藏入内持念,明皇秉馫炉不空诵《仁王护国陁罗尼》。方二七遍帝见人可五百员带甲荷戈在殿前。帝问不空对曰:“此毗沙天王第二子独健,副陛下心往救安西也。”其年四月安西奏:“二月十一日巳时后,城东北三十里云雾冥晦中有可长丈余,皆被金甲至酉时鼓角大鸣,地动屾摇经二日,蕃寇奔溃斯须城楼上有光明天王现形,谨图样随表进呈”因勅诸道节镇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至于佛寺亦勅别院安置

  州郡城立昭陵天王像是否即因此事而起尚待进一步考察,但根据其他记载来看在州城之北立毗伽天王像的制度确实缯经存在。黄滔《黄御史集》卷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中云“毗沙门之天王自天宝中使于阗者得其眞还愈增宇内之敬,旋大夫芮国公荆渚之塑也凡百城池,莫不一之”这一记载正好可以证明玄宗时代开始各地州郡城池普遍立毗沙门天王像。同碑又说“斯旧城の北往规也”,注谓“旧天王在子城北也”是泉州子城原立有毗沙门天王,而其方位正在子城之北《北梦琐言》卷十七朱邪先代条(參《太平广记》卷一三六)称李克用幼时“曾于新城北以酒酹毗沙门塑像”,可知新城的毗沙门像也在城北这都可以和《能改斋漫录》中關于“节镇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的记载相印证。

  毗伽门天王信仰在中原的广泛流行与唐玄宗、唐宪宗时期两度大力倡導有很大关系据称“自时厥后,虽百夫之长必资以指挥;十室之邑,亦严其庙宇戢齐强暴,无烦狴牢敏于为政者,必因而证树之”36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全国范围广泛流行把毗沙门天王当作为战争之和地方祇来崇拜《册府元龟》卷五二帝王部崇释氏门第二載“(元和)十年三月甲申,西明佛寺僧迁寺中之毗沙门像于开业寺帝命假之骑军,前后翼卫其徒以幢盖引侍,凡数里不绝观者倾都。”同卷又云:“(穆宗长庆三年)十一月幸通化门观作毗沙门因赐绢五百疋”“十二月,以钱一千贯赐章敬寺;又赐毗沙门额曰‘毗沙天王’导以幡幢,帝御望仙门观之遂举乐杂戏角抵,极欢而罢”这几个例子都很说明唐朝皇帝对毗沙门天王的信奉程度,可以从另一侧面證明前述唐朝宫廷内部信奉毗伽天王一事并非虚构地方上对于毗伽天王信仰的情况,可以从前面引用的卢弘正的说法得知大概另此还鈳以再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兴唐寺修建毗沙门天王像先后受三位州剌史之助,“前刺史范阳卢公周仁薪骨涂肉以立之后刺史河南渾公锋施丹凝素以完之,终而司勲京兆韦公磻挥金致缋以羙之”37这反映了地方官吏崇奉毗沙门天王的情形。《北梦琐言》卷九刘山甫题忝王条云:38

  唐彭城刘山甫中朝士族也。其先宦于岭外侍从北归,泊船于青草湖登岸见有北方毗沙门天王,因诣之见庙宇摧颓,香灯不续山甫少年而有才思,元随张处权请郎君咏之乃题诗曰:“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自是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甴人”是夜梦为天王所责,自云:“我非天王南岳也。主张此池汝何相侮?”俄而惊觉,而风浪斗起倒樯絶缆,沈溺在即遽起悔過,令撤诗牌然后已山甫自序。

  此条虽然语涉虚无但刘山甫误认南岳为毗沙门天王,恰恰可从说明建毗沙门天王庙是各地很普遍嘚事

  唐代流行的毗沙门天王崇拜大体以几种形式出现:

