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中,许将军最敬重谁

十大元帅 谁职位最高? 谁战功最隆?!
来源企鹅号:熊历史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欢迎来到我的大鱼号~我会每天给大家推送各种优秀的文章。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评论和吐槽!对各元帅加以横向联系研究,可以发现元帅其实是成对分类的,当然也有交叉成对的。1、贺龙与彭德怀:草莽英雄类。皆自己起兵,成一方诸侯。 2、徐向前与林彪:科班出身类。行伍生涯皆起于黄埔,用兵巧、狠,二人皆有最辉煌而压倒众人时期,徐于红军、林于解放军时期。3、聂荣臻与陈毅:政工/军事类。皆在国外如法国等地勤工俭学,由政工起步转向军事。在军事生涯方面罗荣恒也可归于此类。 4、刘伯承与叶剑英:参谋学究类。受过较正规的军事熏陶,刘尤甚。皆由军事幕僚、参谋起步,长于军事参谋、军事理论与教育。 5、朱德与刘伯承:老牌先驱类。皆为老资格的老兵,皆成名于军阀混战时期,军事生涯远长于其它元帅。1 贺龙人称岳飞。北伐时,贺龙当时已是一师之长,后升为军长,叶挺那么NB,那时也不过是个师长。当时后来的其他元帅是什么角色呢,就没有20多年后的十大元帅,实不为过。南昌暴动是以贺的名义进行的,因为当时贺部势力最大,士兵皆以贺为神。毛主席当时都搞不惦张国焘,而张最惧的人就是贺。贺曾说过,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对自己人狠不起来,这也为几十年后他的悲惨下落埋下了伏笔。延安保卫战时,***就是靠贺的部队打出的威风。当时部队对彭并不是太服气,不服从命令、不服从指挥的事件时有发生,常常得靠贺去作工作,要部队服从彭。***与***,是5、60年代遭到整肃的两位元帅,晚景悲惨。***拘而做的交待材料,后来以《***自述》出版。其实贺拘时亦作了许多交待材料,不知为何不见贺的自述出版……当然贺的文化水平是个缺憾,写出来的东东可能比不上彭。但贺是极聪明的人,据说在延安比赛背诗,那些出名的文人作家个个都不是贺的对手哩......与岳飞一样,皆死于莫须有也~~~2、朱德(红军之父)是中***队中从军资历最深的,虽然早年朱在滇军中已打出了名声,但朱能成为总司令有其偶然性。南昌暴动后,打剩的部队由朱德、陈毅带上井冈山。其实部队是贺叶的,此前朱只是南昌***局长兼教导团长,手下人马实在可怜。朱的军事才能不及刘是肯定的,在滇军时,朱曾与刘伯承的川军交手,朱为刘所败。朱上了井冈山,红军初创,军事指挥、打仗、选拔培养将才主要是靠朱,以后成了中央,朱成了总司令也是必然。但如果上了井冈山的有贺叶任何一人,总司令一职都轮不到朱。但以朱德的个性才能,总司令一职也确难旁落他人。3、彭德怀,人称张飞。单凭率军出兵朝鲜,与联和国军一战,就可以不朽于中国军史矣。尽管主要打的是韩国军队,但毕竟也算是和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交了手。勇于挂帅出征,且是对外作战,在元帅中是独树一帜的经历了。红军时期本要以彭部组建红三方面军,但彭拒绝这么做,可见彭是淡泊权力势力、无野心的。***与***有些类似之处和关联,在后面会说一说。4、徐向前以几十人十几条破枪为起点,独立发展创建了最强大的红军。红军时期的最强壮的红军的总指挥,时林罗等人皆差其远矣。后来的八路军,三个师中一半都是徐的旧部,129师不必说,委屈徐作了副职;115师中的徐老虎旅即为徐旧部。徐后来显得黯淡,只是一直受压制之故耳。十大将(徐海东、陈赓、王树声)、上将中的十之其三皆出自其麾下,上千将军出自徐手下的更是数不胜数,翻翻《解放军将领名录》就知道了。可以说,徐为当时的中***队培养了最多的优秀将领,四方面军的影子在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各派别呼之欲出,出自四方面军的有特色有性格的名将太多了,影响不可谓不深远。5、刘伯承由川军起步,在军阀混战中打出了名声,川人以为神也。刘军事素养高,又进过苏俄的名牌军事院校,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正规职业军人的楷模。曾对***的军事不以为然,二人曾有龃龉,从此为***所忌,反教条时趁机打了刘几闷棍。但刘辉煌的军事业绩并不多见,多为小打小闹。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也许可以用于刘吧,刘的学究气可能重了些。刘伯承与叶剑英也有些类似之处和关联,后面会谈一谈。6、林彪,人称韩信。最辉煌时,最好的兵、将、地盘都给了他,再不混出名堂来,那还不是白吃一个癌?他打仗水平怎么样,据我所知不如上将陈明仁。掌管军队时,曾鼓吹军队骡马化,只突出政治,无论出于何目的,都是毁我长城矣!中国军队在对越之战中露了羞,也有林一份功劳。