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释万行修行的秘密重点是什么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二)
我的图书馆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二)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二)
显密圆通 11-26 11:09
----请关注显密圆通-------皈依颂: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比丘能海集归敬颂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一、三士前导地狱鬼畜生盲聋喑哑等世智邪辩才正法灭尽时北洲无想天是名为八难难闻佛法故无此称有暇(得八有暇)众同处所依正圆现生不作五无间无诸邪见信业果如是五种内圆满大师世俗胜义法教犹住世证未隐四种资缘悉具足如是名为外圆满(得十圆满)诸佛诸祖胜法流现前恩师二摄护示初中后道险易稳速至家唯赖师调伏寂静断伏惑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悲愿广离退十德堪依止若无全具此十德应具悲心与调伏常思功德常念恩不见不思师过失内外供养法供养加行意乐事师事(亲近善士)不倒不覆善持瓶不怯不贪能及时不求过失依于义医王良药及病观于所闻法乐正思称量观察依于义默说大说诸密义不思议处不思议未知义求正了知先了知意无忘失于甚深理不能达仰推如来非我境如所求法如所受身语意业无倒转于佛所止不造作佛令修行勤精进(听闻正法)二、下士修法有情决定死死来无定期死至不可拒死后何所归地狱寒热苦无间恶鬼腹饥头火燃畜生互食打杀苦自无主宰随业牵决定信乐归三宝无谄诳憍从师受不归天神外道等 不恼不害于众生不与外道人共住 违斯三法失归依归敬如来是我师 归敬正法证教体现前僧众四果等 直至菩提永归依常念三宝胜功德 恩德无边应供养于诸众生发宏愿 凡所兴求白三宝晨夕三七作归依 守护归戒如爱命因由善恶业 果属于无记 异时及异类 变易等果熟因果不同时 非如刀砍伤 有生报后报 要待缘而熟人作善恶业 天狱等受报 或因口作业 受报在身等又手足作业 而余处受报 勿谓报有差 报主不变易木水尽成炭 炭无火成灰 旧种坏新种生果缚断子缚生报有先后 果须变易善恶或无记 同等类相续 以十恶对观 善流则异此增上谓外缘 是正报所依 世人不了此 缘劣怨他人士用造作力 离系道所显或此生现报 或报在来生 或后后生报 或不定何生引满诸缘异 故报时差别 报快祸福浅 报迟祸福深
罪报要求急 福报回众生已作业不失 未作业不得 业果若不定 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 众生不成佛 当知业可转 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 冷多热从冷 智者善观察 作业知取舍灭现行罪依律制 灭过现罪法又六 令罪不生精修戒 依师三宝息诸恶事忏诵经持密咒 观像礼拜供养力 造塔造像及布施 称赞佛僧名号等若能了达真空理 名为理忏灭罪根世人执虚妄而兴斗争苦 如来说空义 为救此苦等若复又执空是名佛不救 由空义错解 无因果罪福杀生贪饮酒妄语言自证 乃至偷盗等 皆从我执生非真无我执口谈说玄妙 心实生愁城 我执诸缘困由我执灭坏慧眼观一切 无罪无非罪 我执立无基若我执未坏肉眼观世间 无罪福因果 此何异牛马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 游玩衣食美 任情依强势不畏福渐尽亦不愍他人 谤三宝戒定 大笑悯人愚不即时行乐自苦或迷信 福尽而衰现 种种横逆生人死财消散惨痛无所依 王臣被抄没 苦境过常人万缘不随己思往倍伤心 前途茫无计 行乐更增悲三、中士修法生为苦之因 众苦所依聚 老病诸愁犹 无常等住地烦恼复随生 逼迫身心等 生为死之因 无生何有死老苦复可怜 盛色日衰灭 腰弓头似银 面皱不乐看念力多忘失 命根快欲断 寿者复多忧 久忧长不死四大不均平 逼恼身心苦 肉瘦皮干枯 动止不自由威仪难振作 受针灸等痛 乐境欲不兴 时时断命忧死苦痛舍离 一切携不去 极可爱自身 眷属良朋翼田宅诸财物 势位巧文艺 父母诸妻子 不能相偕去若仇怨相逢 怖报怨治罚 