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统计过整个拿破仑战争下载中各国军队伤亡

拿破仑时代的战争1839 _1
拿破仑时代的战争1839 _1
编辑怡爽文/ 引弓 著[1839 / 引弓 著 ]作品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为了让作者 引弓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请您购买请购买正版图书!书籍介绍:19世纪,天命扩张,群雄并起。而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清王朝还在闭关锁国中沉睡。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而永载史册的鸦片战争即将爆发,穿越者在这三千年未有的大时代中将何去何从。&br/&&br/&------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书香屋 更新时间: 9:37:48 本章字数:301731、战争的新形式对于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战争形式的巨大变化,克劳塞维茨要比其他同时代的人看得更为清楚。他在著名的《战争论》中讲到:“理论上,战争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力量的角逐;主力会战中各方都会倾尽全力谋求一个决定性的胜利”。可是,1792年以前的指挥官们是不会遵循这一原则的,他们总是尽量避免决定性的会战。变化源自法国革命。革命前,供养士兵是昂贵的。现在,他们却变得相对廉价。因此,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主力会战也就变得越发的可能和必要。“消灭敌军主力”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战争的首要目的。这三百一十年间,欧洲的大小战事共有2659次。可是,这短短30年里,欧洲就打了713次。频繁的战争带来更大的伤亡,但是在这种以整个国家的资源为依托的战争中,法国及其敌对国家可以比以前更快地恢复他们的战争能力,从而,投入下一场战斗。人类的战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8世纪早期欧洲的军队规模不大。尽管一个大国可能会保持一支20万人规模的军队,可是具体到单独的一支军团,人数很少超过5万人。腓特列大帝在霍亨弗里德堡(Hohenfriedberg)战役中曾经指挥过77000人,在布拉格指挥过64000人,可是在余下的战役中他指挥的人数均不超过5万人。相比之下,拿破仑先后7次指挥过10万人以上的军队——分别是:斯摩棱斯克175000人;莱比锡175000人;包岑(BAUTZEN)167000人;瓦格拉姆167000人;格罗斯?戈森(GrossGoschen)160000人;波罗底诺133000;德累斯顿100000人。耶拿会战的时候,尽管分兵,可是其亲自指挥的军队仍有96000人。反法联盟方面也是旗鼓相当,查理大公在瓦格拉姆指挥过13万人;在阿斯彭(Aspen)99000人。库图佐夫在波罗底诺指挥12万人;惠灵顿在西班牙曾指挥过9万人。而且联军经常是合兵共进,莱比锡会战,联军共集中32万5千人对付拿破仑。(原书列举了很多联军的例子,被我省略了一部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及的都是战场范围内的部队数量。例如,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虽说法军12万人,但是分出了3.3万人)下面两图依次为滑铁卢、耶拿会战。本意是想搞些大场面,可是原图较小,大场面的效果不好,还请手头有好图的帮忙补充!参战人数如此众多,战场范围却碍于武器射程而局限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里。波罗底诺战场只有3.5英里(5.6km)见方。滑铁卢之战,双方14万人,400多门火炮全都挤在和波罗底诺差不多大小的地方。惠灵顿的英军在MontSaintJean山脊完全展开,正面才3500码(3200米)。因此,指挥官在制高点就可以完全掌握敌我双方的全部动向,经由下级参谋人员骑马传达命令,从而控制己方行动。下图:拿破仑在指挥战斗不过,即使骑马,命令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一个在指挥者看来恰当的攻击时机,经过“传达”;“部队调动”等一系列时间间隔,往往会错过那个最佳的机会。所以良好的“时间感”(senseoftiming)是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必备的素质。战场能见度的问题会使情况进一步复杂。最初几次射击过后,黑火药发出的烟雾,夹杂着成千上万的骑兵和步兵扬起的尘土,便形成了所谓的“战争迷雾”(fogofbattle)。英军的来复枪兵Harris回忆到:“打了几枪之后,我就被自己制造的烟雾笼罩了,接着我的伙伴们会进一步加强这种效果。到最后,我就只能看到我自己枪口的闪光了。”火力更强的炮兵无疑会产生更多的烟雾。骑乘炮兵上尉Mercer在自己的滑铁卢日记中写道:“在我的发射阵地两侧经过的那些部队,对于我来说,就像月球人一样的神秘”。(Iknewnomoreofthanthemaninthemoon.)下图:现代人模拟的法军炮兵射击指挥更大规模部队的军官们在如此环境中,甚至会失去耐性。当惠灵顿命令HarrySmith爵士(英军来复枪部队的指挥官)前进的时候,他不耐烦地回道:“朝哪个方向呢?阁下”。(Inwhichdirection,mylord?)综上所述,拿破仑时代的战争远非历史著作中描述的那样“脉络清晰”、“指挥得当”2、步兵(一):概述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theinfantryofline,又叫燧发枪兵Fusilier);掷弹兵(Grenadier);轻步兵(lightinfantry)。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Grenadier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国叫猎兵(chasseurs)英国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rifleman)。(其他几种语言我不懂,大概也都是猎兵的意思)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skirmishing),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当时的步兵大多数装备的都是大口径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1740年英国推出的标准步枪(LandPatternMusket),身管长46英寸(117cm),口径0.75英寸(19mm)。七年战争之后,身管缩短到42英寸(107cm),口径不变。与法国的战争爆发后,英国由于缺少稳定的原料供应来源,转而责承东印度公司制造了大量的“印度款”步枪(IndiaPattern)。到1797年,这种39英寸(99cm)身管的滑膛枪已经成为英军的制式装备。巨大的产量不仅满足了英军的需要,更装备到反法同盟各国。1802年,英国军火部门又推出了新款步枪,但是只有少量装备部队。尽管准确性不佳,英国滑膛枪系仍然大受部队的欢迎,被士兵们称作“褐贝丝”(BrownBess)。法军主要装备的&#款”滑膛枪身管长44英寸(112cm),口径0.69英寸(17.5mm)。全枪长59.5英寸(151cm),比英国枪略轻(重约10磅=4.54kg)。强化了扳机,采用黄铜材质的击发槽(primingpan),枪管用扣环固定以便于更换。法国革命期间,对1777款滑膛枪只进行了轻微的改动(成为“九年款”YearIXModel)。除了步兵型,此款滑膛枪还有多种变型,用来装备骑兵。这些变型在长度和装饰上区别于步兵型,但是口径和击发部分均保持不变。下图:A法军1777型滑膛枪BIXYear改进型C英军42英寸滑膛枪注意法国枪上有固定枪管的扣环,便于更换。枪管下面那根是装填杆。其他参战国的滑膛枪套括:普鲁士1782款,Nothardt滑膛枪(1805),普鲁士新款(1809),但是实际上1806年普鲁士战败后,基本上依靠英国援助和缴获过日子。奥军使用的1770款在1798年对击发装置作了些许改进。俄国滑膛枪装备较为混乱,先后装备了不下12种滑膛枪。其中当数图拉兵工厂的1810款性能最好。下面两图为击发装置结构:b枪机c火石d扣簧(frizzen)e击发槽右图为装填发射的全过程(没扫好,以后调整)1将扣簧向前推,露出击发槽。将枪机扳到安全位置。2咬破弹药纸包上端3向击发槽中点入少量火药4火药入槽5扳回扣簧盖住击发槽6将余下火药连同弹丸由枪口灌入7抽出枪管下的装填杆89用装填杆压实火药,增加初速1011撤回装填杆,放到原位12等待开火命令1314瞄准射击命中率低是当时滑膛枪的主要缺点。由于击发时间过长,在扣动扳机到点燃装药这段时间里,枪口的晃动无法避免。这种晃动加上只有前面一颗准星(没有后准星)严重影响了射击的准确性。黑火药燃烧后会在枪管内留下残留物,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残留是没时间清除的。为了不妨碍射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各国滑膛枪弹丸和枪管之间的缝隙(游隙)大概处于0.07到0.10英寸(1.78~2.54mm)的范围内。游隙保证了射击的顺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命中率。普军曾经对普法两国的滑膛枪做了一项试验。对一个10英尺宽6英尺高的目标(3.05×1.83m)普军1782型射击100发,在100步长(pace=0.76m;76m)的距离上可以命中60发;200步时40发;300步时只有25发,法国的1777型滑膛枪的成绩也没好到哪去。考虑到战场环境,(前面提到的)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里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种理想试验还要低得多。500人在100码(91.4m)的距离上对一个进攻中的步兵纵队(column)进行两次齐射,理论上可以命中500到600发。可是根据各国军队的经验,战场上能命中150发就已经是最佳成绩了。当时滑膛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为300步长(228m),实际上在这个距离射击完全是在浪费弹药。可靠性差是另一大问题。激烈的战斗中,整个装填开火的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击发槽内的火药没有引然主装药;火石用旧却忘记更换;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等等。据统计,长时间的交战中,不能击发的几率竟高达20%。经常有网友对拿破仑时期的战斗形式感到疑惑,觉得列队进攻目标太大。