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钟,是抗日时小日本手撕鬼子 抗日剧挂在四平火车站的,请问值钱吗?

图片只是时光的凝固,让图片引领我们管窥那个时代,体会那个瞬间人物背后的悲欢和历史的声音。&br&&br&PS:&b&本回答没有任何鼓动民族情绪的意愿和倾向,我自身也坚决反对仇恨和对立,&/b&只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段历史里,有那么一群人,不论是将军,士兵,平民还是第一夫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国际友人,每个人都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前进,不管是“一将功成”还是“万骨枯”,他们的悲欢离合,都不应该被忘记。&br&&br&而留下的这些照片,就是我们&b&回望历史,反思战争&/b&最好的窗口。&br&&br&==================================================================&br&&b&1,&/b&&b&最美抗日少女&/b&&br&1938年4月,日军占领安徽和县,抓到国军女战士成本华。&br&&blockquote&日军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妇女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她负责指挥这次抵抗。日军叫她投降,她却轻蔑地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当时,一名日本随军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随后,日军就将成本华等人关押起来,日本兵等人轮奸了成本华。&br&几天后,日军在撤退时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将她捆绑着带到和城大西门外的刑场,让她观看他们枪杀被抓到的中国人。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兵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当时日本兵的刽子手们实在太累了,就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大西门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这时,日本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成本华知道要杀她了,但&b&她毫不畏惧地轻轻活动一下麻木的双臂,理了理凌乱的头发,然后面朝太阳,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并让记者给她又拍了一张照片。&/b&拍完后,几个日本鬼子就用刺刀发疯般地刺杀了成本华。&/blockquote&&figure&&img src=&/6e5fbf335c4b7801339aea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e5fbf335c4b7801339aea_r.jpg&&&/figure&&br&&br&&b&2,日,浙江前线受伤的中国军人。&/b&&br&&figure&&img src=&/cca2cfb9e82c6c1578d0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ca2cfb9e82c6c1578d01_r.jpg&&&/figure&&br&&b&3,美籍华裔陈瑞钿,“九·一八”事变后归国效力。&/b&&br&年,他共击落敌机8架。在空战中,他的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幸运生还。最后一次被击中时,由于油箱起火,这位空军中著名的混血儿帅哥被大面积烧伤后毁容,送往美国医治。伤愈,仍旧回国参加艰险的“驼峰飞行”,至抗战胜利。&br&&figure&&img src=&/d73c323ffd7fd132f790ad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6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b&4,国破山河在。&/b&&br&这张照片是日~本人拍摄的,前面是严阵以待的日本士兵,所有的枪和炮都对准了一辆孤零零的国军战车,这辆孤零零的中国战车,正在冲向日军的阵地……旅日作家萨苏看到后第一反应是:&国破山河在&!一张令人潸然泪下的旧照,让我们想到国家危难时,那种视死如归的豪情!历史的星空里有他们的灵魂在闪耀。&br&&figure&&img src=&/2c94b53bdeb1f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br&&b&5,大名鼎鼎的“死字旗”&/b&&br&四川,请缨出征的王建堂,得到父亲王者成的嘱托,竟然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br&“死”字右边写着:&br&&b&“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b&&br&左边写道:&br&&b&“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b&&b&!”&/b&&br& 短短数字,抵得上雄文万丈。寥寥点墨,淌开了血泊中的生路。带着死字旗的王建堂,出生入死,几次负伤,都用这面旗帜裹缚。&br&&figure&&img src=&/762d43c361ab5c4fb218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762d43c361ab5c4fb218_r.jpg&&&/figure&&br&&br&&br&&b&6,宋美龄亲自为伤兵包扎&/b&&p&当年的10月22日,宋美龄亲自从南京赶往上海抗战前沿慰问,当时上海的抗日军队大多都集中在淞沪前线,而日本军用飞机每天仍然还在不停地向前线投弹,对抗战军队进行狂轰滥炸。宋美龄来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决定亲自去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当天下午,宋美龄微服轻装,打扮成普通民众模样,然后在外籍顾问端纳和几位女侍和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在战火中驰往前线,这时突然几架日本飞机从天而降,然后对宋美龄乘坐的小轿车开始疯狂地扫射,小轿车在乱箭似的弹雨中突然失控,不慎在战地跌进了一个弹坑里,她的腰部受到了扭伤。&br&&/p&&figure&&img src=&/a05b7e8a2a7d009eb1de61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05b7e8a2a7d009eb1de617_r.jpg&&&/figure&&br&&p&&b&7,笑容。&/b&&/p&&br&《兵器》有过专门的文章 照片是西方记者在根据地拍的。&br&三人分别是左齐(独臂者),陈再道,刘转连,机枪是掳获的日军机枪。&figure&&img src=&/a023f7d72aaa5fedbc8a2339111cfdb7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a023f7d72aaa5fedbc8a2339111cfdb7_r.jpg&&&/figure&&br&&p&&b&8,七七卢沟桥开战。&/b&&/p&管窥当时守桥国军的装备之简陋。&br&&figure&&img src=&/6ab5fdb80fd43f9756ca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ab5fdb80fd43f9756cad_r.jpg&&&/figure&&br&&b&9,赴东北援马抗日团&/b&&br&上海青年300多人组成的“赴东北援马抗日团”。张少杰团长在火车站向欢送人群致诀别词:“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注意旁边的棺材)&br&&figure&&img src=&/af6ffcd5511152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figure&&br&&b&10,新兵朱文海。&/b&&br&朱文海是一位参军仅半年的新兵,被日军侦察兵击中(1939年),当你我还为脸上的痘痘和隔壁的姑娘而担心的时候,他已经走上战场,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了生命,历史凝固了他牺牲的一瞬间和他的名字。&br&&br&&figure&&img src=&/e395faf881aa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figure&&br&&br&&b&11,重庆大轰炸&/b&&br&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日起至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br&&figure&&img src=&/43ac9add70da5ae3cf618ec752bbf6bd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43ac9add70da5ae3cf618ec752bbf6b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c42eb8f00e28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42eb8f00e28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5f30ce8c1e16a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5f30ce8c1e16a_r.jpg&&&/figure&&br&&b&12,毁家纾难&/b&&br&1938年,“七七”周年前夕,国民政府在武汉发起献金活动,这个孩子把自己的扑满也捐了出来。