恶名声逼命 避免苦复生由世境所迫 亲爱眷属离 发起愁忧恼 悲哭等痛心农种不获实 商贾而失利 欲高位无阶 求闻事反违或心灰意冷 恼丧等难堪 或苦思计较 欲求不得苦贪著于五蕴 流转苦增盛 引后有无穷 成现在苦器亦盛苦苦器 虽暂时随己 与乐境共生 舍离苦复起引起死中后 犹连锁无尽 果缚未脱离 子缚已早生流转尽六道 数数取舍身 积骨过须弥 乳泪胜海深损益业不定 胜劣趣无凭 独来亦独往 无人作伴侣长劫受重苦 复不作厌弃 亦不求停息 应风浪起止诸天战争时 断肢殒命等 劣天被驱摈 死住不自在修罗多嫉妒 热恼而兴斗 截肢或断命 虽智不见谛人苦谓生等 苦迫如狱鬼 或修罗畜生 似天而速坏畜弱肉强食 困饥渴猎等 耕负任打杀 但念水草淫恶鬼业由贪 内外自体障 人间月为日 寿命五百年地狱中轻苦 胜刺三百槊 寒热等无间 寿命同天量由何当观苦 自观趣解脱 若不观他苦 悲心无所出父母在狱中 或堕于鬼畜 盼我救拔他 安可自受乐初烦恼发生 次积业增长 若死若结生 于中相续等成流转之因 由惑业二者 然以惑为主 若无水土润业种芽不生 离苦亦无困 又随无先业 新惑取后蕴贪嗔痴等惑 一一及可怖 贪如面入油 如蜂如鱼等毒食刀上蜜 淫女软贼等 嗔恚心粗猛 犹如不治火损害于自他 焚烧功德林 无明贪嗔等 坏自他坏戒衰损失利誉 斗争增恶死 他生堕八难 使我大忧苦住于我心中 以我作奴婢 驱我历万险 引我到深渊乐我亦损我 忍苦反受呵 如是烦恼怨 百倍世间仇世仇有等限 此仇常悠悠 善观施对治 勿任此心游灭谓灭我相 断烦恼之离 解脱言苦尽 妙善阿练若是境是能作 空无愿无相 能作成就者 名决定出生道者趣菩提 体智之能作 道品多属用 顺理诸方便戒定慧等学 心住理能行 由修解脱行 能生尽苦智总说三十七助道 四念处正勤 及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等七觉八正道 略为四念处 开则三十七 更广复无尽不以一种药 而止众病故 余无量修法 皆摄在此中四念处念随顺正智 缘中得止住 以念持此法 对治四颠倒四正勤破邪行正道 不同世间勤 于法欲求证 黑白之止行四如意足能摄心安稳 止住一缘中 失勤多散乱 令心调柔故五根力调柔生五根 不可坏称力 或以浅深论 或以软力名七觉支七觉支修用 令入于实智 念集善遮恶 中三沉令起后三轻安等 心散时令定 得法心安稳 渐至涅槃城八正道于法观不谬 八正道戒见 正见四念处 慧根力择法正语离口邪 正思惟谛理 正业正命者 除一切邪命正精进四勤 进根力进觉 正念念处等 念根力念觉正定如意足 定根力定觉 念处正修法 正勤行不谬摄心称神足 根调柔名根 转深说名力 入无学实智说名菩提支 于法见不谬 王道之金绳 称云八正道(附)十二緣起頌无我唯诸蕴 烦恼业所为 由中有相续 入胎如灯焰如引次第增 相续由惑业 更趣于余世 故有轮无初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宿惑位无明 宿诸业名行 识正结生蕴 六处前名色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在婬爱前受 贪资具婬爱 为得诸境界 遍驰求名取有谓正能造 牵当有果业 结当有名生 至当受老死传许约位说 从胜立支名 于前后中际 为遣他愚惑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 略果即略因 由中可比二从惑生惑业 从业生于事 从事事惑生 有支理为此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wbr宗喀巴大师造wbr能海上师译四、上士修法昔日之仇怨 闻名生憎怖 后复为良友 无彼反不乐顺我者曰亲 逆我即为仇 或从无我观 或以仇为友自他易地观 亦世圣所教 若不从定修 则但坠言说上士恒勤求 自苦他安乐 若慈母爱子 