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佛祖母亲的母亲出家人

舌尖上的修行:出家人吃佛饭不修行后果很严重_凤凰佛教
舌尖上的修行:出家人吃佛饭不修行后果很严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天还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rdquo
今天是我们进入2017年的第一期节目,大家新年快乐!生活要向前看,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腊八节是一个文化也是一个传承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天还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那么在腊八节除了喝粥听两个和尚给我们聊聊还有那些和故事有关系的故事呢!尤志东:两个和尚锵锵锵,欢迎延参法师和印能法师,欢迎两位。今天是我们进入2017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6年大家的小目标都实现了吗?延参法师?延参法师:用一句话来说,2016年过的很平常。尤志东:是。延参法师:有些网友说过的很伤痛,很感慨,或者说很悲伤。其实我感觉到2016年是一种经过,是一种过往,我们都在说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顿悟,那么2016是这个生命时光中一个很美好的一年,那么也是一种很精彩的一年。尤志东:是吗?延参法师:至于它怎么样,已经翻篇了。生活中有一种治愈功能就是翻篇,那么我们说2016年过的怎么样,怎么样?很好,很好很好,刚刚好。那我们再说,生活要向前看。过的怎么样,过去了就过去了。那么2017年还要打起精神来,转眼,你看都到腊八了。老百姓有种俗话叫过了腊八就是年,你应该开启一个过年的模式了。尤志东:来,印能法师,您呢?2016年怎么样?印能法师:每到年终岁尾,都是什么时候呢,总结的时候了。尤志东:是。印能法师:总结这一年我都做了一些什么,还有什么,哪些不足,我实现了什么样的,就像您刚才说的小目标。延参法师:他三观端正的好。尤志东:没错,马上这个范儿就起来了。印能法师:对。尤志东:崩不住了是吗。印能法师:看看自己2016年有什么样的经历,就说总结一下,然后那个展望一下2017年,因为大家还是在,还要过,日子还要过下去,一年一年的过下去,一天一天的过下去,2017年就是说,作为互联网来讲,我经常听延参法师说一句话,说2017年将是直播年,说这个互联网时代,新时代将是更加一个不可思议的一个年代,可能进入5G时代,5G时代你准备好了吗?就说你要做什么呢?不管你是士农工商,你做什么,可能,以前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时代,我觉得这个可能。尤志东:延参法师。延参法师:他一说五季,我加一个,你看,春夏秋冬雾霾季。尤志东:我发现印能法师涉猎很广,一下讲到科技上去了。延参法师:我因为他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一个季,再加上个雾霾。尤志东:现在不是多了一个立霾一个节气吗。印能法师: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增益自己其所不能,让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时代,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然后给自己的能量壮大了,有实力了,有能力了,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利益社会,服务这个社会,帮助更多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尤志东:是,其实印能法师刚才也说过,2017年我们会拥抱更多的新的变化,包括5G。不是五季。