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中国维和部队遇见日本,中国部队都干了什么

中国维和部队有多危险?一般官兵都是什么军衔?_百度知道
中国维和部队有多危险?一般官兵都是什么军衔?
去参加维和任务的部队应该都是精锐吧?是不是一般都是老士官和老资历的军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危险。直接身临其境在战争中。一般都是工兵营,都是老兵。回来都能立功。
公关品牌专家
首先是政治心理过硬经过三次政审祖宗十八代有过犯罪都不行,第二是专业过硬,第三是所在部队里面最好的前几名
引用小猪首领的回答:很危险。直接身临其境在战争中。一般都是工兵营,都是老兵。回来都能立功。
那些地区确实很危险,有些就敢攻击维和军营的,外国的维和部队死伤很多,中国的非常少。去参加维和任务的也不一定是啥精锐,也不一定是啥老士官老军官,也不是你想申请就能去,上面有名额名额限制,条件还挺高的,都是在现役军队或公安警察里挑选的。不仅要政治成分好,军事素质好,对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形象、外语、也有一定要求。每年派出的维和部队都是各大军区轮换,工程兵和医疗兵的机会比较大。总之,想去维和,很不容易甚至要凭些运气。以个人名义去,那只能是以联合国的志愿人员名义而与所在国家无关,意味着你必须设法直接和联合国维和署联系,通过考核你各方面素质、认可你,才有机会。某种意义上说,个人名义的维和志愿者,比加入军警维和部队还要难。但能回来的,都给立功。维和部队,说白了,就是去维持秩序而已,一般不参与战斗。联合国有规定,不准参与战斗,不准攻击平民和军队,不能主动去袭击别人的营地。维和部队的装备非常精良,钢盔、护颈、避弹衣、步枪、机枪、迫击炮、护目镜、战术手套、护膝护肘,皮军鞋、越野车、装甲车等等,但几乎没有打过一发子弹。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维和部队过去就是盖营地,修路修桥,种菜,给别人看看病,巡逻、排雷,有空就和友军搞搞联谊。只有几次比较倒霉,叛军的火箭弹落到旁边,炸伤几个人,死几个人。当地形势恶劣,战事升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撤离营地,退到安全地区。在认为当前任务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维和部队有权拒绝执行任务!现在的联合国基本就是那些白左控制的扯谈机构。美欧国家就想让中国维和部队去当肉盾,把中国卷入当地战争。中国维和部队也完全有权利撤退,没必要听那些外媒嘲讽。那些维和部队作用压根就不大。联合国维和部队号称是统一部队,其实都是各自为政。联合国维和部队其实是个畸形,受到的约束太多,管又管不好,给人打又不准还手,自己军民伤亡就媒体骂,撤退也同样给骂。欧美和印度维和部队军纪大多很差,法国的维和部队曾经去报复,炸毁当地机场,印度维和部队发生多次QJ当地妇女事件。美欧,还有其他亚非拉的维和部队,遭到袭击的时候,大量都是马上就逃跑。美国在黑鹰事件,美军给平民tusha,美军也只能选择撤退。几个月后,就发生卢旺达大tusha。但没有一个国家出手。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热点:&&&&
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声誉好 与当地冲突双方友好
第1页:维和20载,中国步履铿锵
第2页:不能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丢脸
第3页:中国军人感动任务区同行和当地百姓
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成功打出多口优质水井,为当地群众带来福音。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会甫摄
  感动――
  中国军人以过硬的素质、良好的形象、友善的行动,感动了联合国官员,感动了维和任务区的同行和当地百姓,感动了世界
  庞延东现在虽已退休,但谈起1990年4月抵达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情况时,感觉那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西奈半岛地处沙漠,风一吹,一片片的地雷就会暴露出来,周围时常有冷枪。但是,刚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畏艰险,丁是丁,卯是卯,不存在任何水分。
  中国军队纪律严明、管理到位的特点,给联合国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庞延东赴柬埔寨参与维和时,也是如此。一旦有难以完成的任务,联合国方面首先会想到中国军人。这种信任的获得,不是靠吹嘘,不是靠玩花样,而是靠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努力。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中国军人赵京民说:“我每年都要去联合国参加会议,全世界十几个维和任务区的代表们对中国维和部队的评价都很高。刚果(金)任务区特别代表曾对我亲口说,他对中国军队的感觉就是纪律严明、友好热情,给自己印象十分深刻。”
