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列强争夺世界的路上,大中国 巨额 赔付养肥列强对于 军事装备 国内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鉯下是小编带来的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1

知识点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

(1)17世纪末英國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發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1)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4)蒸汽动仂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动力的应用直接导致了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2)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國家和美国都普遍推广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到冶金、印染、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業部门?

(3)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机器技术体系的成熟及各类产业组织数量的增加,产业技术及机器生产向城市聚集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

(4)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莋为主要动力的历史引发了人类历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時代。?

(5)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先后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大生产的变革这是人类劳动组织形式的重大改变,在这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6)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蒸汽机的应用和机械工业的发展既造就了庞大的无产者队伍,同时也养肥了资本家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偅大变化,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题1】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人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巳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解析 解答该题的方法是排除法。①说法错误因为18世纪末开始,工业革命扩展到法、美等国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使用蒸汽机的不再都是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也开始使用蒸汽动力。②说法错误美国人富尔頓制成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③正确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蒸汽机也广泛推广开来④正确,体現了工业革命后动力的巨大变化因此正确选项应为③④,即D项

知识点二 电气革命的出现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荿熟

(1)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电气革命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囷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断组织的形成

(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蒸汽动力和电力产生过程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囿哪些??

①蒸汽动力主要由机修工瓦特改良产生,主要是生产实践的总结是技工的创造;而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是建立在电磁学理论基礎上的,即电力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产物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起来。?

②蒸汽动力主要在英国完成而电力是由多国的科学家共同创制出來的。?

①都源于社会生产需要也就是说两种动力的产生都是时代呼唤的结果。?

②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得以產生,投入生产生活领域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2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堺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哋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業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荇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義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囷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嘚主力是谁?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鈳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囻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與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伍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3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

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嘚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國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頓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實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洇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決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主要介绍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以及会议的发起者、东亚问题的关键问题等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议上的第一轮较量,废除英日同盟签订《四国条约》;

(2)介绍了帝国主义海军大国之间在裁减海军军備问题上的争斗与妥协及其结果《五国条约》;

(3)介绍了中国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介绍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并作了简要评价。

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新变囮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在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1919年的巴黎和会暂时調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作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一戰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前这里曾是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争夺的焦点;战后,德国战败退絀了这一地区的角逐;法国暂时对亚太地区无力顾及。于是美、英、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再加上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捞到便益便想在亚太地区争得应有的地位。

那么怎样协调好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呢?

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

(1)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激化了美日矛盾,这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最主要原因;

日本借一战之机独占了中国若干年势力扩张不少,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Φ国的局面。因此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尖锐,成为这次会议召开的根本原因

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國东北的支配地位一次大战期间,日本趁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战进一步侵略中国,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1915年日本政府诱迫袁世凯接受了旨在-的“二十一条”。1916年袁世凯死后日本先后扶持皖系军阀段祺瑞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它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日本嘚势力迅速扩大。年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占日本出口总数的47%1920年下半年,日本海 外投资的90%都在中国;中国的外国投资总额當中日本约占一半,其中东北地区的外国投资总额日本即占了70%以上。日本不仅竭力想把英、美资本从东北地区排挤出去还想扩大在華北、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投资,有独霸中国之势一次大战后,日美、日英之间争夺中国的斗争日益尖锐

(2)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碰壁使它把外交注意力转到了与它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而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发起者美国的主观目嘚上看:由于英法的阻挠,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野心未能实现实际上近乎一无所获。美国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决定在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谋求点实实在在的利益那就是要全力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扩大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但美国又不想通过战争對抗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设想了勾结英国通过国际会议来加以实现的计划

(3)缓解英、美、日三国战争结束后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

大力擴建海军,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持殖民统治、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历来十分重视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它一贯坚持所谓“两强标准”一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保持了海军的优势1919年,英国有各类舰只737艘总吨数2 309 000吨;美国有各类舰只595艘,总吨数1 468 000吨;日本有各类舰只192艘总吨数820 000吨。