所以今天作为我们2017开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要聊聊吃,这腊八,腊八粥喜欢吃吗,我说实话,我没吃过我没吃过腊八粥。延参法师:你看这孩子,他幸福,他吃完就忘。印能法师:就是,腊八粥多好喝啊。延参法师:印能法师给他。尤志东:普及一下腊八粥,就八种料放进去是吗?印能法师:就不一定是八种,它是什么呢?腊八粥呢,这个腊八首先就是说,在民俗上讲腊七腊八,那叫什么,冻掉下巴。就是说到腊七腊八这个时候,随着年节时令的推移发展,这两天,这几天是最冷的。尤志东:是。印能法师:所谓冷在三九,那真的是冷,很冷很冷,这个时候腊七腊八,腊八的时候,这个时候呢都是进入冬藏的时间,那么这个时候民间有个什么习俗呢,叫腊八粥,腊八粥有传说的,说是以前有个秀才,他过日子,过了三年下来,本来挺丰厚的家底最后被他败光。尤志东:败家子。印能法师:到了腊八的时候,他怎么办呢?没有吃的了,粮也没有了,他就各个谷仓去淘巴一点,各个谷仓,什么红小豆啊,小红米啊,大米呀,各种米呀,五谷杂粮,淘的,还刚好够那么一碗。尤志东:乱炖。印能法师:就把它做成粥了。然后呢他就喝了这碗粥以后,他就,就像你刚才开篇说的,他就总结自己了,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尤志东:很有哲理的一碗粥啊。印能法师:嗯,然后他就痛定思痛,然后就赶紧的就把自己不足的地方调整,然后经过三年,他又过日子过起来了,然后过起来他不忘乡里,帮助很多人,大家就把他这段经历就给传为佳话了,时间久了,形成一个习俗,就变成了腊八这一天,大家都吃这个粥,因为记住这个,我们曾经那么苦过。尤志东: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印能法师:落魄到那种,没有饭吃的时候,就剩一点点米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这也是个纪念活动,就记住自己的过去,不要忘了艰苦。这是民俗,那到了今天这个民俗已经发展到全球华人的习俗了。尤志东:是。印能法师:第二个,佛教自从从印度传到中国以后,而这个恰巧巧在哪儿呢?腊八这一天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悟道的那一天就是腊八。尤志东:释迦牟尼佛悟道的那一天就是腊八?印能法师:夜睹明星就三天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这段话的时候就是腊八。腊八的后半夜,是启明星要升起的时候,夜睹明星,他就悟道了。悟道,然后就正佛果了。所以就因为由此,所以所有的寺庙,佛弟子到了腊八这一天,都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延参法师:一年当中,在众多的佛教节日当中,可以说它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后一个,也是一个最隆重的一个佛教节日。尤志东:最隆重的佛教节日就是腊八了。印能法师:对,而且今天呢。尤志东:今天要多吃两碗是吗。印能法师:而且所有的寺庙会做两件事情,一件要祝圣,祝圣就是好像给佛庆生日一样,就说尤志东过生日啦,咱们一起来给尤志东订个蛋糕,庆贺庆贺。但现在佛弟子庆贺释迦牟尼佛开悟这个圣诞,它是怎么呢?念经祈福,拜佛。就是延参法师肯定很清楚,他的寺庙,他每到腊八这天晚上,撞钟、打板、集中,咱大家都到大雄宝殿进行唱香赞,念经,念《楞严咒》,唱佛宝赞,然后拜愿,打一堂普佛,这是一种祝圣的一种方式。尤志东:是。印能法师:然后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是干吗呢?就是施粥。因为佛法有随俗的一面,譬如说,佛教传到中国,八月十五,咱们以前好像录过这个话题,过年、时令节日都会吃普茶,这就是随俗的一面,8月15拜月,那么腊八粥,这个腊八粥因为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正好跟佛教的慈悲为怀这种理念又相融合,所以的话就每年寺庙,特别是在过去饥荒战乱年代,吃不上饭的人还很多的,到腊八的时候天气又冷,要能喝一万热乎乎的这种粥,腊八粥,多么幸福啊。