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民被汉族同化的民族问题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讲解]论民族同化问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讲解]论民族同化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怎么理解民族同化问题
怎么理解民族同化问题
09-09-25 &匿名提问 发布
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化于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自然同化,指某一个民族在长时期中受到另一个民族的影响,逐渐消失了本民族的特性,同化于另一个民族。这是历史民展中自然的进步的趋势。另一种是强制同化,是指反动统治者所实行的民族同化政策,如强制被压迫民族接受统治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改变原有的民族特性。    汉族如果真的有部分移民到波斯,是否真的能够同化当地民族,那也要看具体情况了。多数情况应该是不能的,因为既然是移民,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去,可能只是部分人的行为,同化多数是人口众多的强势民族对人口相对较少,且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而言的。在中国不就是这样吗?许多少数民族都被不同程度的汉化,这就是最好的验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一般表现为:比较落后的民族与比较先进的民族交往时;自然同化在世界各国和中国历史上曾大量发生;年的19年中,从欧洲迁去移民1;强迫同化是一个民族利用暴力或特权强制别的民族放弃;强迫同化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很大的痛若和牺牲作代价;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是民族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展与消亡等方面;问
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它是从民族产生以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反动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自然同化
一般表现为:比较落后的民族与比较先进的民族交往时,自然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渐改变、直至最后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征,变成了别的民族。整个过程是自愿自然演进的,没有借助于暴力、特权和任何强制手段。但是,在同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斗争,被同化民族中往往有少数人特别是统治阶级中的当权者,企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阻止同化的趋势,但其结果总是阻挡不住。因为,自然同化是先进取代落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同化在世界各国和中国历史上曾大量发生。美利坚合众国在年的19年中,从欧洲迁去移民1000多万人,其中有奥地利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匈牙利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俄国人(大部分是犹太人)、瑞典人等。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后来逐渐同化,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列宁曾形象地把纽约比作碾碎民族差别的大磨房。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几十万俄罗斯农民和工人被吸引到乌克兰民族地区,很多人被乌克兰民族所同化。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羯等族的一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受到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逐渐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最后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这种自然同化具有极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强迫同化是一个民族利用暴力或特权强制别的民族放弃自己民族的特征而成为它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强制上。如王莽新朝时,强迫匈奴人改匈奴称号为汉族称号,改匈奴人姓名为汉人姓名。清初满族统治者强迫汉人改穿满人服装,照满人习惯剃发。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强迫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只准用汉文和汉语教学,不准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等。
强迫同化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很大的痛若和牺牲作代价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因而受到被统治民族的坚决反抗。无产阶级坚决反对强迫同化。
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是民族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历史上民族的产生、发 展与消亡等方面。解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一系列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著作中都包含有对这一 问题的论述。
民族融合应是两个以上的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过程中,互相吸收对方的特点,最终形成 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现象。”既然经过民族融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民族,那么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最重要的特征便是要有自己的民族自我意识,并有自己民族的自称,以示区 别于其它民族。根据民族融合的定义,我们可以用公式“A+B=C