  多年来,中国军人因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用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世界和平卫士”的内涵,体现出严明的军纪和优良的作风,备受赞誉。迄今为止,我军所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官兵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8名为维和事业献出生命的官兵被授予联合国最高荣誉奖章――“哈马舍尔德勋章”。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在2009年1月看望我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时,称赞我军维和部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正在刚果(金)布卡武参加维和行动的俱伟告诉记者,筹组第十一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兰州军区某工兵团,已先后四次执行赴刚果(金)维和任务。在此期间,该团有20多位参与维和的官兵喜得下一代,而这些宝宝们的名字无不与维和、刚果有缘,如“亚非”、“果果”、“和平”等。而在维和驻地“中国半岛”周围,名叫“刘德华”、“李连杰”的非洲小朋友也大有人在,不少人还会说几句中国话,唱一首流利的中国军歌,有的家庭甚至开始跟着中国维和官兵过春节。
  非洲人民为何如此喜欢中国军人?俱伟说,中国军人在当地享有盛誉,既因为表现出色、贡献突出,也因为他们与当地民众心心相映。这样的例子可谓信手拈来。日,中国第十批维和分队正在庆祝建军82周年。突然,作战值班室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任务区司令部要求他们立即派人员前往位于布卡武的赛欧营地进行工程侦察和施工。指挥长周丕峰二话不说,立即带领相关人员前往勘察。原来,是国际移民组织请求联刚团派出中国工兵帮助修建难民营。早一天修好难民营,4500多名难民就能早一天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国工兵分队立即派出所有能动用的机械和人员,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由于时值旱季,施工场地的扬尘将机械和人员全部“淹没”。官兵们戴上口罩,冒着酷暑,连续高强度奋战两个月,终于把总面积40000余平方米的难民营整修一新。据统计,他们所接受的任务比原计划扩大了15%左右,但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秀,在刚果(金)的土地上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赵京民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深入非洲人心,在有中国军人参与维和的地方,冲突双方对中国军人都很友好,就能说明这一问题。他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帮助非洲人民时,采取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政策。中国对这些国家是真心帮助,着眼当地长远民生的。比如说,我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积极向当地民众传播水稻种植技术,赴苏丹维和部队帮助当地培训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还有,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还积极为当地民众送医送药,开展健康宣传。当地人民为中国维和军人所感动,是必然的。
  相关链接:
  1990年4月,我军选派了5名军事观察员赴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开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序幕。
  1992年,我军派出成建制维和工程兵大队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这是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
  2002年2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承诺在接到联合国派兵请求后,90天内向维和任务区部署到位。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我赴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维和部队,亲切看望慰问维和官兵并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2009年6月底至7月初,我军与蒙古国军队举行维和联合训练,这是我军首次组织实施中外军队维和联训。
