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刘应霖的炮弹为什么会装满沙子

先表示一点歉意:鄙人初来乍到对这个论坛的规则并不熟悉,因此在发贴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恐怕给论坛版面的斑竹和阅读的网友造成了不便,在此深表歉意
  西え1840年是中华民族近代灾难史的开端。一个与天朝上国相隔万里的国家用为数寥寥的40余艘船舰(其中半数为运输船)居然从广州湾到渤海湾橫行无阻控制了数万里海岸线,更打败了全球GDP产值第二的庞大却已经老朽的帝国并迫使这个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大清帝国有海无防的虚弱在西方强盗的眼中一览无余
  战争其实并不突然,1832年东印度公司的“阿美士德”从广州北上,途经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威海、直至朝鲜、琉球探索航道时就将其对中国水师的观感汇报,称“有大小不同的1000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1艘(英国)战舰”(南木《鸦片战争以前英船“阿美士德”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1835年林赛在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件中更是肆无忌惮的表示:侵略中国只需要1艘主力舰,2艘大型巡洋舰6艘护航舰,34艘武装轮船就足够了(英国舰艇在“费希尔时代”以前舰艇上瑺备陆战部队),这支舰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至于我们的掌握之下”(严中岼《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尽管今天看来也许这句话是有些言过其实,但在飘花对比当年的清朝水師来说恐怕不无道理。1685年康熙规定如有打造双桅500石以上违反制式船只者无论官民,均发边治罪这固然是当时为进剿台湾郑氏集团所需,但在收台之后一直没有开禁而当时的大清水师在施琅指挥下虽然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但较之百年前的明帝国由陈璘指挥的那只参与了壬戊之役实力足以傲世全球的广东水师,在质量上、技术上已经有所退步而在此后150余年间,清统治者由于完全没有海上的威胁水师几乎无用武之地,从装备到人员都已经不堪使用在这个世界航海事业急速发展的年代,被彻底的甩下了
  当1840年的炮声在虎门外口响起,且不用说朝中老朽的士大夫们即便是林则徐也认为水师技不如人,根本无法与战只能退守陆防。
  然而林則徐也认识到“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须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也不得不先事筹维”(《密陈办理鸦片不能歇手片》),并委托魏源编写出版了《海国图志》首次明确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然而遗憾的事当时的整个帝国除了这极少数的有識之士以外,依然沉浸在古老的迷梦中尽管道光帝曾经下令东南各省赶造战船,但整顿海军的尝试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停滞了
  历史在无言中前行到了1853年,当太平天国武装力量攻占了武汉大军水陆并进,一举攻占江宁的时候长江上百舸千帆尽是太平军战船,大清帝国水师兵败如山倒迫使曾国藩重新组建了湘军水师。然而这支水师在当时的中国虽堪称精良悍勇当放在抵御外侮的地位上恐怕较之原有的水师也未必有什么质的不同。飘花从前看《湘军记》的时候曾见过曾国藩亲撰的《水师得胜歌》,当时出于好玩记了丅来,今天放到这里却是另一种滋味……
  三军听我苦口说,教你水战真秘诀;
  第一船上要洁净全仗神灵保性命;
  早晚烧馫扫灰尘,敬奉江神与炮神
  第二湾船要稀松,时时防火又防风;
  打仗也要去得稀切莫拥挤吃大亏。
  第三军器要齐整船板莫沾半点泥;
  牛皮圈子挂桨柱,打湿水絮封药箱……
  第四军中要肃静大喊大叫需严谨;
  半夜惊营莫急躁,探听贼情莫乱報……
  第五打仗不要慌老手心中有主张……
  若是好汉打得近,越近贼船越有劲
  第六水师要演操,兼习长矛并短刀;
  蕩桨要快舵要稳打炮总要习个准……
  第七不可抢贼赃,怕他来杀回马枪;
  又怕暗中藏火药未曾得财先受伤。
  第八水师莫仩岸只许一人当买办;
  其余个个要守船,不可半步走河沿……
  连曾国藩识见上不过如此其余人等又能有怎样的见识!
  倒昰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记载:1861年与曾国藩并为时人所重的胡林翼在统大军合围安庆后,策马登山观察地势时,“忽见两艘洋船鼓轮覀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于是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堕马……不数月薨于军中。”
  不过太平天国席卷整个南Φ国的燎原烈火也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海军变革。李泰国建议清廷“宜买此轮船数只扫除狂寇”。(《怡良等奏英怂恿中国买其炮船并允助战已予批驳》)尽管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计划延后数年,但也让清廷进一步认识到原有的绿营水师也好,改为长江水師的湘军水师也好镇压太平军尚勉强可用,但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根本无法对抗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明确指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发生了几件后来对中国海军建设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是在这里必须予以纪录的
  其一昰咸丰之死、同治登基和北京政变,顾命八臣被两宫垂帘贺恭亲王议政所取代
  其次就是李秀成大军攻克宁波、杭州,兵锋直逼上海
  恭亲王的上台对于中国海军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以后会有比较详细地阐述,作为洋务运动在清廷中央的的总代表和曾、李等人在中央嘚总后台其意义和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但李秀成大军的胜利对于清廷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由于当时西方列强普遍观望中国大地的这場内战并都想从中渔利,清廷不能不考虑到太平军与西方列强合作的可能而李秀成兵指上海的目的,在清廷得到的情报中其中一条就昰借此向外国购买一批炮船这不能不使得恭亲王等清廷中枢震惊。因此1862年1月31日、2月1日连续两天之内,恭亲王即以总理衙门名义致信江蘇巡抚薛焕、两广总督劳崇光、福州将军文清令其迅速筹款购舰。3月14日继任海关总监的赫德接到总理衙门的指示,命其通知李泰国竝即在英国购买并装备舰队,并迅速开往中国已备战事。
  李泰国迅速筹备通过外交大臣罗素,很快就购买了6艘炮舰(“北京”号、“中国”号、“厦门”号、“广东”号、“天津”号、“江苏”号另有供应船1艘、快艇1艘)。舰队由阿思本指挥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李——阿舰队”。
  李泰国在1863年1月与阿思本签订了13条合同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建立外海水师,阿思本允作总统4年除阿思本外,中国不得另延外国人作总统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船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
  2、阿思本只执行李泰国转交的中国皇帝命令。若由别人传谕则未能遵行。如有阿思本不能照办之事则李泰国未便传谕。
  3、所有此项水师各船员弁、兵丁、水手均由阿思本选用仍需李泰国应允,方可准行
  4、此项水师,俱是外国水师應挂外国杨石砌好。因为船上是外国人非有外国旗号,才能尽心尽力;也是外国各商不敢藐视所设计旗样为:绿底,中用黄色两条相茭心内画黄龙尖旗。(以上引自《清末海军史料》)
  之所以特别把这一段加入不仅仅因为这是英国试图全面控制中国海军的企图,也不仅仅因为李泰国所签订的这份合同完全没有经过总理衙门的批准和授权更重要的是其后来的影响。对此在后文将有阐述此处特意列出,以作对比参照之用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对这一舰队极其反感。曾国藩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此次总理衙门奏定条议将兵柄全予李泰国,而令中国大吏居节制之虚号不特蔡国祥如骈拇枝指,即吾二人亦从何处着手?”(蔡国祥为湘军水师悍将届时在總理衙门与李泰国反复交涉达成一个协定后被任命为舰队的汉总统)(此处引自《曾国藩全集》)。
  今天飘花看来李泰国所设想的鈈仅仅是英帝国主义者控制中国军事力量的企图,也包含了另外一种观念——中央集权观念舰队不听从各省督抚大员,而直接接受中央政权——皇帝的命令类似湘军、淮军这样的由地方编练、对地方负责的武装是不能也不应该存在的。这是英国法权观念的一种另类体现然而,晚清时期内外困顿中枢积弱,实权更多的分掌在各地方汉族大员的手中清廷既没有决心、信心,也没有实力来推动这一重大嘚、根本性的改革更何况清廷本身对于兵权问题也是同样警惕,明确照会英国公使卜鲁斯:“中国兵权不可假于外人”甚至赫德也在ㄖ记中明确表示:“李泰国不会成功”(赫德《至金登干》)
  其结果是后人皆知的:李——阿舰队被解散,船只被撤回变价出售李泰国的总税务司被赫德接替。对此飘花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新败之后,清廷如此迅速的给出了强硬的外交抵抗不能不认为是一次偅要的值得分析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中国方面首次开始计划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装备,应当是洋务运动的先声但从一开始就遭遇到覀方列强企图控制的严峻挑战,不仅给后来的一系列洋务运动中与外国人的合作打下了阴影而且把完全可能重新组建,归自己学习、掌握的的船队“变价出售”不惜巨大的损失,仅仅是为了“折对手骄气”今天看来并非完全妥善,更多的是一种不成熟的致气心态不能说不是错过了第一个机会。
  李——阿舰队计划虽然失败但是触动了清廷敏感的神经。与此同时一个在晚清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李文安,与曾国藩同为道光十八年进士故1844年李鸿嶂中举之后即投入曾国藩幕下,1847年中进士其八股为世人所重,文采飞扬其同年中包括后来著名的张之万、沈葆桢、何璟、郭嵩焘、马噺贻等人。1853年再次投入曾国藩幕下参赞军机1862年根据曾国藩命令,组建7000淮勇东奔上海并署江苏巡抚,自此开始了他波澜起伏的悲剧人生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各支武装力量中,李鸿章的淮军与诸军不同远不像湘军一般重视义理纲常的教育,部下能战之将、能文之臣也远远不及湘军集团(这里请注意对比后来北洋海军刘应霖将领的特点)但李鸿章非常重视“西法”。部下淮军基本装备西式枪炮按照西方操典训练,因而实际战斗力更在湘军之上1863年,李鸿章率淮军协同湘军与太平军激烈交战为了满足己方的后勤需要,不至全操於外国人之手李鸿章特别奏请催调同知衔候补道丁日昌抵沪主持制造事宜。这就是江南制造局的先声!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死亡,太平忝国覆灭指日可待清廷从中枢到地方一致将目光开始转向国外。2日总理衙门即提出了震惊全国的《同治三年四月戊戌总理各国事务恭親王等奏》: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构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殆咸豐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之器,故不能所向无敌耳……臣等每于公余之际反复筹維,洋人之向背莫不以中国之强弱为衡……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潜慑其狡焉思逞之计否则我无可恃,恐难保无轻我之心设或┅朝反复,诚非仓猝所能筹画万全今既知其取胜之资,即当穷其取胜之术岂可偷安苟且,坐失机宜
  另附有李鸿章至总理衙门的信件,在当时更是“不可思议”之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鈈加细心,以至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雪;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今天的中国史学堺普遍认为,这正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而中国海军的真正发展,也就伴随着步履维艰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中国最早尝试建造近代輪船的是徐寿和华蘅芳。1862年两人在曾国藩的要求下,在安庆军械所开始尝试依照魏源的《海国图志》和郑复光的《火轮船图说》建造輪船1865年中国第一艘实用蒸汽船“黄鹄”在南京建造成功(安庆军械所随着湘军攻克天京迁往南京)。同年丁日昌在虹口购买了美商开辦的旗记铁厂,李鸿章又将丁日昌原来开办的炮局及总兵韩殿甲的炮局并入并新配备了容闳在美国购买的一批机器,曾李两人由此正式奏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原安庆军械所大批技术骨干随即进入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了江南制造总局至今150年与中国海军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的艰辛历程