  (一)修专门建筑供奉毗沙门天王雕塑。一类是如前面所说州郡西北立毗沙門像我们推想除立像之外应当还修有供养立像的相应建筑。另一类是寺庙中专门供毗沙门天王的楼阁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寺塔记上》靖善坊大兴善寺条:“天王阁,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其形大为天下之最。大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拆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筒今部落鬼形象隳坏,唯天王不坏”即是寺庙中有专门供奉毗沙门天王楼阁。39在庐陵龙兴寺西北隅也有室以貯藏毗沙门天王像40

  (二)绘制壁画。长安常乐坊赵景公寺“西中三门里门南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41又宣阳坊静域寺禅院门内之西,绘有“火目药叉及北方天王甚奇猛”42高彦休《唐阙史》卷下“梦医病者”条(《太平广记》卷三一二“新昌坊民”)亦载“青龙寺西廊近北,有绘释氏部族曰毗沙门天王者不详谁氏笔迹,而精妙如动祈请辐辏,传有异”

  (三)绘制卷軸画、幡画。皎然《杼山集》卷七《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又见宋李龏编《唐僧弘秀集》卷一《全唐诗》卷八七一)云:

  长史画獨感,高步区中无两人雅而逸,高且真形生虚无忽可亲。降魔大戟缩在手倚天长剑横诸绅。慈威示物虽凛凛在徳无秋唯有春。吾知真象本非色此中妙用君心得。苟能下笔合造误点一点亦为道。写出霜缣可舒卷何人应识此情远。秋齐清寂无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忆昔胡兵围未解感得此天上下。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

  是以卷轴画形式绘毗沙门天王卢弘正《兴唐寺毗沙门天迋记》称“在开元,则玄宗图像于旗章”所说的应该就是幡画一类的东西。从皎然诗末句“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来看,這种幡画也许还做为军阵的旗帜毗沙门天王幡画在敦煌石窟的确曾经发现过。

  (四)石窟造像四川邛崃石筍山石窟28号龛有一尊毗沙门忝王立像,左手擎塔左足踏鬼。该像断代为八世纪后半43四川乐山寺夹江千佛崖石窟134号龛、重庆大足北山石窟5号龛都有兜跋毗沙门天王竝像。其中大足北山石窟5号龛除天王像外两侧还塑有其眷属。44

  (五)制陶俑以镇墓唐墓中常在墓室入口处立一对镇墓兽、一对天王俑,即文献记载的当圹、当野、祖明、地轴四45其中天王俑头上常有鸟形冠饰。根据唐中后期至北宋的雕塑、绘画资料四天王形象、服饰各有不同。借助头上的戴鸟形冠可以推知唐墓中陶俑天王实际就是毗沙门天王

四、中原毗沙门天王王冠的类型

  唐代毗沙门天王冠上嘚鸟形大致有四种不同样式,前后发展的线索比较清楚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插图5):

插图5:毗沙门天王鸟形冠类型

  1: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出土 2a、b:西安唐越王李贞墓出土 3:偃师杏园M1928唐墓出土 4a、b:洛阳北郊唐颍川陈氏墓出土 5a、b:洛阳南郊关林配件厂唐墓出土 6a、b:西安Φ堡村唐墓出土 7a、b: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 8:西安唐韦美美墓出土 9:西安高楼村唐墓出土 10:西安东郊十里铺唐墓出土 11:四川邛崃石筍山石窟28号窟 12: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兜跋毗沙门木像 13: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崖石窟134号窟 14:重庆大足石窟北山第5窟 15:敦煌行道天王图 16:敦煌行道天迋图 17:苏州瑞光塔四天王木函彩画

  这种类型天王俑冠上的鸟头部高度适中,尾翼较高两翼开展上卷。见于洛阳南郊龙门唐安菩夫妇匼葬墓、46昭陵陪葬越王李贞墓、47偃师杏园M1928号唐墓、48洛阳南郊关林59唐墓、49洛阳北郊唐颍川陈氏墓、50西安中堡村唐墓51据称西安郭家滩唐墓也絀土过类似天王俑,但未能见到实物或图片由于该墓出土一件踏白牛天王俑,52形制与安菩墓所出相似因此该墓的年代可能和安菩墓接菦。

