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资和2017年什么粮食会涨价,所有商品都在涨价:农民出路在哪

除了工资和粮食,所有商品都在涨价:农民出路在哪除了工资和粮食,所有商品都在涨价:农民出路在哪谈天下事做明白人百家号每当到了年底的时候,大家都会关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物价会变得这么高了?为什么粮食价格越来越低了?为什么我的工资还是那么多?一年已经过去了,似乎除了商品价格在涨之外,什么都没变,所以我们变得更穷了。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如果按照经济结构来进行划分来说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更加形象的来说就是养猪人,杀猪人,卖猪人。如果可以进行选择的话,很多人都喜欢成为一个卖猪肉的人,所以说养猪人和杀猪人就少了,猪肉得不到供应自然价格会上涨。卖猪的太多了,自然利润就会减弱。当然这是一般的经济结构中的比喻,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两把大手来进行调控,首先最重要的是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买家市场和卖家市场来进行市场的自我调整。如果有人一定要破坏市场秩序的话,也没关系,我们有国家宏观调控,这样的话经济从总体上来说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泡沫。只是无论市场调节机制合适国家宏观调控,最薄弱和最微薄的地方在于最底层的农民,无论哪种机制进行变动,他们的利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这个缺口谁来补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谈天下事做明白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谈天下之事,分享个人心得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444829/'+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444829/'+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浏览/回复9032/40
李昌平: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春节闲,写《话说水利》。可能是近期纠结水利的缘故,昨天晚上做了一梦:天下大旱,土地生烟,万物不生,人如饿狼,结群残杀……,被人追杀,走投无路,掉入废井……&&&&&&&&&&&&&&惊恐万分中回到现实,大汗淋漓,冲澡,如是写《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一文。&&&&&&&&&&&&&&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手中有粮、稳稳当当!这就是中国。手中无粮,人心惶惶!这就是朝鲜。&&&&&&&&&&&&&&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一:中国人吃饱饭并非因为“分田单干”了&&&&&&&&&&&&&&吃饭是一个国家天大的事,永远都是。&&&&&&&&&&&&&&咱们中国人不缺粮好多年了,多数城市人可能还以为是“分田单干”的功劳。其实是误解。“分田单干”是1982年在全国推开的,在最初的1-2年里,的确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分田单干”在1984年后就对粮食增产几乎没有积极作用了。因为从1984年开始,我国农业劳动力就开始大量非农就业,到90年代就是“3899”(妇女老人)农业了,现在则是“99”(老人)农业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逐步下降,但粮食产量依然在逐步增长,这完全是因为我国的水利基础较好,且大量增加肥料、农药、杂交稻种子等投入的结果。&&&&&&&&&&&&&&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0731万吨,化肥投入为&1739.8万吨&,到2007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50160万吨,化肥投入为5107.8万吨。粮食增产了9429万吨,增长21&%,但化肥投入增加了3368万吨,增长&200&%。&&&&&&&&&&&&&&我曾经请教一个农业专家:如果现在化肥投入减少到万吨的水平,我国的粮食产量估计下降多少?专家的结论是产量至少下降一半。我请教过数不清的农民:要是减少一半的肥料投入,粮食产量会减少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回答是减少3-4成。很显然,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靠肥料等堆出来的。&&&&&&&&&&&&&&如果有人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分田单干”农业制度和合作社农业制度相比,“分田单干”不仅不能带来粮食产量的增长,相反还是粮食增产的阻碍,要想在不增加肥料等投入的情况下,让粮食进一步增产,就得重建村社合作农业制度。估计大多数城市人不会相信这个观点,因为他们听到的一直是合作社农业是大锅饭,农民偷懒,是小岗村“分田单干”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才保证了中国人饭饱吃的宣传教育;或许还会有去公社化意识形态极强的少数人会给主张村社合作制农业的人扣上“极左”或“反改革”的帽子。&&&&&&&&&&&&&&公众如果摘除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客观评估“分田单干”和“村社合作”两种农业制度的粮食生产绩效,结果是明明白白摆在那儿的:即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分田单干”农业并不一定就比村社合作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和规模效益好。例如:河北东光县古树于村村民2008年自发组建农业合作社,重建农田水利,耕地集中由合作社统一种植,10%的种田能手种全部的土地,90%的劳动力离开了土地非农就业,不仅农产品(粮食为主)产量增长20%以上,且肥料等投入比过去减少15%以上,至于解放劳动力后带来的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就更显着了。无独有偶,河北石家庄周家庄公社一直沿袭人民公社体制(一直没有“分田单干”),无论单位面积产量还是规模效益都比周边“分田单干”农村高出很多(人均收入是周边村庄的2倍以上),且单位面积投入的化肥等石化物质投入也更低。至于遇到去冬今春这样的“大旱”,古树于合作社和周家庄公社的制度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一点“旱灾”的迹象都没有,而他们周边&“分田单干”的村庄却是实实在在的“田地生烟、万物不生”——“旱灾”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实践证明,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分田单干”农业比村社合作制农业有优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社合作制农业比“分田单干”农业更有优势。&&&&&&&&&&&&&&我国&“分田单干”农业制度已经维持30年了,其粮食增长的边际效益逐年递减,现在已经对粮食增长毫无作用了,甚至有了负作用,“分田单干”农业完全是在依靠过渡的化肥等石化物质的投入和透支过去水利积累、高代价的维持其粮食增长,现在是到了必须改革“分田单干”农业制度的时候了。&&&&&&&&&&&&&&面对“分田单干”制度下的地越种越板结、化肥越用越多、抗灾能力越来越弱、粮食安全越来越难、农业效益越来越低的困境,地方政府官员和城市学者专家中受80年代中后期以来所形成的去人民公社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多都不是积极主张东光古树于合作社农业制度的,而是积极主张千家万户的农地向大公司“流转”、搞所谓的“公司主导型”的现代农业。排斥小农合作制农业而积极推动资本下乡主导农业现代化的人们忽略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一是大资本下乡通过所谓的“流转”得到农民土地后,大多都是不会生产粮食的,这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二是中国的现代化——减少农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温总理曾经说中国现代化还“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中国现代化减少农民的漫长过程中,一定会多次出现2008年数千万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危机,因此,为应对农民“进城——回乡——进城”的多次反反复复,资本下乡兼并农民土地的农业现代化是应该尽可能避免的。&&&&&&&&&&&&&&现在到了严肃思考我国农业制度创新的时候了,很紧迫!&&&&&&&&&&&&&&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二:中国占全球7%的耕地&消耗全球35%的氮肥&&&&&&&&&&&&&&中国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1/5的人口。中国人用事实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置疑,中国人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这是中国人在全球人面前倍感骄傲的一件事,非常了不起!&&&&&&&&&&&&&&但在国内,很少有人提及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占全球7%的耕地,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单位面积上的磷肥和钾肥使用量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0731万吨,化肥投入为&1739.8万吨&,到2007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50160万吨,化肥投入为5107.8万吨。粮食增产了9429万吨,增长21&%,但化肥投入增加了3368万吨,增长&200&%。&&&&&&&&&&&&&&尽管我国是磷矿储备大国,但按照现在的消耗量算,磷肥仅仅够用30年。我国严重缺钾肥,现在钾肥自给率不足15%。2010年1月份中国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签署的钾肥到岸价仅为350美元/吨,而中化化肥与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签订的、2013年到岸价,分别为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钾肥会不会成为“铁矿石第二”呢?将来会不会出现3斤粮食换1斤钾肥的局面呢?很是令人担忧啊!&&&&&&&&&&&&&&庄稼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哪一种肥料都是“水桶的一块板”,都不能缺的,缺了就会大幅减产。从一定意义上讲,粮食产量很大程度上是由氮磷钾决定的。中国人种地球7%的地,消耗地球35%的氮肥和30%以上磷肥钾肥,如果有一天,中国像朝鲜一样缺肥了,粮食产量由10000亿斤减少到6000亿斤以下,饿死人将以亿来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论是“中国梦”还是“中国模式”,即刻“神马”都不是了。&&&&&&&&&&&&&&我们现在消耗的石化物质越多,我们子孙后代的粮食就越少。这是我族要明白的民族责任。&&&&&&&&&&&&&&农业对石化物质的依赖度越高,粮食安全的风险也越高。这是我民要明白的基本道理。不讲这个,天天鼓吹7%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而不说7%的土地,用了全球的35%的氮肥,这种极其低级的忽悠最好不要再忽悠了!&&&&&&&&&&&&&&我国1949年的粮食产量是11318万吨,1978年的粮食产量是30477万吨,29年增产了19159万吨,这是在极少增加石化物质投入(主要是通过合作农业、种子选育、栽培技术和水利建设实现的)的条件下取得的。