林彪曾被人称为韩信,喻其足智多谋,始料不及其下场竟与韩信如出一辙……7、叶剑英与刘伯承二人有颇多相似之处,简直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尽管二人年龄相差5岁)。历史上,二人的职务常常互换,体现在参谋、军事教育、军事训练方面,二人可说是如影相随,与刘不同之处在于,叶只是没有独当一面地指挥过军队。49年后,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主要是叶与刘二人搞的,创办军事院校、培养现代化的高级军事人才、制定军队条令等。叶剑英长期从事军队参谋工作,国共皆称其"参座",军队参谋工作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吧,所以叶绝对够得上元帅,代表军队参谋界在元帅中占据一席之位。8、聂荣臻军事上没有太辉煌的经历。军史上说,要作聂传,得先做好林传,意谓不写林就无法写聂,聂总是附着林,此言大致不谬。但聂后来放了北京市长不当,致力于军事高科技、尖端武器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军力,将中国的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的军事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仅凭此即可以名垂青史矣。不战而屈人慑人,这一点通过聂实现了。9、罗荣恒政治元帅。军队设政治人员,是学苏俄的。作战斗动员,发动平民支援战争,也是个创造。罗在军事上也并非没有建树,林打了一次仗就走了,后来的支撑,罗是起了大作用的,也发挥体现了军事才能。10、陈毅陈的元帅主要是周恩来给争取的,当时陈已转到了外交。说到陈,不能不提粟裕。陈于军事上实在乏善可陈,陈本人也说过,他是党内最善于打败仗的人。抗战结束后,在山东打不开局面,***中央当时是准备以徐向前取代陈的,因徐当时病重无法成行,也曾欲以粟取代陈,因粟推辞而罢。只所以将元帅授予已转向外交的陈,主要还是粟裕不够格。粟裕毕竟还太单薄了些,威望资历太浅。作战打仗时,许和尚敢在里冲着粟裕吼叫,骂粟裕瞎指挥,骂完了还敢甩,但很难想象许和尚敢冲着徐向前、徐海东这么做。尤其最让吾不能容忍的是:张灵甫乃抗日名将,为其所毙,殊可惜哉!中国人最善于排座次,梁山一百单八好汉都能一个个给排出来,真让人倾倒~~~评授十大元帅,是名传史册的千古大事,绝不是儿戏,所以搞了好几年,才最终定下来。毫无疑问,这十人绝对都是够格的,拿下任何一个,也难用别的人顶上去。但论到后人给元帅排个座次,窃以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资历与贡献,这二者体现了个人对军队发展长期的历史影响力,不能单以军功论,尤其对于湮没的历史要加以发掘。影响力这一标准中外概莫能外,拿美国来说,地球人都知道巴顿打仗很牛,但也只能给个四星,马歇尔没亲自上前线而使得美军不设元帅,为其影响力谁都不可否认不能小觑也。又及,元帅大将的战绩,其实最辉煌的都是内战得来的(彭除外)。窃以为,尤其是对于抗战之后的内战,实在不必大肆鼓吹,毕竟是兄弟阋墙,实在算不得光彩的事,是个大悲剧!由此而得来的武功,是不能作为元帅的资历的。一颗孤独寂寞的心需要关注来抚慰,我需要关注,因为关注让你我更亲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8 &查看:16599 &
共和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实力大对比
26426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共和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实力大对比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从那时起,人们对这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人们谈论最多的一点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备享有这种殊荣的功绩和能力。
从这些风云显赫的人物的履历和当时各自担任的职务,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授衔的决策受到了几个因素的制约:
一、名额有限;
二、各人当时的职务;
三、各人资历在党内军内的深浅;
四、各人的军事业绩;
五、领袖人物对各人的好恶;
六、军内各个派系的平衡;
这六个因素中,第一点是数量因素,没有变通的余地,从双“十”这个数字就可看出这一点了;第五点的作用最小,毛泽东不会把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军衔完全表现在公众面前;第二、三、四点主要体现在排名坐次上。而作用最大的是第六点。