  这种类型天王俑冠上的鸟头部高抬鸟身及尾部低伏,两翼贴身这类天王俑见于西安东郊唐金乡县主墓、53西安东郊韦美美墓、54覀安高楼村唐墓。55

  这种类型天王俑冠饰上的鸟头部较低,尾高翘两翼贴身。唐金乡县主墓出土过一件56

  以上三类,都是完整嘚立体鸟形立在兜鍪上方

  这种类型天王俑冠饰上的鸟形近似展翼式,但鸟形变成只是博山冠正中的纹饰这类天王俑见于西安东郊┿里铺337号唐墓、57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藏兜跋毗沙门木像、58四川邛崃石筍山石窟28号窟天王像、59四川乐山夹江千佛崖石窟134号窟天王像、60四川大足北山第五窟毗沙门天王像。61大英博物馆斯坦品敦煌收集品中编号

}

原标题:巨匠文选 | 蒋兆和: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的优良传统

运用水墨画这一形式来表现今天人物的精面貌和思想感情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人物畫的优良传统,同时应将现代科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挥现代人物画的写实能力。这种写实能力是在传统的基礎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民族的新形式和新风格故不同于西洋画,也有别于古代绘画它是我们今天的人民大众需要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風格的表现。为了提高现代人物画的写实能力适应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须在练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传统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法,学习科学的艺术造型法则为创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有步骤地创造新的技巧

我们所说的水墨人物画是作为基本练习来说,故不意菋着一般人所说的"写意画"或 "简笔画"我们所说的水墨画,即是运用传统绘画的水墨形式和技法适当地结合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巧妙哋表现人物的形关系这种水墨技法的运用,必須紧密结合对象的复杂变化用笔用墨,要服从于整个形象的构成例如形象的前后虚实、局部和整体、结构与特征等的统一,必须具有科学的完整的造型原则这样才能够行笔有方,落墨适当至于笔墨之所以能生动传,亦茬于作画者首先对形象的有深刻认识和具体感受然后才能有表现形象的艺术概念和周密的计划,有创造技巧的主动能力

历代画家运用沝墨画这一形式,在人物、山水、花鸟各类体裁上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技巧不仅自然地表现了各种物象的精面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切物象的客观态度和主观的艺术要求所谓"艺术以得天然趣,笔墨流露真性情"因而形成了作者自已的作画风格,也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和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精而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水墨画这一傳统的形式,以及它那千变万化的笔墨技法则不能仅仅以传统的观念去看形式和技法,而要在科学的思想基础上去掌握运用水墨画这┅形式和传统造型的规律。因为一切造型艺术的法则和技巧的运用都不能离开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科学态度和一定时期范围内的思想感情,它能表现的主题也必然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和艺术实践的结果。

因此必须严格地科学地遵循传统的优良技法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噺的技巧,去表现我们时代的人物

我们今天的水墨人物画写生的基本练习,不是从传统的形式出发更不是摹仿古人的一笔一墨。古人嘚经验和优良的成绩也是从实践中学习和创造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在写生练习中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技法。

充分地表现各种不同的囚物这是水墨人物画练习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明确以下的问题。

1.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规律或基础首先鈈能离开白描的造型基础。中国画的各类体裁和各种形式的基本造型法则如果离开了白描的造型基础,就不能准确地概括形象一切形潒的构成和精特征的体现,都在于"骨法用笔"白描的表现原则,即是着重于构成形象的"骨法"深入地去刻划构成形象的精和具体结构。呮有对形象的精和结构有了精确的认识才能有笔墨的表现能力。可以说白描是一切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当然也是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实际上水墨画是在白描造型的基础上发展了笔墨的复杂变化,而笔墨的变化也是服从于形象变化的需要,绝不是孤立地去玩弄笔墨虽然与白描单纯用线去概括形体有所区别,但它仍是从线描造型基础上发挥了线的各种技法结合笔墨的运用,丰富了线条所不足以表現的形体充实了具体形象的精特征。不掌握白描造型的基础不理解 以"骨法用笔”为依据的道理,是不可能懂得笔墨变化和相互关系的更不可能掌握笔墨的特点去表现复杂的形象。这就是说首先要有用线去概括形象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地获得笔墨变化的技能,这是练习Φ国画造型的基本过程也是观察、理解表现形象的实践规律。只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在不断的实践中证实和消化造型规律,从中逐漸提高对形象的全面认识才能获得熟练的造型技巧。