1978年的粮食产量是30477万吨,2007年的粮食产量是50160万吨,29年粮食增产了19783吨,但这是在增加了(=)4223万吨化肥和杂交技术获得突破的条件下取得的。从这点上看,前29年的农业增长还是有值得总结的经验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三:“刘易斯拐点”——粮食高补贴时代来了&&&&&&&&&&&&&&不管怎么说,中国农村的老人们还是用全球7%的土地种出了够全球20%的人口吃饱穿暖的农产品,且政府只给了极少的农业补贴,这是事实。肥料和杂交稻种子用的再多,也是农民自己掏钱买的。&&&&&&&&&&&&&&感谢农民,感谢中国农村数千万老人们!是中国农村的老人们既帮助“农民工”看了孩子,还种了“农民工”抛弃的土地,为十三亿人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食物。&&&&&&&&&&&&&&我们一定要对中国农村数千万的老农民心存感激,因为中国的老农民为全国人民吃到便宜的食物做出了奉献。我们拿大米和日本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日本农民生产出稻谷,政府要以11-12元人民币/斤的价格收购,否则,日本农民是不会生产稻谷的。日本市民不可能接受太高价格的大米,日本政府还要补贴市民。在日本,农民是不会考虑市民是否吃得起大米的问题的,市民也不会要求政府靠压低农民的稻谷价格来获得廉价大米的。&&&&&&&&&&&&&&有人会说,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很便宜,为什么不进口呀?除了东南亚等不发达国家的大米是低补贴生产出来的外,发达国家的大米都是高补贴生产出来的。管他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买得到就好了。可是,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大米等粮食的供给寄托在国际市场上,都必须尽量做到基本自给。一是因为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商品量不大,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样人口大国,一旦指望国际市场上购买大米等主粮,市场立马就会出现逆转——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粮食价格就会暴涨。二是因为怕受制于人,有那个正常国家愿意将吃饭大事寄托于别的国家的身上呢?&&&&&&&&&&&&&&中国人这些年吃到了便宜的粮食,真的要感谢农村的老农民们。但是,廉价粮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从今年起,中国的粮食价格将进入一个持续以两位数增长的10年,且中国农业的高补贴时代到来了,中国每年的农业和粮食补贴也会以两位数增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了。&&&&&&&&&&&&&&中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执行得比较有力度始于1989年,此后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由1.2%以上逐年下降到在0.8%以下。2002年开始,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2-3个村并一个学校的现象。现在,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了,经济速度还保持9%的增长,每年需要的农民工劳动力在增加,而90后逐步开始就业后,农民工劳动力新增供给明显减少。2011年的工价比2010年至少上升了20%。&&&&&&&&&&&&&&工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粮食上涨了20%以上。&&&&&&&&&&&&&&在中国没有出现“刘易斯拐点”之前,中国农民工的工价是由粮价决定的。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民工工价十几年基本不涨,因为粮食一直是涨涨跌跌的,是被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1990年,中国的粮食(水稻)收购价是0.22-0.24元/斤,2011年的粮食(水稻)最低收购价是1-1.1元/斤,只涨了大约5倍。但是同期的生产资料价格涨了20倍多。1990年农民在深圳打工的工资大约是400-500元/月,2010年深圳农民工工资大约元/月,涨了5倍。但是全国各地同期的公务员工资大约涨了40-60倍不等。粮价和房租的价格更是没得比了。所谓的中国“比较优势”,就是低工价优势,低工价是低粮价的结果,低工价优势就是可以给欺负农民的优势,这就是全世界资本家喜欢在中国投资的核心优势。但是,在中国的“刘易斯拐点”逐步出现后,农民工工价的补涨是不可避免的,工价的补涨也必然带来粮价的补涨,粮价的补涨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价的补涨。未来10年,粮价和工价每年出现两位数的补涨是不可避免的。有人会说,生产资料、房价和公务员工资等会涨得更快,有可能,但必须控制住。如果公务员工资、生产资料价格和房价比农民工工资和粮价涨得还快,一定会出大事!&&&&&&&&&&&&&&出什么大事?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知道。但一定得出大事!就因为“刘易斯拐点”开始在中国“拐”了,就不能压低粮价和工价了?是,是的!&&&&&&&&&&&&&&我甚至可以肯定,中国如果2011年不大量进口粮食,中国的新粮上市就会出现严重的惜售和抢购。中国如果大量进口粮食,就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粮价飙升和钾肥价格的暴涨,反过来会促进国内粮食价格的飙升。我曾经有专门的文章谈“中国拐点”,不仅全球制造业有“中国拐点”,全球有“铁矿石中国拐点”“钾肥中国拐点”“石油中国拐点”“美元中国拐点”……当然会有“粮食中国拐点”。只要出现了“中国拐点”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全球化的中国因素,是最大的因素;对“中国拐点”的把握,是所有投资者、特别是投机者必修的功课!经济学人在国内经济问题上,一定要关注“刘易斯拐点”,在国际经济问题上,一定要关注“中国拐点”。“中国拐点”不会因为它是李昌平(非经济学家)最先提出而不被经济学家们关注,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不关注李昌平“中国拐点”论,相信“中国拐点”论也会“出口转内销”的。&&&&&&&&&&&&&&扯远了,回来!&&&&&&&&&&&&&&政府在2010年下半年犯了一个大错误,出台的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实在太低了,不到1元/斤,谁会扩大种植面积呢?谁会为小麦抗旱操心呢?现在干旱了庄稼人的庄稼,庄稼人不操心,温总理操心,各级政府比庄家人还操心。这种“生孩子的不给力,抱腰的给力”的怪现象,除有秀一秀的意义外,对粮食增长有多大的意义呢!?&&&&&&&&&&&&&&政府在2011年1月接着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出台的水稻最低收购价只比去年增加了10%,早稻的收购价只有1.03元/斤。这样的价格刺激,农民怎么可能有种早稻的积极性呢?我国南方早稻和晚稻基本上都是旱涝保收的,中稻生育期长,且在雨季和汛期,中稻总是多灾多难,年年如此。因此,刺激南方稻作区农民多种早稻对稻区粮食增产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常识,但我们的决策者们忘记了常识。&&&&&&&&&&&&&&我可以肯定,今年的粮食一定减产!粮食减产就会涨价,粮价涨就会促进工价涨,工价涨就会更少的人生产粮食,粮食就更少,粮价就会更高,如此循环。这样的循环对农民和农民工不是坏事,对政府稳定物价和社会是很大的挑战。&&&&&&&&&&&&&&为了控制物价,央行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是积极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还很难说。控制和稳定物价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幅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储备。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储备不足,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对调控物价有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有人说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是为了控制房价,为了控制房价不简单吗?一方面对二套和二套以上房屋征税,另一方面把央行冻结的十多万亿的资金的十分之一贷给政府做廉租房。这两招就得了,需要这么无限制的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吗?这样既费劲,又不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风险。&&&&&&&&&&&&&&中国缺统筹全局的人,粮食生产的搞粮食生产的,粮食经营的搞粮食经营的,肥料的搞肥料的,土地管理的搞土地管理的,进出口的搞进出口的,发改委搞发改委的,地方搞地方的……东扯西拉、各搞一气、物价上了天、经济矛盾一大堆,最后就指望周小川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解决问题,笑话!CPI高到低,还是低到高,那一次不是通过向农民(压低粮价)和农民工(压低工价)转移危机实现的。很多人真的以为是周小川在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经济学家族中的赵本山忽悠的结果!&&&&&&&&&&&&&&又扯远了。回到工价和粮价上来。&&&&&&&&&&&&&&“刘易斯拐点”来了,农民工工价不能压了,粮食价格也不能压了。周小川的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招数不灵了。&&&&&&&&&&&&&&如果农民工工价3-5年内涨到元/月,如果继续维持“分田单干”的农业制度,对应的粮价(稻谷)应该不会低于2.5元/斤,否则连农村老人们也不愿意生产粮食的。在“刘易斯拐点”出现后,工价3-5年内涨到元/月是没有问题的,要是粮价涨到2.5元/斤以上的话,加上投机炒作,会不会出现麻烦呢?我不知道。但高补贴是不可避免的!给市民补贴,给学校部队补贴,给肥料厂商补贴,给粮食生产者补贴,给粮食储备部门补贴等等。一年几百亿就打发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年补贴几千亿、甚至更多的时代来了!&&&&&&&&&&&&&&中国无疑已经进入粮食高补贴时代了!&&&&&&&&&&&&&&如果继续维持“分田单干”农业制度,学习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补贴办法,估计一年补贴高达万亿、甚至几万亿,财政是承受不了的;如果学习美国的大农业制度,让资本下乡搞农业,估计补贴少不了,但粮食安全不一定有保障。“刘易斯拐点”来临后的中国,为保障粮食安全,改革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迫在眉睫了!过去的“长久不变”“永远都不要变”和“承包权物权化”的承诺都可能是废话和废招了!&&&&&&&&&&&&&&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四: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走回头路似乎很难避免了&&&&&&&&&&&&&&粮食一旦供给不足,就是头等大事,其他过去认为都是大事的事都会变成小事了。譬如:“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30年不变”、“长久不变”、“承包权物权化”&、“承包农户自主生产经营权”等等;譬如: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村金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等等;譬如:水利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技术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等等;譬如“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等等。