非他利誉故无量轮回中父母即是众生现在活我之父母即是众生使我了知解脱之父母即是众生作悲田使我成佛之父母即是众生修菩提愿心引言发心之法喻及方便总说大般若佛母诸佛佛子生由圆顿次第证果贵初心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如地金月火大藏宝源瀛金刚山药善如意日美音王库藏大路乘骑流无尽乐闻声河云二十二种等赞发心性相余处复广明行假无三世一多大小平悲愿菩提满发心佛即成发心证果二无别由是中间发心难发心非难难常继常继方便应当说正观分(6)(1)知母(决定尽法界之有情无一非三世之父母)恒发意观想日夜各三次信六道九有恒河沙众生尽法界有情皆过现父母以长劫轮回当知如演剧又现生活我衣食等增上毒蛇诸恶人于我不相违为作解脱因贤圣知识等一切恶有情及诸仇怨类悲田六道众能长菩提因成佛之父母亦一切有情(2)念恩(应观无尽悲流)父母生养教悲流恒无尽随子生忧喜慈爱过己身观今思既往恩念正等齐纵使两肩负何能报万一(3)报恩(不知报恩实世间之大无惭愧者)母流转三有正法多不闻况在地狱中或堕鬼畜生盼子作救拔子自安不闻虽人头而畜不如鸦羊等由不闻正法不遇善知识今在佛前誓愿尽度慈亲(4)悲心(决定代彼受苦)呜呼师尊三宝大慈悲父母有情罪障恶业等不闻正法八难并三途险厄愁忧无量一切苦充满有情界及器世间诸恶果报齐降密如雨唯愿现今我身皆代受尽未来际无息无止期(5)慈心(决定施以已之利乐)凡我三时善根诸利乐愿悉无余施供众有情有情恼我骂咒打杀等观若生身父母悉顺承(6)增上心(决定成佛心作报恩之究竟)父母究竟离苦得安乐要当成佛一切乃堪能万德庄严释迦妙法王无缘大悲宝库观世音无垢大智涌泉妙吉祥摧伏魔军无余秘密尊[雪顶智严善巧宗喀巴日轮光明康萨仁波切承传藏汉般若尊能海大地妙宝定智慧清定]大悲恩流诸祖诸师等自他成佛唯愿垂加被3、结语所缘尽有情次第总别修行相须明了决定心不动智悲德速圆伏灭诸我见成佛之始基亦顿超十地六波罗蜜施波罗蜜头目妻财施 令他无恐惧 慈愿善说法 正言至一语断守护追求 贪心当来苦 欢悦心志光 无不足忧愁当来大财富 亦安然自受 不与五家共 最后满檀度若先不习施 今世有不舍 观功德过失 多少广串习施物不如意 由前悭贪盗 若不励力施 困穷且日极不以上妙施 得果难悦意 又执持妙宝 生险死不去乐计思果报 如贩筹子息 不了三轮空 不得波罗蜜戒波罗蜜由大慈悲心 利乐尽有情 时空等无尽 受诸菩萨行从他受如律 护持谨无犯 虽犯速还净 是名为戒体戒相说性遮 性谓十恶等 遮言三聚戒 如来金口制律仪摄七众 各各别解脱 不得别解脱 大戒筑无基瑜伽虚空藏 重戒总十八 摄善三十四 饶益戒十二定共得定生 道共得果向 如法受便生 唯制戒律仪大般若云 未见圣谛 未证实际 所有犯者或有因缘 易可还净 若见圣谛 证实际已异见深重 难可还净若不具律仪 菩萨戒缺支 虽有方便仪 难兴真作用由戒增我执 恃己轻他犯 无悲不劝摄 不严责皆非忍波罗蜜宿生亲善想 诸法无我观 彼此刹那异 最后皆当死或令彼安乐 摄受为己任 况怨亲不常 自他或异地若持戒求法 衣食等劣少 威仪诸劬劳 四依杜多行又利衰毁誉 苦乐称讥等 供事师三宝 求法处寂静如理调治心 止观诸禅定 在家习士农 工商事王等利他诸劳虑 愁忧受谤毁 追求于财法 不染之忿诤身疲心厌倦 若退若难行 当观苦性空 而果报决定功德多闻等 于道有契证 当深隐勿扬 重宝防窥窃修行诸方便 自他神通等 显示不显示 依戒观器行精进波罗蜜令诸烦恼断不生 白法引伸复广大 三业恶行令消除 集积闻思修精进以戒为坚甲 加行依次第 临敌勇不懈 虽伤亦无退精进复无间 贯诸波罗蜜 距果迟或速 凡圣所由分静虑波罗蜜离分别掉举 爱味泯一切 生轻安寂静 于法不染著十力无畏等 如次而引生作助伴除苦 于迷正开解 有恩知报恩 恐畏者救护善解他忧愁 施匮乏匡御 于一切有情 常善心随转赞善正调伏 现神通喜怖 皆从静虑生 别世间粗鲁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wbr宗喀巴大师造wbr能海上师译般若波罗蜜文字名句文 能诠之俗境 观照摄于行 诸智之能作实相谓真境 亲证或疏缘能照实相者 说为深般若 广般若俗智 起菩萨万行如是诸般若 悉由三慧成(附)入般若法门(一)何谓般若名义般若谓正知 远离颠倒类 般若者真见 不观梦幻实不住色生心 合集流注等 般若者纯净 我相尘垢离体性体有真及俗 真体离言思 亲证或疏缘 俗体谓经论大经卷六百 论庄严中观 于复无量种 各各名句文义相三智或八法 广七十义等 八不四无生 二种无我等理相初发菩提心 至成佛究竟 诸道地因果 众旨趣所因(二)以何故学般若声缘依色等无常 证得无我体 得声缘解脱 永别世间苦菩萨依于一切乘 定出离成办 有情摄非摄 能作道种智佛依诸法无生 尽空际有情 悲流恒无尽 证正等菩提总说广大菩提城 般若能为导 千盲等亿劫 终不能得至(三)何等人应学般若下士为了知苦乐 悉究竟归依 明黑白业道 趣吉而避险中士观无常众苦 决定求出离 依谛缘等法 得无我涅槃上士平等观有情 若父母子女 不畏不入流 自苦他安乐外相堪学般若人 有三种徵相 初闻般若理 内心数悦乐喜极流涕泪 身毛作竖立 或能依教行 堪授实谛义(四)应如何学般若应舍若一类有情 