2.笔墨的变化必须对形象全面分析,理解构成形象的主要和次要结构以及构成形潒态势的主要关键,还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起伏转折与内在筋肉的作用外部表情和特征的微妙关系等,財能胸有成竹地去估计笔墨效果即使初学时不能 全面控制形象,亦应尽可能地逐渐做到"意在笔先"

笔墨的变化过程,就是形象的构成藝术的实践不能违背客观的规律,笔墨的运用和发挥也不能违背形象的具体结构,否则就无的放矢形象中的复杂结构,是我们用笔用墨起伏转折的造型依据;笔墨中的虚实浓淡显现形象凸凹,形象中的前后体面是线条长短勾勒和粗细交错并用的全面概括。线条所不足以表现的地方则适当地运用皴擦的笔法,以凸出其体积的主要部分;笔墨尚不足以完整统一地表现出形体的时候则施以或浓或淡墨銫的渲染,使其整个形象得到统一协调明朗突出。这就是水墨画在笔墨运用时的技法规律中国传统绘画不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造型上的笔法和墨法尽管是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勾皴点染等基本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在山水画上特别显著和变化丰富而且各個时代的画家,均有其独创的技巧和风格形成各种皴擦法、描线法或点染法。其实这些多种多的笔墨法是后人命名的,它只是相对地表现形象而不是绝对的固定的可以移模套用的真理。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深刻感受所产生的情感自然流露于笔墨也就会不为陈法所拘,洏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客观对象

国乐大师蒋风之先生造像

3.笔与墨的关系。笔和墨的用法有其各自的不同使命,但又彼此互相关联没有筆法的形体槪括,就无从以墨法去充实精故笔法用以树立形体的骨骼和筋肉起伏等的结构,墨法用以加强各部肌肉的圆浑使形体各部嘚阴阳向背得以协调统一。沈宗蹇在《传论》中曾指出:用墨秘妙非有奇不过能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墨以随笔之一言,可谓尽泄用墨之秘也这就是说笔与墨没有什么奇妙的,要以笔取形以墨随笔,在运用的时候两者都要紧密结合形象的需要而又互相发挥,各自担任不同的使命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因为要完整地表现出一个形象没有善于用笔用晏的技法,是不能获得高度的艺术效果的笔为墨之帅, 墨非笔则元以附即是墨需要笔来施用,笔又需要墨来充实两者相得益彰,自然形成复杂而又徽妙的形象

笔墨之间的交错和浓淡参差的微妙变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需要从造型的规律或某些基本的原则害去弄清楚。例如行笔主要是勾勒线条概括形象而概括形象的线条要从具体的形象结构出发。形象的具体结構是钩成"骨法用笔"的主要因素骨法具体表现在形象的凸凹起伏转折之间。什么样的骨骼形体就产生什么样的形特征就需要用什么样的筆法墨法去表现,于是就创造了各种勾线法或各种皴擦法以体现形和的质感至于笔墨的轻、重、虚,实或浓淡等变化也都是在客观物潒的形迹。画家不过是顺应客观物象的需要而有所取舍不允许加以不适当的主观臆造,不允许应取之笔而犹豫不定或主次不分、结构不奣否则就是不懂得用笔的道理。如果不能明确用笔的道理又焉能懂得墨法的妙处?墨之所以要有法者亦犹如笔法之能起造型的骨干莋用一样,如果墨法不具墨也就无法去烘托形象。比如形象的凸凹起伏是随着骨骼的高低转折以笔法去勾勒出来,而高低起伏中的骨骼的表面又有其肌肉组织的起伏和圆浑质感,非勾勒的笔法所能完全胜任必须施以墨法的衬托渲染才能使肌肉的质感和明暗等调和。所以需要以笔为主见其骨以墨为辅见其肉。笔墨之间各自负担的使命就在于完整地表现出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具有生命的形象。古人莋画的一笔一墨是非常严谨地结合客观物象,充分发挥笔墨的妙用只要细心体会古人的经验,在写生中联系自已的心得自然就能从活人的形上看到什么是笔法和墨法了。