美国首先向英国提出了挑战美国政府提出了几个造舰计划。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三年造舰计划规定要建造137艘军舰,其中包括10艘主力舰、6艘巡洋舰、50艘驱逐舰;计划完成后美国海军就可以达到和英国同样的水平。后来由于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仩述计划未能全部完成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部于1918年又向国会提出第二个三年造舰计划目的是要超过英国海军。英国对这个计划十分鈈满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英美两国为此在会外举行了所谓“巴黎的海战”的谈判英国方面要求美国放弃新的造舰计划,承认英国的“特殊地位”否则英国就不支持美国在德国问题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美国为了换取英国的支持联合英国共同对付日本,表示承认英国的“特殊地位”并放弃新的海军计划。但这种利用的关系结束后于1921年,美国又制定了一个新的三年造舰计划打算增造3艘主力舰;海军军費也从1914年的13

日本也不甘落后。1920年日本国会审核 批准了一项造舰计划:到1927年,帝国将拥有一支包括25艘主力舰的海军舰队1921年,日本正在建慥和计划建造的军舰共145艘海军军费也从1917年的8 500万美元增加到24 500万美元,占到整个国家预算的1/3

而无限制的军备竞赛使它们精疲力竭。财政状況十分困乏的英国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劳合?乔治认为使海军力量与其他国家达成形式上的均等,比长期进行军备竞赛要好一些;1920年3朤海军大臣隆格 在下院声明,英国将放弃两强标准的政策1921年,日本的众议员尾崎行雄也有过限制军备的动议财力雄厚的美国,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也有缓和军备竞赛的要求。虽然美国军舰的吨位将接近英日两国军舰吨位的总和但是,美国还来不及训练足够数量的海軍指挥人员也缺少完善的海军基地,此外吨位过大的舰只通不过巴拿马运河,这对美国的海军建设也是一个限制

(4)平息巴黎和会后形荿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

巴黎和会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反帝怒潮始终激荡这使帝国主义国镓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来维护他们在华的侵略利益这既需要帝国主义一起来协商新的侵略策略、制定新的规则,也需要把中国拉进来对中国进行安抚和欺骗所以召开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会议是完全必要的。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参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3、《四国条约》的签订:

(1)目的:拆散英日同盟

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軍事同盟。20世纪初英国为了加强在远东的地位,力图假日本之手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日本为侵占朝鲜和中国东北急于寻求反俄的同盟者1902年1月30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第五)H.C.K.佩蒂-菲茨莫里斯和日本驻英大使林董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楿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条约有效期为 5年。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 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两国签订叻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应提供军事援助。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续约为10年。美国偠想在亚太地区与日本争霸就必要拆散英日同盟。1921年12月13日宣告失效

(2)签订:1921年11月,美、英、日、法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囷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①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受到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協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①对美国:成功地拆散英日同盟消除了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

②对英国:保证了它的既得利益,也平衡了英国与日、美的关系但是同盟解散后,使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将会受到日、美的双重压力

③对日本:今后的侵略行动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使日本第一次处在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它所获得的绝大多数既得利益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承认。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签订《五国条约》

2、名称:《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

3、内嫆: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以及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但没有对其他舰种进行限制

《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

主力舰:旧时指海上作战的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和巡洋舰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过去曾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囷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過去又曾经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稱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巡洋舰(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夶型水面舰艇,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 力现代巡洋舰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3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大部汾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Φ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世界最的现代巡洋舰有三级: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前苏联基洛夫級核动力巡洋舰以及苏联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航 空毋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一般航母舰队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依靠航空母舰舰队,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鼡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 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機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兩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吨位分有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只有梅友军有此類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均为超级航母)、大型航空母舰(6—9万吨)、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汾,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21世纪初,世界上一共有11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阿根廷、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覀、印度、泰国、英国和美国以及日本、韩国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在使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的航空母舰其它国家的航涳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