尤志东:是,所以延参法师,在寺庙的时候,就腊八节这一天,也会有这种施粥的这种行为是吧。延参法师:腊八它是一种理念,它不光是一种民俗现在,它当然和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为了纪念。印能法师:佛的成道。延参法师:佛祖成道。那么它更体现了一种慈悲,就说各种米各种杂粮放在一起,就是有些网友就说,会不会就八种啊,不是八种。印能法师:就刚才尤志东说的。尤志东:八,腊八嘛。延参法师:随着地域特色,东北啊,西北啊。尤志东:不会还有甜的跟咸的吧。印能法师:很难说。延参法师:北方跟南方,随着地域的特征它会分成很多种类。其实它是体现了一个佛法的慈悲、分享,那么腊八这一天很冷,很冷。延参法师:所以说在这里提醒广大网友朋友,就说,我们都在说每个日子都是祝福的日子,是吧,每一个日子也都是解难的日子,每一个日子也都是分享的日子。那么腊八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寺院。印能法师:全部寺庙。延参法师:就是佛教活动场所,包括现在还有一些居委会,都在施粥,这个施粥一定要记住,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一种咱们佛门讲的慈悲,叫勿忘世上苦人多。那么现在可能不单纯是一种救济苦寒人群。印能法师:对,是变成一种精神。延参法师:而是怀念一种精神,怀念一种情怀,那么大家说,这一年过下来,谁过的都不容易,谁过的都很辛苦,但是它是一种分享,所以说广大网友一定要就近,不要说打着飞机坐着轮船舟车劳顿去哪个寺院,不必要。就说全国各地寺院都会。尤志东:有施粥这个东西。延参法师:这碗粥代表一个平等,就说这个寺院今天到这里,就有你的一碗粥。印能法师:对,而且这碗粥实际上是什么呢,东东,是这样,这碗粥大家都以到寺庙喝一碗粥为荣幸,不但是荣幸,而且什么,喝了这碗粥,还有人把它描述的更加神奇,可以消灾免难,可以增长福报智慧,就是诸如此类的,不管怎么说吧,我觉得大家来了,都是好的。然后寺庙本着一个慈悲普法的这么一个过程,每个寺庙它都有。就像延参法师说的不必要,就非得我去哪个寺哪个寺,千万里去,就比如是你是沧州的,你就到延参法师的水月寺去来请一碗粥喝。因为刚才延参法师说了,只要你去了,就有一碗粥,一碗不够可以喝两碗,没问题。尤志东:像我这个食量,可能得喝三碗。延参法师:有的网友就会,他比较认真,就会问,法师,这腊八粥里都搁哪些材料,其实我们不妨给大家推荐一个版本。尤志东:好,所以现在要开始变成一个美食节目是吗。延参法师:你看腊八粥里面有几个固定的材料,大米是少不了的。印能法师:对,大米。延参法师:红枣、板栗,还有。印能法师:有营养。延参法师:还有哪些。印能法师:还有薏米。尤志东:还有红豆。印能法师:红豆。尤志东:绿豆。印能法师:绿豆,然后红小豆,莲子、百合。延参法师:有莲子,对对对。尤志东:其实就是一个意义。那我听说这粥里面还有十种功德,是这样子的吗,粥里面有功德这是什么意思?印能法师:当然有了。施粥者在施寿,施色,施乐、施力,施辩、灭饥,除渴,顺气,净腹,助化。什么叫施寿呢,我们叫。尤志东:寿命的寿?印能法师:寿命的寿,就是每次出家人在念《供养咒》的时候,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延参法师:饶益十方。印能法师:为什么呢?吃了粥对身体有好处,粥是对胃肠是最有最有好处的,如果说你要调理脾胃,那你就喝粥。你看民间里边谁要病了,躺了好几天,干吗呢,我小时候病好几天,我妈就给我熬粥喝。尤志东:是。现在也是。印能法师:因为粥很有营养。尤志东:现在也是。印能法师:就是调理身体的,等于说施粥的时候,就施健康给你了,送长寿给你了,施寿。那什么叫施色呢?施色我们讲就是,你看佛成佛了,他虽然有那么大的神能智慧,但是他还讲一个美好的外相,你看。尤志东:可以让你有好气色,是这意思吗。印能法师: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它是百劫种相好之因,培福培来的。那么施粥它就是言外之意告诉你,也要去培福培慧,然后让自己福报功德都各种增长,然后这其一,其二呢,吃了粥身体,从身体上讲,你气色通畅,然后你色嘛,我们就讲外表。健康。延参法师:健康嘛。印能法师:第三个,施乐呢。尤志东:我要猜猜,就快乐。