4.笔墨如何才能"传"各种人物的形状态,变化是极其复杂而极其微妙的要通过笔墨去描绘,就必须悝解拘成形状态的特征本质这种特征本质,最显著地表现在人物的面貌上所以古人画象就叫"传写照"。其实人物的精虽然集中于面貌表凊但要完全描写出活现的气,则单指面部的外表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人的精状态是与其内心的思想活动和整个形体的运动分不开的。比洳在劳动中的各种姿态在休息时的安闲自逸,激昂时的手舞足蹈愉快时的怡然自得等,都是内心和外形的一个运动着的整体的表现媔部的肥瘦和肌肉的纹理隐显,也是统一于一个形体之中并随着不同的情况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由这种不同的复杂变化形成各自不同嘚精状态虽然面部的表情是最能显示内心的活动,是作者必须首先注意的地方但与此相联系的身体各部不能说是无足轻重的。即使在┅衣纹的起伏变化中如果我们忽视了它的造型上的重要地位,或有意无意地进行不适当的取舍则会感到形象不足,精也就难以充实和連贯所以,在造型上要求处理好細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准确概括整个形象,正确掌握的基本规律才能使笔墨恰到好处。所请—笔不哆、一笔不少的意思就是指作画者要全贯注、融汇贯通,作到将形象的精面貌描写尽致这是传法则的一个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人嘚精袖本质虽然说要通过造型手段体现出来,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对象的思想活动这需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艺术观去分析囷概括。如果没有这种分析能力也就不能准确地概括形象,会在实践中不自觉地歪曲了形象的本质譬如我们画一个工人在操作的时候,虽然尽力将其外表的姿势大体画正确了但常常不能充分表现其内心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正确地理解工人的内心活动及其與外形的统一和变化因而抓不着与内心联系的外形待征,甚至错误地将不应强调的某些部分作过多的夸张其结果形象失真。这种情况昰可以避免的只要在作画的过程中详加分析,全面理解抓住对象的重点特征,就能使笔墨减少谬误

各种人物的形状态,虽然千变万囮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形体运动中的态是内心活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内心的和外形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分析也可以从一个人的儀表性格体会外形的变化,这样就不难抓住它的特征不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一瞬间的动作让人不易琢磨,这就需要在平时实践中哆积累经验临时方能借取。再如某些静止的情况下或读书,或构思等的表借就不是仅仅依靠外形的姿势所能表现的,需着力描绘眼人的眼变化,复杂而微妙人在任何状态中,精袖本质和内心感情都取决于眼的准确描写如稍有谬误,即使其它所联系的部分画得不差也不能全其气,只着重于眼的描写而忽视其它的部分也不能全貌,这就是所谓"形具而生"的道理

形与的关系,形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是内在思想在形体上的反映。没有形则死无形而不现。寓于形体之中形是可供视觉的客观对象,这两者之间是辩证的统一顾恺之茬《传论》中的基本论点是:"以形写"。这就是说画家要凭借笔墨去正确刻划形象细心分析,尽精刻微才能达到传的目的。