其实,看了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的疑问应该得到部分解答了。当时的步兵射速大概为每分钟2到3发,加上低命中率、高故障率使得单独一支滑膛枪的火力微不足道,只有排列成横队或者纵队,集中火力,才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队形可以及时应付骑兵的冲击。(关于这点会在后面谈到,这里就不细说了。)拿破仑时代,各国士兵通常在弹药袋里携带50到60次射击所需的弹药。一次战斗平均消耗20发左右。英军在西班牙Vittoria战斗中消耗较大,平均每人打了60发,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1名敌军伤亡。幸运的是,当时惠灵顿的补给状况很好,消耗的弹药很快得到了补充。在马伦哥,法军上尉Coignet的营用光了所有的弹药,千钧一发之际,及时赶到的弹药充足的近卫军救了他们。缺乏训练是命中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大多数军队里,滑膛枪射击训练简直就是敷衍了事。散兵线由于兵力相对分散,提高射击精度就相当重要。尽管如此,革命期间较为强调散兵线战术的法军仍然很少进行针对训练,轻步兵们只能到实战中去提高自己。据法军士兵的回忆,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以后才有射击训练。1800年,贝尔第埃签发命令:法军新兵必须接受装填、操枪、瞄准、射击等训练,要保证上战场前实弹射击过几次(afewrounds)。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时间来保证充足的训练。英军在这方面作得较好,但也只有30发实弹+50次无弹丸射击。到此讲的都是滑膛枪,而当时有膛线的更为准确的来复枪其实已经在各国军队中出现。法军对来复枪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验,但到1807年拿破仑命令禁用来复枪,而其他国家都有小规模的轻步兵或猎兵装备来复枪。来复枪的高命中率使得散兵线的作战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其主要缺点是装填时间较长、容易阻塞。再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特殊的训练所需的时间,来复枪就明显不如滑膛枪适于装备大兵团了。所以,连较为接受来复枪的英军也仅有两个轻步兵团装备来复枪——60和95步兵团。无论滑膛枪还是来复枪,火石都是必不可少的。开采火石通常是在潮湿的天气里进行,干燥后,由熟练工人粉碎、整形。英国出产质地上乘的火石,不但自用而且提供给欧洲大陆上的盟友们。法国的香槟省和皮卡第地区也出产火石。萨克森是欧洲大陆上的另一火石产地。相比之下,普鲁士就缺乏火石资源,在没得到英国援助之前,只好使用效果较差的代用品。(不知具体是什么?)由于火石的重要性,士兵们基本上都有一块备用,每个营部还都保有相当数量的储备。战斗前,火石是必检的项目之一。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前夜,拿破仑亲自提醒近卫军:“换一块新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的。”另一项必检的项目是弹药。一个硬纸包里装有大概150格令(约为10克)黑火药和一颗铅弹,在兵工厂制成后,以每箱1000包出场,配给部队。连里的军官负责每天早晨检查士兵的弹药情况。下图:弹药纸包及弹丸此文由约瑟夫斯小林发表:为什么作为炮兵军官出身的拿破仑在他掌权之后,法国的对外战争中炮兵单位一直没有进行过大的革新呢?我印像中是普鲁士军队率先使用马车载小口径火炮伴随突击力量直接对步骑实施支援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尖刀部队高速对敌军进行突击的效率,而非在会战中安排大口径火炮打一场安排好的战役。法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仿效的呢?在瓦尔密战役中,法军与普军实施炮战的细节可以介绍一下吗?虽然那场战役的规模与伤亡实际上并没有传说中的大。看了这几个问题,我想对小林兄说一句:“知音啊!”。SonicBBS真是个好地方,爱好者真多。第一个问题应该有两方面:技术的革新和运用的革新。技术上:拿破仑当年在奥松炮兵学校的的时候参与过一个“普通炮发射臼炮炮弹”的课题;当了统帅后,好像就没什么创新了。其实这也很自然,统帅应该关心如何更好利用现有的装备。在开发新武器上,军队将领更多地扮演“需求者”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己在战争中的经验提出“创新”的要求或者“改进”的意见。看一下二战时期的古德里安,就明白了。当时各国军队装备的野战跑(除此还有大口径攻城炮)可以完全满足战争的需要,创新不多也就是自然的了。英国开发的“火箭”算是一个创新,在滑铁卢还用过,以后会更详细的介绍。使用上:我觉得拿破仑还是有几项创新的,刚出道时的土伦之战应该是那个时期炮兵运用的经典战例吧。后来在巴黎街头炮轰暴乱人群,更是让人们知道原来炮兵是可以这样用的。统率大兵团以后,炮兵在军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大口径的火炮增多,这都是拿破仑的军事思想的一部分。骑乘炮兵的问题我的主帖以后会谈到,所以先放一放吧!关于瓦尔密之战,我先要说它很好的支持了我第一个回答。对于一场所谓的“炮战”,当时法军5万人却只配备了40门火炮,相比后来的拿破仑是在是太少了。马伦哥之战,需要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约23700法军(不包括后来德尚的5300人)仍有23门火炮。小林兄说的没错,瓦尔密之战的政治历史意义远大于其军事意义。瓦尔密之后第二天,法兰西共和国成立。这次胜利也就被宣传为“人民的军队打败了旧军队”。法军统率为克勒曼(Kellermann,后来给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当后备的那个),52000人40门火炮。普军司令为布伦瑞克公爵。普军由集结地处发时共有13万人(一半普军,三分之一的奥军,还有其他小公国的军队),不过一路上为了掩护交通线留下不少守军,天气不好加上流行痢疾又减员了一部分。到两军相遇时也只有大概4万人(一说34000)36门火炮。9月20日清早,普军乘着薄雾攻占了一个法军前哨据守的小村庄,并在此展开;法军则在一个有风车的小山顶列阵,两军相距约一英里。中午,双方开始炮击。普军将火力集中在克勒曼所在的法军中部,此处克勒曼部署了一个旅的正规军意在支持另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出乎意料的是,志愿军士气高昂,高呼:“祖国万岁,法兰西万岁”。下午1时,普军步兵组织了一次攻势,遭到了法军炮火的猛烈射击,只前进了200码就停了下来。普军的炮火也一度动摇了法军的凝聚力,但是克勒曼及时控制了局面。见无法突破法军防线,老迈的布伦瑞克公爵悻悻地说了句:Wearenotgoingtofighthere!便提前离开了战场。炮战持续到下午4时,一场大雨结束了这场有点滑稽的战斗。此役,法军伤亡300多人,普军伤亡180多人。但正像前面所讲的,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法国民众的士气,因此在战场的那个山丘上竖起了一尊克勒曼的塑像!此文由约瑟夫斯小林发表:瓦尔密战役时的法军主帅迪穆里耶因为同情路易十六后来叛逃了,副帅克勒曼之子小克勒曼好像成为拿破仑手下的骑兵军官.而不伦瑞克公爵在奥尔施泰特战役中受了致命伤.造化弄人呀,也有人说瓦尔密战役后不久普军退出法境是因为普法之间有桌下交易,已经达成了私底下的共识,瓦尔密战役本身对于普军的离开并没有多大影响.其实瓦尔密之战并无主副帅之分。当时,迪穆里耶(Dumouriez)是法国北方军团的司令官,克勒曼是中央军团的司令官。而且,主力是克勒曼,迪穆里耶只是以自己的部分兵力作为克勒曼的后援。当然,即便如此,迪穆里耶也应该和克勒曼分享荣誉的,可惜他后来叛变了。叛变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同情路易十六。主要原因是革命的恐怖。那时候将领因为指挥不力被送上断头台是司空见惯的事。迪穆里耶就是因为前任被砍头才当上司令的。瓦尔密之后,迪穆里耶还是打了些胜仗的,后来调去比利时方面军,然后又调回北方军团,接着连败两仗。估计他是害怕了,就秘密与奥军接触。叛变后,奥军并未高看他,最终被英国收留。西班牙革命期间,他去作过顾问,后来还参赞过惠灵顿。革命初期,迪穆里耶就加入了雅各宾派,这也许是为了政治投机。但是,拿破仑退位之后,迪穆里耶拒绝回国为波旁王朝效力。所以说,他叛变的目的绝非同情路易十六。瓦尔密之战后10天,布伦瑞克公爵与法军签了停战协定便撤军了,至于里面是否有阴谋我不得而知。瓦尔密普军不战而退,一个重要原因是波兰。1792年5月,俄军进入波兰,拉开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序幕。而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也有各自的打算。9月20日,普军发现瓦尔密的法军数量和士气都出乎意料,因此不伦瑞克公爵认为犯不着在这里和法国人硬磕,便宜了俄国人。12月,普军以防止革命为借口,占领了波兹兰。普鲁士一直希望瓜分波兰使得东普鲁士能和柏林连成一片,因此相比较而言,干涉法国革命只是为他人火中取栗。步兵(二):基本队形由于原书的英国作者对于队形的看法太过于偏向英国的两列横队,并没有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当时的队形战术(个人觉得,英国的两列横队并没有那么神奇,以后还想专门和大家讨论一下),所以我打算自己“原创”一部分。其实,拿破仑时期军队的阵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基本队形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变体。一千多字的短文是无法面面俱到的。因此,下面主要介绍营级单位的基本攻击、防御队形。上一部分我们已经讲到了当时火器的种种局限,正是这些缺点使得当时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队形来提高滑膛枪的射击效果。法国革命初期,由于缺乏训练、纪律涣散的志愿兵为数众多,防御时尚能形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队形作战,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线的规模,有时甚至整营的士兵都成了“散兵”。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各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却还都保持着18世纪流行的线性横队。这些国家没有改革是因为法国的“散兵”战术对他们的队形不能构成威胁。奥军将领认为:“散兵的零星射击根本无法动摇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常会有一个营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拿破仑上台后,欧洲各国军队也都引入了散兵线战术,法国的散兵线的干扰效果大打折扣,动摇敌方阵线的任务更多的由炮兵来完成。