依于自种性 闻般若深义 于理观错倒佛大事因缘 及俱有诸法 未得正了知 生二种过失不善巧空义 而堕于恶取 或于自性无 而执自性有于现实因果 一切作损减 颠倒坏世间 不善捉蛇者或于色等法 如幻化喻品 增益坏胜义 妄认空花实如是执断常 落有或落无 随一堕恶趣 学者应远离应学人生实难得 正法尤难遇 此身如聚沫 无常大鬼吞日夜众苦逼 相续恒无尽 坏井毒蛇泉 智者熟思之分别热渴想 求水饮咸海 由咸转增渴 由渴饮更多咸海水可涸 此渴莫能已 求五欲自娱 痴人亦如是涅槃界清凉 无诸渴热恼 寻求善知识 随行般若教闻不骄慢障盖 恭敬不怯弱 不贪应时请 依义不求过佛如大医王 般若阿迦药 我如待死人 得法药以生思于法乐正思 善称量观察 摄持精密义 诸默说大说秘密深隐义 勿以世智忖 于诸离言境 不加邪思议未知义求知 已知无忘失 甚深理不达 仰推如来境修如所求所受 三业无倒转 佛止不造作 令行勤精进生善能依此善学 无错不倒反 行空不住空 了空不作证由正空见生 亦不坏余义 欲学修不断 转起勤施与于戒能正受 受已能住持 复相续而转 解空性大悲发生大忍持 圣者诸所作 能学能修行 恒常力精进静虑解脱生 乃至究竟边 般若悲皆具 皆回向有情(五)依止何人学习般若具调伏寂静 惑除三德增 有勇阿含富 觉真善论议悲深离退息 十德堪依止 复解般若理 圆满之教义得方便善巧 能作之正士 完全次第知 如法引随行(六)如是学修般若之果如何若善修学人 了证般若理 不执蕴处界 谛缘诸度等流转还灭法 智照皆如幻 度一切苦恶 知色空义故是心无挂碍 亦无诸恐怖 离颠倒梦想 得究竟涅槃乃至大菩提 悉由佛母生 能闻如是法 福慧无比伦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四摄法六度成自利 四摄能益他 成佛胜资粮 上士应善寻难行菩萨道 见闻惊怖生 当念诸菩萨 其初亦如我若先作愿欲 渐渐小小行 串习时分多 不加功任运(出庄严经论)施同前劝学 自亦随顺转 是为爱乐语 利行及同事施相同度说 而意在摄他 令彼心欢悦 成就闻法器爱语除无知 断疑受法义 或顺世间言 或依正法语利行令实修 所教众法义 未成令成熟 已成令解脱若善根弱小 大财势名位 曾习外道类 勤劳多方引同事自能行 恒常力精进 虽不教彼修 相习亦虽转口说正教理 自身不能行 诤讼难益他 调人勤调己回向法王宗喀巴圣教日兴隆违缘俱消灭顺缘悉增长自他三世善回向二资粮无垢亦无染法炬常明耀
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皈依三宝,发菩提心,深信因果,精进修行,见性观心,早证菩提,法布施最殊胜!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吉祥上师(上智下学法师)之《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法随法行1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吉祥上师(上智下学法师)之《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法随法行1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宗喀巴大师造&能海上师译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宗喀巴大师造 能海上师译
菩提道次第摄受求加持颂
& & 南无第二法王 无上悲智雪山善巧 贤慧普闻
文殊应化 根本大师 宗喀巴尊 足下恭敬顶礼 &伏乞一切时处 普垂摄护
具德根本无上大宝师 安住于我顶尖莲月轮 &大恩难得门中随摄引
身口意三悉地使我成
接引无比教王薄伽梵 补处菩萨至极不败尊 &如来授记圣者无著师
佛佛子三恭敬作白启
庄严南洲善巧天亲主 获得中道圣者解脱军 &住入信地解脱胜军师
世间眼目三尊作白启
无比善说灭诸戏论主 普摄众智胜者妙吉祥 &观甚深意至圣龙树师
妙说顶严三尊作白启
能成众德之体具恩师 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善观察已恒时奋殷勤
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偶一获此圆满有暇身 最极难得大事了知竟 &日夜恒时抉择心坚固