民族同化”的定义则争议不大,它是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 族的现象。”[6](P312)根据民族同化的定义,我们也可以用公式“A+B=B”表示之。民族同化最主要的 特征便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了民族意识,而最终认同于另一个民族,其成员成为另一个民族的 组成部分,抛弃了本民族的自称,并接受、使用另一个民族的族称。民族同化的结果并没有生成新的 民族,但使同化后的民族共同体规模扩大了。民族同化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即自然同化与强制同化。 明白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区别后,我们就会认识到那种把民族的自然同化称为民族融合的主 张[9](P13-14)也是不正确的。
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上边的引文讲得就很清楚,民族同化是“在阶级社会中”,而民族融 合“不是在最近,也不是在不久的将来所能实现的,而是要到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之后才能达到 的。”②“所谓民族融合,就是到共产主义以后。”③ 两者发生的范围大小不同。一般都认为,民族同化是指一部分民族同化于另一部分民族 之中,“不是某个民族同化另一个民族,就是它同化于另一个民族。因此,同化只是个别和某些 民族的消失,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并未消失,民族这一历史范畴依然存在。”①“民族同化是部分 民族的消失,即被同化的那些民族消失了。”②而民族融合的范围则比民族同化的范围宽广, “所谓民族融合,乃是一切民族的消亡,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不存在了。”③“民族融合乃 是一切民族的消亡,全世界形成为一种与民族共同体完全不同的新的统一的‘全人类共同 体’”。④“民族融合可以理解为不同民族互相渗透,甲中有乙,乙中有甲,甲和乙中有丙,而丙 中也有甲、乙的成分??,民族界限逐渐磨灭,不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了,连民族这一范畴 也根本不复存在,所有的民族都走向消亡,亦即民族的终结。”⑤ 两者发生的方式与过程不同。有些著作把有关历史现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强迫同化, 有的凭借政治暴力与民族特权进行同化,如清兵入关,强迫汉人剪头发,谓之‘留头不留发,留 发不留头’;有的凭借政治权力强制统治民族同化于经济文化先进的被统治民族,如中国历史 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汉化政策,尤其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最为典型。二 是自然同化,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落后的民族在先进民族的潜移默化中丧失本民族的 特性。”⑥而民族融合,一般都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不 存在强制与暴力。“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斗争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不断为 大家所认识,所接受,并继续发展;落后的低劣的东西不断被抛弃,被淘汰,从而使各民族之间 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⑦ 两者的性质也不相同。一般都引用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的一句话,同化“即 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认为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也是民族压迫的 一种表现形式。”⑧“统治民族、剥削阶级所奉行的这种强迫同化政策,造成民族隔阂、对抗和 冲突,毒化民族关系,加深民族壁垒,是妨碍民族接近,阻碍历史进步的。”⑨而“自然同化是历 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强制同化是建立在被同化民族的痛苦的基础上的,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 愿的。因而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我们坚决反对。”○10许多著作在论述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显 示出民族融合的实质,它是各族“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西日益增 多,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的结果。”○11 由此看来,上述著作对于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二词区别得是很清楚的,民族同化存在贬义 词的性质也是很明确的,而民族融合的性质自然有所不同,有的著作甚至提出“不应在民族不 平等条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轻易地谈民族融合问题。”○12
民族同化研究综述 张军伟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民族同化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同化是研究民族关系的 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民族同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后,进行了一番梳理,区分了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概念,对民族同化进行分类,总结了影响同化的因素,以及看待民族同化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民族整合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7]01- 民族同化的定义 民族同化的定义有略有区别的两种。 第一种认为,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部分,变成 了别的民族的一部分。金炳镐认为,所谓民族同化,就 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 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 和社会过程。[2]吉平认为,所谓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 族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 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3]孙进己指出,少数民族 的一部分成员迁居汉族融入汉族,汉族的部分成员迁 居各少数民族居住区,融入各少数民族,这两种情况大 都是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加入别的民族, 称之为民族同化。