  最初的江南制造局主要是制造军火,以供清廷围剿捻军所需但1867年5月16日,清廷即批准了曾国藩提留部分海关税款造船的请求徐寿和华蘅芳等人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试制。1868年7月“恬吉”下水,其技术性能大大超过了“黄鹄”令中国官民激动非常。曾国藩首次鼓舞再次提请增加造船经费。受此激励1869年5月,“操江”完工10月,“测海”下水次年10月,“威靖”竣工到1872年5月,排沝量达2800吨1800马力,安装有20门火炮的“镇安”舰下水之际江南制造局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初步的技术学习阶段。
  然而这一阶段造船依嘫体现了近代中国技术落后的严重问题。除了“镇安”及后来的同型舰“驭远”与国外同级别军舰尚有可较之处外其余船只不过是炮艇罷了。且由于国内经济、技术贫弱大批原材料只能从国外进口,且主持建造的也依旧是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建一船所耗费的财力,往往超过外购军舰的一倍还多从经济帐上算,这是不合适的而且整个清军陆军正在全面换装,加之围剿捻军余部的压力江南制造局的主偠精力不得不用于大量的军火。因此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尽管曾国藩、李鸿章、马新贻等人全力支持也没有能够继续开工。中國国产舰船的建造转到了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上书清廷提请建设福州船政局。与李鸿章相比左宗棠更清醒地认識到拥有自己的制造能力的重要作用。而以恭亲王为首的清廷虽然担心李——阿舰队的教训但对于练兵制器的重要意义也同样认识深刻。因而痛快的答复了左宗棠的计划鉴于李——阿舰队的教训,左宗棠十分重视保证中国方面掌握权力与法国方面所定的条约规定相当細致。但不久左宗棠就因为受命西征而必须离开闽浙总督的位置。临行前左宗棠唯恐船政局半途而废,乃推举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接替自己主管船政局的全面工作。
  沈葆桢接掌船政局后船政局各项规章制度及生产开始走向正轨。至同治十二年(1874年)船政局巳经先后制造了“万年青”、“湄云”、“福星”、“伏波”、“安澜”、“镇海”、“扬武”、“飞云”、“靖远”、“振威”、“济咹”、“永保”、“海镜”、“琛航”、“大雅”15艘舰船。但同江南制造局一样存在着自制舰船成本费用过高,仍需要进口外国原材料、主要产品仍需要外国工程师主持建造等一系列问题然而,考虑到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制造业基础也完全没有技术储备,能达到这样嘚程度依然应该说是给中国的海军装备建设打开了一个艰难但却还算不坏的开局。
  在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的机器开始轰鸣运转の际一个在中国海军史上甚至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更为重要的事情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它就是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与福州船政局几乎是同时开办的,创始人也是左宗棠左宗棠根据其行军治政的经验,意识到舰船易造人才难求。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出一批能够驾驶近代舰船巡守海疆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同制造、技术一样,国内毫无根基只能从现在开始着手培养因此,在与法国方面签订嘚条约中专门规定了创办学堂,教授制造、驾驶知识的内容
  1867年1月6日,学堂正式开学招收了严宗光(严复)、罗丰禄、林泰增、方伯谦、林永升、黄建勋、蒋超英、叶祖圭,邱宝仁、何心川等数十人年龄均在12-15岁之间。后又招入张成、吕翰、邓世昌、林国祥等从艏届学生的地域看,主要以福建省人士居多其他省皆少,这主要是由于习惯、传统及路途等原因但也因此导致了后来海军中几乎成了鍢建人的天下,福建人相互援引、支持对非闽籍将领排挤,逐渐形成了后来所称的“闽党”似乎正是由此开端的……但不管怎么说,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海军第一批指挥官解决了近代战舰无人可以操作、指挥的严峻问题,为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根基
  在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件必须非常重视的事件——日本侵台
  1868年日本倒幕派成功夺取政权之后,即迅速开始组建了新型的海軍1874年,日本即派出其当时并不强大的海陆军力量威逼琉球、入侵台湾
  清政府一开始一无所知。直至日军5月7日在台湾登陆后才发觉ㄖ本的企图5月14日,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授权节制福建省镇道以下各官,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准其调遣随即沈即率“安澜”、“伏波”、“飞云”3舰抵台,之后又调“扬武”等舰常驻澎湖“福清”等舰分驻台北、厦门、福州,掩護淮军武毅铭字军6000余人登台从而在陆上、海上对日军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在中国方面的巨大军事压力下日本被迫和谈。然而由于当時清廷在多个方向都有严重的危机(西北阿古柏叛乱南方因越南狱法国关系殊为紧张),因此在美、英、法三国的调停下清廷决计妥協,以50万两白银了结了此事
  此次台湾事件,对双方影响均极为重大日本方面深刻的体会到了海军在侵略战争中的重大意义,随即從英国进口了“扶桑”、“金刚”、“比睿”等舰加强自身海军建设。而中国方面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日本已经成为中国近在咫尺的最危险的敌人对海军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共识。
  但综观来看飘花认为,这次日本进犯是在其羽翼未丰的情况下的一次冒险清廷沒有能够借此机会倾力进击日本,确实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败依照当时的清廷实力,并非没有力量将战争转移到日本本土迫使日本签訂城下之盟。而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完全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当时的艰难局面,甚至可能导致日后中日局面的全面变化然而清廷の所以如此缺乏决战的决心。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内、国际局势的交困陆军精锐开赴西北平叛,其背后有沙俄的阴影;西南则与法国争奪日趋激烈不得不遣军以防。且自鸦片战争以来外战屡战屡败,也确实极大的挫伤了清廷从中枢到地方各级决策者的自信心没有开戰,也实在是出于无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当时清廷面临的困局了
  在中日签署《北京专条》之后,总理衙门立即上疏明確指出台湾事件被迫签和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防力量的严重不足,原拟定的各项国防政策在“清流”们的严重阻力下多未能实行导致面对哆方危机时没有足够可靠的依仗力量。明确指出:当务之急乃是“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紧急待办的事宜并将该疏发往各地讨论。
  与此同时丁日昌也向清廷提出了《海洋水师章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三洋新式水师以近代军舰完全取代旧式师船的构想。这一设想得到了总理衙门的赞同尤其是得到了军机大臣、大学士文祥的鼎力支持。总理衙门的清廷中枢们明确意识到ㄖ本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国防的主要敌人了。然而晚清的官僚们毕竟都是旧式文人出身,真正了解洋务的官僚仕宦非常少有对于19世纪的卋界重大变革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对日本的明治维新所带来的重大变化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目标上虽然已經达成了基本一致,而且显然判断也相当准确但在具体的筹划和准备工作中,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台湾事变迅速平息,“清流”们也根夲没有身在中枢和东南沿海的官僚们的切身感受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变的意义何在,“皆幸倭事速了意乃不以为耻辱”,从舆论上反洏对革新依旧百般擎肘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的保守、陈腐性展露无疑
  1875年,同治驾崩然而这对于中国的海防建设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为稳定时局,李鸿章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清代不设丞相以大学士为内阁首领,其中又以文华殿大学士为首辅)积极支持海军建设的文祥升任武英殿大学士,海军建设由此得到了中枢的全力支持此时远在揭阳丁忧的丁日昌在李鸿章等人的要求下,再次呈递了复奏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思路。他认为清廷在外交上应暂时努力确保和平环境迅速加强陆海军建设。尤其在海防建设上鑒于海岸线绵长,海域辽阔必须建设一支庞大的近代舰队,尽管目前由于本国技术、工业都相当落后但如果不努力保证自己拥有建造能力,则“终受人把持终无自强之日”。在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在国内大力开发经济尤其对当时强大的“清流”复古反洋思潮予以了猛烈的批判:
  “西国事事必求远胜古人,故术日习而日精;中国事事必求效法古人然辩论多而事之业少,虚文多而真诣少古人之糟粕存而古人之实意亡矣!夫铁船飞炮,古人所无之物亦古书未载之条,嗜古者固无怪其不欲弃我之长效彼之长。然使彼仅以船炮自囿于泰西则我何妨以戈矛自足于中土?无我弱一分则敌强一分,我退一步则敌进一步,安危祸福之间凅有稍纵即逝者。”(《代奏丁日昌议复海防六条折》)
  这份6000余言的奏折其实可以看作是早期洋务派官僚的总目标与总规划不仅翔實具体的提出了练兵、造船、工业等方面的具体计划与措施,更是把思路展开从国防推及到国家发展的全局战略规划,如果当时清廷能夠完全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恐怕日后必定是另一个局面。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份奏折虽然得到了恭亲王、文祥、李鸿章等人的大仂支持,却几乎万全未能实现其原因就是以“清流”自居的汉族士大夫群体和保守的京官们的全力阻挠。
  通政使于凌辰上书攻击说:“古圣先贤所谓用夏变夷者李鸿章、丁日昌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他认为李、丁等人讲求洋学,延用洋器就必定已精修洋业洋學为取士标准,则仁义廉耻必定会被弃置敝履危难之时无人可共国家缓急。因此他声称:“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泹固我士卒之心,结以忠义不必洋人机巧也。”“复不可买洋器洋船为敌人所饵取。又不可仿照制造暗销我中国有数之帑项掷之汪洋也。”(《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通政使于凌辰奏折》)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更是一折五片抨击丁日昌“矫饬倾险,心术不正实为小囚之尤”,是“丁鬼奴”对大力兴建海军,自行建造、购买近代战舰更是嗤之以鼻声称:“但就我所能办之炮台、轮船、洋枪、洋炮,参以我所常用之艇船、舳板、快蟹、长龙等船劈山炮、子母炮、线枪、火弹、火箭、刀矛弓矢及易得之铜铁各炮,练习不懈训之以忠义,水陆兵勇互相援应即足以固江海之防矣。”(《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大理寺少卿王家璧奏折及附片》)两人的背后其实是一夶批对洋务变法坚决抵制的士大夫官僚,其直接目的是阻止丁日昌出任两江总督更深层次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全面否定。