因此,散兵线被适当削弱了,攻击纵队则被大大强化,拿破仑后期的战役甚至动用整师的兵力形成攻击纵队冲击敌方防御阵地(滑铁卢就用过)。相比较,其他国家的三列线性队形就有点单薄了。1806年,奥军采用了类似法军的攻击纵队。1807年的普军、1810年的俄军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唯一保持横队的是英国(攻防通用),英国的条例规定的是三列横队,可是惠灵顿等英国将领常常采用的是两列横队。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保持较宽正面,更好地发挥火力。“营”是当时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手头缺乏其他国家的资料,只好以法、英两国的情况为例了。早期法军一个营建制内有8个连,1808年依照拿破仑的训令,改为6个连,但是全营的人数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连的规模增大而已。无论是6个连还是8个连,均包括一个掷弹兵连和一个猎兵连,其余为燧发枪连。按照训令,法军一个营应该有800人左右,不过多数部队达不到这个人数。通常法军一个营约有600~700人。滑铁卢战役时,法军平均每营560人左右。下图是一个6连营的行进、攻击纵队(8个连的类似),后面两个是掷弹兵和猎兵连。如果需要形成散兵线,猎兵连会被抽走,后面仅留一个连。掷弹连并不总在后面,当士气较低时,较精锐的掷弹连在后面押阵,稳定军心,防止前面的部队崩溃。当士气较高时,掷弹连通常在纵队的右前方引导攻击。连保持三列横队,列与列之间间隔约1米。连与连之间的间隔约为8~10米,整个纵队的纵深为25米左右,行进时可能拉得更开一些。军官和军士的位置已在图上标出。(用Photoshop加的中文,那个“营参谋”大概相当于营副,但是法军将其归为参谋军官。最后一个也是军士,但不知怎么译。大家帮忙看看!)有时,缺猎兵连的营纵队会采用一个连为正面,五个连依次排开,不过这种纵队并不多见。英军一个营由10个连组成,包括一个掷弹连和一个猎兵连,军官士兵共计640人左右。下图为英军营防御进攻通用队形——两列横队。正面宽约200米。军官的图例与法军基本一致,黑色圆点为鼓手。英军的行军队形也是纵队,每连两列,10个连前后依次排开。骑兵的存在对步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虽然展开的步兵队列可以应付正面的骑兵冲击,但是薄弱的侧翼和后部却极易受到攻击。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形成“方阵”——四面向外的“刺刀丛”。形成方阵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步兵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形成方阵而遭受重大的损失。英军在西班牙与法军作战期间,Colborne的旅曾被突如其来的大雨遮蔽了视线,雨停后才发现侧翼有两个法军轻骑兵团正准备攻击。匆忙间,有三个营没来得及形成方阵。结果,短短的五分钟内,这三个营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0名军官和1568名士兵中伤亡了1248人。下图为一个英军营由行军纵队转为方阵的过程。如果,营已经展开为横队,则需要先变为纵队。也就是说最左边的猎兵连要跑一个相当长的距离到纵队最后。法军形成方阵的过程与英军类似,中间两个连分别转向两侧展开。下图为方阵里步兵的姿态,前排步兵半跪,枪托着地,刺刀指向斜上方。后面的步兵,保持站姿,对迫近的骑兵射击。方阵虽然能有效的对付骑兵,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营的正面被大大缩小了,无法发挥原有的火力。如果敌方的骑兵与步兵协同得当,就会利用暂时的步兵火力优势大量杀伤方阵里的步兵。其次,密集的方阵队形正是炮兵的极佳射击对象。根据一名英军的回忆,在滑铁卢,两个布伦瑞克方阵在法军的猛烈炮火下既已崩溃,根本没有坚持到法军骑兵的冲击。最后,如果在骑兵冲锋的强大心里压力下,方阵的一部分动摇了甚或崩溃了,余下的步兵必然会彻底暴露给敌方的骑兵。有经验的骑兵往往会把握甚至创造这样的机会。瓦格拉姆会战期间,法军骑兵上校Castex的第20猎骑兵团放弃了应该攻击的那一营奥军,转而对临近一个刚刚开过火的奥军方阵冲锋。还没来得及重新装填的奥军步兵被突然的变化惊呆了,顷刻之间整个方阵阵脚大乱。前面介绍的只是营级的基本战术队形。战场上,更高级的指挥官,会跟据情况灵活使用上述队形。另外,以营队形为基础,各国军队都创造了一些团、师级的队形。比如,有三个营的法军“团”会展开中间的营,而保持两边的营纵队。再如,法军的“师”纵队——师里每个营均展开成横队,以一个营为正面形成纵队。这些队形在游戏《滑铁卢—拿破仑的最后一战》中均有体现,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找来玩玩。此文由mittermaye发表:关于拿破仑时代的阵型若米尼将军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有详细的解说,看得我一楞一楞的,尽管我自认在这方面还是有些造诣的.另外在战斗中营的运用有时也以所谓半营进行.据若米尼将军的观点,他认为后期大量出现师纵队的原因之一是法语里师和半营是一个字!英军的二列制对英军自身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英军作战的坚定性很突出,所以较易死守战线到最后时刻,充分发挥二列制的火力,否则其防御的韧性是很成问题的.“半营”的概念我还不清楚,mittermaye兄能进一步解释一下吗?我只知道革命后的法军把“团”全称为“半旅”(demi-brigade),1803年又改回“团”的叫法。此后,半旅的建制依然被沿用到某些临时组建的加强单位上。对于英军的二列横队,我非常同意mittermaye兄的观点。当时的英军应该是各国军队里训练水平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采用二列横队不那么容易溃散。再有英军对法军基本没有什么攻势,基本就是防守,二列横队的防守效率还是很高的。步兵(三):刺刀拿破仑时期,滑膛枪的刺刀是一根长15到18英寸(38~45厘米)的三角铁,三面全部开刃。上刺刀时,将刀柄套在枪口上,拧紧螺丝加以固定。下面两图为法军刺刀(长约406毫米)的安装。刺刀不使用时会放入专用的刀鞘里,。下图为法军的武装带,短的为刺刀鞘(内有刺刀)下图:上好刺刀的法军步兵由于来复枪的枪长较短,为了弥补不足,英军来复枪的刺刀长达25英寸(63.5厘米)。而且,形状为“剑”型。下图为英军来复枪及其刺刀。与滑膛枪常备刺刀的情况不同,为了方便,来复枪的刺刀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被装到枪上(不知如何安装固定??)。革命时期,法国军队十分强调刺刀的运用。卡尔诺(Carnot督政府的一员)在1794年2月签署命令:“法军士兵必须随时准备运用刺刀(actionwithbayonetoneveryoccasion)”。拿破仑也同样重视这种冷兵器。法军上尉Blaze回忆到:“皇帝陛下似乎对刺刀杀人的方式情有独钟”。当时的军事理论更是认为:“只有第一次的齐射是有效的,后面的战斗要靠刺刀和剑来完成”。(GaydeVernon)正因为如此,奥军和普军也同样强调刺刀的重要性,即使公认的改革派——查理大公也认为刺刀是最好的近战武器。至于更为冷兵器化的俄军,派到俄国考察的英国将军Wilson在1810年的报告中写道:“刺刀简直就是为俄国人设计的武器……他们更善于密集纵队的刺刀冲锋”。然而,实战中刺刀见红的搏杀并不常见。在奥斯特利茨,俄国近卫军进行了一次典型俄国式的300码刺刀冲锋,可是在突破了法军第一道防线后便被后续的法军火力击退了。拿破仑‘大军团’的医官(SurgeonGeneral)Larrey曾经对法军的伤亡进行过一些统计,结果发现:相比119例枪伤,一次战斗中刺刀造成的伤亡只有5例。因此,他认为刺刀的心理作用要远大于实际效果。同样,惠灵顿的一个高级医官Guthrie也认为:刺刀冲锋很难达到预期的手脚相搏(handtohandandfoottofoot)的结果。不是冲锋的一方被火力击退;就是防守的一方受不了心理压力落荒而逃。医生们的观点,被前线的指挥官进一步证实。约米尼声称:我从未在通常的战斗中见过刺刀肉搏(Ineversawsuchathingonaregularfieldofbattle)。(作者原文这段的结论是:刺刀肉搏并不能对战斗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不能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心理作用的结果难道就不是结果了吗?战争中精神作用往往更明显。历史上,一支没有遭受重大伤亡的部队精神上却已经被打败的例子屡见不鲜,淝水之战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因此我认为,上面的论据只能总结为肉搏不常发生。)尽管不常见,某些情况下刺刀肉搏还是必须的,比如攻入堡垒后的战斗,再比如雨天弹药无法击发的情况。在卡地兹(KATZBACH)的瓢泼大雨中,普军用刺刀和枪托与法军进行了激烈的肉搏并使法军遭受了很大的伤亡。正像前面讨论过得那样,对抗骑兵的冲击是刺刀的另一个主要功能。从这点上看,面对随时可能的骑兵攻击,刺刀是必不可少的。法国革命初期,为了弥补火枪刺刀的不足,长矛这种过时已久的武器,作为刺刀的代用品,曾被重新使用过。1792年早些时候,法国的几个城市相继生产了为数不少的,10到15英尺长(3~4.5米)的长矛。1792年8月,立法会(LegislativeAssembly)命令:在法军中分发使用长矛。从这时起到1793年夏天,许多新征召的部队都是带着这种简陋的武器开赴前线的。当时,北方军团的Custine将军曾经对下属说:全法国缺枪的部队不只我们一个,我们只有用这些长矛来弥补滑膛枪的不足才行。尽管在近战中的效果不错,也不能改变其没有火力的弱点。随着步枪产量的提高,长矛也就渐渐从法军的武器库中消失了。步兵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的将是骑兵部分。其实,关于步兵我感觉还有很多东西可写,但是原书只包括了这些,所以先到这里吧!毕竟是概述,以后我会争取写一些专题3、骑兵想必大家还记得前面步兵方阵里提到英军在西班牙遭遇法军骑兵的战例,上图即为后人根据当时情况创作的水彩画。远处背景是排好的英军方阵,近处可看到倒毙的英军。画中挥刀者为法国第二骠骑兵团的骑手,持长矛者为第七波兰枪骑兵团骑手。(一)骑兵的组成和类型随着拿破仑时代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骑兵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马尔伯勒公爵(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军将领)的军队里骑兵的比率在20%到40%之间。威廉大帝的骑兵也占到总兵力的23%到42%。相比之下,在拿破仑的大军团中,高峰时的骑兵只占总兵力的23%。远征俄国后期,由于缺乏补给,骑兵只有可怜的5.2%。在西班牙的历次战役中,惠灵顿的英军骑兵只保持在平均12%的水平。