生起相续不绝求加持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迅急灭坏必死应思维 &死已如影随形黑白业
引起后果决定获不异
如是知已一切诸恶业 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众善资粮究竟能修成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受用无厌一切众苦门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 &坚意远离解脱安乐永
意乐广大生起求加持
即此清净出离慧引起 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 &圣教根本别别解脱戒
坚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如我沦落生死固如是 一切众生父母陷溺亦如之见已解脱诸趣担负荷 发起菩提胜心求加持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 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能善观已佛子三聚戒
起大精进受学求加持
心趣倒境动摇能作止 且于正义如理起寻思 &由是引发止观双运道
速急相续生起求加持
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 一切乘中最胜金刚乘 &堪能士夫契入正习修
决定稳速入道求加持
此时二种悉地成就体 宣说清净誓语三昧耶 &无谄诳心决定获得已
胜于生命守护求加持
此后密部心要二次第 凡诸津要观行务精勤 &胜义瑜珈四次不动摇
准如师教修行求加持
如此妙道依止善知识 如理修行善友能常依 &一切内外魔障中断类
随即消灭清净求加持
出生万善恩师永不离 诸法资财受用悉具备
&地道一切功德圆满已持金刚位唯愿稳速登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比丘能海集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 &一、三士前导
地狱鬼畜生 盲聋喑哑等 世智邪辩才 正法灭尽时
北洲无想天 是名为八难 难闻佛法故 无此称有暇
(得八有暇)
众同处所依正圆 现生不作五无间 无诸邪见信业果 如是五种内圆满
大师世俗胜义法 教犹住世证未隐 四种资缘悉具足 如是名为外圆满
(得十圆满)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调伏寂静断伏惑 德增有勇阿含富 觉真善说悲愿广 离退十德堪依止
若无全具此十德 应具悲心与调伏
常思功德常念恩 不见不思师过失 内外供养法供养 加行意乐事师事
(亲近善士)
不倒不覆善持瓶 不怯不贪能及时 不求过失依于义 医王良药及病观
于所闻法乐正思 称量观察依于义 默说大说诸密义 不思议处不思议
未知义求正了知 先了知意无忘失 于甚深理不能达 仰推如来非我境
如所求法如所受 身语意业无倒转 于佛所止不造作 佛令修行勤精进
(听闻正法)
二、下士修法
有情决定死 死来无定期 死至不可拒 死后何所归
地狱寒热苦无间 恶鬼腹饥头火燃 畜生互食打杀苦 自无主宰随业牵
决定信乐归三宝 无谄诳憍从师受
不归天神外道等 不恼不害于众生 不与外道人共住 违斯三法失归依
归敬如来是我师 归敬正法证教体 现前僧众四果等 直至菩提永归依
常念三宝胜功德 恩德无边应供养 于诸众生发宏愿 凡所兴求白三宝 
晨夕三七作归依 守护归戒如爱命
因由善恶业 果属于无记 异时及异类 变易等果熟
因果不同时 非如刀砍伤 有生报后报 要待缘而熟
人作善恶业 天狱等受报 或因口作业 受报在身等
又手足作业 而余处受报 勿谓报有差 报主不变易
木水尽成炭 炭无火成灰 旧种坏新种生 果缚断子缚生
报有先后 果须变易
善恶或无记 同等类相续 以十恶对观 善流则异此
增上谓外缘 是正报所依 世人不了此 缘劣怨他人
士用造作力 离系道所显
或此生现报 或报在来生 或后后生报 或不定何生
引满诸缘异 故报时差别 报快祸福浅 报迟祸福深
罪报要求急 福报回众生
已作业不失 未作业不得 业果若不定 便成无因果
业果若决定 众生不成佛 当知业可转 如二水相投