都会变得无关紧要了,紧要的是怎么找到对“粮食安全危机”最有利的办法。&&&&&&&&&&&&&&我认为3-5年内粮食出现较大缺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可能办法有:&&&&&&&&&&&&&&第一招:大幅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但由于现在已经没有农民共同体发挥作用了,投入再多的钱搞水利,增产粮食的效果不会很明显,在“分田单干”的背景下,这招不灵。如果搞水利社会化、市场化,这招不仅不灵,还是损招。如果农民共同体得到巩固和加强,这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参考李昌平《话说水利》)&&&&&&&&&&&&&&第二招:提高粮食直补标准。这招不灵,因为现在的粮食直补是按照土地面积直补到户的,补贴不到粮食生产者,再多的粮食直补对增加粮食供给几乎没有作用。(参考李昌平《粮食直补不如提高最低收购价》)&&&&&&&&&&&&&&第三招: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增加良种和肥料的供给。现在的农民没有组织,无法和生产资料供给商博弈,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就只能靠政府对生产资料生产商和经销商实施高额补贴了,即使补贴了,未必销售到农民手上的生产资料价格就会便宜。因此,在“分田单干”农业制度下,这招也不灵。如果农民高度组织化,这招会有作用。&&&&&&&&&&&&&&第四招:重建乡村农技推广队伍。这招会有作用,但在“分田单干”农业制度下,作用不是很大,如果在合作社农业制度和集体农业制度下,这招效果会事半功倍。&&&&&&&&&&&&&&第五招: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强制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由公司主导农业生产。这招在短期内可以增加粮食供给、且还会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但一旦公司得到了农民的土地,成为了地主,公司就不会生产粮食了,要生产粮食可以,但需要更多的补贴,因为公司从是非粮食生产的机会收益大于小农从事非粮食生产的机会收益。这招的另外风险是小农失去土地了,一旦经济危机发生,大量的农民工失业后无法返回农村和农业,可能会出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菲律宾出现的情况,农民&“农村土地革命”升级为农民工“城市民主革命”。“城市民主革命”要的不是农村土地了,要的是政治权力——政权更迭。这招,至少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不会使的。&&&&&&&&&&&&&&第六招: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这招既要花很多的钱给粮食收购部门——刺激农民生产,又要花很多的钱给粮食供给部门——补贴市民消费。给农民的补贴越多,给市民的补贴也会越多。这招对提高粮食产量肯定是有效的,但缺点是补贴要年年增加,因为在“刘易斯拐点”出现后,劳动力价格加速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粮价越高,工价就越高,工价越高,粮价也会水涨船高,否则就会影响粮食供给。这招一旦使用起来后,就会出现日本的局面——粮食国内收购价是国际市场价的数倍,一旦粮食过剩,休耕补贴也会高得惊人。使用这招,比照日本的水平,每年的补贴最终会稳定在3万亿的水平上,到时中国的财政是不是可以承受,不好说。至少现在不能承受。&&&&&&&&&&&&&&还有没有别的招呢?既可以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又不需要太高的财政补贴,农民也可以接受。当然有。只是说出来就会遭很多人骂!&&&&&&&&&&&&&&上面说的是粮食生产,下面再说说粮食流通。&&&&&&&&&&&&&&我国在现有的粮食流通体制之下,外国公司都可以在中国收储和加工粮食,粮食一旦出现较大缺口,投机粮食之风就会刮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在粮食有较大缺口的时候,谁不投机谁就会吃亏,于是大家都投机,供需缺口就会因为惜售、抢购、储备和投机等行为放大数倍、甚至数十倍。在农产品可以投机的流通体制下,大蒜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可以炒到10元/斤,粮食在短期内炒到10元/斤更是可能的。一旦这样的局面形成,就乱套了!周小川把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提高到天花板上去对控制物价也不会有任何作用。过去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成果、甚至所有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就会被认为是恶果了。粮食流通体制回到过去的声音就会高涨起来。&&&&&&&&&&&&&&我预计一旦粮食出现较大缺口,“以粮为纲”就会再次变成真理!粮食生产和流通就会成为总书记、总理亲自抓的工作了,“米袋子”就是各级排在第一位的“一票否决”的工作了。层层就会下指标,填不满“米袋子”,就会摘掉“官帽子”。一时间,各地抓粮食生产风声鹤唳,防“投机倒把”会关卡林立。为了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我政府最会使的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恢复“粮食定购任务”。发达的市场化国家的招使不了,使出来也不一定灵。“定购任务”这招熟练,使出来就灵。&&&&&&&&&&&&&&如是,一定会有很多人为“定购任务死去活来”而悲伤得“死去活来”: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改革前啊!&&&&&&&&&&&&&&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五:去集体化的土地制度改革可能要180度大转向&&&&&&&&&&&&&&改革30年来,土地制度改革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去集体所有制。最近30年的演变路径大体上是这样的:“大稳定、小调整、平均地权”——“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30年不变”——“长久不变、种地不要钱、粮食直补到地”——“承包权物权化、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土地制度是向着“国家所有+农户永佃”进而“私有化”的方向去的。笔者一直是坚决反对去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私有化趋势浩浩荡荡,坚持集体所有制实在是太不识时务了,嘲笑笔者是螳臂当车。&&&&&&&&&&&&&&但我深信不疑,土地改革私有化的趋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不利于中国应对粮食危机,土地改革只能巩固集体所有制。甚至,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不能搞无偿承包经营,一定要搞有偿承包经营。笔者在6年前曾经预言:2018年中国一定会再次土改,不是加速私有化,而是重回集体所有制。&&&&&&&&&&&&&&原因很简单,因为粮食安全。&&&&&&&&&&&&&&中国一旦因为粮食供给出现较大缺口,做出恢复“粮食定购任务”的制度安排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一旦做出恢复“粮食定购任务”的决策,土地制度改革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向,不是转弯,是转向。转向哪里?再次转向集体所有制。这个判断和邓小平1993年3月所说的“两次飞跃”——重回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为主导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再是“大包干”,更不是“分田单干”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人都认为“两次飞跃”是必由之路。&&&&&&&&&&&&&&一旦重回“粮食定购任务”体制,粮食任务只能下达到村社,村社再实施“联产承包到户”或“联产承包到合作社”或“联产承包到互助组”。对于粮食产区来说,承包耕地就应该承担粮食任务,这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最根本的原则和办法。&&&&&&&&&&&&&&承担了粮食定购任务的农地承包者,也必须承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义务;反过来,承包者是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有利促进土地的产出最大化,确保粮食安全。由于农地承包权是有义务(粮食任务和水利建设)的,因此农地承包权有可能会再次成为“负产权”,在城市非农就业了的人就有可能将农地承包权重新交回村民共同体——村社集体,或委托村社集体转包,土地的发包权和调整权就有可能重新回到农民共同体(村社集体)的手上。已经多占承包地、宅基地、自留地的人和现在不占有或少占有承包地、宅基地、自留地的人,在地权上会重新回到同一公平线上——平均地权。村社共同体内部的种粮能手可能会成为农地“联产承包”的经营主体和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包权不再是无偿和无义务的了,应该是有偿和有义务的,多数农村人虽然依然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所有人(有份额所有权),但有可能并不承包经营农地了。农业补贴不会补贴到农户了,而是补贴到农民共同体(村社集体),再由村社集体补贴到联产承包的农民或合作社或互助组。进城工作和居住了的村社成员,有偿永久退出村社共同体(村社集体)的诉求会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回归后变得可操作,这有利于城市化。“是农民没有承包地、且得不到农业补贴;有承包地不是农民、且获得农业补贴”的不公平现象会得到彻底解决。&&&&&&&&&&&&&&土地制度在“粮食定购任务”恢复后所出现的上述改变,最大的好处是粮食安全会得到保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了主体,还有一个好处是:村社组织——集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三位一体会”的农民共同体,会得到恢复、完善和加强。这不仅是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村社有效治理的需要,还是农民有效参与政治和管理基层政府的需要。&&&&&&&&&&&&&&在粮食定购任务的约束下,土地制度的180度大转向,也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土地制度改革走回了30年前的原点。但是,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是市场经济环境了,再不可能回到从前的计划生产和统购统销的经济环境下的公社体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所有制是民有制,不是公有制,建立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农民共同体(村社集体),是民有制的农民共同体,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是民主自治的治理主体。&&&&&&&&&&&&&&我多次申明,我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经常是左派说我是右派,右派说我是左派。很多“右派”朋友几乎年年月月的苦口婆心的劝我不要阻碍土地私有化改革,我非常感谢他们的真诚。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平等、主体平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在土地制度改革上一定要去集体所有制呢?