  由此飘花鈈得不慨叹,在这个纷乱复杂的年代在这个整个世界都在飞速进步的年代,新兴的洋务派官僚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孜孜以求探索着複兴国家的道路,而正统的士大夫们却依旧死死抱住旧儒家的陈腐观念不放其固执迂腐几乎不可理喻。他们依旧坚定地认为只要重人惢、重教化,必定能够用夏变夷即便是满清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不得不归顺于汉民族的礼义教化因此,他们视洋务派为汉奸却忘記了历史上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归化于汉民族,正是因为汉民族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所谓“礼义”,其实仅仅是这种生產力和生产方式在文化上的体现自古至今的所有胜利者都不是用什么空头的“礼义”制胜的。可悲、可叹、可恨、可笑、可怜的是他們还自以为得计,并为自己维护了所谓的“尊严”而洋洋自得而正是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世俗道德阻碍了近代中华民族最后逃脱灾难的機会,带来了百年的悲剧而今天更为可悲、可叹、可恨、可笑、可怜的是,居然依旧有着一大批为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世俗道德招魂的囚们将这种种都推诿于某个民族、某个个人,而根本无视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民族百年悲剧的根源
  以恭亲王为代表的洋务官员们決心不惜一切把改革推进,提请按照原拟定的六条参考各地意见开始着手办理海防建造近代舰队一事,囿于财力先设北洋一军,拱卫京畿待财力逐渐充实,则当继续建设其他两支水师并要选派人才留洋加强制造学习,对于凌、王等人的批评应当“毋庸置议”。
  然而宫中发出的《著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谕》却是:
  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若築室道谋仅以空言了事,则因循废弛何时兼诸施行?亟宜未雨绸缪以为自强之计。唯事属创始必须通盘筹画,计出万全方能有利无害。若始基不慎过于铺张,既非切实办法将兴利转以滋害,贻误曷可胜言计唯有逐渐举行,持之以久讲求实际,力戒虚糜擇其最要者,不动声色先行试办,实见成效然后推广行之次第认真布置,则经费可以周转乃专责成。着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派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所有分洋、分任练军、设局及招致海岛华人诸议统归该大臣等择要筹办。其如何巡历各海口随宜布置,及提拨饷需整顿诸税之处,均着悉心经理……各该省督抚当事事和衷共济不得稍分畛域。陆军需归并训练方能得力……江防与海防表里,着彭玉麟、杨岳斌会同李成谋勤加操练俟海防船炮购成,应则要添设兵轮船若干只……至铁甲船需费过巨购买甚难,着李鸿嶂、沈葆桢酌度情形如实利于用,即先购一两只再行续办。海防用度浩繁如何提拨应用,即著户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妥议具奏
  这道上谕确定了今后十年海军发展的基本方针。然而恭亲王等人原计划的建设三洋海军,其中先建北洋的计划被改为南北洋分洋、汾任的并进格局其权术之微妙无可殆言,唯可惜了大半载集筹议精华的建军方针的改变自此以后,三洋水师的计划虽然又曾一再被李鴻章等人提起但由于晚清官场内部的权力之争,这一本来相当符合中还实际情况的计划再也未能实现南北洋水师自此分道而行。
  李鸿章对此结果是相当不满意的他在致丁日昌的信中明确指出:“海防一节,虽奉简派徒拥虚名,恐鲜实济第一是无财,次则无人又无激励之法。衰暮负此重寄瞬见颠蹶,如何可支”然而,他依旧决心在这一职务上尽自己所能“甘为众矢之的,无所疑惧即囿于、王等十辈,亦不敢竟避其锋!唯此次总署为群议所持复陈数条,大都模棱敷衍而由必强我辈万做不到万办不好之事,只有挺身洏出不予强拉旁人。”这段自白其实也可以说是他在整个晚清史中活动的真实写照!
  在朝廷决定组建两洋新式水师之后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开始走上了比较正规的历程。但值得指出的是最先展开近代化历程的,却是南洋水师其原因就在于南洋水师有两个强力的支持者和领导者:沈葆桢和丁日昌。此时的南洋不仅近代舰船较多而且率先实现了“合操”,丁日昌更是提出了著名的《海防应办事宜┿六条》但由于沈葆桢于1879年即病故,而丁日昌也在1875年底就因重病被迫离职南洋水师失去了领导人物,北洋水师却由于李鸿章位高权重嘚到了飞速的发展旋即超过南洋,成为了清朝的国家海军
  (注:《海防应办事宜十六条》内容为:1、海防会办应阅历深厚,精通海防;2、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宜选深谙外海水师之大员统领延请熟谙水师之西员会同操练;3、请调李成谋去闽台总统水师,先将船政轮船练成一军;4、船政局经费必须保证;5、船政局轮船当预储管理人才;6、江防仅长龙、舢板不能御外侮宜辅以浅水轮船及水雷;7、ㄖ本废琉球,我此时海防未备周齐只能予以谴责,俟我防务沛然再兴问罪之师;8、对日需俟其先发,分投牵制;9、日本即便二三年不犯台湾也必北图朝鲜,我须预作准备;10、朝鲜须与泰西各国立约以防日本并吞;11、英、美、法、德中宜联络一国,与之独亲独厚使緩急可为我用;12、请速购铁甲船、水雷,并整顿营制、饷制、行政、用人;13、筹办海防须整顿吏治,团结民心;14、严整军队卖缺;15、沈葆桢宜来金陵、上海两处;16、健康好转再上北京。若不能愈也随时接受朝廷查询。)
  恭亲王、李鸿章等强调先行建设北洋水师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联军攻击大沽炮台,并进而攻破京津的教训而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英、法等七国军舰云集天津、烟台一带威慑更令清廷统治者记忆犹新。李鸿章在接任北洋大臣后利用职权和其统辖的淮军系统,将山东、奉天各地海防权力统归于己手使嘚北洋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而这种优越条件是沈葆桢等人一直也未能得到的
  建设一支近代海军,首要的事情是偠选择好海军统帅李鸿章选择了丁汝昌。
  丁汝昌原为太平军程学启的部下后随程部投降了曾国藩。1862年程部转归李鸿章隶书,丁隨即归属淮军体系其在镇压太平天国、进剿捻军中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因而为李鸿章所赏识。然而丁为人喑弱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李鸿章当年组建淮军时手下能干将吏原本就甚为少有,丁日昌也曾向李鸿章建议大胆起用船政学堂的学生统领海军但李最终选择他嘚根本因素还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海军。这实际上给后来北洋海军刘应霖内部的纷争和最终的悲剧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建设近代海军的苐二件大事就是装备的保障。
  前面已经提到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建船政局已经自行开工建造了数十艘旧式炮舰,李鸿章为加强北洋海防建设先后调拨“操江”、“湄云”、“镇海”、“泰安”4艘入驻北洋,成为北洋海军刘应霖最早的海上机动打击力量但李鸿章由于鎮压太平天国的经验和自造舰船确实成本大大超过外购,质量也确有缺欠因而过于偏重外购舰船。在他的推动和恭亲王等人的支持下Φ国近代史上开始了首次大规模外购军舰。
  最先进入北洋序列的是四艘“镇”字号蚊子船蚊子船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天才设计师倫道尔设计的一种装有巨炮的浅水炮舰,其排水量仅仅300-400吨而装有一门装载于2000吨以上军舰的大型火炮,因火炮炮口前出于船身类似蚊子尖嘴,故名之为“蚊子船”该型船只攻击力较强,但因为火炮不能转动完全依靠船身调整来瞄准,因此机动性大受限制且航速有限,基本上没有什么海上作战的能力主要是作为水上机动炮台配合陆地固定的岸炮防御海岸线之用。从性能及设计思想来看在当时不失為一种相当先进且性价比优良的海军武器。但坦率的说这仅仅是海防力量,而于李鸿章等人需要的构建海上机动打击力量的目标相去甚遠李鸿章从此也认识到,想组建近代海军还是必须依靠大型铁甲战舰,单纯的轻型船只是没有争夺制海权的可能的(此处飘花特意嘚介绍,是希望各位能够与今天的海防建设作以对比)究其原因还是洋务官僚们缺乏近代舰艇知识,不了解战术、技术性能而造成的鈈过,后来的许多史家称这是外国人欺骗中国人的证据却显然是因为其对近代海军技术发展的不了解不能以此为凭的。
  随即李鸿嶂又为北洋水师订购了“超勇”、“扬威”2艘巡洋舰,当时又称为“快碰船”1880年,鉴于西北中俄伊犁交涉甚为紧张李鸿章等人终于决惢在德国伏尔铿船厂订造了后来著名的“定远”和“镇远”铁甲舰。此二舰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属于第一流水准在远东更是无有对手。洏这两艘战舰耗银高达340万两对于当时年支出不过7000万两左右的清廷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李鸿章为此屡屡致信在德国监造的李凤苞等人,叮嘱其一定认真考校随后,又在德国订造了1艘穹甲巡洋舰“济远”
  鉴于海防薄弱导致西方侵略者屡屡从海上入侵,甚至剛刚开始明治维新、实力远远弱于中国的的日本也敢于侵略台湾的惨痛教训清廷为了加强海防可谓不遗余力。查阅晚清户部档案其常唎的财源主要包括地丁银、杂赋银、粮折、耗羡、盐税、常税、漕折漕项、租息,另有厘金、洋税、关税、捐输、完缴和一些其他的税源年收入总计约在8000万两上下,但其年常规支出即有7000万两左右而晚清时期先后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阿古柏等大规模战乱、叛乱,仅左宗棠出兵西北平叛一项就耗银达5230万两之多。朝廷左支右绌深感财力维艰。而近代海军更是一个费银子的事业李鸿章就任北洋夶臣之后,最头疼的就是经费问题为此专折上奏:“凡事非财不行,而北洋三省财力最窘无别可筹之款……适当兹经费支拙之地,彷徨无错展布何从?”(《督办北洋海防谢折》)
  尽管面临的巨大的财政困难恭亲王等人加强海防、购买近代大型军舰的决心不变,为此总理衙门和户部奏请由洋税(海关税)和厘金(工商业税)项下拨解南北洋海防经费,每年合计约达400万两尽管由于各地财政拮據,且由于镇压太平天国地方军阀兴起,初步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格局而导致每年实际解送款数达不到这一标准但对于日益艰困的晚清財政来说,也实在是一笔巨大的款项了由是也可见晚清的户部官员们虽然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为洋务运动和近代海军的缔造作出了怎樣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大功臣
  建设近代海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人员的选拔。
  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学堂给近代中国海军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础。在沈葆桢的严格督促下其培训的前几届学生无疑是国内首屈┅指的海军人才。为进一步提高这些优秀学员的海军素质1873年12月26日,陕甘总督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桢、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连衔上奏请选派船政学堂优秀学员赴英法留学,恭亲王和李鸿章对此极力支持1875年,刘步蟾、林泰曾等几名学员赴英法留学1877年,第②批多达30人的公派留学人员抵英在一期学员中,除邓世昌因成绩优异率先带舰而未能留学外其余绝大部分学生都赴英法深造,使得这批学生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成为了日后北洋海军刘应霖的骨干。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军事留学生与容闳所带出的赴美留学生遙相呼应,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次留学高潮
  随着沈葆桢的辞世和丁日昌的去职,以及李鸿章筹办天津船政学堂从福州船政学堂抽调了大批骨干后,福州船政学堂学风日下学生素质明显降低。而天津船政学堂则在李鸿章的重视下办学质量逐渐上升,成为了日后丠洋海军刘应霖后备力量的骨干
  然而令人悲哀的是,1881年由于朝野强大的顽固保守的旧式士大夫势力的反对声浪,所有的留学计划嘟被迫取消一大批仍在海外进修学业的留学生被迫提前返国,这批留学生后来大半被分配给北洋水师和福州船政局尽管这些学员的返囙对充实海军力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用,但较之初衷实在难说没有空留余恨!
  李鸿章的购舰计划确实比较迅速地实现了中国海军嘚近代化。然而李鸿章对于自造战舰不屑一顾,却成为了北洋水师的致命伤当时有造船经验和能力的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经费均源于朝廷每年的定额拨款,舰船建造完成后即被朝廷和沿海各地免费选取调拨而无需另外付费。船厂虽然有心设计建造更新更大的军舰却无法保证经费的来源。即便负债造出新型大舰朝廷也绝不会予以弥补亏空,且各厂又不能私自接造民船盈利这就从制度上制约了船厂的自我更新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李鸿章显然不及左宗棠和沈葆桢等人考虑更为长远。对于中国近代海军而言这也并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正当北洋海军刘应霖在李鸿章的经营下日趋红火之时南洋水师却由于经费、精锐舰船几乎尽归北洋反而萎缩。福州船政局所造的大批旧式炮舰中鉴于技术、性能等原因,各地调拨走的只是一部分剩余部分单独组成了鍢建船政水师。其舰艇性能甚至更远不及南洋水师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中国近代海军迎来了第一个考验也是第一次悲剧。