当时的骑兵可以粗略的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大类。进一步细分则包括:胸甲骑兵(Cuirassier);火枪骑兵(Carabinier:这个词直译应该是“卡宾枪手”,早期骑兵中只有此类骑兵装备火枪,因此得名。可是,到了拿破仑时期,骑兵基本都有火枪,并非此类骑兵独有,所以我不知这么翻译是否恰当,还请大家帮忙!);龙骑兵(Dragoon);骠骑兵(Hussar);猎骑兵(Chasseur);枪骑兵(Lancer);俄国哥萨克(Cossack)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下面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些类型的骑兵。重骑兵:顾名思义重骑兵的骑手和马匹较之于轻骑兵都要高大强壮一些。早期的拿破仑胸甲骑兵甚至要求身高在1.8米之上,而其所用马匹只限于诺曼第地区的某一强壮品种(具体情况不祥)!重骑兵是战场上的重要突击力量,用于突破敌方阵线弱点;给已经动摇的敌方以毁灭性打击。有鉴于此,当时各国军队都很少委派重骑兵从事战场冲杀以外的任务。重骑兵包括:胸甲骑兵、火枪骑兵,以及英军的龙骑兵。胸甲骑兵:明显特征是骑手配有胸甲。胸甲由前后两片甲板组成,主要材料是铁,搭扣和铆钉为黄铜(法军),由皮带连接,表面抛光。关于胸甲的重量我查了很多资料竟然没有结果!后来看了萧十一郎版主的“神的力量”的帖子才知约为8公斤(不知版主能否给出出处)。当时欧洲大陆各国都有胸甲骑兵的建制,只有英国直到滑铁卢战役之后才引入胸甲骑兵。关于是否使用胸甲,一直存在争议。毫无疑问,胸甲的主要优点是对于步枪枪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提高了骑兵的生存能力。此外,抛光的胸甲可以起到一定的心里震慑作用。缺点是厚重的胸甲对于人员和马匹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供给胸甲骑兵的开销也就远大于其他类型的骑兵。而且一旦失去坐骑,笨重的胸甲骑兵就会变得寸步难行。除了胸甲,胸甲骑兵还配备头盔。法军头盔也是铁质,下部环绕毛皮,顶部配以黄铜的隆起头饰,辅以马的鬃毛。大家可以参看第一帖里“滑铁卢”那副图,图中冲向英军的法军骑兵就是胸甲骑兵。下图:为ghost-ss兄提供的法军胸甲骑兵图还是法国胸甲骑兵下图:ghost-ss兄提供的奥军胸甲骑兵图火枪骑兵:基本为法军独有。奥地利曾经有过两个团的火枪骑兵,1798年改编入胸甲骑兵。尼德兰这个小国在滑铁卢战役时也有火枪骑兵的建制。早期法军火枪骑兵只配备熊皮帽和制服(类似近卫骑乘掷弹兵),直到1809年,拿破仑为了减少这支精锐骑兵的伤亡,命令其装备头盔和胸甲。尽管初期没有胸甲,火枪骑兵却一直被当作重骑兵使用,仅有的两团总是和胸甲骑兵编在一个师里。火枪骑兵的头盔和胸甲表面镀有黄铜,军官镀紫铜,以区别于胸甲骑兵。头盔顶部,没有鬃毛,代之以猩红色的冠。下图:法军1809年以前的火枪骑兵1809年以后的法军火枪骑兵当时的胸甲和头盔下图:尼德兰火枪骑兵龙骑兵:早期的龙骑兵是一种骑马的步兵(mountedinfantry),逐渐演变为骑兵的一种。拿破仑时代,龙骑兵的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没有胸甲骑兵,龙骑兵在英军中便是重骑兵的一种(另两种都是近卫部队:LifeGuard和近卫龙骑兵)。除了龙骑兵,英军还有“轻龙骑兵”(LightDragoon),作为轻骑兵的一种。而在俄,奥,普等国,龙骑兵都被认为是轻骑兵。法国就更难说清楚,手头的几本书有的认为法国龙骑兵是重骑兵,有的认为是轻骑兵。但是,比较权威的几个作者认为法军的龙骑兵是单独的一类。我也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地说,龙骑兵就是法军中的“多用途兵种”。除了轻、重骑兵惯常的追击、侦察、掩护交通线、冲击敌阵等任务以外,拿破仑复古地利用龙骑兵下马作战。这就综合了骑兵的机动力和步兵的火力,颇有点“摩托化步兵”的味道。更为夸张的是,1805年法军竟然编组了若干“徒步龙骑兵”(FootDragoon)团,目的是渡海登陆英国后利用英国的马匹!各国龙骑兵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装束也有差别。法、奥、俄等国的大部分龙骑兵都装备头盔,盔顶或为鬃毛或为冠。英国龙骑兵或配备头盔或配熊皮帽,轻龙骑兵为普通筒式军帽。普鲁士和一些小国的龙骑兵则配备普通军帽。法国龙骑兵ghost-ss兄提供的奥军龙骑兵图英军龙骑兵:红色制服为龙骑兵,蓝制服为轻龙骑兵ghost-ss兄提供的俄军龙骑兵图普鲁士龙骑兵轻骑兵:对人员马匹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比如,奥军中的匈牙利骠骑兵要求骑手身高1.68米以上,马高1.48米左右。轻骑兵由于没有厚重的护甲,加之骑手较轻,机动力要高于重骑兵。因此,除了战场任务以外,轻骑兵更多地从事侦察、追击、掩护交通线等任务。轻骑兵主要包括:骠骑兵;猎骑兵;枪骑兵和哥萨克。骠骑兵:是当时欧洲各国骑兵共有的一个轻骑兵类型。Hussar这个词源于拉丁文cursarius,意为入侵者或袭击者(Raider),尤指巴尔干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盗。后来被匈牙利的马札尔人(Magyar)借用来称呼轻骑兵。骠骑兵以服饰华丽著称,他们喜欢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制服颜色、编织方法、花纹、头饰、花边等等方式区别于其他骑兵。明显的标志是左肩垂下的斗篷式短外衣,这种服饰源自马札尔地区的突厥部落。另外由于骠骑兵的服饰紧身,没有口袋,存放贴身物品的储物袋就成了骠骑兵的另一特征。储物袋系于武装带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种装饰图案。华丽的外表加上骑兵原本不羁的游侠作风使得骠骑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风流成性,不拘小节。法国骠骑兵请大家参看题图下图:英军骠骑兵注意看其斗篷式短外衣ghost-ss兄提供的奥军骠骑兵图注意斗篷不见了这是因为穿在身上了大家应该很容易发现领子和袖口都是毛边的啦普鲁士骠骑兵更明显了马上的人穿着马下的人披着下图:汉诺威骠骑兵猎骑兵:又是法国独有。1779年,法军中第一次有了猎骑兵的建制。拿破仑时期,猎骑兵成为法军轻骑兵的主力。相比骠骑兵,猎骑兵的服饰较为简单,价格便宜,所以也就利于扩编和补充。即便如此,到1815年法国猎骑兵仍有至少18种军帽在不同的骑兵团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一套近卫猎骑兵的上校军装是拿破仑最为钟爱的服饰之一。下图:法军猎骑兵枪骑兵:一度被法军认为是过时的骑兵类型。英国也一直没有枪骑兵的建制。而奥军1792年时保有6个团的枪骑兵,1805年时仍有3个团。普、俄两国在整个拿破仑时代也都一直有枪骑兵存在。上述三个国家称枪骑兵为Uhlan,而非Lancer。拿破仑在1807年波兰战役期间被波兰枪骑兵的战斗力所吸引,遂招募4个中队的波兰自愿人员编入近卫骑兵。1809年改编为近卫军波兰枪骑兵团(近卫第一枪骑兵团)。1810年又组建近卫军荷兰枪骑兵团(DutchLancer:近卫第二枪骑兵团)。因为其制服上衣颜色纯红,又名“红色枪骑兵”(RedLancer)。1811年,因枪骑兵的表现出色,又进一步将6个团的龙骑兵转型为枪骑兵。关于枪骑兵的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步兵方阵。法军枪骑兵所用长矛长2.7米,长于任何上刺刀的步枪,因此如果不被子弹击中,枪骑兵能够先攻击到方阵内的步兵。缺点是:枪骑兵不适于树林等复杂地形上的侦察、警戒任务,失去了部分轻骑兵应有的功能。而且,枪骑兵需要进行更多的训练。由于与对方骑兵近战时长矛过于笨拙,枪骑兵须换用马刀,所以除了掌握长矛的使用技巧,枪骑兵还要熟练使用马刀。曾有回忆录记载枪骑兵要进行55种不同的训练项目,22种对付骑兵,18种对付步兵,还有15种基本训练!法军的波兰枪骑兵,请大家参看题图下图:法军龙骑兵改编的枪骑兵普鲁士枪骑兵奥军枪骑兵(只有黑白的了大家将就一下吧)哥萨克:俄国独有。类似枪骑兵,主要武器也是长矛。但被俄国视为非正规部队(IrregularLightCavalry)。哥萨克的具体情况我了解不多,记得古代区有过这方面的帖子大家参看吧!下图:ghost-ss兄提供的哥萨克下图:是一张比较有趣的图。图中为哥萨克对抗法军枪骑兵,可是两个人的长矛全都丢弃了,短兵相接长矛变得毫无用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国骑兵的组成情况。由于各国骑兵编制一直在变化,在这里我只考察某一时间段的大概情况,主要是让大家对各类骑兵的比率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不求全。骑兵“中队”(Squadron,不知直译是否恰当?)是拿破仑时期各国骑兵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步兵的“营”。中队通常下设两个连,每连约有72~120人。法军骑兵团通常由3、4个中队组成,个别龙骑兵或轻骑兵团会有5个甚至8个中队。理论上,法国重骑兵团大概有官兵800~960人,龙骑兵和轻骑兵团约为人。但是实际上,很少有部队达到这个上限。在滑铁卢,法军骑兵团平均只有400多人!通常两个法军骑兵团组成一个骑兵旅,旅上面为骑兵师,进而组成骑兵军。除了独立的骑兵军,各步兵军会配有一个师(或旅)的龙骑兵或轻骑兵。拿破仑骑兵的鼎盛时期(年)共有:14个团的胸甲骑兵;两个团的火枪骑兵;30个团的龙骑兵(后有6个转为枪骑兵);13个团的骠骑兵;30个团的猎骑兵;9个团的枪骑兵。英军骑兵团通常由三个中队组成,每团人数在450人左右。三个团组成一个骑兵旅,有的骑兵旅归属于某个骑兵师,有的作为独立单位,自由配备,临时编组。英军骑兵规模较小只有20个团,其中有7个团的重骑兵和13团的轻骑兵,通常与几个小盟国的骑兵混编。奥军骑兵团的编制较大,通常有6到8个中队,每中队130~150人。奥军胸甲骑兵和龙骑兵团基本保持在1000人左右,骠骑兵和枪骑兵团有人,所以尽管骑兵团数量较少,奥军的骑兵规模并不小。1805年,奥军共有8个团的胸甲骑兵;6个团的龙骑兵;6个团的Chevauxleger(奥军特有,但实际上与龙骑兵并无明显区别);12个团的骠骑兵;3个团的枪骑兵,加上匈牙利骠骑兵,总人数达5万8千人。普军骑兵团由2到4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100到150人。1813年普军有正规骑兵36个团,其中4个团的近卫骑兵;4个团的胸甲骑兵;8个团的龙骑兵;12个团的骠骑兵;8个团的枪骑兵,共12800人。除此之外,普军还有18000人的非正规轻骑兵(Landwehr)。手头没有俄军骑兵编制的细节,只知道1812年俄军共有:6个团的近卫骑兵;8个团的胸甲骑兵;36个团的龙骑兵;11个团的骠骑兵,5个团的枪骑兵。此外还有近3万人的哥萨克。关于胸甲骑兵,我不认为是拿破仑迷恋“帝制”而建立的。因为在拿破仑当权以前,也就是法国革命期间,法军一直都有胸甲骑兵的建制,而且从团的数量上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相仿,拿破仑并未对其进行大规模扩编。而且我手头有图片可以证明革命期间的胸甲骑兵也装备胸甲,所以法国胸甲骑兵与拿破仑称帝没有必然联系!