在我看来,只要中国还有数亿农民,只要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只要城乡二元社会依然存在,农村土地制度维持村社集体所有制是最好的选择了。&&&&&&&&&&&&&&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兼顾粮食安全&&&&&&&&&&&&&&这些年,因为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私有化,农地承包权物权化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努力推动的最重要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私有化、市场化、最终要建设市民社会和实现宪政化(土地去集体所有制了,就可以宪政了,这个逻辑我还没有构建起来)。当然,增加农地承包者的财产性收益也是农地私有化改革的目标之一。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强调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什么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呢?实际就是指土地流转、出租和抵押的收益和政府对农地补贴的收益。&&&&&&&&&&&&&&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村社,集体农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较多,以集体建设用地出租、转让,“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确实很可观;在城市郊区的村社,由于农地可以搞服务型农业,农地出租、转让给第三产业经营者,“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是不错的。很显然,我国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实际是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的。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几乎不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了,就是追求土地财产性收益最大化的结果。&&&&&&&&&&&&&&对于全国大多数有农地承包权的“农民”来说,农地一般还是以种粮棉油为主,要想增加其财产性收入,就是将农地承包权高价出租、转让给种经济作物的人。如果农地承包权高价出租、转让了,增加的是“地主”的财产性收入,真正种地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仅不会增加收入,还会减少收入,更主要的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会受到影响。农地承包权转让的财产性收益越多,标志着真正种地的农民的种地成本越高,种地收益越少,粮食安全越难以保障。&&&&&&&&&&&&&&农地的财产性收入还有一项,那就是农业和粮食补贴。我国的农业补贴和粮食补贴,都是按照承包地面积直补到户的,不是补给真正种地的农民的。国家的农业和粮食补贴实际上就是承包农户的财产性收入,没有对生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真正农民实施补贴。这同样是对粮食安全不利的。&&&&&&&&&&&&&&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承包地农民”财产性收入,就有可能增加真正“种地农民”生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成本。假如每亩粮食产量1000斤,“承包地农民”将承包权以400元/亩的价格转让给“种地农民”,这就等于每斤粮食增加了4毛钱的成本,或真正的“种地农民”每斤粮食少了4毛钱的收入或城市居民就要多付出4毛钱。农地承包权物权化——增加“承包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土地制度安排,是剥夺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种地农民”的土地制度,是不利于粮食安全的土地制度。&&&&&&&&&&&&&&在笔者看来,承包权物权化,不是增加真正种地的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土地制度,而是增加不种地的农民——“地主”财产性收入的土地制度,是剥削真正种地农民的土地制度,是不利于粮食安全的土地制度。为了粮食安全,农地承包权物权化的改革,应该叫停,非农民必须把农地归还给农民共同体(村社集体)。重回“耕者有其田”的制度,耕者不耕了,必须还田于农民村社共同体(集体)中的耕者。为了粮食安全,决不能增加不耕者的农地承包权的“财产性”收入。&&&&&&&&&&&&&&中国人均土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粮食危机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危机。在这个危机没有解除之前,农地的第一要务就是养活中国人,私有化、物权化、增加农民承包权财产性收入的制度设计都是错误的。因此,最近30年关于农地所有制和农地承包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应该全面检讨和修正。&&&&&&&&&&&&&&有没有既增加农民农地的财产性收入,又对粮食安全有利的办法呢?有的。那就是在农民共同体(村社集体)的主导下,对村庄的各种土地进行整理和改良,节约出更多的宅基地、自留地和改良更多的“四荒地”、盐碱地、废地,并实施“非转农”,国家要在现有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框架内对农民共同体为主体实施“非转农”的土地给予高额补贴。如果1亩地补贴30万,100亩就是3000万,这是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又利于粮食安全的一举两得、利国利民的好办法。这个办法有效实施,需要巩固土地集体所有制,需要巩固农民共同体(村社集体),而不是土地去集体所有制和解散农民的村社共同体。&&&&&&&&&&&&&&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七:合作社制度有利于粮食安全&&&&&&&&&&&&&&(注:文章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3月的调查)&&&&&&&&&&&&&&河北沧州东光县有个古树于村,全村180户,760人,土地1881亩。同河北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几乎是家家户户一季玉米、一季小麦,忙忙碌碌一整年,每亩收入500元。20多年来,一直过着“温饱尚可,小康尚远”的“小岗”式的温饱生活。&&&&&&&&&&&&&&2008年3月,由村民王杰华等5人发起,成立了“古树于农民合作社”。从此,合作社给这个村带来的变化,是王杰华等人也未曾想到的。&&&&&&&&&&&&&&古树于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有社员145人(高峰时230人)。合作社下设有资金互助部、水利部、农机部,农地流转经营部,农资和生活资料部,技术服务部等部门。合作社现有互助股金56.68万元,经营耕地1070亩(其中90亩为合作社整理入社土地后的新增面积),深机井及其灌溉系统一台套(价值16万元),农机具14套(价值32万元),超市一个,玉米库存110万元,肥料库存7.5万元,种植冬麦子430亩(12万元)。除去欠款、股金和折旧,合作社账面盈余40多万元。&&&&&&&&&&&&&&随着合作社的建立,基础设施和生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节约肥料、种子等投入25%的基础上,粮食单产增20%以上,总产增30%以上(增加耕地90亩),转移劳动力150人(原先非农就业40多人),村民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2010年,古树于合作社计划吸收新社员30人,再接受村民流转土地400亩,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另外,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还为社员发展专业养殖服务。&&&&&&&&&&&&&&合作社的成立及其成长过程:&&&&&&&&&&&&&&动议成立古树于合作社是在2007年12月,起初只有王杰华等5户社员,2008年3月注册资金只有6000元,王杰华2000元,其余4人各1000元。2008年3月初正式营运后,一个月后就吸收社员120户,每户互助(股)金500元,股金达到了6.6万元。&&&&&&&&&&&&&&互助(股)金吸收上来了,怎样才能让这些社员得到实惠呢?王杰华等合作社骨干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决定从农机服务做起,由于资金不够,5个发起人每人自愿再增资5000元优先(股)金,总互助(股)金达到了9.1万元,花6.8万元购买了大型拖拉机,0.7万元购买了旋耕梨。&&&&&&&&&&&&&&合作社用拖拉机为社员旋地,春季下来共为社员耕地1200亩,按市场价25元/每收费,除去成本11元,共盈利16800元。合作社留6720元,其余10080元为社员分红。春忙过后,王杰华等紧接着又为社员统一购买农资,把利润全部分给了社员。到了2008年9月份,社员户数达到了210户。9月底召开了社员大会,修订了合作社规章制度,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理事会,3人组成的监事会。在社员大会上,合作社又与本村一家私人超市签订了合作合同,只要合作社社员到超市购物,每月按消费总额的3%进行返还。到了2008年秋收季节,合作社又为社员整地700亩,合作社共盈利3.15万元,合作社留下1.26万元,为社员分红1.89万元。2008年底,互助(股)金共计15.4万元,分配后积累8万元。&&&&&&&&&&&&&&由于农业的收入要远远低于村民外出打工的收入,为了把更多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合作社从2008年秋后开始吸收村民流转的土地入社,社员土地入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固定领取每亩500元的流转费,另一种为“500元底金+土地经营分红”。合作社共接受流转和入股土地890亩。&&&&&&&&&&&&&&对社员流转和入股进入合作社的土地,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整理,增加种植面积90亩。除种植20多亩蔬菜外,其余950亩全部种植收入稳定的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为把这950亩土地建设成为高效的机械化示范田,合作社投资29.2万元购买了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新型播种机等现代农业机械。2009年开春时麦田面临严重的干旱灾害。合作社迅速采取措施,投资16万元打了一眼300米的深井,购买了变压器潜水泵等设备,铺设了2700米管道。因小麦得到及时灌溉和科学管理,亩产达&到了1000斤左右,亩产增20%以上。2009年度,合作社950亩土地年盈利60多万元。&&&&&&&&&&&&&&古树于合作社对粮食安全的意义&&&&&&&&&&&&&&一,巩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后劲。合作社成立两年,不仅重建了田间水利工程,还投资16万多元打了一口深井,配套了灌溉系统。确保全村1881亩耕地都成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而周边继续“分田单干”的村社,一家一户单独抗旱,不仅成本高,更重要的是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难题,所以基本上处于望天收的状态。&&&&&&&&&&&&&&二,增加土地面积、复制指数和粮食产量。农户890亩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后,经过合作社统一整理,变成了980亩,增加了90亩耕地面积。土地在农户经营时,大约有30%的土地只种一季,流转给合作社后,百分百的种两季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时,年平均每亩粮食产量不足1700斤。土地转入合作社后,单位面积产量也每亩提高了200多斤,单产增20%以上,加上土地平整后增加10%的种植面积,两项相加增产30%以上。