(扑满,为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br&&figure&&img src=&/a5e1dbe94d2007ea71abbf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5e1dbe94d2007ea71abbf3_r.jpg&&&/figure&&br&&b&13,坠毁&/b&&br&一架在上海郊外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坠落的中国空军战斗机。&br&&figure&&img src=&/baa1a0c793e00dc09a45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aa1a0c793e00dc09a45d_r.jpg&&&/figure&&br&&b&14,大名鼎鼎的飞虎队。&/b&&br&&br&&figure&&img src=&/e23ffd4eefb9d_b.jp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e23ffd4eefb9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97f26afba888cd00c25df1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97f26afba888cd00c25df1_r.jpg&&&/figure&&br&&br&&b&15,躲避&/b&&br& 日军飞机在江阴江面轰炸中国海军平海号巡洋舰,画面中可以看到平海舰在全力加速避开日机投掷的炸弹。&br&&figure&&img src=&/bfc1c4db491ebb16bc0fc46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fc1c4db491ebb16bc0fc46_r.jpg&&&/figure&&br&&b&16,5000头盖骨&/b&&br&&br&&br&&b&湖南,衡阳。&br&&/b&&figure&&img src=&/2b7b14cffdbd315cbecbb92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2b7b14cffdbd315cbecbb92_r.jpg&&&/figure&&br&&br&&b&17,免炸&/b&&br&抗战时期外国机构一度使用纳~粹旗以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br&&figure&&img src=&/6fcc5ee53c5fb2accbdf29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figure&&br&&b&18,错位。&/b&&br&杭州,穿中国军装的日军战俘。&br&&figure&&img src=&/dac22e1a4269cff0360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ac22e1a4269cff03604_r.jpg&&&/figure&&br&&br&&b&19,二胡&/b&&br&侵华日军军官和正在拉二胡的中国女孩&br&&figure&&img src=&/83a50c341cbb715da78c4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83a50c341cbb715da78c4_r.jpg&&&/figure&&br&&br&&b&20,骨灰&/b&&br&胸前挂着骨灰盒的日军士兵&br&&figure&&img src=&/9c7ca53b9e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9c7ca53b9e_r.jpg&&&/figure&&br&&b&21,鸠占鹊巢&/b&&br&入侵广州攻占广州民国市政府的日军&br&&figure&&img src=&/45beac29d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45beac29d_r.jpg&&&/figure&&br&&b&22,扫荡&/b&&br&扫荡完中国村庄的日军部队&br&&figure&&img src=&/cd512c002b3dc796cdf68f006e8f459b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cd512c002b3dc796cdf68f006e8f459b_r.jpg&&&/figure&&br&&b&23,万里长城&/b&&br&进攻长城的日军。&br&&figure&&img src=&/f76a29223afd270a3bc22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76a29223afd270a3bc22c_r.jpg&&&/figure&&br&&b&24,生化部队&/b&&br&臭名昭著的日军生化部队&br&&figure&&img src=&/953ba2de6b3a5a771dfdf6fcb4d4fba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53ba2de6b3a5a771dfdf6fcb4d4fba8_r.jpg&&&/figure&&br&&b&25,历史写真?&/b&&br&战争时期日本的杂志&br&&figure&&img src=&/9db079aaef44f90d6de8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db079aaef44f90d6de8_r.jpg&&&/figure&&br&&b&26,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牺牲现场&/b&&br&&p&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奉命率第109旅夜间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击退日军先头部队,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炸伤。入夜,赵登禹利用日~军警戒疏忽的机会,率3000人自两翼迂回到日军侧后包抄,日~军措手不及,死伤惨众,赵登禹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激战数日,日~军多次进攻未果,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大捷。&/p&&p&1937年,&b&日军起先获得汉奸潘毓桂的出卖和日军收买的参谋周思静的密报,进行埋伏。&/b&当天中午,赵登禹乘轿车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军袭击。赵登禹当场阵亡,享年39岁。&/p&&figure&&img src=&/23dbdcc26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br&&br&&p&&b&27,不灭倭寇,誓不生还&/b&&/p&&p&第5军开赴前线支援19路军。这是参战前,第261旅的全体官兵在“不灭倭冠,誓不生还”的誓辞上签名 &br&&/p&&figure&&img src=&/3dec32b9be282a18bced8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br&&p&&b&28,战地拍摄&/b&&/p&&p&“一o二八”淞沪抗战中美国电影界到国军作战前线拍摄有声影片 &br&&/p&&figure&&img src=&/1ecc5e45c78c941cefdcb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1ecc5e45c78c941cefdcb_r.jpg&&&/figure&&br&&br&&p&&b&29,来,回。&/b&&/p&&p&一o二八”淞沪抗战中&b&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b&乘舰而来,躺棺材而去。&br&&/p&&figure&&img src=&/4d6eeed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d6eeed0_r.jpg&&&/figure&&br&&br&&b&30,抗日殉国首将——佟麟阁&/b&&br&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br&&figure&&img src=&/b24aeaf59c3c45f28e3b9542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b24aeaf59c3c45f28e3b9542_r.jpg&&&/figure&&br&&b&31,太原会战&/b&&br&1937年10月,中国军队步出太原古城,赴前线杀敌。晨曦里,战士的钢盔泛着寒光,身影凝重而坚毅,苍凉而悲壮。11月初,北路日军进攻大孟、阳曲,东路 日军在鸣谦、鸣李一带阻遏中国援军。7日,两路日军逼近太原城郊,从东北西三面猛攻城垣,并以飞机猛烈 轰炸,中国军队只好向西南突围。9日,太原失守。&br&&figure&&img src=&/725a133ad17a73f80c057ea24bb30a1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25a133ad17a73f80c057ea24bb30a1a_r.jpg&&&/figure&&br&&b&32,精锐&/b&&br&1937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拥有德式武器装备的中央教导师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前线,与日军精锐部 队一较长短。