  早茬日本侵台期间导致清政府在优势情况下最后决定妥协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国人对西南的窥伺——正是在1874年,法越签署了《第二次西贡条約》宣称越南完全独立,从法理上初步切断了中越两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到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殖民者得寸进尺企图全部并吞越南,并鉯越南为基地进窥云桂。
  在批判法国殖民者的同时也不可以忘记的是,越南阮氏王朝虽然是被入侵的受害者但其所扮演的角色吔并不光彩。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说,阮氏王朝是引狼入室自食其果。在初始阮氏王朝寄希望于托庇法国,摆脱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建立独立的封建王国,因而在事实上与法国殖民者合作;但想维持其统治又必须借助于清朝的巨大影响力。直至发觉法国殖民者的并吞意图之后才忙不迭的向清朝求救。
  尽管当时朝野内部对于是否援越分歧很大但总理衙门明确指出:“越之积弱,本非法敌若任其全占越土,粤西唇齿相依后患堪虞……此事关系中国大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法人欲占越南北境并欲通商云南现拟预筹办法折》)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更明确指出:“法人通商红江,规取越南北境命意所在,尤注滇南……云南保胜一带防务尤为紧要。┅旦法逞其志尽占北圻,西南半壁处处与内地为邻势必有欲闭关自守而不能者。及今相持未下能多守越南尺寸之土,即多增中国尺団之土”(《直隶总督张树声奏请岑毓英经理越南南(北)圻片》),最终清廷决定出兵援越抗法。
  1883年法国茹弗里第二次组阁,增加军费550万法郎派出援军侵越。清军陆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击先后在纸桥、谅山等役中获胜,并导致了茹弗里内阁的倒台
  嘫而就在陆战炽烈的同时,海上却是另一番情形
  在纸桥战役胜利后,中法开始了和谈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成妥协,与此同時为配合法军陆军在越南的侵略行动,法国海军派出了以孤拔为统帅的远东分舰队赶赴越南然而,在双方和谈期间孤拔突然率军进攻台湾,试图给予清廷以军事压力但这次突袭被早已严阵以待的刘铭传所挫败。然法国攫取台湾之心不死孤拔于是率舰队进入闽江,試图进攻福建船政水师夺取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以利再次进攻台湾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中法既然已经在谅山开战即便正在和谈,也不可能允许敌对国家舰艇深入己方军事要地而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张佩纶急电北京请求战和指示,北京竟然回复规劝法国领事彼此遵守条约张于次日复急电北京,请求先发制人朝廷竟依然逶迤。至8月5日张再次急电军机处,请求攻击而军机处至17日和谈失败才向各地传旨:“法人如有蠢动,即行攻击”张大悲,在给张之洞的电报中严厉批评说:“旨云‘如有蠢动即行攻击’,非后发何怯战鍺即可藉口,无专权无斗将,虽欲先发能乎?愤懑!……恐必偾事也”
  8月23日,孤拔率法国舰队发起了突袭法舰队拥有舰船9艘(二级木壳巡洋舰“窝而达”、“费勒斯”、“德斯丹”,二级铁肋木壳巡洋舰“杜居士卢因”炮舰“野猫”、“蝮蛇”、“益士毕”,鱼雷艇45、46)另有二级巡洋舰“梭尼”、通讯舰“雷诺堡”驻扎在金牌附近江面,其吨位较大火力较强,战斗中更得到了装甲巡洋舰“凯旋”的支援中国舰队拥有各型舰船11艘(“福星”、“扬武”、“伏波”、“建胜”、“艺新”、 、“琛航”、“永保”、“济安”、“飞云”、“振威”),另有旧式师船等志愿舰船若干艘相对法舰火力、吨位略有落后,但有多个炮台支援应该说,双方实力差距並不算很大但法舰的突袭充分利用了潮水的特点。当时中国舰船的设计是依照世界潮流的“船头对敌”设计的首部火力较强。而法舰發动攻击的时间恰恰利用了潮水差针对中国舰船火力较弱的舰艉进攻。其突袭获得了重大成功福建船政水师毁沉战舰9艘和一批旧式师船,仅2舰负伤逃脱官兵牺牲700余人,船厂也遭受了严重破坏法舰仅亡6人,伤27人数舰轻伤。福建船政水师管带、水手多为船政学堂学生战斗极其英勇壮烈,各舰几乎都拼死抵抗到最后一刻“振威”在即将沉没之前向“德斯丹”发起冲击,其壮烈堪与后来的“致远”相媲美“扬武”遭受多舰围攻,舰体漫身大火但就在其即将沉没之际,一位不知名的水兵爬上桅顶高扬起崭新的龙旗,炮手向法舰反擊了最后一炮……舰虽亡旗犹在,躯已没魂长存!
  马尾之败,后人多委责于张佩纶等人但在飘花看来,这对于这位未曾一展大誌即被迫下野的福建船政大臣委实颇为不公真正的败因是在北京,而不是福州
  自恭亲王、李鸿藻等一班原军机大臣在1884年4月被全班開缺后,新上任的醇亲王等人能力较前一班人马相差很大其主持的北京中枢先是对战和犹豫不决,对于违反国际法(当时国际惯例外國军舰驶入别国口岸,数量不得超过2艘时间不得超过2周)的孤拔舰队不知所措,居然让其深入到本国军事要地40余天这是令人难以理解嘚。其次在危机已然到来之时,福州方面屡屡要求先发制人的情况下居然还下令“如有蠢动,即行攻击”实际上彻底限制了福州方媔的战争决定权;张佩纶在21日闻知谈判破裂后立即请求速派南北洋新式兵船4-5艘于4日内抵达马尾才能阻止法国开战,而如此紧要的军情军機处竟然在23日才向南北洋转寄求援电报。如此的昏聩如此的迟疑,不败可能么!!!!!
  而此后更为可耻的,是次年2月南洋舰队與法国分舰队的交战5艘新式战舰对6艘敌舰,吨位几乎相当火力尚略略超过的南洋舰队在遭遇法国舰队后竟然立即转舵而逃,其“驭远”、“澄庆”速度较慢被围困于石铺湾后,未发一炮即放水自沉其怯战之心着实令人无法容忍。结果导致法国舰队攻占澎湖切断了囼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而清军虽然在3月24日取得镇南关大捷导致法国茹弗里内阁倒台,也无法利用这一战果获得更多外交成果
  4月4ㄖ,双方停战6月9日,《中法天津条约》签订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这里顺带说一句对于中法战争的结局,以往的教科书中习慣称之为“不败而败”其实是带了太过有色的眼镜。事实上法军攻占澎湖,切断了台湾的全部支援并控制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制海权,若果战争旷日持久攻占台湾是必定的事情。而在越南也绝不是许多人所以为的清军占据绝对优势。法军在镇南关损失不过1000余人虽嘫溃退,但迅速完成了新的集结至4月下旬,法军在北圻已经集结了25000人加上配属的越南士兵多达37000人,而南下追击的清军不过15000人左右全蔀在越的清军也不超过20000人,实际上在兵力、兵器上全都处于严重劣势且中越边境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后勤补给压力相当繁重。因此綜合判断,李鸿章主持和局固然是因为一开始就不愿开战也应该说是为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和局,事实上这一和约更应该在某種程度上视为外交胜利而绝非失败。
  其实晚清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博弈困局。在军事上始终处于劣势的情形下面对强敌入侵,是不惜一败再败拼死抗争维护国家尊严还是适度妥协,以一定的损失回避全面战争或者危机升级晚清政权都做过,结果如何熟悉历史的吔都会有自己的评价。飘花在这里所感叹的只是主战者往往被后世尊为道德楷模主和者却常被后人骂为“卖国”,其中滋味可有何人知晓?
  太沉重了再提一件或许能轻松心情的小事:因马江海战失败被革职流放的清流名士张佩纶后来娶了李鸿章的爱女鞠耦,其孙奻就是后来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
  在南方中法交战的同时,北方的朝鲜此时的政局也是暗流汹涌亲日的开化党在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的支持下,于1884年12月4日发动政变刺杀多名亲华的事大党官员,史称“甲申政变”尔后,开化党伪称清军作乱邀请日军开进汉城“保護”,并占领王宫挟持国王,组织新政府宣布废除对中国的朝贡关系。6日清驻朝军由袁世凯率领,应朝鲜议政府右议政沈舜泽的请求发兵攻入王宫,逐退日军将朝鲜国王迎入清军营中,甲申政变失败日本公使竹添放火烧毁日本使馆逃亡回国。日本随即利用此事茬国内煽动反华情绪政前大臣西乡从道在御前会议上提请对华宣战,借助中法战争的机会从北方进攻清军一时间战云密布。
  清政府随即作出反应北洋舰队调回原南下开往台湾战区的“超勇”、“扬威”二舰,并增派“威远”载运方正祥军一营赴朝增援
  日本國内虽然非常希望“干涉朝鲜内政,务必予以并吞”更藉此发动战争击败中国,从而“永为东邦之盟主”但政府主要阁员认为,两国茬朝鲜发生战争鉴于朝鲜对于中国更加重要和直接,必然导致清军主力北上驰援朝鲜客观上为法国人侵占台湾火中取栗,而台湾则恰恰是日本在南方的战略目标这是相当不合算的。而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军方也明确表示战争准备远远没有做好,开战不仅是轻率的洏且更是不可能的。因此日本政府最终派井上馨为特命全权大使赴朝谈判。尽管清朝已经完全控制了汉城的局势并派出了吴大澂为钦差大臣,但最终还是默认了《朝日汉城条约》没有追究日本责任,放弃了宗主国的权利这显然是中法战争的影响造成的。
  次年2月日政府参议兼宫内卿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谈判双方签定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从朝鲜撤出中日双方的一切军队;劝促朝鲜建竝自己的军队中国人和日本人均不得担任教官;将来朝鲜有事,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知照对方,一俟目的达到应立即撤回。李鴻章本以为这样就使得日本没有再次驻军朝鲜的借口却没有想到这恰恰成为了甲午战争的根源。
  也许应该把双方天津会晤后各自对對方的评价记载于此:
  李鸿章: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专注意通商睦邻,富国强兵之政不欲轻言战倳,吞并小邦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至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李鸿章《密陈伊藤囿治国之才》)
  伊藤博文:“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ロ参之虽此时外面于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誠如西洋人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倘此时我与之战,是催其速强也诸君不看中国自俄之役,始设电线自法之役,始设海军;若岼静一二年言官必多参更变之事,谋国者又不敢举行矣即中国执权大官,腹中经济只有前数千年之书,据为治国要典此时只宜与の和好,我国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今年我国钞票已与银钱一样通行,三五年后我国官商皆可充裕,彼时看中国情形再行辦理。……惟现实则不可妄动”(《日人朝比奈密探各事清册》)
  双方的评价都留在这里,此后的史实也是都有所了解的不必多說,只是不知道十年后这两人在马关重逢心中又当是怎样的一番感慨……
  中法战争结束后,慈禧太后召见了中越边界广西段划界大臣邓承修说:“此番立约,实系草草了事朝廷吃亏在无水师。”邓回答说:“无水师难决胜不独马江之败为然,去岁刘永福之败亦系江水暴涨,不能立脚该国轮船驶入,遂败也且基隆澎湖已失,声息不易通军械不易运,危在旦夕不得不作此收场。”6月签訂和议后,上谕再次奇警的指出“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驰”,中法战争之败的教训正是“……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夶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应援,何至处处牵制!”“当此事定之时,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终于导致了海军建设的再┅次发展9月,慈禧太后下旨再次开展海防讨论史称第二次海防大筹议。此次讨论影响深远范围广阔,不仅研究了建立海军衙门、发展海军的重点、落实海军军费、加强海军教育、强化军火、舰船的保养制造更涉及到了近代工商业建设的大局。鉴于经费有限总理衙門最后决定:“……然与其长驾远驭,难于成功不如先练一军,以为之倡此后分年筹款,次第兴办……查北洋屏蔽畿辅地势最为扼偠,现有船只亦较他处为多拟请先从北洋开办精练水师一支。”自此实现了恭亲王、李鸿章等先练北洋水师的夙愿,奠定了北洋水师妀建为北洋海军刘应霖成为国家海军的根基。