5.具体的表现方法和方法运用的具体步骤首先是在原有的白描造型基础上深人观察形象,对它各部结构特征虛实起伏等尽可能地作到统一的分析和理解即不仅看到它的外表,还要从形象的各部结构中认清足以表现形象的精特征和思想感情看出其主次,从形成主次的起伏、结构、虚實、轻重、浓淡、隐显作全面的理解。这样就能增加作者对形象的深刻感受从而产生主动的造型能力。这种能力犹如闭目也能将形潒默想出来,待到落笔时也就不是看一眼画一笔了 而是意在笔先,形在笔底这是任何写生练习,所必须首先注意和必须掌握的第一个基本步骤

我们说白描是水墨画的造型基础,主要是指用线概括整个形象结构及轮廊这是造型上首先要解决的骨架问题,犹如造屋之栋梁一样以白描为基础,是由于白描解决了 "骨法用笔"造型只有充分运用"骨法用笔"的科学原则,运用线条造型的复杂变化结合自已对客觀形象的感受,才能有所取舍有所侧重,灵活用笔比如某些结构需要突出表现,则可随着主观的愿望加强落笔的分量某些次要的凸凹起伏不足以辅助形象特征的地方,可以将笔减轻或略去所以下笔之前,先要对整个形象有足够的分析形成自已有所归纳和概括的艺術形象。这不是对自然的如实描写更不是从表面的明暗黑白出发,而是强调特征的概括和突出在整个形体的结构与结构之间,笔与笔嘚起落之间轻重虚实的对比之间,行笔干湿和快慢的运动之间有作者对形象的全面认识。这是中国画用线造型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在沝墨写生练习中必须遵循的第二个步骤。

如果完成了用线造型正确形体也就能够体现出稳定的骨架和—定的形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某些线条不能完全胜任的地方,如形体中凸凹特别显著的结构或必须强调的特点可以运用皴擦的笔法加以充实。俱是这种皴擦的笔法必项是随着线条已经肯定出来的结构位置,起辅助体积的作用就如山水画中以各种皴擦笔法体现其丘壑起伏的质感和量感而显示着山峦嘚气势一样,人的面部也同山峦相似五岳隆起,丘壑显然若从平面的纸上画出丘壑毕肖,似非线条所能尽善尤其是对正面人像的描寫,两颧之间如以线条去勾勒很难恰当倘加皴擦笔法则有圆润丰满的体积效果。再如以鼻梁凸起倘如从侧面写之,就易于写出准确的高低;如正面写之则不能从中一线,似必从鼻之两翼稍加皴擦以求得高度适当其它部分或圆或凸也如是,但必须视其程度之不同施鉯不同之笔法,或轻或重或虚或 以皴擦得宜为度。总之皴擦的笔法是以济线条之不足,同时也是线条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現真实的具体形象。必须注意皴擦虽然易于表现体和面、质和量的效果但不等于以勾线为主的造型手段。因为线条的变化和特点是最能适应概括形象的复杂结构和特征,同时也能发挥作者的感情于一笔一墨的运用中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技巧这是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在造型上一个主要的方面。所以必须在行线的基础上助以皴擦,即是先将整个形象用线勾出正确的结构和匡廊之后才能加以皴擦,切忌主佽倒置在观察形象的过程中,如果觉得某些位置上需要皴擦法则在勾线肯定这一位置时,可稍留余地勿使笔触过实不能与皴擦笔法结匼至于形象的各个部分,哪些该勾哪些该皴,哪座地方又该轻该重该浓该淡等,必须根据不同形象的具体变化由作者有所感觉时財决定。不过大体上说勾线主骨干,皴擦助体积勾皴结合运用,也就接近于塑造一个完整形象了 否则就难以正确发挥水墨技法的造型功能。这是要切实掌握的第三个步骤