印能法师:对了,又长寿身体又好,气色又棒,你说会不会快乐。尤志东:那施力就啥,力气的力,就让你有力气吗?但都说吃粥它可能很快就会饿了。延参法师:施力是什么呢?是施慈悲力和智慧力。尤志东:怎么样你都能说得通。印能法师:刚才延参法师不是说了嘛,它是一种象征,那你施粥,它就象征着一种慈悲,就象征着一种智慧。那一个,这慈悲是不是力量啊,智慧是不是力量啊,如果你这两种方向都有力量,那你这个人,那我们施粥它不就在施力嘛。尤志东:那施辩呢?辩论,辩论的能力?印能法师:如果你又有长寿,又有好气色,然后你又快乐,你又有慈悲,你又有智慧,肯定你就辩才无碍啊。延参法师:起码说话有力气。印能法师:口才要重要。所以尤志东,你做节目,你要想口才好怎么办?送别人粥喝啊。然后你去寺庙去喝粥啊。尤志东:是,刚才印能法师说,哇,你在镜头上看起来很帅啊,我想说,就是要瘦啊,就是施粥才能瘦啊。延参法师:他理解的那个粥就是稀饭。尤志东:对,稀饭,不是吗。印能法师:稀饭是稀饭。延参法师:腊八粥不是稀饭。印能法师:不是腊八稀饭。延参法师:是一种稀饭,但是很稠很稠很稠。尤志东:它不是那么稀,它更稠一点。印能法师:它让别人吃饱。尤志东:就是能吃饱。印能法师:第六个就是灭饥。尤志东:灭饥饿。印能法师:饥饿的饥。尤志东:我来猜猜,因为我觉得我这个悟性可能,做这个节目慢慢的有提升,我来理解一下,看我猜的对不对,灭饥就是消灭饥饿嘛,就刚才延参法师说的。印能法师:没错,你说对了,是消灭饥饿。你看所有人类,甚至是动物界,甚至是所有一切有情众生他要做的是什么?三件事,衣食住。衣食住,我们现在是社会好,国家太平,人民给力,咱们都能吃饱饭。过去战争年代,那是吃不饱饭的。尤志东:对。印能法师:饥饿成了一种什么了?灾难了。所以一般施粥又叫,另外一种叫灭饥。是这么来的。尤志东:灭饿。除渴,就解除这个渴。印能法师:一样的道理。这个可以不用解释了。尤志东:顺气。印能法师:顺气,一样的。尤志东:顺气就肠胃的顺气。印能法师:它是对身体来说的。尤志东:然后净腹、助化、其实就是肠胃消化,助气这些。印能法师:总之,这个粥有十利。不管你是做啥的,还是你要做主持人,还是你要做大咖网红,还是你要成为什么什么,这个施粥都是有好处的。所以粥有十利。尤志东:对,小小的一碗粥,在佛教当中很多学问。印能法师:那当然。延参法师:你看,一种春宴,万家飘香,它是一种分享。就是我们多长时间没有吃腊八粥了,或者说我们吃这碗粥的时候,我们想想这天下是不是。印能法师:还是您刚才说那句话。延参法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尤志东:就还是象征着平等。印能法师:世上苦人多啊,所以我们这个,你看,我们所有中国人,所有华人,不管你身处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哪个文化背景,你不要忘了你是个中国人,中国人有个传统的节日叫腊八粥,腊八节。尤志东:还有很多。印能法师:这是一个文化也是一个传承,我觉得每个出家人,不光是咱们,每个人,不是出家人,不仅仅是出家人,所有人,当然也包括东东,应该把这个腊八文化传承下去。尤志东:是。印能法师:传承给你的下一代。延参法师:他传承的是一种慈悲精神。印能法师:对。延参法师:传承了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就是说这一碗粥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的乡愁,就说能不能不它传承下去,所以说传统文化任重道远。印能法师:是的。尤志东:延参法师,我还有点小问题,请教一下您。听说咱们出家人在吃这个粥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碗必须端着是吗,就不能放下来?延参法师:对对对,它是必须是用碗来找嘴。尤志东:碗来找嘴,不是嘴来找碗。印能法师:那不好看。尤志东:就不能这样弯下来,不能这样。延参法师:对,是这样,不能用嘴去找碗。尤志东:是,这是一个规矩。延参法师:他们必须要这个。印能法师:头正,耿直。延参法师:我坐不直,我长的难看,弯腰驼背,有一百多种毛病。就说非常端正,不要发出很大的响声。