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对于佛对佛法的认识识,不知道对否

突发奇想:对佛的一点认识
之前听说大理的鸡足山上的什么寺好像特别灵验,周围的朋友都去那里许愿还愿极为虔诚。一直都嚷嚷着想去却一直没机会。信佛的朋友告诫我说这种地方不要随便许愿说去,许了愿结果没去是不好的。听的我心里总是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每天刷牙洗脸的时候都在惦记。今天早起(应该说是午起)刷牙的时候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为了不让它昙花一现,特将其记录于此,就当每天看看给自己点启发。
事情是这样的,我今早刷牙的时候再次想起了去世一年多的姥姥,之前为她去过圆通寺祈福,后来听人说年三十的晚上是某位神仙的生日,那时候去圆通寺许愿非常的灵,我说想去但别人又告知不要提前说这种话,进而想到一直说想去鸡足山上的某某寺却没去成这件事(貌似说了一顿废话)。此时想法便开始如滚滚江水滔滔不绝。思路是这样的(又开始了):人们去寺院上香多半是有求于佛祖,那为什么非要初一十五去庙里上香呢,估计是佛祖常云游四海,庙对他老人家来说就像普通人的家宅一样,再忙再总出差的人总会有那么几天特殊的日子是要在家过的,有求于佛祖当然要选他老人家在家的日子,不然不白去了嘛。为什么不能许愿说去上香结果没去呢,顺着这个思路想的话就不难理解了,要是想求领导办事,咱不能那么大架子天天到处跟别人说要去家里拜访这位领导结果又死活不去吧?多不给领导面子啊!同样,咱天天到处说要拜访佛祖他老人家,人家慈悲为怀听说以后天天在家等,干等也不去,再神仙度量也得发火啊,就是不出手报复以后再去也肯定吃闭门羹了。还有一事不解,为什么人类永远是有求于佛祖呢,希望实现的事都是拜托佛祖忙帮,以前我总认为佛祖需要供着,被人敬仰尊重着,后来我想通了,对于领导,你总是敬畏他就会产生距离,你要是总求他办事就说明你需要他,你希望被他掌控,这样他才有成就感,才能牵制你,所以肯定会成全你。所以神才会基本上在你碰上他在家的时候有求必应。看来佛祖也有颗凡心,用凡人的心思去理解他也能行得通。
后来我又想,专门赶在初一十五去上香的人未免有点投机取巧,与其这样不如随性而为,想什么时候去什么去,但是要做到心中有佛,让佛祖知道不管自己去不去心里都是惦记他老人家的,而且也不能太功利,每次都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才想到他,就像对朋友一样,平时的关系处到位了才能两肋插刀。这么一想我曾经许愿说去鸡足山的事情就释怀了很多。说实话我不太信佛,但是也不否认他的存在,毕竟我是个渺小的人类,太对未知的事物轮不到我来否定。但是我依旧对未知事物心存敬畏,做什么事也会先考虑他老人家一下,给自己一个信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是坏事。就像对我过世的姥姥一样,她在世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爱她,虽然当我回到她身边的时候她已经弥留状态了,但我相信姥姥到走都知道我是爱她的;就像对待机遇,如果你时刻准备着,就永远不会错过。
完了,现在中文写的越来越不知所云,不像写英文那样信手拈来流畅自如了,佛祖原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716被浏览80916分享邀请回答2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人机大战佛家谈科技:偏重物质 对心灵了解少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认为:但当前科技研究太偏重物质,对心灵了解太少了,懂机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但知道人性温暖的人越来越少。“阿尔法狗”和韩国棋手 之间的“人机大战”进入第三天,李世石三战皆负,这让很多人Hold不住了。“人机大战”的输赢,事关一个更大的问题:AI(人工智能)或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未来意味着什么?人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机器人所取代吗?弥漫于当下人们心头的,是对科技憧憬与焦虑参半。“人机大战”,佛家怎么看?记者的这个提问,引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的兴趣。如是我闻,以下是学诚法师与记者的答问。记者:一场“人机大战”正在上演――谷歌AlphaGo与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的围棋挑战赛,今天机器人再下一城,3︰0领先。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您怎么看现代科技的作用? 学诚: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冷静去观察,人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废弃物的过度排放而遭到破坏;由不同人群组成的社会环境,因为资源的争夺和占有而相互仇恨甚至发生战争;乃至于同一人群中间,因过于看重物质利益上的得失,而发生不和与争执。科技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但当前科技研究太偏重物质,对心灵了解太少了。人性中有一部分是不属于物质层面,而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如果人缺乏精神食粮,时间长了,就会空虚、颓废。现在懂机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但知道人性温暖的人越来越少。有些人越来越不知道德、伦理的价值,不会为人处事,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利用高科技犯罪的人,没有崇高的人格,没有善良的心灵,即使很精通科技,对他人和社会反而危害更大,造成了人心更大的不安。面对科技的发展,如何能够为现代社会贡献力量,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足、让人们过得更加愉快,让人们内心更加充满力量,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不断地增强幸福感?——这是传统文化包括宗教在现代社会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您平时是否关注科技发展?学诚:佛教徒和佛教接受和欢迎所有先进科学,关注科技的发展。佛教是古老的、传统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我们应该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智慧,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传递出去。出家人不应拒绝新知,而要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文化、科学,才能在心灵世界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的帮助。现代科技文明的高度发展,为人类带来了非常便利和丰富的物质利益,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群体性孤独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没有必要抛弃科技,或是贬低它的价值,但需要把科技放回到它应处的位置。记者:您认为科技发展会否给宗教带来冲击?学诚:科学能够解释世界,宗教也能够解释;科学兼顾物质和精神而特别侧重物质世界,宗教兼顾精神和物质而侧重精神世界。不能把宗教的观念和科学的观点对立起来,因为他们是不同领域的问题。经济也好,科技也好,其发展目的是为让人们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几百年来,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但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方便与快速,同时不让现代文明造成负面的、消极的、不利的以至有害的影响。应该认识到,科技本身的发展,具有工具的价值,却缺乏目的价值。若不解决人类的烦恼问题,就不可能找到人类文明的根本出路。烦恼是人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信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革新文化和提升道德。只有向着心灵的深处去觉醒,才能够消弭物质与精神的隔膜,从而在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世俗与超越之间,产生一种平衡的张力、润泽的活力和创新的潜力;才能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找回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记者:宗教应如何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学诚:佛教与科学有着不同的使命,科学面对的永远是未知的领域,科学家永恒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探索新的现象、发现新的规律。但利用科学知识改造外在物质世界,只是使人的需要得到暂时的满足,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利,所得到的舒适和快乐都是很短暂。仅仅靠科学技术,还不足以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还要建立自身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佛教重视内在智慧潜修以及慈悲心显发的特质,对于当今时代科学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科学在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佛教在认识和改造精神世界方面则有一套完备的方法,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促进人类社会获得真正的科学发展,从而稳步获得持久的物质享用和深广的精神。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 不认识 不讨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