[4] 另一种认为,民族同化指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交 往。辛普森认为,所谓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具有不 同种族和民族背景的人,在一个更大的社区生活中,摆 脱原有民族背景和文化的束缚而相互交往的过程。[5] 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们的认同第一种解释,第二 种理解类似于民族融合。 2 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几个概念 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概念有民族融合、民族整 合、消极适应、文化变迁等。 首先,民族同化区别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应该 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 成新的民族。而民族同化则是一个民族丧失其固有特 征,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4]民族融合可发生于多 个民族之间,而民族同化只发生于两个民族之间,从而 区别于民族融合。[6] 其次,民族同化区别于民族整合。民族整合就是 多民族国家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对国内各民族之间的 关系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实现国内民 族关系、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说民族整合 是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治理功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讲,民族整合也是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治理过程。[7]民 族整合的主体是多民族国家,客体是民族关系和民族 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同化的主体是统治民族或先 进民族,客体是被统治民族或落后民族。民族整合是 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治理功能,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是其 重要内容;民族同化是民族消亡的形式,主要反映的是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7] 最后,民族同化不同于通过克制达到相互妥协消 极适应过程。也不同于文化适应或文化变迁,文化变 迁是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体系相互接触或者具有 某一社会文化背景的成员转而适应另一种全新的社会 文化环境而引发的。同化与血统混合或生物融合也有 区别。[5] 3 民族同化的类型 按同化的程度,民族同化可以分为程度不等的几 类或几个阶段;按同化的途径民族同化可分为两类。 一是按同化的程度分类。辛普森将民族同化分为 程度不等的七类。分别为:完全隔离;程度不同的非完 全隔离状态;美国、加拿大、瑞士随处可见的多种文化 并存现象;表面提倡机会均等,但实际上不同民族群体 间仍存在着文化与社会结构差别的虚假整合;部分同 化(例如小城镇中趋向于身负两种文化而避免处于边 际地位的犹太人,见W illiams 1964, pp. 303-304);个 体同化和群体同化;完全同化;[5]完全同化意味着人 群中已不再有基于种族或民族观念而相互隔离的社会 结构。[5]何叔涛认为,民族同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形式到内容的渐变过程。即由 量变到局部质变再到根本质变的辩证过程。民族同化 的渐变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 服饰、饮食、居住等生产生活方式吸收其他民族的特 征,在语言方面出现双语现象。第二个阶段表现为通 过吸取外民族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信奉外民族的 宗教而逐步改变本民族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精神文 化的价值趋向。第三个阶段则表现为丧失本民族的民 族自我意识而代之以视自己为同化民族一部分的新民 族自我意识。民族同化过程中第一个阶段为民族之间 的接近与表层文化的趋同。第二个阶段是同化民族与 被同化民族两种文化特征的并存,是同而未化。第三 个阶段则是同化的最终实现,其标志为民族自我意识 的改变。[6] 二是按同化的途径分类。孙进己指出,民族同化 分为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强迫同化往往是征服民 族、统治民族采取一些措施强制进行的。如清朝强迫 汉族剃发易服。[4]吉平指出,民族同化的手段有两种: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同化53等内容。 
 以及不同时期的民族同化心理,总结影响民族同化的因素,并说明 当今社会看待民族同化的纠结心理以及该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同 化,最后是笔者阐明自己的观点。 ...  最新201509版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答案 作业1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作业 4 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答案要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因此民族...民族或弱小民族的压 迫、剥削、掠夺和同化,以及被统治民族或弱小民族起来进行...  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形成性...辨析题 错 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错 还有自然...  1、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复习指导册第 3 题) 2、我国...3、民族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4、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  ⑤统治民族中的剥削阶级 的这种强迫同化的政策,是一...而是研究如何促使各民族和睦相处,消除同化和被同化的...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 中国特色...  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当前位置: >>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同化
