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为什么要烧三根香烧香图解清晰的,而不是其他数目

通灵佛教网&||||||
--(6240)[]
为什么烧香时多数都是三根
烧香时用三枝香的含义是,&我是以最虔诚的皈依和最大的敬意来供奉神明&.而且,只有用三枝香才能表达出最虔诚的皈依和最大的敬意.
至于为什么三枝香就可以代表最大的敬意,这和中国人文发展历史有渊源关系.
实际上,在人类智力蒙昧时期,对于数字的概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建立的过程.开始人在数物体的个数的时候,只能分辨一个和二个,到了三个时就数不过来了,所以对于三个以上的物体就称为&多&,&非常多&,换句话说,古人对于三的理解,接近现代人所说的&无数&的概念.
这种现象在中国语言中有所保留下来.比如说,&三番五次&意思是反复多次,但绝对不是固定地指只有三次或五次.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指人多的意思.
因此,尽管人们在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对数的理解已经大大进步,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数学体系.但三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是一个多或无限的概念就深深地固定下来了已经.
那么在烧香时的仪式规定上,就反映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点三根香,实际上就是用三根香来代表&多&或&无数&根香的意思.也就是说,自己有足够的诚心是给神佛供奉最多的香,但上多少根也没有头呀,总得有个界限.所以用这三根香就代表了这份诚心了,用三根香代表给神佛供奉了的无数的香.
在敬香时一般不能少于三根.因为三具有代表&无数&的含义,但低于三并不是等比例下降的数量观念.一根香就是代表一根香,两根香就是代表两根香,没有其他意义在其中.而用这样少的香供奉神佛则就变成了大不敬的态度了.
顺便多说一句,只有中国人才这么对待神佛.西方宗教信徒对神的贡献一是一,二是二.教会规定信徒向主捐献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信徒就捐献十分之一,一点不打折扣.而中国人的态度是,仅仅拿三根香象征一下.但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心在这时是非常虔诚的烧香的香炉里为什么放置三根香?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焚香是一种拜佛的仪式。我国焚香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是最为诸侯王的朝仪。传说香能辟瘟驱邪,所以宫室、朝堂、议事厅必焚香。到汉代,宫室发展到用香熏衣、驱虫、防腐蛀,后来士大夫家以至平民,都有焚香的习惯。民俗五月端午,要在房中烧芸香,以驱虫,要给小孩挂香囊,以驱邪恶。
  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香、花、灯是礼佛必不可少的“三大件”,称为“花香供奉”、“香火因缘”。而在东汉明帝以前,祀神祭祖,只烧艾条,不焚香。所以祭祀礼器中没有香炉。汉明帝以后为了焚香,才开始制作香炉。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焚香这种礼佛的仪式也沿袭至今。
佛寺在信徒、香客心中是顶礼膜拜的神圣场所,步入这个精神家园,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诚呢?无疑,礼佛上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烧香、许愿、叩头、合十、问讯等动态行为,与佛、菩萨沟通,完成内心的希求祈愿。
  香、烧香,古今有多少善男信女向诸佛菩萨、神祗地灵、历代祖先,表达心声。求家庭平安,求事业有成,求消灾免难……,缕缕清烟,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
  然而,希求祈愿的执着有求,能否达到你的要求呢?经常在寺院中目睹的场面:一根根的香棒,一把把的香,点燃后如同火炬。烧香的人是三教九流,烧香的姿态是五花八门,无数人在重复,人们称曰:“香火旺盛”。烧香叩头是对佛礼敬的表现形式,通过它的外在形式,摄受其内在层面是它的真谛。不能通达内在的真质,“封建”、“迷信”这顶帽子,永远不能抹去。“万人皆为福,似此求神正多,都须照顾颇不易;佛心本是慈悲,倘若作恶太多,也要保护实在难为。”佛教是旨在心源,净化人心的宗教,用佛陀的教导,修正自己,改变习气,完善人格。圣开法师曾说:“香是表道德馨香。道德者,乃利己谓之道,利人谓之德,利己利人谓道德。”