热多冷从热 冷多热从冷 智者善观察 作业知取舍
灭现行罪依律制 灭过现罪法又六 令罪不生精修戒 依师三宝息诸恶
事忏诵经持密咒 观像礼拜供养力 造塔造像及布施 称赞佛僧名号等
若能了达真空理 名为理忏灭罪根
世人执虚妄 而兴斗争苦 如来说空义 为救此苦等
若复又执空 是名佛不救 由空义错解 无因果罪福
杀生贪饮酒 妄语言自证 乃至偷盗等 皆从我执生
非真无我执 口谈说玄妙 心实生愁城 我执诸缘困
由我执灭坏 慧眼观一切 无罪无非罪 我执立无基
若我执未坏 肉眼观世间 无罪福因果 此何异牛马
自安稳快乐 现前皆如意 游玩衣食美 任情依强势
不畏福渐尽 亦不愍他人 谤三宝戒定 大笑悯人愚
不即时行乐 自苦或迷信 福尽而衰现 种种横逆生  
人死财消散 惨痛无所依 王臣被抄没 苦境过常人
万缘不随己 思往倍伤心 前途茫无计 行乐更增悲
三、中士修法
生为苦之因 众苦所依聚 老病诸愁犹 无常等住地
烦恼复随生 逼迫身心等 生为死之因 无生何有死
老苦复可怜 盛色日衰灭 腰弓头似银 面皱不乐看
念力多忘失 命根快欲断 寿者复多忧 久忧长不死
四大不均平 逼恼身心苦 肉瘦皮干枯 动止不自由
威仪难振作 受针灸等痛 乐境欲不兴 时时断命忧
死苦痛舍离 一切携不去 极可爱自身 眷属良朋翼
田宅诸财物 势位巧文艺 父母诸妻子 不能相偕去
若仇怨相逢 怖报怨治罚 恶名声逼命 避免苦复生
由世境所迫 亲爱眷属离 发起愁忧恼 悲哭等痛心
农种不获实 商贾而失利 欲高位无阶 求闻事反违
或心灰意冷 恼丧等难堪 或苦思计较 欲求不得苦
贪著于五蕴 流转苦增盛 引后有无穷 成现在苦器
亦盛苦苦器 虽暂时随己 与乐境共生 舍离苦复起
引起死中后 犹连锁无尽 果缚未脱离 子缚已早生
流转尽六道 数数取舍身 积骨过须弥 乳泪胜海深
损益业不定 胜劣趣无凭 独来亦独往 无人作伴侣
长劫受重苦 复不作厌弃 亦不求停息 应风浪起止
诸天战争时 断肢殒命等 劣天被驱摈 死住不自在
修罗多嫉妒 热恼而兴斗 截肢或断命 虽智不见谛
人苦谓生等 苦迫如狱鬼 或修罗畜生 似天而速坏
畜弱肉强食 困饥渴猎等 耕负任打杀 但念水草淫
恶鬼业由贪 内外自体障 人间月为日 寿命五百年
地狱中轻苦 胜刺三百槊 寒热等无间 寿命同天量
由何当观苦 自观趣解脱 若不观他苦 悲心无所出
父母在狱中 或堕于鬼畜 盼我救拔他 安可自受乐
初烦恼发生 次积业增长 若死若结生 于中相续等
成流转之因 由惑业二者 然以惑为主 若无水土润
业种芽不生 离苦亦无困 又随无先业 新惑取后蕴
贪嗔痴等惑 一一及可怖 贪如面入油 如蜂如鱼等
毒食刀上蜜 淫女软贼等 嗔恚心粗猛 犹如不治火
损害于自他 焚烧功德林 无明贪嗔等 坏自他坏戒
衰损失利誉 斗争增恶死 他生堕八难 使我大忧苦
住于我心中 以我作奴婢 驱我历万险 引我到深渊
乐我亦损我 忍苦反受呵 如是烦恼怨 百倍世间仇
世仇有等限 此仇常悠悠 善观施对治 勿任此心游
灭谓灭我相 断烦恼之离 解脱言苦尽 妙善阿练若
是境是能作 空无愿无相 能作成就者 名决定出生
道者趣菩提 体智之能作 道品多属用 顺理诸方便
戒定慧等学 心住理能行 由修解脱行 能生尽苦智
三十七助道 四念处正勤 及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等
七觉八正道 略为四念处 开则三十七 更广复无尽
不以一种药 而止众病故 余无量修法 皆摄在此中
念随顺正智 缘中得止住 以念持此法 对治四颠倒
破邪行正道 不同世间勤 于法欲求证 黑白之止行
能摄心安稳 止住一缘中 失勤多散乱 令心调柔故
调柔生五根 不可坏称力 或以浅深论 或以软力名
七觉支修用 令入于实智 念集善遮恶 中三沉令起
后三轻安等 心散时令定 得法心安稳 渐至涅槃城
于法观不谬 八正道戒见 正见四念处 慧根力择法
正语离口邪 正思惟谛理 正业正命者 除一切邪命
正精进四勤 进根力进觉 正念念处等 念根力念觉
正定如意足 定根力定觉 念处正修法 正勤行不谬
摄心称神足 根调柔名根 转深说名力 入无学实智
说名菩提支 于法见不谬 王道之金绳 称云八正道
(附)十二緣起頌
无我唯诸蕴 烦恼业所为 由中有相续 入胎如灯焰
如引次第增 相续由惑业 更趣于余世 故有轮无初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
宿惑位无明 宿诸业名行 识正结生蕴 六处前名色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