过去受到日本外交压力的影响,中国始终无法由美、英、法等国取得新式武器,也缺乏技术建 立相应的国防工业,不过由于新崛起的纳粹德国也受困于国际孤立,无法取得战略原料,在此偶然的历史条件下,中德两国同意进行军事合作。中国供应稀有金属原料给德国,德国则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协助中国 建立国防工业,提供大量新式武器,装备近二十万的兵力,并协助制定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中长期作战计划。 德式装备的中国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役中成功地抵挡了日军的猛烈攻势。&br&&figure&&img src=&/acb1c2273eef814bc8b1ab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acb1c2273eef814bc8b1ab_r.jpg&&&/figure&&br&&b&33,士兵&/b&&br&国民党士兵(老照片)&br&这一张不知道是在什么状态下拍摄的几乎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军人的一种精神。(请注意,当时德式钢盔上耳朵边应该都有青天白日国徽,而我国一些抗~日剧中的钢盔中没有相应标示,不知道是道具失误还是……)&br&&figure&&img src=&/2efec6abfcf4910fdfc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2efec6abfcf4910fdfc8_r.jpg&&&/figure&&br&&b&34,壮烈&/b&&br&照片上的中国军人壮志未酬,死不瞑目,枪犹在怀,弹犹在手。&br&&figure&&img src=&/a0ebfd1dfafd786fc44d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0ebfd1dfafd786fc44d7_r.jpg&&&/figure&&br&&b&35,国旗&/b&&br&(女童子军杨惠敏)&br&在四行仓库战斗(也就是“八百壮士”的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惠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游过苏州河,把国旗献给八百壮士,其无畏壮举震撼中国。当杨小姐献上浸透了汗水的国旗时,许多壮士激动得热泪盈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br&29日早上,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一面中华民国国旗。由于杨惠敏只带来了国旗但仓库内没有旗杆,因此守军用竹子和草绳临时制作了旗杆。守军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了升旗仪式。而苏州河对岸聚集的群众据说超过三万人,他们欢呼“中华民国万岁!”(一说“中华民族万岁!)。日军开始对中華民國国旗发动空袭。由于防空炮火密集,同时顾忌误伤公共租界,日军飞机没能摧毁中国国旗就撤退了。经过两天战斗,四行仓库外防御工事和仓库本身都遭到破坏。&br&PS:当杨惠敏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守军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杨惠敏十分感动并向谢晋元索取所有守军的名册,并将其通告全国。但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楊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五二四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另据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就医的伤员也被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有多少守军时要回答有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br&&figure&&img src=&/b50cf55d60d7d802f6a785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figure&&br&&b&37,助威&/b&&br&四行孤军坚守期间,每天都有许多市民不顾危险,挤在苏州河边为我军助威&br&&figure&&img src=&/aa44fb7ff7af8921cd9f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a44fb7ff7af8921cd9f_r.jpg&&&/figure&&br&&b&38,坚毅&/b&&br&闻名于世的中国士兵肖像出自于卡帕之手,并成为当年《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让美国及世界了解了中国抗战的决心,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br&&figure&&img src=&/1c95af4cd06fb002fdb5_b.jpg& data-rawwidth=&317&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figure&&br&&b&39,军事会议&/b&&br&卡帕回到汉口,到汉口几小时后就与伊文斯和费恩豪特一起参加了蒋介石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样的会议以前从来不向媒体开放的,结果,卡帕拍摄的有关中国抗战统帅的相片在世界各地转载&br&&figure&&img src=&/defd4a0ca978e0b1ff7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figure&&img src=&/4ecc70de09597efa1e6a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figure&&img src=&/defaf1e06d07c14a0a43_b.jp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figure&&br&&br&&b&40,武汉会战&/b&&br&国际友人聚集武汉,给中国人民以道义上和物质上的重要支持和支援,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长达数千里。武汉保卫战毙伤日军近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 &br&&figure&&img src=&/a464ca21fcd13b5c6c3dabcf467f08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464ca21fcd13b5c6c3dabcf467f083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aefbd3a2df2b5b0a699d9d5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aefbd3a2df2b5b0a699d9d5_r.jpg&&&/figure&&br&&br&&b&41,英姿&/b&&br&空军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br&日夜,中国空军出征日本并投撒下传单100万分,上图为率队远征日本胜利归来的空军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br&(已经能够飞抵日本领空却又不投掷炸弹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是技术问题,弹药、和返程汽油携带之间的矛盾,投掷准确性之类的。第二是政治原因,一旦轰炸日本本土,一定会迎来更加丧心病狂的报复,而中国在空军方面真的非常吃亏。)&br&综合以上原因,徐焕升飞抵日本上空抛洒传单的行为是非常提振国人精神气和具有战略意义的。&br&&figure&&img src=&/32dada2182a12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32dada2182a12_r.jpg&&&/figure&&br&&b&42,中山舰&/b&&br&日,中山舰在湖北金口与敌机激战后沉入江中,舰长萨师俊等24名官兵阵亡‘&br&&figure&&img src=&/01dc8c5cd97dbeb979ce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b&43,集结&/b&&br&大批部队源源不断地向台儿庄集结,以完成对日军矶谷师团的包围&br&&br&&figure&&img src=&/16b1e887e77a498cfb88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16b1e887e77a498cfb88_r.jpg&&&/figure&&br&&b&44,敢死队&/b&&br&敢死队员在台儿庄的反复争夺拉锯中,发挥了奇兵的作用,他们的夜袭收复了很多丢失的阵地。&br&&br&从这张图中,我能读出那种平静,不是因为漠视生死,而是有着超越生死的目标。今天的和平,到底是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平静或者悲壮地赴死换来的?