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它 是从民族产生以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可分为 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反动的,二者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自然同化 一般表现为:比较落后的民族与比较先进的民族交往时,自然吸收先 进民族的文化,逐渐改变、直至最后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征,变成了别 的民族。整个过程是自愿自然演进的,没有借助于暴力、特权和任何强制 手段。但是,在同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斗争,被同化民族中往往有少数人 特别是统治阶级中的当权者,企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阻止同化的趋势,但 其结果总是阻挡不住。因为,自然同化是先进取代落后,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同化在世界各国和中国历史上曾大量发生。美利坚合众国在
年的 19 年中,从欧洲迁去移民 1000 多万人,其中有奥地利人、 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匈牙利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俄 国人(大部分是犹太人)、瑞典人等。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后来逐渐 同化,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列宁曾形象地把纽约比作碾碎民族差别的大磨 房。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几十万俄罗斯农民和工人被吸引到乌克兰 民族地区,很多人被乌克兰民族所同化。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如匈 奴、鲜卑、契丹、羯等族的一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受到汉族先进生 产方式的影响,逐渐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最后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成 为汉族的一部分。这种自然同化具有极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强迫同化 强迫同化是一个民族利用暴力或特权强制别的民族放弃自己民族的特 征而成为它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统 治阶级的强制上。如王莽新朝时,强迫匈奴人改匈奴称号为汉族称号,改 匈奴人姓名为汉人姓名。清初满族统治者强迫汉人改穿满人服装,照满人 习惯剃发。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强迫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只准 用汉文和汉语教学,不准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等。 强迫同化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很大的痛若和牺牲作代价的,是民族压 迫的一种表现,因而受到被统治民族的坚决反抗。无产阶级坚决反对强迫 同化。 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是民族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历史上民族的产生、 发 展与消亡等方面。 展与消亡等方面。解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一系列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著作中都包含有 对这一 问题的论述。 问题的论述。 民族融合应是两个以上的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过程中,互相吸收对方的特点, 民族融合 最终形成 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现象。 ”既然经过民族融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民族,那么这个新 的民族共同体 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最重要的特征便是要有自己的民族自我意识,并有自己民族的 自称,以示区 别于其它民族。根据民族融合的定义,我们可以用公式“A+B=C 民族同化”的定义则争议不大,它是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 民族同化 一个民 族的现象。 ”[6](P312)根据民族同化的定义,我们也可以用公式“A+B=B”表示之。民 族同化最主要的 特征便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了民族意识,而最终认同于另一个民族,其成员成为 另一个民族的 组成部分,抛弃了本民族的自称,并接受、 使用另一个民族的族称。 民族同化的结果并没 有生成新的 民族,但使同化后的民族共同体规模扩大了。 民族同化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即自然同化与 强制同化。 明白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区别后,我们就会认识到那种把民族的自然同化称为民 族融合的主 张[9](P13-14)也是不正确的。 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上边的引文讲得就很清楚,民族同化是“在阶级社会中”,而民族 融 合 “不是在最近,也不是在不久的将来所能实现的,而是要到阶级消灭、 国家消亡之后才 能达到 的。 ”②“所谓民族融合,就是到共产主义以后。 ”③ 两者发生的范围大小不同。一般都认为,民族同化是指一部分民族同化于另一部分民族 之中,“不是某个民族同化另一个民族,就是它同化于另一个民族。因此,同化只是个别 和某些 民族的消失,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并未消失,民族这一历史范畴依然存在。 ”①“民族同化 是部分 民族的消失,即被同化的那些民族消失了。 ”②而民族融合的范围则比民族同化的范围 宽广, “所谓民族融合,乃是一切民族的消亡,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不存在了。 ”③“民族 融合乃 是一切民族的消亡,全世界形成为一种与民族共同体完全不同的新的统一的 ‘全人类共 同 体’。④“民族融合可以理解为不同民族互相渗透,甲中有乙,乙中有甲,甲和乙中有丙, ” 而丙 中也有甲、乙的成分……,民族界限逐渐磨灭,不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了,连民族这 一范畴 也根本不复存在,所有的民族都走向消亡,亦即民族的终结。 ”⑤ 两者发生的方式与过程不同。 