中国军队的山头派系是历史上形成的,虽比不上老蒋的国军那么根深蒂固和明目张胆,但也总是一块心病,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人也难以免俗。军内大的派系基本上是红军时期的三个方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加上陕北方面;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中的五个野战军,这几大派系直接影响到了元帅和大将的授予与否。至于其他几个小的派系,对最高级的军衔授予不起作用,加上历史、人员种种因素错综复杂,在授上、中、少将时都顾不上平衡了。
在此先将几个小派系略作交代,算是主题之外的一点逸事。
分散的边缘势力
海南岛琼崖纵队。历史最长,几起几落,最高指挥员几易其人。幸存的最高指挥员是冯白驹,没有授予军衔。
东江纵队。抗战时**在华南的唯一武装,四六年从深圳大鹏湾北撤,改编成为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是学生出身,三六年入党,资历太浅,仅获少将军衔。
黔桂川滇边区纵队。解放战争时**在西南的唯一武装,曾是首先直接支援卢汉发动云南起义的**部队。这支部队历史最短,默默无闻,没有产生将军,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在军史上有过这样一支孤军。
东北抗日联军。名声最大,结局却最惨,退到苏联的各支游击队只能编成一个旅。幸存的第二军军长周保中解放战争时任辽东军区副司令。
新四军第五师。名义是新四军,实际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长期“孤悬敌后”。抗战胜利后曾改编为中原野战军,是几支独立部队中最大的一支。“中原突围”后分别编入西北、晋冀鲁豫、华东各野战军。授衔时原五师的旅级指挥员有两名中将,团级指挥员有几名少将。师长兼政委李先念脱离军界,师级指挥员仅参谋长刘少卿授衔时有军职,而他由于别的因素只获少将军衔。
投诚起义的结局
决定元帅和大将人选时,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想到的干扰因素,即国军的“投共”将领。
当时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廖运周等人都有军职,必须授衔。而比他们地位更高的国军将领如何安排?当时曾有动议授傅作义大将军衔,但比傅地位更高的程潜、龙云、卫立煌等人这时候都在人大国防委员会里。最后实在无法平衡,只好“一刀切”,这几位国军的高级将领均未授衔。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人选的决定过程拖了很久。五三年贺龙率祖国慰问团赴朝,在对志愿军高级将领的一次讲话中评论过军衔制,并以诙谐的口气透露:“军委已内定兄弟我为一名元帅了。”可见那时对人选已酝酿了一段时期了。而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了两年之后,人选才最后确定。
在几大派系中,原红一方面军和八路军的势力最大,二十个人选中有三分之二属于这一派系或有极深渊源。陕北方面最弱,仅有大将一人。
丰功伟业授奇勋
分别看看显赫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可明了其中的微妙所在了。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要说明这一点,因内容太多,本文的篇幅不够,当另外写一篇专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常委。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是“**第一号悍将”,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毛泽东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毛泽东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 &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代码】:
[每日热点]:
26426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横刀立马十大将