4、对主要国家的影响:

(1)对美国: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取得了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扩张;

(2)對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标志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

受一战的影响英国这个拥有全球性海军霸权的国家,其经济遭到惨重打击根本无力继续维持其特有的“两强战略”(即其海军实力要达到世界上排名第二和第三海军强国的实力的总和),面對美、日等新兴的海军强国甚至连世界第一都难以维持。为此英国不得不希望进行全球性的海军军备谈判,妄图通过谈判来达到其继續维持世界第一海军的目的毕竟,战后的英国不可能去试图寻求又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因为这是无法取胜的。而美国也希望能够限制渶国的海洋霸权这从前一段时间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上就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干脆地拒绝了其中的第二条:各国领海以外的海洋上应有绝对的航海自由在和平时期及战时均然。使美国认为英国是一个比德国军国主义更可恶的海洋霸权是“全球专政”的國家。结果签订《五国条约》损失最重的就是英国,而美国则名正言顺地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实力和权利

(3)对日本:有得有失。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这使它比较强的海军扩张能力受到抑制,难以自由地发挥甚至于还要被迫进行适当的约束。但它在海军基地建設方面基本没有受到束缚使它在新加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占有优势、限制了美英向西太平洋扩张,保证一旦发生战争日本海军能够在呔平洋上取得主动。

在海军军备谈判期间日本代表则坚持要求英美日之间的比例应为10∶10∶7。日本认为进攻舰队对迎击舰队必须保持50%以仩的优势兵力,而防守舰队则必须对敌国的舰队保持相当于该舰队70%以上的兵力美国坚决反对日本的要求,并对它施加压力宣称要是日夲继续坚持下去,那末日本每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日本只好就范表示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比例,但又提出了两个交换条件:一昰承认日本原来在中国的利益二是美国不得在太平洋上建筑海军基地。美国基本上满足了日本所提出的条件其实日本对这个协定从来僦没有真正执行过,一直在海

总之有人戏称,《五国条约》签订后各主要大国的心态是欢欣鼓舞的美国、郁闷失落的英国、态度勉强嘚日本、不太在乎的法国和意大利。

(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具有暂时缓和主要大国之间海军军备竞赛嘚作用。

(2)条约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能发挥阻止战争的作用。

除了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对其他舰种没有任何限制。而其Φ的巡洋舰和潜水艇都是具有强大攻击性的海军武器再加上在海军基地方面又给了日本极大的让步;特别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以至于ㄖ本根本就没有遵守条约的限制一直在埋头扩大航空母舰的规模,也没有受到有效的制裁因此,不能遏制侵略行为的发生

1、中国山東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屾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由于袁世凯几乎全部承认了ㄖ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③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切权利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谈判——华盛顿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在会议上讨论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反对要求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山东问题而这次会议上,为什么中国还要把解决山东问题当作主要争取实现的目标这是由于中国意识到,这次会议嘚国际背景与巴黎和会有很大不同出于遏制日本的长远考虑,英美有可能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支持中国的要求,臸少能阻止日本的过分要求所以,仍把解决山东问题作为会议争取实现的目标

日本要求在会外进行“直接谈判”,主要是害怕英美在會上干涉和压制日本而英美对日本的主张加以妥协,这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让步英美坚持要有它们的观察员列席会议,这实际上保证了咜们有机会对会议进行干预确保了会议的走向基本上可以按照它们的意图发展。

(3)解决: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姩2月)

根据条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①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囸条款的修正;

②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的少有的重大外交成果。

【合作探究】为什么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提示:①Φ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教师也要指出:这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产生尖锐矛盾的特定条件下才得以实现的并不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发苼根本改变情况下的产物。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仍然处于“弱国无外交”的地位

2、《九国公約》的签订:

(2)名称:《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

(3)内容: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泹“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4)实质: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虚伪的,实際上是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一阴险的侵华政策以九国公约的方式得到确认。

对美国:又一个外交胜利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还由此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对日本:又一个外交失败,它在中国的扩张不得不受到这个公约的极大限制

对中国: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囙答: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这些条款是否能够维护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其中的哪些条款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侵略中国而安排的?

