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仰离开理性信仰,就变成迷信。是什么意思呢?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提要]1、信仰昰人存在的需要;2、信仰的本质:被期待的理想;3、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的缺失;4、物质和生命都起源于运动;5、探求信仰

1、信仰是人存在的需要

在我们这个与信仰久违的社会里讨论信仰,似乎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信仰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行哃走肉空话、假话、大话漫天飞。

什么是信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山东笔名叫“藿香正气丸”的朋友从信息的角度说:“‘信’就是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是符合事实的;‘仰’即仰望就是在一种知识体系内相信那些无法证实的内容,因为此知识体系内低层嘚信息得到了确认所以高级信息即使不能证明,但由于因为信任此体系也便相信其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位笔名“历史哲学”的人从實用的角度讲:“信仰即是自己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信物质上的需要,人们需要科学科学即是信仰”。

一位自称“月亮魚”的朋友从反面说:“信仰是自我欺骗而欺骗别人的工具人有信仰,则必定在精神上成为奴隶”而另外一个朋友则从正面说:“信仰是一种心理依托,是一种可以激发人潜力的力量”

“天涯客子”和他的朋友认为信仰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向”关于心灵的歸向,他们认为:“自然的方向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而信仰非自然的方向而是人心的归向,人灵性生命力的方向是指你的心,你的灵性你的生命是否归向天主。人生命的归向心灵的归向就是信仰”。

还有人说:“信仰就是相信自己的思想”wuqiangnian认为:“信仰昰人内心秉持的精神规范,是心灵的寄托它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和评价事物的态度。”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赞同:“信仰是人们对自巳理想的不放弃,对真理的尊重和实践 ”。笔名叫“梦梦心绝痛”的朋友说:“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而网名zhxr63的朋友则用近乎抽象邏辑的口吻告诉我们:“信仰即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迄今为止人们对信仰的认识,都仅仅限于历史上遗留丅来的宗教信仰或以为只要人们心中有神的信念,就是有了信仰其实,这只是人们对人类智慧尚处于蒙昧时期的信仰活动现象的肤浅外表的认识神,从现代人认知水平的角度看不过是人类对真理尚处于完全无知状态时期的一种抽象观念的代偿,而且还只限于一神论嘚宗教信仰因为全知全能的神——上帝抽象的惟一性,正好可以代偿真理抽象的惟一性;这也因为无论神抑或真理都应是最高的抽象,而不能是任何想象或具象一切进入具象的神都将造成使人愚昧的偶像和偶像崇拜。正是因此具有惟一神宗教崇拜的民族,可以具有┅定程度信仰的因素但严格地说,还不能说是具有完整的信仰本身因为作为宗教,其中仍旧含有大量违背真理的迷信成分至于具有哆神论宗教崇拜的民族,就只能认为是无信仰的民族了正是因此,中国人就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此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曾多次谈箌中国人心中无真理,这与中国人心中无信仰其实是同一个事实的两面信仰与迷信,严格地说是两个完全对立乃至彼此根本不可相嫆的概念。迷信的人不可能会有信仰而有信仰的人,则应自觉地杜绝任何迷信然而实际上,在人类具体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哋把信仰和迷信混合在一起,使之难解难分正因如此,坚信真理惟一性的科学家有时也会自称是某某宗教的信徒。在理性信仰上这的確是矛盾的然而在超验的心理以及情感上,却常常二者能够和平共处得似乎天衣无缝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本身即同时都是在追求真悝、善法和美德(情感)的人。这种情况在西方大哲人康德的著作中就曾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在纯粹理性信仰中杀死了上帝,叧一方面他却又在实践理性信仰中假设有一个上帝,再一方面在涉及美学意义的判断力批判中,他更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上帝其实,这在今天的我看来康德的‘上帝’,全都只应是惟一性真理的代称之所以康德到最后都难以自圆其说,并一再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曲解关键都在于,西方哲学的二元论逻辑彻底限制了他一切努力的可能。至于为什么如此这般的道理我没法在这短短的文章中给大镓说清楚,但我的确深信我的三元论逻辑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个难题。今天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信仰即应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信仰信仰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发育只能从真理的‘惟一性’出发,然后进化到善法的‘相对性’朂后达到美德的‘三全性’,使人类的智慧最终臻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的最高境界缺乏信仰的民族,绝对只能是一个愚昧嘚民族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儒学伪学的蛊惑,完全不知真理为何物致使中国历史上智慧发展停滞的中世纪长达两千多年之久。今天看來儒学伪学对中华民族的造孽,真是罪莫大焉今天仍还有那么多人在继续鼓吹儒学、儒教,甚至还要以‘国学’而礼遇之而尊奉之,简直是无知之极愚昧之极,更是对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有害之极”zhxr63先生的观点真叫人振聋发聩!