我在文中已经提到,关于胸甲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议。我想这就与坦克的情况类似,装甲厚一些总不是坏事,只要发动机够强劲,不影响机动性就行。再有,胸甲和强壮的马匹都要更多的经费来维持,所以也就依国家的财力而定。英军在滑铁卢以后还组建胸甲骑兵部队,估计是法军的胸甲骑兵给惠灵顿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胸甲骑兵确实很气派。好多关于拿破仑的油画作品里都能看到胸甲骑兵的影子,大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刚巧这次出去旅游,拍到一张英国胸甲骑兵的胸甲,放上来给大家看看。博物馆不许照相,这张是偷拍,所以效果不是很好!(二)骑兵的装备和战术拿破仑时代,冷兵器(直剑、马刀和长矛)是骑兵的主要武器。各国的重骑兵装备的直剑长约1米,或两面开刃或单面开刃。龙骑兵的情况又相对复杂一些,法国龙骑兵有些团装备直剑,有些团装备的虽说也是直剑不过剑身略有弯曲(没有马刀弯曲的程度大)。其他国家的龙骑兵也是有的装备直剑,有的装备马刀。轻骑兵则一概装备弯曲的马刀。无论是直剑还是马刀基本使用动作包括:刺和劈砍两种。枪骑兵使用的长矛前面已经介绍过,法军骑兵所用长矛长2.7米,普、奥等国的枪骑兵长矛更长一些,约为3.7米左右。下面三幅图依次是:法军胸甲骑兵的直剑,法军龙骑兵的直剑,法军轻骑兵的马刀除了冷兵器,当时各国骑兵基本也都配有火器。一个骑兵装备的火器通常包括:一支短款燧发枪,一到两支手枪。短款燧发枪基本是各国步兵燧发枪的改进版,根据骑兵种类的不同,长度和个别细节略有调整。由于种类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骑兵冲锋时候基本处在高速奔跑状态,根本无法正常瞄准开火。即使开火,也只能发射一发而已,没有时间再装填。所以,短款燧发枪对于冲锋的骑兵无疑是一个累赘。有时骑兵嫌火枪碍事,干脆在冲锋前将其丢弃。尽管事后要为丢掉火枪而受到经济处罚,骑兵仍认为这是值得的。手枪在短兵相接时能起到一点作用,但一支手枪也只能打一发而已。(参看:上一部分最后图中的哥萨克)骑兵防御或者下马作战时,火枪还是很必要的武器。这时,骑兵基本上已经等同于步兵了。下图:法军IX年款和XIII年款手枪骑兵的战术队形相对简单,没有步兵那么多的变化。冲锋时,两列横队的形式基本为当时各国所接受(匈牙利骠骑兵好像是3列横队,不过拿破仑时代后期也改为两列横队)。前面提到过骑兵的基本单位是中队,下图便是一个法军胸甲骑兵中队的两列横队示意图。这个中队只有一个连长,正常情况下,另一个连长应该在左面那个中尉左侧7、8米处。不过,战场上一个中队的一、两百人有时无法形成足够的冲击力。所以,骑兵通常以团为单位发动冲锋。这时,团里各中队一字排开,形成更大规模的两列横队。有时依照敌方情况,会发动整旅,甚至整师的骑兵冲锋,场面巍为壮观。行军或待机时,需要缩小正面。中队里的每个连都会改为四排甚至更多排的小纵队,前后依次排开,形成队形较长的纵队。下图:法军猎骑兵行进中(个人比较喜欢这幅图,虽然是黑白的,但是画的很有意境,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骑兵冲锋的全过程是呈加速度进行的。在距敌方200到300码(1码约为0.914米,下同)的距离上,指挥官会命令:“准备冲锋!剑出鞘!小步前进!”(Preparetocharge!Drawsaber!Atthetrot–March!)。距敌150码时,命令“快步前进!”(Gallop!)。50码时,命令“冲锋!”(Charge!)。此时,所有号手吹冲锋号,骑手将自己的马匹驱至最高速度。前排骑手将剑尖向前作刺杀状,后排骑手保持高举状态。加速度冲锋使得骑兵在接敌之前保持了队形的相对完整,给敌方阵线造成瞬间的最大冲力。如此冲锋是针对阵容齐整的敌方步兵或骑兵进行的。当对方阵脚不稳或溃散时,骑兵的速度就更为重要。此时,便可以放开了冲锋。下图:法军胸甲骑兵的号手(看阵势应该是全团的号手集中了,不过吹的肯定不是冲锋号,因为冲锋时号手要随队行动,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对于步兵方阵,一次冲锋基本难以奏效。所以,在骑兵充足时,会采用多个波次的方法。一个骑兵旅的两个团前后间隔一定距离,先后发动冲锋。第一波吸引敌方火力,并造成一定的混乱,随即穿过敌方方阵间的空隙改变方向返回。此时,敌方步兵消耗了弹药正在装填,方阵上出现的个别“弱点”也没有恢复,拍马赶到的第二波骑兵往往能够形成突破。不过,这需要两波骑兵密切的配合。而且,在坚定、训练有素的步兵面前多波次冲锋也不太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突破步兵方阵都绝非易事。骑兵对骑兵往往会形成混战的局面。两方骑兵相遇,交错穿入对方队列,放慢速度后与就近的敌方骑兵短兵相接。这时,骑手对马匹的控制;马刀的使用技巧决定了近战的胜负。统计显示,真正面对面的骑兵近战伤亡并是决定性的。反倒是一方不支溃退时,会被背后的追兵尽情砍杀。所以,骑兵旅或者骑兵师通常会保有一定的兵力,一旦己方骑兵被迫后撤,用来掩护撤退。骑兵对炮兵的冲击时,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带会尽量散开队形,减少“葡萄弹”的杀伤。在较崎岖地带,骑兵应尽量发挥机动力强的长处,利用地形,以一部正面吸引,其余侧后包抄。攻入炮兵阵地后,将炮手悉数砍杀,尽量保留炮车的驭手,利用其将缴获火炮运至己方。如果遇敌方优势骑兵反击,则破坏装填用具,掀翻火炮,后撤。关于轻骑兵的战场侦察和掩护交通线的任务,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可写。这里只想举一个拿破仑对龙骑兵使用的实例,让大家看看“多面手”的情况。乌尔姆战役之后,奥皇退出维也纳向北与俄皇亚历山大汇合,法军尾随追击。在此期间,一个师的龙骑兵被派往西北方向的Pilsen侦察;一个师协同达武的第三军留在维也纳维持秩序保障交通线;一个师在维也纳东南监视波西米亚方向;一个师在确保Augurg的补给基地安全后,正星夜赶往维也纳。其余的龙骑兵师配合两个师的胸甲骑兵构成一股足够强大的打击力量,对联军后卫部队不断施加压力,使其不得安生。4、炮兵上图:拿破仑亲自为一门火炮瞄准拿破仑时代,炮兵在战争中的角色变得越发重要起来。引用当时法军军官手册的原话来讲:“炮兵是一支‘完整’部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炮兵参与的战斗是不切合实际的(impractical)”。炮兵不但加强了一只军队的火力,而且其较之滑膛枪更远的射程丰富了军队的火力手段。不同于步兵和骑兵的是,炮兵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兵种。战场上炮兵火力发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炮位设置和瞄准的技术以及经验。整个炮兵部分包括:(一)炮兵的装备和编制(二)弹药类型及火力战术(一)炮兵装备和编制当时的火炮有野战炮和攻城炮之分。攻城炮的口径普遍要大过野战炮很多。(由于手上书里几乎没有一本介绍攻城炮的,而且战斗中也不常见,印象里拿破仑围攻曼图亚的时候用过,这一类就忽略了吧!)当时的野战炮又分为加农炮和榴弹炮。法国和西班牙的加农炮炮系包括:4磅炮(后为6磅炮取代);8磅炮和12磅炮。英、普、俄、奥四国的加农炮则包括:3磅炮;6磅炮和12磅炮。需要说明的是:法国的磅要比英制的磅重约10%,所以法军的12磅炮是当时战场上最重的野战加农炮。拿破仑十分钟情于12磅炮,爱称其为“漂亮姑娘”(法语bellesfilles;英语译为beautifuldaughter,按英语的意思应该是‘漂亮女儿’),这也是法军中12磅炮较多的原因。下图:法军的12磅炮据测算,当时不同火炮发射弹丸的炮口初速差别不大,但由于大口径火炮弹丸较重,动能较大,射程自然也就要远些。法国的12磅炮和8磅炮以及反法联盟方面的12磅炮有效射程约为800~900米,最大射程2000米左右。法制的6磅炮及联盟方面的3磅、6磅炮有效射程500~600米,最大射程1500米左右。可以看出,联盟方面的炮兵无论是射程还是火力都要弱一些。为了对抗法国炮兵,英军在拿破仑战争后期引入了9磅炮。这种炮在射程和火力上都近似于法国的8磅炮。当时的榴弹炮炮身较短,炮口初速低于加农炮。仰角较高,弹道呈明显抛物线。有效射程较加农炮短,约为400~500米。法国和英国的榴弹炮按口径分类,法国装备6英寸和8英寸榴弹炮,英军装备4.4英寸、5.5英寸和8英寸榴弹炮。其他欧洲国家则按照弹丸重量分类,种类繁多,就不一一叙述了。下图:英军的6磅炮和5.5英寸口径榴弹炮无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炮身都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每门炮另有一个放置弹药箱的前车(limber),也是两轮。运输时,炮架和前车连到一起,组成一个四轮马车,方便拖曳。不同尺寸的火炮要求拖曳骡马的数量也不同。法军的12磅炮,炮身、炮架连同前车重约2吨,依照地形要8~12匹马来拖。英军的9磅炮和法军的8磅炮要6~8匹马。较轻的6磅炮和榴弹炮也要4~6匹马。骑乘炮兵强调速度,所以通常取上面马匹数量中的最大值。骑兵部分提到,骑兵攻占敌方炮兵阵地后会破坏装填工具。我们就结合下面的图来看一下装填工具有哪些。第一个是炮刷(sponge),顶端包裹羊毛,蘸水后用来熄灭炮膛内残留的火星;第二个是干炮刷(mop,猫扑!!),洗干前面步骤留下的水分;第三个涡状的钩子是用来清除炮膛内可能残余的纸片或纤维的(因为当时火炮的装药都是用纸或法兰绒包裹);第四个是装填杆(rammer);第五个是点火棒(portfire),棒的一端是一个纸卷,内含慢燃物质(火药,硝石,硫磺和亚麻油的混合物)。炮兵的编制拿破仑时代,炮兵的基本单位是炮兵连(Battery)。不过这些炮兵连的使用权都集中到军,乃至最高指挥官手里。战斗中,上级指挥部门基本会给每个师配属一个炮兵连对其进行火力支援。法军虽然以6个炮兵连编组为炮兵团,但是炮团的每个连也都要配属到师一级单位。这种集中管理使用炮兵连的手段为当时的各国军队所接受。当然,拿破仑、惠灵顿和查理大公都曾经尝试过将一些轻型火炮直接配给团,甚至团以下单位。但是,由于此种办法自由度太大,很不利于集中炮兵火力,最后还是改回原状。野战炮兵又分为徒步炮兵和骑乘炮兵。徒步炮兵没有什么过多可讲的,炮手基本都要徒步行军,高级炮兵军官或年龄较大的低级军官允许骑马。当然,也有炮手骑炮车拖曳马匹的记载。普鲁士的威廉大帝创立了最早的骑乘炮兵,还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飞骑炮兵”(flyingartillery)。当时的法国军官在看到这支炮兵在战场上的表现后很受震动,但是法国仍迟迟没有组建骑乘炮兵。直到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792年,法军中才出现了两个骑乘炮兵连。可是在那之后,尤其是拿破仑当政之后,法军的骑乘炮兵发展迅速。到1807年,法军已经有6个团(36个连)的骑乘炮兵。1810年又建立了第七荷兰骑乘炮兵团。可以说,法军的骑乘炮兵,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装备水平都是当时欧洲最高的。英军中骑乘炮兵的比率也很高,参加滑铁卢战役的26个炮兵连中有一半是骑乘炮兵。根据手头的一个资料记载,1813年奥地利投入战场的42个炮兵连中只有13个是骑乘炮兵。滑铁卢时的普军17个炮兵连中有6个骑乘炮兵。俄军炮兵编制比较混乱,不好统计准确的数据,但是可以肯定比率和普军相仿。