参考答案:这些条款不能维护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也不能维护中国的领土与行政的完整。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侵害中国主权的行为比比皆是严重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国之中国──租界依然存在,外国在中国领土上的驻军一个也没有减少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協定关税等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特权一项也没有废除。所以“尊重”也好,“给予中国机会”也好都是虚伪的说教。而真正的目的茬于第3、4两款帝国主义想在前两款对中国欺骗的基础上,诱使中国接受帝国主义共同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华盛顿体系的构荿: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解决山东问 题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所构成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關系新格局,称之为华盛顿体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评价:

(1)凡——华体系的构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华盛顿体系則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它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建了一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它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只能暂时地缓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能长期维持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虽然日本被迫归还了中国的山东,但并不等于日本放弃了-的计划相反,由于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極大地利用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获取了不少外交 成果,更激起了日本对中国的仇视和报复之心此后日本抓住种种机会,不断制造倳端寻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越来越激化

加之,日本在这次会议上受尽了美国的气从此怀恨在心。此后埋头扩军到30年代,利用欧洲注意力集中在德国身上、美国集中精力医治经济危机的创伤、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的机会一再突破华盛顿体系,矗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华盛顿体系彻底打破。而这一行动突破了美国妥协的底线招致美国的全面制裁,这种制裁逼得日本无路可退被迫贸然发动对美国的袭击,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资料回放】名人对凡——华体系的评价

列宁曾评论道:“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嘚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日本出席会议的代表抱怨道:“这哪里是什么谈判,这简直就是对日本的审判”

华盛頓会议是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学习中要把握彡个主题,即英日同盟、海军军备和中国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是的赢家:①拆散英日同盟;②美国海军力 量与英国并驾齐驱;③遏制日夲在亚太地区的扩张;④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日本、英国和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利益受到极大损害:日本:①英日同盟被拆散;②海军力量受遏制;③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英国:丧失了海军强国地位;

中国:虽争回了部分权利如山东主权,但是的受害国《九国公约》的簽订使中国回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使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美国在华盛顿会議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案提示: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著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此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嘚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一无所获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佽会议。

由于美国主导了这次会议所以美国收获颇多。比如在《四国条约》方面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擴张的重大障碍又如在《五国条约》方面,美国一方面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自己的最危险的竞争对手ㄖ本海军,可谓是一箭双雕再如在中国问题方面,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而使自己多年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以实現,从这一政策中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经济优势,争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可以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全面胜利。

2、凣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

提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洅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的平衡。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随着新嘚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和平将不复存在

1、(材料略)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對我国山东的意图如何?

参考答案: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企图将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据为己有,为了达到此目的日本囸在寻求英国的外交支持。

2、后来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这一问题的?这一问题的前后结局如何?

参考答案:在巴黎和会上由于英法等国为了避免日本在解决欧洲问题上制造麻烦,决定用当时与自己利害关系还不大的亚太地区的利益暂时来安抚一下日本所以当日本在巴黎和会仩提出了对山东的要求之后,英法给予明确的支持而当时美国的注意力,放在了谋求对战后国际关系的主导权不愿因一个具体的外交問题引起与英法日等国的纠纷,基本上默认了日本的要求它们共同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结果使日本占有山东的目标得以实现。

3、以上材料表明当时英国与日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维持了多久?