尤志东:其实出家人吃东西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印能法师:当然,他这个怎么说呢,端碗的时候四指托底,然后大拇指在上,然后这叫龙含珠,然后夹菜呢,这叫,怎么说呢,你不能这样去夹菜。延参法师:很端正,很端正。印能法师:很端正。尤志东:就是如果没吃好,你会打你的小徒弟吗?教训他。延参法师:会讲,不停的讲,讲很多回。尤志东:是,就是慢慢的,反正就是吃饭也是要有规矩的。好。那感谢两位法师,以上就是本期的两个和尚锵锵锵,我们下期再会。师解:1、&我&到底存不存在?在佛教中讲到人是由色心二法构成,这个色法就是物质,心法就是精神。这里所说的是属于色法,是物质的范畴。色法正如提问的同修所说,它是可以无限地细分为分子、原子。佛教来说是分成四大,物质中没有一个我,那就到精神中找,精神层面又包含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中也还是可以继续细分。那在精神层面也很难找到一个我,那这个&我&究竟在哪里?佛陀告诉我们,&我&就包含在阿赖耶识,这个是真我就是本性,本性就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2、请问&一念嗔恨起,百万障门开。&具体该如何理解?这个障门就是障碍,当我们瞋恨心起来的时侯,我们首先伤害的是自己,让自己的心情不好。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心说成是正报的话,那我们的身体就是依报,我们发了脾气,身体也会不好。如果我们把自己比喻成正报的话,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相处的人就是依报,因为我们的心情不好,也会让别人感召不好,这样就会让你的人生越来越不顺利、处处结恶缘。而且瞋心很重的人,将来堕落到畜生道,做一条瞋心很重的大蟒蛇。所以我们说一念瞋心起,许许多多的障碍就会生起。瞋心起,恶缘就来了,处处结恶缘,处处碰壁,恶缘来了又让瞋恨心加重。还是要广结善缘,我们都深有体会。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尼泊尔]佛祖诞生地:蓝毗尼(世界遗产)
&&&&释迦牟尼不是印度人吗?为什么他却在尼泊尔出生呢?其实尼泊尔是讲印地语的民族建立的另外一个国家。当年由于廓尔喀人的奋勇抵抗,大英帝国放弃了吞并尼泊尔的计划。尼泊尔也就没有纳入印度的版图,成了一个没有殖民体验的国度。
佛祖的诞生地Lumbini(蓝毗尼)位于尼泊尔的最南端,靠近尼印边界。风土人情几乎和印度别无二致。
蓝毗尼村的房屋大部分都是这种土墙茅草顶的屋子。右边的木板小卖部是典型的印度路边小摊。
更大一点的土墙草屋。
卖花生和鹰嘴豆的大叔。由于印度教徒起码半数是素食主义者。补充蛋白质的任务主要靠这两样东西了。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养猪又脏又难养。所以羊肉和鸡肉成了他们主要的肉食来源。这是村民养的一只小羊在吃草。
打羽毛球的尼泊尔小孩。尼泊尔人由北部喜马拉雅山下的黄种人和南部低地的皮肤黝黑的印度人构成。
田野上打的一口公用水井。这样家里没有井的人家都可以到这儿打水。
裁缝是很多男人的一种职业。
典型的印度秤
早晨的集市。印度的传统服饰就是一块布。用布裹在头上颈上做头巾和围巾。用布裹在身上做披巾。用布裹在腰上做裙子。
午后集市上的人多了起来
就在集市边上就地生火做饭,吃晚饭。
黄昏,集市散了,还有几只鸡没有卖掉。
&佛祖的诞生地在Lumbini发展公园内。公园很大,长4公里,宽2。5公里。从1978年开始设计、建造,由于尼泊尔太穷,工程仍未最后完工。来自全世界的佛教国家在公园里建造了各自国家样式的寺庙。
公园里有的地方很荒凉,竟然还有人在里面砍柴。
永不熄灭的和平之火位于公园正中央。北面是寺庙区,南面是遗址区。
寺庙区分为两部分,大乘佛教区和小乘佛教区。
中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在海外建立的唯一一座寺庙
现由深圳泓法寺负责监管
寺庙比较大,长住僧人九名。工程还未最后完工。
中华寺对面的韩国寺有三层楼,在气势上压倒了中华寺。
傍水的越南寺庙,风景不错。
泰国寺庙由白色大理石建造。样式来源于清迈的一座佛寺。白色寺庙在全世界都很罕见。
造型比较现代的博物馆
