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在美国杀了日本人,应该按哪个国

这个美国将军替中国人杀了10万日本人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火攻行动
日下午,李梅下令第21轰炸机司令部的机群恢复对日空袭。接令之后,第313、314等联队的334架(日方资料称325架)B-29轰炸机在夜幕降临前陆续从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起飞,向着日本飞去。此次轰炸任务的空中指挥官是鲍尔准将,他的座机同时也是先导机编队的带队长机。虽然此时硫磺岛战役还未结束,但岛上残存的日军在美军强大火力压迫下已经自顾不暇,无法再向本土报警了。
午夜时分,美军轰炸机群接近东京。此时的东京一片沉寂,习惯了美军白天空袭的东京市民已安然入睡。不久,担任先导任务的一个轰炸机大队(每架B-29飞机携带6吨M47燃烧弹)在鲍尔指挥下,对东京东区的目标展开投弹。一串串M47燃烧弹如雨点般落下,并在距离地面30.5米的超低空解脱捆扎带,投射出成千上万根0.6米长的燃烧棒,这些燃烧棒一接触建筑物便发生爆炸,散发出黏胶似的团团火种,在东京东区遍地开花。其他的B-29飞机根据先导机群投弹后形成的“矩形火框”校正方位,以单机间隔依次进入目标区上空投弹。很快,东京上空出现无数巨大的火球,这些火球汇聚成时速高达300多千米的火焰风暴,席卷地面,致使地表温度骤升上千度,瞬间吞噬从地面卷起的一切东西。
整整两个多小时内,美军出动的334架B-29轰炸机中,有279架飞到目标区进行了投弹,投弹总量1667吨(日方称1783吨),共计38.13万枚燃烧弹。当B-29轰炸机投弹之际,空中指挥官鲍尔命令机组将自己的座机爬升至高空,仔细观察轰炸效果,收集可供日后分析评估的数据,同时通过无线电向李梅汇报轰炸效果,称眼前的场景犹如长诗《神曲》中所描绘的“炼狱”。
美军这次火攻,让东京城区足足燃烧了四天五夜,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报告显示:“此次空袭的威力和强度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大为震惊,东京人口最密集的41平方千米地区被彻底烧毁,就其破坏性而言,后续空袭都无法与之比肩。” 据统计,此次火攻使东京大约四分之一的城区被夷为平地。美军计划内的东京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摧毁,268358幢建筑付之一炬,83793人死亡,近10万人(日方统计40918人)被烧伤或呛伤,约10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火攻之后,日本政府花了25天的时间才将现场被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在3月9日的空袭中,美军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受轻伤后返回了基地。这一损失远低于战前美军参谋军官们设想的75%战损率,同时也证明了李梅的战术思想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牛昊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美国演员谈在中国拍戏:杀日本人或者伺候娘娘
[摘要]在科斯·瑞德事业的那个阶段,大部分中国电影制作人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他早期的角色往往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刻板印象。 试穿戏服参考消息网7月17日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5日刊登题为《:我在中国影视剧中扮演外国人》一文。摘编如下:每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乔纳森·科斯·瑞德(Jonathan Kos-Read)的这种故事比常人更多。其中一个是:不久前,这位现年43岁的美国演员接到一个电话,希望他参演《叶问3》。这个系列是关于的师父叶问的传记片。角色很小,但他的经纪人给他谈了一个在他看来高得“令人发指”的报酬,制片方同意了。科斯非常激动,直到读了剧本后,发现剧中还有一个需要外国演员出演的角色——一个更大更好的角色,是一个名叫弗兰克的黑帮人物。这有点让人烦。科斯·瑞德在中国的名字叫“曹操”,自1999年开始当演员以来,他已经出演了大约100部影视作品,如今他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外国演员。他在中国是名人,演艺生涯稳步上升。去年12月,他出现在动作片《寻龙诀》中,那是中国迄今为止历史票房第五高的。科斯·瑞德想知道,导演不找他演这个弗兰克,那会找谁呢?今年1月,作者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科斯·瑞德碰头,跟他一起去义乌。义乌是浙江省的一个贸易城市,距离上海165英里。我们从那里坐车去横店影视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片场,他在那里拍摄一部新剧。科斯·瑞德显得很疲惫。几天前他刚从旧金山湾区飞到中国,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住在那里。这位演员现在在美中之间来回跑,他以中国为家已有近20年时间。科斯·瑞德有着卷曲的棕色头发,夹杂着灰须的浓密胡子,以及一张上镜的宽脸。他爱说脏话,经常露出一副陷入深思、近乎恼怒的神情。晚上10点半我们登机时,他穿着一件长及腿肚的黑色冲锋衣,在片场他就穿这个——中国的片场在冬天特别寒冷——背着一个沉重的双肩包,里面主要装着摄影器材,那是他的个人爱好。飞机上只坐了一半人。科斯·瑞德吃力地沿着中间的通道走到最后一排,把背包扔到一个座位上,然后重重地坐到另一个座位上,仿佛是在长途汽车上抢座。在两小时的飞行中,科斯·瑞德喝了几罐燕京啤酒,谈起他在去年上映的影片《寻龙诀》中的角色。他在片中饰演一位邪教领袖的律师。在第一幕之后,他变成了僵尸。到目前为止,那部电影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项目,合作的明星也是最大牌的。从量级上说,那部影片提高了他在中国本就很高的知名度。不过,科斯·瑞德熬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参演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大片。他在加州托兰斯长大,上的是艺术高中,他在那里迷上了表演。后来他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学习电影和分子生物学。他还选修了中文,并且下定决心掌握这门语言。1997年他搬到北京,开始漂泊,有一段时间住在学生宿舍里,有三个月时间强迫自己只说中文。“和其他人一样,我来了后闲混了两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做过尝试,全都失败了,”他说道。“还教过英语。”当时,中国只有少量外国演员,科斯·瑞德很快意识到,对片方来说,难得的是他身上结合了好几种品质。他普通话说得很好,演得也不错,长相符合很多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美国人的样子:六英尺(约1.82米)高、方下巴、蓝眼睛。他能以这个行业为生,但早期的角色都不太好。在他事业的那个阶段,大部分中国电影制作人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他早期的角色往往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他很少演坏人,因为在中国电影中美国人很少是坏人(坏人大多是由一群在中国工作的日本演员来演)。相反,科斯·瑞德经常饰演“傻乎乎的家伙”(他的原话)。他最常演的是爱上中国美女的傲慢的外国商人,但最后都是被甩,因为女方必然会做出正义的选择,与中国的求婚者在一起。有时他饰演主角的外国朋友,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主角显得更高大上;科斯·瑞德还饰演另一个老套的角色,他称之为“傻子”,也就是傲慢的西方人,到影片末尾,这个角色对中国的鄙视会转化为敬佩。横店影视城是个庞大而离奇的地方,占地8000英亩,其中一比一原样复制的北京故宫是主要建筑。科斯·瑞德说,“你可以四处走走,根本看不出区别。”在那附近有几部戏正在拍摄。游客每人花199元便可进入片场。拍摄过,现场围聚了一群又一群的游客。这里给人的体验,和在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有很大不同。“不是像那样的惊悚电影,而是杀日本人,或是和皇帝的妃嫔消磨时间,”科斯·瑞德说。尽管在中国扮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但大部分合拍片都不考虑科斯·瑞德。他说,好莱坞的制片方想用自己的人。有一次,中国制片方对他说,因为他的身影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见,使他们的作品看上去太本土化。