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查询这样,没有征信能过吗

小常识~网上查征信为什么无法注册?
我在公众号(信而有征
微信号credit0123)里很早就介绍过,如何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www.pbccrc.org.cn)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详见。
设立互联网征信查询渠道,主要目的是为信息主体提供了解本人信用信息和信用状况的便捷途径。因为,网查的征信报告是简版,只有比较简略的信息,比较适合个人了解自身情况,如果需要对外出具,网查的报告就太简单了,如下图。
在互联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很重要的一步是先注册成功。注册界面如下:
但是,我在百度知道、百度贴吧里,经常看到有人问,在网上注册查征信,为什么无法注册呢,有截图为证。
这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征信系统有故障,或自己的问题。而是征信系统真的没有收录您的信息,所以无法注册。换句话说,注册的目的是查信息,那本来就没有信息可查,注册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无法注册的这些人,按照行话叫作“纯白户”,就是指个人信用状况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痕迹可察。如果“纯白户”第一次到人行柜面查,人行工作人员可能会告诉打不出来,或者打出是这样的(在柜台查征信报告,“纯白户”是这样子显示的)。
为什么会有“纯白户”呢?很好理解,目前全国有13多亿人,然而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有记录的只有8亿多人,这8亿多人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银行在为个人办理信贷业务时上传的,也就是说,征信系统只收录了这8亿多与银行有过信贷往来的人的信息。这样,也就意味着有近五亿人查不到征信记录,老人和小孩查不到很好理解,中青年查不到,一般是没有办过银行信贷业务,信息未被上传。
网上注册查征信,好比到某个公司或单位找人一样,你来到门口传达室,说要找王五,传达室大爷说,我们这从来没有人叫王五,你不能进来。如果确有其人,大爷就允许你登记入内,找王五。
还有一点,“纯白户”并不意味着信用好,就像让你评价一个陌生人好坏一样,没接触过,没有评价依据,无法评价。实际上,银行等信用评价机构对“纯白户”的信用评分是比较低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业的繁荣,征信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征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新生事物。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征信缺乏常识,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影响自己的生活。
文为微信公号“信而有征”原创,
请搜索订阅:微信号:credit0123
或扫下面二维码订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腾讯“微粒贷”征信查询授权引质疑 或影响贷款|微信支付|微粒贷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腾讯“微粒贷”征信查询授权引质疑 或影响贷款
  北京商报讯(记者 闫瑾)微众银行“微粒贷”在微信端正式上线5个多月质疑不断。昨日有用户爆料称,用户只是打开了微信里的“微粒贷”看看,没想到微众银行居然就向央行查询了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并记录了一次贷款申请。对此,微众银行回应称,在点开“微粒贷”时都会弹出授权查询的弹窗。
  据该用户称,微众银行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会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并直接以“贷款审批”名义去查询个人征信记录。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微粒贷”常见问题的征信栏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当首次使用“微粒贷”,选中同意《人民银行征信查询授权及借款相关协议》并点击“查看我的额度”,输入微信支付密码并验证成功后,即代表授权银行到央行征信中心查询征信报告。
  微众银行提供给北京商报记者的《微众银行关于“微粒贷开通流程”的说明》,其中提到, 当用户“点击查看额度”申请开通微粒贷时,页面主动提示用户阅读《人民银行征信查询授权及借款相关协议》并勾选授权;如用户没有勾选,即出现弹窗提示用户阅读协议;后续亦需用户进行密码验证,才会向央行查询用户征信记录以评估可贷金额。不过,有市场人士提示,由于授权通过网络进行,会不会是操作过程中出现了bug才没有显示弹窗。
  同时,爆料称,微众银行直接以“贷款审批”去查询个人征信,遭到了其他银行的寻问,怀疑用户申请被拒。
  微众银行解释,申请(开通)“微粒贷”和向其他银行申请信用卡、房贷一样,受理银行均会查询央行征信记录,查询事项也完全一致,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事实上,“微粒贷”查询个人信用记录问题并非第一次被质疑。此前,也有媒体质疑过微粒贷在没有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会查询用户信用记录并载入征信报告。
  另有业内人士建议,网上金融操作需谨慎,用户不宜随意开通过多贷款借钱功能,造成即便没有贷款,征信记录也会有留下曾经发生贷款的记录,如果用户的信用报告中机构查询记录过多(半年内超过6次),也会影响贷款审批。
不能因为乐视超级汽车的关键词里有:生态和阿斯顿马丁,我们就把...