责任编辑:刘峰
3名辍学少年为筹钱上网,持刀连抢2名学生的单车,被警方抓获,涉嫌多宗抢学生单车案。
这场的空中乘务员的招聘看起来多少有点像选秀活动……
新闻?大视野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中国维和部队背后的战略略目的 引日本各界哗然
我的图书馆
中国维和部队背后的战略略目的 引日本各界哗然
中国维和部队背后的战略略目的 引日本各界哗然
  日本《外交学者》5月27日文章,原题:维和利益——中国的战略收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最初20年,避免参与任何维和行动。上世纪90年代末起,这种不介入政策开始发生显著转变。如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员比任何其他常任理事国都多。外界对此的解读,已从中国不断上升的全球意识和责任,转移到其世界观和政治影响力。其实,促使北京政策改变的因素很简单——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快速上升,其全球经济利益不断增长。
  显而易见,中国的高速增长与其参与维和行动是同步的。虽然积极参与,但北京的努力并非均匀分配于所有维和行动,而是将资源和人员集中于特定的维和行动上。通过比较两种因素——特定维和行动中中方人员的占比,以及中国与该维和行动东道国的经贸关系,得出的数据表明,对该国的出口多少,对中国分配维和力量起到重要作用。在与其有经贸关系的国家,中国对维和的参与规模要大得多。在其拥有经济利益的国家,北京对维和的贡献较大。
  这表明:中国不仅是选择性地分配和参与,且这样做等于利用一个多边机构来推进自身利益。通过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的稳定与安全,中国能确保与东道国的经贸关系继续,从而获得战略优势。这在国际上并非鲜见,但凸显了北京不断变化的外交政策、日益扩大的自信及不断上升的影响力。
  通过这种选择性,可了解北京的21世纪全球战略。随着中国获得更大的国际角色、对其超级大国地位的更多承认,以及与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往来的进一步增加,它对维和的参与会继续增多。这些信息对评估中国的策略、预测其国际动机、调整对华战略,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不再仅仅是个崛起中的国家,如今已是国际事务中名正言顺的超级大国。通过多边机构框架参与维和推进自身利益,这是一个有分量的国家——中国如今就是——深谙的国际战略。
  中国维和部队受人敬仰日本自卫队无人理会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兵的工作效率受到联合国官员好评。
  南苏丹的中国军人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维和
  西加扎勒河州州长瑞泽克·哈桑甚至让自己的夫人来到中国维和部队,专门学做中国菜。一个月以后,这位州长夫人不仅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宫保鸡丁和红烧肉等7种家常菜的烹饪方法,还学会了做水饺和面条
  电视机里,身材火辣的女郎正在跳着钢管舞。
  在这个刚刚庆祝过独立两周年的国家,商店里已经开始公开卖酒,姑娘们也穿上了超短热裤;作为公共传播工具的电视,也已经开始名正言顺地播着那些开放的话题---这一切,在伊斯兰律法制度下的原苏丹,是难以想象的事。
  这里就是南苏丹。2011年7月,南苏丹在经过全民投票以后,决定从苏丹分离出来,独立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南苏丹人,自此从政体上解决了内战的宗教原因。
  按照联合国的部署,中国在原苏丹国的达尔富尔地区、瓦乌地区分别部署了两支维和部队。新的国境线一划,瓦乌维和任务区被划入了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派出的一个平面工兵连、一个联合国二级维和医院,就驻扎在这里。
  为放下武器的士兵建设过渡培训中心。
  离回国还有10天,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大队长霍洪凯再次来到位于小镇马普尔的复员退伍军人过渡培训中心,查看工程质量。这个由中国维和部队建设完成的培训中心,被联合国组织称为“DDR”中心,集弃武、复员、安置为一体,是南苏丹首个专门培训退伍军人的机构。
  这个叫瓦乌的地方是南苏丹第二大“城市”,西加扎勒河州的首府。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城市的主要功能---没有市政供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地面交通网,只有一条大约5公里长的硬化路,还有联合国修建的机场,然后就是原始雨林和瘸着腿的南苏丹军人。