&br&&figure&&img src=&/72b723a469c4c717a3dc3eb_b.jp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4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figure&&br&&br&&b&45,大堤&/b&&br&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大堤决口造成惊人的效果,但日军的进攻仅仅停顿了几个星期,然而,数百万中国人却因此而无家可归。(拍摄于罗伯特卡帕)&br&&figure&&img src=&/ece730f76a8e9f6bf452f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ce730f76a8e9f6bf452fd_r.jpg&&&/figure&&br&&b&46,四亿人。&/b&&br&卡帕同意随约里斯·伊文斯前往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四亿人》。与中国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罗伯特卡帕拍摄宋美龄)&br&&figure&&img src=&/9e09f13caefbe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figure&&br&&br&&b&47,家。&/b&&br&1938年7月-9月的高温与日本战机的轰炸,使汉口如同炼狱一般,一名妇女守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家门前。&br&&figure&&img src=&/97a1b3a3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7a1b3a34_r.jpg&&&/figure&&br&&br&&b&48,乞讨&/b&&br&&figure&&img src=&/cdb567dfd527ca6e24a14c0b2f22ec4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db567dfd527ca6e24a14c0b2f22ec4b_r.jpg&&&/figure&&br&&br&&b&49,轰炸&/b&&br&日军加紧了对重点城市的轰炸,战略重镇武汉成为日机常常光顾的目标。&br&图为武汉市民在看我国空军和日军空军进行的空战——&a href=&///?target=http%3A///view/288822.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武汉空战&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为空战牺牲的英烈写挽联:&br&&br&武汉踞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br&滂沱挥同胞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br&&br&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也送挽联一幅,上面写道:&br&&br&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br&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blockquote&&figure&&img src=&/c34c794c4535ace9e3f18aaf973b504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34c794c4535ace9e3f18aaf973b5042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f71bb89f1b59cfbe48acfde92abcf0d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71bb89f1b59cfbe48acfde92abcf0da_r.jpg&&&/figure&&br&&br&&b&50,战损&/b&&br&中国军队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图为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战损高达百分之七十&br&&figure&&img src=&/51d545d1f5d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51d545d1f5d_r.jpg&&&/figure&&br&&br&&b&51,战地记者&/b&&br&罗伯特·卡帕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1938年,罗伯特·卡帕来到中国,目睹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新闻照片。&br&&figure&&img src=&/8ac92edb4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ac92edb4f_r.jpg&&&/figure&&br&&b&,52,苦守滕县&/b&&br&苦守滕县 五千川军尽亡。&br&&br&&blockquote&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中将,挥军血战,城外堡垒尽毁,即继以守城,城破继以巷战,十荡十功。直至(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午后,王师长以下全师殉城,至为惨烈。城破以后,除有机会跳城归队者外,其中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b&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b&&br&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李宗仁&/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c47cebabf9dbc86ae22a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47cebabf9dbc86ae22ac_r.jpg&&&/figure&&br&&br&&b&53,不死!不死!不死!&/b&&br&&br&不死的精神在这一代少年身上扎下了根&br&&figure&&img src=&/aa595e9bda60ab6c99b342cc0d87f8d7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b&54,立志&/b&&br&立志当空军,保卫属于自己的蓝天 &br&&figure&&img src=&/6c2cc73fe191a6ce06ffd63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6c2cc73fe191a6ce06ffd63_r.jpg&&&/figure&&br&&b&55,毒气&/b&&br&日军对中国军民使用的日制九三式持久性毒气罐。&br&&figure&&img src=&/33b9fabdab7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figure&&br&&br&&b&56,哥哥&/b&&br&父亲被日军杀死,哥哥抱着弟弟。&br&&br&无话可说,潸然泪下。&br&&br&&figure&&img src=&/e6e35dcd057a77cd22b78343e1fcfa99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figure&&br&&br&&b&57,猛张飞——张灵甫&/b&&br&关中将士中的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中,我们不能不提的一位黄埔精英,就是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被视为“常胜将军”的张灵甫。&br&张秀甫的绝笔家信——&b&家书曰:“此次对日之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当认我已死,绝勿似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 &/b&&br&&figure&&img src=&/6aecae8ce1f10e58abed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aecae8ce1f10e58abede_r.jpg&&&/figure&&br&&b&58,渡江&/b&&br&中国士兵用土制的帆布筏子携带着点30口径的机关枪渡江。&br&&figure&&img src=&/cbe7fe527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cbe7fe527_r.jpg&&&/figure&&br&&br&&b&59,孙将军&/b&&br&(日SC