如果按照“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古树于合作社新增的90亩耕地进行补偿,古树于进一步对村庄宅基地、自留地和四荒地进行整合,至少还可以节约100亩耕地。如果全国比照古树于节约耕地计算,可以新增耕地1亿亩以上。古树于合作社增加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的经验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线意义非常重大。&&&&&&&&&&&&&&三,减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合作社成立并实行集中种植后,种地成本大大降低了(肥料、种子等少投入25%),每亩每年少支出150元,粮食等农产品由于统一销售,销售价格也提高了5%以上。全国如果都能节约25%的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什么叫科学发展,“分田单干”农业走向合作社农业就是科学发展;什么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发展,古树于合作社在少使用25%的肥料的基础上增加30%的粮食产量就是最好的注释。&&&&&&&&&&&&&&四,土地抵押贷款难题在合作社内部成为很自然的事,有利于农民发展和粮食安全。没有任何正规银行愿意接受小农的土地抵押贷款,这是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小农的土地更零碎,抵押贷款更是一个大难题。我国各级政府不知为此想过多少办法,都不得法。但在古树于合作社成立资金互助部后,社员以自己的承包地或者集体土地的份额所有权在合作社抵押贷款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既有利于土地在农民共同体内部流转、并集中种植、农业增长增效、保障粮食安全,又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自主创业。古树于合作社的经验说明,农村金融改革不是要优先发展资本下乡的“外置金融”,而是要优先发展农民共同体内部的“内置金融”。“内置金融”才是符合农村发展要求、对农民有利,对农业有利的金融。&&&&&&&&&&&&&&我国现在依然是个农民大国,有农民2。4亿户,农村户籍人口占70%,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能够转移劳动力,又能够增加粮食产量,还能够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让农民有退路的农业经济制度,就是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农民合作社制度和新集体经济制度。在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工业化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特别需要发展千千万万的古树于农民合作社,这是中国现代化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基石。&&&&&&&&&&&&&&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原帖由licai86在&11:09发表&&&&&&&&&&&&&&&&&&&&&如果农民工工价3-5年内涨到元/月,如果继续维持“分田单干”的农业制度,对应的粮价(稻谷)应该不会低于2.5元/斤,否则连农村老人们也不愿意生产粮食的。&&&&&&&&
&淘股宝一周订阅:
预期盈利:11.0%
预期盈利:20.0%
预期盈利:7.0%
预期盈利:7.0%
原帖由licai86在&11:09发表&&&&&&&&&&&&&&&&&&我国严重缺钾肥,现在钾肥自给率不足15%。2010年1月份中国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签署的钾肥到岸价仅为350美元/吨,而中化化肥与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签订的、2013年到岸价,分别为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
为土地兼并做准备?
猕猴桃成了农民的摇钱树&&&&&&&&&&&&&&本帖最后由&mingjingfeitai&于&&11:05&编辑&&&&&&&&&&&&&&&&&&&&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陕西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农民陆续栽种猕猴桃。到了21世纪头几年,已经蔚然成风,可以说是种植猕猴桃的地是一片接着一片。农民一提起猕猴桃,就乐开了怀,有说不完的话。猕猴桃成了农民的摇钱树,被农民当成了铁饭碗。&&&&&&&&&&&&为什么农民会选种猕猴桃呢?我们看一看收入,算一算帐,比较一下,自然就心明眼亮了。&&&&&&&&&&&&我们选择两个农民家庭A和B做对比。A家庭有5亩地,有2个合格劳动力,他们的工作是种植小麦.玉米.打零工;B家庭也有5亩地,也有2个合格劳动力,他们的工作是种植猕猴桃。假定A.B两个家庭其他条件相同,并且不考虑通货膨胀。&&&&&&&&&&&&先看一下A家庭的投入.产出情况。1年的小麦的收入是1亩地800元(亩产800多斤,1斤0.94元),1年的玉米的收入是1亩700元(亩产800多斤,1斤0.85元)。1亩地的总投入是600元(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犁地.浇水等,不含劳动)。种小麦玉米的总收入是(800+700)x5=7500元,纯收入是(800+700-600)x5=4500元。1年1人打零工的收入是7000元(1年至多打6个月,1月1200元),打零工的总收入是00元。那么,A家庭的总收入就是种小麦玉米的总收入加上打零工的总收入即=21500元,A家庭的纯收入是=18500元。&&&&&&&&&&&&下来再看一看B家庭的投入.产出情况。1亩地猕猴桃的前期[没有挂果的这6年]总投入是3000元(包括水泥支架.钢丝.木头.苗子.肥料.农药.浇水.劳动等),平均下来1年1亩的投入是100元(因为猕猴桃要挂果30年)。(挂果以后)1亩1年的投入是800元(包括肥料.农药.浇水等,不含劳动)。那么,1年1亩的投入是800+100=900元,1年5亩的总投入是4500元。1亩猕猴桃的收入是&8000元(亩产7000多斤,1斤1.2元),5亩猕猴桃的总收入是40000元,5亩猕猴桃的纯收入是=35500元。&&&&&&&&&&&&这样比较下来,(1年)B家庭比A家庭要多收入=17000元。那么,10年过后,(假定A家庭以它的纯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话)B家庭除了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外,还能买1辆100000元的小轿车并盖1座70000元的2层小洋楼。可以说,此时B家庭比A家庭要富裕得多,B家庭比A家庭日子过得更红火。当然,这是假定A.B两个家庭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这样一来,在眉县农民中掀起了栽种猕猴桃的热潮,家家户户谁都想栽猕猴桃,而且是越栽越多,越栽越有劲头,以致于眉县因盛产猕猴桃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猕猴桃之乡。。一年猕猴桃一成熟,客商是一波接着一波,可以说不愁卖,猕猴桃成了香饽饽。县政府很重视,年年组织猕猴桃节,宣传推销猕猴桃。&&&&&&&&&&&&最后,要问一句:谁为眉县农民创造了铁饭碗?答案是:猕猴桃。也就是说,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解决了眉县农民的就业问题,为眉县农民发家致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原创]苗实:艰苦而贫穷的农村景象&&&&&&&&&于&&19:20&编辑&&&&&&&&&&&&&&&&&&&&&&&&&&&&我发表了〈60岁以上的农民应该有退休金吗?〉以后,大家争论十分激烈。因为我发现不少人不了解农村,误解农民,所以就有必要继续写一写三农的事情,向大家全面而彻底地介绍一下农村。&&&&&&&&&&&&&&&&&&&&&&&&&&&一.劳动生活&&&&&&&&&&&&&&早上起来,天还没有亮。父亲去磨镰刀,母亲去做饭,弟弟烧火,我担水,妹妹小,还没起来。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做的是稀饭.咸菜和馒头,没有肉。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吃肉。&&&&&&&&&&&&&&&大家快速吃完饭后,父亲就给架子车打气,母亲洗锅。10分钟过后,我和弟弟拉着架子车,父母亲跟着,向稻地进发。走的都是土路,坎坷不平。在去稻地的最后一段,是非常陡的坡路,架子车拉不下去,因为装了稻子捆以后,重量太大,几个人拉不上去,所以架子车就放在坡上面,等割完稻子后,把稻子捆从坡底一个个背上来,再装满架子车。&&&&&&&&&&&&&&&&稻子地在坡下面的滩上,有二分多一点,长的非常好,多亏今年雨水合适。我们四个人开始割稻子,一人一把镰刀,低着头,弯着腰,一手攥者稻子,一手拿着镰刀在割。天气比较热,太阳十分刺眼。大家一边割着,一边流着汗水,我们几乎都湿了衣服。就这样,不停歇,从早上午七点多割到九点多,才算把稻子割完,捆完。然后,大家稍微歇了一会儿,喝点水,吃点馒头。接着,就把稻子捆往坡顶背。父亲一次背三捆,用绳子捆起来。我和母亲一人背两捆,弟弟力气小,只能背一捆。从稻子地到坡顶有200多米,汗水不停地流着,喘者粗气,艰难前进着,真是把人累得要死。就这样,从九点多背到十一点多。可以说,这个苦呀,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装好架子车,就赶紧往回拉。父亲吃力地在前面拉着,我们三个人在后面推着。走了半个小时后,就到了自家的场里。然后,把稻子捆一个个卸下来。上午的事情,就这样紧张而忙碌地结束了。&&&&&&&&&&&&&&&母亲把米饭做好了,就两个菜,一个是咸菜,一个是热菜。大家也都饿了,十分钟后,就吃得一干二净。&&&&&&&&&&&&&&&大家都没有休息,来到了场里,准备一下午把稻子摔出来。拉来一块长木板,用两个椅子担起来。然后,大家各攥一把稻子用力向木板上摔。这样,稻子粒就被摔了下来。从下午不到两点摔到了五点,稻子粒才全部出来。可以说,摔得胳膊发麻酸痛,真不好受。下来,就是借自然风把稻子粒吹干净。父亲用板子装点稻子粒往空中扔,母亲用扫帚扫,用了一个小时,才把稻子粒收拾干净。&&&&&&&&&&&&&&&&就这样,一天十分辛苦。到了晚上,都没心思看电视,就都睡下了,很香,很沉。&&&&&&&&&&&&&&&&&可以说,只要不生病,不下雨和雪,父母就不停歇,天天在干,尽管活的种类在变化。&&&&&&&&&&&&&&&&上面的记述,是我回忆20年前的农村劳动生活。现在如何呢?其实,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就是:过去,一年吃一次肉;现在,一季度吃一次肉。过去,住的是土房;现在,住的是砖房。过去,是一家人在干;现在,是老人们勉强支撑着干,精壮劳动力必须出去打工。&&&&&&&&&&&&&&&&&&&&&&&&&&二.成本收益&&&&&&&&&&&&&&&&&&一家五口,有五亩地,一年有夏收和秋收,父母在家乡种地,三个子女在城市打工。夏收,一亩地出产800斤小麦,总共是4000斤,一斤小麦是0.9元,收入是3600元;秋收,一亩地也出产800斤玉米,总共4000斤,一斤玉米0.8元,收入是3200元。夏收和秋收的总收入是6800元。而成本是多少呢?包括化肥.种子.农药.浇地费用.种地费用.碾场费用等是3000元,大概是一亩地平均一年600元。当然,没有包括劳动力的工资。算下来,两个人出工是两个月。按照一个月1000元的工资标准,两个人总工资就是4000元。这样一来,收入减去成本,就是6800元-3000元-4000元=-200元。就是说,种地是亏本经营。要够两个人一年的生活,三个子女必须每人给家里1000元。三个子女在城里打工,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普遍比较低,挣不了多少余钱,有时给父母的这3000元都凑不齐。至于说盖房,结婚,纯粹是全家老小省吃省穿省医疗之后积攒起来的。有时候,村上修路.打机井.盖学校,搞电网,什么的,都要向村民收钱,少则50元,多则500元。&&&&&&&&&&&&&&&&&&&&三.突出问题&&&&&&&&&&&&&&&&&&1.养老&&&&&&&&&&&&&&&&&&&&&农民上了60岁,没有多少收入来源,手头没有钱花,一年吃不上几回肉,几年穿不上一身有样子的新衣服,有病硬拖着,忍受着痛苦,不少人甚至凄然离世。所以,辛辛苦苦为国家贡献一辈子,国家应该向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每月300元的退休金。毕竟,交了四五十年的税;毕竟,遭受了四五十年的剪刀差;毕竟,在不公平的政策下过了四五十年非常贫苦的生活。&&&&&&&&&&&&&&&&&&2.医疗&&&&&&&&&&&&&&&&&&&一个大村子,500多户人家,才一个医生,而且医术非常差。到县医院去,有二十多里路,非常不方便。&&&&&&&&&&&&&&&&&&3.金融&&&&&&&&&&&&&&&&&&&这方面的服务,非常不到位。没有相当的关系,农村人是贷不到款的。