有些著作把有关历史现象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强迫同化, “ 有的凭借政治暴力与民族特权进行同化,如清兵入关,强迫汉人剪头发,谓之‘留头不留 发,留 发不留头’ ;有的凭借政治权力强制统治民族同化于经济文化先进的被统治民族,如中国 历史 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汉化政策,尤其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最为典 型。二 是自然同化,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落后的民族在先进民族的潜移默化中丧失本 民族的 特性。 ”⑥而民族融合,一般都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 程中不 存在强制与暴力。 “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斗争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 不断为 大家所认识,所接受,并继续发展;落后的低劣的东西不断被抛弃,被淘汰,从而使各民族 之间 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 ”⑦ 两者的性质也不相同。一般都引用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的一句话,同化 “即 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 。认为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也是民族 压迫的 一种表现形式。 ”⑧“统治民族、剥削阶级所奉行的这种强迫同化政策,造成民族隔阂、 对抗和 冲突,毒化民族关系,加深民族壁垒,是妨碍民族接近,阻碍历史进步的。 ⑨而 ” “自然同化 是历 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强制同化是建立在被同化民族的痛苦的基础上的,是违背被同化 民族意 愿的。因而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我们坚决反对。 ”○10 许多著作在论述民族融合的 过程中显 示出民族融合的实质,它是各族“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 西日益增 多,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的结果。 ”○11 由此看来,上述著作对于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二词区别得是很清楚的,民族同化存在贬 义 词的性质也是很明确的,而民族融合的性质自然有所不同,有的著作甚至提出 “不应在民 族不 平等条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轻易地谈民族融合问题。 ”○12 民族同化研究综述张军伟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民族同化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民 族同化是研究民族关系的 重要内容。 本文在对民族同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后,进行了一番梳理,区分了易与民族 同化相混淆的概念,对民族同化进行分类,总结了影响同化的因素,以及看待民族同化的不同 态度。 关键词: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民族整合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7]01- 民族同化的定义 民族同化的定义有略有区别的两种。 第一种认为,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部分,变成 了别的民族的一部分。金炳镐认为,所谓民族同化,就 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 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 和社会过程。[2]吉平认为,所谓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 族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 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3]孙进己指出,少数民族 的一部分成员迁居汉族融入汉族,汉族的部分成员迁 居各少数民族居住区,融入各少数民族,这两种情况大 都是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加入别的民族, 称之为民族同化。[4] 另一种认为,民族同化指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交 往。辛普森认为,所谓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具有不 同种族和民族背景的人,在一个更大的社区生活中,摆 脱原有民族背景和文化的束缚而相互交往的过程。[5] 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们的认同第一种解释,第二 种理解类似于民族融合。 2 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几个概念 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概念有民族融合、民族整 合、消极适应、文化变迁等。 首先,民族同化区别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应该 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 成新的民族。而民族同化则是一个民族丧失其固有特 征,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4]民族融合可发生于多 个民族之间,而民族同化只发生于两个民族之间,从而 区别于民族融合。[6] 其次,民族同化区别于民族整合。民族整合就是 多民族国家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对国内各民族之间的 关系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实现国内民 族关系、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说民族整合 是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治理功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讲,民族整合也是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治理过程。[7]民 族整合的主体是多民族国家,客体是民族关系和民族 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同化的主体是统治民族或先 进民族,客体是被统治民族或落后民族。民族整合是 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治理功能,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是其 重要内容;民族同化是民族消亡的形式,主要反映的是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7] 最后,民族同化不同于通过克制达到相互妥协消 极适应过程。