316951)&br&&p&中国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和他的贴身警卫坐在小船上,由当地土著船夫撑船渡过缅甸的瑞丽江(位于中缅边境),他们注视着日军占领的对岸的南坎,这个小镇现在已经落入中国军队的手中。IBT-45-80396美军通信兵照片美国国防部公共信息部准予公开译者注:1944年8月,密支那战役结束后,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了很长时间,由于在密支那作战的驻印军第14师、第30师和第50师在战斗中损失很大。新一军新38师就成为了驻印军先头部队,沿着八莫-南坎攻击前进。日,新38师在中缅边境九谷与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br&&/p&&figure&&img src=&/5b6e2edcb62fa2c281acb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b6e2edcb62fa2c281acb_r.jpg&&&/figure&&br&&br&&p&&b&60,驼峰路线的经典瞬间&/b&。&/p&&p&抗战时期,中国是相当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急需的重要物资都靠进口。侵华日军看中要害,掐断了中国从海上到陆地的每一条国际交通线。无奈之下,1942年5月,由美军陆军航空兵空运部队与中国民航共同开辟了一条空中补给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过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这条航线,沿途要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运输机载重时仅可飞到3500米,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段路线起伏,驼峰航线由此得名。&/p&&p&作为支援中国战场的一条“空中生命线”,驼峰航线的开辟密切了中、美两国的战略协同和相互支援,为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2年至1945年,1000多架运输机依靠这条航线突破日本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大批人员和物资。&/p&&figure&&img src=&/c375ba922d1d5c7a605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375ba922d1d5c7a6053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e137beb2787beca364c51f96a5241cd7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e137beb2787beca364c51f96a5241cd7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bbfebab507138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bfebab5071381_r.jpg&&&/figure&&br&&br&&p&&b&61,杨靖宇将军&/b&&/p&&p&1940年初,在金川马皮骨山的一次战斗中,杨靖宇的部队伤亡极大。当时,他身边只剩下十几名战士,饥饿、寒冷、疲劳,还要应付从四面包围上来的敌人。杨靖宇率部与敌周旋,一连奋战五昼夜。最后身边的两名警卫战士也牺牲了。2月23日,他来到吉林濛江县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已经是精疲力竭。下午4时,杨靖宇被跟踪上来的100多名敌人包围在一个高地上,敌我相隔仅50米,绝不投降,他双手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了20多个敌人。4时30分,杨靖宇胸中三枪,手中一枪,仰面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br&&/p&&p&图为日军展示杨靖宇将军的遗体。&br&&figure&&img src=&/5df0c5748aab00f6a8e509f8f70bba07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5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figure&&br&&/p&&p&&b&62,夜色中的破袭战(44年)&/b&&/p&&p&这张题为《切断敌人供给线》的照片,长年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br&&/p&&p&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兵力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和大中城市,敌后军民的破袭战,就是抓住敌人要害,切断其运输供给线,打破敌人“以战养战”的封锁。据记载,1941年到1945年,仅晋察冀边区群众破袭敌人公路就累计3.7万多公里。&br&&/p&&figure&&img src=&/044bd339dd188e680687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044bd339dd188e680687_r.jpg&&&/figure&&br&&p&&b&63,遣返。&/b&&/p&&p&抗战胜利后,大批日本人被遣返回国。&/p&&p&图为被遣返回国的日本国民等待登船。&/p&&figure&&img src=&/793e202c18be_b.jpg& data-rawwidth=&776& data-rawheight=&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793e202c18be_r.jpg&&&/figure&&br&&br&&p&中国军官检查被遣返日本人服装寻找违禁品。&br&&/p&&figure&&img src=&/2deff1b3af9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8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2deff1b3af9_r.jpg&&&/figure&
图片只是时光的凝固,让图片引领我们管窥那个时代,体会那个瞬间人物背后的悲欢和历史的声音。 PS:本回答没有任何鼓动民族情绪的意愿和倾向,我自身也坚决反对仇恨和对立,只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段历史里,有那么一群人,不论是将军,士兵,平民还是第一夫…
我就知道有很多看历史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人会产生这样的错觉:&br&&figure&&img src=&/d9ade3ded963e6cebeb932b5_b.pn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1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d9ade3ded963e6cebeb932b5_r.png&&&/figure&&br&马奇诺的炮台不是威海卫的炮台,任何方向上马奇诺都有足够的防御力。&br&马奇诺防线不是因为只有单向防御能力导致失败的,它只是不够长。&br&德军只是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没去碰它,然后马奇诺防线和法国政府一道举白旗了。&b&从没有“德国绕道背后攻克了马奇诺防线”一说&/b&&br&(1)马奇诺防线的一些历史:&br&1925年,法国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随后修筑了洛林、阿尔萨斯、贝尔福三个筑垒地域。1929年任陆军部长的马奇诺,下令修建一条连续的由大量工事、部队集结设施构成的防线,即马奇诺防线。&br&很明显,马奇诺防线修筑时,正是世界经济大危机,由于资金不足,这条防线,只包括了法国东北部390公里长的一段,而不是马奇诺本人原先计划的全部。之后马奇诺的继任者法拉第计划扩展防线,延长至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人称“达拉第防线”),但这个工程到1940年5月的时候远未完工。&br&(2)马奇诺防线是什么样?&br&“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br&5800个工事。有的人以为一个工事就是一个碉堡或者一个战壕。&br&&figure&&img src=&/31d04a5d22b4cf6d26ff4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1d04a5d22b4cf6d26ff4f_r.jpg&&&/figure&其实,这才叫做“一个工事”:&br&&figure&&img src=&/5da3cfff1_b.jpg&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5da3cfff1_r.jpg&&&/figure&&br&&br&一个炮塔,你看到的是这样:&br&&figure&&img src=&/4ed0c1eccb47_b.jpg& data-rawwidth=&787&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4ed0c1eccb47_r.jpg&&&/figure&你看不到的还有这样:&br&&figure&&img src=&/ceadf53d97efd63c6633b2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figure&&img src=&/d5c9f217bb4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5c9f217bb48_r.jpg&&&/figure&另外我要补充一点,照片中的75毫米双联装炮塔是马奇诺防线上最小的火炮,它的作用是辅助作战,布置在开阔地方向,对冲击到较近距离的德军步兵突击队、战斗工兵进行拦阻射击,保护主堡垒和主炮塔的安全。&br&(3)马奇诺防线还包括大量机动部队&br&再坚固的堡垒,如果消极防御,最终也会被攻克。按马奇诺本人的构想,马奇诺防线内要驻扎十几个师的机动部队,用于实施战术反击。但因为马奇诺工事的建设消耗了过半法国国防预算,被法国公知舆论骂到狗头喷血,到1940年,马奇诺防线内的机动部队不到10个师,其实马奇诺防线本身到1940年也没有100%完工。&br&(那时候的法国公知也很有意思,30年代先骂“国家那么穷,你修什么碉堡”,马奇诺防线被迫缩减一些计划规模后又骂“你都有几千个堡垒了,还要烧钱养十几万机动部队干屁”,1940年初舆论文风一转,骂“国防部这十几年都梦游去了?只修了半条工事,达拉第防线呢?”法国投降后是骂“哈哈哈哈,马其诺防线,无用功的代名词”&br&因为马奇诺防线内有相当规模的野战机动部队,所以,德国在法国战役的时候,特地组建了一个17个师组成的C集团军群,在马奇诺正面佯攻,主要就是牵制防线内的机动部队,不让他们增援到其他战区去。&br&(4)题外话&br&我知道有很多东方的事物会被冠以“东方XXX(XXX为西方一个著名的同类事物)”之名,比如东方隆美尔,东方拿破仑,东方剑桥等等。马奇诺也中枪过,比如国军构筑的南京-上海国防线有的人叫“东方马奇诺”,中条山防线也被叫做“东方马其诺”,松山的日军工事也被类比成马奇诺防线。现在,请各位看看上面我贴的图,再对这些“东方什么什么”报以诚挚的嘲笑。&br&一个世界前5的工业国,连续10年每年花费一半的国防预算修筑成的工事,没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社会还是不要夜郎自大了……