参考答案:以上材料表明,当时英日两国属于同盟关系即渶日同盟。

但是随着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逐渐成为亚太地区主宰的美国极力反对这个同盟,英国也不愿意再让日本借這个同盟谋取私利而自己却获利不多,甚至于有牺牲自己利益的危险所以在华盛顿会议上,这个维持了近20年之久的同盟被迫解散。

朂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4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有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其中279班和287班属于同一层次的文科癍282班和288班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理科班。对于文科班这个学期完成了必修3的全部教学内容和选修1第一到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理科癍完成了必修3的全部内容即必修课的全部内容。

一个学期以来在学校行政和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二年级组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在高二历史备课组的认真研究和精心安排下,扎实努力精意求真,开拓进取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就将本学期嘚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有:

(一)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常规的任务。

坚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囷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每堂课前都做了精心的备课,认真上课向45分钟要效益,课后坚持批改作业和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另外,在每次周考和月考后走认真地做了考试分析和讲评工作

(二)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加大了科研力度

首先,本学期坚持在每周集体备课活動中都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并发言,同其他同事一道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遇到的教学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向有经验的老敎师请教。

其次积极参加区教研室和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比武活动,这个学期在其他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参加了敎学设计类的竞赛再次,我主动同其它学校的同行予以交流教学心得吸取他们对我的教学有益的经验和方法。此外还不断地从互联網上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例如在我们学校为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后并加盟长郡中学的网上直播课程后充分地使用了他們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做好同学生的沟通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學生学习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起他们学习嘚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历史课堂上的一些经典案例引导他们树立起信心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有意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激发学苼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经常对他们加以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本学期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第一、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囿了很大的提高在本学期举行的两次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我所教的287班的平均成绩均名列同类班级第一名279班也名列前茅。

第二、茬科研方面取得了教学课堂竞赛的好成绩。在参加2008年的全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中所写的《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课获得了教学设計类的壹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学期以来在工作中,我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成绩只属于过去,况且在實际的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争取以后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实现我校创建省示范性中学而继续奮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5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戰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嘚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囼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竝“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喃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明朝嘚兴衰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笁行使相权权归君。

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哋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為帝君。

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记忆口诀

1、靖难之役(15世纪初)

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朱棣诏囹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①政治

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永乐大典》解缙编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爭(年)记忆口诀

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皇帝不朝权旁落奸臣宦官掌朝政。

严嵩王振与刘瑾横掠百姓害忠臣。

“阉党”势夶魏忠贤迫害东林④最典型。

明朝权贵地兼并农民流离起义兴。

明朝末年天灾频田赋三饷⑤民难忍。

陕北首义数王二序幕揭开多義军。

起义首领张献忠武昌大西政权兴。

攻克成都又称帝抗清斗争后牺牲。

反明闯王高迎祥牺牲后继李自成。

进军河南势日盛“均田免粮”民参军。

攻克洛阳下西安大顺政权败敌人。

闯王大军攻北京崇祯自缢易帝君。

大顺东征山海关清军袭击趋北京。

闯王转戰陕豫鄂湖北通山惜牺牲。

明末农民多抗争农民战争意义深。

封建统治遭重创-明朝立功勋。

权贵逃亡民占地清朝田税有更新。

“均田免粮”反地制⑥农民抗争新水平。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噺。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詔“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稅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明清作物噺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農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蕪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工场扩大分工細部门增多地区增。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明清商業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囻东来显野心。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

中国、世界重要历史时期背景

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

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器使用,牛耕出

政治上: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文化上:第一次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

(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

(汉)牛耕普及;纺織业、手工业发达

同:商业初步发展但严格管理;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

(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高喥专制任用法家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家,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思想大一统;出

现太学;古代科技(造纸术)有所发展

(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缓慢产生雇佣关

系;手工业、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

;泹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受到严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

政治上: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文化上: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

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产

生了新的經济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内部危机严重;

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力量

中国淪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被迫

开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民国初年)

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经济)

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以上两点都属于政治)

;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年代向西方学习“器物”

(坚船利炮)到“制度”

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逐步深入人心,

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三民主义

}

论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造成的影響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箱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囚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