银行卡间资金与第三方体系内资金的争夺将会在未来更加激烈,而这...
为了避免后续维权困难及成本过高,建议大家提前安排商标检索及注...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积极扩张,Uber的国际业务2014年亏损2.37亿美元。
马斯克本人遇到把他和史蒂夫·乔布斯相提并论时,总是谦虚地加以否认。查看: 4037|回复: 15
【新闻】微信支付又出大事 未经授权查个人征信 导致用户无法办房贷
入门会员, 积分 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0.7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474 nb
联谊分0 分
本来可以安静地做个社交工具,但偏偏想把人的钱袋子全管起来,一个聊天工具干跟钱相关的事,果然是不让人放心。昨日有微博用户爆料,自己只是打开微信里的“微粒贷”看了看,没想到腾讯居然就向人民银行查询了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并且记录了一次贷款申请。这直接导致该用户无法顺利申请房贷。
微粒贷是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去年5月17日推出的一款产品,也是微众银行的首款产品。日正式在微信钱包上线,个人贷款总额度在500元~20万元之间,单笔最高可借4万元。用户只需要绑定过银行卡,就能一键点击“借钱”,系统会在几秒钟之内判断个人信用情况,并给出一定的额度。产品上线后一度形成一股晒额度的热潮。
谁想到,这“一键借钱”,几秒钟判断个人信用背后,居然是微众银行瞧瞧去人民银行查询了用户的个人信用记录。腾讯一直以来只是一家聊天社交的公司,缺乏对用户的信用积累,其实查询下个人信用记录也没什么,但微众银行一是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会查询个人征信记录,二是居然直接以“贷款审批”的名义去查询个人征信记录,也从来没有明示用户其中会带来的影响,这其中带来危害可就非常巨大了。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而微粒贷只是用户查看额度时点一下确认就被查询了记录。据网友“捌捌捌捌捌捌捌捌爷”反馈,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留下了微粒贷的“贷款申请查询”的记录,再去银行申请房贷,银行直接打电话来问“为什么之前有过一次贷款申请查询”,“是不是之前有个人贷款没申报,还是被别的银行拒过”,直接影响到房贷的申请。
其实微粒贷的坑还不止于此。在使用微粒贷的过程中,如果你的授信额度是50000元,哪怕只是借了1块钱,在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上显示的都是“发放贷款50000元”。微粒贷官方对此的解释是,微粒贷是“循环贷款”产品,根据人行征信报送规则,循环贷款在征信报告中的“发放额度”实际为产品的“授信额度”。因此,你的微粒贷有多少授信额度,即在征信报告中体现为发放多少金额的贷款。
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样的乌龙情况,直接跟微信上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方式有关。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如果去银行申请房贷等贷款,银行会要求开一个很高的收入证明,来证明偿债能力。以往晒额度时引以为豪的额度,这时候就变成额度越**烦越大。而唯一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千万不要轻易点击微粒贷按钮!
入门会员, 积分 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0.7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474 nb
联谊分0 分
微信里的这个按钮千万不能点!否则办信用卡和房贷全完蛋
微信里上线了微粒贷,给部分用户进行了推送。但是,千万不能点这个按钮,否则以后版信用卡、办房贷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好奇害死猫,已经有人中招。2月27日,有用户在微信朋友圈与微博,发布了自身的惨痛经验。这两天申请房贷,银行去查询个人征信记录,结果发现在2015年底有过一次贷款申请查询,房贷办理受到影响。然而,据该用户的描述,她此前并未办理过银行贷款。自己去央行网站查了一下个人征信记录,发现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对自己发起了贷款审批,因而在央行征信系统里留下了贷款审批记录。事实上,用户并未向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申请过任何贷款。经过再三了解,原来,用户在2015年底收到微信的推送,在微信钱包里,发现有带红点的“微粒贷”三个字,点开看了一下就关掉了。结果就被微众银行在央行征信系统发起贷款审批并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我只是点开看了一下,并未有任何授权与借钱行为。微信有什么理由,去央行查看我这辈子开了几张卡,借过多少钱?!”很多用户对此非常愤怒。在网络上搜索也能发现,有此经历的用户并非少数,很多人都是点开了一下微粒贷,就被记上了“贷款审批”的记录,从而办信用卡、办理房贷都受到了影响。
入门会员, 积分 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0.4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8130 nb
联谊分0 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4811 nb
联谊分0 分
真的假的 如果这么无法无天 谁敢继续用微信啊!