我就知道有很多看历史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人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马奇诺的炮台不是威海卫的炮台,任何方向上马奇诺都有足够的防御力。 马奇诺防线不是因为只有单向防御能力导致失败的,它只是不够长。 德军只是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没去碰它,然后马奇诺防线…
对质疑者:你们觉得没有计算机能解出来DNA结构吗?连100MHz NMR都没有的年代能做维生素B12的全合成吗?连硅胶都没有的1906年能做出色谱吗?但是这些都实实在在的发生了!1906年才有的第一根碳酸钙色谱,可是1853年就有阿司匹林的合成,1898年就成药上市了!你们说他们那时候是怎么做的?&br&你们呀,真是naive,在现代工业体系的温室里面呆了太久,都不敢相信前人是怎么艰苦奋斗过来的。&br&~~~~~~~~~~~~~~~~~~~~~~~~~&br&&br&——永远不要低估一颗穿越者的心&br&~~~~~~~~~~~~~~~~~~~~~~~~~&br&小明是一个优秀的化学砖工,热爱DIY,通晓古汉语,能说会道&br&有一天小明正在过柱子的时候柱子炸了顺便把小明炸回了,比如说,宋朝&br&小明凭着合成肥皂,香水(没错就是抄袭家丁)之类的轻化工产品成功成为大地主,出任摄政王,迎娶小公主,走上人生巅峰(没错说的就是不差钱)&br&终于,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小明追求的东西了&br&于是他决定,要在这个世界里,合 成 阿 司 匹 林 (就是这么蛋疼)&br&~~~~~~~~~~~~~~~~~~~~~~~~~&br&咳咳,正文在这里&br&&br&0,小明昭告天下,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入“研究寺”与他共(yi)创(qi)事(ban)业(zhuan),赐名号曰“研究生”。&br&&br&1,小明先召集了几名优秀的银匠研究生,让他们做出了很大量的 银线 ,又找来木匠研究生在银线上刷上了一层木漆。召集铁匠研究生做出轴承,又找炼丹研究生拿到了汞,地里挖出了磁铁,用木炭屑做润滑。接上水车再通过轮轴调速,最终就可以制成传说中的直流发电机。&br&事实上金属锌的冶炼非常早,12世纪就已经能够拿到高纯度锌~所以做原电池也是so easy~&br&获得物品:直流电&br&&br&2,小明派研究生到景德镇(或者某窑),购买了一堆精致的瓷质烧杯~驴皮阿胶和食盐一起熬后装入竹管做成盐桥,连接两个装着食盐水的烧杯,用银或木炭做电极,用刚才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直流电电解之,即可得到高浓度的漂白水,高浓度高纯度的烧碱。用同样的思路,电解胆矾(硫酸铜)即可得到稀硫酸~&br&当然这些东西是相对比较容易取得的,不用电解法还可以用沉淀法啊,氧化法啊什么鬼的。&br&获得物品:烧碱,稀硫酸&br&&br&3,小明把烧碱的溶液晾干,和石英砂一起放入石灰窑灼烧,再用烧碱水浸泡,即可得到硅酸钠水溶液。在大缸里放上硅酸钠水溶液,剧烈搅拌同时缓慢加入稀硫酸,课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用细布过滤除去液体,磨碎后水洗,晾干,放入石灰窑中高温活化,磨细过筛,制得粗制硅胶。(我艹可以过柱子了呢!)(果然化学汪就算穿越了都无法摆脱过柱子的命运)&br&获得物品:粗制硅胶&br&&br&4,小明来到酿酒铺子,买了N多酒~用瓷器和竹管搭成蒸馏系统,进行了N次蒸馏。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可以拿到一点点,90%以上的乙醇,以及一堆纯度差一点的乙醇。&br&获得物品:普通乙醇和劣质乙醇&br&&br&5,小明去屠宰场(好吧屠户)那里搞到了大量猪骨。猪骨烧脆磨细,和石英砂,木炭混合放入石灰窑(万能的石灰窑)灼烧。用竹管讲石灰窑的废气引入水中,过滤得到白磷单质固体~点燃后还可获得五氧化二磷固体。&br&获得物品:白磷,五氧化二磷&br&&br&6,小明小心的把一包氧化磷丢到了蒸馏过的稀硫酸里面,boom,搞出了一些相对比较浓的硫酸。&br&获得物品:浓硫酸&br&&br&7,小明派研究生扒了一车柳树皮,拿回家后找了个大缸,用劣质乙醇煮树皮。许久之后,过滤得粗溶液。(是时候过一根柱子了)把粗硅胶用乙醇拌匀后放入竹筒,将粗溶液倒入竹筒上样,用乙醇淋洗。那么问题来了,水杨酸又没有颜色,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收?机智的小明想到,水杨酸和三价铁有非常特征的配位反应,生成一种在pH9的时候呈黄色的配合物。小明用稀硫酸溶解了一些铁锈,制得硫酸铁溶液用以检测水杨酸。(就假装这是点板子吧)把有反应的那些收集起来,晾干即可制得粗制水杨酸&br&获得物品:粗制水杨酸&br&&br&8,小明在集市购买了一大缸山西老陈醋,木炭脱色+蒸馏得到浓度高一些的乙酸,再加入少量氧化磷即可得到高浓度乙酸&br&获得物品:冰醋酸&br&&br&9,粗制水杨酸,冰醋酸,浓硫酸,氧化磷都有了,放一锅里煮一煮,加冰冷却,并用冷水洗涤。然后用传说中的重结晶大法~&br&即可得到纯度不错的阿司匹林&br&&br&获得物品:阿司匹林&br&&br&10,不行再过柱子喽&br&&br&当然,最后小明还是死了,到死都没用上iphone。&br&&br&~~~~~~~~~~~~~~~~~~~~~~~~~~~~~~~~~&br&&br&说到底,还是个钱的问题。要买瓷器做反应,要盖窑,要收购原料,要雇一大帮搬砖的(研究生?),要的都是钱钱钱。有了钱,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说起来现代化学用到的很多技术,当年也都是这样子在小作坊里捣鼓出来的。&br&文中没有提到任何玻璃器皿,但是玻璃器皿的制备绝对是在古代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之一。毕竟纯碱,石灰和沙子一起烧就能烧出玻璃,改进工艺,吹出优美的玻璃制品对中国工匠来说简直不难。&br&文中也没有提到负压,但是其实压力差不太高的负压也并不是非常困难。利用伯努利原理,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把水担到3楼然后从细管里竖直流下去,细管里就会产生一个不错的负压,侧面开口接出去就可以减压了。问题的关键是密封,不过可以采天然橡胶用硫磺熏蒸用。&br&至于精馏,在没装备的时候其实还可以通过堆人工堆原料拿到优秀产品,就是费了点,还是有钱最重要。&br&小明有钱,他就能做出来阿司匹林。&br&~~~~~~~~~~~~~~~~~~~~~~~~~~~~~·~~~~&br&&br&当然,故事真正的结局并不是这样的。小明过柱子的时候柱子炸了,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很高的压力下工作的色谱方法,叫做high pressure liquid-phase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靠着专利分红,小明出任系主任,迎娶小师妹,荣获诺贝尔,走上人生巅峰。&br&&br&~~~~~~~~~~~~~~~~~~~~~~~~~~~~~~~~~~&br&&br&然而这也不是故事的结局。小明过柱子的时候柱子炸了,于是他给柱子涂上红色油漆,起了个名字叫“炸药”,卖给挖黄金的矿工用来炸开坚硬而不值钱的石头。靠着卖“炸药”的钱,小明出任系主任,迎娶小师妹,荣获诺贝尔,走上人生巅峰。&br&&br&~~~~~~~~~~~~~~~~~~~~~~~~~~~~~~~~~~&br&&br&其实故事的结局也不是这样。小明过柱子的时候柱子炸了,在爆炸发生的前1/1024秒的时间里,小明来到了五维空间。&br&他看到,在另一个时空里,自己回到了,比如,宋朝,出任摄政王迎娶小公主走上人生巅峰后,完成了人类首次合成阿司匹林并献给皇上,结果不小心把白磷撒进去把皇上毒死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他还看到,在另一个时空里,自己发明了一种可以在高压下工作的色谱叫HPLC,正要出任系主任,迎娶小师妹,荣获诺贝尔,走上人生巅峰之际,自己的HPLC被另一个HPLC,即Herrington Philosophy Learning Co.抢了风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他还看到,在另另一个时空里,自己卖炸药赚的万贯家财,正要出任系主任迎娶小师妹荣获诺贝尔之际把自己心爱的右手炸坏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br&~~~~~~~~~~~~~~~~~~~~~~~~~~~~~~~~~~~&br&&br&故事的结局:&br&小明擦了擦溅到脸上的溶剂,骂了一句“shit”。之后的1/256s内,他想到自己穿越回古代合成阿司匹林,想到自己发明了HPLC,想到自己卖炸药发家致富。他想到自己已经出任系主任,迎娶小师妹,荣获诺贝尔,走上人生巅峰。正在小明想到掺进阿司匹林的白磷,想到HPLC与Herrington Philosophy Learning Co.,想到自己炸坏的右手时,实验室门口处传来老板的声音:“小明!”声音震碎了实验室的防爆玻璃门。&br&小明一下子惊醒了,原来是自己过柱子的时候睡着了然后柱子炸了...&br&小明擦了擦溅到脸上的溶剂,骂了一句“shit&。之后的1/256s内........