  因此,对香、烧香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原其真质,此为学佛的人所共参的。
  从芳香植物或动物分泌物提取的天然香料,用于驱虫、熏烧、敬神等诸般现象,是远古先人在掌握火的使用后,燃烧柴木时,发现了香木、香脂有散香清神作用。从此人们有意识地将香木、香脂直接焚烧,升烟祭天。具体的祭法为:将牺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烟,表示告天。《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三祀皆积柴……燔燎升烟,所以报阳也”。疏:“禋芬芳之祭”。(引《十三经注疏》)
  据《礼记.郊特牲》:“周人尚嗅,灌用鬯嗅,郁合鬯嗅,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注:“祭必先求诸阴,故牲之未杀,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以鬯之有芳气也。又,捣郁金香草之汁,和合鬯酒,使香气滋甚”。“灌地之后,萧合黍稷,嗅阳达于墻屋。”注:“萧,香蒿也”。
  祖先对烧香有很明确的目的,有专门掌握烧香的人,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广泛,历史悠久。
  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芳香类的树木,把香当作宗教仪式中使用的重要用品;巴比伦人在祈祷和占卜时往往也焚香,预告“神明”,关注祈祀之事。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也有烧木头或树脂的习俗,以供奉神明或袪除恶魔;罗马人先是焚香木,后来引进了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使用;基督教会于公元4世纪开始在圣餐礼上焚香,希望教徒的信愿上达于天,又表示圣徒的功业。(1)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犹太古教也都有焚香致礼的习俗。
  由此可知,烧香是古代一种十分普遍、广泛的现象。
  佛教是圆教,不仅解行圆满,而且对俗谛认知也有圆满解释。仅此“烧香”来以论证。佛教徒在宗教仪式时,特别早晚诵经功课中,起口便唱诵“炉香赞”。其云: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在佛前大供,有唱“戒定真香赞”或唱“香纔爇赞”等。焚香而作赞叹之语,是禅诵次第之首,禅香之燃,当列第一。
  烧香又称焚香、拈香、告香、捻香、插香等。
  禅宗注重拈香之称,常于种种场合拈香。如:开堂之日,祈求圣寿万岁之拈香,称为──祝圣拈香。
  法会之时,为出席敕使祝福之拈香,称为──敕使拈香。
  接嗣法灯所作之拈香,称为──嗣法拈香。此种表明师承关系及感念师恩之情也。
  为诸佛菩萨、檀樾(施主、信徒)等拈香,称为──佛事拈香。
  其中,嗣法拈香,住持亲自插于香炉中,其余之拈香行事,则由住持拈香付与侍者,再由侍者插于炉中。
  如何拈香呢?据《禅苑清规》卷五曰:“烧香者于香台之东,向住持问讯毕,两手捧起香盒,以右手拈盒置于左手中,继以右手将盒盖安放香台之上,右手上香,向敬献之对象焚之。其后,右手将盒盖覆于盒上,双手捧香盒安放于香台,并低诉祝愿。”
  通常烧香点燃后,用手轻轻煽去火苗,双手持香举到额头,香头对准所礼之对象,片刻,渐次插入香炉。一般三炷香即可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敬礼。
  佛在世时,外护者供养佛陀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日常必需之物,称为“四事供养”。若供以花、香、幢幡、衣服、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伞盖、伎乐等称为“十种供养”。
  佛灭度后,佛、法、僧三宝同受尊重。佛教徒造佛像,供养饮食、香花、伎乐及诸种庄严饰物,犹如佛陀在世。其后渐形成供养仪轨。自古至今,花、香、灯等是最通常的供物。《十地经论》卷三有:
  “(1)利养供养,指衣服等。(2)恭敬供养,指香、花等。(3)行供养,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供养。”
  为什么把烧香作为佛事中首列的项目呢?如果引录佛论宝典,对其了解会有认识的。
  一、《阿毗达摩品类足》论曰:“香云何?谓诸所有香,若好香,若恶香,若平等香,鼻所嗅。如是诸香二识所识,谓鼻识及意识,此中一类识先识,鼻识受已,意识随识”。
  二、《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如是三种皆是鼻识,及所引意识所了别境”。