各国炮兵连的火炮数量配置相差不大。法军的徒步炮兵为6门加农炮和2门榴弹炮;骑乘炮兵为4门加农炮和2门榴弹炮。英军,不分骑乘还是徒步,有的为5\/1(5门加农炮1门榴弹炮,后同)有的为4\/2。普军全部是6\/2。奥军12磅炮连为8\/2,骑乘炮连为6\/2,轻型火炮连为4\/2。俄军又是情况不明。因为12磅炮较重,所以骑乘炮兵很少装备12磅炮,而是大量装备6磅炮。各国炮兵连的官兵总数从150人到200人不等。其中每门炮有炮手7名(法军12磅炮有8名),步兵若干,用来协助移动、调整火炮角度,炮兵连遭到攻击时还可进行必要的抵抗。7名炮手中,炮长通常由军士担任,一名点火手,一名装填手,一到两名负责搬运弹药,一名负责蘸湿炮膛,最后一个不知道怎么翻译了(ventsman),姑且称之为点火口操作手,一会儿大家就明白为什么这样翻译了。如果只有一人运弹药,余下一人在较后的马匹和“前车”的地方待机,听候命令。每两门炮会有一名中尉负责,整个炮兵连由上尉连长负责。下图:法军的炮兵情景模型,情景中只有5人,好像两个搬运弹药的都没有。下图是火炮装填发射的全过程:1、蘸湿炮膛。2、与此同时Ventsman用拇指(应该有皮手套保护的,图中没有)按住点火口。这么作是因为:发射后膛内温度会迅速降低,膛压减小,空气会由点火口倒灌入炮膛。如果一旦有未燃尽的火药,膛内又有残余火星,会伤害到正在进行蘸湿作业的炮手。3、先后放入装药包和弹丸4、用装填杆压实弹药5、Ventsman用锥子由点火口处探入,弄破此处的装药包,方便点火6、Ventsman在点火口插入棉质引信或灌满火药(法军12磅炮多的那一个人就是专门干这个的)7、Ventsman用手盖住点火口,防止强风或雨水干扰点火8、电影里著名的那句“Fire”9、10、点燃引信11、发射如此看来我把Ventsman译作点火口操作手还算恰当吧!这两组炮兵的成分好象不同。到底那两个头上没有花绫的兵是做啥的?压驻锄的人是否固定?这个人应该相当于半个瞄准手吧(方向瞄准)。还有到底由谁完成瞄准?炮长还是小军官真正野蛮人:文中已经写了当时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身管长度、弹道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从弹道来看和现代区分方法差不多。不过,拿破仑时期,战场范围较小,野战榴弹炮射程并没有现在这样大。攻城榴弹炮,从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射程也不到2000米。都不及现代榴弹炮。hua_prc:中国基本上没有经历线式战争这个阶段。尽管从装备上看,清军和太平天国都部分装备了前装式滑膛枪,但是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战术!我是大坏蛋:你翻译的好像是“法军营纵队”那副图里的官名,对吗?我是大坏蛋:两幅图中,四个没有花翎的戴的都是“军便帽”(foragecap)。那个站在军官后面夹一卷地图的是一个军士,其他几个看不太清,好像都是兵。可以肯定的是,两个场景不是同一支炮兵部队,因为胸前和领口的颜色不同。我只能大概解释到这里了。拿破仑时代的制服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而且好多细节问题,专家们还都没完全了解。后面那个不是瞄准的,瞄准的应该是半俯在炮身上那个。瞄准的通常是炮长,图中拿望远镜的军官应该是在确认目标。后面那个人应该是跟据炮长的要求调整火炮角度,开炮前肯定要离开,不然后坐力太大。我贴的那两张炮兵里上方的是8磅野炮,下方是6磅野炮。下面贴是12磅炮。皇帝陛下的军装真让人眼花缭乱,老兄能说说如何辨认吗。给几个网址也行啊(二)弹药类型及火力战术拿破仑时代的野战火炮主要使用的炮弹包括:实心炮弹(solidroundshot)、榴弹(commonshell)、霰弹(canister)和榴霰弹(sphericalcase)。实心炮弹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弹药,约占各国军队弹药配给和使用总量的70%~80%。这种炮弹的结构极其简单,一个固体的铁球而已。相比其他弹药,实心炮弹的最大优点就是加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也不高,易于生产和迅速补充。而且实心的炮弹穿透力很好。在战场上,实心炮弹适于射击各类目标,不仅可以杀伤人员和马匹,而且可以破坏棱堡等野战防御工事。因为其弹道低伸,造成的毁伤呈线性,所以密集的步兵纵队和步兵方阵往往是比较有价值的射击目标。而队形单薄的步兵横队和骑兵则不宜于使用此类炮弹。据记载,实心炮弹可以轻而易举地打穿20排步兵的纵队。而且,在较硬地面上的跳弹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不过,实心炮弹的缺点也很明显:低平的弹道使其很难有效地打击位于山坡反斜面处的敌方单位。下图:实心炮弹,左为12磅炮弹,右为32磅攻城炮炮弹下图:与底座捆在一起的实心炮弹,后面的榴弹和榴霰弹也都是这样“包扎”的。还可以参看(一)里面那个情景模型,弹药箱里的炮弹上面也都有白条。榴弹外观也是球形,内部中空,有装药,利用爆炸后的破片杀伤对方。内部装药靠插在弹丸开口处的引信引燃。引信是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reed)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的引信供使用。由于榴弹不是靠弹丸本身的动能,而是靠破片的动能毁伤敌方单位,所以可采取较为弯曲的弹道,由榴弹炮发射。这就很好地弥补了实心炮弹的不足。除了用来对付山坡后面的部队,榴弹对开阔地上的各种队形的敌方部队均有相当的杀伤效果。理想的弹着点是目标队伍的前方,或最好在敌方队列的上空爆裂。下图:榴弹的剖面图,上面的英文注释不是很难霰弹的名称(Canister)本意就是圆筒,弹体外观呈圆筒状。外壳是一层薄铁皮,底部是一个木质的膛片(sabot),弹体内装有铁质小弹丸(注意:弹体里并没有火药)。霰弹除了按照通常的火炮型号区分弹药外,还根据内装弹丸大小分为重霰弹和轻霰弹。轻霰弹使用的弹丸约1.5盎司左右(1盎司=28.25克),重的则在4盎司左右,各国会有不同,但是差别不大。霰弹从原理上讲更近似于枪而非炮,开火后膛片推动弹身前进。弹体离开炮膛的瞬间,火炮内外压差巨大,弹体外壳无法承受,随即破裂,内装弹丸势必逬出,在空间中形成圆饼状弹幕。这一弹幕会逐渐散开,划过一个由炮口为定点的圆锥形空间,击中目标。(这里需要大家发挥一下空间想象力)霰弹的原理决定了其更适于用加农炮直射(当然,当时的榴弹炮也有此弹种)。而且,有效射程要近很多。英军规定不可以在350码以上使用霰弹。法军的轻霰弹也基本控制在400以内使用。当然,法军12磅炮所用的重霰弹在600~800米的距离仍能有效杀伤敌方单位。但是,在这个距离上弹幕早已完全散开,开炮的人恐怕都不清楚会命中谁。霰弹的这种“面”杀伤穿透力不强,适于展开的横队,所以机动支援进攻的骑乘炮兵会配备较多霰弹。同样,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两列横队攻击的骑兵(正面的受弹面积更大)也就成了霰弹的另一极佳射击目标。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霰弹并不完全等于葡萄弹(Grapeshot)!看另一本书时,那个作者提到有人经常将这两个概念搞混。葡萄弹的原理近似霰弹,但是是当时海军的弹种,而非陆军的。不过,看来我参照的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概念不清,所以大家在前面也能看到“葡萄弹”的说法。下图:霰弹(希望有网友能提供大图)榴霰弹结构似榴弹,原理似霰弹,当时只有英军使用。上面的霰弹的缺点是小弹丸扩散太快,有效射程短。榴霰弹则将小弹丸装在近似榴弹的弹体内,同时装药。但是装药的量仅够刚好破坏外层弹壳。发射后弹体朝敌方飞行一段距离,装药爆破释放出小弹丸,继续按原弹体的方向飞行,从而延后了扩散的时间,可以较为集中地打击目标。榴霰弹既适于加农炮也适于榴弹炮,但是在加农炮上的效果要好些。前面讲炮兵连的构成时,大家应该注意到:所有的炮兵连都是加农炮多于榴弹炮。看过各种炮弹的原理和用途,就会明白:那时候加农炮的使用率要远高于榴弹炮,所以加农炮的数量较多也就是很正常的了。防御时,炮兵被用来轰击敌方攻击纵队或骑兵,杀伤敌方人员,打击敌方意志,弱化攻势。攻击时,炮兵可以动摇敌方阵线,为进攻部队创造突破的战机。无论进攻还是防御,炮兵都很少直接轰击对方炮兵,因为按照当时的火炮精度,一个炮兵连的阵地实在太小了,不足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火炮和人员进入发射阵地大概需要1~2分钟的时间;挂上前车准备转移阵地约需2~3分钟,较重的火炮行动相应较慢。火炮进入阵地之前,部分已经处于装填状态,所以第一轮发射历时很短。之后的射速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弹种转换,人员伤亡等。通常情况下,每分钟2~3发的射速应该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如果不蘸湿,则有可能达到每分钟4发,这样装填手就要冒点儿险。上面后三幅图都是来自南北战争时期,但是原理是一样的!火箭是英军战场上的另一“秘密武器”。说是“秘密”,其实海军早就已经在使用火箭了。那时火箭的发射原理和现代火箭相仿,靠后部的装药燃烧产生推力,推动弹体前进。火箭的弹头从5磅到32磅不等,但是英国陆军采用的野战型弹头基本是6磅和9磅两种。弹头类型包括前面提到的实心弹和榴弹,此外火箭还可以携带燃烧弹、信号弹和照明弹。其优点是不需要用火炮来发射,射速就会火炮快很多,而且制造工艺并不比炮弹复杂。缺点就是精度太差。1806年,在Boulogne,英国陆军首次使用海军型火箭。结果,原本瞄准港口里舰船的火箭全部都打到了码头上。因为这个缺点,惠灵顿曾一度拒绝使用火箭。不过,火箭能够对敌方的新兵和马匹起到一定的恐吓作用,所以滑铁卢之战又有了火箭参战。对于,此战中火箭的效果,惠灵顿曾经这样评价:“相对于敌方的炮火来说,我们的火箭对我威胁更大!”(Rocketsputmeinmoredangerthanallthefireoftheenemy.)下图:英军火箭5、露营强调速度的法军所推崇的机动概念自然摒弃了过去军队携带的沉重的帐篷、大量的行李和补给。1794年,卡尔诺制定条例要求军队放弃帐篷,全面改为露天宿营。而拿破仑更是喜欢让自己人住的艰苦一些。他说到:“一个士兵对疲劳和恶劣条件的忍受能力是他的首要素质”。拿破仑认为:帐篷对健康无益,士兵们应该住在外面,脚对营火,头部防风墙依灌木、土丘等障碍物而建。虽然军队对皇帝陛下的观点不完全同意,但是他们在露天宿营方面作得却很好。轻装行军在机动性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到1800年行军帐篷在几个欧洲主流国家的军队中基本消失,露天宿营已经成为标准作法。只有普鲁士仍固执地将规模庞大的行李车队(是同期法军的8~10倍)保留到了1806年。如此强度的行军不仅是对部队耐力的巨大考验,更是使鞋子损坏严重。要知道,当时供给军队的“大批量”生产的鞋子,不是用胶水粘的,就是简单钉在一起的,很少有认真缝制的。1805经过巴伐利亚时,大军团不得不从多个渠道获得替换的鞋子,包括:奥地利的军械库、巴登和符腾堡当地征用,甚至俘虏脚上的鞋。即使这样,仍无法弥补供应的缺口,只能靠修鞋勉强维持。因此,军中的鞋匠就变得非常宝贵了。只要情况允许,他们通常都不直接参加战斗。给养按各国军队条例的纸面上来看,军队的伙食水平要远好于普通百姓。