在婬爱前受 贪资具婬爱 为得诸境界 遍驰求名取
有谓正能造 牵当有果业 结当有名生 至当受老死
传许约位说 从胜立支名 于前后中际 为遣他愚惑
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 略果即略因 由中可比二
从惑生惑业 从业生于事 从事事惑生 有支理为此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宗喀巴大师造 能海上师译
四、上士修法
昔日之仇怨 闻名生憎怖 后复为良友 无彼反不乐
顺我者曰亲 逆我即为仇 或从无我观 或以仇为友
自他易地观 亦世圣所教 若不从定修 则但坠言说
上士恒勤求 自苦他安乐 若慈母爱子 非他利誉故
无量轮回中父母即是众生
现在活我之父母即是众生
使我了知解脱之父母即是众生
作悲田使我成佛之父母即是众生
修菩提愿心 
引言发心之法喻及方便总说
大般若佛母 诸佛佛子生 由圆顿次第 证果贵初心
发心利他故 乐正等菩提
如地金月火 大藏宝源瀛 金刚山药善 如意日美音
王库藏大路 乘骑流无尽 乐闻声河云 二十二种等
赞发心性相 余处复广明 行假无三世 一多大小平
悲愿菩提满 发心佛即成
发心证果二无别 由是中间发心难 发心非难难常继 常继方便应当说
(1)知母(决定尽法界之有情无一非三世之父母)
恒发意观想 日夜各三次 信六道九有 恒河沙众生
尽法界有情 皆过现父母 以长劫轮回 当知如演剧
又现生活我 衣食等增上 毒蛇诸恶人 于我不相违
为作解脱因 贤圣知识等 一切恶有情 及诸仇怨类
悲田六道众 能长菩提因 成佛之父母 亦一切有情
(2)念恩 &(应观无尽悲流)
父母生养教 悲流恒无尽 随子生忧喜 慈爱过己身
观今思既往 恩念正等齐 纵使两肩负 何能报万一
(3)报恩 &(不知报恩实世间之大无惭愧者)
母流转三有 正法多不闻 况在地狱中 或堕鬼畜生
盼子作救拔 子自安不闻 虽人头而畜 不如鸦羊等
由不闻正法 不遇善知识 今在佛前誓 愿尽度慈亲
(4)悲心 &(决定代彼受苦)
呜呼师尊三宝大慈悲 父母有情罪障恶业等 不闻正法八难并三途 险厄愁忧无量一切苦
充满有情界及器世间 诸恶果报齐降密如雨 唯愿现今我身皆代受 尽未来际无息无止期
(5)慈心 &(决定施以已之利乐)
凡我三时善根诸利乐 愿悉无余施供众有情 有情恼我骂咒打杀等 观若生身父母悉顺承
(6)增上心 &(决定成佛心作报恩之究竟)
父母究竟离苦得安乐 要当成佛一切乃堪能 万德庄严释迦妙法王 无缘大悲宝库观世音 
无垢大智涌泉妙吉祥 摧伏魔军无余秘密尊 [雪顶智严善巧宗喀巴 日轮光明康萨仁波切
承传藏汉般若尊能海 大地妙宝定智慧清定]大悲恩流诸祖诸师等 自他成佛唯愿垂加被
所缘尽有情 次第总别修 行相须明了 决定心不动
智悲德速圆 伏灭诸我见 成佛之始基 亦顿超十地
头目妻财施 令他无恐惧 慈愿善说法 正言至一语
断守护追求 贪心当来苦 欢悦心志光 无不足忧愁
当来大财富 亦安然自受 不与五家共 最后满檀度
若先不习施 今世有不舍 观功德过失 多少广串习
施物不如意 由前悭贪盗 若不励力施 困穷且日极
不以上妙施 得果难悦意 又执持妙宝 生险死不去
乐计思果报 如贩筹子息 不了三轮空 不得波罗蜜
由大慈悲心 利乐尽有情 时空等无尽 受诸菩萨行
从他受如律 护持谨无犯 虽犯速还净 是名为戒体
戒相说性遮 性谓十恶等 遮言三聚戒 如来金口制
律仪摄七众 各各别解脱 不得别解脱 大戒筑无基
瑜伽虚空藏 重戒总十八 摄善三十四 饶益戒十二
定共得定生 道共得果向 如法受便生 唯制戒律仪
大般若云 未见圣谛 未证实际 所有犯者
或有因缘 易可还净 若见圣谛 证实际已
异见深重 难可还净
若不具律仪 菩萨戒缺支 虽有方便仪 难兴真作用
由戒增我执 恃己轻他犯 无悲不劝摄 不严责皆非
宿生亲善想 诸法无我观 彼此刹那异 最后皆当死
或令彼安乐 摄受为己任 况怨亲不常 自他或异地
若持戒求法 衣食等劣少 威仪诸劬劳 四依杜多行
又利衰毁誉 苦乐称讥等 供事师三宝 求法处寂静
如理调治心 止观诸禅定 在家习士农 工商事王等
利他诸劳虑 愁忧受谤毁 追求于财法 不染之忿诤
身疲心厌倦 若退若难行 当观苦性空 而果报决定
功德多闻等 于道有契证 当深隐勿扬 重宝防窥窃
修行诸方便 自他神通等 显示不显示 依戒观器行
精进波罗蜜
令诸烦恼断不生 白法引伸复广大 三业恶行令消除 集积闻思修精进
以戒为坚甲 加行依次第 临敌勇不懈 虽伤亦无退