也不同于文化适应或文化变迁,文化变 迁是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体系相互接触或者具有 某一社会文化背景的成员转而适应另一种全新的社会 文化环境而引发的。同化与血统混合或生物融合也有 区别。[5] 3 民族同化的类型 按同化的程度,民族同化可以分为程度不等的几 类或几个阶段;按同化的途径民族同化可分为两类。 一是按同化的程度分类。辛普森将民族同化分为 程度不等的七类。分别为:完全隔离;程度不同的非完 全隔离状态;美国、加拿大、瑞士随处可见的多种文化 并存现象;表面提倡机会均等,但实际上不同民族群体 间仍存在着文化与社会结构差别的虚假整合;部分同 化(例如小城镇中趋向于身负两种文化而避免处于边 际地位的犹太人,见 W illiams 1964, pp. 303-304);个 体同化和群体同化;完全同化;[5]完全同化意味着人 群中已不再有基于种族或民族观念而相互隔离的社会 结构。[5]何叔涛认为,民族同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形式到内容的渐变过程。即由 量变到局部质变再到根本质变的辩证过程。民族同化 的渐变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 服饰、饮食、居住等生产生活方式吸收其他民族的特 征,在语言方面出现双语现象。第二个阶段表现为通 过吸取外民族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信奉外民族的 宗教而逐步改变本民族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精神文 化的价值趋向。第三个阶段则表现为丧失本民族的民 族自我意识而代之以视自己为同化民族一部分的新民 族自我意识。民族同化过程中第一个阶段为民族之间 的接近与表层文化的趋同。第二个阶段是同化民族与 被同化民族两种文化特征的并存,是同而未化。第三 个阶段则是同化的最终实现,其标志为民族自我意识 的改变。[6] 二是按同化的途径分类。孙进己指出,民族同化 分为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强迫同化往往是征服民 族、统治民族采取一些措施强制进行的。如清朝强迫 汉族剃发易服。[4]吉平指出,民族同化的手段有两种: 一种是强制性的,即以暴力或特权手段对弱小民族实 行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民族间的自我异化。这种同 化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3]何叔涛 指出,区分民族间自然同化与强制同化的根本标志在 于同化过程中是否使用政治暴力和凭借民族特权。借 助暴力和特权所进行的同化是强制同化,是民族压迫 的表现。如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头易服。而自然同 化则是潜移默化,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于各民族之间的 相互交往过程之中。自然同化一般表现为先进民族同 化后进民族,是先进取代落后,落后向先进靠齐。 后进民族即使以武力征服统治了先进民 族,最终也要被先 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如中国历史上入主中原的 诸多游牧民族最终被汉文化所征服,同化于汉族之 中。[6] 4 影响同化的因素 影响同化的因素包括通婚、经济、国家政策、国际、 人口、生态、语言、宗教、生活习俗等几类。 4. 1 通婚因素 现代民族学认为,广泛通婚是使不同 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的首要因素。因为通过联姻通婚 和子孙世系认领可以构建起源上的联系,实现起源认 同。而起源认同则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和核心。所以如 果一个民族不能与主体民族广泛通婚,即使其民族文 化与主体民族文化已经趋同,也不可能实现与主体民 族的真正融合。美国黑人的文化与主流社会的文化已 相差无几,甚至其区别只有象征意义,然而美国黑人至 今仍未能同化于主流社会,就是一个证明。[8] 4. 2 经济因素 物质交往是民族交往的基础,社会关 系包括民族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因 此,一个民族的内部结构以及与其他民族关系的格局, 主要取决于该民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世界民族 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民族的同化是后进的经济和文 化向先进的经济和文化学习和过渡的过程,这是历史 的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自然现象。也就是说, 民族的同化就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取对方之长补自 己之短,而绝不是相反。否则民族就不会进步,历史就 会倒退。[8] 4. 3 国家政策因素 一般来说,在一个国家里,民族 关系和民族团结处理得如何,关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 民族政策是否成功。尽管世界各国的民族状况千差万 别,各个国家采取的民族政策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成 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可以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原 则,即民族平等的原则。这是任何国家制定民族政策 和处理民族问题都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违背这个原 则,任何形式的强迫同化政策都是不会成功的,这是不 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8] 4. 4 国际因素 国际因素对一个国家民族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也有一定的影响。纵观二战后民族发展的总 趋势,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政策 纷纷遭到失败,民族平等意识、民族发展意识不断增 强,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政策已被越来越多国家所采 纳,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8] 4. 5 人口因素 人口即群体的相对规模在同化中的 重要作用,夏威夷作为案例可给予充分说明。在那里, 规模较小的民族群体相对于规模较大的民族群体,有 一种更强的族外通婚趋势,但就女性而言,性别比愈均 衡的群体,这种趋势也愈强。[5] 4. 6 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在美国各民族的同化过程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有许多由不同移民群体建 成的“文化岛”,这些“文化岛”虽给移民提供了一种安 全感,但同时也把新移民与美国主流社会隔离开来,在 老美国人看来,它们拉开了移民与美国主流社会生活 的距离。[5] 4. 