他只参演过两部东西合拍影片:一部是深海题材的史诗片,由中国的一名亿万富翁投资,演员大部分是外国人,另一部是在湖北山区神农架拍摄的一部野人题材的电影,那里有过成百上千次据称看到野人的报告。每部影片都在拍摄现场频频出问题。迄今为止,两部影片均未发行。科斯·瑞德说,大部分合拍片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中方的混乱和好莱坞的傲慢各占一半。“他们来到中国说,‘我们是从好莱坞来的,我们更在行,你们认为是对的东西,必定就是错的,’”他说。“如果带着那种态度过来,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你对他们想看到哪种故事就会有误会。”随着中国电影人弄明白了中国观众真正想看的故事,科斯·瑞德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好转。尽管他在《Knight’s Glove》的角色并不具有开创性,但现在,他经常会扮演越来越复杂的角色。科斯·瑞德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样化的角色可以供他这样的外国演员出演,这是中国向外界进一步开放的结果。“如今有了更多的外国演员,”他说。“中国人了解一些外国人。所以他们写出了更有趣的角色。我很幸运,因为我通常有更好的角色可以扮演。”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olli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坚决”,从而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有改变过。看起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人性的觉醒”,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谢罪”了吗?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五不”态度,确实让人着急——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是不同的。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而他们的“五不”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要防止再出现“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但这个“情景”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不来”;但究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不反省,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突破”,一个叫“人性”,一个叫“反战”。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在南京城内外,有30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30万人之内的。这30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中,这两个话题,只有“为刀俎”者才可以讲,“为鱼肉”者是没资格讲的。面对30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30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人性觉醒”,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退一步,哪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老师们也讲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选自《文学自由谈》2009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是&(5分)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五不”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判断立场。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还不够。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人性”与“反战”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D.日本的“五不”态度,只对他们自己重要,对我们不重要,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了。E.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中的“情景”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2.下列属于《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的一项是 &(3分)A.影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的历史,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痛心。B.影片有两项“突破”,其中一项是“反战”,以引起人们反思我们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C.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D.影片设置了一个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却能“人性觉醒”的日本兵。3.根据文意,“加害者和受害者” 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4分)4.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来了也不怕”?(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样...”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B“人性的觉醒”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也不承认这是“谢罪”。D项,“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了”与原文“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不符。分析:
考点1:论述类文本阅读
1.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 && (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 & (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 && (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 选择主要内容。 & 2.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 & & 3.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 &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 &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坚决”,从而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有改变过。看起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人性的觉醒”,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谢罪”了吗?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五不”态度,确实让人着急——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是不同的。