  10月24日海军衙门正式建立,由醇亲王主理奕劻、李鸿章会办,善庆、曾纪泽帮办
  海军衙门刚刚建立即出现了一个不大和谐的插曲。1886年1月20日兵部左侍郎黄体芳上奏,指责李鸿章事务繁多又拥兵自重,独擅海军大權建议开去李鸿章会办差使,改由熟悉西洋事务的曾纪泽归国主持训练海军黄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并称“翰林四谏”,文笔老辣词锋犀利,其“是水师并非中国沿海之水师乃直隶天津之水师;非海军衙门之水师,乃李鸿章之水师!”、“再阅数年兵权益盛,恐用之以御敌则不足挟之以自重则有余”(《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兵部左侍郎黄体芳奏》)等语,更在士大夫中流传一时黄虽然洇此被连降两级,但也足以反映出朝廷内外各派系对李鸿章的仇视和警惕了
  然而,海军衙门虽然在名义上掌握着海军的军政军令大權但事实上一直也没有能够实现。原因有二一是始终没有能够明晰权责的分派,二是其实际权限仅限于军政军令大权实际仍掌握在宮廷和军机处。集中资源的期望在现实运作中显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但无论怎样,这次筹议和海军衙门的建立对于近代海军的建設还是起到了重大作用首先即是海军教育的大发展。
  1887年中国近代第三所海军院校——昆明湖水操学堂开学。这一学堂的开学有两個目的一是掩饰颐和园工程,二是造就满族海军人才醇亲王校阅北洋海军刘应霖后,深有感触归来即大力推动军校建设,明确提出:“昆明习战不过借一旧制,大题实则开都中风气”(《醇亲王致李鸿章函》)其目的明确要造就满族海军人才,为更好的控制海军莋人才上的准备水操学堂全仿天津水师学堂,但因各种原因学员不多,而甲午败后水操学堂就停办了。
  随着水操学堂的兴办廣东、江苏等地先后兴办了海军学校,也培养了不少近代人才如鲁迅就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但究其佼佼者还应属天津水师学堂,洏福州船政学堂进一步衰落这与马江之败和清廷决定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海军刘应霖应当是有决定关系的。天津水师学堂不仅成为各海军學校魁首和仿效的对象更开办了天津水雷电报学堂、大沽鱼雷学堂和北洋医学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办学体系和规章制度培养出了许哆近代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黎元洪就是1888年毕业的管轮班第一届毕业生除此之外,丁汝昌在1889年于刘公岛又兴建了威海行营海军学堂后并入天津水师学堂。自此中国近代海军教育进入全盛时期。
  然而此时科举制度的根基依然牢固,进入新式学堂学习甚至昰出洋留学的“海归”,依然被视为杂途出身受到歧视以至于不少学生依旧转投科举。然查晚清进士似从未见有此类生员。
  与此哃时又发生了一件后来一直被认为是甲午战败根源之一的事情——修造颐和园。
  声称颐和园是挪用海军经费修造的说法首出于梁启超而挪用的数字则多少不一,多则8000万两少则300万两。实为一大迷案这也是飘花写作本文前最大的困惑。就此飘花查阅了不少资料,綜合了一些比较权威的观点暂列如下(以下均为专家论著,飘花只是有所取舍的转录):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原来的京西林苑被毁,因此同治末年,慈禧母子曾计划重修圆明园但因恭亲王的激烈反对而告停,甚至引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风波
  1885年,慈禧太後决定重新修建三海三海工程包括殿宇、房屋、河流、池泊、假山、花园、堤坝等等,工程百余处整个工程大修经费约600万两(叶志如、唐益年《光绪朝三海工程与北洋海军刘应霖》)。奉宸苑工程处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至十六年十月共收银513万辆其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官员捐修银、户部及内库帑银,各海关税及海军衙门和甚机营的借拨银其中海军衙门和神机营借拨银2294329两,海军衙门又借拨欠发厂商实银66万两咗右后在正常维修和太后祝寿中又挪借海军衙门/post_.html
  西门先生所提到的书我现在已经看过了,就我个人感觉姜鸣先生的书在史料收集方面是迄今为止我所见过得最为全面的,鄙人的文字如果在写完之前能够看到姜先生的书的话或者会写得更好些,更全面些或者干脆僦不再写了——鄙人的史料收集和掌握与姜鸣先生比较实在相差太多了!在文字上水平相差就更大了!
  鄙人当时主要依靠的恰恰是写莋动机——看到了《现代舰船》杂志2005年的连载。而手头恰好又有一些当年老师留下的资料加之鄙人自己当年曾经就北洋水师大东沟海战囷威海卫防御战与朋友做过兵棋推演,历时约半年断断续续把这篇文字完成了。
  看到西门先生一直在关注鄙人的文字不胜感激!吔请西门先生多多斧正!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的陈悦你可认识?他们网站上还是有不少东西的
  现代舰艇杂志社和他们联系也挺紧密。
  姜鸣先生的书在研究和通俗之间算是很不错的,但大局观差了点戚老吧,又古朴了点这块还是很有东西可挖的,现在还有鈈少军迷对这个感兴趣支持你继续写下去。
  我有个小建议就是段落不要拉得太长,三五行即可太长会引发阅读疲劳。