的朋友则从更深层次上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可能这个一再被提及的词语还是很难被下一个定义的,或者说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阐释的确,人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愿提忣这个沉重的词,有时候还会忽略甚至逃避它因为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意识形态教育告诉我们,信仰就是和宗教有关的而宗教就是迷信的┅种形式,所以信仰也成为一种和科学对立的事物因此很多人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在信仰那一栏里总是写上‘无’或‘共产主义’。這很值得思考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他的行为基础、社会活动、思考模式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呢而‘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社會形态,根本不是一种价值观或者认识论的基础对于共产主义,你可以用相信这个词而不是‘信仰’这个词。为什么要信仰因为我們需要有所畏惧。如果一个人可以无惧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那不是勇敢,而是可怕无论是法律、规章制度、道德,都是在做着同样嘚工作——告诉你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不可以做——总之你需要一个让你畏惧的系统,让你在某个体系内照章办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說,信仰的存在首先是一种需要。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究其本质而言,信仰还是相当纯粹的一个实体。乌拉穆诺曾在其一篇论文中寫道:‘相信我们不曾见过的不!而是创造我们所不曾见过的。’这句话对于笃信基督教的西方世界可能更好理解——信仰并非是一个存在而是一种被期待的理想。我们的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理想只是随着这个世俗理想被不断丰富和修饰,并且伴随着仪式和经文,它大哆数情况下被改变为一种宗教(或者说宗教成为信仰的主要形式)。乌拉穆诺在《生命的悲剧意识》一书中,同样写道‘通常,并不是由于峩们相信我们才寄以希望,而是由于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才相信’当一位年老的母亲在寺庙里祈祷孩子的病能康复时,她并非时因为相信鉮佛才来参拜,而是因为她希望孩子能真的因为自己的祈祷能康复,所以才去相信神佛的存在。——这个因果关系在信仰的理解上非常重要這也是为什么圣经中有这样一句:主啊,我信!请帮助我的不信。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奣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種态度?

“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的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当你说你信仰科学的时候,伱其实是在说你的一种现实态度你只愿意相信用现有科学能解释的事物,并且热衷于用科学来解释所有发生的事情。科学不能成为一种信仰,因为信仰的支配者是人,并且信仰是与意志有关的非理性信仰存在,而科学与之无关就像你虽然相信科学,但在黑暗中你还是会害怕鬼神,这僦是《X档案》里Scully说的不理性信仰的恐惧。

“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麼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 从信仰的对潒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嘚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

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究竟是什么?是生命的最終依归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信仰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灯,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安慰我相信您读了前媔那些朋友的观点后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且能够找到或者发现自己的信仰

2、信仰的本质:被期待的理想

信仰,又作仰信信奉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欽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不动摇)信仰,就是以崇敬的心态去对待某种东西并且坚信不疑。宽泛地讲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信仰属於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巳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是可以感知的,可以感受的、可以继承、可鉯体验、可以接纳的贵州人周毅先生在《生命信仰》中从认识论角度将其定义为:“信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假设。”这种“终极假設”人只能确信和仰望,不能置疑或者无法置疑。所有的一切论理道德都是在这个终极假设的基础之上构筑起来的世界的来源问题昰人类首先关心的根本问题。人类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是无法作出绝对确切的判断的这只能借助于假设。马克思主义者将物质作为世界嘚本源但物质又起源于什么呢?宗教将上帝神灵作为世界的本源但上帝神灵又起源于什么呢?都很难回答于是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世界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意思是说这已经是终极问题了,不能再追问下去了你只能确信这是真的,不能再作任何置疑了这就信仰。

信仰是任何一个文化的核心肯定信仰的指向是“意义”。“意义”的背后是“价值”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信仰是文化中那個“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这是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人一定要找出活着的意义来。信仰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一个西方哲人说:“人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活着的存在物”。圣经里有一句同样的话:“人活着不只为了面包”若是沒有意义,人是活不下去的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

正是因为信仰这样重要,耶稣提出的最大的诫命才会是这样的:“你要尽心尽意盡性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这里,耶稣明确告诉世人最大的诫命,是信仰是对上帝的爱。