  没人能说清楚这里打过多少年内战,有的说是22年,有的说是30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战火就在这里奔突,国家满目疮痍。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战争结束后,南苏丹有16.2万战斗人员放下武器,需要重新安置。为帮助前战斗队员获得基本生活、工作技能,联合国计划在南苏丹境内建设3个“DDR”过渡培训中心,帮助复员战斗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并将此项工程赋予了善于创造奇迹的中国工兵。
  中国平面工兵连编有275名官兵,配备了多种重型施工机械,这对当地的战后重建无疑是个好事情。没水、没电、没住所,无任何施工资料,无建设范例,中国维和工兵自寻饮用水、自带发电机,从旱季干到雨季,用了205个日夜,2013年4月,南苏丹首个复退军人过渡培训中心在小镇马普尔提前落成,并接收了首批约400名前军人。
  正在学习缝纫的退伍女兵瑞白可·阿肯(Rebik Aken)对中国维和部队充满感激:“以前我从不敢想象我的生活会变成这样,现在我有了食物、有收入,并且我的收入能够养活全家。”
  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迪米崔·蒂托夫(Dmitry P. Titov)在视察该过渡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维和工兵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当地民众最需要的地方。
  资料图:肯尼亚维和女军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的菜地
  在西加扎勒河州的珠尔河县,与州府瓦乌市相连的唯一道路,一到雨季经常被积水淹没中断。热心的中国工兵刚刚完成“DDR”中心建设,又带着施工机械开进了茫茫热带丛林,在原始森林和沼泽中,打通了一条两地间的直线通道,使原先20多公里的蜿蜒道路,缩短到3.6公里。
  “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天,因为这条路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祖祖辈辈生活在丛林中的瓦乌市巴格里村32岁村民马克·乌布尔·贾斯汀(Mark Ubur Justin),带领他的邻居们以欢快的部落舞蹈,庆祝道路建成通车。
  中国工兵先后援建了南苏丹首个“DDR”过渡培训中心、瓦乌市至珠尔河县城际道路、拉加机场跑道、瓦乌市汽车站等工程,均被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评为“优质工程奖”,受到联合国官员和当地政府、民众的高度好评。
  此前,中国维和工兵还历时26天,为南苏丹第二大城市瓦乌平整出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修通1200米的道路,盖起了候车棚,使瓦乌有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正规汽车站。
  对于被当地人称为“丛林孤岛”的拉加县城来说,机场的交付使用,为这座靠近中非边境的小城打造了一条“通天路”。从今年年初开始,一支由36名中国维和工兵组成的分队,艰难跋涉320公里来到拉加,用3个多月时间成功修建了一条长1200米、宽107米的飞机跑道,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
  作为当地的“父母官”,西加扎勒河州州长瑞泽克·哈桑(Rizik Hassan)评价中国维和部队说:“这支驻扎在西加扎勒河州的中国维和部队,真正用实际行动密切了中南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我将会在适当的时机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汇报他们出色的业绩。”
  战后的和平重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也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帮助。南苏丹独立以后,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除了石油别无所有。而石油也不多了,官方数据说,还能开采15年。
  营地对面是日本自卫队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维和部队营地里,中国和日本的营地面对面,只隔了一条马路。
  部署在这里的,是来自日本自卫队的一支多功能工兵连,人数和中国平面工兵连大体相当,不过日本工兵连还带来了一支30人的保障部队,据说专门负责后勤供给和做饭。
  部署部队在南苏丹的亚洲国家,除了中国和日本,还有印度、韩国、柬埔寨、蒙古。日本人在维和部队营地显得有些“另类”:不跟任何国家的人示好,不邀请任何国家的部队出席他们的活动,也不会参加别国的活动。
  日本人在营地的铁丝网上挂满了“摄像禁止”的牌子,与隔壁热情地搂着过客照相的印度士兵形成了鲜明对比,与联合国部队的风格格格不入---在驻地,中国军人可以走进肯尼亚、印度、蒙古等国军队的营地参观,甚至可以参观作战室、武器库和情报中心。