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而他们的“五不”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要防止再出现“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但这个“情景”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不来”;但究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不反省,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突破”,一个叫“人性”,一个叫“反战”。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在南京城内外,有30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30万人之内的。这30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中,这两个话题,只有“为刀俎”者才可以讲,“为鱼肉”者是没资格讲的。面对30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30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人性觉醒”,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退一步,哪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老师们也讲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选自《文学自由谈》2009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是____(5分)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五不”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判断立场。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还不够。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人性”与“反战”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D.日本的“五不”态度,只对他们自己重要,对我们不重要,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了。E.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中的“情景”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2.下列属于《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的一项是____(3分)A.影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的历史,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痛心。B.影片有两项“突破”,其中一项是“反战”,以引起人们反思我们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C.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D.影片设置了一个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却能“人性觉醒”的日本兵。3.根据文意,“加害者和受害者” 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4分)4.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来了也不怕”?(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陈冲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坚决”,从而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有改变过。看起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人性的觉醒”,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谢罪”了吗?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五不”态度,确实让人着急——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是不同的。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而他们的“五不”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要防止再出现“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但这个“情景”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不来”;但究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不反省,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突破”,一个叫“人性”,一个叫“反战”。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在南京城内外,有30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30万人之内的。这30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中,这两个话题,只有“为刀俎”者才可以讲,“为鱼肉”者是没资格讲的。面对30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30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人性觉醒”,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退一步,哪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老师们也讲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选自《文学自由谈》2009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是____(5分)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五不”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判断立场。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还不够。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人性”与“反战”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D.日本的“五不”态度,只对他们自己重要,对我们不重要,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了。E.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中的“情景”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2.下列属于《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的一项是____(3分)A.影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的历史,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痛心。B.影片有两项“突破”,其中一项是“反战”,以引起人们反思我们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C.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D.影片设置了一个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却能“人性觉醒”的日本兵。3.根据文意,“加害者和受害者” 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4分)4.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来了也不怕”?(4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杀死日本人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