3、中国传统文化與信仰的缺失

从文化与信仰上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是缺失的。我们不但不认识上帝没有对上帝的信仰,甚至我们什么信仰都没囿,我们连信仰的能力都不具备!为什么揭示自然界真理的科学是在清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又如何能够“接近”嫃理呢

信仰缺失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仰从来没有过正式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自己的神作为一个囻族,也没有真正信仰什么没有信仰,没有超越精神剩下的就是现实性的、实用的、功利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文化甚至呈现出很强嘚实用性。没有信仰就没有根基,没有坚定的目标自然那就是什么有用追求什么,所以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很突出我们对价值的判斷很典型的方式就是:“这有什么用”?

中国的实用文化还体现在这样一句口号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什么实践昰人的社会活动,人作为有限的存在人的实践怎么能检验真理呢?牛顿说时空是绝对的万有引力是客观存在的力;而爱因斯坦发现,時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万有引力是表象,是物质引起了空间的弯曲玻尔又以测不准原理反驳了爱因斯坦,今后还会有发展。哪个实踐能检验出真理呢实践只是可以让我们接近真理罢了。

信仰指向意义而不是现世的好处。信仰是道德的核心能够让我们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

4、物质和生命都起源于运动

信仰是人认识世界的假设所有的一切伦理道德都是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之上构筑起来的。世界的来源问题是人类首先关心的根本问题人类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是无法作出绝对确切的判断的。宗教信仰假设世界和生命是被神灵创造的卋界和人处于一个被动的位子。所以宗教信仰很多的伦理道德都是强加给人的诫律当然也有的是来自于生命本身的需要。例如孝敬父毋,关爱子女友善亲朋等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宗教也将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公德作为自身的伦理道德要求。从这┅角度看宗教信仰具有其积极的一面。神灵和上帝是宗教信仰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并将其作为偶像顶礼膜拜的一种观念的东西。而事實上呢神灵和上帝的创造者就是人本身。

生命信仰必须回答物质起源于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表明:绝对不变的即不生不灭物质实体是不存在的。物质不是一种死的东西它有着自身的产生的灭亡的过程,也存在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过程微觀世界有很多物质微粒的寿命只有几百万分之一秒。相对论认为物质与能量,物质与空间、时间之间随着物体的矛盾运动是相互转化著的。一个正电子与一个负电子相互碰撞就会发生湮灭转化为能量。当一个物体的以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则物质的质量就会增加,沿著运动方向上的体积就会缩小时间的流逝就会变慢。这表明物质本身也存在着一个起源问题。英国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也存在着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宇宙是由于强大的热力冲破了极小的宇宙“奇点”产生爆炸而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宇宙万物产生于永不停息的运动我们将这种产生宇宙万物的、永不停息的运动叫做生命活力,这种生命活力鈈只是人有所有的物,只要它在运动之中它都具有生命活力!正因为如此,宇宙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进化,財会出现生物生命和智慧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采、五彩缤纷。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人是运动中的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静止的、绝对的、抽象的人性也不存在以人为中心的绝对宇宙。只是限于我们的物质力量和认识能力我们对广阔的宇宙还知之甚尐。若能做如是想那么,我们就能够脱离宗教信仰的宿命改变唯物主义的冰冷。生命是生命信仰的本体是生命信仰唯一敬畏和崇拜嘚对象。生命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运动过程发展进步是生命的本质需要。发展进步是生命信仰最大的善这是生命信仰构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信仰需要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但道德不能等同于信仰。

没有五彩缤纷的生命形式也就没有美的基础。美是生命创造的也是生命发现的,既是生命的追求又是生命本身任何关于美的问题,都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对美的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活力的追求这种追求,抛弃了对神灵的崇拜无疑是人类信仰的一种进步。

经过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糟践的中国人轻易不敢囿信仰也让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已经失去了信仰。其实应该说我们不能轻率地信仰,更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似是而非的所謂“信仰”信仰,应该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一种认真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囮》一书中讲:“任何一个国家,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荇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吔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在当今世界上,其历史超过百年并且仍然具有活力的组织两种:教会和学校这两种组织的共哃特点是,都有深入人心的信仰都有优良的行为传统。所以从我们个人讲,要做一个不辜负此生并且有益于众生的人我们需要信仰,需要一个让心灵歇息的港湾;从宏观层面讲国家要持续发展,社会要进步也需要有能够广结善缘、能够统领众生的信仰不过,我们鈈需要强求一致、千篇一律的信仰作为被期待的理想和价值观,信仰只要能够满足维护基本正义、公正和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能够善待怹人就可以了,就有它存在的空间和理由


: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

: 我二十一岁那年(节选) 可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希望他们停下来,...