  同时,日本人毫不掩饰其出兵目的只是为了宣示政治意图。他们只受领距离驻扎地25公里范围以内的任务,超出这个距离他们就会拒绝。“他们的工程量不及我们的十分之一。”一位中国平面工兵连的工程师说,他曾经看到一个日本工兵在营地附近施工,3个人在为他摄影、摄像,第二天就把海报贴到了UN城(联合国营地)的宣传栏里。
  而中国工兵,部署在距离首都近600公里的北部动乱地区,承担的任务点最远的距离驻地有310公里,中国人的勤奋和敬业,赢得了来自蒙古、柬埔寨、韩国等国家工兵同行的尊重。
  日本人的生硬和冷淡,使诸多出兵国较少跟他们往来。在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UN城里,搭便车是个惯例。曾经有一名日本军官伸手拦下别国军车,上了车才发现气氛“不对”,尴尬地坐了300米的路程就匆匆下车。这个细节在UN城里传了很久。
  也有中国的军人在以学习的态度仔细观察日本自卫队。“他们的营地是最整洁的,天天都在维护。”一位中国军官说,每天都能看到日本人在拔草。在非洲的雨季,充沛的雨水使日本人的拔草工作周而复始。
  除了日本自卫队,中国部队在这里跟其他国家部队都互称“友军”。以前关系最好的是巴基斯坦工兵连。巴基斯坦人撤离后,肯尼亚步兵营又成了中国工兵的好朋友。每逢各自的国庆节、建军节和独立日,双方都会邀请对方过去喝一杯。肯尼亚步兵营装备的中国产装甲运兵车发生了故障,肯尼亚人直接开着装甲车就跑了过来,问中国人会不会修。
  在肯尼亚步兵营的授勋仪式上,肯尼亚人甚至邀请中国军官为其士兵佩带勋章。在蒙古的步兵连里,蒙古军官会热情地向中国军人介绍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祖先,介绍蒙古人的马背文化。虽然这是一个充满了豪迈气质的民族,但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不喝酒,即便是参加一些任务区的集体宴会,蒙古指挥官也只会象征性地举一下红酒杯,绝不酗酒。
  一把AK47步枪倒插在泥土中,上面顶着一顶蓝色的UN头盔。这是略带悲情的印度军营。就在今年4月,印度维和部队在南苏丹东北部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有预谋的袭击,5名士兵阵亡。印度政府将阵亡士兵遗体运回国后,在营门对面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纪念碑。联合国的车队从这里路过,都要鸣笛致意。
  州长夫人学做宫保鸡丁
  在南苏丹中国维和部队营地,34岁的当地黑人里维斯和他的三个同伴,围蹲在中国的农场里,听中士卫永波讲如何种植栽培黄瓜。
  里维斯是由联南苏团瓦乌基地选送到中国维和营地,专门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当地居民之一。这块占地1万平方米,被联合国官员称为“福利农场”的地方,原本只是中国维和部队自给自足的菜园子,如今它成了中国维和军人向非洲民众传递中华文化的平台。
  是的,种菜在当地,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且具有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
  在任务区里,90%的联合国车辆都是日本生产。日本的尼桑、丰田等品牌汽车,以及大型装卸车辆机械,不仅装备了日本维和部队,也在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和联合国民事机构大量使用。据说,日本人采取了以装备抵联合国会费的方式,大量推销日本工业产品。
  唯有中国军队车辆使用的是国产的“猛士”和“勇士”,这成为UN城里的一道风景。中国工兵装备的大型挖掘机、压路机也是清一色的国产货。中国军车停靠在路边,会有其他国家的军人好奇地凑上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但“中国造”目前的份额还很少,只有少数国家装备了中国的轮式步战车和卡车。
  在南苏丹瓦乌任务区,中国功夫仍是中国文化的第一符号。在中国维和部队援建的瓦乌市汽车站竣工仪式上,下士刘洋洋表演了他的绝活---双节棍,声东击西的棍法变换和武术动作,让参加活动的政府官员和民众喝彩。维和8个月,刘洋洋成为了南苏丹民众心目中的“功夫巨星”。
  在南苏丹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校际体育联赛上,中国维和部队应邀表演了中国军队的捕俘拳,现场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同样深受非洲朋友喜爱。每逢驻地举办喜庆活动,中国维和官兵的舞龙舞狮节目总是重头戏,只听大鼓敲响,一条巨龙栩栩如生,时而盘旋,时而翻滚,两头狮子精神气十足。“你们的精彩演出,让我们见识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瓦乌职业技能学院院长桑尼尔·沃拉泽这样评价。
  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是让非洲朋友羡慕不已。每逢国庆节、建军节,中国维和部队都会邀请友军和当地政府官员一起品尝中国美食。
  西加扎勒河州州长瑞泽克·哈桑甚至让自己的夫人来到中国维和部队,专门学做中国菜。一个月以后,这位州长夫人不仅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宫保鸡丁和红烧肉等7种家常菜的烹饪方法,还学会了做水饺和面条。