佛祖父亲是Kapilavastu的国王,母亲Maya Devi是邻国Devdaha的公主。根据传说,有一天怀孕的Maya
Devi来往于两国之间,当她发现了这个美丽的池塘后,就下水沐浴。水很凉,她突然想分娩了,就上岸在旁边的菩提树下产下了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日后的佛祖.这一年是公元前563年。
&&& 这就是Maya
Devi沐浴的池塘。后面的砖砌建筑是残留的寺庙遗址
就在这个菩提树下Maya Devi生下了佛祖
&&&&公元前249年,孔雀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阿育王(相当于中国的汉武帝)访问了这里,竖立起了阿育王石柱。随后附近建造了很多寺庙。西天取经的法显和玄奘都曾访问过这里。十四世纪末,入侵的伊斯兰莫卧儿帝国摧毁了这些异教徒的建筑。直到1896年,英国考古学家根据法显和玄奘记述,才使遗址重见天日的。
残存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皈依佛教后,为了泓扬佛教,下令在全国有名的佛教场所树起了30余根石柱。因为有阿育王的大力推广,佛教发展成了世界第三大宗教。(正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教成了中国第一大宗教一样)。
现在竖立在这里的石柱是复制品。
佛祖诞生地全景。
公园的小树上挂了不少佛祖的语录
这块牌子上写的是“我们的所在是我们思维的结果。思想是一切,我们想什么,就成为什么”
这块牌子上写的是“如果一个人带着邪恶的思想说话和做事,灾难就会伴随他,如同跟随在牛身后的车一样“。
公园里的路还是土路,尘土飞扬。这就是亚洲第二穷国所建的圣地公园。&
&&& 公园一景
公园里的尼泊尔小孩。
公园外有不少穷人向礼佛的佛教徒和游客乞讨
这位刚生产不久的少女怀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悲哀地在向路人乞讨。
Maya夫人在这里生下了佛祖,用来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二千六百年过去了,这位少女同样在这里生下了又一个将要受苦受难的婴儿。
圣诞节到了,Lumbini村的年轻人纷纷走向街头,头上喷着红色的颜料,兴高采烈地迎接节日的到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出家人逛台北101「沛納海」 網友:買給佛祖戴?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3名出家人逛「沛納海」專櫃被民眾拍下。(圖/翻攝「爆料公社」臉書社團)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出家人買名錶?一名網友近日在「爆料公社」臉書社團PO出一張照片,只見3名穿袈裟的師父在台北101逛「沛納海」(Panerai)專賣店,讓原PO酸說「這是要買給佛祖戴的嗎」?
原PO表示,照片拍攝時間是10月29日晚間7時,「先別管卡地亞了,法師有聽過沛納海嗎?」照片中,兩名師父坐著、一位師父站著,疑似低頭在看錶,他們前方則有一名專櫃人員。
對此,許多網友表示觀感不佳,「出家人不是都該清心寡慾嗎?所謂四大皆空」、「我要貸款蓋廟了」、「進去化緣幾隻沛納海出來」、「我想我知道我退伍後要幹嘛了」、「該出家了」;也有人說,「和尚不能用10幾萬的手錶嗎?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據了解,沛納海是義大利高級腕錶品牌,創立於1860年,至今已有155年的歷史。
沛納海在台北101的專賣店於今年7月重新擴大開幕,占地101平方公尺(約為30坪),相較於過去20坪左右的空間,足足多了10坪大,為全台最大店。而原PO貼出的照片明顯不同於現在的專賣店,因此應非近期內所拍攝。有網友則說,這張照片已流傳很久。
▼沛納海在台北101的專賣店。(圖/品牌提供)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 ? ? ? ? ? ? ? ? ?