  三、《五事毗婆沙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顺舍受处名平等者,鼻所嗅者,谓鼻根境”。
  四、《杂阿毗昙心论》云:“香入者三种,谓好香、恶香、非好恶香”。
  《大毗婆沙论》卷十三、《俱舍论》卷一:“则有好香、恶香、平等香、不平等香之论。”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曰:“香处有四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不平等香,向为缘一香生于鼻识,为缘多香生鼻识耶”。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云:“香谓所嗅,此有四种,好香、恶香、等不等香,有差别故。等不等香,增益损减,依身别故”。
  香,梵语音译为干陀。乃鼻根所嗅之物,鼻识的分别对象。
  六根之一的鼻根,完成对香的判断:
  能令心生欢喜,心旷神怡;能培养诸根大种的,是谓好香。
  能使人心生不悦、厌恶,能坏诸根大种的,是谓恶香。
  没有增益损减之分,非好非恶,是谓平等香,反之为不平等香。
  香给予心所的快、不快、非快非不快,是通过鼻根传达心识的,凡夫的心识在分别出善恶、好坏,这是一种本能的生理和心理运转现象。香,能引发人的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如在好香滋养下,迅速向“好”的目标归依,所以说烧香是修道的助缘。
  在《长阿含经.币宿经》中,有一譬喻,其曰:“……譬如有人,堕于深厕,身首没溺。王敕左右,挽此人出,以竹为篦,三刮其身,澡豆净灰,次如洗之,后以香汤,沐浴其体,细末众香,坌其身上。……又敕左右,重将洗沐,如是至三。洗以香汤,坌以香末;名衣上服,庄严其身;百味甘膳,以恣其口;将诣高堂,五欲娱乐。其人复能还入厕不?”
  有人堕于茅厕中,全身屎尿,污臭不堪,被人救出,用竹篦刮,香汤沐浴,众香涂身又供百味美馔,以五欲娱乐其心,你说此人还会回到恶臭茅厕中去吗?不会的﹗行善之人生天,一定不回到臭秽不净地方的。
  香,离秽之名,即宣散芬芳复馨。
  人生无常,苦乐参半,而如法修习,自我完善,永于极乐。这个净土是“圆满香积世界”。“如来所居佛土,广博严净,地平如掌,皆以宝成,常有香气,如妙栴檀,复以香树而为行列,天妙珠璎摩尼等宝”。“若有净信男子女人,昼夜六时殷重至心,……并造形象,香花、音乐、末香、涂香而奉献,清净严洁,于七日中,持八戒斋,于诸众生,起慈悲意,愿生彼土,彼佛世尊及诸菩萨护念是人,一切罪业悉皆消灭。……无诸病苦,增益寿命,随有希求,悉皆如意”。
  烧香、末香、涂香供养诸佛,发慈悲心,一心念诵,就可消灭一切罪业,可见香的重要性。
  通常烧香所散发的芬芳气味,使人心神安定,容易引人入道。还可通过烟香的飞覆,联想到“香为周遍义,王乃自在义”。的境界。
  《楞严经》卷五云:“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香蜜圆,我从香严,而得阿罗汉。” 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凡夫应借此信使,努力证果。
这是好事啊!建议无需上香,合手鞠躬即可。愿共勉之!
只是你心不在焉,粗心大意所造成的。以后专心一点就行了。呵呵
顺序不对,上完香再磕头,,,这反映出,有不知之处,,,心情不静,,,断香,代表不顺心,办事不利,,,
不必惊慌 这只能说明那香的品质不行
金刚经有云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沉到河里,或者埋掉,或者烧掉。
你做梦做成电视剧了,我怎么都没做过这种梦。孔子曰:我久不梦周公矣!别胡思乱想就好了。
我婆婆只要在家都会烧香,就算是我还在睡觉他也会,那个东西在我们睡得屋子的阳台上,我平常也不能闻香味的,所以很难受,又不能说,老公也不敢吭,只能忍着,而且他还经常
应该用标准的三角香炉。
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右手内左手外)。双手将香平举至心口齐,称那谟阿弥陀佛;再平举至眉齐,称那谟阿弥陀佛;然后再平举至心口齐
Is it true ?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为什么我们烧香拜佛却不灵验?一个掩盖了数千年的惊天秘密!!!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为什么我们烧香拜佛却不灵验?一个掩盖了数千年的惊天秘密!!!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和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根香烧香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