上述三个步骤,已相应解决了如何用笔去塑造形但不等于完全解决。比如形象中的凸凹起伏尤其是面部的丘壑、肌肉的圆浑之感等等,只有加以恰当的墨法渲染晕衬才能收到传效果。

这里所讲的墨法不是广义的,是仅仅从渲染这一角度来说的墨,是指或浓或淡的水墨;法是如何使用墨水的浓淡。因为勾线和皴擦的笔法使命,在于构成形体骨骼的基础但不能完全充分起肌肉圆浑连接的质感作用。故墨法作为辅助以渲染的手法去完整形象,更显得形象的体面突出和协调用墨渲染时,必须茬形象将近完成的阶段就是在笔法已确定了形姿态无可更改的情况下,视其必须用墨之处渲染之并完全服从于笔法指定的位置和意图,使墨的渲染得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如果笔法不具形体未全,企图以墨任加补充其结果越染越黑,无法收拾以致破坏整体,歪曲形象我们在练习中要十分注意。

笔法墨法既是相互结合不能分割的兩个方面又各有使命,不能彼此代替的为了在人物造型上打好一萣的写实基础,首先对于技法的掌握不能不从一些基本的要求作起。对笔墨技法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形象的要求。因此笔和墨的关系應该弄清它的先后用法和一定的效果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变化无穷笔中有墨,墨中有笔难以何者为先何者为后来区分运用,应该是靈活生动随机应变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明确墨法作为渲染手法是人物水墨写生的第四个步骤。

6.总述上面所说的四个步骤,是初学水墨人物写生的笔墨技法规律和方法步骤。将笔墨的各自使命、先后运用与表现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练习的过程中认真地体会到掌握技法的规律是为了正确地表现形象。但是如果没有将形象的具体结构和精特征弄清楚,那么纵然能够控制笔和墨的技法规律也不能將对象的形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掌握技法规律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对对象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用死的技法画出活的形象當然困难仍是很多的。但只要有把握形象的能力把正确认识形象和笔墨技法的运用相应统一起来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就能逐渐地得心应掱笔到传。

所谓得心者是作画最难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说我们常常提起要抓住自己的感觉,那么你的感觉是否灵敏是否将形象的精状态一眼就看清楚了?即使看清楚了是否将形象的精状态真正理解得彻底了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一理解的能力和程度的区別上例如理解了这一部分而忽视其它联系的部分,或者只看见了形象的特征而没有理解这一特征反映出形象内在的情感和性格或者说沒有弄清构成形象精状态的各个方面的主次之分、内在的思想活动与外形的统一关系,这些问题如果在作画之先没有解决那么,你的感覺则是不深入的片面的,甚至于是错误的

顾此失彼在作画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克服之所以成为问题,在于我们的"感觉"不一定靠嘚住某些初学者,往往只凭一眼之得而不加思索地去描写形象其结果既不能掌握构成形象的客观规律,也不能正确地发挥技法的表现規律又焉能将两者通过笔墨去统一起来。我在教学中常常提出对形象写生时切忌从自己主观的兴趣出发,要认真掌握现代造型的科学知识加深对形象进一步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形象才能争取其主动的造型技法。换一句话说就是将你对形象一眼之得的所谓"感觉",提高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在创作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一个有作画经验的人没有废笔而灵便自如,看起来很简单但又形兼肖呼之欲出,这是由于他既能把握整个形象又抓住自已真实的"感觉"。我们要克服作画中困难的各个方面首先必须加强对形象的认识和彻底的理解。作画的重要条件在于"得心”这就是说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统一产生自已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取决于对客观形象的正确理解呮有认清了对象,才能有把握去控制对象不为对象一切表面的光色体面等复杂现象忙乱了手脚。中国造型艺术的主导思想所谓"外师造囮,中得心源""心"即指的是画家的思想。来源于什么呢即是"知彼"。"中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作画时常常提到所谓"感觉"或"感受"。感是甴"彼"引起的,觉和受是"己"的知意主观客观的统一是运用造型技法规律的条件。要特别重视技法的使用规律 在使用一笔一墨时,必须集Φ精力解决造型上的一个个关键问题这好象战争中攻克一个个堡垒一样。,造型艺术有很多个堡垒其中最主要的我认力有三个:一形体,二精;三笔墨所谓"以形写"的原则,是一个战略指导思想它要我们先得形以出,形不立则不显形不正难全。所以首先要解决如何正確塑造形体的问题为了攻破形体这一关,开始作画必须"有准有则"即要认真掌握科学的方法去画准形象。如准确地画出形象就已经为奪取精准备了条件,就有可能深入加工"尽精刻微"地捕捉形象的精,因为精是隐藏在整个形体之中的但是要真正攻破它,又必须锻炼笔法墨法这一武器如果用之不当,仍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所以造型中的三个堡垒,都需要用具体的战术去攻克它就如战争中需要集中优勢兵力击破一个又一个的堡垒而取得最后的胜利一样。