生活熱門新聞
新北市三重一名21歲高姓男子成立「葡京娛樂城」賭博網站,員工多達21人,光從今年6月至8月,靠著500多名賭客吸金高達9億。警方將高男等22人以賭博罪送辦。
東森新聞雲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
& ETtoda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886-2-
回到最上面出家人,吃鸡蛋犯禁吗? | 推敲迷
我的图书馆
出家人,吃鸡蛋犯禁吗? | 推敲迷
本文来自站内主题#写食主义#慕容晓舟主编“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众所周知佛子茹素。然而有人言之凿凿现在僧人可以吃肉。普通人对荤素定义本来不迷惑,但有人见过有书上记载“荤”指五荤,即葱、姜、蒜、等气味辛辣的食材,这时候,原本似乎还算清晰的荤素观瞬间颠覆,但却一知半解,再也不能确定荤素到底为何物。那么究竟何为荤?何为素?鸡蛋该如何归类?牛奶该不该喝呢?蜂蜜呢?今天作者带你引经据典,逐条论证,一探究竟。荤荤,原音念(xun,一声)。佛教有五荤说法。五荤,在佛家另称为“五辛”,指五种辛味之菜。《楞严经》记载佛家五荤为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梵网经》谓:“五辛,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楞伽经》谓:“五辛,一大蒜、二茖葱、三慈葱、四兰葱、五兴渠。”《楞严经》、《梵网经》、《楞伽经》三部经书共汇集了下列七种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薤:小蒜(Allium bakeri)兴渠:阿魏(Ferula assafoetida)慈葱:火葱(Allium cepa var. aggregatum)茖葱(Allium victorialis)葱(Allium fistulosum)兰葱:韭菜(Allium tuberosum)那么佛家为什么不吃荤呢?佛家五荤的蔬菜多属于植物当中的葱科,这些植物的成分当中都含有大蒜素,当人体食用这些含有大蒜素的蔬菜后,在血液中会释放一氧化二氮,能令血管扩张,放松平滑肌,有改善勃起功能障碍的效果。因此,古代中医认为这能治疗阳痿,增进性欲。而性欲的产生,又影响到了佛教信徒的修行,并且与其禁欲的基本教义所背离,故为之禁食。腥近代讹称为含有动物性成分的餐饮食物为“荤菜”,事实上这在古代是称之为“腥”。“腥”字,作者摘录康熙字典中这样的解释“《註》:肉有如米者,似星。又凡膏亦曰腥。《正韻》:凡肉未熟曰腥。”大致意思就是说腥就是肉类(膏指肥肉,油脂)。佛教不吃荤腥的目的何在?前面说了,不吃腥是与其禁欲的基本教义所背离,所以不吃荤。为什么不吃腥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不吃肉呢?《愣伽阿跋多罗宝经》中有这么的说法:“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壹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意思是说,佛家认为,世间有六道轮回,而父母兄弟等六亲一直在轮回。你所吃的牲畜,可能就是谁前世后世的父母兄弟(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由己及人,故而不能食。《楞枷经》也有解释:“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所以,佛教不杀生,不吃肉,是因为有轮回。或者说,不吃肉即是救众生的第一步。牛奶、蜂蜜先说结果:牛奶,蜂蜜是可以吃的。认真说起来,牛奶真的没法“入轮回”……蜂蜜也算这一类型。原因是:因为牛奶,蜂蜜没有生命。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佛家“腥”的定义,并不是通俗所讲的“富含蛋白质”的解释。论据吗?《大般涅槃经》有这么一段话:“若言世尊作如是说,当知是为外道眷属,非我弟子。我唯听食五种牛味及油蜜等,听著革屣、憍奢耶衣。”如来也是吃过(牛羊)乳的,如来有过这么一段故事,“苦行之后,知其为外道法,遂弃之。接受牧女供养的乳靡,在菩提树下发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坐,经四十九日悟道成佛。”何为经中所提的五种牛味呢?还是《大般涅槃经》中有说:“… 如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醍醐,如是酪性,为从乳生?为从自生?从他生耶?乃至醍醐亦复如是。…”所以五种牛味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醍醐灌顶”,其中“醍醐”就是酥酪上的油鸡蛋那么鸡蛋可不可以吃呢?有说法认为,佛教认为一切精卵都有机会成长成生命,所以是腥,不可食用,鸡蛋,鱼籽之类都是如此。某网友在果壳网有说:“我在厦门大学时门口面馆经常和南普陀寺的和尚一起吃西红柿鸡蛋炒面,所以我看他们也没把它当腥。”那么,这位网友应该是亲眼所见,该如何论证?首先,作者不能从资料中找到确切解释,那么,我们不妨从侧面来推敲一下。既然佛家不吃肉的初衷是轮回,是救众生,那么鸡蛋算不算轮回呢?