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工作3个月辞职,辞职率那么高,是公司的问题

为什么大学生上班第一年就离职_百度知道
为什么大学生上班第一年就离职
我有更好的答案
html" rel="nofollow" class="iknow-ueditor-link" target="_blank" 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离职的因素应该有很多。薪资、环境.hr-soft.cn/info/u1KD://www<a href="http、个人价值观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我为什么从工作了21年的“985”高校辞职?
今天,距离4月18日我向学校递交辞呈,正好108天。
108,一向是个神奇的数字:《封神榜》中封了108位神,《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108位,北京雍和宫法轮殿内放的大藏经,也是108部;据说《红楼梦》真本是108回,最后一回的“情榜”上,也有108位人物。
佛教里,无论敲钟、念经,还是拨动佛珠,都是108遍,以示虔诚。北京大钟寺、苏州寒山寺、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等地,每逢除夕等日,都要敲钟108下。
佛法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人听了便可以解除烦恼。
从4月18日至今,108天之后,你的那些红尘烦恼,解除了没有呢?
——我问自己。
电脑或手机,使用时间长了,都会因为堆积过多的系统垃圾和程序碎片,必须重装或重启。
人生也一样,需要定期的回顾与重整。
物质生命的出生日期,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精神上的出生日期,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来重新定义、重新决定。
日,于我,便是一次精神生命的重生。
从这一天开始,我试着放下自己戴了21年的“高校教师”光环,不再有任何单位和职位,仅仅以一个NOBODY(无名氏)的身份,来重新面对这个世界。
如果不离开,作为一个有着固定事业单位编制的体制内“老人”,即使养老金并轨改革,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我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只要我能在体制内,安安心心地呆到退休,便可以享受可能高出普通社保一倍以上的退休待遇。
按网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我再工作16年,便可以安然退休。
在这个时候辞职,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
之所以选择离开,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我自己却陷入了职业发展的瓶颈,看不到未来事业上升的空间。
离职时,我在学校是五级教育职员;晋升四级职员的最低要求是“副处十二年”,而我本人无意走行政之路(就算想走,过了40岁也基本没有可能)。
而走专业化之路,因为属于职员编制,我又不能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2006年申报副教授,在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因为不是教师编制,我被卡下,成为永远的讲师。
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生涯教练,工作中我经常鼓励学生:
有梦就去追,趁年轻!
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在你眼前!
转念一想:我不也还年轻着吗?为什么不去追梦?为什么不走出去看世界?
知行,必须合一。
身教,永远重于言教啊!
I QUIT(我走人了)!
在办公室收拾物品准备离开时,我的心情是忐忑而又雀跃的:本来准备退休时才做的事情,我提前16年就完成了。
仿佛我向岁月,“偷”来了16年。
16岁,在古代,已是一个女孩可以出嫁的年龄。
16年,足够让一个婴儿,长大成人。
接下来,我要拿这“偷”来的16年,做点什么才好呢?
之所以说这16年是“偷”来的,是因为继续留在学校,我确实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有多少成长和提升的可能。
我几乎可以穿越时光隧道,看到自己16年以后的样子:除了老了、慢了、呆了,一切,应该都和今天差不多。
从“外职业生涯”来说,作为一名职员编制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五级职员和讲师,已经是我发展的极限。
所谓“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与之相对应,所谓“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从“内职业生涯”来说,十年来专职指导大学生就业和生涯规划的实际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无价值感。
这份无价值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整个学校体系中的无足轻重。
勿庸讳言,在目前我国高校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永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是辅助性、甚至边缘性的职能。
这虽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在很多高校里却属于职员编制、行政序列,无法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也没有任何入职的门槛和评价的标准。
我离职之后,所负责的工作很快就由刚毕业不久的新人,全面接手。
21年的坚持和积累,轻若微尘。
其二、是在指导学生时的无奈。
这份无奈,主要表现在——
在高校给大学生做性格分析和职业指导,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因为学生们没有实际工作过,没有切肤之痛,对你所给出的性格分析,哪怕非常精准,也多半只是将信将疑;而你,也确实不能贸然给他们下定论,就此抹杀他们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孔夫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既然如此,我作为一名就业指导教师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我将来提升和发展的方向,又在何方呢?
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说,当一份工作的内、外职业生涯均陷入瓶颈,便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
今年4月18日,我终于“东施效颦”顾少强老师,递交了自己手写的辞职申请。
(点,可以查看我的辞职申请。)
不管网上、书上、文件中如何一再强调,多年一线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
除了极少数性格特点非常突出、才能和天赋异常鲜明的学生,在高校给大学生做性格分析和职业指导,并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因为他们对于工作,只是隔岸观火,没有切肤之痛,很难“愤”,更不会“悱”。
而会真切地“愤”和“悱”的——
是在职场上打拼三到五年、倍感困惑和迷茫的年轻人;
是在时代巨变大潮中,“上有老、下有小”,面临转型和提升危机的中年人;
是产业升级进程中,需要重新再就业的下岗工人;
是深刻认识到性格分析和职业指导重大价值的每一个人;
是有缘读到这篇文章的——
108天,新的人生,新的征程。
离开学校之后,我通过写文章和回答分答提问,获得收入:
3479.74(文章赞赏)+730.96(分答收益)=4210.70(元)
每一分,都展现出时代对知识和经验的尊重;
每一厘,都预示着个人离开组织自由生存的可能;
每一毫,都凝结着您和众多小伙伴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我会在这条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我准备用“偷”来的16年,专心做一件事:
洞察人性、掌握性格。
认识自我、活出自己。
愿您和我一起,走上这条风光无限的旅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03被浏览42,273分享邀请回答55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的头条速递已经到达UC从兴趣,发现乐趣广州优视网络 (C) 2018 news.uc.cn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0号增值电信服务经营许可证:粤B2-粤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工作3个月辞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