法军士兵的每日口粮包括:1磅面包(0.453公斤),4盎司肉(1盎司=28.35克),2盎司干蔬菜,2盎司醋,1盎司白兰地。英军的给养基本和法军类似,只是把白兰地换成了1吉耳(142毫升)朗姆酒。俄、普、奥等国也都差不多。可是实际情况下,各国军队的补给系统是无法完全保证上述的供应水平的,有时甚至完全中断。士兵们的伙食经常要依靠在经过的地方征用、偷盗甚至公开抢掠来获取。英军名义上是严格禁止抢劫的。然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惠灵顿和其他军官也要对抢劫睁一眼闭一眼。法军更是把抢劫系统化了。乌尔姆战役期间,拿破仑的几个军明确划分了各自的抢劫范围。士兵们通常6到8人一组在一口重2~3磅(容量9~10升)的行军锅中合伙烹制食物。基本每人有一把勺子和一把餐刀,大部分人有一个盘子或碗作为餐具。当时,水壶通常由葫芦或皮革制成。当然也有装备木质水壶的,比如英军。普遍采用的烹调方式是“乱炖”。一天行军下来,士兵们聚在行军锅周围,倾其所有,放入锅中。法军中几种常见的“乱炖”有:蔬菜汤(把烤肉、土豆、胡萝卜、黄豆、其他蔬菜和盐混在一起)、橄榄油汤(肉、蔬菜、橄榄油和盐等其他调味品)和面包汤(面包、饼干在沸水中搅成糊)。其他国家也各有特色。一次法军占领俄军营地,发现一口大锅里竟然有30只鸡和大量火腿。普军则把土豆、萝卜、洋葱炖在一起。骑士精神尽管法国革命给法国乃至其他国家灌输了“对敌人毫不留情”的思想,传统的骑士精神在交战双方的军官和士兵中仍有一定的影响。战场上故意射杀敌方指挥官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瓦格拉姆会战中,在奥军的炮弹多次击中拿破仑随从的情况下,皇帝本人仍坚持认为这并非奥军故意所为。同样,在滑铁卢会战中,有人建议惠灵顿直接轰击拿破仑本人。可是,惠灵顿回答到:“如果指挥官之间都要相互攻击,战斗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交战双方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之间也时常会表现出善意和怜悯。比如:收治敌方的伤兵,交换通信地址,交易一些酒精饮料,甚至分享给养。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这些本来就是偶尔发生的友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得一见。欧洲的军队变得更加民族主义。征兵制使得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伤亡无法避免。为了使本国的人民能够接受如此的伤亡并提高国民的士气,各国政府无不动用“宣传”这一有力手段。而宣传的内容全都是丑化,甚至妖魔化敌国的军队(英国人用拿破仑来吓唬小孩是个极好的例子)。这样的环境下,各国士兵之间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残忍、无情、贪婪,更加具有破坏性。6、拿破仑时代战场上最主要的杀人武器就是大炮,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火枪或者刺刀。俺以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密集队型(方阵、纵队)在会战中的使用远远超过散兵线的使用,即使那时的火炮存在射程近、不够准确、炮弹杀伤力不大等问题,一个炮兵连的齐射也往往会造成敌人的重大伤亡。一、射程俺用下表说明当时各国野战火炮的射程:1、加农炮火炮类型最大射程有效射程霰弹(Canister)的射程(口径\/炮弹磅数)(米)(米)(米)奥地利3磅炮1006磅炮13012磅炮英国6磅炮400-120-1409磅炮150法国4磅炮6磅炮08磅炮012磅炮普鲁士3磅炮6磅炮13012磅炮俄国6磅炮12磅炮170-2002、榴弹炮火炮类型最大射程有效射程霰弹(Canister)的射程(口径\/炮弹磅数)(米)(米)(米)奥地利7磅炮英国5.5英寸法国6英寸0普鲁士7磅炮12磅炮俄国独角兽650-0二、炮组国家炮组成员数奥地利6人英国5人法国6人(4磅炮)8人(8磅炮)8人(12磅炮)普鲁士7人俄国10人(轻炮兵)12人(重炮兵)三、射击过程准备射击时,装填手(loader)把炮弹放入炮膛,炮刷手(spongeman)把炮弹捣入射击位置。接着,火门手(ventsman)用拇指堵住火炮的火门,以防止上次射击残留的燃烧颗粒引起火药的爆炸。上述危险排除后,火门手(ventsman)刺穿炮弹的弹药筒,插入一个点火管(?firingtube),并检查火炮的仰角。火炮瞄准后,炮手(firer)用点火装置碰一下点火管(firingtube),火炮就开火啦。开火后,由于后坐力,火炮会从射击位置后移大约2米。炮刷手(spongeman)将覆盖有羊毛(状物)的推弹杆在水里蘸一下,再用它清理炮膛,以确保炮膛内没有火星。从左到右是普鲁士国民战士,黑色corp(应该属于Fusilier吧),普鲁士掷弹兵,普鲁士猎兵下面是指挥官,鼓手,旗手普鲁士猎骑兵,普鲁士骠骑兵,普鲁士龙骑兵,普鲁士胸甲骑兵,普鲁士近卫骑兵奥匈帝国猎兵,奥匈帝国国民战士(预备役部队),奥匈帝国燧发枪兵,奥匈帝国....(这个怎么翻译:板男?),奥匈帝国掷弹兵奥匈帝国轻龙骑兵,奥匈帝国枪骑兵,奥匈帝国骠骑兵,奥匈帝国重龙骑兵,奥匈帝国胸甲骑兵英国来福枪手,英国国民战士,英国高地旅战士,英国掷弹兵英国轻龙骑兵,英国骠骑兵,英国重龙骑兵,骑兵旗手法国猎兵,法国国民卫士,法国燧发枪兵,法国voltiger(哪位高人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法国掷弹兵Voltigeurs18-19世纪间法国的轻型步兵。可参考兵种信息Infor另外Musketeer就是滑膛枪手,应该是正规军吧?国民卫士应该是守城镇的那种吧法国猎骑兵,法国波兰枪骑兵,法国骠骑兵,法国龙骑兵,法国胸甲骑兵,法国掷弹龙骑兵(高人指点一下对不对),法国卡宾胸甲骑兵(高人再指点),骑兵旗手俄国猎兵,俄国地方志愿军,俄国轻步兵战士(请再点我),俄国掷弹兵俄国猎骑兵,俄国枪骑兵,俄国顿河哥萨克,俄国龙骑兵,俄国骠骑兵,俄国黑海哥萨克,俄国胸甲骑兵,骑兵旗手Carabinier卡宾枪手;轻步兵(1)卡宾枪手:亦作Carbineer,指16世纪亨利四世统治时期的法国骑兵,因其都装备卡宾枪(一种短式火绳枪)而得名。(2)轻步兵:在18-19世纪,各支军队中的精锐轻步兵。摘自《美军常用军语释义》具体到这里,就是配备卡宾枪的骑兵,辞典的翻译是(旧时的)短筒马枪手。另外Hussar轻骑兵穿着特别军服且具有特殊传统的轻骑兵。最早的轻骑兵部队由匈牙利国王马赛厄斯•科维努斯于1458年创建,在对付土耳其人的战斗中战功卓著。其它各欧洲国家的军队也建立了命名为“轻型骑兵”的部队,他们通常身着色彩艳丽且有盘花纽扣的匈牙利式军服。正如其它骑兵部队那样,轻骑兵已从骑马骑兵发展成为坦克部队。Uhlan枪骑士装备长矛的骑兵。它起源于鞑靼人,为波兰与普鲁士军队所使用。这一术语使用于19世纪初叶之第一次世界大战间。Dragoon龙骑兵;骑马步兵这种骑兵始于16世纪,他们通常骑马进入战场,然后下马作战。龙骑兵的主要武器最初是短式滑膛枪或卡宾枪。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所有美国骑兵都为装备卡宾枪的龙骑兵。这次战争之后,则通常装备制式步枪。该词的词源虽然尚有争议,但有可能源于早期龙骑兵携带的被称之为“龙骑枪”的短式滑膛枪。Dragon龙骑枪;龙旗亦作dragoon。(1)龙骑枪:一种佩戴在士兵腰带上的短式滑膛枪。该枪因由龙骑兵携带而得名。(2)龙旗:其词源为拉丁语draco的军旗或方形旗,它是古罗马和加洛林王朝后期的一种龙旗,带有金属龙头和织品龙身。Cuirassier着甲胄的骑兵(不知道胸甲骑兵是否是正确的翻译)配备身躯护甲的欧洲骑兵,其中的大多数配备有大马刀。配备长矛的此类骑兵通常称之为重矛骑兵。Chasseur轻步兵;轻骑兵法军为实施侦察和掩护任务而组建的一支轻装部队,现指法国陆军的轻装甲兵(即轻骑兵)和轻步兵部队。法语chasseur。。。pied轻步兵,该称谓始于1743年。为山地战而训练的步兵部队(即山地轻步兵),被称为chasseursalpins。法语chasseurs。。。cheval意为轻骑兵部队,它使用于1779。Grenadier掷弹兵;精锐掷弹部队最初指其主要任务是投掷手榴弹的士兵。在1632年的雷根斯堡保卫战中,则首次用以称谓从墙后投掷手榴弹的士兵。掷弹兵为此获得额外津贴。到17世纪中叶,才组建成由特别精壮的男子组成的特种步兵连。他们被用于投掷手榴弹。18世纪,对手榴弹的使用逐渐减少,但保留在英国陆军等许多国家军队中的精锐掷弹部队常常是精锐的进攻部队。正文 lltodd:英国陆军书香屋 更新时间: 9:37:48 本章字数:3452英国陆军实力,部署,训练和素质.英国陆军是于1707联合王国成立时,由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国家的陆军合并而形成的.在克伦威尔的指挥下这只军队的前身在重新征服,殖民爱尔兰以及镇压爱尔兰起义的过程中表现活跃.之后陆军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与荷兰,西班牙,法国以及美国为争夺北美,非洲和西印度的霸权而战斗.它同时还征服了众多土著部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大不列颠拥有强大的海军,但是只有小规模的陆军.陆军难以招募的人手的原因之一是其恐怖的伤亡率.例如在1790年代失败的加勒比战局中数以千计的龙虾兵死于疾病.英国人不信任并且厌恶陆军,认为他们是国王压迫的工具.在威灵顿之前,英国陆军不被看作欧洲大陆军队的对手.在英格兰人们认为英国陆军会在1807年与俄军并肩作战是荒谬的.英国陆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不同来源导致了英军复杂的组织结构.国王是英军的最高统帅.当时的英军没有参谋部的建制.在滑铁卢,威灵顿的麾下有大约150名英国及国王日尔曼军团的军官作为参谋,但实际只有33个人参加了会战.威灵顿对许多参谋不称职以及缺乏经验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众多部门由这些军官管理,但威灵顿没有一位参谋长帮助他协调各个部门.所有决定都有威灵顿公爵一人作出,并且他几乎从不与他人讨论作战计划.阿曼爵士(SirOman)写道:“他(威灵顿)不指望能有一位格奈森瑙或毛奇,他只想要热心称职的文员.”他自己就是所有指挥部门的首脑.而普鲁士将军格奈森瑙和法国将军苏尔特手下则有人可以在必要时独立指挥.(MarkAdkin-\"WaterlooCompanion\")乔治三世国王国王是英军的最高统帅.在当时即将即位的乔治三世是50年来第一位出生在英国的国王.他之前的乔治一世是个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的德国新教徒,正是他开创了英国的汉诺威王朝并在他制下英国开始成为富裕的国家.乔治三世常年承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他被以“失去美洲的国王”被英国人和“自由与民主的敌人”被美国人铭记.(1994的电影\"TheMadnessoftheKingGeorge\".其中部分演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这个愚蠢的乔治与和他同名的长子一直有矛盾.