炖盆核辐射菠菜,切盘苏丹红咸蛋,炒盘瘦肉精肉片,煎盘人造鸡蛋,上盘注胶牛肉凉盘,焖盘避孕药鱼,炝盘尿素豆芽,拼个双汇火腿肠凉盘,再加一盘小葱拌石膏豆腐,开瓶甲醇勾兑酒,泡壶香精茶叶,来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外加根地沟油油条,送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再冲杯三聚氰氨奶,饭后来盒高汞烟。不过这桌酒席是特供给砖家的,莫羡慕!
原帖由天行合一在&13:33发表&&&&&&&&&&&&&&炖盆核辐射菠菜,切盘苏丹红咸蛋,炒盘瘦肉精肉片,煎盘人造鸡蛋,上盘注胶牛肉凉盘,焖盘避孕药鱼,炝盘尿素豆芽,拼个双汇火腿肠凉盘,再加一盘小葱拌石膏豆腐,开瓶甲醇勾兑酒,泡壶香精茶叶,来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外加根地沟油油条,送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再冲杯三聚氰氨奶,饭后来盒高汞烟。不过这桌酒席是特供给砖家的,莫羡慕!&&&&&&&&&&&&&&再深深吸一口核辐射的空气,爽呀!
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分田到户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分化,其中之一是阶层的分化。依据陆学艺等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出现了八个阶层,分别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农村管理者阶层。[1]应该说,陆学艺的分层标准是适合当时情况的,但农村社会变化极快,到19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陆学艺所划分的八个阶层中,乡镇企业管理层随着乡镇企业改制而消失,雇工阶层的分析也不再有实质意义。&&&&&&&黄宗智依据在苏南调查的经验,提出当前农民“半工半耕”的就业与收入模式[3]。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民家庭中普遍出现年轻人外出务工,年老父母在家务农的通过代际分工来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家庭经济模式[4]。&&&&&&&&&&&&&&侯麟科曾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农业税改革后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状况,提出当前农村社会存在七类家庭,分别是:农村企业家家庭,外出打工(收入较高)家庭,个体工商户家庭,种养大户家庭,外出打工(收入较低)家庭,传统农业家庭,年老贫困家庭。[5]侯麟科的划分方法颇有创意,也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很难从以上划分中找到农村阶层分化的机制及其内在逻辑,从而无法增进对农村社会及其变迁的理解。&&&&&&&&&&&&&&陈柏峰曾从土地流转角度讨论其对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他以户籍在农村的家庭为基础,通过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就业状况,将农民划分为五个阶层:外出经商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小农兼业阶层、举家务工阶层、村庄贫弱阶层。&&&&&&&&&&&&&&在一年两季作物的地区,一户耕种20亩土地,年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算上农业以外的各种收入,如捞鱼摸虾,季节性帮工,种植养殖等等收入,一户一年收入可以超过2万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就可能高于一般的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农村自给自足经济也占有一定比重,消费较少,年收入超过2万元,甚至可以生活得相当不错。&&&&&&&&&&&&&&若农业经营阶层的耕地只有不足10亩,加上各种非土地收入,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就仅够温饱,“有饭吃、没钱花”,就相对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要低得多。这样的家庭就难以真正安心在家务农,而随时准备外出务工。&&&&&&&&&&&&&&就租金预期来讲,之前非正规的土地流转是真正进城离土农户不再经营土地,而有将土地流转出去的主动意愿,他们流出土地的租金预期很低,因为机会成本很小。而大规模土地流转,流出土地的数量超过真正需要离土的农户所愿意转让的土地数量,一些本来还想自耕农户要将土地流出,就需要有一个远高于之前土地租金的预期。我们调研村的土地租金,之前是100元/亩,现在则变成了400元/亩。
粮食涨价了,农民没地了。&&&&&&&杯具
土地残害农民?&&&&&&&南方人物周刊&&&&&&&&&&&&&&&&&&&&&&&&&用僵化的观点会认为城镇化率越高越好,农村人口越少越好,实则不然。&&&&&&&&&&&4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吕梁山区考察时表示,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少。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修路、建房都不能乱占农民耕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4月初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城镇化率还有很大的空间,是拉动市场需求的重要抓手,但城镇化率存在虚高现象,城镇化率并非越高越好。&&&&&&&&&&&中国农民一直是做贡献阶层,在土地资产化之前,强迫农民做贡献的主要方法是强压农产品价格,通过价格剪刀差让农业反哺工业;在土地资产化进入资本时代之后,强迫农民做贡献的主要方法是低价夺走农民的土地,以土地换基本社保等方式强迫农民进镇上楼,其实质是剥夺农民的土地资产收益权,让农民成为无财产性收入的廉价劳工,数百年前的羊吃人创造廉价劳动力运动在当下重演。&&&&&&&&&&&取消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是一大进步,同时也说明依靠农业剪刀差剥夺农民的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全民资产成为被剥夺的主要财富。无生存技能、无原始积累、无未来资产的“三无农民”进城之后,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和无效消费群体,既不能为拉动内需做贡献,也不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按照陈锡文的说法,我国城镇化率的数据虚高。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之后,便统计为城镇人口,大量农民工成为城镇人口,却没有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据调查,有10%到12%的城镇人口是实际上处于城乡两元分化体系中弱势一极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工业化过程中“被城镇人口”。这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没有基本保障;在乡村土地又不能变现,无论身处城乡都是弱势群体。&&&&&&&&&&&一些人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江浙等地征地高收益,反证目前农民的幸福生活,显然是将红肿的脓疮当作了胭脂。实现了基本工业化的江浙等地的土地收益,已经吸引某些公务员在公务员身份与农村户籍之间脚踩两只船,适足以说明其他地区低价征地的农民被剥夺的惨状。&&&&&&&&&&&低成本而恶性的城镇化,是在工业化初期的特有现象,其目的是资源集聚、发展低端的制造企业。如果我国继续延续羊吃人的恶性城镇化之路,可以预期,不足数年,城市处处是贫民窟,在城管的围剿下左冲右突,资源聚集者成为丛林中的企业家,他们靠优惠政策、靠廉价资源、靠掠夺农民的土地财富获得暴利。&&&&&&&&&&&土地原本是农民最后的保障之源,但在掠夺式的征收体制下,土地一再成为农民弱势地位的象征,土地征收成为一轮又一轮的新赤贫劳工的源泉,土地财富的不公平分配是中国贫富差距如光速扩张的罪首之一,农民只能获得土地财富链条上的百分之一,囤积土地者可以分享工业化时代、资本时代土地溢价的红利。土地不是农民的依靠,而是农民的噩梦。&&&&&&&&&&&要解决城镇化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解决土地财富的分配公平问题。今年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实施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法案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据《半月谈内部版》报道,国务院有关部门正抓紧对土地管理法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的规定作出修改,由国务院尽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1988年、1998年和2004年进行了三次修改,第四次修改的根本是,界定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公益边界,让农民真正分享土地红利是重中之重。&&&&&&&&&&&农民分享土地红利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彻底的市场化途径,让农民拥有土地的资产收益,不再按照可笑的农作物产值作为补偿依据;第二种途径是折中之举,让农民以农民入股,成为企业或者开发区的股东,按年享受红利、风险共担,农民一跃成为资本时代的股东,对企业行监督与管理权,以捍卫自身的利益。&&&&&&&&&&&鉴于目前农民的专业素质,以及农民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现实,后一种方案更可行。这是农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跟上资本时代的步伐、利用土地原始积累改善自身素质的根本路径。