7 语言使用 移民对当地语言的使用和掌握情况, 是考察其同化于当地情况的重要指标。因为族群间最 明显的文化差异首先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行 为即不同身份的人的行为,“语言是证明自己身份的 手段”,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密不可分。其次,语 言既是文化的象征,也是交流的工具。[9] 4. 8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传统的另一个重要 内容。不同族群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可能会直接导致 迥异的族群关系,从而影响移民群体的同化速度和进 程。[9] 4. 9 生活习俗 民族习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是各民 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丧 葬、节庆、娱乐等方面形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它在不 同程度上反映着各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素质、宗教 观念,成为体现各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斯 ?韦伯认为,不同群体之间迥异的习俗差异,在人种的 共同情感和血缘亲和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与 遗传的外貌特征具有完全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习俗演 化的整个过程中,文化观念往往处于先导的地位,没有 文化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生活习俗的真正演化。[9] 另外种族、结构等因素也将影响同化的速度。 综上所述,影响民族同化的因素很多,但是,上述 几种因素并不是平等的,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 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因此,应该考虑当时的社会 环境,同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5 对待民族同化的态度 学者们对待民族同化态度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 有的认为民族同化是必然趋势;有的反对民族同化;还 有的认为应该有选择地看待民族同化。 第一,认为民族同化是必然趋势,并支持民族同化。辛普森认为,不管在那里,只要具有不 同文化传统 的民族群体生活在一起,处于次要地位的群体中的某 些成员(不论他们是否构成数量上的少数)就会被同 化。[5]吉平认为,民族同化必然是民族间联系越来越 紧密的表现,也就是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民族间的优势互补愈来愈表现得强烈了,联系性就表 现得十分必要;而民族同化是在联系中通过经济、政 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因素潜移默化的长期、缓慢的 过程。[3] 第二,反对民族同化。石维生认为,中华 5000 年 文明史走过的是各民族融合共生的辉煌历程,并非哪 个民族同化哪个民族。所谓同化是指一方将另一方当 作食物吃掉而成为其养份,中华 56 个民族的客观存 在,本身即印证了几千年来谁也没吃掉谁。[10]大肆宣 扬“少数民族被同化,是这个民族的悲剧”是国内外民 族分裂分子妄图分裂兄弟民族关系的手段。汉文化不 是汉族独立创造的,而是包括满族在内的全国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没有少数民族的创造和贡献,汉文化绝 不会如此丰富多彩,而汉族虽然人口多,但也只是 56 个民族中的一员,是 56 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伟大的中华 民族。[10] 第三,用二分法分析民族同化。何叔涛认为,民族 同化分为自然同化与强制同化,前者是进步的,后者是 反动的,因而二者有本质区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欢 迎自然同化,赞成民族接近而反对民族间的强制同 化。[6]弱小落后的民族彻底同化于先进、强大并居于 统治地位的民族有先进征服后进的一面,但在历史上 往往是始于强制同化而终于自然同化。因为仅靠强制 同化是达不到彻底改变民族自我意识的目的的。在处 于被同化过程的民族中,往往是双重民族特征与双重 民族自我意识并存,并在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的 民族成员当中表现程度不一。[6]孙进己指出,中国历 史上的民族同化,占主流的是自然同化。强迫同化,有 时反促成被强迫同化民族的民族自我意识增强,反而 达不到同化的目的。只有自愿同化是潜移默化、自然 完成的。只要互相杂居、通婚,建立经济、文化上的密 切交往,就必然会在语言、文化、体质上同化,最后民族 自我意识也泯灭了。在我国历史上由于民族间的不断 迁徙,汉族迁居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迁居汉族地 区,因而造成的民族的同化是相当多的,而少数民族间 因互相迁徙,而造成的民族同化也为数相当多。但大 都属于自愿同化。历史上各族统治者,如汉族统治者 对少数民族实行强迫同化,有的无效,有的似乎见效了,但这并非强迫同化之功,而是客观 上互相杂居、通 婚、经济文化交流所形成的自然同化。我国历史上各 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曾采取过对汉族的强迫同化政策, 如金代女真统治者和清代满族统治者所曾实行同化政 策,大都无效,因为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上占优势,因 此自然同化的趋势不是汉族满化,而是满族汉化。最 后还是自然同化战胜了强制同化。但在另一种情况 下,满族把汉人编入八旗,并采取强制同化。在这种情 况下满族在人口、经济、文化上占了优势,自然同化和 强制同化是同一趋向的。因此,结果是八旗中的汉人 在不同程度上满化了。这也主要不是强制同化之功, 而主要是自然同化的结果。[4] 总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存在不同的 民族间的交往,就存在民族同化。在考察民族同化不 应忽视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的真正涵义,则是指在 同一地域内存在着多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包括 了经济、政治、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等人们所遇见的 一切物质的或精神领域的各个方面,这种多种文化现 象和睦共处、相互依存、互相包容的局面,即是“多元 文化”或“多元文化主义” 。这是当今政府为保证各个 民族能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又能够保持自 己的特色的一种努力,也表现了各国多民族发展的一 种共同的趋向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难被同化的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