  如今在南苏丹的机场、商店和军营,听到黑人朋友用“你好”、“谢谢”等中国话与你打招呼,已经不足为奇。当地政府的很多官员都会几句中国话。
  在欢送中国部队回国的宴会上,当地的高级警官和军官会把中国国防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校徽别在胸前,向中国军人介绍说,他曾经在中国受训,他去过中国的北京、成都、哈尔滨。
  给当地患者做手术要关掉空调
  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的南苏丹,戴着蓝色头盔的中国医生,在当地居民眼中都是“上帝派来的”。
  日,瓦乌地区爆发骚乱,UN城涌进5000多名难民,聚集在离医疗队不到10米的地方,枪声不断。一名被子弹贯穿双腿的平民被送了过来。而很多中国医护人员此前甚至还没有亲眼看到过枪伤。
  “子弹贯穿了两条大腿,直径约10厘米的伤口向外翻,如同被切开的木瓜。”博士李剑明回忆说。外面还在响枪,外科大夫寇卫军开始在手术室里为难民清理伤口。
  在瓦乌骚乱中,中国维和医疗队不顾安危,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先后为80多名难民提供了医疗救治,并在平安夜里为当地一名难产孕妇成功接生了女婴,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约翰逊女士的高度评价。
  几名修女创办的护士学校是当地唯一培养卫生人员的机构,修女们得到了中国军人的帮助。中国的维和医生成为这里的客座教授,中国军人开的二级医院,还成了护士学校的实习基地,中国的护士长们义务教授非洲学生穿刺、注射和接生,为当地培养了120名医护人员。
  当地最大的医院---瓦乌教学医院没有外科医生,中国维和医疗队派人帮助他们坐诊、做手术。5月13日,瓦乌教学医院遭到枪击,一名医生被当场打死,另一名医生肩部被击穿,骨科医生孙新宏冒着危险赶过去为伤员清创、手术。
  而对于距离瓦乌基地UN城5公里的巴比拉部落来说,中国医生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中国医生治好了酋长拉比的白内障、小男孩凯波特的腿伤 8个月来,医疗队先后为巴比拉部落义诊12次,救治了病人430余人次。
  中国医疗队的成员,很多都是国内经验丰富的专家。47岁的寇卫军在国内是每年要做400台心脏手术的胸外专家,妇科医生冯惠芳曾经接生过4000多个孩子,邹于征28岁就作为优秀骨干当上了护士长。中国医疗队以精湛的技术和热情服务,实现了医疗工作“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零纠纷”。
  为抢救一名难产孕妇,冯惠芳在40多摄氏度高温的集装箱手术室里,连续工作了5个多小时,几乎虚脱---不是因为没有空调,相反,联合国南苏丹瓦乌维和二级医院手术室的空调是UN城里制冷效果最好的。不开空调,是因为接受手术的是一名当地黑人患者。
  “他们更适应当地的高温天气,如果开空调,他们受不了,甚至会加重病情。”冯惠芳说。
  每当救治当地患者时,中国医生都会关掉空调,一场手术下来,汗水浸透防护衣,滴在地板上。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病之后没得治。”在来南苏丹那创业的中国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瓦乌创业的湖北籍工人徐令惜,从今年5月份以来感到浑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不止。眼看扛不住了,徐令惜打听到瓦乌市还有一支中国维和医疗队,就跑了过来。
  一检查,徐令惜感染的是国内早已绝迹的恶性疟疾,体温一直在39摄氏度以上。中国医生把徐令惜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出院后,徐令惜牵着一头羊来到医疗队,“是你们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他说。
  南苏丹缺医少药,连医疗用的氧气都生产不了,即使是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大使馆、中资机构等单位的人员生病以后,也是能拖就拖,能扛就扛。中国维和医疗队派出4名医护人员,携带检验设备和从国内带来的自备药品,来到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为工作人员和在南苏丹工作的同胞查体看病。
  如今,在瓦乌的中资机构工作的中国人不但生病有了医疗保障,还可以来到中国维和队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中国驻南苏丹大使李志国高度称赞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你们为南苏丹的海外同胞建立起了一道健康屏障。”
馆藏&14016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维和部队牺牲人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