& &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 &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 &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 &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 &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 &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 &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 &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 &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
&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 &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 &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 &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 &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 & 十帅十将一代风流
& &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著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附件:十大元帅、大将名单
1955年9月27日,全国**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代码】:
[每日热点]:
16308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楼主,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徐帅的生平
[每日热点]:
11259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此论其实贬低了彭德怀
林彪与粟裕大解放战争中都是指挥最强大的部队,近年来林彪与栗裕在解放战争中卓越的指挥艺术逐渐被人认可,但是人们往往存在贬低彭得怀,抬高林彪,贬低陈毅,抬高栗裕的倾向,甚至刘伯承也遭到贬低,从现有的资料看,这种说法是经不起许多事实的推敲的。
林彪和粟裕与彭德怀相比。
1、指挥人民军队进行的最现代化的战争,不是林彪或粟裕,而是在朝鲜战争的彭德怀,解放战争只有地面战争,也没有海战,而朝鲜战争却海陆空的立体战争,一军对三军,火力密度就更强了,指挥军队最多的也是彭德怀,在朝鲜,彭德怀指挥了中朝联军至少达135万以上,林彪或粟裕指挥最多的部队则只有100多万或70多万。最大的运动战和阵地战是在朝鲜战争中。
2、在解放战争中彭德怀的战绩也不俗。林彪和粟裕指挥的部队最多,条件最好的,而负担却不是最重的,形势也不是最险恶的。林彪或粟裕而对的敌人最多的有50至60多万,而彭德怀指挥的西北战场敌人有二、三十万军队,西北野战军的人员最少、才两、三万人,刘伯承在大别山从十二万人减员至六万人,面对的敌人有二十万人以上,所有的敌人的装备都是现代化的,西北野战军的装备最差,刘部队在经过黄泛区的时候把重武器都丢光了。因此最险恶的条件是西北和中原。西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战果都是辉煌的,西北野战军解放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刘伯承的二野解放了大西南,最大的战役是一野即(西北野战军)和二野进行的解放大西南战役,共消灭敌人九十万人。而相比之下,东北和华中有压力是最小的。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具有正规化、现代化特征的建设是在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和刘伯承搞军事学院时期,从50年代初到五十年代末,实行了军衔制和薪金制,各项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到了林彪当国防部长军队的时候就走了弯路,仅仅不过大炼兵,到了文革时更是少建树。
4、身体条件也是重要的因素,抗美援朝鲜战争本来的候选人是粟裕,然而粟裕身体当时却垮掉了,然后是林彪,林彪由于身体原因和反对出兵而推辞了,机遇轮到了彭德怀。同样,由于身体原因,林彪建国后一直养病,也把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的机遇让给了彭德怀和刘伯承,后来则让位于贺龙和罗瑞卿。