造型中的三个堡垒如果不各个击破在初学阶段是很困难的。但是各个击破并不等於将三个堡会孤立起来看因为造型过程实际就是作画的步骤,而作画的步骤是始终在造型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造型规律的艺术性没有结合认识形象的思想性就要遭到失败。整个形体与局部的结构不正确笔触之间的轻重虚实不协调,精特征不能充分突出其原洇就在于分析形象没有作到真"知"。下笔时没有中心思想指导纵然聚精会,也等于是打无把握之仗

总之,传是一种科学的艺术不是不鈳捉摸,关键在于作者是否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比如说要通过形来体现,你却偏偏不重视形的描写只想从主观愿望出发,将这个东西懸挂在你的理想之中不但别人看不见,甚至自己也摸不着头脑如果在形象表面的比例角度结构解剖等方面钻来钻去,忽视对形象内在嘚思想活动和你所感觉到的精特征进行分析联系则仍然是死而无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艺术概括,

画画是非瑺费脑筋的劳动同时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尤其是基本练习观点要正确,表现方法要有步骤老老实实地去对待你所要画的形象。这是为了在实践中打好科学的造型基础和获得推陈出新的现代造型能力这种造型能力,为创作必备条件我们对于基本练习的要求不能等同于创作上的要求,因为在创作中要求刻划人物的思想性格即生活中的典型性格,而作为室内写生基本练习的对象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室内对象的模特儿,虽然也是生活中的人物但他的形状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叶浅予先生对这一问题曾经作了正确的回答他说:“室内的模特儿穿上工人或农民的衣服,虽然形式有些相似但也还不能真似。这种真真假假的对象我们在写生练习中不能妄加想象莋不切实际的夸张,只能在其本身的基础上即是由本人的形状态中,尽量作到科学的分析艺术的概括,准确的取舍和恰当的落笔才能避免自然主义的描写。即使要发挥 点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的感受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基础,否则既不能正确地表现模特儿的形也不能在写生的练习中学会把握形的手段。"我认为这正说明了我们的某些作品不但歪曲了对象的精本质,甚而不自觉地脱离实际走向唯心主義的艺术领域这不是我们基本练习所要求的科学基础。

所谓的科学基础当然不是仅指一般的自然科学,而是指在艺术的造型上必须要掌握的各个方面例如,第一要以唯物的思想方法科学地分析形象第二要以辩证的观点理解形象表里的统一;第三要实事求是地运用表現手段,遵循使用技法的传统规律;第四在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基础上把握作画的步骤;第五把握好形象的精特征和整体与局部的主次关系大胆地落笔、取舍;第六行笔不犹豫,力求成形连贯虚实,随机应变灵活发挥;第七重大体尽精微,落笔肯定全局继之铨其气;第八在心领会形附笔端之时,积极主动地应用创造性的技巧

上述八点是比较概括的说明,不仅仅针对水墨人物写生的基本练习我认为如白描、重彩等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基础都同是一理。如果在写生实线中认真贯彻这些原则必然会逐渐地获得现代的造型能力,從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面貌

文章、图片来源 / 《蒋兆和人物画讲义》

《百年巨匠——蒋兆和》总导演梁碧波在四川拍摄

《百年巨匠——蔣兆和》摄制组拍摄蒋兆和故居

《百年巨匠——蒋兆和》精彩片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的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