确实是个难题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将鸡蛋分为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了。因为受精卵可以长成小鸡,有生命,则算轮回,不能吃,非受精卵则不算生命,可以吃。【嗯,鉴于昨天推的有读者反映高能预警不够明显,今天还是装模作样地预警一下……】请注意,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闭眼快速划屏↓鸡的受精卵,又称“毛蛋”,也是一种著名与重口齐飞的地方小吃。出家人是断断吃不得的……作者认为,鸡蛋是尽量不吃的好,但是身体如果需要补充营养,吃也无妨。就算大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至少也厘清了鸡蛋的荤素定义吧。至于前文所谈的吃鸡蛋的和尚,可以从这里解释,下文也有另一种解释,因为下文的和尚不仅可以吃鸡蛋,更可以吃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有人引用道济和尚(活佛济公)的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据此声称信佛何必拘泥形式,为自己贪口福找借口。其实,这两句话后面还有两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被后世尊为莲宗十三祖的印光法师()有过如下论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五净肉:重头戏来了,为什么有和尚吃肉?《楞严经》里有说:“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大意是说,“比丘(僧人)”可以吃“五净肉”,这是佛祖“以大悲神力所加”。何为五净肉呢?作者只找到佛经三净肉定义。《十诵律》里有:“三种净肉听啖。何等三。若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疑。……自眼不见是生故为我夺命。……不闻是生故为我夺命。……心中无有缘生疑。是中有屠儿家有自死者。是主人善。不故为我夺命。”就是说,“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疑”者,为三净肉。五净肉,有人解释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残食)。从这般经义来讲,和尚是可以吃肉的!但是,到底该不该吃肉呢?不管是说我佛“大慈悲神力”所化的肉,还是“三净肉”“五净肉”,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化上人()浅释《楞严经》有这么一段话:学生问:佛既然戒杀,为何又用神力化五净肉,教出家人得食,为何不化蔬菜或稻米等呢?上人: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吗?学生:经文上说:“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大概是地理环境之限制,故佛陀便化肉而不化稻菜。不知这看法对吗?上人:佛陀既有大神力,在沙石之地,化蔬菜稻米,亦是轻而易举之事,根本不受地理环境之限制。莫如说:佛很了解众生的心理,知道一般人喜欢吃肉,就算某些出家人,要他立刻断荤吃素,他会感到吃大亏,舍不得肉味。佛为顺从人情,来接引这些人,先作一个方便,允许他们可以吃五净肉。并说明是佛力所化,没有命根。但在其他经论,如楞伽、大涅槃经等,都说得很清楚,为佛弟子,不应吃众生肉,因断大慈悲种性,是修净行的一个很大障道因缘。各位对这点,应该彻底明白,不应借口说佛允许出家人吃五净肉,便可随便开斋破戒,即是曲解经义,大错而特错!民国佛教教育第一人太虚大师()有论述: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杀生耳。……惟我中国汉人佛教信徒,戒杀放生,长斋念佛,成为必然之清规,而终身修持。此种美德,已成良善风尚,应发挥而光大之!……生命大流,六道轮回,生生死死,因果相续。一切胎、卵、湿、化之动物,或于过去无量劫中是吾父母兄弟妻子,或于未来世为吾六亲眷属。明此因缘,所见众生,当然发亲怜爱愍之心,不忍加以杀害。故戒杀为大乘之根本,素食为修行之必要。归纳而言,则今世之素食者,未必皆佛徒,佛徒未必皆素食。……“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怨恨厉气所结,乃现悲残之世界。提倡素食,大可以挽救世道人心也。该不该吃肉,诸位应该明白了。注:佛教分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持戒不同,有禁肉,有不禁肉。作者不敢仅仅依据经文和前人话语就妄下结论,谨作科普。(作者非佛徒,可能有断章取义,不明佛理之处,若有谬误,还望不吝赐教。转载需注明出处。)文/赵民赵民,在职文案。来源:十五言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出家人相爱的果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