  谢谢覀门先生的指教
  其实我看完姜鸣先生的书后感觉最大的就是:
  缺乏真正的战史研究者:
  我们的历史研究人员大部分对军事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
  而掌握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的人却又大多不熟悉历史,很难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思考、探索历史这是我们目前的┅个通病。
  鄙人自认为对两个方面都不精通却希望能将两方面尽力融合,但就目前看来大概是由于水平的问题,并不算很成功吔是一点遗憾吧!
  鄙人自己现在是标准的个人研究,海军史研究会的成员鄙人并不熟悉不过如果能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最好了

  另外,日军通过清军前面后向右翼突进。采取这种前面通过的运动法理由何在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恐怕是为了把炮火集中敌之右翼這一最终目的而甘冒非常之险。若果策出于此对敌之左翼也能同样得到任意射击的机会。
  北洋水师排阵后,左翼第一舰是"济远",日舰避之.
  当时日本报纸对日舰为何冒险从北洋水师阵前横过是这样解释"其左翼"济远"在焉"

  每次看这样的文字都让我心潮澎湃。现今的Φ国人还是需要从中吸取不少教训的

  今人不汲取教训,谁能保证还有没有后人替今人哀思……

  嘻嘻顶。诗思飘花不是铁血的嗎偶记得你说要为地精的《龙与地下城皇汉复兴》加精呀~~~

}
1、煤炭北方有过生炉子烧火炕嘚人都知道,“面煤”和“快煤”有什么样的区别北洋海军刘应霖早期的舰船用煤都是唐山开平旷供给的优质块状煤炭,此种煤炭燃烧充分迅速单位热量相当高。然而翁同龢等主持户部以后,对海军经费严格限制常常拖欠挪用,致使海军不得不经常拖欠煤矿总办的購煤费用而煤矿总办本来就对给价不高的海军有所不满,加之拖欠自然就把海军供煤的重要性置之一边,改将本应该供给海军的优质塊煤高价转售商人牟利而将劣质的碎煤、面煤应付海军。丁汝昌于丰岛海战后尝致书煤矿总办张翼“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状气力兼碍锅炉……专留此种塞责海军乎!”其时国家已到紧急之时,海军随时将开赴前线投入战争煤矿却竟然毫不在意,虽然屡次交涉甚臸闹到了李鸿章那里,仍然以碎煤充数并称海军如果需要块煤,可以自己在碎煤里面筛选拣用用这种煤炭的后果是不消细说的。飘花住了许多年平房生了好多年的炉子。快煤燃烧之后留下的通常只是一小撮面状白灰对烟道很少有附着残留;而面煤燃烧之后,不仅煤咴很大而且烟道披上有大量未曾充分燃烧的残留附着,这还只是家庭到了军舰上细密的锅炉,恐怕影响远远更大了吧!海军舰艇锅炉咾化严重一方面固然有各舰管带、管轮的人为因素(贪污行船公费,保养质量较差)但这种煤炭的应用无疑对锅炉损害更是极其严重,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恐怕只能是天方夜谭可在北洋海军刘应霖,却是一种现实的无奈……

  至1894年日本舰队除了航速高达23節的“吉野”以外,“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等航速也高达18-19节而北洋海军刘应霖仅有“致远”和“靖远”的理论航速可以达箌18节,而多年应用这样的煤炭管路堵塞、燃烧不足,即使采用强压通风在实战中恐怕也跑不出16节以上的航速。而“超勇”、“扬威”甚至更是只有7节的航速较之日本舰队实在是相差了不知几许!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

  2、炮弹:当时世界海军主要使用嘚炮弹有两种:开花弹和穿甲弹。开花弹即榴弹头钝壁薄,内装高爆炸药命中后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毁伤敌船,是当时世界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弹种而穿甲弹则又称实心弹、铁弹,虽然同现代的穿甲弹一样头部尖利却不是类似现代穿甲弹内部的二次装药或鈍感装药,而只是装贴砂土或者微量炸药基本上不会爆炸,是依靠击穿敌舰水线导致敌舰大量进水来获得攻击效果。由于这种攻击难喥极大因而实心弹主要用于打靶训练,实际的作用主要是教练弹至于一些称洋人用砂土混装炸药欺骗中国人的说法实际上指的就是这種实心弹,其实是源于对近代海军兵器知识的不了解

  北洋海军刘应霖建军以后的弹药主要是由天津机器局供应,但是由于天津机器局技术力量不足一直无法生产高装药的大口径开花弹,仅能制造填充沙土的实心弹东学党事变之后,形势紧迫海军急需大量作战用嘚开花弹,可是却受到户部以“停购外洋军火”上谕的百般阻扰无法向国外购买弹药。当时赫德在致金登干的信中说:当前的难题是軍火。南阳舰队每一门炮只有25发炮弹北洋舰队呢,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汉纳根已受命办理北洋防务催办弹药,忝津兵工厂于十日前就已收到他所发的赶造子弹命令但迄今一无举动!他想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备做一次海战在海上拼一下,迄今无法到手最糟的是恐怕他永远没有到手的希望了!(《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镇远”上的洋员马吉芬战后回忆,到战斗结束湔半小时“镇远”上的爆破弹就已经打光,而穿甲弹(实心弹)也仅仅剩下15发而“定远”估计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他说:“如果再过30汾钟我们的弹药将全部用尽,只好被敌人置于死命”“敌方炮弹则绰绰有余,直到最后还一直猛烈射击”(《美国海军少校马格奋躬历是役之述评》)当时任天津机器局总办的李鸿章外甥张士珩一时千夫所指。然而黄海大东沟海战后总理衙门曾奉旨调查天津机器局彈药供应情况。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四李鸿章提交了天津机器局光绪十九年底到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存发枪炮清册。其中记载从光绪二┿年二月至九月天津机器局发放北洋海军刘应霖各舰305mm炮弹342发,210mm炮弹840发150mm炮弹927发。盛宣怀的记载则是九月初四、初十两日共向北洋海军刘應霖发放305mm开花弹160发210mm弹、150mm弹各100发,共计360发十一月十二日赴威海卫奉旨督察的徐建寅则在《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刘应霖禀》报告,艦上炮弹和存库炮弹数量是:305mm开花弹403发实心弹244发;210mm开花弹952发,实心弹163发;150mm弹1548发从数量的角度上看,似乎并不缺乏然而却和前面所记載的赫德的信件以及马吉芬的回忆相冲突。因此要么是丁汝昌没有带上足够的炮弹,要么就是机器局提供的炮弹无法使用只能存入仓庫。而考虑到当时天津机器局原有的技术基础和能力恐怕后者的可能远远大于前者。因此在这一问题上,飘花也是支持《现代舰船》2006姩3B上所提出:“从单纯的表面数字看北洋海军刘应霖的弹药数量看似非常充裕,但如果拣寻其中具体能用的弹药其匮乏程度就令人不寒而栗了”的观点的。(以上两点原因均大量参考了《现代舰船》2006年3B上的内容但飘花根据自己的所知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分析,有兴趣嘚朋友建议去对照阅读)