在1788年,乔治三世攻击他的长子并且“试图将他的头撞倒墙上”并且“国王的嘴上喷着泡沫”,国王的眼睛“的那么严重,看起来像是红醋栗果冻.”下一位国王也是乔治,不过是四世.他以不间断的“喝鸦片酒及无以计数樱桃白兰地”而闻名.当与法国的战争爆发时,英国军队实际上没有最高统帅.陆军部长约克公爵在他16岁的时候国王将他送到柏林,向著名的腓特烈大帝学习战争的艺术约克公爵1763年生于伦敦.当他六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将他选为下萨克森的奥斯纳布吕克大主教.他获得这个头衔是因为汉诺威的选候(同时是英国国王)有权选择任何人继承这一头衔,而且国王显然希望这个头衔尽可能长久的由家族拥有.在仅仅196天大时,他成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史上最年轻的主教.他在1767年获得巴斯骑士团的最高荣誉并于1771年成为嘉德骑士团的一员.当他16岁的时候国王将他送到柏林,向著名的腓特烈大帝学习战争的艺术.约克公爵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和改革者而不是战地指挥官.他重振了英国军官团的纪律和士气,改进了医疗服务体系,校订了军事操典,他减少了陆军团的数量以使团下的每一个营都达到编制员额,同时组建了新兵训练连队.在1809年,受到他的情妇贩卖官职的牵连约克公爵被迫辞职.由邓达斯爵士接替(SirDavidDundas),但邓达斯年老守旧远远不及约克公爵的工作有成效.之后公爵于1811年复职.(Haythorntwaite-\"Wellington'sInfantry(1)\"p9)士兵和军官.法国人惊讶于英军中士兵与军官之间分明的等级界限.曾有纪录,一次威灵顿碰到一些贵族军官命令士兵背他们过河,威灵顿命令这些士兵将背上的军官丢到河中长年的服役,微薄的军饷,严酷的纪律,在英格兰被人鄙视,难怪士兵成为纯粹的无产的阶级职业.所以并不意外爱尔兰人在军队中占很大比例,因为爱尔兰的人口过剩同时有极度贫穷的农民阶层,所以一直是国王的军队中炮灰的主要来源.在威灵顿向滑铁卢进军时,他麾下军队的20%由爱尔兰人组成,步兵中爱尔兰人的比例达到40%.法国人惊讶于英军中等级的分明,绝大多数军官来自贵族阶层,少数是文员和店主的子弟.士兵则全部来自低阶层,无条件的服从军官的命令.(Barbero-\"TheBattle\"p22)根据PhilipHaythorntwaite的记录一次威灵顿碰到一些贵族军官命令士兵背他们过河,威灵顿命令这些士兵将背上的军官丢到河中.士兵都是生活无着的失业者,其中一半是失业的农场工人,纺织厂工人以及商店学徒.在英格兰,无产阶级的出身造成士兵与军官之间无法消弭的裂痕.所以毫不奇怪威灵顿曾说他的军队是从\"地球上的渣滓\"中招募的.他同样曾经点评过英国与法国军队组成之间巨大的不同,法国基于征兵组成的军队中\"征兵是不分阶层的,不管是你的儿子还是我的儿子都要靠两条腿行军.\"Costello是这样描述他的战友的\"在战争中我们有三种人,一种热情,勇敢,对职责完全的投入,但对士兵权益毫不关心.另一种在长官的眼皮底下也很少完成自己的职责.第三种人,感谢上帝人数最少,是害群之马和胆小鬼,他们根本不值他们浪费的军粮,躲藏在队列的后方,在战斗结束前根本看不到他们的影子.\"(Costello-\"ThePeninsularandWaterlooCampaigns\"p121)摩尔军团的士兵被描述为\"他们都算是志愿服役的,平均年龄23岁,平均身高5'6\".大多数是农场工人,许多来自贫穷的爱尔兰和苏格兰乡村.每天拿着一先令的军饷.由贵族和绅士组成的军官团指挥,许多军官的职位是买来的.\"(Summerville-\"MarchofDeath\"p26)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报纸和大众认识的官方观点是士兵们对法国人及拿破仑持仇恨和蔑视的态度.但实际上士兵心中对于法国皇帝十分仰慕.来自皇家炮兵团的Mercer承认\"一直盼望能见到拿破仑,那个用令人惊叹的军事天才使世界臣服于他的荣耀的人.\"英国陆军的实力及部署.军事计划者们面对的难题是怎样同时完成三个目标:抵御可能的来自法国的入侵,驻守和防卫广大的殖民帝国,和组织一支可快速部署到欧洲大陆任意地点的远征军在1790年代,英国陆军由以下部队组成:-30个骑兵团(3+7个近卫骑兵团,6个龙骑兵团和14个轻龙骑兵团)-88个步兵营(7个近卫营和81步兵营)-4个炮兵营和1预备炮兵营(10连制)(同时有2个连在印度,以及1个学员连.两个连的皇家骑炮兵正在组建.还有6野炮连和1个预备连组成的皇家爱尔兰炮兵.)在1805年一月,英国陆军拥有161,800常备军:-124,500步兵-17,000炮兵及工兵-20,300骑兵Thedilemmaformilitaryplannerswashowtousetheforcesforthreedifferentpurposes:homedefenceagainstpossibleinvasionfromFrance,garrisoninganddefenceoftheempire,andrapiddeploymentofanexpeditionaryforceforanycontinentalEuropeanwar.1805年一月英军的部署为:-66,000驻守英格兰-34,000爱尔兰-22,500印度及锡兰-15,300西印度及牙买加-6,500马耳他-4,500直布罗陀-4,200加拿大根据陆军部次长的记录,1808年大不列颠的军事实力为:-170,000步兵及6,000近卫步兵-30,000骑兵-14,000炮兵根据WilliamNapier,这些部队中大约55,000部署在印度,其余均可机动部署,\"因为80,000到100,000与常备军只是名称不同的民兵部队接管了防御任务.\"正文 英国陆军的训练及素质.书香屋 更新时间: 9:37:48 本章字数:4095英国陆军的训练及素质.\"英军的光荣基本上来自严格的纪律,以及士兵的冷静和顽强.确实,我们没有见过纪律可以相提并论的部队.\"-弗耶将军英国部队的训练是高标准的.他们的阵列都有长期服役的志愿者组成.而法军恰恰相反是由征召而来缺乏训练的士兵组成.\"不像英国士兵最少接受6个月的训练'大多数法国士兵在1805年只接受过2或3个星期的训练,走运的才能学到基本的骑术和队列.\"(P.J.C.Elliot-Wright)法国不像英国有海水阻挡敌人,法国必须拥有庞大的陆军并且要尽快组建.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之间几乎没有训练部队的时间.法国人也不能像英国人做过无数次的那样,轻巧的上船走人.英国作为当时最富裕的国家,同时陆军的规模又较小,他们可以负担得起更多的训练弹药用以实弹射击:1.英国来复枪手-每人60发实弹和60发空包弹2.普鲁士猎兵-每人60发实弹()3.英国轻步兵-50实弹和60发空包弹4.普鲁士燧发枪手(普通团的轻步兵)-30发实弹5.英国列兵-30发实弹6.奥地利列兵-10发实弹(1809)7.奥地利列兵-6发实弹(1805)8.俄国步兵-6发实弹或更少英国的列兵可以在短时间内以15秒一发的速率射击.龙虾兵向华盛顿进军中,打赢了Bladenurg和NorthPoint,但是面对大部分是民兵的美军却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在新奥尔良,英军拥有6个参加过半岛战争的精锐团(4th,7th,43d,44th,85th,以及95来复枪团)却输给了美军.新奥尔良的战绩证明了英军士兵的优秀,更证明了英军指挥的低劣.年在荷兰的英军受到了来自外国军事观察员和盟军指挥官毫不留情的批评.评论直截了当的指向英国军官令人厌恶的行径,他们毫不关心麾下的士卒并且在大多数时间里是醉醺醺的.英军在战场上整体表现非常糟糕.步兵操典也过时了,各个营的状况都很糟...\"(Haythornthwaite-\"Wellington'sInfantry(1)\"p6)甚至在西班牙的战争也不是一片光明.1809年在摩尔将军指挥下的英军在拿破仑到来之前就逃到了海上.“道路上一英里接着一英里堆满了遗弃的装备和背包,以及已死和将死的人.”(Haythorntwaite-\"Wellington'sInfantry(1)\"p36)法国指挥官对威灵顿的部队的观察提供了有益的观点.马克西米安.弗耶将军写道:(MaximilienFoy,)“他们应对海洋上的危险的技能和勇气是无以伦比的.他们不安定的精神特质和对旅行的嗜好使他们适应士兵的动荡生活,而且他们拥有所有美德品质中对战争最重要的一种-冷静....结论是英军在纪律上超越所有其他国家,并在一些内部管理的细节上有优势.”但是同时,英军是同时期欧洲军队中行动最慢的(轻型师和骑兵除外).法国将军西艾波特(Thiebault)曾记录法军在西班牙的分散状态导致数次极度危急的形势,是威灵顿的军队行动迟缓才挽救了法军.法军以擅长现地征集补给而闻名-大部分通过勒索当地居民.威灵顿写道:\"(法国)军队可以在这一地区停留这么长时间绝对是惊人的;这是法国军队的出众的能力之一....尽管拥有充足的金钱并在对我们友好的地区,我也无法在这里维持一个师而法国人可以在这里维持不少于60,000人以及20,000匹驮兽两个月以上.盖茨写道:“联军,特别是英国人看来难以在没有大量给养的条件下生存.即使是极少量的食品短缺都会导致大规模的违纪事件.英国各师在塔拉瓦拉会战后缺乏补给的日子里崩溃就是例子-并且直到1815年滑铁卢会战是,威灵顿还对他的普鲁士朋友说'我不能与我的营帐和补给分开,我的部队必须有完善的营地和充足的补给...”在滑铁卢战役的最后,威灵顿和布吕歇尔一起决定由普鲁士人执行追击的任务.这一决定一般解释为威灵顿的步兵在苦战后已经筋疲力竭,但是布吕歇尔的部队也一样疲劳.这一决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军部队迟钝的管理和行动的缓慢.[ProfessorA.Barbero]在1815年战局的开始,普鲁士人使3\/4的部队及时赶到正确的地点,威灵顿则只有全军的1\/3及时赶到.普鲁士将军冯.穆弗林(vonMüffling)问威灵顿为什么英国人的进军这么缓慢,威灵顿解释道:“别催促我,我告诉你加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多了解英国军队的组成和习性,你就不会问我这个问题了.我不能将帐篷和给养抛在后面,我必须让部队待在营地里并保持良好的供应才能让他们保持秩序和纪律.”[PeterHofscshroer](爱尔兰人可以在缺少食品的情况下生活,并且他们的行军能力也超过需要\"多吃,吃好.\"的英格兰人)寒溪近卫团的约翰.迈尔斯(JohnMills)写道:\"我们跟他们(法国人)的行动比起来就像粪车与邮车赛跑一样.法国人习惯]在任何天气,任何时间行军,而我们的人会成百的报病号...\"西班牙人评价英国人.\"英国士兵在只能依赖自觉的战斗中,和轻步兵战斗中表现的笨拙,愚蠢和无助,但没人能在集群正面战斗中超过他们...英军步兵的射击是那样的冷静,甚至在最紧张的时刻也事实上超越其他所有部队....进攻和防御中的坚毅和韧性构成了英军最重要的特点并将他们无数次从由于无能的军官,荒谬的管理和迟钝的行动造成的失败中拯救出来.\"(\"TheArmiesofEurope\"inPutnam'sMonthly,No.XXXII,publishedin1855)英国陆军的纪律.一些法国逃兵在半岛加入了英军,不久就再次逃亡,因为他们发现英军的军纪更加严酷.法国老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砍拿破仑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