精进复无间 贯诸波罗蜜 距果迟或速 凡圣所由分
静虑波罗蜜
离分别掉举 爱味泯一切 生轻安寂静 于法不染著
十力无畏等 如次而引生
作助伴除苦 于迷正开解 有恩知报恩 恐畏者救护
善解他忧愁 施匮乏匡御 于一切有情 常善心随转
赞善正调伏 现神通喜怖 皆从静虑生 别世间粗鲁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宗喀巴大师造 能海上师译般若波罗蜜
文字名句文 能诠之俗境 观照摄于行 诸智之能作
实相谓真境 亲证或疏缘
能照实相者 说为深般若 广般若俗智 起菩萨万行
如是诸般若 悉由三慧成
(附)入般若法门
(一)何谓般若
般若谓正知 远离颠倒类 般若者真见 不观梦幻实
不住色生心 合集流注等 般若者纯净 我相尘垢离
体有真及俗 真体离言思 亲证或疏缘 俗体谓经论
大经卷六百 论庄严中观 于复无量种 各各名句文
三智或八法 广七十义等 八不四无生 二种无我等
初发菩提心 至成佛究竟 诸道地因果 众旨趣所因
(二)以何故学般若
依色等无常 证得无我体 得声缘解脱 永别世间苦
依于一切乘 定出离成办 有情摄非摄 能作道种智
依诸法无生 尽空际有情 悲流恒无尽 证正等菩提
广大菩提城 般若能为导 千盲等亿劫 终不能得至
(三)何等人应学般若
为了知苦乐 悉究竟归依 明黑白业道 趣吉而避险
观无常众苦 决定求出离 依谛缘等法 得无我涅槃
平等观有情 若父母子女 不畏不入流 自苦他安乐
堪学般若人 有三种徵相 初闻般若理 内心数悦乐
喜极流涕泪 身毛作竖立 或能依教行 堪授实谛义
(四)应如何学般若
若一类有情 依于自种性 闻般若深义 于理观错倒
佛大事因缘 及俱有诸法 未得正了知 生二种过失
不善巧空义 而堕于恶取 或于自性无 而执自性有
于现实因果 一切作损减 颠倒坏世间 不善捉蛇者
或于色等法 如幻化喻品 增益坏胜义 妄认空花实
如是执断常 落有或落无 随一堕恶趣 学者应远离
人生实难得 正法尤难遇 此身如聚沫 无常大鬼吞
日夜众苦逼 相续恒无尽 坏井毒蛇泉 智者熟思之
分别热渴想 求水饮咸海 由咸转增渴 由渴饮更多
咸海水可涸 此渴莫能已 求五欲自娱 痴人亦如是
涅槃界清凉 无诸渴热恼 寻求善知识 随行般若教
不骄慢障盖 恭敬不怯弱 不贪应时请 依义不求过
佛如大医王 般若阿迦药 我如待死人 得法药以生
于法乐正思 善称量观察 摄持精密义 诸默说大说
秘密深隐义 勿以世智忖 于诸离言境 不加邪思议
未知义求知 已知无忘失 甚深理不达 仰推如来境
如所求所受 三业无倒转 佛止不造作 令行勤精进
能依此善学 无错不倒反 行空不住空 了空不作证
由正空见生 亦不坏余义 欲学修不断 转起勤施与
于戒能正受 受已能住持 复相续而转 解空性大悲
发生大忍持 圣者诸所作 能学能修行 恒常力精进
静虑解脱生 乃至究竟边 般若悲皆具 皆回向有情
(五)依止何人学习般若
具调伏寂静 惑除三德增 有勇阿含富 觉真善论议
悲深离退息 十德堪依止 复解般若理 圆满之教义
得方便善巧 能作之正士 完全次第知 如法引随行
(六)如是学修般若之果如何
若善修学人 了证般若理 不执蕴处界 谛缘诸度等
流转还灭法 智照皆如幻 度一切苦恶 知色空义故
是心无挂碍 亦无诸恐怖 离颠倒梦想 得究竟涅槃
乃至大菩提 悉由佛母生 能闻如是法 福慧无比伦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六度成自利 四摄能益他 成佛胜资粮 上士应善寻
难行菩萨道 见闻惊怖生 当念诸菩萨 其初亦如我
若先作愿欲 渐渐小小行 串习时分多 不加功任运
(出庄严经论)
施同前劝学 自亦随顺转 是为爱乐语 利行及同事
施相同度说 而意在摄他 令彼心欢悦 成就闻法器
爱语除无知 断疑受法义 或顺世间言 或依正法语
利行令实修 所教众法义 未成令成熟 已成令解脱
若善根弱小 大财势名位 曾习外道类 勤劳多方引
同事自能行 恒常力精进 虽不教彼修 相习亦虽转
口说正教理 自身不能行 诤讼难益他 调人勤调己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宗喀巴大师造 能海上师译
智德仁波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相显年轻是福修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