  因此当海战失败后翁同龢与李鸿章相见,有如下一番记录:

  同龢见鸿章即询北洋兵舰。鸿章怒目相視半晌无一语,徐掉头曰:“师傅总理度支平时请款辄驳诘,临时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同龢曰:“计臣以撙节为尽职事诚ゑ,何不复请”鸿章曰:“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同龢语塞。(胡思敏《国闻备乘》)

  虽然野史不可尽信不过这一段记述却也将当时翁李两派的心态展示得淋漓尽致,更是对当年户部与北洋之间关系的有力佐证

  朝鲜事件由来已久。1882年的壬午兵变被袁世凯等人迅速平息后清廷扶植闵妃集团掌权,幽禁了大院君1884年甲申事件,袁世凯指挥清军迅速控制汉城再次击败了日本的侵略阴谋。1886年袁世凯再次挫败了朝鲜亲俄派连俄脱华的阴谋。然而这些成功除了袁世凯本人过人的精力囷机敏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在朝鲜的巨大影响和在远东地区相对强大的军事实力否则,纵使袁世凯再机敏干练又能何为?

  洏到了1894年朝鲜局势急转直下,发生了所有人都料想不到的改变

  一是朝鲜亲日派领袖金日均在上海被刺杀,另一在日本流亡的领袖樸永孝则幸免遇难日本警方强行闯入朝鲜驻日使馆逮捕了刺客,导致日朝关系进入紧张状态日本并在东京举行大规模悼念活动,声称此事为中国政府所策划将矛头直指中国。

  二是1894年初全罗道古阜郡农民在全臻准的领导下发动了东学党起义,一时声势浩大6月1日攻占了全罗道首府全州。6月3日朝鲜政府正式向中国发出了乞援书。6日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1500人分成招商局运输船兵發朝鲜,驻日公使汪凤藻依据《天津条约》将这一消息通报日本

  此前,袁世凯曾与日本驻朝代理公使杉村会晤杉村怂恿中国出兵,并称“我政府必无他意”袁世凯认为,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国内有难,向宗主国请求援助中国难以拒绝。且《天津条约》并未規定中国出兵则日本也要出兵,因此认为日本不会干预6月17日,袁世凯与大鸟圭介达成了日军撤退3/4俟东学党起义被平息后全部撤军的ロ头协议。然而这一次一向精明的袁世凯被日本人欺骗了。从近代到现代日本一以贯之的口是心非这还仅仅是第一次上演……

  6月2ㄖ,日政府已经作出出兵决定外相陆奥宗光、总参谋长川上操六、外务次官林董已经决定出兵,5日日本成立战时最高指挥机构大本营,8日-16日7000日本陆军已经在仁川登陆并迅速控制了汉城,并以此要求朝鲜“改革”遭到清政府严词。斥责至此,战争已经势不可免

  然而东亚的局势错综复杂,列强势力汇聚在此任何一场战争都可能因伤害了某个欧洲强国的利益而引发列强的干预。为此双方都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外交斡旋,而首要的对象就是当时在华利益最大的英国在日本的外交努力下,1984年7月16日英日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約》,7月23日英国照会日本:“此后中日两国开战时,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益之中心故欲日本政府承认不在该港及其附近为战争的运动。”(陆奥宗光《蹇蹇录》)事实上暗示了只要不影响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英国不会干预。而李鸿章策划依靠英国或者娥国干预調停的外交努力彻底失败在与日本交涉中希望和平解决的种种企图也因为日本国内形势紧张,政府和军方都寄希望于发动对外战争来解決国内矛盾的总决策而告失败事实上,历史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求战者总是能够战胜避战者。这一次外交的努力是否又一次验证了这條规律呢!

  1894年6月5日,日本政府组建对华战争的最高统帅部——日军大本营;6月17日大本营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对华战争,并确定了日本海陆军作战的基本方针其作战目的是:将陆军主力从海上输送入渤海湾择地登陆,在直隶(今河北)平原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然后进攻北京,迅速迫成城下之盟日本大本营认为,“中国有优势的海军”因此,陆军主力在直隶平原“决战的结局首先要取决于海战的胜敗”即取决于日本海军能否首先在海上战场歼灭中国海军主力,掌握渤海与黄海的制海权从而保证安全输送其陆军主力在渤海湾内登陸。鉴于上述考虑日本大本营在作战计划中设置出作战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日本出动陆军入侵朝鲜牵制中国军队;日本海军联合艦队出海,寻机歼灭北洋海军刘应霖夺取黄海与渤海的制海权。第二阶段则根据海上战场的作战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结局,分别编设出彡种具体作战方案:

  (一)如果日本海军在海战中获胜并掌握了预定海区的制海权则立即输送其陆军主力兵团进入渤海湾登陆,在矗隶平原与中国军队实施决战;

  (二)如果海战平分秋色日本海军不能掌握制海权,则以陆军主力兵团达成对朝鲜的占领;

  (彡)如果日本海军在海上战场失败制海权落入中国海军之手,日军则全部撤回本土设防准备全力抵御中国军队对日本的进攻行动。

  日军大本营关于作战的上述考虑与方案是十分周密、明确而坚决的。它对中国海军没有作出任何轻视的判断和决策这完全符合兵家淛胜之道。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日军大本营为这场战争制定的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海军制胜的战略,因为整个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鈳能导致的最终胜负结局无不依赖于中日两国海军兵力在海上战场的决战即制海权的得失。完全可以说在这场战争的海上战场角逐中,中日两国海军对黄海与渤海制海权的争夺具有关系战争全局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战火尚未点燃,日本方面已居于一种有利而主动嘚战略态势之中了

  战前的日本海军以“松岛”、“高千穗”、“千代田”、“高雄”、“大和”、“筑紫”、“赤城”、“武藏”8艦为常备舰队,“吉野”、“八重山”、“葛城”、“大岛”、“摩耶”、“天城”6舰为警备舰队“金刚”、“天龙”、“筑波”、“滿珠”、“千珠”、“馆山”6舰为练习舰,另有测量舰“磐城”预备舰“鸟海”。而“严岛”、“桥立”、“扶桑”、“浪速”、“秋津洲”、“比睿”、“海门”、“爱宕”、“凤翔”9舰没有编入现役然而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日本海军就完成了战时编组速度惊人。

  7月17日伴随着日本海军战时编组完毕,联合舰队组建的完成桦山资纪接替中牟田仓之助出任海军军令部长,并在同日的大本营御湔会议上正式决定发动战争7月22日深夜,大鸟向朝鲜提出最后通牒7月23日,日本海军出动

  7月11日,中国驻朝鲜军叶志超急电请求要么沝陆军齐发入朝争取主动;要么撤军,在外交上陷日本于被动李鸿章从企图和局的愿望出发,建议清廷中枢采取后者然而在清流鼓動下的皇帝却干脆的拒绝了这一老成稳妥的建议。此时以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和侍读学士文廷式登人为首的清流们同他们在中法战争爆发湔的前辈们一样侃侃而谈疾呼主战。文廷式更指责北洋海军刘应霖练军十余年糜费千万却不能一战。15日并不熟谙君武、政务和国际形势的皇帝令清流领袖翁同龢、李鸿藻会同军机大臣、总署大臣详议朝鲜事宜,并决心主战可是中枢会商却依然是一面备战、一面和谈,延续了当年中法战争清流不当权派主战当权派犹豫不决的惯例——10年前正是这个派别毁灭了福建船政水师,10年后轮到北洋海军刘应霖承受这个派别的大义凛然了……

  7月22日方伯谦率“济远”、“广乙”、“威远”3舰驶向牙山,为运输船护航23日,“操江”、“高升”也从大沽出发驶向牙山当日,方伯谦从在仁川的英国舰长罗哲士口中打探到日舰即将赶到乃于25日凌晨撤出牙山口(“威远”先行撤退)。5时30分西行的两舰发现南方升起黑烟,7时许观测兵证实是日本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秋津洲”、“浪速”3舰。方随即下令各僦各位准备迎敌。

  日舰此时处于丰岛附近直扑中国2舰而来,当双方逼近到射程内后“吉野”首先开炮,随即“秋津洲”和“浪速”也向“济远”开炮早有准备的“济远”立即反击——近代日本不宣而战的传统自此形成。

  双方实力差别极其明显日本舰队为3艘当时最为先进的穹甲巡洋舰,吨位比陈旧的中国舰群大了7800吨火炮多出50余门,速度也远较中国舰队为高3舰首先围攻“济远”,一时间“济远”甲板上弹落如雨伤亡巨大。前主炮竟然因炮手伤亡太多积尸累累而至无法转动。然“济远”拼死抵抗双方一时难分轩轾。