5、战略上林彪和粟裕的建树没有彭德怀和刘伯承高。彭德怀和刘伯承都是军队的创建者,而林彪、粟裕则是从基层做起的,从红军时候起,刘伯承参与南昌起义、后来当的是红军总参谋长,彭德怀亲自领导了平江起义、后来是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们都参与了许多关键的最上层决策。而林彪和粟裕当初地位不高,没有机会参与最高决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和刘伯承与中央高度合拍而不仅仅是盲从,否则就不会把战争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彭德怀从平江起经历了到井冈山、下井冈山、过赣江、东征、西征、八路军的整编与上前线等大大小小的战略行动,多次是担任全局性的主官。有机会就从战略上出击。而林彪则多从事战役战术行动。在湘江战役中,林彪没有及时地占领制高点,若不是聂荣臻及时纠正,就差点误了大事,反映了林彪当时缺少从全局考虑问题的弱点。之后林彪是对弓形行军有怨言的一个人,也是仅从单个打仗上考虑的,而林彪在解放战争初期仅仅从战术上看得失,而不从战略上看问题,结果过早地撤离了山海关附近的战斗,对而后作战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李运昌造成了矛盾。辽沈战役中迟迟难定南下的决心,与毛泽东的决心相冲突。粟裕在解放战争初期内线作战中捞了很大的战绩,但在转折关头迟迟不愿转入外线作战,与陈毅争吵,结果毛泽东支持陈毅,最全军才到了山东陈毅那边去,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推迟渡江是粟裕最杰出的决策,却是从战术出发的,但其战略建议却并不出色,仍是按照旧的做法去寻机歼敌,没有吃掉庞大敌人的明确决心,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相比,淮海战役是决策过程形成较长的一个战役,与此类似,从战术上讲,林彪推迟南下的决心可以要比毛泽东更正确一些,但是他与毛泽东争论的口气是战术上的而不是战略上的,出发点不一样,因而与毛泽东发生尖锐的冲突,与此相反的是,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在彭德怀身上。彭德怀上井冈山、下井冈山、过赣江、百团大战、西府战役、打兰州等等,无不从战略上优先考虑,从战术到战略的转变非常快。淮海战役中后期,粟裕进入了最高军事决策阶层,是人生的顶点,建国后当了总参谋长,处于军队最高处,但是与彭德怀合作得不好,最后让位于黄克诚、罗瑞卿,失去了长居军队核心高层的机会。从红军时候起,林彪在战役方面基本上没有人说不好,但是到了战略上就没有人替他说好话了,南昌起义失败在朱德、陈毅看来正好起家的好时机,但是林彪看不出来机遇就在眼前,反而要离队。如果真的走了,他日后的历史就要改写了。而当时朱德、陈毅却是非常坚决的,三人之间的素质上的差别太明显了。红军时期提出红旗到底到打多久的疑问,长征时期提出让毛泽东、周恩来退出指挥,让彭德怀接替,长征后要到陕南打游击,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争论、朝鲜出兵等等,都不是偶然的现象,常从战役战术方面考虑,而不从战略方面考虑,反映了林彪军事思想的不成熟。
6、林彪的建军才能不如彭德怀、刘伯承。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发起了新式整军运动,在当国防部长时搞了军衔制,刘伯承搞了军事学院,彭德怀当国防部长时期的军队最有效率。这些做法都是有深远影响措施,此后近二十年,军队的建设进展不大。除了搞政治口号与教条外,值得肯定的建树不多。在建军史上,彭德怀的建树要比林彪多得很,在各个阶段都敢于使用权力,留下烙印,正确的时候敢同毛泽东顶。红三军团的组建、八路军的整编、解放战争初期是总参谋长、建国后实行军衔制、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林彪则从投机出发,少自己的东西,除了紧跟、三好、四好、毛主席语录外没有拿得出的东西,在58年插手批判教条主义,起了极坏的影响,林彪虽然吸取了彭德怀、刘少奇等人垮台的教训,但是很快地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失分不少,在他发动的夺权攻势中败北,正式接班人不过当了两年。在建国后的军队建设,既比不上彭德怀、刘伯承,也比不上贺龙、罗瑞卿的练兵,更比不上八十年代后发起精简军队的邓小平和九十年发起军事变革新一代领导集体。
[每日热点]:
猛虎之犹豫 不若蜂虿...
1212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共获得爱卡币
对于徐帅的评价 简直就是扯淡!