贺雪峰:农民组织起来的陷阱&&&&&&&&&&&&&&有一种可能是,让农民组织起来,其实质却可能只是让农业资本家组织起来,而农民和中国大多数人都成了被农业资本家剥削的对象&&&&&&&&&&&&&&在中国农民数量极其庞大,经营规模又极小的情况下,缺乏组织的农民不仅难以与市场对接,而且无法从市场中获取最低限度保护,农民因而成为中国最为弱势的社会群体。将分散小农组织起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将农民组织起来却大有讲究。&&&&&&&&&&&&&&一种主流的意见是学习日、韩、台经验,以农民协会或综合农协的形式来组织农民。具体地,在最基层成立农民协会,之上成立农协联会,全国成立农协总会,这样,农协总会就可以有效凝聚农民意见,协调农民行动,维护农民利益。&&&&&&&&&&&&&&将庞大而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的难度极大,唯有采用自上而下带强制性的纵向组织模式,否则农民还是分散的,还是无法与市场谈判从而无法获取正常的市场利润。&&&&&&&&&&&&&&通过农民协会来组织小农比较难,但若将小农改造为由资本经营的大农,由大农来组织农民协会,其组织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组织起来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纵向的自上而下的农业资本组织起来,就可能具有极强的市场谈判能力,并因此可以为农业争取合理甚至超额的市场利润。&&&&&&&&&&&&&&资本化的大农经营,正是当前中国学界及政策部门普遍认可的理想。2010年12月到广东参加会议,广东省发改委一位处长在会上发言说他们制定农业政策的&落脚点是三句话:“人要出来,钱要进去,货要上架”。这三句话很到位,因为只有农民出来了,耕地才能集中,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只有钱进去了,资本化经营才&有可能;只有农产品标准化和上档次从而可以上架,资本化经营才有利可图。&&&&&&&&&&&&&&资本化经营&的大农经营农业必须有利润,自上而下纵向组织起来的农民协会则有协调农民行动维护农民利益的能力。越是大农越能有效组织起来,从而越是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对市场谈判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不错的位置,农民因此获益。这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格局。&&&&&&&&&&&&&&不过,问题在于,从农业和农村中出来的农民进城了,他们不再是农业人口,不可以再从农业中获取收益,他们也无法自给自足,而必须从市场上购买农产品。此时的农产品价格,要远高于之前缺少组织并无法与市场谈判的小农生产的农产品价格。不只是从农村出来的进城农民今后须购买高价农产品,而且是所有要从市场上购买农产品的&人都得购买高价农产品。&&&&&&&&&&&&&&这正是日本的情况。日本、韩国强有力的综合农协,可以相当有力地控制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可以卖出好价。也&有人会质疑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不如日本生产的,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也包括日韩普通人士来讲,首先是要有吃的,然后才是高质量的吃好。当经济收入很高的&“高等人”在讲究吃的质量与品味时,经济收入一般的人们则首先要有得吃。&&&&&&&&&&&&&&最近几十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丰富,价廉物美,几乎所有中国人民都可以消费得起丰富的农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小农经济是相当有效的。至少比日本、韩国强得多。&&&&&&&&&&&&&&尤其糟糕的&是,本来我们期望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以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但组织起来的结果却可能是农业资本家组织起来从农业中获得超额利润,而之前可以随意消费也消费得起农产品的农民都进城去了,他们与全国大多数人一样不再有消费农产品的能力,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下降。&&&&&&&&&&&&&&因此,农民组织起来的一种可能是只对农业资本家有利,而对全国农产品消费者不利,对转移进城的农民尤其不利,对中国现代化不利。&&&&&&&&&&&&&&我们因此不能抽象盲目地看待农民组织起来,而要看是谁在组织、怎样组织起来。有一种可能是,让农民组织起来,其实质却可能只是让农业资本家组织起来,而农民和中国大多数人都成了被农业资本家剥削的对象。
菜贱伤农京郊油菜被铲&每斤仅卖5分&保本需6毛&&&&新京报&&&05:40&&&&&&&&&&&&&&&&&&&&&&&&&  大兴区一家蔬菜示范园区内菜农称油菜价一度每斤5分,“至少6毛钱才保本”&&&&&&&  日前,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自杀,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关注。在北京,一些菜农为少赔钱,把成片油菜铲掉。虽然蔬菜批发价持续走低,市民却感觉菜价居高不下。面对“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农业部昨日紧急通知要求帮助菜农寻找销路,商务部要求拓宽流通渠道降低成本。&&&&&&&  昨日,雨后放晴,太阳西照,田间充满泥土气息。&&&&&&&  34岁的梁平迎着太阳,猫腰进入一个油菜大棚。&&&&&&&  大棚里大片的油菜,已被铲掉。&&&&&&&  “菜价太低,铲掉还能少赔点。”他说。&&&&&&&  卖菜钱不够工人工资&&&&&&&  4月18日那天,油菜价跌到每斤5分。菜农梁平说,每斤油菜必须卖到6毛钱,他才保本。&&&&&&&  油菜种的比往年多,这是他下的一个赌注。&&&&&&&  梁平是四川人,在北京干过厨师,三年前转而种植大棚蔬菜。&&&&&&&  大兴区长子营镇朱庄村北新农村蔬菜示范园区内,他有70个蔬菜大棚。&&&&&&&  今年,他种的蔬菜种类不多,只有空心菜、菠菜、茴香、油菜、蒿子秆和木耳菜。&&&&&&&  “种菜有时候就得赌,赌上了,这个菜今年可能就好卖”。梁平说。&&&&&&&  但是,他赌输了。&&&&&&&  去年油菜的价格一直比较坚挺,能卖到每斤一块七八。但今年,油菜最高也只能卖到每斤1毛5。4月18日那天,油菜价更是跌到了每斤5分。&&&&&&&  前不久,梁平请了12个工人收割一个大棚里的油菜,每个工人工作了9个多小时,人均工钱是63块,中午请工人吃馒头花了20元,一共是780块,而整个大棚收割的6000多斤油菜卖给田间收购者,只收到600多块钱,赔了近200块钱。&&&&&&&  “越卖越亏。”梁平说,不如铲掉不卖。铲油菜,他最多支付100元人工钱。要是算上大棚租金、种子、化肥等成本,每斤油菜必须卖到6毛钱,他才保本。&&&&&&&  所有蔬菜批发价都在跌&&&&&&&  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在蔬菜示范园内,还有其他几户菜农。园内的土沟边上,能看到成堆的被遗弃的油菜。梁平说,铲菜的不仅仅是他一家。这些铲掉的油菜,要晒干后再烧掉。&&&&&&&  梁平种的蔬菜里,不止是油菜,所有蔬菜价格,都下跌十分厉害。&&&&&&&  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在梁平的地里,菠菜只收割了1/6,剩下的菠菜,都已经长到了膝盖处,又老又黄,中间的野草丛生。&&&&&&&  “懒得管了,任由它们自个长,等收拾到这个棚子了,一并把菠菜给收拾掉。”梁平说,不管的话,还能省去化肥钱,人工钱。&&&&&&&  梁平说,他买了掺假的种子,一亩茴香,只有一半的种子冒出土。这令他雪上加霜。&&&&&&&  梁平承包的70个大棚,最早共有5个合伙人。去年9月份,赔钱了,一个合伙人退出。春节后,还是没赚钱,又有两个合伙人退出。&&&&&&&  梁平说,要是夏天,菜价还是上不去,今年肯定又得赔钱。&&&&&&&  他的另一个计划是,把大棚转租出去,剩下几个做开心农场,让城里人来认领土地。&&&&&&&  层层加价市民称菜贵&&&&&&&  0.35元的进菜价,到市民手里成了1.5元。市民张女士说菜价一直都很贵,无法想象菜农因价格低自杀。&&&&&&&  蔬菜能卖什么价,不是菜农能决定的。梁平说,每天都有十多个收购者开着厢式货车到大棚来转一转,梁平从中挑一个出价最高的。&&&&&&&  收购商梁华是河南人,做田间收购已有5年。晚上12点至次日凌晨一两点,他在十里河大洋路批发市场出售。梁华说,去年一车蔬菜能赚到300多元。但今年,一车蔬菜只能赚到100-200元。&&&&&&&  昨日下午3时,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蔬菜销售商韦继亮守在一货车卷心菜旁。&&&&&&&  这一车菜共计4万斤,从江苏沛县拉到北京的,收购价是0.1元一斤,在新发地市场内,他批发的价格是0.26至0.28元一斤。“价格不是个人定的,市场就这个行情。”&&&&&&&  韦继亮说,卷心菜从菜农地里到市民手里至少要经过3关:第一级批发商、第二级批发商和菜市场商户。&&&&&&&  韦继亮就是第一级批发商。从韦继亮手中买走了1200斤卷心菜的二级批发商说,他主要向昌平区的几个菜市场供货,0.26元一斤的价格购买,再以0.35元一斤的价格卖给菜市场商户。&&&&&&&  昨日下午6时,东城区东花市的两个菜市场,卷心菜的售价是1.5元一斤。&&&&&&&  0.35元的进货价,到市民手里,怎么成了1.5元呢?东花市乐家菜市场的一位菜商表示,菜价是由商户自己定的。他从批发商那里批发的价格为0.5到0.6元一斤。“为了保持菜看起来鲜亮,我要把外面的叶子剥掉,这也是我要考虑的,所以才加价1元。”&&&&&&&  “菜价一直都很贵啊,”市民张女士说,她无法想象,竟然有菜农因为价格低而自杀。&&&&&&&  农业部门帮菜农寻销路&&&&&&&  菜农梁平说,他要逆向思维去考虑,“哪种菜今年不好卖了,我明年就多种点”。&&&&&&&  昨日,针对近期部分地区、个别蔬菜品种出现滞销难卖,农业部紧急部署做好当前蔬菜产销工作。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发展。&&&&&&&  商务部日前表示,将发挥地方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应急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卷心菜等具备短期贮存条件的“卖难”蔬菜。此外还将建立对接平台,拓宽流通渠道,以及开展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和组织进行深加工等。&&&&&&&  新发地信息中心人员分析,从赔钱的部分品种来看,基本都属于供大于求的现象。农民看到什么挣钱就一窝蜂似的种植什么,什么赔钱了就干脆不种了,到来年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产量过剩,二是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价格的大幅波动。政府应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宏观政策引导。&&&&&&&  “到底种什么赚钱,真的只能靠猜靠赌”,梁平说,即使知道北京市场的蔬菜种植情况,他也没法知道全国蔬菜的种植情况。&&&&&&&  示范园区的菜农种菜,一般还是选择种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菜品。梁平是四川人,喜欢种南方菜比如空心菜,山东河南的菜农,喜欢种油麦菜等等。&&&&&&&  梁平也想过,试过种一些特色菜。比如四川的折耳根(又名猪皮孔),也试过种豌豆尖、紫背天葵等。但是这些种子不适合北京的冬天,种上全死了。&&&&&&&  梁平说,今年他赌错了蔬菜,如果明年还继续种菜,他要逆向思维去考虑,“哪种菜今年不好卖了,我明年就多种点”。&&&&&&&  ■&专家说法&&&&&&&  “要命”菜价暴露流通怪圈&&&&&&&  专家称菜价下跌大部分由菜农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  据新华社电&济南菜农韩进因“8分钱一斤卷心菜”自杀,暴露出“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  春节期间持续攀高的菜价近期为什么突然“跳水”?济南市唐王镇镇长李延德说,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加上近期市场上关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传言,影响了销路。&&&&&&&  另外,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专家提出,权衡抗通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系,宏观调控要重在落实“两保”,即菜价较低时优先保障菜农利益;菜价较高时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利益。