对质疑者:你们觉得没有计算机能解出来DNA结构吗?连100MHz NMR都没有的年代能做维生素B12的全合成吗?连硅胶都没有的1906年能做出色谱吗?但是这些都实实在在的发生了!1906年才有的第一根碳酸钙色谱,可是1853年就有阿司匹林的合成,1898年就成药上市了!…
有,号称“蓝色007”的沈之岳,但沈最后可没有被抓。&br&&figure&&img src=&/b3e4e4c1193bdf332ccdee_b.jpg& data-rawheight=&288& data-rawwidth=&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br&&br&年轻时为军统高手,曾打入延安试图刺杀毛泽东;在延安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做了康生的得意弟子。&br&&br&国民党全面崩溃败退台湾的时刻,他先是训练出了此后国民党二十年间的特务骨干,而后转行做了军政大员,曾经化装潜入大陆活动。&br&&br&他为横行一时的中统送了终。&br&&br&他被尊称为“调查局之父”。&br&&br&他在澳门指挥刺杀刘少奇,失败后全身而退。&br&&br&他指挥过国民党特务在非洲抓捕叛徒。&br&&br&他主持粉碎了在日本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br&&br&他逮捕过李登辉。&br&&br&他迫降过辜宽敏。&br&&br&他审问过李敖,李敖反而写书夸他。&br&&br&他晚年到大陆“治病”,据说邓小平、胡耀邦亲往探视。&br&&br&他外貌和蔼可亲,却被形容为“人面兽心”。&br&&br&他善于理财却分文不取,一生两袖清风。&br&&br&他娶了出身伞兵飞虎部队背景的京剧名伶。&br&&br&按照台湾的新闻报道,就是他发展谢长廷进入调查局的。&br&&br&―――――节选自萨苏《东方特工在行动》
有,号称“蓝色007”的沈之岳,但沈最后可没有被抓。 年轻时为军统高手,曾打入延安试图刺杀毛泽东;在延安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做了康生的得意弟子。 国民党全面崩溃败退台湾的时刻,他先是训练出了此后国民党二十年间的特务骨干,而后转行做了军政…
1948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 &br&&br&&br&主讲: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 &br&&br&&br&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嗡嗡嗡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嗡嗡嗡,成了黑五类,嗡嗡嗡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br&&br&&br&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但他是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是一个新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里的宝贝就是叶帅当年积累保存的战争档案。茅海建是中国近代史专业的,他没时间读解放军的战争档案,他建议我把这些东西好好地读一读。后来我就到图书馆借这些战争档案看,使我非常震惊,这些东西太好了。一边读着档案,一边向军事科学院的老同志请教,这些老研究员有两种成分,一种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老参谋,还有一种是建国后大将元帅的秘书,他们喜欢给我讲一些故事,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党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我们的档案里,或是当事人口口相传的。我看到这些以后,就下了决心,不再搞历史地理了,改行做现代史、军事史。 &br&&br&&br&  我最后一次见到谭其骧先生是1990年,他中风前的半年,他到中国科学院开院士增选会议。我跟他说起我在军事科学院看到的一些东西,谭先生非常激动,当时便站起来说:“你要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既然导师允许了,我就自己改了专业,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做比较,然后再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写成了《中国的1948年》。写了这本书以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有些东西也不可能放开来写,总是要在表述上比较婉转,内容上也是要有所保留。但是我还是希望,凡是在我书中提供给读者的都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那要看社会发展和国家开放的情况,也许今后要不断的修订、补充。 &br&&br&&br&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家一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只身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 &br&&br&&br&  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br&&br&&br&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后我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br&&br&&br&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的想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早撤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上海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把国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以他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陆丢了。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犹豫,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次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的因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br&&br&&br&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问了。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领袖。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比国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十谈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缩编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乔木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东曾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年的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党施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br&&br&&br&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都没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五湖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打赢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些军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 &br&&br&&br&  协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可了。 &br&&br&&br&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是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br&&br&&br&&br&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估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br&&br&&br&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远见。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呢?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我觉得过去的结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民党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党是一片黑暗。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br&&br&&br&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前进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少。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战争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党丢了106个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后退,但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少呢?没损失多少。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南满当时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国民党军队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外交手续。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党学的来吗?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牵制。 &br&&br&&br&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想打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比如1948年3月粟裕打开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么办?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保卫,粟裕避实就虚打开封,一个师怎么能挡得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相当于“军”),一下就打下来了。当时正好南京在开国民大会选总统,一听说开封被打下来了,河南的代表们连夜跑到总统府,有的下跪有的痛哭,非让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不可,蒋介石没办法,下令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摆好阵势等着粟裕,明明知道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是他也得执行命令把开封收了回来。然后国民党登报纸“国军收复开封”,其实粟裕绕到邱清泉的背后,又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与此同时陈赓打洛阳,洛阳守军也是一个师,而且这个师是学生兵,更守不住陈赓,陈赓把洛阳打开了,国民党赶紧叫18军从驻马店向洛阳增援,结果胡琏到了洛水边上,眼看着洛水涨水过不去,等胡琏过了洛水共产党又走了。国民党总是集中不起兵力、总是被动分散。1948年以后蒋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共产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懂集中优势兵力?当然懂,但是他作为一个国民政府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他是心有余力不足。 &br&&br&&br&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1947年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野战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大?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训练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有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让我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陈毅讲,“你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从炮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是拿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这样的经验一推开,中央就下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br&&br&&br&  我们可以算笔账,国民党、共产党一边5个人,把国民党军打了一个,就是5:4,可是如果把国民党的俘虏抓过来自己用了,就变成6:4。共产党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大部分都是俘虏兵。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共产党有本事。俘虏兵被俘虏之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下放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能歧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长给烧洗脚水,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民党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共产党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过来。 &br&&br&&br&  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虏过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且在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中牺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br&&br&&br&  到了1948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到什么程度?华野当时总结了经验,叫“即俘、即补、即战”,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国民党怎么也比不过共产党,国民党抓来壮丁以后整训,然后整编,然后上战场作战,这个周期最少大半年,刚打一仗就给共产党送了礼了。这个仗国民党越算越赔。74师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蒋介石非常伤心,保留74师的番号,在江南重新组建,最后组建成74军, 军拉上淮海战场,到1949年1月陈官庄之战74军再次被共产党消灭了。蒋介石辛辛苦苦训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战场了,几天就报销了。共产党用这种方式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毛泽东说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就是靠俘虏国民党的俘虏兵、缴获国民党的枪炮来壮大解放军。 &br&&br&&br&  当时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的主力跟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打,这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了将近有一个月,结果华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但是也付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当时华野有一个连报了220人伤亡,一个连满编才120人,由于不断冲锋不断补充兵源,所以伤亡竟超过了满编的人数。