这里面最能打仗的就是徐向前和林彪
[每日热点]:
11259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7、彭德怀的战术、战役都不比别人差。在战略进攻方面,彭德怀关于抓住时机逆转战局,如攻占长沙,第二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团口战斗,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在朝鲜的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都是最出色的攻击战。有时从防守到攻击的转变之快让对手措手不及。彭德怀也善于打败仗。在守井冈山失守后的突围、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的撤退、两攻榆林的撤退、在朝鲜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时的撤退,都保全了部队。彭德怀在西北战场和朝鲜战场上把战役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战术上把伏击、诱敌、伪装、迂回、奔袭、示弱、攻坚、防守、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蘑菇战、坑道战、破袭战等等搞得出神入化,在百团大战中,彭德怀应用了欺骗手段,使许多部队在上千里的许多战斗同时展开,日军措手不及。他指挥的许多战斗中死的人很少。彭德怀在朝鲜指挥上百万军队,挤身世界少数最好的统帅之一,也是中国唯一国际级的大军事家,说彭德怀灵活性不如林彪了没有根据的。关于彭德怀关于在敌阵前打硬仗的说法是不对的,红军或西北野战军的装备最差,没有条件让他打硬仗,在李德时期彭德怀打硬仗根本就没有占过便宜。
9、林彪在高层政治中严重失利。林彪从58年插手批判教条主义的时候起,先后整了刘伯承、肖克、彭德怀、朱德、谭正、罗荣桓、罗瑞卿、贺龙、杨成武等,在解放战争中与李运昌、陈光交恶,而新提拔上的四大金刚以前的职位较低,无形中引进了更大的敌对情绪。在政治上完全顺从毛泽东,袖手旁观许多事件,避祸有余而于成功无益,只能被动挨打。而叶群当**委员、林立果当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整贺龙、当亲密的接班人等行为都犯了毛泽东的大忌,以至在九大报告被毛泽东否决、在庐山会议上叶群、陈伯达栽了跟头,林彪自己把江青、张春桥当作主要敌人也犯了大错,以至被毛泽东处理时束手无策,陷于绝境,直至搞冒险行动而彻底覆没。林彪在上层的失利还影响到其身后。而彭德怀却从长征后期开始,执撑军队大权25年之多,敢作敢为,从来没有载过跟头。而导致其倒台的庐山会议,最后的输家竟是毛泽东。彭德怀生前遭罪,生后却无人能及。彭德怀长期当权,得罪的肯定不少,包括毛泽东,但是拥护的人不少,包括黄克诚、万毅、钟伟等等,朱德、陈毅还专门却看望彭德怀。庐山会议后召开的军事扩大会议差点开不下去,还出了钟伟喊冤事件。林彪死后人们高兴成一片。只有黄克诚、杨尚昆为其说过公道话,虽被列为军事家,但是战役、战术上的成就多人们却很少提及,而战略上的失误却是被人揭露出来了。与林彪相处最久的有聂荣臻、罗荣桓。罗荣桓说与林彪相处是判无期徒刑,聂荣臻虽号称厚道人,而揭露出的坏事却更多。即使林彪战术战役上的毛病也被常常揭露出来。相反地,彭德怀死后,人们争写歌颂文章,只有少数人指出其缺点。林彪让一些年青人搞政变是不考虑后果的下策,最终灭亡了。解放后林彪保养身体,没有卷入许多事物,保持了低调,但是往上爬心思总是有的,不知道高岗的事件卷进去没有,反正从批教条主义开始、林彪有机会就出击,这些行动绝对不是一个叶群所能想出来的。
9、林彪的为人处世也阻碍了其才能的发挥。当毛泽东打倒彭德怀的时候,朽林彪认为是“说绝了,做绝了,过则错”,当毛泽东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时候,林彪认为是“刘少奇、邓小平都是有才能的人,说打倒就打倒”等等,但是终于做了毛泽东打手。林彪掩盖自己真实主意的做法,必然扭曲了自己,也就影响了自己的建树。
10、现在一些对林彪的传说有些说法言过其实。在红军时期彭德怀、刘伯承在林彪之上,从名分上说,贺龙、徐向前是方面军总指挥,也在林彪之上。林彪明显地沾了朱毛嫡系部队的光,也是毛泽东竭力提拔的对象,因而在长征之后地位就急遽上升,在解放战争又沾了东北实力最雄厚了光,解放后由于毛泽东对彭德怀、刘少奇的不放心,58年林彪作为新生力量和制衡力量成为**常委,超越了彭德怀。林彪对自己的价值心知肚明,果然卖力使劲。而其他将领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即使如此,由于中国革命长期而艰巨,涌现出的军事家是众多的,林彪人称长胜将军,彭德怀人称彭大将军、刘伯承人称刘伯温、贺龙有许多传说和民歌等等,不可能在名誉上让林彪独占鳌头,当时为毛泽东器重的还有罗荣桓、陈毅、许世友等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毛泽东对贺龙、徐向前要、徐海东等人物格外尊重,对彭德怀等不太喜欢的人也委以重任,其中邓小平、陈云按上升的速度要超过林彪。