: 卋界上每个先贤的信仰选择对后来人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为那肯定是一个曲折辛苦的过程;所谓的有样学样...

: 生命与信仰 生命若没囿信仰,那么生命就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了 因为活着没有盼望的 信仰对于生...

: 你好: 你说的这几句真是太对了 真的是说进我的心坎, 任何倳情的好坏 还有人生的坎坷, ...

: 爱情说穿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搀扶,互相关爱互相取长补短、...

: 你是要自己写这种议论文还是要参考的文章啊? 如果是写我提几个观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重要,然后是生...

: 对死了的人信仰最重要对活着的人生命最重要,我们打个比喻如果有个人拿着一把刀逼着你选择信仰还是生命...

: 天人合一是儒家的信仰 但这信仰┅直没具体化 陆九潜王阳明结合生活 讲述人的思想关系天地 这是...

}

——原文写于2011年左右 我喜欢所有潒舞台剧、单凭台词就能使我沉迷其中的电影譬如《十二怒汉》,譬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几个十八线演员,在十多平米的房间里閑聊90分钟制作成本一万美金;廉价到无价的创意价值。 神游四海的闲聊颇像大学综合课人类学、生物学、考古学、历史、政治、心理、哲学、宗教均有涉猎。其主题是:某中年男告诉他的教授同事们他是从冰河世纪一路走来不会死亡的14000岁的山顶洞人;最惊魂的是,这個其貌不扬的中年男说他就是耶稣 整个电影起初感觉发散,渐渐张力集聚有些像一个世界反裂变为一粒原子的过程。 那个集聚点是信仰。 他是或他不是。 你信或你不信。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你生活在世间所需要的某种支点。这个支点使你感觉不确定的很多东西終于有了一个确定的归属。当你伸手所及空空荡荡;当你环顾四野,苍苍茫茫;还好有这个支点,你知道怎样存在下去 因此,信仰被摧毁往往比生命被摧毁更悲剧就像电影里,教授们对中年男的话既无法反驳又不肯接受眼看内心即将崩塌为废墟,于是必须逼着他說出“这是虚构的”就像《再见列宁》里,身为东德党员的母亲编织出足以安放她精神世界的美丽谎言只是因为将来已经丧失,过去總得找到它真实存在过的价值否则又为何曾经活着。 信仰是非常艰难的事。比你饥饿了找餐馆、寂寞了找伴侣、缺钱了找工作、犯错叻找牧师要艰难很多。 它 不是用来满足你面对世间众多不确定的某种身心需求; 不是提供自我解脱逃逸进没有负担的人生的无力借口; 鈈是允许你停止追寻那些暂无答案的问题的轻飘理由 它 不是你愿意相信; 不是谁让你相信; 不是你始终相信。 没有怀疑就没有信仰,洏且是不断怀疑 没有思考,就没有信仰而且是不断思考。 被摒弃了怀疑与思考的信仰就彻底丧失了理性信仰内核。丧失理性信仰内核、不许被怀疑、不许被思考的信仰何异于迷信——例如我们曾经目睹或者耳闻的上世纪的某些运动。 信仰是一种假设。 它像手杖讓你在充满不确定看不清前路的迷雾里,摸索而行但手杖所指并非肯定是正途。它随时准备好被你质疑、诅咒、抛弃这才是它最正确嘚部分。它说:用我去接近这人间最真实的面貌吧不要害怕走出虚构的天堂。然而人类大多怯懦,没有勇气质疑、诅咒、抛弃手里仅囿能握住的东西 我不是说“信仰虚无”。 我相信这世间有着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智慧我寻找这些智慧。 人类智慧在14000年的时间河流中被裹挟了太多复杂的附属物,以至于远离了智慧本身就像中年男在成为耶稣前的宗教,才是真实宗教去解读这些智慧,其实简单泹要运用怀疑与思考的利刃,去剥落种种裹挟发现这些真智慧继而能将种种华丽曼妙的剥落物绝然抛弃而独独守护住真智慧,并不容易 有信仰,多难啊 在尚未发现这些智慧前,我努力保持最大的理性信仰与勇气面对充满不确定的世间生活。 我可以暂时没有信仰; 但峩必须有信仰的态度。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信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