粟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战役的总结,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换,国民党是打一个少一个,有出没进。这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变化能不快吗? &br&&br&&br&  大家可能要提问题了,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怎么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他沉痛检讨74师失败的原因,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误就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当时守涟水的是华野六纵。六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石说绝对不可以这么做,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战斗部队,他不当回事。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10个师一线推开向北走,张灵甫自己带的一个师突出了两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陈毅、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扑垛庄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纵,俘虏兵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张灵甫的炮兵阵地乱套了,华野很轻易地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这时候张灵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寸草不生,炮弹落地溅起的石头就能杀伤一片人。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了。陈毅、粟裕看到周边的国民党军围上来了,来不及打扫战场,连夜撤退。孟良崮地区的老乡说,战役打完之后三个月当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尸首。蒋介石拿这个教训警告国民党,因此国民党用不了共产党办法。而共产党改造俘虏的经验每个野战军都有,抓住俘虏兵怎么办,抓住国民党军官怎么办,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br&&br&&br&  化敌为我是共产党的一个绝招,共产党能做到什么程度?当年四野的后勤是最棒的,后来我就问四野的老同志,当时四野怎么有那么雄厚的后勤,有军医院,又有军工厂,还有军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说,四野里面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我听了大吃一惊。抗战结束时四野十万大军闯关东,没有带后方,没有带医院,而且八路军那时候也没有医疗设备。四平战役之后大量的军队撤到北满,撤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那么多的伤员没人治怎么办?四野政治部下了一个九九紧急指示,就地征招医务人员组建军医院。伪满时期东北医院中主要的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当时四野后勤部长指示干部去接收日本人的医院,把日本人的医生、护士强行征入解放军。当时找到哈尔滨最大一个医院,要名单,从名单里看哪个人是医生,哪个人是护士,然后到遣返日本人的难民营里抓,从火车上向下拖。当时一共征了8000多医生、护士,这些医生、护士一开始是被逼来给解放军治病的,解放军一看怎么给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最初在军医院里没有一个日本医生护士没有挨过伤兵打的,这些人忍气吞声。黄克诚一看不行,咱们得讲政策,这些医生护士只要肯为我们工作,不管他们思想是否进步都应该给予优待。共产党的干部吃高粱米,给日本的医生吃大米,共产党的干部没有津贴,但是日本的医生护士按原来的待遇发工资,这样把日本的医生护士都争取过来了,后来这些日本医生护士跟着各个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br&&br&&br&  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军工。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成为百万大军,而且华东野战军也需要炮弹,怎么办呢?于是在东北办兵工厂。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在大连,大连当时是苏军占领的,国民党去不了,所以解放军在那儿秘密发展军工厂。我们都读过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说在东北建立军工厂就是在大连的甘井子,当年在那儿建立了一个炮弹厂。吴运铎说他和吴屏周厂长实验炮弹,有一发没爆炸,他们俩跑过去看,往那儿一蹲炮弹爆炸了,吴屏周当场被炸死,吴运铎受重伤。后来我到实地采访,看了当地军工厂写的厂史,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太差,这是一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为当时我们这些土八路没有正规的金属加工技术,做的炮弹撞针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着。最后还是得用日本人,当时把在大连的日本军工技师集中起来,有的是制造火药的专家,有的是做炮弹壳的专家,还有冶炼的专家,把30多个日本专家集合起来构成了大连军工厂的技术骨干。另外,我们国家第一个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后来的空军司令王海上将,都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而且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所以不能不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战士。 &br&&br&&br&  这一段历史原来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国,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共产党用的日本人,掩护身份让他们回国。回国的时候让他们把军装都脱下来,把档案都销毁,每个人得的奖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这些日本老兵陆续地回老部队探亲,总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给他们这些四野的日本老战士每个人发东北解放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还要加一枚1955年授衔的时候发给营以上干部的解放奖章,重新发给他们。后来我采访这些日本老战士,他们都80多岁了,但是说起话还是40年代解放军的语言。对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化敌为我的能量、作用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br&&br&&br&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个,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役“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不能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胜了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下战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役先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br&&br&&br&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本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村子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通过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有分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前线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br&&br&&br&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英国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荣参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民更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的。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100个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没有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新兵,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革命的兵贩子。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支书、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一个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一个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要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兵上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样磨炼出来的。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br&&br&&br&  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不光是参军,还有更狠的一招。我们都知道1948年上海的日子最不好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要粮食没粮食,要煤油没煤油,老百姓在银行前挤兑金圆券。不是蒋介石想让老百姓这样,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才涨价,所以奸商才囤积居奇。为什么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这是什么含义?也就是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解放区当时也知道国民党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共产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抵制伪币进入解放区。共产党还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开了几个清单,一个是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许进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进口的清单。什么东西许出口?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民党统治区,那年头古董谁要啊?粮食、棉布不许出口。煤油、纸张、药品可以从国民党统治区输往解放区,因为解放区不生产这些东西。而不许进口的东西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样一下就把国统区捏死了,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国民党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了还不涨价,还不恐慌?上海最后狼狈到家了,1949年1月蒋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给毛公写封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煤炭,毛泽东照准,要维持上海,不能让上海崩溃。在蒋介石下野的几个月,上海和唐山的开滦对开轮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上海人的生计。国民党还不垮?根本没有经济基础了。解放区控制了物资,而且共产党能够控制得如此严密。 &br&&br&&br&共产党占了上海,上海商人又来劲了,不是物资短缺吗,我再涨价。结果陈云到了上海以后打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知道上海的商人喜欢投机,陈云从东北、华北调运大量的粮食、布匹源源不断地往上海运,上海的商人一看大批的物资从公家运过来,敞开肚皮吃,没想到共产党用的是举国体制,用共产党那么大的解放区运那么多的物资进来供应上海,撑死这些商人。商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把资金用完了,囤在仓库里等着涨价,但是共产党的布匹、粮食还是源源不断运进来,价格天天跌,跌到商人受不了的时候只好降价。共产党进上海之后给商人们一个下马威,叫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厉害。这不是政策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经济基础。共产党能够控制这些经济基础才能够打天下。 &br&&br&&br&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情报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既没有政审也没有档案,无论是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绍,那就进来吧。 &br&&br&&br&所以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下党、情报人员,那会儿任务是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不醒。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中央可以走,但是毛不走,毛主席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说胡宗南也要听毛主席的指挥。后来有人写回忆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毛泽东在陕北坚持了一年多,其实毛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我参观毛的住处,最深的体会就是毛绝对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前一段我到甘肃哈达铺,毛泽东住的房子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有情况随时可以掩蔽。西柏坡毛主席住的房子离防空洞最近,只要飞机一来一下就能进防空洞。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在陕北呆着不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有一个地下人员熊向晖,是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共产党情报人员。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那还能有什么秘密?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陕北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网传到中共中央,所以中共中央对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就决定不走,转战陕北。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路线反其道而行之。胡宗南认为毛一定要过黄河,但是毛泽东却往西走,往安塞那边走,跟胡宗南兜圈子,为什么?这也是毛泽东算计好的。当时有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黄土高原,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由于大部队一定要找有水的地方宿营,所以胡宗南的部队一出动,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时空打鬼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