11、林彪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从来没有超过彭德怀。彭德怀是毛泽东精心算计的对象,打倒彭德怀的时候,毛泽东动用了全党全军的力量才压制下的,而且磕掉了半个牙齿,而对付林彪就简单多了,一个不设国家主席就解决问题了。在长征中林彪写信要改变军事领导的事,毛泽东竟怀疑到彭德怀身上去了,说林彪是个娃娃,可见在二人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是如何不同!毛泽东对彭德怀有态度始终是重用、怀疑、再重用再怀疑,而对林彪就亲切多了,高饶事件时,林彪牵连了却没事,而彭德怀则无端被毛泽东怀疑,以至于在庐山会议提及、甚至在65年最后见到彭德怀时还专门问了一下,在59年庐山会议之前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说彭德怀恨他恨得要死,其时彭德怀在党内的地位已经被林彪超过了,但仍是毛泽东的眼中钉,非要除之才能后快,毛泽东为了打倒彭德怀不惜在海瑞问题上反悔,在反右和彭德怀与外国联系问题上乱扣帽子,也就是林彪所说的“给你编一个理由,把你打倒在地”结果导致了更大的矛盾,66年姚文元批判彭德怀的海瑞的文章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实际上抬高了彭德怀的历史地位。象毛泽东最后对林彪的粗暴做法,在彭德怀面前是不可能发生的。正因为毛泽东重视彭德怀,所以一步一步地仔细策划。毛泽东轻视林彪,处理林彪时的做法简单多了,以至失算而差得被害。
12、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对形判断有误。虽然毛泽东让叶群和四大金钢作检讨,林彪成为毛泽东削弱的对象,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想处理林彪却很难。“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不但使林彪成为毛泽东的对立面,却也是林彪的护身符。与彭德怀、刘少奇不同,林彪是毛泽东一手所有捧起来的,只要没有大的政治分歧,林彪不做出格的事情,就没有大的危险,毛泽东打击林彪就相当于打自己的耳光。林彪过高地对估计江青一伙的力量,当时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已经开始冲突,但是江青集团不过是制衡林彪的工具而已,并不是取代林彪的势力。林彪死后,毛泽东先后选择了叶剑英、周恩来、邓小平主持政局,之后有王洪文、华国锋等一批新人,王洪文虽然是“四人帮”一伙,却是后起的,江青、张春桥始终没能执掌大权,之后王洪文也失宠了。事后看来,二次庐山会议之后林彪还是有很大的余地的,如果没有培养起新的势力,毛泽东是不会过早对林彪下手而让自己落入让江青集团的手中。
13、林彪生前很少独撑严重的局面。林彪多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作战,好多背后的工作都是别人来做的,在东北的条件也是最好的,象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刘伯承、徐向前那种在红军时期独撑严重的局面、面对肃反、张国涛内部斗争,林彪是没有经历过的,林彪也没有经历过南方三年游击战和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罗荣桓东那种躲西藏的日子,在抗日战争时间,林彪去了苏联养病,环境相对宽松。一一五师七年内没有林彪的事迹,在解放战争中,林彪除了打仗,别的事一概不管,因此林彪的经历是相对欠缺的,尤其是长期独当一面的经验,别的元帅较林彪提早30多年经历了林彪在66年以后才遇到的局面。这也导致了林彪在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后,陷入矛盾的旋涡之中,出现了许多失误,走向失败。
[每日热点]:
再改我签名杀你全家!
16241 爱卡币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
楼主肯定控制了,下次别控制,走起来,不行跟着8楼专家走
牛逼闪闪 放光芒
[每日热点]:
家里新添美国公民了
22525 爱卡币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每日热点]:
8688 爱卡币
来自: 海外|南美
徐帅是低调的华丽
听君一席话,圣斗士念书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大将军十大元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