- T50-65,X62-13
黄金会员, 积分 1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技术分6.4 分
资产值198581 nb
联谊分0.1 分
我擦,赶紧退出!
中级会员,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61525 nb
联谊分0 分
支付宝更可怕
用了这些东西,简直你的身家性命都是他的了,想怎么弄你就怎么弄你,高兴怎么弄你就怎么弄你,还可以没事就弄你玩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775 nb
联谊分0 分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51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尼玛,刚看了我也被查了一次
初级会员,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1520 nb
联谊分0 分
什么鬼啊!
初级会员,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0.8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40946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不用微信,更不用微信支付,也不贷款。好吧,老古董路过,麻花疼够坑啊
入门会员, 积分 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0.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6043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不用微信,更不用微信支付
初级会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9350 nb
联谊分0 分
不用微信支付
初级会员, 积分 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技术分0.2 分
资产值17452 nb
联谊分0 分
不用微信,更不用微信支付
初级会员,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13778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早就不用微信了。
初级会员,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3812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微信这么危险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467 nb
联谊分0 分
人民银行也垃圾。
之前网上都传说,自己查一次征信,增加一次贷款难度。
月全勤勋章
年全勤勋章2014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注册8年以上会员
金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注册10年以上会员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msenz Inc & 51nb.com59被浏览36,996分享邀请回答33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玩微信的一定要注意了,微粒贷查看“我的额度”后果很严重!
近日,有一微博用户爆料称,只是打开了微信里的“微粒贷”看看,没想到微众银行居然就向央行查询了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并记录了一次贷款申请,在其申请房贷的过程中被查出来。
温总百度搜索“微粒贷”,发现了不少质疑它征信的文章和评论:起因就是这个微博爆料,据该用户称,微众银行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会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并直接以“贷款审批”名义去查询个人征信记录。
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对此,北京商报发布了微众银行的回应:大家注意,说的就是这里:有用户表示,他就是勾选了这一步,让微众银行直接以“贷款审批”去查询了个人征信,结果他在贷款时遭到了其他银行的寻问,怀疑他此前有过贷款申请并且被拒。也有用户爆料称自己申请信用卡都因此被拒了。
对于征信的质疑,然而,这个“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结论可能太过武断了。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到银行进行商业贷款时,银行会调查我们的征信记录,来查看我们曾经在那些银行发起过贷款,贷款的结果又是如何?如果用户的信用报告中机构查询记录过多(半年内超过6次),就会影响贷款审批。其实道理很简单,试想,若是一个人在短期内在数十家银行有过信用查询记录,说明他很有可能向这数十家银行申请过贷款,首先借款动机就存疑;若是这些记录都未审批通过,那么必有隐情。
面对这样多次被拒的客户,银行的客户经理自然会格外严格一些,贷款审批就极有可能被延误。虽然网络银行的征信记录存在特殊性,通过网络勾选的方式形成的书面授权文件存在误选的可能,多次记录也许并非主动申请贷款,所以央行以后或许会将网络银行和实体银行区分对待,但在今时今日,胡乱勾选授信协议显然是不明智的。
所以,温总建议,大家在网上进行金融操作时需要格外谨慎,千万不要随意开通过多贷款借钱功能。没有需要的话,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点选查看自己的借款额度哦~
以下转载来自“南方都市报”的文章,
文尾有重要科普请耐心看完
微粒贷“偷查”个人征信?发放额度为何变授信额度?