一根莴笋走了40公里身价翻10倍&各方都说没赚钱&&&&&&&&日12:30天府早报&&&&&&&&&&&&&&&&&&&&&&疑惑:都说没有赚钱&&&&&&&彭州莴笋收购价大跌至每斤0.1元,而成都市区菜市场零售价格为每斤少则0.8元,多则1元。市民疑惑:莴笋收购价已如此低廉,为何零售价格下浮不大?为何来自濛阳的莴笋在经过层层转手后,抵达市区的农贸市场价格是田间价的5倍左右?&&&&&&&从彭州濛阳镇到成都市中心,从地图上看,直线距离仅40余公里。昨日,记者深入濛阳镇蔬菜种植基地、沿线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通过追踪一根莴笋的40公里身价之旅,试图揭开其中间获利分配情况。&&&&&&&濛阳镇蔬菜种植基地出售价:0.1元/斤&&&&&&&菜农:“月均收入100元,有啥子做头…”&&&&&&&彭州市是成都市蔬菜产业重点区之一,种植的蔬菜主要供给成都市区和周边省市。昨日下午,濛阳镇蔬菜种植基地,菜农吴平正将成捆的莴笋装车出售给前来收菜的批发商。&&&&&&&整车3000斤的莴笋,吴平换回300元。“莴笋卖不起价,一斤才1毛左右,多卖点可以少亏一点。”他感叹道。“如果要算人工,莴笋只有卖到3毛一斤才能保本。”吴平算了一笔账:和去年相比,尿素上涨近2成,太阳肥每包从140元上涨到180元,叶肥、钾肥等农资都在持续涨价。他一共种了1.5亩莴笋,买种子花了375元,从种子下地到收成,要450元的化肥,150块钱的农药,雇拖拉地打田要120元。除掉地里的损耗,1.5亩地可以收获15000斤莴笋,每斤0.1元的话,能卖1500元。&&&&&&&不算人工,从去年底到今年4月,4个月赚了400元。“月均收入100元,有啥子做头嘛……”谈起收入,吴平有些无奈。&&&&&&&白庙蔬菜批发市场收购价0.11元/斤批发价:0.18元/斤&&&&&&&一级批发商:除去油费&3000斤莴笋赚150元&&&&&&&彭州白庙蔬菜批发市场,是周边种植蔬菜走向市场的第一站。在收购下整车的莴笋后,一级蔬菜批发商杨东明将蔬菜拉到这里进行销售。&&&&&&&在市场内,随处可见像杨东明这样的批发商,数车的莴笋、萝卜摆放着等人上门,几名下一级批发商正游走在摊位前询问价格,但所出的价格多数让摊主无法接受,不少人都感叹菜价太贱不好卖。在这里,大多数的莴笋是以0.15—0.2元/斤的价格出售。&&&&&&&杨东明昨日的莴笋收购价为0.11元/斤,批发价为0.18元/斤。粗略计算,批发环节比生产环节价格增加了70%。不过,杨东明说,由于菜价太低,就算加价1倍,仍属于微利。每车3000斤除去油费,一车仅能赚100多元,而为了收购这车莴笋,他必须一大早就守在田边,等待菜农收割,耗时长达数个小时。&&&&&&&他说,每年都会有菜价走低的时候,如果遇见菜价太低,批发商一般就会选择不收购。“比如今年的白菜才几分钱一斤,根本没有利润可图。”&&&&&&&沙河源蔬菜批发市场批发价:0.3元/斤&&&&&&&批发商:除油费和损耗&1天赚100元&&&&&&&白庙蔬菜批发商最终将把蔬菜拉到沙河源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分销中转。在这里,整车的莴笋将被分拆成捆进行小量批发,此时莴笋的价格变成了0.3元/斤,价格比一级批发市场翻了近1倍,是田间价的2倍或以上。&&&&&&&为什么菜价会再次翻番?批发商谢九达解释说,“除去来回的油钱和蔬菜损耗,一天只能赚100元左右。”他说,由于需要分拆成捆进行批发,会造成蔬菜损耗,有时还会出现卖不完的情况。&&&&&&&安居天涯菜市场零售价:1元/斤&&&&&&&菜贩:每天赚七八十元&不如去打工&&&&&&&昨日,记者在安居天涯菜市场了解到,在降价的蔬菜中,莴笋、白菜、莲花白降价幅度最为明显,但与蔬菜的收购价比依然差距明显:莴笋的批发价为0.1元/斤,去叶后的零售价为1元/斤。&&&&&&&在安居天涯菜市做了3年生意的杨女士说,虽然菜价相对偏高,但生意并不好做。&&&&&&&首先,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杨女士和丈夫共同经营的3个菜摊年租金、物业管理费、车辆运输等固定支出每年为22000元,平均每天为60元。其次,菜价的涨跌并非由商贩掌控。批发价高,零售价也会相应上涨,但商贩所获的差价并不明显:“如果菜本身价钱就贵,你再卖贵点,买的人更少了。”批发价下降,零售价按理会相应降低,但由于成本压力大,商贩所售菜价也不会过低。&&&&&&&杨女士的菜摊主要经营莴笋、白菜等常规蔬菜,每斤菜与批发价的差价是0.2元—1元不等,她每天能卖700元—800元的菜,除去批发成本还剩100多,再除去摊位成本等就只剩七八十元了,“现在打工每天都能赚100元,做这个生意还不如打工”。&&&&&&&一个假设&&&&&&&&&&减去中间环节?不现实&&&&&&&商贩纷纷将高菜价的矛头指向中间环节,那可否减少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呢?&&&&&&&对此,菜贩刘师傅说:“比较难”。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许多蔬菜需要去外地购买。他卖的蒜薹产自西昌,西葫产自新疆,苦瓜产自云南。即使是本地盛产的空心菜、旱菜等,作为一个小的零售商也没有实力去农田里收购,如果去了,来回就是几个小时,时间成本过于巨大。&&&&&&&市场方:菜价随行就市,合理&&&&&&&对于高菜价,安居天涯菜市场的管理人员表示,菜市场里菜价多少无法管,只要卖得出去就合理。如果想买低价菜,可以去便民菜店买菜,但便民菜店的数量和菜品种类相对比较少。&&&&&&&市民:时令蔬菜降了总花费没少&&&&&&&张女士是菜市场附近的居民,她介绍,现在的菜价比起春节是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变化不大:“时令蔬菜价格降了,但反季蔬菜价格又涨了。总体来说,每天的花费区别不大。”&&&&&&&市民秦大爷也对高菜价十分无奈:“昨天看新闻说菜农的菜卖不出去,价格低,我还以为买菜要降价了,结果还是那样。”他说,这两年菜价上涨太厉害,“现在每天买菜花的钱起码是2年前的两倍”。&&&&&&&天府早报记者&曹实秋&吕澜希&实习记者&陈荞&张灵&&&&&&&&&&&&&&榨菜雪菜价格暴跌&菜农感叹什么都涨菜价咋跌&&&&&日16:43&&&&浙江在线-钱江晚报&&&&&&&小农户:去年每斤三毛六,今年只有二毛五&&&&&&&泗门镇是余姚市榨菜主产地之一,昨天记者在当地了解到,榨菜滞销是两周以前的事,一周前,榨菜卖得都差不多了。&&&&&&&76岁的姚国军在市场门口卖蒿菜,去年冬天种了半亩地的榨菜。他告诉记者说,去冬气温低,经验告诉他们,今年的榨菜收成肯定好,果然,月初榨菜收割时,他收了5000多斤,足足比去年多出四成。&&&&&&&老姚还没来得及高兴,4月7日村里就传出榨菜价格暴跌的消息。“去年是三毛六的价格,今年跌到了二毛五。”老姚说,他在这个价位时把所有的榨菜都出手了,剔除成本,算下来今年赚了千把块钱,跟去年差不多。&&&&&&&大农户:什么都贵,菜却便宜了&&&&&&&随后,记者来到泗门镇泗北村,村子北面十几个人正在腌制榨菜。说起今年的菜价,腌制池子边的农户个个摇头。&&&&&&&“什么都贵了,菜却便宜了,赚不到钱啊。”村民王忠孝种了6亩地的榨菜,在当地算得上一个大户了。他告诉记者,去年6亩榨菜自己赚了七八千,今年只有两千来块。&&&&&&&王忠孝说,今年榨菜收成特别好,每亩地要比去年多上三四千斤,其他村民多的甚至翻倍,每亩达到上万斤。&&&&&&&4月6日、7日那几天,村民们都忙着收榨菜,小工都请不到,去年六十块一天,今年一百块,还不是很愿意。7日那天,他以二毛七的价格卖掉了一亩地,随后菜价开始跳水,在两毛一二左右价位徘徊了两三天,最低的时候只有二毛。他其余5亩地榨菜都是以二毛一的价格卖掉的。&&&&&&&“不卖不行啊,市场上榨菜太多了,收上来的只能在家里放三四天,放多了要烂,都担心卖不掉啊!”王忠孝说,两三天后,菜价开始慢慢上涨,4月13日左右,收上来的榨菜少了,价格也贵了,涨到了二毛七。&&&&&&&“亏是没亏,辛辛苦苦几个月,赚这么点钱,怎么说得过去。”王忠孝别过头去,猛吸了口烟。&&&&&&&余姚农林局:榨菜收成有史以来最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余姚市农林局产业科李科长,他告诉记者,今年余姚市榨菜价格确实不高,但菜农损失并不大,据他们统计,承包大户平均每亩亏损在300元左右,散户略能盈利。&&&&&&&李科长说,今年余姚市榨菜收成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产量达到了50万吨,比去年多出20万吨。上虞、慈溪等地榨菜生产企业不多,两地榨菜再涌入余姚,市场一时间供大于求。&&&&&&&“新鲜榨菜只能保存三四天,企业收上来后必须马上进行腌制,腌制池没有增加,企业想收也无法收。”李科长说,因此4月7日左右,余姚市榨菜市场出现了暂时性饱和,价格从起初的二毛七下跌到二毛五、二毛三,甚至更低。&&&&&&&李科长表示,了解到情况后,余姚市政府组织科长相关单位和榨菜生产企业商讨对策,政府向菜农公开承诺,保证收购所有榨菜,同时临时开挖了500亩的腌制池,要求龙头企业加大榨菜收购力度,短时间内,榨菜价格趋于平稳。&&&&&&&李科长说,他们最终统计,今年榨菜平均价为二毛四一斤。&&&&&&&菜农老胡:去年每斤卖到2毛多,今年最高只有1毛2&&&&&&&慈溪市周巷是慈溪市主要的雪菜产区,按照去年下半年的统计,共有近1万亩的种植面积。&&&&&&&周巷镇小安村,雪菜收购季已经过去,看着地里成堆烂着的雪菜,64岁的胡志文,时不时叹出一口气。&&&&&&&他所种的4亩雪菜地,在村里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了。&&&&&&&“去年的时候雪菜卖得好啊!”老胡告诉记者,去年雪菜可以卖到2毛多一斤,再便宜也能卖到1毛8,“今年最高的价格,我也就卖到1毛2!”&&&&&&&老胡的4亩雪菜地,据他说今年清明后收成了4万多斤,“2万多斤被收走了,1万多斤我自己留下来腌了,剩下的1万多斤,没人收,就只能烂在地里了。”&&&&&&&同样种雪菜的老严告诉记者,今年春天种雪菜的成本太高了,雇一个小工割菜,就要140元到150元一天,再加上肥料的成本,“2亩雪菜地,就要用掉1包100斤的尿素,尿素就要1元多1斤!”&&&&&&&“我的菜都是8分一斤卖给菜贩子了,勉强能保本。”&&&&&&&慈溪农业局:雪菜已收购完毕&&&&&&&慈溪市周巷镇腌制蔬菜协会的姚秘书长,向记者分析了雪菜价格暴跌的几个原因。&&&&&&&去年雪菜销路好,农户的种植面积也增加,而且“今年气候适宜,雪菜的亩产增加了35%”。此外,今年从外地来收购雪菜的人今年大量减少,“所以造成了雪菜收购的总体疲软。”&&&&&&&记者从慈溪市农业局获悉,雪菜出现价格回落苗头时,慈溪农业局采取两条措施,一是联系鼓励外地加工企业来慈溪收购,二是要求当地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收购力度。到上周末,所有雪菜已经收购完毕。
CCAV菜农、农民,兼对“我爱吃西瓜”观点的看法&[&巅峰背影&]&于:&07:10:19&&&&&&&&&&&&&&&&&&&&&&很久没有动笔了,这个帖子,本来是想回答“我爱吃西瓜”帖子下面的,因为他说的,我并不完全同意。&&&&&&&我同意毛主席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且,刚好,我家是农村的,刚好也在下乡调研,并且每星期都要递交工作报告,所以专门写了这个帖子。&&&&&&&我家是晋南农村的,家里四口地为三亩一分二厘地,一亩八分地为水田,一亩三分二厘为旱地,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红薯,经济林木为杏树。&&&&&&&小麦每年种植面积一亩九分地(水田一亩三分,旱田六分),需要4袋碳铵、2袋磷肥,每袋碳铵90元、磷肥30元,机械耕种支出约为80元,浇灌支出大约150元,碾打40元,共640元,人力无算,颗粒归仓,不过1100斤麦子而已。玉米同理,但种植面积为一亩三分,大约为1500斤,肥料我记不住了,和上面差不多,但应该少2袋碳铵。&&&&&&&每亩小麦的补助是60元,玉米是每亩地40元,按2亩半算,补助款总体180元。即便上缴公粮,也不过100多斤小麦,影响并不大,这部分就是了。&&&&&&&也就是说,小麦收入,如果扣除人工,则只是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而已。玉米,比这好一些。同时,剩下的半亩多种油菜大约能收入二百斤,也就不错了。&&&&&&&半亩水田,为杏树,收入根据市场走,最多也就是500元,如果碰上霜冻,没有任何杏子可卖,也是很正常的,间作棉花,加上植油菜收割后种植的棉花,大约为200余斤皮棉。&&&&&&&二厘地则是种植红薯,加上我和父亲开采的半亩地,可收1000斤出头,可卖的大约为七百斤左右,总体农业收入,也就是这么多了。&&&&&&&如果仔细计算的话,诸位就晓得农业纯收入是多少了。当然,也可以出去打工,这部分就看老天爷的心情了,如果总下雨,那可不怎么好。&&&&&&&&至于说种植蔬菜,我两个姑姑都是种植蔬菜的,我最近也在下乡调研,就我的了解,农民种植蔬菜大部分是盲目的,和任何产业一样,每年种植多了,则便宜,种植少了,或者遇到天灾减产,则贵,这是市场规律,并不是任何人能决定的。&&&&&&&至于蔬菜用药问题,1996年我上初中时,我母亲在一家大棚蔬菜地劳作,我没事也钻到里面玩,对情况有所理解。这次也到下面实际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大棚里的情况更熟悉不过了。简单举个例子吧,熟透的西红柿稍微一蹭皮,就可能会腐烂,进而气味极为难闻,并影响到整筐、整车菜的质量。为了方便运输,或者说提高西红柿的“质量”,收购商都是要求西红柿特别发亮或者顶部略红的时候就摘,而后在顶部抹上药,等运输到的时候,表面就红透了,如果能运输到以后再放上一天,里面也会红透,有位内行谈了农民的“聪明”,我想,这个过程我说的应该没错吧。&&&&&&&这种菜,如果是我,我也绝对不吃,我有的是耐心等西红柿自己红了以后再吃。&&&&&&&还有双汇收购猪,要求痩肉达到70%,如果让农民自己养,是绝对达不到的。&&&&&&&至于说“蔬菜泡水”,嘿嘿,我想准确说法是:浇水。据我最近调研过程中看到的情况,如果农民在卖给收购商之前,如果这么干的话,商人是绝对不收购的,借口是掺水的蔬菜伤了以后容易腐烂。但是,但是,收购商收购完毕以后,会雇人往上面浇水,一担水20元。于是,“聪明”的农民们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涨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