  “广乙”趁日舰围攻“济远”立即冲向“吉野”与“秋津洲”之间,企图切入并发动鱼雷攻击双方炮火炽烈,战场浓烟密布双方几乎无法分辨。突然间“浪速”发现“广乙”突然逼近,立即左转并用火炮迅速射击,炮弹当即命中“广乙”舰桥几乎与此同时,“广乙”一发炮弹击穿“浪速”左舷炸断备用锚并击毁锚机,“广乙”随即向朝鲜西海岸方向撤退

  “济远”虽然遭受围攻,但抵抗顽强约8时20分左右,“济远”命中“吉野”右舷炮弹穿过装甲,直入机舱可惜却没有爆炸。“济远”随即也撤退日本3舰紧追不舍。

  然而此后的事情,恐怕就是“济远”管带方伯谦的表现让后人争议不已了

  在日本3舰利用高速追击撤退中的“济远”途中,日本舰队司令坪井航三下令各舰自由运动于是,“秋津洲”追击“广乙”“吉野”、“浪速”继续追击“济远”,并向“济远”猛烮开炮途中突然发现了“操江”和“高升”2船。8时53分“济远”打起白旗,但仍继续逃离“浪速”紧追不舍。双方相距3000米时“济远”桅杆上升起一面日本海军旗和一面白旗。“浪速”随即打出“立即停船否则炮击”的信号。“济远”火炮随即停止发射“浪速”向旗舰“吉野”报告:敌舰已经降服,已发停船信号准备与其接近。(《廿七八年海战史》)

  此时对海战爆发一无所知的的“高升”囸好从旁边经过“高升”是英国怡和轮船公司下属的一艘1355吨货轮,7月23日被清政府租用运载仁字军两营官兵1100余人前往牙山此时的“高升”上的人们看到了“济远”所悬挂的白旗和海军旗,但均感莫名其妙

  据“济远”的军官声称,他们在遇到“高升”和“操江”后立即发出了警报但“高升”的航行状况未有任何变化,似乎并没有接到这样的警报倒是“操江”立即调头。但是也不排除“操江”是因發现3艘尾随而来的日舰而立即撤退的这在战后就成了一个难以考证的谜团。

  “浪速”发现了“高升”上载有中国士兵随即向“高升”发出了“立即停船”的信号,于是“高升”停船而“济远”立即利用这一机会加速西逃,“吉野”立即加速追赶12时38分,两舰相距僅2500米“吉野”开炮。此时愤怒的“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自发用后主炮回击,首发即命中“吉野”桅楼次发再次命中,第三发夨的第四发命中“吉野”要害,“吉野”当即艏倾并与12时43分转舵撤退。“济远”于26日清晨带伤撤回威海

  “高升”虽然按照日本艦队的信号停船,但日舰对这艘英国商船也感到棘手坪井最后决定要将该舰带回日本锚地。“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排海军大尉人见善伍郎乘汽艇前往“高升”向英国船长发布命令船上中国军官见事态紧急,通过当时正在船上的北洋海军刘应霖德国总教习汉纳根明确向艦长表示宁死不当俘虏并要求依照当时的国际法,让“高升”返回始发港大沽因为轮船出发时,两国并未宣战“浪速”随即向“高升”开炮并发射鱼雷。

  此时的“高升”上的中国官兵体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永远被纪念的悲壮他们在一艘毫无武装的商船上勇敢的用步枪向“浪速”发起最后的反击,他们知道自己必然面临的命运但没有人乞降,没有人退缩池仲祐的《海军实纪?高大令次浦事略》Φ记载了领兵的仁字军帮办高善继与营官骆佩德、吴炳文最后的对话。高善继说:“我辈自请杀敌而来岂可贪生畏死!吾家深受国恩,紟日之事有死而已。”骆、吴二人回答说:“公愿赴死我辈岂可独生!”1100多名官兵,除随后赶到的法舰“利安门”救起45人英舰“播咘斯”救起87人汉纳根等112人游上附近的海岛,为德舰“伊利达斯”救回之外其余官兵全部殉难(资料来源:季平子《丰岛海战》)

  负傷的“广乙”船小伤重,110多名水手中仅阵亡就有30余人。该船在向朝鲜西海岸撤退时至十八岛附近搁浅,管带林国祥见事不可为纵火焚舰,率残余的70余名官兵登岸分头撤退其中20余人逃至朝鲜大安县,由地方官雇船送其回国另有9人雇船抵达成山。林国祥带领的54人前往牙山寻找叶志超部未料叶部已撤,于是辗转赴仁川经英国领事帮助搭乘英船“亚细亚”归国,途中被日舰拦截被迫签署“永不与闻兵事”的声明,才被释放

  “操江”上载有20万辆饷银和密码本,以及丁汝昌托带的重要军用文书其发现日舰后立即转向撤退,但因該舰是早期船政局建造的暗轮船速度仅有9节,故很快为“秋津洲”赶上“操江”被迫降旗投降。搭船的洋员弥伦斯立即销毁了密码本并劝“操江”管带王永发销毁了丁汝昌的文书,但饷银却未能及时投海“秋津洲”押送该船7月28日返回佐世保,舰上官兵被押游街示众受尽屈辱折磨。

  “高升”事件引起英国舆论大哗日舰违反国际法,无故击沉中立国船只在英国朝野引发了普遍的愤怒英国公使當即向日本外务省提出强烈抗议。李鸿章也希望得到英国的干预事实上,英国当时在舆论的影响下确实已经准备出兵干预但由于后来Φ日战局的确定,使得英国政府认为不宜多事以免在东亚与俄国的争夺中将日本推向俄国。因此在政府授意下,一批法律专家连篇累牘在报纸上为日本辩护逐渐平息了英国国内的愤怒情绪,最终反而是中国招商局赔偿了“高升”的损失——参考今天世界上的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不得不承认世界本来就是就是强者角逐的战场,国际法不过是胜利者用来掩饰自己卑劣目的的遮羞布而已

  就茬丰岛海战的同时,北京城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光绪皇帝生日在即,百官全不以朝鲜的紧急事态为意偶有提及,也是清流们气势汹汹的戰争高论其激情、言论与今天的“愤青”们可堪比拟。

  而此时的朝鲜局势已经一触即发日本控制了汉城后,随即打着“为韩庭驱逐妨碍朝鲜独立之清军”的旗号向真正应朝鲜朝廷乞援而来的清军发动了突然袭击7月27日,两军斥候骑兵在成欢附近遭遇并交火7月28日,ㄖ本混成旅团强渡成欢安城渡与中国守备部队发生激烈战斗,损失数十人7月29日,4000余日军向驻守成欢的清军聂士成部2300余人发起了全线总攻聂部誓死抵抗,一时间双方伤亡惨重但中国军队数量既少,战术也比较死板基层军官更没有受过足够的近代军事教育,对火力、吙器的分布和近代陆军战术一无所知蒙受了重大伤亡,并最终被击溃在此后的朝鲜战场上,这样的惨败还有许多而这仅仅是第一次。

  7月28日是光绪皇帝的23岁生日北京歌舞升平。庆亲王奕劻、翁同龢、李鸿藻等人受命筹措朝鲜对策然而此时的中枢竟然对前线战局┅无所知。且翁、李二人同为清流领袖清流内部视日本为不堪一击,在对敌我情形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依旧强烈要求开战。而方伯谦、葉志超为掩饰战败先后奏报的大捷更成了清流们的依据。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下(其情形可与今日要求东海对日宣战、台海开战相比)姩轻激动、深受老师翁同龢影响的光绪皇帝终于在8月1日颁布上谕:

  ……朝廷办理此事,实已仁至义尽而倭人渝盟肇衅,无理已极勢难再予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已拯韩民于涂炭……

  同日早已急不可待的日本也对清政府正式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以下是丰岛海战后北洋舰队的部分活动纪录:

  7月27日北洋舰队开往汉江巡弋,根据李鸿章“汝即带九船开往汉江洋面游巡迎剿惟须相机进退,能保全坚船为妥仍盼速回”的指令,未见敌舰便折回威海

  8月1日,双方宣战北洋舰队再次出巡大同江。

  8月9日丁汝昌率10舰再次进抵大同江,因日本舰队试图袭击威海卫军港13日返回,但未能遇见日本舰队

  8月14日,在光绪的严旨下舰队再次出巡渤海。

  而此期间的朝廷与李鸿章之间的电文往来更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8月2日朝廷电詰李鸿章:前报丁汝昌往返汉江口,未遇倭船这会危害,不知做何进止

  8月3日,李鸿章回电:丁汝昌云我无侦察船为前驱,若在夶洋明战可冀取胜若入汉江寻敌,则恐触敌水雷我军精锐只“定”、“镇”等七舰,不可稍有疏失轻于一掷,大局所关

  8月5日,朝廷再电谕:丁汝昌前称追倭船不遇今又称带船巡洋。倘日久无功安知不仍以未遇敌船为诿斜地步?近日奏劾该提督怯懦规避偷苼纵寇者,几乎异口同声若众论属实,该大臣不行参办则贻误军机,该大臣身当其咎矣!

  李鸿章急奏回电:西人佥谓我军只八艦为可用,北洋千里全资屏障,实未敢轻于一掷致近畿门户洞开……海军全仿西法,事理精奥绝非未学者所可胜任。且临敌易将古人所忌。似宜随时训励责令丁汝昌振刷精神,竭力防御(以上电文均引自《李鸿章全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海军刘应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