中金社日消息,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
近日,微众银行旗下的微粒贷“邀请好友得iPhone”以及“查借款额度,立拿5元现金”等营销活动刷屏微信朋友圈。不过也有用户担心查看微粒贷额度被查个人征信且留下查询记录后,会不会影响到房贷、信用卡申请?还有用户爆料称,微粒贷授信额度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变为了发放贷款,占用授信总额。
对此,微众银行方面昨天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通过电子方式确认客户的征信授权意愿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槽点1:微粒贷“偷查”个人征信?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因为参与了微粒贷的“邀请好友得iPhone”以及“邀请你查看微信借款额度,立拿5元现金”的活动,个人的人行征信报告中就多了一条来自“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查询记录,事由为“贷款审批”。
事实上,据南都记者了解,在获取额度的时候,用户需要勾选了同意相关条款后,输入支付密码才可看到相应额度。其中,勾选同意的条款是指“同意微众银行查询人民银行征信记录授权协议及借款相关协议”。
对此,微众银行方面向南都记者表示,微众银行在微粒贷产品“获取额度”页面的显著位置展示征信授权协议,只有客户阅读且主动勾选同意相关条款,并通过支付密码验证通过后,微众银行才会以“贷款审批”名义发起个人征信查询。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通过电子方式确认客户的征信授权意愿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但是已有部分网友反映因查看过微粒贷额度,征信报告上多出了微众银行的“贷款审批”记录,从而导致在申请信用卡时被拒绝,或是办理房贷时被银行要求对微粒贷的“贷款审批”项进行解释。
那频繁查询征信记录是否对征信信用有影响?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风控部人士就向南都记者表示,只要用了人行的征信系统查询都会有记录的,而且每发起一次就有一条记录。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如果客户通过网络不停地查询就会形成很多条记录了,这对银行的审批会有影响,特别有很多银行信用卡是系统自动审批判断,它不会自动识别查询的原因,所以就会自动拒绝。
而据人行征信中心介绍,放贷机构在放贷时会关注信用报告中“硬查询”情况。所谓“硬查询”,是指因为审查个人的贷款申请而产生的查询记录,比如信用卡审批、贷款审批等。
平安银行信用卡部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银行在用户提交申请信用卡后,会特别关注信用报告中“硬查询”情况,这是央行的“规定动作”。如果短期内硬查询次数较多,银行会特别顾虑申请人多次“硬查询”的原因,比如是不是经济紧张需要多次申请贷款,或是多次查询却并未办卡可能是征信有问题。
不过,微众银行对此的说法是,微众银行也仅会在客户首次申请额度时才会以“贷款审批”名义查询人行征信,不存在“点一次查一次”的情况。且单一一次“贷款审批”查询,不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是否良好,主要取决于个人履约能力。
槽点2:发放额度为何变授信额度?
除了对微粒贷是否存在“偷查”征信存在质疑以外,也有网友反映在使用微粒贷的过程中,虽然总共授信额度是1.8万元,但是实际只借用了一部分,但征信报告却显示微众银行发放了1.8万元的个人消费贷款。
对此,广东某国有行银行卡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银行在审批时更有可能将其理解为发放额度,会相应缩减可贷额度。
简单地说,如果被占用了授信额度,客户去申请房贷时,可申请的最高额度有可能需要扣减掉此部分额度,相当于客户能从借的钱就少了。
不过,微众银行方面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微众银行表示,微粒贷作为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循环贷款,微众银行也会严格按照人行规范进行征信执行,且报送内容和实际业务内容一致。微众银行根据客户每月报送时的“所有未结清借据的发放金额合计值”报送“授信额度”字段,并以“发放金额”在客户征信报告上展示。
换言之,当你的微粒贷有1万元授信额度时,如果你仅借款1笔5000元且在微众银行报送时未还清借款,您的征信报告上届时会体现“发放5000元”、“余额5000元”的信息,其中“发放5000元”表明你实际借贷5000元,“余额5000元”表明您暂有5000元借款未还清。
科普栏*知多D
问:个人征信在哪些方面有用?
答: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广泛应用在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卡审批和贷后管理中,还用于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许多活动中。
问:谁能查询我的信用报告?
答:你让谁查谁就能查。也就是说,经过你的书面授权同意并约定了查询用途后,被授权的机构或其他人就能查。查询最多的是商业银行等放贷机构,其他还可能是与你发生经济交易的生意伙伴、用人单位等。
问:查询记录会保存多久?
答: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介绍,查询记录详细记录过去两年内,何人、何时、因何原因,查询了你的信用报告,放贷机构查和本人查都展示在查询记录中。
问:使用京东白条、花呗、借呗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也会留下“硬查询”吗?
答:答案是不会的。南都记者向蚂蚁金服方面求证得到答案:目前借呗、花呗根据用户的网购行为、信用数据和自主提交的支付宝信息资料等,通过大数据模型,给用户授信,开通花呗或借呗。京东白条的开通情况也类似。
内容来源:南方都市报(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值班编辑:故意
联系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